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_第1页
第一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_第2页
第一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_第3页
第一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_第4页
第一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课标: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课标: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南京夫子庙南京夫子庙 全球第一所孔子学院全球第一所孔子学院在韩国汉城正式揭牌在韩国汉城正式揭牌 北欧孔子学院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成立北欧孔子学院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成立非洲首家孔子学院落户肯尼亚非洲首家孔子学院落户肯尼亚 他是唯一有理智的表现者,从未使世界迷惑,而是他是唯一有理智的表现者,从未使世界迷惑,而是照亮了方向,他仅以照亮了方向,他仅以圣贤圣贤而从未以先知的口吻讲话

2、,而从未以先知的口吻讲话,但大家认为他是圣贤,甚至在全国也如此。但大家认为他是圣贤,甚至在全国也如此。 法法 伏尔泰伏尔泰 孔子不仅是中国文化的孔子不仅是中国文化的先哲先哲,而且是全人类的,而且是全人类的老师老师。 日本日本 井上靖井上靖 “ “人类要在人类要在21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2500年前,年前,从孔子那里寻找智慧。从孔子那里寻找智慧。” 瑞典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阿尔文瑞典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阿尔文 不同时代人们心中的孔子:不同时代人们心中的孔子: 丧家犬(孔子自嘲)丧家犬(孔子自嘲) 圣人(历代封建圣人(历代封建帝王的封赐)帝王的封赐) 中

3、国式的耶稣(明末清中国式的耶稣(明末清初的西方传教士)初的西方传教士) 妖人(洪秀全)妖人(洪秀全)变法先驱(康有为)变法先驱(康有为)民族罪人(陈独秀民族罪人(陈独秀等)等)阶级敌人(四人帮)阶级敌人(四人帮) 精神导师精神导师(西方启蒙思想家)(西方启蒙思想家)乐天派(于丹)乐天派(于丹)传统文化的代表者传统文化的代表者真实的孔子究竟是怎么样的呢?真实的孔子究竟是怎么样的呢?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1、含义:、含义:“百家争鸣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知识是指春秋战国时知识分子中不同派别的涌现及诸子百家争芳斗艳分子中不同派别的涌现及诸子百家争芳斗艳的局面。的局面。“百家百

4、家”:泛指数量多,主要有儒、墨、道、:泛指数量多,主要有儒、墨、道、法四大家。法四大家。“争鸣争鸣”:是指战国时诸子百家针对当时社会:是指战国时诸子百家针对当时社会上和学术上的各种问题,争相发表不同的见上和学术上的各种问题,争相发表不同的见解,著书立说,广收门徒,互相诘难批驳,解,著书立说,广收门徒,互相诘难批驳,彼此吸收融合,形成百家争鸣局面。彼此吸收融合,形成百家争鸣局面。政治:周王室衰微,分封制崩溃经济:井田制崩溃阶级关系:“士”的活跃思想文化:私学兴起,“学在民间”(1 1)春秋战国时期的)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是中国历史上的的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第一次思想解放运

5、动,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的基础。 (2 2)儒家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道家和道德准则;道家学说构成了学说构成了2000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法家哲学基础;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在很大程度上,的理论武器。在很大程度上,它们它们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3

6、 3、“百家争鸣百家争鸣”形成的重要意义形成的重要意义幼年求学幼年求学从政治鲁从政治鲁周游列国周游列国献身文教献身文教实践实践礼乐礼乐宣传宣传礼乐礼乐教授教授礼乐礼乐学习学习礼乐礼乐礼乐的含义:周公制作礼乐治理天下,礼是人伦和道礼乐的含义:周公制作礼乐治理天下,礼是人伦和道德规范,而乐从属于礼,是表现礼的艺术手段德规范,而乐从属于礼,是表现礼的艺术手段二、孔子及其思想二、孔子及其思想1 1、追求礼乐的一生、追求礼乐的一生 孔子谓季氏,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子曰: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

7、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天下有道,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则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2 2、主要思想、主要思想:礼、仁、中庸思想礼、仁、中庸思想二、孔子及其思想二、孔子及其思想“礼礼”的思想的思想(1 1)含义:)含义: “周礼周礼”西周宗法等级制度西周宗法等级制度(3 3)礼的实践方法:)礼的实践方法:克己复礼;正名克己复礼;正名 (2 2)地位:)地位: “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礼,无以立也”立国立身的基础立国立身的基础“君臣有别,长幼有序君臣有别,长幼有序” (4 4)意义:)意义:规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维护社会规范人与人之间

