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金融道德风险:一个具有挑战性的课题_第1页
防金融道德风险:一个具有挑战性的课题_第2页
防金融道德风险:一个具有挑战性的课题_第3页
防金融道德风险:一个具有挑战性的课题_第4页
防金融道德风险:一个具有挑战性的课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防金融道德风险:一个具有挑战性的课题本报记者 谷秀军 画 朱燕祥 2004.09.13 09:47:00银行 编者按  前不久,中国银监会颁布的商业银行授信工作尽职指引,首次对商业银行征信、授信和授信尽职调查提出了详尽的尽职要求和评价标准,对道德风险形成的过程进行动态、全程、全面的评价和考核。可以说,这是迄今为止防范道德风险最完备的操作手册,是对商业银行加强道德风险防范提出的更高要求。为此,本报记者就金融体系中建立防范道德风险的约束机制靠什么、商业银行如何应对道德风险带来的困扰与风险等问题,约请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副院长张维迎博士、人民银行研究生部主任唐旭博士撰写了专文。同

2、时,就中国民生银行防范道德风险的组织架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等问题与民生银行副行长洪崎博士进行了探讨。防范道德风险是一个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涉及到组织架构调整、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创新、科技系统建设、思想政治工作等许多方面。如何处置差的金融机构,如何既重视维护社会稳定又不因一味强调稳定而不顾道德风险,以致取代了市场约束的力量,这是一个非常具有挑战性的课题。个案研究近日,记者就金融体系风险与道德因素的关系、商业银行如何应对道德风险带来的困扰等问题,采访了民生银行副行长洪崎博士。记者:商业银行中道德风险是怎样产生的?有什么样的表现形式?洪崎:商业银行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存在着多层次和多方面的委托代理

3、关系,因此由于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道德风险在商业银行的经营过程中也就不可避免地产生和客观存在。例如信贷人员没有尽到尽职调查的义务,产生信贷风险;甚至有信贷人员与借贷企业相互勾结,骗取贷款等等。道德风险形成的根本原因在于银行内部的监督约束机制缺位和失效,使得代理人能够出于自身利益的动机,做出有损于银行利益的行为。此外,社会的道德风险寻机侵蚀银行肌体,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具体而言,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面临着如下几种类型的道德风险:隐藏行动的道德风险和隐藏信息的道德风险;来自内部的道德风险和来自外部的道德风险;一次道德风险和二次道德风险。其中银行内部的道德风险主要表现为:一是内部的管理控制问题

4、,即经理人员出于追求本群体利益的动机而做出的有损于银行利益的行为,例如增加费用、隐瞒利润、擅自开展高风险业务等等。二是银行的信贷人员在不确定因素和不完全信息条件下,为一己私利有意违规发放高风险贷款。三是银行的工作人员没有认真履行职责,敷衍塞责、玩忽职守等等。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风险,包括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等等。从风险控制角度来讲,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的控制应该有系统的规章制度可以遵循,或者有比较成熟的风险管理体系加以约束,或者有国外先进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可资借鉴,或者有先进的系统工具可以衡量和分析。但是商业银行对于道德风险的认识水平还有待提高,风险管

5、理控制体系需要进一步强化。随着经营管理经验的不断积累,企业的经营理念不断走向成熟,民生银行已逐渐意识到,道德风险越来越可能成为导致商业银行资产质量恶化和经营效率低下的重要原因,对商业银行的经营绩效和长远发展产生着重大影响。在国际金融界,因麾下员工的“道德风险”引发的银行、证券、保险等公司业绩急转直下甚至倒闭的事件并不鲜见,这也为商业银行敲响了警钟,致力于打造“百年老店”的民生银行非常重视道德风险的防范,提出了“防范道德风险,打造百年老店”的理念,培育健康、向上的企业信贷文化。记者:前不久,银监会颁布商业银行授信工作尽职指引,此举引入了独立评估机制,对道德风险形成的过程进行动态、全程、全面的评价

6、和考核,有业内人士称,这是“迄今为止防范道德风险最完备的操作性手册”,说明监管当局已大力从制度上控制道德风险的产生。那么商业银行应该怎样具体落实?洪崎:中国民生银行成立以来,一直保持快速健康发展的态势,截至2004年6月末,中国民生银行总资产规模达到4058亿元,存款规模超过3000亿元,贷款规模接近2500亿元,不良贷款率(五级分类法)仅仅为1.28。尽管如此,我们还是深刻认识和切身体验到道德风险对于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特别是授信业务的重要性。民生银行自开业以来,个别分支机构和客户经理在短期利益和个人利益驱动下,在授信业务操作过程中的确有道德风险发生,表现为风险意识淡化、贷前调查不深入、贷中操

