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含光伏与混合储能的直流微电网能量管理优化方法_第1页
1含光伏与混合储能的直流微电网能量管理优化方法_第2页
1含光伏与混合储能的直流微电网能量管理优化方法_第3页
1含光伏与混合储能的直流微电网能量管理优化方法_第4页
1含光伏与混合储能的直流微电网能量管理优化方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十一届中国高校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学术年会含光伏与混合储能的直流微电网能量管理优化方法,(国家电能变换与控制工程技术中心(湖南大学),湖南沙市 410082)摘要:直流微电网中分布式电源出力的随机波动性,不仅会引起直流母线电压大范围波动,还会影响系统稳定运行。对此,提出了含光伏与混合储能的直流微电网能量管理优化方法,实现了因系统功率供需不平衡引起的母线电压波动的快速平抑。在并网状态下,引入并网变换器模块,实现直流微电网与大电网的能量交换;在孤岛状态下,考虑混合储能模块的充放电裕量,通过设定直流母线电压偏差基准,协调超级电容与锂电池的工作顺序,管理光伏与混合储能的能量输出,提高系统的动态响应,维

2、持功率供需平衡。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直流微电网;能量管理;光伏发电;混合储能Energy management optimization method of DC microgrid with photovoltaicer generation and hybrid energy storageTAN Wen-juan, CHEN Y,Ling, LUO An, HUAI Kun-shan(National Electricer Converand Control Engineering Technology Research Center (an University), Changsha

3、 410082,an Province, China)Abstract: The stochastic volatility of DC micro-grid distributeder output not only causes a large range of DC bus voltage fluctuations, but also affects thestable operation of system. Thus, the energy management optimization method of DC microgrid with photovoltaic and mix

4、ed energy storage is proedhispr, which can achieve the rasuppresof bus voltage fluctuations caused byer imbalance.he grid-connected s e, it can achieve theer ex-change betn DC micro-grid and large grid by roducing the grid converter module.he island s e, considering the charge and discharge margin o

5、f thehybrid energy storage module, it can manage the energy output of PV and hybrid energy storage by setting the deviation reference of DC bus voltage and coor-dinating the work order of super capacitors and lithium batteries, which can improve the dynamic response of system and ma a heer supply an

6、d demandbalance. Simulation verifies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ed method.Keywords: DC microgrid; energy management; photovoltaic generation; mixed energy storage生1-3。相比于交流微电网,直流微电网系统具有结构简引言单,能量转换次数少,无需考虑频率、相位和无功补偿随着能源和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新能源分布设备,供电质量高等优势,促进了直流微电网的快速发展4-6。式发电技术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与,微电网也应运而直流微电网是由分布式发电、储

7、能装置、能量变换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577056)Project Supported by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51577056)装置和负载等组成的系统,既可以与大电网并网运行,也可以孤立运行7-10。其中,分布式电源输出不稳定,不含光伏与混合储能的直流微电网能量管理优化方法仅会引起直流母线电压大范围波动,还会导致功率不平别是超级电电压和电流,Ub 和 Ib 分别是锂电池侧电衡,从而使系统不能可靠运行,因此,直流微电网的能压和电流,UGc 和 IGc 分别是并网变换器侧电压和电流,R1 和 R2 是阻性负载

8、,Ppv 是光伏侧发出功率,Psc 是超级量管理和协调控制是保证其可靠运行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11。文献12提出一种并网变换器调节直流母线电压的电充放电功率,Pb 是锂电池侧充放电功率,PGc 是直流微电网与大电网的交换功率,PL1 和 PL2 是负载消耗功率。方法,该方法在直流微电网考虑光伏模块和混合储能模块,故系统的可靠性较低,动态响应较慢。文献13提出以直流母线电压为判定基准的直流微电网能量管理DCM_ GDC/DC P+LoadPVIpvpv=UdcPL1 R1Upv=DC/DC(AC)双向DC/DCP=/Isc 方法,该方法忽略了混合储能模块电量饱和和不足的情sc R2=PL2超级

9、 Usc =电容=DC/ACIGcHES况,同时未考虑负荷重载时直流母线电压过低可能导致双向DC/DC PbIbus=锂UGcU=电池 b=PGc系统的情况。文献14提出一种基于直流母线电压信GC图 1 直流微网结构图Fig. 1 The structure of DC microgrid息的能量管理方法,该方法在直流微电网内只考虑直流负荷,不适用目前的供电方式。2 系统能量管理方法本文提出了含光伏与混合储能的直流微电网能量管理优化方法,实现了因系统功率供需不平衡引起的母线能量管理方法总体结构如图 2 所示,其中,光伏模电压波动的快速平抑。在并网状态下,引入并网变换器,块可在最大功率点(ume

