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海陆的变迁7_第1页
第二节 海陆的变迁7_第2页
第二节 海陆的变迁7_第3页
第二节 海陆的变迁7_第4页
第二节 海陆的变迁7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二章 第二节 海陆的变迁 教学设计一、课型:新授课二、学情分析 世界海陆分布的原因探究一直是科学家们研究的热点问题。就初中生的心理而言,本节内容可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兴趣,对学生有一定的吸引力。本节重在让学生了解地球表面是在不断变化的,树立运动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举例说明海陆变迁的实例及原因。过程与方法:了解大陆漂移和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并能解释世界主要山系及火山、地震的分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大陆漂移板块构造学说的发展过程,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及探究科学的精神。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世界主要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难点:海陆变迁的原

2、因及板块相对运动形成的地表形态。五、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创设情景法、读图分析法、总结归纳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沧海桑田”地理小故事视频导入。教师:其实“沧海桑田”的原意就是指海陆的变迁,由此可见,古人很早就察觉到了海陆是变化的,那么海陆究竟是怎样变迁的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同走进今天的地理课堂。讲授新课:板书: 第二章 第二节 海陆的变迁教师:多媒体课件展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师生共同明确目标。活动一:教师:结合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完成导学案“自主学习一”的相关内容。阅读课本P3738内容,读图2.132.15:说出这三个实例说明的问题及形成原因?【结论】以上实例可以证明:海

3、陆是可以 (变迁或固定)的,导致其发生原因主要是 和 造成的,_也会造成海陆的变化。提示学生:1、自主勾画记忆(2分钟)2、组内交流、讨论(2分钟) 3、小组汇报、点拨总结(3分钟)板书:一、沧海桑田 1、海陆变迁的证据 2、海陆变迁的原因(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勾画并记忆组内讨论)教师:多媒体展示课本P37图2.13“喜马拉雅山中的海洋生物化石”、P38图2.14“我国东部海底的古河道遗迹”和图2.15“荷兰的围海大坝”。请同学们观察这些地理现象,进而思考下面有趣的问题。(1)喜马拉雅山上的岩石中发现海洋生物的化石说明了什么问题?(2)海底发现古河道遗迹说明了什么问题?(3)荷兰的围海造陆说明了

4、什么问题?学生:分组讨论后学生代表发言,并归纳总结。海陆变迁的原因有:地壳的变动,海平面的升降,人类活动的影响。(教师评价后点拨归纳,并做相应连线题巩固)过渡:刚才的几个例子,说明了在一些局部的地方,海陆是可以变迁的。那么,从全球来看,现在的海陆分布大势自古以来就是这样的吗?怎样形成的呢?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是固定不变的呢?还是在不断变化的呢?你同意哪种观点呢?(学生议论)请大家不要着急下结论,现在我们从世界地图上来看看会得到些什么启示。活动二:教师:多媒体展示图片“难道仅仅是巧合吗?”并且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本P41阅读材料“从地图上得到的启示”。回答:通过阅读了解怎样从地图上得到启示,从此故事

5、中你又得到了哪些启示?(学生自主阅读、思考组内讨论班内抢答、补充各小组根据表现加分教师总结)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现身科学的精神。教师:魏格纳用生命换来了大陆漂移说的建立,现在我们就来具体学习一下大陆漂移说的相关内容:完成导学案上的”自主学习二“内容。 阅读教材P38-41:读图2.16、2.17、2.18,从世界地图上得到的启示大陆漂移假说,回答问题:1、大陆漂移说的提出者及其主要内容?2、结合图2.19 、2.20,找出大陆漂移说的证据?学习指导:1、勾画并记忆(3分钟)2、小组交流,质疑解难(2分钟) 3、小组汇报、点拨总结 (5分钟)设计意图: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良

6、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板书:二、从世界地图上得到的启示 1、大陆漂移说的提出者 2、大陆漂移说的科学依据及内容(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勾画并记忆组内讨论)教师:多媒体演示课本P40图2.18“大陆的漂移”图。学生:教师边点击,图文结合,小组代表边讲述,大陆漂移说的提出者及主要内容。教师:进一步提问大西洋如何形成?太平洋又将如何变化?学生:组内讨论代表到黑板前边指图边回答。教师:展示课本P40图2.19“拼合大陆几种古老地层的相似性”和课本P40图2.20“海牛,鸵鸟在非洲和南美洲的分布”。学生:各小组代表抢答说出大陆漂移说的科学依据。教师:补充总结,并对以上表现为相应小组加分。学以致用:据科学家考证

