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注会预科班-经济法-讲义(全)_第1页
2011注会预科班-经济法-讲义(全)_第2页
2011注会预科班-经济法-讲义(全)_第3页
2011注会预科班-经济法-讲义(全)_第4页
2011注会预科班-经济法-讲义(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2011注会预科班经济法讲义(全)第一章法律基础知识本章提示:1.本章在考试中以客观题为主,所占比重在4分左右。2.重点内容:法律行为;诉讼时效;代理。第一节法律的一般理论 知识点1:法律的特征一、法律的特征(一)法律的特征1.法律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范。2.法律是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3.法律是调整人的行为和社会关系的规范。4.法律是规定权利和义务的规范。法律的定义:指反映一定物质条件下的统治阶级意志,由国家制定和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赋予社会关系的主体相应权利和义务的社会规范的总称。(二)法律与道德联系区别(1)法律意识与道德观念具有同一属性而

2、相互联系;(1)法律属于制度的范畴;而道德则属于社会意识形态的范畴。(2)法律规范与道德规范的调整范围有所重叠而相互包容:一般来说,凡是法律所禁止和制裁的行为,也是道德所禁止和谴责的行为;凡是法律所要求和鼓励的行为,也是道德所培养和倡导的行为。(2)法律规范的内容主要是权利与义务,并且强调两者的平衡;道德强调对他人、对社会集体履行义务,承担责任。(3)法律规范是由国家的强制力保证实施;而道德主要凭借社会舆论、人们的内心观念、宣传教育以及公共谴责等手段。知识点2:法律规范二、法律规范(一)法律规范的含义1.法律规范的含义法律规范,是指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反映国家意志的,具体规定权利义务及法律后果

3、的行为准则。2.法律规范的特点(1)具体规定权利义务及法律后果;(2)规定普遍的行为模式,具有可重复适用性以及适用的普遍性;(3)可操作性较强,确定性程度较高。(二)法律规范的种类1.按规范的内容不同,法律规范可分为授权性规范和义务性规范。2.按法律规范对人们行为规定或限定的范围或者程度不同,法律规范可分为强制性规范和任意性规范。3.按照规范内容的确定性程度不同,可以把法律规范分为:(1)确定性规范:无须援引或参照其他规范。(2)非确定性规范:无具体的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须援引或参照其他规范。点睛:法律规范分类容易以小案例的形式考选择题。例:“纳税人应当按照规定将其全部银行账号向税务机关报告,

4、否则,税务机关可责令改正,并处2000元以下罚款。”该法律规范属于()A.义务性规范B.禁止性规范C.授权性规范D.强制性规范E.任意性规范答案:AD(三)法律规范的逻辑结构一般由假定、模式、后果三个部分构成。假定,是指法律规范中规定的适用该法律规范的情况和条件。 模式,是指法律规范中规定的允许人们做什么,禁止做什么或者要求做什么的部分,实际上即为规定权利、义务的行为规则本身。 后果,是指法律规范中规定的在违反本规范时,将要承担什么样的法律后果,包括肯定性和否定性后果。 点睛:例如这样一个法律规范“纳税人应当按照规定将其全部银行账号向税务机关报告,否则,税务机关可责令改正,并处2000元以下罚

5、款。”其中:“纳税人”是假定,相当于“如果你是纳税人”;“应当按照规定将其全部银行账号向税务机关报告”是模式,相当于“则应当按照规定将其全部银行账号向税务机关报告”;“否则,税务机关可责令改正,并处2000元以下罚款”是后果。知识点3:法律渊源和法系三、法律渊源和法系(一)法律渊源 法律渊源制定机关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法律(法律效力仅次于宪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行政法规(其地位和效力仅次于宪法和法律)国务院地方性法规(其不得与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相抵触)地方国家权力机关部门规章国务院的组成部门及其直属机构司法解释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国际条约或协定国家之间

6、(二)法系1.法系法系是在对一国法律制度或体系的分类标准。划分法系的依据:历史渊源、历史传统、存在样式和运行方式。2.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1)大陆法系 又称民法法系、罗马法系、成文法系,承袭罗马法传统。包括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荷兰、葡萄牙等及拉丁美洲、亚洲的一些国家。 (2)英美法系 又称普通法法系、判例法系、海洋法系,承袭英国中世纪以来的法律传统。包括英国、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马来西亚等,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等。3.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的区别(1)法律渊源不同。大陆法系表现为成文法;英美法系的法律渊源包括制定法和判例法。(2)法官权限不同。 大陆法系法官只能援引法律,不能创造法律;英

7、美法系法官可援引法律或判例,一定范围可创造法律。(3)诉讼程序不同。 大陆法系的诉讼程序以法官为中心的纠问程序;英美法系的诉讼程序以诉讼参加人为中心的对抗式(或诉辩式)程序。知识点4:法律体系四、法律体系法律体系的含义。我国法律体系中的法律部门主要有:1.宪法及宪法相关法,如宪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国务院组织法、民族区域自治法、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等。2.刑法3.行政法,如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政府采购法;义务教育法、环境保护法等4.民商法,如民法通则、合同法、公司法、证券法、票据法、企业破产法等。5.经济法,如预算法、会计法、审计法、税收征收管理法、个人所得税法等。6.社会法,如劳动