8、的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秩序的稳定樊迟问仁,孔子说:樊迟问仁,孔子说:“爱人爱人” ” 。颜渊问仁,孔子说:颜渊问仁,孔子说:“克己复礼克己复礼为仁为仁”。 仲弓问仁,孔子说:仲弓问仁,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子张问仁,孔子说:子张问仁,孔子说:“能行五者(能行五者(恭、宽、信、恭、宽、信、敏、惠敏、惠)于天下为仁)于天下为仁”。“仁仁”的思想的思想(1 1)含义:)含义:人人人人 仁爱、关怀、体谅、包容等一切美仁爱、关怀、体谅、包容等一切美德,德,是处理人际关系的最高准则是处理人际关系的最高准则。(3 3)“仁仁”的实践方法:的实践方法:(2 2)地位:)地位:“

9、克己复礼为仁克己复礼为仁 ”、“为政以德为政以德”孔子思想的核心孔子思想的核心“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 维护奴隶社会等级制度维护奴隶社会等级制度 维护奴隶主贵族利益维护奴隶主贵族利益 违背历史潮流,思想具有保守性违背历史潮流,思想具有保守性积极意义:积极意义: 追求统一安定、和谐有序的社会局面追求统一安定、和谐有序的社会局面问题探究问题探究思考:仁与礼的实质是什么思考:仁与礼的实质是什么? ? 颜渊问仁,子曰: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人由己,而由人乎哉?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人由己,而由人乎哉?” 子曰:人而不

10、仁,如礼何?(如果一个人丧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如果一个人丧失了仁爱之心,那么礼制又怎么能起到规范他的失了仁爱之心,那么礼制又怎么能起到规范他的作用呢?)作用呢?) 根据上述两则材料思考仁和礼到底有根据上述两则材料思考仁和礼到底有什么样的关系?什么样的关系?思考:仁与礼的关系是怎样的思考:仁与礼的关系是怎样的? ?礼是仁的外在表现与规范礼是仁的外在表现与规范仁是礼的内在核心与基础仁是礼的内在核心与基础礼:宗法等级规范礼:宗法等级规范 仁:处理人际关系的最高准则仁:处理人际关系的最高准则礼礼 仁仁 激化社会矛盾激化社会矛盾礼礼 仁仁 模糊上下尊卑模糊上下尊卑思考:仁与礼的关系是怎样的思考:仁

11、与礼的关系是怎样的? ? 2 2、达到中庸的做法:、达到中庸的做法:协调礼和仁的方法:协调礼和仁的方法:中庸中庸 1 1、含义:、含义:“恰到好处恰到好处”“和而不同和而不同”问题探究:问题探究:孔子的中庸思想,它是不讲原则吗,是墙孔子的中庸思想,它是不讲原则吗,是墙头草两边倒吗?头草两边倒吗?“中庸中庸”的含义:的含义:强调在处理任何事情的强调在处理任何事情的方法上,都不偏不倚,调和不同的倾向方法上,都不偏不倚,调和不同的倾向,“恰到好处恰到好处”,“恰如其分恰如其分”。最适中合宜。最适中合宜的地方不一定是两极的中点。的地方不一定是两极的中点。 所以中庸思想不能等同于折中主义。所以中庸思想不

12、能等同于折中主义。 孔子中庸观念是孔子的一大发现,一孔子中庸观念是孔子的一大发现,一大功绩,是哲学的重要范畴大功绩,是哲学的重要范畴 毛泽东毛泽东“中庸之道中庸之道”的应用的应用政治:为政宽缓,纠之以猛。政治:为政宽缓,纠之以猛。哲学:敬鬼神而远之。哲学:敬鬼神而远之。人性:性相近,习相远也。人性:性相近,习相远也。义利:见利思义。义利:见利思义。审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审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政治思想: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政治思想: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孔子思想体系:孔子思想体系:目标目标,立国,立国立身的基础立身的基础仁仁核心核心、处理、处理人际关系的人际关系的最高准则最