10、r potracking,实现直流微电网与大电网的能量交换;在孤岛状态下,MPPT)和恒压模式间切换,提高了系统的运行效率;考虑混合储能模块的充放电裕量,并通过设定直流母线混合储能模块包括超级电容和锂电池,采用下垂控制方电压偏差基准,调整超级电容与锂电池的工作顺序,协法,可在充电、放电、待机和限流模式间切换,避调管理光伏与混合储能的能量输出,提高系统的动态响免了直流母线电压小范围波动引起的混合储能模块频繁应,维持功率供需平衡。动作,提高了混合储能模块的使用;并网变换器模1 直流微电网结构块在整流、逆变和停机模式间切换,实现了直流微电网与大电网的能量交换。直流微电网结构如图1 所示,主要由光伏(

11、photovoltaic,PV)模块、混合储能(hybrid energy storage,HES)模块、并网变换器(grid converter,GC)模块和负载组成。光伏模块采用 Boost 变换器;混合储能模块由超级电容、锂电池和 Buck/Boost 变换器组成,实现能量双向;并网变换器采用三相桥式电路,避免了复杂的电路结构带来的控制和稳定性问题;本地负载 DC/DC、DC/AC 变换器和阻性负载模拟。其中,Udc 是直流母线电压,Upv 和 Ipv 分别是光伏侧电压和电流,Usc 和 Isc 分图 2 能量管理方法总体结构Fig.2 The overall structure of

12、the energy management method恒压控制PV2 1MPPT控制超级电容1 234充电控制放电控制能量管理待机控制限流控制锂电池1 234充电控制放电控制待机控制限流控制第十一届中国高校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学术年会2.1 系统能量管理模式统处于孤岛状态;由于系统功率剩余,混合储能模块通系统能量管理模式如图 3 所示,从图 3 可以看出,过吸收功率来保证系统功率平衡,超级电容先动作,采可划分为 6 种能量管理模式。其中,Usc 是超级电压,Usc1、Usc2、Usc3 和 Usc4 是锂电池工作的临界值。电用充电控制,随着超级电容不断充电,其端电压 Usc 达到某个值时,锂电

13、池开始充电,维持直流母线电压的恒定;1) 能量管理模式 1:并网变换器采用停机控制,系统处于孤岛状态;为了防止直流母线电压小范围波动引随着超级电容和锂电池不断充电,二者均达到电量饱和,即混合储能模块荷电状态不小于 95%时,则光伏模块采起的混合储能模块频繁动作,超级电容和锂电池采用待用恒压控制,超级电容和锂电池采用限流控制。光伏模机控制;光伏模块采用恒压控制,持续为负载供电,光块发出功率、混合储能模块吸收功率和负载消耗功率达伏模块发出功率和负载消耗功率达到平衡。到平衡,功率平衡方程同式(2)。4) 能量管理模式 4:并网变换器采用停机控制,系统处于孤岛状态;由于系统功率不足,混合储能模块通Pp

14、v =PL1 PL2(1)2) 能量管理模式 2:并网变换器采用停机控制,系统处于孤岛状态;由于系统功率剩余,混合储能模块通过功率来保证系统功率平衡,超级电容先动作,采过吸收功率来保证系统功率平衡,超级电容先动作,采用放电控制,随着超级电容不断放电,其端电压 Usc 达到某个值时,锂电池开始放电,维持直流母线电压的恒定;用充电控制,随着超级电容不断充电,其端电压 Usc 达到某个值时,锂电池开始充电,维持直流母线电压的恒定;随着超级电容和锂电池不断放电,二者均未达到电量不随着超级电容和锂电池不断充电,二者均未达到电量饱足,则光伏模块采用 MPPT 控制,光伏模块发出功率、和,则光伏模块采用 M