8、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妇女权益保障法、工会法等。7.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如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仲裁法等。知识点5:法律关系五、法律关系(一)法律关系概述法律关系,是指根据法律规范产生的,以主体之间的权利与义务关系形式表现出来的社会关系。特征:1.法律关系是一种意志关系,属于上层建筑。2.法律关系是根据法律规范建立并得到法律保护的一种社会关系。3.法律关系是以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具体的社会关系。(二)法律关系的主体法律关系主体,又称权利主体或义务主体,是指参加法律关系,依法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当事人。包括公民(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国家。公民和法人要能够成为法律关系的主体,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

9、,就必须具有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即具有法律关系主体构成的资格。1.权利能力。是指权利主体享有一定权利和承担一定义务的法律资格。2.行为能力。是指法律关系主体能够通过自己的行为取得权利和履行义务的能力。自然人划分为完全行为能力人、限制行为能力人和无行为能力人。(1)完全行为能力人:18周岁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可以独立进行民事活动,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的公民,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2)限制行为能力人:10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与他的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其他民事活动由他的法定代理

10、人代理, 或者征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与他的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其他民事活动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征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3)无行为能力人。不满10周岁的未成年人,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法人的行为能力和权利能力是同时产生和同时消灭的。法人一经依法成立,就同时具有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法人一经依法撤销,其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也就同时消灭。(三)法律关系的内容指法律关系主体所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权利与义务的关系:(1)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2)权利人行使权利依赖于义务人承担义务(

11、3)权利的行使有一定界限,不能滥用权利而损害义务人的利益。(四)法律关系的客体指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1.物指法律关系主体支配的、在生产上和生活上所需要的客观实体。它可以是自然物,也可以是劳动创造物。2.行为3.人格利益,如公民肖像、名誉,法人名称等。4.智力成果(五)法律关系的变动原因法律事实法律事实,是指由法律规范所确定的,能够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或者消灭的客观现象。通常划分为人的行为和事件。1.法律事件,是指与当事人的意志无关,能够引起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的客观情况或者现象。能够引起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的事件:(1)人的出生与死亡(引起民事主体资格的产生与消灭)

12、(2)自然灾害与意外事件(3)时间的经过2.人的行为,是指人们有意识的活动、能够产生一定法律效果的行为。(1)法律行为,以人的意思表示为要素。(2)事实行为,不以人的意思表示为要素。六、经济法和经济法体系经济法:调整国家在经济管理和协调发展经济活动过程中所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七、本书的体系了解。第二节法律行为制度知识点6:法律行为理论一、法律行为理论本教材中经常使用的几个概念的关系:民事行为是表意行为,以意思表示为要素;事实行为不以意思表示为要素。 (一)法律行为的概念与特征法律行为指以意思表示为要素,设立、变更或终止权利义务的合法行为。特征:1.以意思表示为要素2.以设

13、立、变更或终止权利义务为目的3.合法行为(二)意思表示(三)法律行为的分类1.单方民事法律行为和双方民事法律行为区分的意义:单方法律行为是基于一方当事人的意思表示即可成立的民事法律行为。比如,立遗嘱、委托授权、放弃继承、追认无权代理等行为,都属于单方民事法律行为。多方法律行为是基于各方当事人的意思表示一致而成立的民事法律行为。各种签约行为、联营行为都属于双方民事法律行为。2.有偿法律行为和无偿法律行为区分的意义:(1)确定行为性质。法律规定某些法律行为只能是有偿,有些必须是无偿,前者如买卖,后者如赠与。(2)认定行为效力。有偿法律行为若显示公平,受损害方可请求变更或撤消;而无偿法律行为不存在显

14、示公平。(3)确定行为人的责任。一般有偿法律行为责任重于无偿法律行为。(4)主张撤销权。一般有偿法律行为,强调受让人明知,而无偿法律行为不强调明知。(5)对当事人的行为能力要求不同。有偿法律行为要求行为人有相应的行为能力,无偿法律行为则无此要求。3.要式法律行为和不要式法律行为区分的意义:不要式法律行为可以由当事人自由选择民事行为的形式;要式法律行为必须采取纺锭形式。4.主法律行为和从法律行为区分的意义:从法律行为的存废由主法律行为决定,主法律行为不存在,从法律行为就不能存在。知识点7:法律行为的成立与生效二、法律行为的成立与生效(一)法律行为的成立法律行为的成立,必须符合法律行为的构成要素:

15、当事人、意思表示和标的。(二)法律行为的生效1.法律行为有效的实质要件(1)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链接:合同法:当事人超越经营范围订立合同,人民法院不因此认定合同无效,但违反国家限制经营、特许经营以及法律、行政法规禁止经营规定的除外。(2)意思表示真实;(3)不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2.法律行为有效的形式要件行为人的意思表示形式必须符合法律的规定。(1)口头形式如当事人之间当面交谈、电话联系等。(2)书面形式书面形式包括合同书、信件和各种数据电文电报、电传、传真、电子数据交换和电子邮件等。(3)推定形式通过实施某种积极行为,使得他人可以推定其意思表示。如超市购物,向售货员交付货币即