13、高准则中庸中庸礼礼协调礼、仁协调礼、仁关系的关系的方法方法儒家学说核心内容儒家学说核心内容政治范畴政治范畴伦理范畴伦理范畴哲学范畴哲学范畴 孔子孔子“仁仁”和和“礼礼”的思想是互为的思想是互为补充的。仁是礼的内在核心与基础,补充的。仁是礼的内在核心与基础,礼是仁的外在表现与规范。但是,从礼是仁的外在表现与规范。但是,从独尊儒术到宋明理学,在政治思想方独尊儒术到宋明理学,在政治思想方面放大的是面放大的是“礼礼”。“三纲五常三纲五常”是是传统政治思想遵守的主线,倡导的主传统政治思想遵守的主线,倡导的主流意识。流意识。1.1.教育对象:教育对象:2.2.教育目的:教育目的:3.3.教学方法:教学方法

14、:4.4.教学内容:教学内容:5.5.教育成就:教育成就:六经六经3、教育思想及成就、教育思想及成就有教无类有教无类“成人成人”、成、成“君子君子”因材施教,言传身教因材施教,言传身教打破了奴隶主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打破了奴隶主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是我国是我国第一套第一套完整的教科书,五经完整的教科书,五经在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一直在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一直是官学和私学的最基本的教材是官学和私学的最基本的教材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孔子教育成就:孔子教育成就:兴办私学,打破了兴办私学,打破了“学在官府学在官府”的局面的局面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教育思想比较

15、进步,有教无类教育思想比较进步,有教无类整理整理“六经六经”说说孔子的名言说说孔子的名言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下信乎?传不习乎?德不孤,必有邻。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子的一生坎坷,其生孔子的一生坎坷,其生“不知其父不知其父”,其,其“少也贱少也贱”,其壮年为鲁司寇而被黜,其周,其壮年为鲁司寇而被黜,其周游列国曾畏于匡,厄于宋,绝粮于陈蔡,被游列国曾畏于匡,厄于宋,绝粮于陈蔡,被隐者讥为隐者讥为“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知其不可为

16、而为之”的的“硁硁鄙硁硁鄙人人”,惶惶如,惶惶如“丧家之犬丧家之犬”,以至晚年无可,以至晚年无可奈何,奈何,“欲乘桴浮于海欲乘桴浮于海”,逃避当时那个无,逃避当时那个无道之世。道之世。孔子之所以不为世所用,是因为他信古,好孔子之所以不为世所用,是因为他信古,好古,他穷其一生也未能飞黄腾达,但是他的古,他穷其一生也未能飞黄腾达,但是他的道德价值取向和伟大人格却得到广泛的认道德价值取向和伟大人格却得到广泛的认同,他的学生赞颂他是圣人,但孔子自己却同,他的学生赞颂他是圣人,但孔子自己却说:说:“若圣与仁,则吾岂敢!若圣与仁,则吾岂敢!” 诚然,孔子是人,但他好学敏求、不耻下诚然,孔子是人,但他好学敏

17、求、不耻下问,诲人不倦、有教无类,教导学生对道德问,诲人不倦、有教无类,教导学生对道德理想的追求,则不是一般人所能做到的,他理想的追求,则不是一般人所能做到的,他所创立的儒学包含着人类永恒的精神价值,所创立的儒学包含着人类永恒的精神价值,这就是一个平凡的孔子真正伟大之处。这就是一个平凡的孔子真正伟大之处。不同时代人们心中的孔子:不同时代人们心中的孔子: 丧家犬(孔子自嘲)丧家犬(孔子自嘲) 圣人(历代封建帝王的封赐)圣人(历代封建帝王的封赐) 中国式的耶稣(明末清初的西方传教士)中国式的耶稣(明末清初的西方传教士) 妖人(洪秀全)妖人(洪秀全) 变法先驱(康有为)变法先驱(康有为) 民族罪人(

18、陈独秀等)民族罪人(陈独秀等) 阶级敌人(四人帮)阶级敌人(四人帮) 精神导师(西方启蒙思想家)精神导师(西方启蒙思想家) 乐天派(于丹)乐天派(于丹)传统文化的代表者传统文化的代表者由此你得出哪些认识?你心目中的孔子是什么样的?由此你得出哪些认识?你心目中的孔子是什么样的?认识:认识:1 1、由于所处的时代不同,所代表的利益不同以及阶、由于所处的时代不同,所代表的利益不同以及阶级属性不同,人们对孔子的评价也有所不同。级属性不同,人们对孔子的评价也有所不同。2 2、虽然孔子活着的时候是属于、虽然孔子活着的时候是属于“怀抱理想,在现实怀抱理想,在现实世界找不到精神家园的人世界找不到精神家园的人”