15、PPT 控制,光伏模块发出功率、混合储能模块功率和负载消耗功率达到平衡。Ppv +Psc +Pb =PL1 PL2(3)混合储能模块吸收功率和负载消耗功率达到平衡。Ppv =Psc +Pb +PL1 PL2(2)5) 能量管理模式 5:并网变换器采用逆变控制,系3) 能量管理模式 3:并网变换器采用停机控制,系统处于并网状态;随着超级电容和锂电池处于待机状态,能量管理模式模式1模式2模式3模式4模式5模式6GC停机控制GC停机控制GC停机控制GC停机控制超级电容待机控制超级电容待机控制超级电容待机控制超级电容充电控制超级电容限流控制超级电容放电控制锂电池待机控制锂电池待机控制光伏MPPT控制光

16、伏MPPT控制锂电池待机控制锂电池限流控制否否Usc3UscUsc4Usc1UscUsc2是是GC逆变控制GC整流控制光伏 恒压控制光伏 恒压控制锂电池充电控制锂电池放电控制注:HES饱和光伏光伏MPPT控制MPPT控制图 3 系统能量管理模式Fig. 3 System energy management m注:HES未饱和含光伏与混合储能的直流微电网能量管理优化方法光伏模块采用 MPPT 控制,但无法使直流母线电压降低开始开始到额定值附近,因此并网变换器将系统的剩余功率输送到大电网,光伏模块采用 MPPT 控制,使光伏模块发出功率、并网变换器输送功率和负载消耗功率达到平衡。否是Ppv(PL1

17、+PL2)Ppv(PL1+PL2)Ppv =PGc +PL1 PL2(4)是否模式6模式56) 能量管理模式 6:并网变换器采用整流控制,系统处于并网状态;随着超级电容和锂电池处于待机状态,返回返回光伏模块采用 MPPT 控制,但无法使直流母线电压上升4(b)4(c)到额定值附近,因此系统的不足功率由大电网供给,使图 4 能量管理模式的切换Fig. 4 The switching of the energy management modes光伏模块发出功率、并网变换器输入功率和负载消耗功率达到平衡。在系统初始状态为模式 1 时,需要判断是否满足判Ppv +PGc =PL1 PL22.2 能量管

18、理模式的切换(5)别式 UH1UdcUH2,如果满足,则模式 1 切换到模式 2;如果不满足,需要判断是否满足判别式 UL2UdcUL1,如果满足,则切换到模式 4;如果不满足,则返回模式 1。在切换到模式2 后,需要判断是否满足判别UL1UdcUH1,如果满足,则模式 2 切换到模式 1;如果不满足,需要判能量管理模式的切换情况如图 4 所示,其中,UL2、UL1、UH1 和 UH2 是超级电容工作的临界值,Sb 是锂电池的剩余容量,Sbmax 是锂电池的最大剩余容量。断是否满足判别式 UscUsc4 且 SbSbmax,如果满足,则模式 2 切换到模式 3;如果不满足,则返回模式 2。系统

19、初开始模式1始状态为其他模式时,切换情况与此类似,不再赘述。否是U U UH1dcH23 系统整体控制框图否是UL2UdcUL1系统整体控制框图如图 5 所示,光伏模块采用 MPPT否和恒压控制,提高了系统的运行效率;混合储能模块采模式4模式2用下垂控制和电流内环 PI 控制,让超级电容先工作来平是 U U U衡系统瞬时功率,提高系统的动态响应特性,减少锂电L1dcH1否UscUsc4且池动作次数,延长使用。锂电池工作后,可以配合否SbSbmax是超级电容调整直流母线电压,防止超级电容达到饱和的速度过快;并网变换器模块采用下垂控制和电压外环电模式3流内环双环控制,不仅可以实现直流微电网与大电网

20、间返回4 (a)能量的双向,还可以根据系统的运行状态确定传输能量的大小。其中,Uref3 和 Iref3 分别是并网变换器侧电压和电流的参考值,Iref4 和 Iref5 分别是超级电和锂电池模式6模式5第十一届中国高校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学术年会光伏模块I_sc Iref4 +_Uref1+MPPT超级电容d3UIref1 +_pvUdcPIPIMPPTPI1Ipvd1恒压控制U_dcUref2 +I_pvIref2 +2PIPI混合储能模块能量管理_IbIref5 +锂电池d4U_dcIG_cIref3 +功率变换器模块UUGcIb-Usc 下垂控制PGcd2Udc-PGc Uref3 +s