16、表明购买的意思。(4)沉默形式沉默形式,即以消极不作为形式进行意思表示。只有法律有明文规定或当事人双方有约定时,才可以将行为人的沉默作为一种意思表示。点睛:例如,我国继承法第28条规定:“继承开始后,继承人放弃继承的,应当在遗产处理前,作出放弃继承的表示。没有表示的,视为接受继承。受遗赠人应当在知道受遗赠后2个月内,作出接受或者放弃受遗赠的表示,到期没有表示的,视为放弃受遗赠。”知识点8:无效民事行为 三、无效民事行为(一)无效民事行为的概念无效民事行为,是指因欠缺法律行为的有效要件因而当然不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行为。特征:自始无效;当然无效;绝对无效。部分无效的民事行为主要有:(1)

17、定金条款。定金的数额由当事人约定,但不得超过主合同标的额的20%,超过部分无效。(2)流押或流质条款。链接:质权人(抵押权人)在债务履行期届满前,不得与出质人(抵押人)约定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时质押财产(抵押财产)归债权人所有。(3)联营合同中的保底条款。(4)借款合同中约定的利率超过银行同期贷款利率的4倍的,超过部分无效。(二)无效民事行为的种类1.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独立实施的民事行为;2.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依法不能独立实施的民事行为;3.受欺诈而为的民事行为;区分情况处理:(1)因欺诈订立的合同,不损害国家利益的,属于可变更、可撤消合同。(2)因欺诈订立的合同,损害国家利益的,属于无效民事行

18、为。(3)因欺诈而实施的单方民事行为,属于无效民事行为。4.受胁迫而为的民事行为;区分情况处理:(1)因胁迫订立的合同,不损害国家利益的,属于可变更、可撤消合同。(2)因胁迫订立的合同,损害国家利益的,属于无效民事行为或无效合同。(3)因欺诈而实施的单方民事行为,属于无效民事行为。5.乘人之危所为的单方民事行为;区分情况处理:(1)因乘人之危订立的合同,属于可变更、可撤消合同。(2)因乘人之危而实施的单方民事行为,属于无效民事行为。6.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的;7.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的;8.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9.经济合同违反国家指令性计划的。知识点9:可变更、可撤

19、销的民事行为四、可变更、可撤销的民事行为(一)可变更、可撤销的民事行为概述1.意思表示不真实(不一致或者不自由)的民事行为,属于可撤销的民事行为。2.可变更、可撤销的民事行为与无效民事行为比较:(1)效力状况不同。可变更、可撤销的民事行为在被撤销之前已经生效;无效民事行为当然无效,自始无效。(2)主张权利的主体不同。可变更、可撤销的民事行为由有撤销权的人提出,人民法院不主动干预;无效民事行为,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可主动干预。(3)行为效果不同。可变更、可撤销的民事行为,具有撤销权的人可以选择撤销,也可以选择不撤销或者选择变更,可撤销行为一旦被撤销,其法律后果和无效民事行为是一样的,自始无效;无效

20、民事行为自始无效,当然无效,绝对无效。(4)行使时间不同。具有撤销请求权的当事人应当在“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1年内行使;无效民事行为无此限制。(二)可变更、可撤销的民事行为的种类1.因重大误解而为的民事行为2.因显失公平而为的民事行为3.受欺诈、胁迫而订立的不损害国家利益的合同或者乘人之危而订立的合同。(三)撤销权1.撤销权属于形成权。2.并非所有当事人都有撤销权,只有受损害方才有撤销权。3.撤销权的意思表示应向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作出。4.具有撤销请求权的当事人应当在“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1年内行使。5.撤销权属于除斥期间,不适用诉讼时效的中止、中断和延长。(四)民事行

21、为被确认无效或被撤销的法律后果可撤销行为一旦被撤销,其法律后果和无效民事行为是一样的,自始无效。法律后果:1.返还财产2.赔偿损失3.追缴财产知识点10:附条件和附期限的法律行为五、附条件和附期限的法律行为(一)附条件的法律行为1.概念在民事法律行为中规定一定的条件,并且把该条件的成就与否(是否发生)作为决定该民事行为效力发生或消除根据的民事法律行为。下列行为不得附条件:(1)条件与行为性质相违背;例如:合同法第九十九条规定:当事人互负到期债务,该债务的标的物种类、品质相同的,任何一方可以将自己的债务与对方的债务抵销,但依照法律规定或者按照合同性质不得抵销的除外。当事人主张抵销的,应当通知对方

22、。通知自到达对方时生效。抵销不得附条件或者附期限。(2)条件违背社会公共利益或社会公德。例如:结婚行为。2.条件的特征(1)条件应当是将来发生的事实。(2)条件应当是不确定的事实。(3)条件应当是当事人约定的事实。(4)条件必须合法。3.条件的分类附延缓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生效条件)附解除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消灭条件)4.附条件的法律行为的效力当事人不得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不正当地阻止或者促成条件成就,否则,不正当阻止条件成就的,视为条件已成就,而不正当促成条件成就的,则视为条件不成就。(二)附期限的法律行为当事人在民事法律行为中约定一定的期限,以期限的到来决定其效力产生或者终止的民事法律行为。附

