第2课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2022-2023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同步课时训练(word版 有答案)_第1页
第2课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2022-2023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同步课时训练(word版 有答案)_第2页
第2课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2022-2023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同步课时训练(word版 有答案)_第3页
第2课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2022-2023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同步课时训练(word版 有答案)_第4页
第2课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2022-2023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同步课时训练(word版 有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2课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练概念】1.新航路开辟后,新旧大陆之间相互隔绝的状态被打破,美洲的物种陆续传播到欧亚非等地。下列物种中,不是从美洲传入欧洲的是( )南瓜柠檬辣椒咖啡A.B.C.D.2.新航路开辟以后,世界面貌发生很大变化:人种重新分布,物种频繁交流等。下面原本属于美洲特产的是( )A.茶叶、丝绸B.烟草、瓷器C.玉米、烟草D.香料、甘薯3.16世纪后,欧洲市场上胡椒的供应量比14世纪中叶充足许多,且胡椒价格下降,走上更多寻常人家的餐桌,因而不再受到贵族的青睐,取而代之的是蔗糖、巧克力、茶叶和烟草。这说明( )A.欧洲贵族全面接受了美洲饮食文化B.食物被赋予了区分社会等级的功

2、能C.新航路的开辟削弱了贵族的地位D.价格革命推动了洲际物种的交流4.“番薯,近年有人在海外得此种,若于高仰沙土,深耕厚壅,大旱则汲水灌之,无患不熟。闽、广人赖以救饥,其利甚大。”此物种在中国最早见于( )A.隋唐时期B.宋元时期C.明清时期D.鸦片战争后5.随着新航路开辟,美洲的作物在非洲、亚洲和欧洲等地生根发芽,同时也有许多新物种来到美洲。下列物种属于欧洲人带入美洲的是( )A.小麦、水稻、牛、马B.玉米、马铃薯、番茄、花生C.玉米、水稻、牛、马D.马铃薯、番茄、南瓜、葡萄6.下图是世界人口增长变化示意图。图中1600年前后世界人口数量发生较大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古代农业的产生 B.

3、食物物种交流传播C.工业革命的开展 D.世界进入长期和平【练能力】7.下图是1675年的一幅油画,园艺师正在向英国国王查理二世敬献第一个在英格兰长出的菠萝。菠萝原产于南美洲,在当时的英国被称为“国王的水果”。据此可得出( )A.新航路开辟促进物种交流B.南美洲已经成为英国殖民地C.工业革命促进农业的发展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完全形成8.1484年,哥伦布把玉米带回西班牙,从此玉米在欧洲传播开来。1496年,葡萄牙人把玉米传到了东南亚的爪哇,大约16世纪初,玉米传入中国。1776年,玉米传入非洲。玉米的传播折射出( )A.区域农业的差异缩小B.全球性联系的加强C.欧洲农作物广泛传播D.非洲农业技术

4、落后9.地理大发现后,欧洲社会生活中出现了一种新的食物马铃薯。由于圣经中没有提到这种食物,教会禁止人们食用,但是饥饿的穷人打破了禁忌,此后这种食物迅速普及。这说明( )A.新物种冲击了教会的权威B.新物种的传播是曲折的C.教会对人们的控制很严格D.当时欧洲阶级矛盾尖锐10.17世纪初,小麦是欧洲人的主食,白人离不开面包。往来于新旧大陆的交通工具只有船,但欧洲人不可能长期依赖跨洋运送面粉,这样成本太高,运输量也有限。材料可用来说明( )A.饮食习惯决定物种的传播B.美洲比欧洲更加适宜种植小麦C.小麦在美洲种植的必要性D.新航路开辟导致美洲物种扩散11.哥伦布到达美洲后,南美洲的木薯传入非洲和亚洲

5、,土豆传入西欧,红薯和玉米传入中国;而其他地区的动植物,如小麦、牛、绵羊、猪等,也传入了美洲。材料表明新航路开辟( )A.促进了洲际间交通的发展B.促进了美洲人口的增加C.加速了洲际间物种的交流D.破坏了美洲的生态平衡12.17世纪初,威尼斯商人开设了欧洲第一家咖啡馆。此后,英国的牛津、伦敦,法国的巴黎、马赛,北美的纽约、费城等地也相继开设咖啡馆。咖啡馆的发展历程反映出( )A.世界物种交流范围逐步扩大B.欧亚地区饮食结构减趋同化C.咖啡馆成为了社交主要媒介D.工业革命加速了城市化进程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原产于美洲的粮食作物玉米、马铃薯和甘薯,蔬菜作物番