7、作不规范和贷后管理流于形式等等,但并非主流。应该说,民生银行的风险管理体系在逐步完善,风险防范意识在逐步强化。早在2001年,民生银行就开始进行信贷评审体系的改革。先是推出“专家评审制度”,行政力量开始退出贷审会;2002年,开始推行独立信贷评审体制,信贷评审委员会由特定行业的专家组成,走专业化、职业化的路线;2003年,又逐步将分支行的贷款权全部上收总行,实行总行垂直领导下的独立信贷评审体制。经过这一系列的改革,从制度方面有效地防范道德风险的发生。民生银行近期公布的中报显示,上半年业绩增长68,但风险控制得也很好,不良率仅为1.28,这表明经历了八年创业、发展历程的民生银行在走向成熟,发展更

8、趋于理性。我们认为这次指引的出台很及时,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对商业银行更进一步完善授信风险管理体制,培育优秀的信贷文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应依据银监会商业银行授信工作尽职指引,并结合本行的实际情况,组织授信从业人员,各分支行管理层、各部门负责人和全体客户经理认真学习,同时参照指引对授信调查、授信评审、贷后管理工作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完善授信风险管理体系,加强授信从业人员与授信业务管理,防范与化解授信风险。记者:对目前遭遇道德风险困扰的商业银行来说,如何设置一道严密的“防火墙”?洪崎:我们认为,防范道德风险是一个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涉及到组织架构调整、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创新、科技系统建

9、设、思想政治工作等许多方面。具体而言,中国民生银行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防范和化解道德风险:一是组织架构的创新。2003年,民生银行聘请国际著名咨询公司科尔尼公司为民生银行研究制定了比较长远的发展规划,在此基础上,民生银行进行了一系列的组织架构调整,包括建立独立评审体系、设立资产监控部和建立独立稽核体系等等,一个非常重要的出发点和考虑因素就是全面系统地防范和化解风险。其中独立评审制度受到广泛关注。这一制度是指由总行授信评审部直接向分支机构派驻信贷审查官,通过它所领导的分行授信评审部,对项目进行审核;同时实行贷款审批权与贷款发放权分离,即“审贷分离”制度。目前,民生银行授信评审体制已经基本形成总行授

10、信评审部、区域授信评审中心和分行授信评审部自上而下的独立评审系统。总行设有首席信贷执行官,成立授信评审部,下设三个机构:信贷政策中心、授信评审中心、综合管理中心。三大经济发达区域都设有区域信贷执行官和区域授信评审中心,各分行设立授信评审专员办,负责授信项目的合规性、合理性和真实性的审查。2003年下半年,中国民生银行成立了资产监控部,专门从事贷后管理和风险预警监测。此前成立的资产管理部则专门负责不良资产的清收。由此,信贷业务的所有环节,即贷前调查、授信评审,贷后管理和资产清收的风险控制也就由各个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此外,2004年上半年,民生银行全面推行独立于各级经营机构、由总行垂直领导的

11、稽核管理体制。全行稽核系统不仅在业务上受总行直接指导,而且区域首席稽核检查官和稽核人员全部在行政上与所派驻单位脱钩,人事关系直属于总行。独立稽核体系的建立,有利于提高内部稽核的独立性和稽核覆盖面,确保各项内控措施得到全面落实,从外部监督上对于防范道德风险发挥重要作用。二是管理理念和方式创新。绩效考评和激励约束机制是银行经营管理的指挥棒。在传统上,一般是由总行制定业务计划,分支行层层分解指标,在这种状况下,分支行和业务人员就有可能为追求经营规模和绩效目标,违反规章制度,盲目扩大信贷规模,由此而产生的道德风险具有相当的隐蔽性,控制难度也很大。对此,中国民生银行一直致力于完善分支行和客户经理的绩效考

12、评办法和激励约束办法,减少考核指标制订过程中的主观性,使得考核指标的制订能够符合分支行的实际发展水平,能够引导分支行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促进经营增长模式转换和管理升级;同时突出资产质量在整个考核体系中所占权重,引导分支行注重风险防范,增强经营活动安全稳健性。民生银行在对分、支行的绩效考评中,还实行“不良资产埋单制”,即哪家经营机构制造的不良资产,就由哪家经营机构消化即从当年的利润中提取准备金。这一制度也使各家经营机构在业务开展过程中,必须充分重视各类风险的防范,尤其是具有隐蔽性的道德风险的防范。绩效考评办法和激励约束办法可以引导分支行和客户经理的行为,使得对于道德风险的控制从结果控制向过程控制转