23、延缓(生效)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在所附期限到来时生效。“始期”附终止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自所附期限到来时失去效力。“终期”第三节代理制度知识点11:代理的基本理论一、代理的基本理论(一)代理的概念与特征代理包括代理人、被代理人和第三人。代理人以被代理人的名义,与第三人进行行为,责任由被代理人承担。代理的特征:1.代理行为是民事法律行为代理人从事的行为主要包括:(1)民事法律行为;(2)民事诉讼行为;(3)某些财政、行政行为,如代理专利申请、商标注册。并非所有的民事法律行为都可以代理。具有人身性质的民事法律行为、双方当事人约定必须由本人亲自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不得代理。2.代理人以被代理人的名义为

24、民事法律行为3.代理人是在代理权限内独立向第三人为意思表示4.代理人所为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法律效果归属于被代理人(二)代理与相关概念的区别1.代理与委托(1)行使权利的名义不同。前者是以被代理人的名义活动;在后者,受托人既可以以委托人名义活动,也可以以自己的名义活动。 (2)从事的事务不同。代理人的行为是民事法律行为,以意思表示为要素;受托人的行为可以是民事法律行为,也可以是事实行为。 (3)涉及的当事人不同。代理涉及三方当事人,即被代理人、代理人和第三人;委托则属于双方当事人之间的关系。2.代理与代表(1)独立性不同。代理人和被代理人是两个独立的民事主体;代表人与法人是一个民事主体。 (2)归

25、属机制上的不同。代理人从事的法律行为所产生的法律效果归属于被代理人;代表人实施的行为就是法人的行为,因此不存在效力归属问题。3.代理与行纪所谓行纪,是指经纪人受他人的委托,以自己的名义从事商业活动的行为。(1)行纪是行纪人以自己的名义实施法律行为,而代理是以被代理人的名义为法律行为。(2)行纪的法律效果先属于行纪人,然后通过其他法律关系(委托合同)转给委托人。代理人从事的法律行为所产生的法律效果归属于被代理人。(3)行纪必为有偿行为,而代理则包括无偿代理和有偿代理。(三)代理的种类1.委托代理2.法定代理3.指定代理知识点12:代理权二、代理权(一)代理权概述代理权产生的根据:(1)法律的规定

26、;(2)人民法院或其他组织的指定;(3)被代理人的授权。(二)代理权的滥用代理权滥用的情况有:(1)代理他人与自己进行民事活动;(2)代理双方当事人进行同一民事行为;(3)代理人与第三人恶意串通,损害被代理人的利益。知识点13:无权代理三、无权代理(一)无权代理概述无权代理的情形:(1)没有代理权的代理行为;(2)超越代理权的代理行为;(3)代理权终止后的代理行为。(二)无权代理的后果1.本人追认无权代理经本人追认产生与有权代理相同的后果。追认权属于形成权。2.相对人的保护(1)催告相对人可以催告被代理人在1个月内予以追认。(2)撤销权撤销权的行使条件:(1)只有善意相对人才可以行使撤销权;(

27、2)撤销权的行使必须是本人行使追认权之前。知识点14:表见代理四、表见代理(一)表见代理的概念合同法49条:行为人没有代理权、超越代理权或者终止代理权后仍以被代理人的名义订立合同,相对人有理由相信行为人有代理权的,该代理行为有效。(二)表见代理构成要件1.代理人没有代理权2.相对人主观上善意3.客观上有使相对人有理由相信行为人有代理权的情形4.相对人基于这个客观情形而与无权代理人成立民事行为(三)表见代理的效果产生与有权代理相同的后果。第四节诉讼时效制度知识点15:诉讼时效的基本理论一、诉讼时效的基本理论(一)诉讼时效的概念特点:1.有债权人不行使权利的事实状态存在,而且该状态持续了一段时间;

28、2.诉讼时效期间届满不消灭实体权利;消灭的是胜诉权。3.诉讼时效具有强制性。(二)诉讼时效的适用对象1.诉讼时效适用于债权请求权。对下列债权请求权提出诉讼时效抗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1)支付存款本金及利息请求权; (2)兑付国债、金融债券以及向不特定对象发行的企业债券本息请求权; (3)基于投资关系产生的缴付出资请求权; (4)其他依法不适用诉讼时效规定的债权请求权。 2.除斥期间除斥期间是指法律规定某种实体权利存在的期间。权利人在此期间内不行使相应的权利,则在该法定期间届满时导致该权利的消灭。点睛:例如继承法规定,受遗赠人在知道受遗赠的二个月内不作出接受遗赠的意思表示的,视为放弃受遗赠

29、,这里的二个月就是除斥期间。除斥期间与诉讼时效的区别:诉讼时效除斥期间适用对象债权请求权形成权可以援用的主体当事人主张,法院不能主动援用法院能主动援用法律效力不消灭实体权利;消灭胜诉权消灭实体权利期间性质可变期间,可中止、中断、延长不变期间知识点16:诉讼时效的种类与起算二、诉讼时效的种类与起算(一)诉讼时效的种类1.普通诉讼时效2.短期诉讼时效。我国民法通则第136条规定:“下列时效为1年:1)身体受到伤害要求赔偿的;2)出售质量不合规格的商品未声明的;3)延付或拒付租金的;4)寄存财物被丢失或被损坏的。”3.长期诉讼时效长期诉讼时效是指诉讼时效在两年以上二十年以下的诉讼时效。合同法第129