21、c PIPIPI下垂控制IGc图 5 系统整体控制框图Fig. 5 The overall control block diagram of system侧电流的参考值。d2、d3 和d4 分别是并网变换器侧、超级电、放电、待机和限流模式间切换,避免了直流母电和锂电池侧的占空比。线电压小范围波动引起的混合储能模块频繁动作,提高了混合储能模块的使用。4 系统模块化控制方法超级电容的下垂特性如图 7 所示,即超级电电4.1 光伏 DC/DC 升压变换模块的控制方法光伏模块采用 Boost 变换器,可在 MPPT 和恒压模流 I 和直流母线电压 U 的对应关系,可以表示为:scdcIsc_limit

22、1 , Udc UL2m (U U ), U U U sc1L1dcL2dcL1式间切换,为了充分利用能,光伏模块一般采I 0, U U U(6)scL1dcH1m用 MPPT 控制,当混合储能模块电量饱和时,光伏模块转换为恒压控制,提高了系统的运行效率。光伏模块的 (U U ), U U Usc2H1dcH1dcH2Isc_limit2 , Udc UH2式中,Isc_limit2 和 Isc_limit1 是超级电容充放电电流限值,控制框图如图 6 所示,MPPT 控制采环控制,电压外msc1 和 msc2 是超级电DC/DC 变换器 boost 和 buck 下环和电流内环均采用 PI

23、控制,恒压控制采用电压环 PI垂系数,UL2、UL1、UH1 和 UH2 是超级电容工作的临界值。当 UdcUL2 和 UdcUH2 时,超级电容采用限流控制;控制,其中,Uref1 和 Uref2 分别是 MPPT 控制下光伏侧电压和恒压控制下直流母线电压的参考值,I和 I分别ref1ref2当UL2UdcUL1时, 超级电容采用放电控制;当是 MPPT 控制下和恒压控制下光伏侧电流的参考值,d1UL1UdcUH1 时,超级电容采用待机控制;当 UH1UdcUH2时,超级电容采用充电控制。是光伏侧的占空比。_MPPTUpvUref1+Iref1+PIPIMPPT1_Isc Ipvd1Isc_

24、limit 1U_dc Uref2 +恒压控制I_pvmIref2 +sc12PIPI限流放电待机 充电 限流UL2UL1UH1UH2msc2Udc图 6 光伏模块的控制框图Fig. 6 The control block diagram of the PV moduleIsc_limit 24.2 DC/DC 双向变换混合储能模块的控制方法图 7 超级电容的下垂特性为充分利用超级电容动态响应快和锂电池能量密度Fig. 7 The dropcharacteristics of super capacitors高的特点来提高混合储能模块的动态性能,混合储能模随着超级电容持续工作,锂电池也开始工作

25、。锂电块包括超级电容和锂电池,采用下垂控制方法,可在充池的下垂特性如图 8 所示,即锂电池侧电流 Ib 和超级电Isc-Udc下垂控制含光伏与混合储能的直流微电网能量管理优化方法电压 Usc 的对应关系,可以表示为:I, U Ub_limit1scsc1mb1 (Usc2 Usc ),Usc1 Usc Usc2I 0, U U U(7)bsc2scsc3m (U U ), U U Ub2sc3scsc3scsc4Ib_limit2 , Usc Usc40图 9 并网变换器的下垂特性P式中,I和 I是锂电池充放电电流限值,mb_limit2b_limit1b1Fig. 9 The droocha

26、racteristics of grid converters和mb2 是锂电池侧DC/DC 变换器boost 和buck 下垂系数,Usc1、Usc2、Usc3 和 Usc4 是锂电池工作的临界值。当 UscUsc1 和 UscUsc4 时,锂电池采用限流控制;当 Usc1UscUsc2 时,锂电池采用放电控制;当 Usc2UscUsc3时,锂电池采用待机控制;当 Usc3UscUsc4 时,锂电池采用充电控制。当 UdcUH2 时,并网变换器采用逆变控制,即系统处于并网状态;当 UL2UdcUH2 时,并网变换器采用停机控制,即系统处于孤岛状态;当 UdcUL2 时,并网变换器采用整流控制

27、,即系统处于并网状态。5为了验证本文提出方法的有效性,按照图 1 所示的IbIb_lim t 1拓扑结构在 PSIM 9.0 仿真环境中搭建低压直流微电网模mb1限流放电待机充电 限流型。锂电池单体额定电压为 3.2V , 其电荷量为 40Ah(1Ah=3.6kC),4 块串联;UL2、UL1、UH1 和 UH2 占直流母线额定电压的比例分别是 90%、97.5%、102.5%、 110%,具体的系统参数如表 1 所示。表 1 系统的参数Tab.1 System parameters0Usc1Usc2Usc3Usc mb2Usc Ib_lim t 2图 8 锂电池的下垂特性Fig. 8 The

