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银行学》课程标准(共5页)_第1页
《货币银行学》课程标准(共5页)_第2页
《货币银行学》课程标准(共5页)_第3页
《货币银行学》课程标准(共5页)_第4页
《货币银行学》课程标准(共5页)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货币银行学课程标准课程代码适用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课程学分4总学时64执笔人杨湘波制定时间2012年9月审核人李飞制定部门经济管理系国贸教研室1、课程的性质与设计思路1.1课程的性质货币银行学课程是教育部确定的“财经类专业核心课程”之一,该课程是我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开设的专业基础课,而且是金融专业的主干课程和基础理论课程。货币银行学是金融专业中的其他所有课程的基础课程,国际金融、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央银行等所有专业课程都是在金融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货币银行学以经济学为基础,研究经济发展中的核心问题货币金融问题。货币银行学是从货币、信用和银行角度研究货币及货币创造机制

2、,研究货币供求与社会总供求之间关系的作用、机制及原理问题的一门独立的学科。在经济、金融理论研究领域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1.2设计思路本课程的设计思路是:通过详细阐述货币、信用、金融市场、金融机构、货币供给和货币需求、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货币政策、金融发展与金融改革、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金融开放与金融安全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形成原理、控制措施、时滞效应的基础知识和理论体系。结合国内、国际上发生的有关货币供求失衡引起的经济失衡现象、经济失衡导致货币失衡的问题、金融市场建立和完善、金融机构体系改革、商业银行的重组与兼并、货币政策出台与政策效应等重大金融问题的现状,应用货币银行学的基础

3、知识和基本理论,剖析国内、国际上发生的一系列重大金融问题的原因,引导学习者掌握观察和分析国际、国内发生重大金融问题的能力。2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货币银行方面的基本理论有较全面的理解和较深刻的认识,对货币、信用、银行、金融市场、国际金融、金融宏观调控等基本范畴有较系统的掌握。掌握观察和分析金融问题的正确方法,培养辨析金融理论和解决金融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在社会科学方面的素养,为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课程打下必要的基础。2.1能力目标理解和掌握货币、信用、金融市场、金融机构、货币供给和货币需求、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货币政策、金融发展与金融改革、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金融开放与金融安全的

4、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形成原理、控制措施、时滞效应。掌握观察和分析国内、国际发生的有关货币供求失衡引起的经济失衡现象、经济失衡导致货币失衡的问题、金融市场建立和完善、金融机构体系改革、商业银行的重组与兼并、货币政策出台与政策效应等重大金融问题的正确方法。培养学习者应用金融理论来解决金融实际问题的能力。2.2知识目标正确认识课程的性质、任务及其研究对象,全面了解课程的体系、结构,对货币银行学学科体系有一个总体的把握。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系统掌握货币银行的基本理论及其运动规律。客观了解世界上货币银行理论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实务运作机制的最新发展。立足中国实际,努力掌握金融体制改革的实践进展和理论

5、研究成果,实事求是地探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货币银行问题。2.3素质目标提高学生在社会科学方面的素养,树立经济的核心是金融的理念; 掌握扎实的金融基础理论知识,为进一步学习国际金融、中央银行学、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金融市场学、保险学等其他金融专业课程打下必要的、坚实的理论基础。3课程内容和要求序号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参考课时章节/模块教学单元/项目能力要求知识要求1第一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第一节 货币的起源与发展第二节 货币的职能第三节 货币制度l 货币的职能及其相互关系;l 货币形态的发展;l 货币制度及其发展演进。l 识记价值及其形式;掌握货币职能的基本含义和特点;l 了解古代货币起源说。熟悉货

6、币制度的发展。3课时2第二章 信用与信用工具第一节 信用的产生与发展第二节 信用活动的基础第三节 现代信用的形式第四节 信用工具l 借贷资本的形成及其特点。 l 现代信用形式及其相互关系。 l 信用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 l 信用工具的基本特征及主要种类。l 掌握信用的内涵,金融范畴的形成,高利贷的特点;l 信用经济的含义,现代信用的主要形式,商业信用和银行信用的比较,股份公司与信用的内在联系。4课时3第三章 利息与利息率第一节 利息第二节 利息率第三节 利率的决定第四节 利率变动影响经济的途径第五节 我国利率体制及其改革l 利息的本质及计量 l 利率的种类及基准利率 l 决定与影响利率的因素