30、条“因涉外货物买卖合同和技术进出口合同争议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的期限为4年,自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受到侵害之日起计算。因其他合同争议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的期限,依照有关法律的规定。”4.最长诉讼时效诉讼时效期间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起计算。但是,从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超过20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二)诉讼时效期间的计算诉讼时效期间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起计算。1.附条件的或附期限的债的请求权,从条件成就或期限届满之日起计算。2.定有履行期限的债的请求权,从清偿期届满之日起计算。3.未定履行期限的债的请求权,依照合同法第六十一条、第六十二条的规定,可以确定履行期限的,诉讼

31、时效期间从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计算;不能确定履行期限的,诉讼时效期间从债权人要求债务人履行义务的宽限期届满之日起计算,但债务人在债权人第一次向其主张权利之时明确表示不履行义务的,诉讼时效期间从债务人明确表示不履行义务之日起计算。 4.因侵权行为而发生的赔偿请求权,从受害人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或损害时起算。人身伤害损害赔偿的诉讼时效,伤害明显的,从受伤之日起算;伤害当时未发现的,后经检查确诊的,从伤势确诊之日起算。5.请求他人不作为的债的请求权,应当自义务人违反不作为义务时起算。点睛:“请求他人不作为的债的请求权”,如公司请求经理违反竞业禁止协议的赔偿请求权。6.国家赔偿的诉讼时效的起算,自国

32、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使职权时的行为被确认为违法之日起算。7.可撤销合同受除斥期间的限制,故一方当事人就撤销合同之诉主张诉讼时效抗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但合同被撤销后,返还财产、赔偿损失请求权的诉讼时效期间从合同被撤销之日起计算。点睛:“可撤销合同受除斥期间的限制,故一方当事人就撤销合同之诉主张诉讼时效抗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其意思为:如果合同一方当事人向法院申请撤销合同,没有过除斥期间,但对方当事人主张已经超过诉讼时效,要求法院直接判原告败诉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例如:甲与乙于2008年1月1日订立合同,2009年5月1日甲得知当初订立该合同时受到乙的欺诈,于2010年2月1日向法院申请

33、撤销合同,若乙向法院主张甲已经超过诉讼时效(2008年1月1日2010年1月1日),要求法院直接判原告甲败诉,则人民法院不予支持。因为合同法规定的除斥期间为:具有撤销请求权的当事人应当在“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1年内行使撤销请求权。该案例中甲于2009年5月1日得知当初订立该合同时受到乙的欺诈,那么在2010年5月1日前申请撤销合同就都没有超过规定期间,所以甲于2010年2月1日向法院申请撤销合同,乙向法院主张甲已经超过诉讼时效,人民法院不予支持。知识点17:诉讼时效的中止三、诉讼时效的中止(一)诉讼时效中止的概念指在诉讼时效进行中,因一定的法定事由产生而使权利人无法行使请求权,暂停

34、计算诉讼时效期间。(二)诉讼时效中止的事由在诉讼时效进行期间的最后6个月,因不可抗力或其它障碍不能行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中止。其他障碍:(1)权利被侵害的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没有法定代理人,或者法定代理人死亡、丧失代理权,或者法定代理人本人丧失行为能力;(2)继承开始后未确定继承人或遗产管理人;(3)权利人被义务人或者其他人控制无法主张权利;(4)其他导致权利人无法主张权利的客观情形。(三)诉讼时效中止的时间只有在诉讼时效的最后6个月内发生中止事由,才能中止诉讼时效的进行;如果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6个月以前发生权利行使障碍,而到最后6个月时该障碍已经消除,则不能发生诉讼时效中止

35、;如果该障碍在最后6个月时尚未消除,则应从最后6个月开始时起中止时效期间,直至该障碍消除。(四)诉讼时效中止的法律效力中止事由发生前已经经过的时效期间继续有效,中止事由消除后,前后期间合并计算。知识点18:诉讼时效的中断四、诉讼时效的中断(一)诉讼时效中断的概念指在诉讼时效期间进行中,因发生一定的法定事由,致使已经经过的时效期间统归无效,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起算。(二)诉讼时效中断的法定事由1.当事人提起诉讼“当事人提起诉讼”引起诉讼时效中断,其具体含义包括如下几种情形:(1)当事人一方向人民法院提交起诉状或者口头起诉的,诉讼时效从提交起诉状或者口头起诉之日起中断;(2)权利人向人民调解委员会以及

36、其他依法有权解决相关民事纠纷的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社会组织提出保护相应民事权利的请求,诉讼时效从提出请求之日起中断;(3)权利人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报案或者控告,请求保护其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从其报案或者控告之日起中断。(4)上述机关决定不立案、撤销案件、不起诉的,诉讼时效期间从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不立案、撤销案件或者不起诉之日起重新计算;刑事案件进入审理阶段,诉讼时效期间从刑事裁判文书生效之日起重新计算。另外,下列事项之一,人民法院应当认定与提起诉讼具有同等诉讼时效中断的效力:(1)申请仲裁;(2)申请支付令;(3)申请破产、申报破产债权;(4)为主张权利而申请宣告义