6、茄、辣椒、南瓜等,由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带到欧洲,之后传播到亚洲、非洲等地。美洲作物外传的同时,也有很多欧亚作物传入美洲,如:小麦、大麦、水稻,苹果、葡萄、柠檬,黄瓜、甜瓜、豌豆,甘蔗等。此外,欧洲移民还把牛、驴、羊、鸡等畜禽传入美洲,或用作役畜,或用于食用。材料二明代的疆域大于宋代,至少增加了西南、河北大部分与东北地区。但是,仅以这些地区生产的粮食,犹不足维持明代中叶以后增加的人口。明代开始,有许多新的粮食作物引进中国,最为重要者为甘薯与玉米。甘薯“亩可得数千斤,胜五谷几倍”,初入中国时,地方官员当作歉收时的救荒粮,玉米“种一收千,其利甚大”。两者皆富含淀粉,可充主食,以补稻米与麦类之不足,且

7、不拘土壤与地形,或可在山地种植,或可在沙地栽培,将过去认为无法使用的土地,一变为农田因为土地使用的方式改变,边缘土地的植被改变,也严重地改变了地貌与生态。摘编自许倬云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16世纪以来物种传播的特点。(2)据材料二并根据所学知识,指出玉米、甘薯在明代传入中国并得到广泛种植的原因,简析其对明清社会经济的影响。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明朝末年,遵生八笺首次记载辣椒,称为“番椒”。最早食用辣椒的是贵州及其相邻地区,“土苗用以代盐”。辣椒的扩散是伴随着农业“内卷化”进程的,人口的增殖使农民的副食选择越来越少,不得不将大量的土地用以种植高

8、产的主食,辣椒作为一种用地少,产量高的调味副食受到越来越多的小农青睐。 据曹雨中国食辣史等材料二“卑湿之地”的特殊地理气候是湖南人嗜辣的客观原因。湖南人把辣椒文化视为湖湘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并由此提炼出湘人的“辣椒精神”。毛泽东诙谐地将辣椒与红色革命精神联系起来,“不吃辣椒不革命”。辣椒传入中国虽只有四百多年的历史,但辣椒文化已经完全融入中华饮食文化,在国人的饮食生活中演绎出不同风味,各地不同的辣味孕育出各具特色的代表菜肴,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去当地品尝最地道的辣味美食。 据张艺凡等辣椒传入中国的地域文化影响(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辣椒在中国广泛传播的背景。(2)根据材料

9、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辣椒传入中国的影响。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柠檬原产于南亚,咖啡树原产于非洲埃塞俄比亚西南部的高原地区,B项正确;南瓜和辣椒是美洲的物种,排除A、C、D项。故选B项。2.答案:C3.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可知,新航路开辟后,东西方贸易密切,胡椒由贵族餐桌走向普通民众,美洲物种传入,蔗糖、巧克力、茶叶和烟草成为贵族青睐的新物品,这反映出食物在当时的欧洲有区分社会等级的功能,故B项正确;题干不能说明贵族全面接受美洲饮食文化,排除A项。题干未体现贵族地位的衰落,排除C项;物种交流是商业革命的表现,排除D项。4.答案:C5.答案:A6.答案:B解析:由材料

10、及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后,食物物种在全球范围内交流传播,提高了全球粮食产量,使世界人口激增,B项正确古代农业产生于公元前7000年左右,时间不符,排除A项;工业革命发生于18世纪中后期,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C项;1600前后,世界进入殖民掠夺和争霸的时代,“长期和平”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B项。7.答案:A解析:题干中反映了原产于南美洲的菠萝传入英国并成功种植,油画时间是1675年,结合所学可知,这反映了新航路开辟后的物种交流,A项正确。8.答案:B解析:材料“1484年,哥伦布把玉米带回西班牙,从此玉米在欧洲传播开来。1496年,葡萄牙人把玉米传到了东南亚的爪哇,大约16世纪初,玉米