13、化,防止道德风险转变为现实的风险。目前,民生银行还在积极研究引入经济资本管理办法,以此引导分支机构和业务人员自觉地控制风险。三是科技系统建设。早在2001年6月,民生银行就实现了“数据大集中”,将全行所有业务的数据处理集中在总行一台主机中,总行各业务部门、各分支机构的存款、贷款、同业拆借、不良资产等业务动态数据,都被实时监测和跟踪,建立起了包括事中监督、事后监督和总行重点控制三级账务监控体系。2003年,民生银行制定了长远的发展规划,在此基础上,即着手进行组织框架的重组和业务流程的再造,通过引进和建设管理会计、客户关系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八大系统,全面推进数字化管理战略,提升民生银行的管理效率

14、和管理质量,增强民生银行的核心竞争力。这些系统的建设和实施,一方面有利于重塑业务流程和管理流程、提升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也是对全行业务经营风险点的重新梳理和风险管理体系的重塑,有利于对风险的全面控制。其中风险管理系统就是为控制信贷风险而建立的,该系统将覆盖对公授信业务申请、审批、发放、贷后管理和收回的全部流程,同时包括额度控制、集团客户管理、组合额度管理、风险评级和预警等授信风险管理的核心和扩展功能,并通过建立完善的客户信息和收集机制来支持数据分析和报告的准确性与及时性。民生银行风险管理系统的建成和实施,将改变目前信贷评审非标准化和手工操作的状况,优化信贷业务流程,建立集中化的信贷风险数据库和

15、信贷风险评级工具,加强民生银行对信贷风险的管理,推进信贷评估、审批和监管的一致性,有效控制信贷业务的道德风险。四是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等于在思想领域里筑起一道无形的防线,提高员工的思想道德水准可从根本上降低商业银行的内部道德风险。为此,中国民生银行非常重视思想政治工作,经常开展警示教育,例如走访监狱,听金融系统犯罪分子的自我剖析和反省,既感受到了法律的威严,又受到了深刻教育。民生银行努力发挥党委领导的核心作用和纪检部门的监督作用,立足建立员工的归属感和使命感,广泛开展职业道德教育活动,并通过长期的合规经营理念的渗透和企业文化的培育,建立合法经营、合规操作的经营观念,从而降低商业银行的内部

16、道德风险发生的概率。记者:在金融体系中建立优胜劣汰的激励约束机制是防范道德风险的有力措施,您怎样看这个问题?洪崎:央行行长周小川在第五次亚洲论坛上发表的演讲非常精彩,直面中国金融业的现状,切中银行业改革发展的要害。中国银行业改革开放20年来,由道德风险导致的社会风险和诱发的系统风险不容忽视,在此方面我们也有过经验和教训。因此如何处置差的金融机构,如何既重视维护社会稳定又不因一味强调稳定而不顾道德风险,以致取代了市场约束的力量,这是一个非常具有挑战性的课题。我们认为周小川行长提出的建立优胜劣汰机制,通过市场手段维持金融系统稳定性,从而防范道德风险,是一条全新的思路,对于改变监管方式和监管思路也是

17、一个创举。专家视点张维迎  加强商业规范的约束力法律也好,社会规范也好,都是要解决道德风险问题,特别是金融市场的道德风险问题,使人们更好地合作。不断地完善法律制度是非常重要的,但我们也不能忽视商业规范的重要性。在过去的十几年里国外学者进行了很多研究,发现即使在现在的美国、欧洲的金融生活中,大量交易行为都是靠社会规范维持的,而不是法律。甚至可以说法律可以管到的事,可能不足20,另外80都是靠社会规范。中国历史上的“山西票号”就不是靠政府的法律管理的,但非常有序。我们知道,法律是一个专业化的机构来强制执行的,如果你有欺骗就会受到一定的惩罚。社会规范没有法律上的强制力,但是这并不

18、是说就没有惩罚,惩罚甚至更重。比如像保险公司等怎么去行为,这个行为如果跟大家普遍认定的标准不一样,就会受到惩罚,这个惩罚不一定是受欺骗的人来惩罚,也可能是没有被欺骗的第三者来惩罚,也就是社会的惩罚。如果所有的人都有这样的行为规范,那么金融业的道德风险问题就会解决得好得多。我们国家现在很缺乏商业规范,比如贷款,有些人借这个银行的款不还,还可以在另一个银行借款,当然守信的程度就会低。银行之间连基本的信用信息也不交流。保险业也是,欺骗了这个保险公司,还可以欺骗另一个保险公司。保险公司之间的竞争,就像两个企业挖人一样,实际上他们都在共同摧毁社会应有的商业规范,所以,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我们的银行、保险