28、 droocharacteristics of lithium batteries为了防止超级电容和锂电池的电量饱和和不足而损坏设备,需要设定超级电容和锂电池的运行区间,设定超级电容的最小和最大工作电压分别为 Usc1 和 Usc4,锂电池的最小和最大剩余容量分别为 Sbmin 和 Sbmax。当达到相应限值时,超级电容和锂电池采用待机控制。4.3 DC/AC 并网变换器接口控制并网变换器模块可在整流、逆变和停机模式间切换,实现了直流微电网与大电网的能量交换。并网变1)模式 1换器的下垂特性如图 9 所示,即并网变换器的传输功率PGc 和直流母线电压 Udc 的对应关系,可以表示为:当 39V

29、Udc41V 时,系统运行在模式 1。光伏模块进行 MPPT 控制,其输出电压、输出电流分别为 27.6V和 6.52A,最大输出功率为 180W,光伏模块 MPPT 控制UL2 mGc1 Pc UL2U 0, U U U(8)dcL2dcH2U如图 10 所示。m P U H2Gc2cH2式中mGc1和mGc2是并网变换器整流和逆变下垂系数。参数及数值参数及数值最大输出功率 Ppvmax/W185锂电池额定电压 UbN/V32 锂电池额定电荷量SbN /Ah40超级电容额定电压/V16 2超级电容额定容量/F58直流母线额定电压/V40的开关频率 fs/kHz10锂电池下垂系数 mb1、mb

30、22.5,2.5超级电容下垂系数 msc1、msc22.3,2.3UdcUH2 UH1 UL1mGc1 UL2mGc2逆变停机整流第十一届中国高校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学术年会403530252015105起到调整直流母线电压的作用。dc50403020100-1000.010.020.03t/s0.040.050 06/bsc 00.010.020.03t/s0.040.050.06图 10 光伏模块 MPPT 控制Fig. 10 The MPPT control of PV module图 12 超级电容充电时系统运行状态只要直流母线电压波动范围不超过该层区限制范Fig. 12 The ope

31、ration s us of system when the super capacitorsare charged围,即可认为满足电能质量要求,可以保持系统继续运行于该层区,避免频繁的层区切换,增加系统损耗。当45403530直流母线电压差值U 为 0.8V 或0.9V 时,由于未超过25dc2015模式 1 电压限值,超级电容及锂电池储能均未动作,各自充放电电流都为 0,模式 1 下系统运行状态如图 11 所1000.010.020.03t/s0.040.050.060-0.5-1-1.5-2示。光伏发电单元正常为负荷供电。50403020100-10dc00.010.020.03t/s0

32、.040.050.06b图 13 储能模块充电时系统运行状态00.010 020.03t/s0.040.050.06Fig. 13 The operation s us of system when the energy storagemodules are charged图 11 模式 1 下系统运行状态Fig. 11 The operation s us of system under the mode 13)模式 32)模式 2当超级电容端电压达到最高限制 U =15V 停止工作sc4当 41VUdc45V 时,系统运行在模式 2。光伏模块进行 MPPT 控制,其输出功率大于负荷消耗功率

33、,引起直流母线电压上升,达到超级电容工作条件,超级电容后,系统中只有锂电池储能充电,电流大小为 3A,当充电达到其剩余容量最高限值 S=90%时,其充电电流减bmax为 0。此时,直流母线电压瞬间上升到 45.3V,但由于光开始投入运行。当直流母线电压从 40V 上升到 43.8V 时,超级电容开始以 2.2A 电流充电,使直流母线电压下降到伏恒压控制,母线电压被控制在约 43V,系统稳定运行,模式 3 下系统运行状态如图 14 所示。41.6V,超级电容充电时系统运行状态如图 12 所示。随50403020100-10着超级电容持续充电,其端电压不断上升,当达到锂电池储能动作条件 U =11

34、V 时,锂电池开始充电,充电电I /Asc3sc b00.010.020.03t/s0.040.050.06流从 0 开始逐渐平滑增大,未出现电流突变;而超级电图 14 模式 3 下系统运行状态Fig. 14 The operation s us of system under the mode 3容由于直流母线电压波动减小导致其充电电流逐渐减小,储能模块充电时系统运行状态如图 13 所示。锂电池4)模式 4储能通过吸收系统剩余功率、和超级电容储能协调配合,当 37VUdc39V 时,系统进入模式 4。光伏模块进Udc/VUsc/VI /AU/VUsc/VIsc /AI/AIb/AI /Asc

