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高中文言课文复习诗经蒹葭这首诗借景起兴,描述追寻意中人而不得的感受。此诗描写意中人的行踪飘忽不定,而追寻者执著不变,成为千古流传的经典意象。诗的意境朦胧,幻想迷离,引人遐想。以重章叠句的形式,反复咏唱,委婉动人。本诗三章,只更换了少数词语,反复咏叹,令诗歌形式整齐,亦可增加抒情效果。本诗运用托物起兴的表现手法,借秋景起兴,通过苍苍芦荻、清晨的白露、弯曲的河流、水中的沙洲等景物,营造出朦胧的意境,塑造出伊人飘渺而神秘的形象,同时也深化了作者感觉到伊人可望而不可即的痛苦。这首诗还通过对秋天的景物描写,营造出凄清的气氛,抒发了诗人未能寻到伊人的惆怅与焦虑之情。另外,运用大量的叠字,如苍苍、茫茫、萋萋
2、等,使描景状物细致,更形象化,也可增加节奏感,令感情浓重而逐层深入。种树郭橐驼传 唐柳宗元柳宗元(公元773一819年),字子厚,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市虞乡镇)人,世称“柳河东”。又官至柳州刺史,也称“柳柳州”。是唐代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诗人他提出的“文以明道”的文学主张,对当时的“古文运动”起了重要的指导作用。作品有:捕蛇者说、种树郭橐驼传、童区寄传三戒、段太尉逸事状、梓人传、捕蛇者说永州八记等。本文中心:这是一篇带有寓言及政论色彩的传记文。作者描写郭橐驼种树,能够顺应树木生长的自然规律,采取正确的方法,因而树木长得高大茂盛,果实结得又早又多。从而说明官吏治民,也应该了解人民的需求
3、、爱好和习性,使他们人口兴旺,生活安定(蕃吾生而安吾性)。作者抨击了那些昏庸官吏,政乱令烦,徒然扰民(繁政扰民),表达了革除弊政的主张。本文的写作特点:1、简洁而生动 第一段介绍人物,仅用“隆然伏行”几个字,就写出了人物的形象特征;又”以内感甚善。名我固当“几个字,写出了人物的性格。这样,通过简洁的叙述,生动的描写,一个不同凡响的”驼者“的形象,便跃然纸上了。在短短几句话中,这种史笔和文辞的结合,显示出作者高超的语言表现力。1、 对比与映衬。对比可以突出事物的特点,显现事物的差别,加强说理的力度,甚至收到不言自明的功效。本文中的对比,有叙事性的,如两种种树方法的对比;有论述性的,如郭橐驼对自己
4、种树方法的归纳和对“他植者”的批评。映衬就是互相照应的写法,通过上下文内容或语意的遥相呼应,来强化表达效果。本文先谈“养树”,后论“养人”,这样写,有关树和人的话题合而为一,互相补充,增强了文章的气势。在语意上相互映衬的例子,如郭橐驼谈“养树”一段,开头说“橐非能使木寿且孳也”,最后则又以“吾又何能为哉”回应,在自谦之中,起到了强化观点的作用;论“养人”一段的首尾也是这样呼应的。3、婉约而多讽本文结尾一句道出了写作意图,那就是“传其事以为官戒”。以寓言的方式进行讽谏,是中国古代文人向帝王或上层统治者提意见的传统做法,它有着委婉含蓄的特点,也间杂着幽默的成分。柳宗元这篇人物传记,也是通过故事进行
5、劝戒的,这决定了它“委婉而多讽”的风格。这种风格基本上是通过所传人物的话语表现出来的,如第四段,一个知“种树而已”的驼者,欲止又言,在朴实的简单类比中,揭示出了吏治的弊端,颇具讽刺意味。其中的一些话语,如“理,非吾业也”,“若甚怜焉,而卒以祸”,“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婉转而幽默,含不尽之意在言外。病梅馆记 清龚自珍龚自珍(17921841),近代的启蒙思想家和杰出的文学家。又名巩祚(zu),字璱(s)人,号定盦(n),浙江仁和(现在杭州市)人。龚自珍具有比较进步的政治理想和主张,对于后来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的形成起了先驱作用。他在文学上的成就主要在诗歌方面。他善于把诗歌作为武器,大胆
6、地揭露封建社会的黑暗和危机、统治集团的专制和腐朽,热情地歌颂理想和个性的解放,发出强烈的要求改革的声音。中心思想:本文是一篇托物言志的小品文。通过谴责人们对梅花的摧残,形象地揭露和抨击清朝统治阶级束缚人民思想,压制、摧残人才的罪行,表达了要求改革政治、追求个性解放的强烈愿望。写作特点:1、 本文是用“托物言志”的方法来写的。作者的生活经历和所处的时代背景,决定了他不敢直言朝政,只能委婉含蓄地表达自己的主张。“梅”喻“人才”,“病梅”喻“遭摧残、压抑的人才”,“文人画士”喻“封建统治者”,以“疗梅的措施”喻“解除人才束缚,恢复人才生机”等。2、 文章用词准确、形象。 比如,谈到一些人对梅的审美观