7、,在白雪皑皑的南极洲地下埋藏着大量的煤矿,为何会出现这种现象?(利用大陆漂移说解释该现象)过渡:由此可见,海陆分布不是固定不变的,七大洲和四大洋也不是自古以来就是这样分布的,而且至今尚在极其缓慢的变化之中。那么,大陆为什么会漂移呢?据科学家证明是由于板块的运动。活动三:教师:下面就请同学们自己完成”自主学习三“和”自主学习四“的相关内容。 自主学习三 阅读课本41文字、42页图2.22,完成下列问题。全球大致划分为几大板块?并结合图指出板块名称。2、说出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学习指导:1、勾画并记忆(3分钟) 2、小组汇报、点拨总结 (5分钟)自主学习四 阅读课本42-44页,完成下列问题。

8、 举例说明板块运动方式及产生的现象?完成课本43页活动题。3、运用板块构造学说理论,说明世界两大火山地震带的分布规律。学习指导:1、自主勾画并记忆(3分钟)2、小组交流,质疑解难(2分钟) 3、小组汇报、点拨总结(5分钟)板书:三、板块的运动 1、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内容 2、板块构造学说的运动方式及产生现象(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勾画并记忆组内讨论)教师:多媒体展示课本P42图2.22“六大板块分布示意图”。让学生观察,并分成学习小组讨论。设计意图:图文并茂,直观易于理解。学生:指图说明,全球可分为六大板块分别是亚欧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并回答相应的巩固习题

9、。各小组代表抢答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内容:1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并不是整体一块,而是由板块拼合而成。2全球大致划分为六大板块,各大板块处于不断的运动之中。3板块的内部比较稳定,板块和板块的交界地带, 地壳比较活跃。世界上的火山地震,也集中分布在板块交界地带。教师:总结、评价各小组表现并相应加分。 教师:多媒体展示板块运动的基本方式及产生现象的动态演示图。并提出问题?1、红海为什么在不断扩张?2、地中海为什么在不断缩小?3、喜马拉雅山脉是怎样形成的?设计意图:直观教学,便于理解。学生:根据教师的演示,抢答相应问题。教师:总结、评价各小组表现并相应加分。归纳出1、红海是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张裂运动形

10、成的,最终会形成新的海洋。2、地中海在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相对运动,相互碰撞挤压下不断缩小,最终将消失。3、喜马拉雅山脉是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相对运动,相互碰撞挤压形成的,板块处在不断碰撞之中,珠穆朗玛峰就会不断增高。教师:多媒体展示六大板块与主要火山地震带的分布图以及世界火山和地震带的分布与主要山系的分布图。学生:结合相应地图,学生抢答: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活跃多火山和地震,全球两大火山地震带分别是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和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而且这两个火山地震带和全球主要山系的分布几乎重合。学以致用:英国和日本都是岛国,为什么日本多地震而英国地震很少?(利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该现象)教师:总结、评价

11、各小组表现并相应加分。(综合评价本节课表现好的小组,进行表扬,激励其他小组向他们学习)设计意图: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以上就是本节课的主要内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教师引导,通过导学案的知识树进行总结)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知道了海陆变迁的原因,大陆漂移说的提出者及内容,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内容和板块的运动方式不同产生的不同地表形态,并能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一些地理现象。教师:发放随堂练习检测指导:1、闭卷检测,独立完成(2分钟)2、质疑解惑,互帮互学(1分钟)3、小组汇报,师生点拨(1分钟)板书设计第二节 海陆的变迁一、沧海桑田 1、海陆变迁的证据

12、2、海陆变迁的原因二、从世界地图上得到的启示 1、大陆漂移说的提出者 2、大陆漂移说的科学依据及内容三、板块的运动 1、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内容 2、板块构造学说的运动方式及产生现象九、随堂练习1、世界上的火山主要分布在( )A亚欧大陆内部 B太平洋的岛屿上 C板块交界处 D北美大陆2、板块构造学说的内容是( )A全球分为七大板块 B各大板块都“内稳边活” C各大板块是稳定的D各大板块都朝同一方向运动3、我国是个多地震的国家,原因是( )A我国位于两大地震带交界处 B人类劳动破坏结果 C我国地形复杂多样 D开采地下资源造成的4、澳大利亚大陆属于( )A太平洋板块 B南极洲板块 C印度洋板块 D亚欧板块5、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在板块张裂的地区常形成( )A褶皱山脉 B海沟 C裂谷或海洋 D海岭6、“沧海桑田”说明的地理知识是( )A地球上只有茫茫大海和农田 B茫茫大海在地壳运动过程中也有可能成为陆地 C大海也是农田 D大海可以被人类改造成良田7、地震发生时,正确的避震方法是( )A应立即收拾东西离开 B立即打电话告诉家人发生地震,然后逃跑 C立即躲到坚固的家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