35、 U /VdcU /Vsc Udc/VUsc/VI/AIAU /VUpV/VIpV/A含光伏与混合储能的直流微电网能量管理优化方法行 MPPT 控制,其输出功率小于负荷消耗功率,引起母状态下,引入并网变换器,实现直流微电网与大电网的线电压下降,达到超级电容工作条件,超级电容开始投能量交换;在孤岛状态下,考虑混合储能模块的充放电入运行。当直流母线电压从 40V 下降到 36.3V 时,超级裕量,并通过设定直流母线电压偏差基准,调整超级电电容开始以 2A 的电流放电,将母线电压瞬间提高到38.2V,超级电容放电时系统运行状态如图 15 所示。随着超级电容不断放电,其端电压持续降低,当其下降到容与锂

36、电池的工作顺序,协调管理光伏与混合储能的能量输出,提高系统的动态响应,维持功率供需平衡。系统可划分为 6 种能量管理模式,并能够在 6 种能量管理Usc2=7V 时,锂电池储能开始投入运行。锂电池储能放电电流从 0 开始平滑增加,通过为直流母线提供功率,起模式间平滑切换,维持了直流母线电压在额定值附近小范围波动,实现了能量最优利用和系统稳定运行。到母线电压的作用,此时超级电容储能放电电流从参考文献2A 逐渐减小,两者相互配合,通过放电调节母线电压,储能模块放电时系统运行状态如图 16 所示。1,等一种功率前馈的鲁棒无差拍并网控制方法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3,33(36):62-704030

37、20100-10Chen Y,Luo An,Zhou Leming,et alA robust predictivedeadbeat grid-connected control method based oner0 020 03t/s0 040 050 0600 01feed-forward controlJProceedings of the CSEE,2013,33(36):图 15 超级电容放电时系统运行状态62-70(in Chi)Fig. 15 The operation sus of system when the super capacitorsare discharged2W

38、ang P,Goel L,Liu X,et alHarmonizing AC and DC: a hybrid40302010AC/DC future grid solutionJIEEEer and Energy Maga-U /Vdczine,2013,11(3):76-83Usc/V00 010 020 03t/s0 040 053,等LCL 型逆变器的鲁棒延时补偿并0 0621 50 50-0 5网控制方法及其稳定性分析J电网技术,2015,39(11):Isc/A1Ib/A3102-310800 010 020 03t/s0 040 050 06Ling,Luo An,Chen Y,

39、et alA robust time delay图 16 储能模块放电时系统运行状态Fig. 16 The operation s us of system when the energy storage modules are dischargedcompensated grid-connected control method for LCL-type inverterand stabilityysisJer System Technology,2015,39(11):3102-3108(in Chi)6 结论4Jackson John Justo,Francis Mwasilu,Lee

40、Ju,et alAC-microgridsversus DC-microgrids with distributed energy resour:a re-直流微电网中分布式电源输出不稳定,不仅会引起viewJRenewable and Sustainable Energy Reviews,2013,24:直流母线电压大范围波动,还会导致功率不平衡,从而387-405使系统不能可靠运行。对此,本文提出了含光伏与混合5,等低压直流供电系统综述J中,储能的直流微电网能量管理优化方法,实现了因系统功国电机工程学报,2013,33(7):42-52率供需不平衡引起的母线电压波动的快速平抑。在并网Udc

41、/VUsc/VIsc /AIb/A第十一届中国高校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学术年会Yong Jing,Xu Xin,Zeng Liqiang,et alA review of the new lowChi)voltage DCer distribution systemJProceedings of the12Gustavo G,Hamilton C,Kerley R,et alControl strategy of aCSEE,2013,33(7):42-52(in Chi)multi-port grid connected direct DC PV charging s ion for6直流配电

42、网现状与展望J电力系统自plug-in electric vehiclesCIEEE Energy ConverCongress江道灼,动化,2012,36(8):98-104and Exition,2010:1173-1174Jiangzhuo,Zheng HuanResearch s us and develo13Bryan J,Duke R,Round SDecentralized generator schedulingprospect of DC distribution networkJAutomation of Electricin a nanogrid using DC bus signalingCIEEEer Electronicer Systems,2012,36(8):98-104(in Chi)Systems,2004:977-9827Kakigano H,Nishino A,Miur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