11、传入中国。1776年,玉米传入非洲”折射出全球性联系的加强,B项正确;ACD和材料主旨不符,排除。故选:B。9.答案:B解析:由材料中教会禁止食用新食物,而饥饿的穷人迫于生计打破禁忌,使新食物迅速普及,可知新物种的传播并不是一帆风顺的,B项正确。其他三项皆与材料主旨不符。10.答案:C解析:材料体现的是在美洲的欧洲殖民者对小麦有依赖性,但是从欧洲运输小麦并不方便,因此有必要在美洲种植小麦,C项正确;A项说法绝对,排除;B项说法与材料无关,排除;材料体现的是欧洲对美洲的殖民使小麦引进美洲具有必要性,D项排除。11.答案:C解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以往世界各地相互孤立和隔绝的

12、局面,加速了洲际间物种的交流,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故C正确。12.答案:A解析:咖啡是美洲的作物,17世纪初期,世界初步连为一个整体,随着物种交流,咖啡在欧美流行开来,A项正确;B项错在“同化”,排除;题干中没有罗列其他社交媒介,无法得出咖啡馆是主要的社交媒介,排除C项;工业革命开始时间是18世纪60年代,且材料主旨并非城市化,排除D项。 13.答案:(1)特点:种类多;范围广;食物物种为主;双向交流;欧洲人是主要传播者。(2)原因:新航路开辟后,美洲物种传入欧洲,进而传入中国;中国人地矛盾突出;玉米、甘薯等作物产量高,适应性强。影响:积极影响:扩大了耕地面积,缓解了人地矛盾;丰富了食品资源

13、,增加了粮食供应量;提高了中国社会的抗饥荒能力,促进了人口的增长;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等。消极影响:过度垦荒造田,导致水土流失,对自然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解析:(1)据材料一“主要有:粮食类的小麦、大麦、水稻;水果类的苹果、葡萄、甜橙、柠檬;蔬菜类的黄瓜、甜瓜、豌豆;经济类的甘蔗等。除农作物外,欧洲移民还把牛、驴、骡、马、猪、羊、鸡等畜禽传入了美洲,或用作役畜,或用于食用”可知,物种传播以食物为主,且种类多,有粮食类、果蔬类、经济作物类和畜禽类;据材料一“由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带到欧洲,之后传播到亚洲、非洲等其他各洲。美洲作物外传的同时,也有很多欧亚作物传入美洲”可知,物种传播范围广,涉及欧、亚

14、、非、美等洲;据材料一“美洲作物外传的同时,也有很多欧亚作物传入美洲”可知,物种传播双向交流,既有美洲物种的外传,也有其他地区物种在美洲的推广。(2)第一小问原因,据材料二“明代开始,有许多新的食粮作物引进中国,最为重要者为甘薯与玉米”结合新航路的开辟可知,玉米、甘薯在明代传入中国并得以广泛种植的原因有新航路的开辟及其带来的早期殖民扩张;据材料二“明代的疆域,大于宋代,至少增加了西南、河北大部分与东北地区。但是,仅以这些地区生产的食粮,犹不足维持明代中叶以后增加的人口”可知,明朝时期的中国人地矛盾突出;据材料二“且不拘土壤与地形,或可在山地种植,或可在沙地栽培”可知,明朝时期的中国农业生产高产,且不拘土壤与地形。第二小问影响,可从积极和消极两个角度分析回答,据材料二“亩可得数千斤,胜五谷几倍”可知,其扩大了耕地面积;据材料二“地方官员当作歉收时的救荒粮”可知,其提高了抗饥荒能力;据材料二“或可在山地种植,或可在沙地栽培,将过去认为无法使用的土地,一变为农田。”可知,其缓解了人地矛盾;据材料二“种一收千,其利甚大”“两者皆富于淀粉,可充主食,以补稻米与麦类之不足”可知,其丰富了食品资源,增加了粮食供应总量等;据材料二“因为土地使用的方式改变,边缘土地的植被改变,也严重地改变了地貌与生态”可知,过度的垦荒造田导致水土流失,对自然环境造成了一定的破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