19、,但不管后人对他是,但不管后人对他是褒是贬,孔子的理想还是在历史上留下了深深的褒是贬,孔子的理想还是在历史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记。印记。3 3、把孔子置于公正、客观的天平上,我们发现他是、把孔子置于公正、客观的天平上,我们发现他是一位一位睿智的思想家、成功的教育家、执着的大学睿智的思想家、成功的教育家、执着的大学者。者。一生经历一生经历苦乐交错人生路苦乐交错人生路儒家思想儒家思想承礼启仁道中庸承礼启仁道中庸教育活动教育活动万世师表为楷模万世师表为楷模巨大影响巨大影响恩泽后世千古传恩泽后世千古传我心目中的孔子:我心目中的孔子:文雅君子、民族之魂文雅君子、民族之魂 一个试图以仁、礼与中庸,恢复礼乐,承

20、担传一个试图以仁、礼与中庸,恢复礼乐,承担传承文化和改善人际关系的社会道义,改变天下大乱承文化和改善人际关系的社会道义,改变天下大乱的局面的圣人;的局面的圣人; 一个怀抱着救世之梦,明知不可为而终身为之一个怀抱着救世之梦,明知不可为而终身为之的君子。的君子。孔子的思想精华对我们现代精神文明建设有什么孔子的思想精华对我们现代精神文明建设有什么重要意义?重要意义? 在政治上强调以民为本,反对苛政和任意在政治上强调以民为本,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在伦理道德上强调和谐的人际关系。比刑杀;在伦理道德上强调和谐的人际关系。比如他要求人们注意自我修养、尊老爱幼、尊师如他要求人们注意自我修养、尊老爱幼、尊师重贤

21、、富有爱心、言必行、遵守社会公德、学重贤、富有爱心、言必行、遵守社会公德、学习上不耻下问、温故知新、积极进取的处世精习上不耻下问、温故知新、积极进取的处世精神等都体现他对治国和社会生活的深刻智慧和神等都体现他对治国和社会生活的深刻智慧和优秀价值,其思想精华是对世界文明的贡献,优秀价值,其思想精华是对世界文明的贡献,也为现代文明提供了汲取的营养。也为现代文明提供了汲取的营养。1 1、孟子的思想、孟子的思想 孟子孟子“亚圣亚圣”2 2、荀子的思想、荀子的思想 荀子荀子“儒家中的另类儒家中的另类”三、战国时期的儒家代表三、战国时期的儒家代表孟子的思想主张:孟子的思想主张:“仁政仁政”“民贵君轻民贵君

22、轻”“性本善性本善”孟子的主要观点孟子的主要观点把孔子仁的思想发展为更加把孔子仁的思想发展为更加 系统的系统的“仁政仁政”思想;思想;发展了孔子的民本思想,提发展了孔子的民本思想,提 出出“民贵君轻民贵君轻”思想;思想;在伦理观上主张在伦理观上主张“性本善性本善”。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之谓大丈夫。 孟子孟子滕文公下滕文公下尽信书不如无书。尽信书不如无书。 孟子孟子尽心下尽心下人之患在好为人师。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孟子孟子离娄上离娄上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孟子告子下告子下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无恒

23、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 孟子孟子梁惠王上梁惠王上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 孟子孟子滕文公上滕文公上荀子的思想:荀子的思想:特点:综合了法家和道家思想特点:综合了法家和道家思想的积极合理成分,改造儒家思的积极合理成分,改造儒家思想,使儒家思想适应当时社会想,使儒家思想适应当时社会的需要。的需要。荀子的主要观点荀子的主要观点施用施用“仁义仁义”和和“王道王道”,“以德服人以德服人”;看到了人民群众的巨大力量,看到了人民群众的巨大力量,提出提出“君舟民水君舟民水”的观点;的观点;在伦理