37、务人失踪或死亡;(5)申请诉前财产保全、诉前临时禁令等诉前措施;(6)申请强制执行;(7)申请追加当事人或者被通知参加诉讼;(8)在诉讼中主张抵销;(9)其他与提起诉讼具有同等诉讼时效中断效力的事项。2.当事人一方提出要求(1)当事人一方直接向对方当事人送交主张权利文书,对方当事人在文书上签字、盖章或者虽未签字、盖章但能够以其他方式证明该文书到达对方当事人的;(2)当事人一方以发送信件或者数据电文方式主张权利,信件或者数据电文到达或者应当到达对方当事人的;(3)当事人一方为金融机构,依照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从对方当事人账户中扣收欠款本息的;(4)当事人一方下落不明,对方当事人在国家级或者下落

38、不明的当事人一方住所地的省级有影响的媒体上刊登具有主张权利内容的公告的,但法律和司法解释另有特别规定的,适用其规定。(5)权利人对同一债权中的部分债权主张权利,诉讼时效中断的效力及于剩余债权,但权利人明确表示放弃剩余债权的情形除外。其中第(1)项情形中,对方当事人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签收人可以是其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负责收发信件的部门或者被授权主体;对方当事人为自然人的,签收人可以是自然人本人、同住的具有完全行为能力的亲属或者被授权主体。3.义务人同意履行义务(三)诉讼时效中断的法律效力具体情形包括:1.对于连带债权人、连带债务人中的一人发生诉讼时效中断效力的事由,应当认定对其他连带债权

39、人、连带债务人也发生诉讼时效中断的效力。例如:甲乙二人合伙做生意共同欠丙的10万元人民币货款于2009年1月1日到期;则甲乙系连带债务人,丙对甲乙二人的债权的诉讼时效从2009年1月1日起算;若2010年3月1日,甲向丙书面承诺2010年5月1日还款,则丙对甲的诉讼时效中断,同时丙对乙的诉讼时效也中断。2.债权人提起代位权诉讼的,应当认定对债权人的债权和债务人的债权均发生诉讼时效中断的效力。点睛:“代位权诉讼”我们将在合同法中专题讲解,在此先不讲。3.债权转让的,应当认定诉讼时效从债权转让通知到达债务人之日起中断。债务承担情形下,构成原债务人对债务承认的,应当认定诉讼时效从债务承担意思表示到达

40、债权人之日起中断。例如:甲欠丙10万元,2010年1月1日到期,同年3月1日甲将自己(欠丙10万元)的债务转让给乙并且达成债务承担书面协议,则“甲乙达成债务承担书面协议”之日3月1日,诉讼时效中断。诉讼时效重新起算。五、诉讼时效的延长了解第五节民事诉讼与仲裁制度知识点19:民事诉讼的基本制度一、民事诉讼的基本制度(一)民事诉讼的概念与特征特征:公权性(法院代表国家行使审判权);强制性;程序性。(二)民事诉讼的重要原则辩论原则;处分原则。(三)民事诉讼的基本制度合议制、回避制、公开审判制、两审终审制(四)当事人提起诉讼的条件 原告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 有明确的被告; 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

41、由; 属于人民法院受理范围和管辖; 当事人没有约定由仲裁机构裁决的协议; 当事人没有就同一事实、同一诉讼标的再行向法院提起诉讼。(五)法院的判决与裁定区别:判决解决的是案件的实体问题,是对当事人的实体争议和请求作出的结论;裁定是解决诉讼中的程序事项。裁定发生于诉讼的各个阶段,一个案件可能有多个裁定;判决在案件审理终结时作出,一般情况下一个案件只有一个判决。裁定可以采取书面形式,也可以采用口头形式;但判决只能采用书面形式。除“不予受理、对管辖权的异议、驳回起诉的裁定”可以上诉外,其他裁定一律不能上诉;一审判决可以上诉。知识点20:仲裁的基本制度二、仲裁的基本制度(一)仲裁概述仲裁是指由发生争议的

42、各方当事人共同选定仲裁机构,对争议依法定程序作出具有约束力的裁决的活动。自愿性 、专业性、灵活性、保密性、快捷性、独立性。(二)仲裁机构包括仲裁委员会和仲裁协会。(三)申请仲裁的条件1.有仲裁协议。 2.有具体的仲裁请求和事实、理由。3.仲裁事项属于受诉仲裁委员会的受理范围。4.受理仲裁的仲裁机构有管辖权。(四)仲裁协议1.仲裁协议包括合同中订立的仲裁条款和以其他书面方式在纠纷发生前或者纠纷发生后达成的请求仲裁的协议。 2.当事人达成仲裁协议,一方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但仲裁协议无效的除外。3.当事人对仲裁协议的效力有异议的,可以请求仲裁委员会作出决定或者请求人民法院作出裁定。一

43、方请求仲裁委员会作出决定,另一方请求人民法院作出裁定的,由人民法院裁定。 当事人对仲裁协议的效力有异议,应当在仲裁庭首次开庭前提出。4.仲裁协议一经依法成立,即具有法律约束力。仲裁协议独立存在,合同的变更、解除、终止或者无效,不影响仲裁协议的效力。第二章 个人独资企业与合伙企业法律制度本章提示:1. 考试中的分值约为4分左右。2. 重点掌握合伙企业法,尤其注意比较普通合伙企业与有限合伙企业相关制度的区别。第一节 个人独资企业法律制度 知识点1:个人独资企业法律制度概述一、个人独资企业法律制度概述(一)个人独资企业的概念与特征1.个人独资企业是由一个自然人投资的企业,并且是中国公民,不能是法律禁