7、l 利率作用于经济的途径 l 中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l 掌握利息的实质,收益的资本化,利息率及其系统,实际利率与名义利率,固定利率与浮动利率,市场利率、公定利率、官定利率,单利与复利概念和计算公式,马克思的利率决定论。l 掌握现值与终值的计算和运用;l 了解西方经济学关于利率决定的分析。5课时4第四章金融市场第一节 金融市场概述第二节 货币市场第三节 资本市场第四节 金融衍生产品交易市场l 金融市场的特征、构成要素及其功能。 l 2、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 l 3、证券发行市场与证券流通市场。 l 4、衍生金融产品。l 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的比较。 l 2、金融产品的交易价格。 l 3、证券行市及影

8、响因素。 l 4、衍生金融产品交易的套期保值、规避风险功能6课时序号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参考课时章节/模块教学单元/项目能力要求知识要求5第五章 金融机构体系第一节 金融机构体系概述第二节 我国金融机构体系的建立与改革第三节 政策性金融机构第四节 非银行金融机构l 金融机构体系的构成。l 金融机构的功能与作用 l 政策性金融机构及非银行金融机构区别l 我国金融机构体系的改革与发展l 了解金融机构的构成;l 掌握我国金融机构体系的构成,我国金融体系的改革的趋势;l 西方国家的金融机构体系的构成;l 熟悉新中国金融体系的建立,发展中国家金融体系的特点。4课时6第六章 商业银行第一节 商业银行概述第二节

9、 商业银行的业务第三节 金融创新 第四节 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 第五节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原则与理论 掌握:l 商业银行的性质与职能 l 商业银行的基本业务 l 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原则 l 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 l 了解现代银行的产生及其特征 l 熟悉单一银行制与分支行制的比较 l 掌握商业银行信用创造的假定条件、机制及影响因素 l 了解商业银行的业务创新 l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理论。5课时7第七章 中央银行第一节 中央银行概述 第二节 中央银行的业务 第三节 金融监管掌握:l 中央银行产生的客观必然性。 l 中央银行的性质与职能。 l 中央银行的业务原则及主要业务内容。 l 金融监管的意义和模式。l

10、 熟悉中央银行的产生及类型、基础货币与商业银行的货币创造;l 掌握中央银行的特点及其职能划分,中央银行体制下的货币创造过程,l 中央银行的金融监管,金融监管的基本原则,西方国家存款保险制度;l 了解中央银行体制下的支付清算制度,金融监管及其范围,中国人民银行的监管职能。5课时4、实施建议4.1教材及参考资料选用4.1.1 教材选用及编写我院本科生一律采用戴国强:货币金融学,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4.1.2参考资料选用为了更好的理解和学习课程内容,建议学习者进一步阅读以下几本重要的参考书:1、金融学 黄达主编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2、金融学 陈学

11、彬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高等学校经济与管理类核心课程教材。3、货币银行学 戴国强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高等学校金融专业系列教材。4、货币经济学手册 (美)本杰明.M.弗里德曼、(英)兰克.H.哈恩主编 经济科学出版社。5、金融学 (美)兹维.博迪、罗伯特.C.莫顿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6、货币金融学 (美) 米什金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7、金融学 博迪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8、 现代货币银行学 饶余庆 经济出版社9、金融学李健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0、货币、银行与经济 (美)托马斯.梅耶等著 上海三联书店11、货币与银行 (美)大卫.H.弗里德曼著 中国计划出版社12、现代货币银行学教材 胡庆康 复旦大学出版社13、金融学 戴国强 高等教育出版社 14、金融学 周升业,曾康霖 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15、金融学刘鸿儒,唐旭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16、金融学 王松奇 中国金融出版社,17、金融学 夏德仁 中国金融出版社4.2教学建议要采用项目教学法开展教学,同时要有一定的课时开展实训交替。在教学中还要与报关实务的职业考证紧密结合,实施课证融合,使学生学会本课程之后,就能较顺利的取得报关单证职业证书。4.3教学评价本课程采用多样化的考核方式,采用过程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