24、观上主张在伦理观上主张“性恶论性恶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制天命而用之。制天命而用之。 荀子荀子天论天论行一不义,杀一无罪,而得天下,仁者不为也。行一不义,杀一无罪,而得天下,仁者不为也。 荀子荀子王制王制天之生民,非为君也;天之立君,以为民也天之生民,非为君也;天之立君,以为民也 。 荀子荀子大略大略比较孔子、孟子、荀子思想的异同比较孔子、孟子、荀子思想的异同爱人爱人为政以德为政以德性相近性相近仁政仁政仁义仁义民贵君轻民贵君轻 君舟民水君舟民水性善论性善论性恶论性恶论春秋末期春秋末期 战国中期战国中期 战国末期战国末期同同异异奠定奠定基础基础体系完整

25、,体系完整,成为大宗。成为大宗。儒家思想是怎样形成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儒家思想是怎样形成的?主要内容是什么?(1 1)春秋战国时期在思想领域出现了)春秋战国时期在思想领域出现了“百家争鸣百家争鸣”的局面,儒家思想即在此氛围中产生,并在吸收的局面,儒家思想即在此氛围中产生,并在吸收各家之长的过程中发展成长起来。各家之长的过程中发展成长起来。儒家思想由春秋时期孔子创立;经过战国时期孟儒家思想由春秋时期孔子创立;经过战国时期孟子、荀子的总结和改造,其体系更加完整。子、荀子的总结和改造,其体系更加完整。(2 2)儒家思想的核心是孔子提出的)儒家思想的核心是孔子提出的“仁仁”,这其,这其中包含了民本思想

26、。孟子将孔子的中包含了民本思想。孟子将孔子的“仁仁”发展为发展为“仁政仁政”,进一步提出,进一步提出“民贵君轻民贵君轻”的思想;荀的思想;荀子也主张施政用子也主张施政用“仁义仁义”和和“王道王道”,并提出,并提出“君舟民水君舟民水”的著名观点。的著名观点。儒家的形成儒家的形成背景背景:“百家争鸣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局面的形成过程过程1 1、孔子创立、孔子创立 儒学儒学政治思想:政治思想:“仁仁”、“礼礼”、 “ “为政以为政以德德”(民本)、(民本)、“性相近性相近”(道德观、伦理观)(道德观、伦理观)教育思想:教育思想:“有教无类有教无类”整理古籍:六经整理古籍:六经2 2、孟子、荀子、孟子

27、、荀子总结改造总结改造“仁政仁政”“民贵君轻民贵君轻”(民本)(民本)“性本善性本善”(伦理)(伦理)“仁义仁义”“”“王道王道”“”“以德服人以德服人”“君舟民水君舟民水”(民本)(民本)“性恶论性恶论”(伦理)(伦理)主要内容:主要内容:“仁仁”;孟孟子子荀荀子子民本思想民本思想“道常无为而无不为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 “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盗;不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

28、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富,我无欲而民自朴.”.”老子老子庄子庄子世界本原是世界本原是“道道”希望回到希望回到小国寡民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的理想社会无为而治无为而治哲学哲学政治政治政治政治朴素辩证法思想朴素辩证法思想哲学哲学相对主义相对主义哲学哲学四、道家和法家四、道家和法家现实社会中,哪些观念能找到老子思想的影子?现实社会中,哪些观念能找到老子思想的影子?虚怀若谷、宽容谦逊的思想,虚怀若谷、宽容谦逊的思想,恬淡朴素、助人为乐、反对争名夺利的思想,恬淡朴素、助人为乐、反对争名夺利的思想,以柔克刚、以弱胜强的思想以柔克刚、以弱胜强的思想法家学派的集大成者法家学派的集大成者韩非子韩非子变法革新(改革

29、观)变法革新(改革观)以法治国(法治观)以法治国(法治观)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集权观)权国家(集权观)主张主张把君主权力提高到极点,迎合了建立大把君主权力提高到极点,迎合了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趋势一统专制国家的趋势意义意义百家争鸣百家争鸣儒家儒家道家道家法家法家墨家墨家 知识知识梳理梳理仁礼仁礼民本民本清静清静无为无为法治法治兼爱兼爱非攻非攻假如你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位君主,假如你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位君主,你会采用哪家的思想?为什么?你会采用哪家的思想?为什么?儒家:儒家:法家:法家:道家:道家:如果你是信奉儒如果你是信奉儒 法法 道的老师,如何遏制学道的老师,如何遏