44、止从事营利活动的人。国家机关、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或者国家授权的部门、企业、事业单位等都不能作为个人独资企业的设立人。禁止从事营利活动的人包括国家公务员、党政机关领导干部、警官、法官、检察官和商业银行工作人员。2.个人独资企业的投资人对企业的债务承担无限责任。3.个人独资企业的内部机构设置简单,经营管理方式灵活。4.个人独资企业是非法人企业。(1)个人独资企业不具有法人资格,也无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2)个人独资企业虽然不具有法人资格,但却是独立的民事主体,可以自己的名义从事民事活动。点睛:个人独资企业无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但却是独立的民事主体,可以以自己的名义从事民事活动。这应该如何理

45、解? 举例说明如下:王某出资举办个人独资企业甲,甲企业以个人独资企业的名义参加民事活动,但甲不是仅以企业的财产承担民事责任,企业的民事责任由王某承担,而不是由个人独资企业承担。当企业无法清偿债务时,王某要负无限责任。(二)个人独资企业法的概念和基本原则1.概念:2.基本原则: 知识点2:个人独资企业的设立二、个人独资企业的设立(一)个人独资企业的设立条件1. 投资人为一个自然人,且只能是中国公民。2. 有合法的企业名称。个人独资企业的名称中不得使用“有限”、“有限责任”或者“公司”字样,个人独资企业的名称可以叫厂、店、部、中心、工作室等等。3. 有投资人申报的出资。设立个人独资企业可以用货币出

46、资,也可以用实物、土地使用权、知识产权或者其他财产权利出资。投资人可以个人财产出资,也可以家庭共有财产作为个人出资。以家庭共有财产作为个人出资的,投资人应当在设立(变更)登记申请书上予以注明。4. 有固定的生产经营场所和必要的生产经营条件。5. 有必要的从业人员。(二)个人独资企业的设立程序1.提出申请2.工商登记个人独资企业的营业执照的签发日期,为个人独资企业成立日期,在领取个人独资企业营业执照前,投资人不得以个人独资企业名义从事经营活动。3.分支机构个人独资企业设立分支机构:(1)向分支机构所在地登记机关申请登记;(2)报该分支机构所隶属的个人独资企业的登记机关备案;(3)分支机构的民事责

47、任由设立其的个人独资企业承担。4.法律责任 个人独资企业成立后无正当理由超过6个月未开业的,或者开业后自行停业连续6个月以上的,吊销营业执照。点睛:关于个人独资企业的登记,注意比较:(1)设立、变更、注销登记的有关时间:15日设立登记,登记机关应当在收到设立登记申请文件之日起15日内决定是否予以登记;变更登记,个人独资企业应当在作出变更决定之日起15日内依法向登记机关申请办理变更登记;注销登记,自清算结束之日起15日内向原登记机关申请办理注销登记。(2)注意比较其他形式的企业如国有企业、公司等登记的相关时间为30日。合伙企业法规定,合伙企业登记机关应当在收到设立登记申请文件之日起20日内决定是

48、否予以登记。 知识点3:个人独资企业的投资人与事务管理三、个人独资企业的投资人与事务管理(一)个人独资企业的投资人1.个人独资企业的投资人为具有中国国籍的自然人,但法律、行政法规禁止从事营利性活动的人,不得作为投资人申请设立个人独资企业。点睛:法律、行政法规禁止从事营利性活动的人,如国家公务员、党政机关领导干部、警官、法官、检察官、商业银行工作人员等人员不得作为投资人申请设立个人独资企业。例:下列关于个人独资企业设立条件的表述中,符合 个人独资企业法规定的是( )。A.投资人可以是中国公民,也可以是外国公民B.投资人只能以个人财产出资C.有合法的企业名称D.企业可以不设固定的生产经营场所【答案

49、】C【解析】个人独资企业的投资人只能是具有中国国籍的自然人;投资人可以个人财产出资,也可以家庭共有财产作为个人出资。投资人在申 请企业设立时,明确以家庭共有财产作为个人出资的,应当依法以家庭共有财产对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责任;个人独资企业应当有固定的生产经营场所和必要的生产经营条件。2.个人独资企业的投资人对本企业的财产依法享有所有权,其有关权利可以依法转让或继承。3.投资人可以个人财产出资,也可以家庭共有财产作为个人出资。投资人在申请企业设立时,明确以家庭共有财产作为个人出资的,应当依法以家庭共有财产对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责任。(二)个人独资企业的事务管理1.个人独资企业投资人可以自行管理企业事务,

50、也可以委托或者聘用其他具有民事行为能力的人负责企业的事务管理。2.投资人委托或者聘用他人管理个人独资企业事务,应当与受托人或者被聘用的人签订书面合同。3.投资人对受托人或者被聘用的人员职权的限制,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点睛:举例:某个人独资企业的投资人甲聘用管理学硕士乙作为本个人独资企业的经理,双方在聘用合同中约定,乙尽心尽职地经营管理甲的企业,保证企业能够赢利,甲向乙支付年金10万元,对外乙可以企业的名义从事法律行为,但若以该企业名义同他人签定标的额超过20万元的合同,必须经过甲审查同意。经营中,乙为了抓住商机,在没有经过甲同意的前提下,同丙签定了标的额25万元的货物采购合同。三天后,该货物价

