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矮缩、黄化的主要原因及相应的防治对策_第1页
大豆矮缩、黄化的主要原因及相应的防治对策_第2页
大豆矮缩、黄化的主要原因及相应的防治对策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第 页大豆矮缩、黄化的主要原因及相应的防治对策 大豆矮缩、黄化是大豆生产过程中经常消失的问题,严峻影响了大豆的产量,给农户们造成了极大的损失。因此,农户们必需实行措施进行防治。 一、由大豆胞囊线虫病为害造成 1. 发病症状 大豆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病,主要为害植株根部。发病植株生长发育不良、矮小,茎和叶片呈淡黄色,荚和种子萎缩瘪小,甚至不结荚。田间地块表现为成片植株黄化、矮缩(尤以连作地块较重)。被害植株根系不发达,侧根少,细根多,根上附着粉状白色晶粒(胞囊)这是鉴别胞囊线虫病的主要特征之一。随着时间推移,胞囊变为黄色或褐色。 2. 发病特点 胞囊线虫以胞囊内的

2、卵在土壤中越冬,其次年孵化冲破卵壳进入土壤,雌性幼虫以口器吸附在寄生根上,渐渐发育为成虫,雌虫体随着卵的形成肥大呈柠檬状,即大豆根上所见的白色晶粒。胞囊在土壤中可存活34年,有的甚至可达10年。主要随农机具、病株残体、粪肥、风雨和水流进行传播。 3. 防治对策 选用抗病大豆品种,如冀豆12号。 进行轮作。与玉米、谷子等禾本科作物进行3年以上轮作。 药剂防治。土壤处理:对发病严峻地块,可在播前整地时,每亩用10%噻唑磷颗粒剂150200克拌土撒施,或每亩用2%阿维菌素颗粒剂2025克拌土撒施。拌种:用种子重量0.1%0.2%的1.5%菌线威颗粒剂,混入100200倍过筛潮湿细土,拌种后直接播种。

3、 二、由大豆病毒病为害造成 1. 发病症状 病叶呈黄绿相间的斑驳,皱缩严峻,叶脉褐色弯曲,叶肉呈泡状突起,暗绿色,整个叶片叶缘向后卷曲,后期叶脉坏死,植株矮化,结荚很少。 2. 发病特点 大豆花叶病毒病的症状表现差异较大,不同品种间或感病时间不同表现症状不同,但都会消失不同程度的叶片皱缩、有黄色斑驳,植株矮化、萎缩,叶片扭曲等症状。 3. 防治对策 选用抗病品种。防治该病最经济有效的方法就是选用抗病大豆品种。可以建立无病留种田,准时拔除病株,以无褐斑的无病粒留种。 准时防治蚜虫。该病主要通过蚜虫传播,当田间发觉蚜虫为害时,应准时防治。 加强水肥管理,增加植株抗病性。在大豆生长期,避开土壤过分干

4、旱,合理施用磷、钾肥,准时清除田间杂草,培育健壮植株。 药剂防治。当发觉病毒病时,可选用20%病毒A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1.5%植病灵乳油700800倍液喷雾防治,隔10天喷1次,连喷23次。 三、由土壤黏重板结、根系下扎困难造成 1. 表现症状 植株生长缓慢、矮化,下部叶片黄化,似缺肥状,查看后发觉田间土壤紧实、板结。 2. 发生缘由 在土壤黏重的地块上种植大豆时,农户图省时省力,播种后只进行化学除草,没有进行中耕、培土操作,多次降水或浇灌后造成土壤板结,根系下扎困难,根瘤形成、发育差,植株固氮力量弱。 3. 防治对策 勤中耕。在大豆生育期间,因地制宜进行多次中耕。中耕不仅可以毁灭田间杂草,还可以疏松土壤、防旱、保墒、壮苗、助长,协调土壤中水、肥、气、热的关系,加速有机质分解。中耕还有益于大豆根瘤的形成和发育,提高植株固氮力量。大豆全生育期一般中耕3次以上:第一次在幼苗出土后准时进行,以防草荒;其次次在苗高1012厘米时进行;以后每隔1015天进行1次,在封垄前结束。麦后平播的大豆,第三次中耕可结合培土进行。中耕深度把握先浅、中深、后浅的原则。 增施有机肥。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