30、制学生晚自习说话的现象?生晚自习说话的现象?这是品德问题,主张思想教育这是品德问题,主张思想教育这是违纪行为,主张严格惩罚这是违纪行为,主张严格惩罚这是无意识的,主张顺应自然,这是无意识的,主张顺应自然,等学生自我觉悟等学生自我觉悟 墨家关注社会,留下了社会理想,这就是墨家关注社会,留下了社会理想,这就是平等、互利、博爱;道家关注人生,留下了平等、互利、博爱;道家关注人生,留下了人生追求,这就是真实、自由、宽容;法家人生追求,这就是真实、自由、宽容;法家关注国家,留下了治国理念,这就是公开、关注国家,留下了治国理念,这就是公开、公平、公正;儒家关注文化,留下了核心价公平、公正;儒家关注文化,留

31、下了核心价值,这就是仁爱、正义、自强。或者说,墨值,这就是仁爱、正义、自强。或者说,墨家留下了建设家园的美好理想,道家留下了家留下了建设家园的美好理想,道家留下了指导人生的智慧结晶,法家留下了应对变革指导人生的智慧结晶,法家留下了应对变革的思想资源,儒家留下了凝聚民心的价值体的思想资源,儒家留下了凝聚民心的价值体系。所有这些,都是我们民族的精神财富。系。所有这些,都是我们民族的精神财富。 易中天易中天先秦诸子百家争鸣先秦诸子百家争鸣1 1、荀子是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荀子是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其思想与法家共通的是其思想与法家共通的是 A.A.天行有常天行有常 B.B.人

32、性本恶人性本恶 C.C.礼法并用礼法并用 D.D.民水民水君舟君舟 2 2、书博会开幕式的背景墙上有孔子泰山等形象、书博会开幕式的背景墙上有孔子泰山等形象,若为背景墙选配孔子的两句名言,下列最合,若为背景墙选配孔子的两句名言,下列最合适的是适的是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学而时习之,不亦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乎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有朋自远方来,不亦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乐乎 A A B B C C D D B BD D4 4、儒家思想的创立者孔子,终其一生其学说也未能得、儒家思想的创立者孔子,终其一生其学说也未能得到当时统治者的赏识。造成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是到当

33、时统治者的赏识。造成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是 A A他的无为而治的思想不能够为新兴的地主阶级所他的无为而治的思想不能够为新兴的地主阶级所采纳采纳 B B他的学说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他的学说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 C C他的学说主张调节与和谐人际关系,不符合当时他的学说主张调节与和谐人际关系,不符合当时争霸战争的需要争霸战争的需要 D D孔子一生主要致力于教育事业,对传播思想不感孔子一生主要致力于教育事业,对传播思想不感兴趣兴趣5 5、认为、认为“恻隐之心恻隐之心”“”“是非之心是非之心”人皆有之,人皆有之, 这反映了孟子这反映了孟子A.“A.“仁政仁政”的思想的思想 B.“B.“民本

34、民本”的思想的思想C.“C.“性本善性本善”的思想的思想 D.“D.“致良知致良知”的思想的思想C 某中学历史探究课上,学生从某中学历史探究课上,学生从“穿衣穿衣”的角度表达他的角度表达他们对诸子百家思想的理解,甲生说:们对诸子百家思想的理解,甲生说:“穿衣服应合乎大穿衣服应合乎大自然四季的变化来穿衣,天气冷多穿一点,天气热少穿自然四季的变化来穿衣,天气冷多穿一点,天气热少穿一点;乙生说:穿衣服要看你的身份地位,什么身份何一点;乙生说:穿衣服要看你的身份地位,什么身份何种地位,该穿什么样的衣服就穿什么样的衣服;丙生说:种地位,该穿什么样的衣服就穿什么样的衣服;丙生说:讲究衣服的穿着是一种浪费,穿得简单、甚至破烂的衣讲究衣服的穿着是一种浪费,穿得简单、甚至破烂的衣服也未尝不好;丁生说:何必麻烦,由上面规定,大家服也未尝不好;丁生说:何必麻烦,由上面规定,大家都穿一样的制服不就好了吗都穿一样的制服不就好了吗?”?”他们的描述所对应的思他们的描述所对应的思想是想是 A A甲一儒,乙一墨,丙一法,丁一道甲一儒,乙一墨,丙一法,丁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