51、格急剧下滑。为了减少给该个人独资企业的损失,乙(或者甲)以合同未经甲同意为由向丙主张无效。乙(或者甲)的主张不能成立。理由就是投资人对受托人或者被聘用的人员(乙)职权的限制(“以该企业名义同他人签定标的额超过20万元的合同,必须经过甲审查同意”),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丙)。4.投资人委托或者聘用的人员管理个人独资企业事务时违反双方订立的合同,给投资人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民事赔偿责任。(三)投资人委托或者聘用的管理个人独资企业事务的人员不得从事下列行为:(1)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或者收受贿赂;(2)利用职务或者工作上的便利侵占企业财产;(3)挪用企业的资金归个人使用或者借贷给他人;(4)擅自将

52、企业资金以个人名义或者以他人名义开立账户储存;(5)擅自以企业财产提供担保;(6)未经投资人同意,从事与本企业相竞争的业务;(7)未经投资人同意,同本企业订立合同或者进行交易;(8)未经投资人同意,擅自将企业商标或者其他知识产权转让给他人使用;(9)泄露本企业的商业秘密;(10)法律、行政法规禁止的其他行为。知识点4:个人独资企业的权利和工商管理四、个人独资企业的权利和工商管理(一)个人独资企业的权利1.依法申请贷款2.依法取得土地使用权3.拒绝摊派4.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二)个人独资企业的工商管理1.企业可以根据业务需要向登记机关申请核发营业执照若干副本,正本和副本具有同等法律效力。2.

53、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伪造、涂改、出租、出借、转让营业执照。知识点5:个人独资企业的解散与清算五、个人独资企业的解散与清算(一)个人独资企业的解散个人独资企业有下列情形之一时,应当解散:(1)投资人决定解散;(2)投资人死亡或者被宣告死亡,无继承人或者继承人决定放弃继承;(3)被依法吊销营业执照;(4)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二)个人独资企业的清算1.个人独资企业解散,由投资人自行清算或者由债权人申请人民法院指定清算人进行清算。2.申报债权的期限个人独资企业的投资人自行清算的,应当在清算前15日内书面通知债权人,债权人应当在接到通知之日起30日内,未接到通知的应当在公告之日起60日内,向投

54、资人申报其债权。3.财产清偿顺序(1)所欠职工工资和社会保险费(2)所欠税款(3)其他债务4.个人独资企业解散后,原投资人对个人独资企业存续期间的债务仍应承担偿还责任,但债权人在5年内未向债务人提出偿债请求的,该责任消灭。5.注销登记。第二节 合伙企业法律制度 知识点6:合伙企业法律制度概述一、合伙企业法律制度概述(一)合伙的概念(二)合伙企业的概念和分类1.合伙企业的概念指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依照本法在中国境内设立的普通合伙企业和有限合伙企业。2.合伙企业的分类普通合伙企业由普通合伙人组成,合伙人对合伙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有限合伙企业由普通合伙人和有限合伙人组成,普通合伙人对合伙企业

55、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有限合伙人以其认缴的出资额为限对合伙企业债务承担责任。(三)合伙企业法的概念和基本原则1.合伙企业法的概念非企业专业服务机构依据有关法律采取合伙制的,其合伙人承担责任的形式可以适用本法关于特殊的普通合伙企业合伙人承担责任的规定。外国企业或者个人在中国境内设立合伙企业的管理办法由国务院规定。2.合伙企业法的概念和基本原则(1)协商原则(2)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原则(3)守法原则(4)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原则(5)依法纳税原则知识点7:普通合伙企业二、普通合伙企业(一)普通合伙企业的概念1.普通合伙企业由普通合伙人组成。2.合伙人对合伙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法律另有规

56、定的除外。(二)普通合伙企业的设立1.设立的条件(1)有两个以上合伙人。合伙人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法人或其他组织。合伙人是自然人的,应当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国有独资公同,国有企业、上市公司以及公益性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不得成为普通合伙人。(2)有书面合伙协议。合伙协议订立、修改或者补充,应当经全体合伙人一致同意。合伙协议经全体合伙人签名、盖章后生效。合伙人按照合伙协议享有权利,履行义务。修改或者补充合伙协议,应当经全体合伙人一致同意;但是,合伙协议另有约定的除外。合伙协议未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事项,由合伙人协商决定;协商不成的,依照本法和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处理。(3)有合伙人认缴

57、或者实际缴付的出资。合伙人可以用货币、实物、知识产权、土地使用权或者其他财产权利出资,也可以用劳务出资。合伙人以实物、知识产权、土地使用权或者其他财产权利出资,需要评估作价的:a.可以由全体合伙人协商确定。b.也可以由全体合伙人委托法定评估机构评估。合伙人以劳务出资的,其评估办法由全体合伙人协商确定,并在合伙协议中载明。(4)有合伙企业的名称和生产经营场所。(5)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2.合伙企业的设立登记申请人提交的登记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企业登记机关能够当场登记的,应予当场登记,发给营业执照。除此之外,企业登记机关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20日内,作出是否登记的决定。合伙企业的营业执照签发日期,为合伙企业成立日期。合伙企业领取营业执照前,合伙人不得以合伙企业的名义从事合伙业务。合伙企业设立分支机构,应当向分支机构所在地的企业登记机关申请登记,领取营业执照。合伙企业登记事项发生变更的,执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