19、公司等不能在这个方面有一个共同的商业规范,那我们的金融创新带来的风险就更大,我们的很多宏观经济问题,可能就没有办法解决。我曾写过一篇小文章,提到社会保险可能是未来金融危机的一个潜在危险。即使不考虑投保人的道德风险,仅仅基金管理人的道德风险也会带来巨大的危险。现在把社会保险延伸到农民,是不是会带来更为严重的后果?值得我们高度关注。我们一直就是家庭保险,我想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家庭保险仍然是我们主要的保险形式,我们不要以为有专家,就会替代一些传统的手段,这个不太可能。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我们不要期待在这个方面走得太远,否则我们的成本就会太大。只要有儿有女的人就让他们自己去管理。唐旭 

20、60;防范道德风险要信息透明中国金融业中的道德风险问题还是不容忽视的。上市公司在配股时信誓旦旦地要将配股所得用于某一项目,以增加将来的盈利能力,股东却在随后发现,这些钱根本就没有用在原定项目上。在这个新的用途上,若真是赚了钱,经理们可以炫耀,甚至可以提成,若是投资失败,损失的也只是股东的钱。这种经理们从事了股东们不愿意看到的活动,就是上市公司中的道德风险之一。在银行贷款中,往往出现这样的情况,银行向一家企业放款,帮助其购买原材料,这是一种流动资金贷款,但是企业却将这笔贷款用来炒股票。若股票赚钱了,归还银行本息后企业有了大笔盈利,若股票亏了,他可以赖着不还,直到某一天被银行作为坏账冲销掉。这种现

21、象,会诱使企业更努力地找银行贷款,然后用银行的钱去冒险。还可能出现的情况是,银行的贷款主管与借款企业合谋,当贷款的使用获得大量盈利时,企业会将其中一部分作为贷款主管的“好处费”提成,放在一边,等到该主管退休或离开该职位时,才来“兑现”。如果这种行为不被发现,也会成为风险的诱因。这样的道德风险既可能是企业对银行的,也可能是银行内部的。当我们谈到用存款保险来稳定银行体系时,实际上我们面临着另一种引起银行体系不稳定的风险,那就是道德风险。加入存款保险后,银行就有了一种诱惑,为了获取更大的收益而愿意冒更大的风险,过度负债成为普遍现象,从而使整个行业的风险上升。这个例子上世纪在美国曾经出现,导致储贷协会

22、近5000亿美元的不良资产,使存款保险公司面临危机,最终成立资产管理公司(RTC),注入财政资金来挽救整个行业。道德风险是在交易之后由于信息不对称所产生的问题,从这些例子中也可以看出这一点。当金融交易产生之后,你不能掌握你的交易对手如何实际地使用你所给予他的资金或权力。因此,要防范道德风险,首先,也是最重要的就是要增加信息透明度,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第一是增加对外信息的透明度,加大对外信息的披露。信息披露少,道德风险产生的概率大,不良资产增多,更不愿意披露信息。而打破这个循环的惟一方法,只能是增加信息披露,增加银行业的透明度。第二是增加对内信息的透明。这包括一个金融机构内部的信息传递、分析与对

23、客户信息的积累与共享。内部信息不通会诱发道德风险的产生,给金融机构带来损失或坏账。现代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运用使银行具备了通过网络对自己分支行实施有效控制的能力,它甚至可以做到随时了解任意一家分支行明细的信贷与财务开支。对于自己的客户,银行要做的是对客户资料的积累与分析,并将这些资料放在不止一个人能查阅的地方,提高银行辨别客户行为的能力。第三是建设具有信息共享功能的网络有助于道德风险的防范。比如个人与企业征信系统,独立的企业评级体系等,以增加道德风险的成本,从而减少道德风险的发生。除信息透明度之外,订立完善的合同并对合同的执行进行有效监督,也是一个重要的防范措施。在微观金融理论中,合同的不完善,即使在法制的市场经济中,也是诱发道德风险的原因之一,这个道理很容易被理解,国外对此也有很多理论上的证明。但是,对于长期合同,无论是长期信贷合同,还是长期保险合同,其实都是很难把未来的不确定性全部考虑在内。有时是因为知识与经验的局限,有时完善合同可能比所承受的道德风险的成本更高。在比较完善的合同约束下,通过对合同执行的监督,可以在较大程度上减少道德风险的产生。此外,建立职业资格制度也是一个有效的方法。像律师、执业医师、会计师等,是行政强制推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