7、时,用“曲”和“直”,“欹”和“正”、“疏”和“密”六个形容词,准确简练、对比鲜明地摆出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3、 文章还用了许多整齐、富有感情色彩的语句,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和抒情色彩。比如,“有以文人画士孤癖之隐明告鬻梅者,斫其正,养其旁条,删其密,夭其稚枝,锄其直,遏其生气”这几个整齐的句子,写尽了统治者扼杀人才的种种手段,也蕴含着作者的满腔悲愤。比较:种树郭橐驼传与病梅馆记的异同:从文体上看,种树为记人作品,设事明理,以种树之道讽喻时政,并不是一般的人物传记;病梅为记事作品,托物言志,以种梅琐事针砭时弊,也不是一般的小品散文。可以说,二文在“文以明道”的创作实践上是辩证统一的。我们也可以笼
8、统的把二文均视为“托物言志”的小品,只不过具体的“物”不同,一为人,一为事而已。 从思想内容上看,种树言为官治国,畅言“道法自然”,要尊重客观规律的政治主张;病梅言个性解放,呼吁尊重自由,人尽其才的资产阶级改良思想。比较来看,种树中“他植者”违反树木天性,乃至“爱之太恩,忧之太勤”以致“木之性日以离”;病梅中“害梅者”“斫直、删密、锄正”致使“江浙之梅皆病”。可以说,二文在主张尊重事物自身发展规律上是大同小异,都强调要“顺木之天,以致其性”,从而使树木“天者全而其性得”。 从艺术特色上看,种树行文简洁而生动,婉约而多讽,并成功运用了对比、映衬方法;病梅用词准确而形象,简约而整齐,富有节奏感,多
9、抒情色彩。二文的共同点是都短小精悍,简洁生动,都以小见大,寓意深刻。种树道(道法自然、尊重事物的客观规律的 “道”)在文中,病梅意(尊重自由、人尽其才的个性解放之“意”)在言外。 从写作手法上看,种树里郭橐驼讲的种树经验就是相对合理的治民方略,“他植者”的错误做法就是苛吏扰民的具体表现,行文前后呼应、映衬。病梅则通篇写梅,通篇影射抨击封建统治阶级对人才的压制、摧残的罪行。 促织 清蒲松龄蒲松龄(16401715),清代小说家,字留仙,一字剑臣,号柳泉居士,淄川(今山东淄博)人。一生热衷科举,却不得志,72岁时才补了一个岁贡生,因此对科举制度的不合理深有体验。加之自幼喜欢民间文学,广泛搜集精怪鬼
10、魅的奇闻异事,汲取创作营养,熔铸进自己的生活体验,创作出杰出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以花妖狐魅的幻想故事,反映现实生活,寄托作者理想(劳山道士、娇娜、画皮、婴宁、聂小倩、口技红玉、聂政席方平等)。郭沫若誉之为“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分析课文:促织故事情节由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部分组成,按照事物发展的自然时间顺序记叙。情节曲折离奇,扑朔迷离,语言准确精练。结尾“异史氏曰”的一段作者评论是作品的附带部分。 “异史氏曰”的一段文字是蒲松龄对故事所作的评论,这也是笔记小说常用的一种形式,通过评语直接表达自己的观点。写作特点:1、故事情节曲折多变:征虫觅虫求虫得虫失虫化虫斗虫献虫(
11、促织构成全文的情节线索)情节概述:朝廷岁征促织,祸害百姓。童生成名无计缴虫而薄产累尽、屡遭杖刑、忧闷欲死。好不容易求卜捉来的促织,又死于好奇的成子之手。九岁小儿惧而投井,变得痴木;成名夫妻挂怀促织,愁苦难眠。忽闻虫声而逐,一虫跃落襟袖间,貌短小,斗之则善战、有异能。皇上因之大悦,层层进献的抚军、县令各得嘉许,成名也终入县学,成为大富。后方知此虫原为成子魂灵所化。情节的虚构与写实,具有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相结合的取材特点。虚构部分能使情节上又生波澜,曲折奇异,“异史”得到印证。2、 小说以夸张手法与细节描写来显示促织的才能。写促织善斗,采用了衬托与对比的手法。“蟹壳青”的斗无不胜、“庞然修伟”,与
12、成名的促织“伏不动,蠢若木鸡”形成对比,给人造成一种小虫懦弱无能的印象,加强了紧张气氛。然后情况一变,小虫“暴怒,直奔”,“腾击”“跃起,张尾伸须,直齕敌领”这一系列动作展示了小促织的勇敢善斗,少年从“笑”到“骇”的表现又从侧面作了渲染。然而在这时,又掀起波澜:鸡的出现和“径进以啄”,形成极其危急的情势,而小虫以其机敏出人意料地将鸡制服,进一步以夸张笔法显示了促织的神奇本领。阿房宫赋 唐杜牧杜牧,字牧之,号樊川。他不但是晚唐时期杰出的诗人,“赋”和古文也都堪称大家。在诗歌方面,人称他为“小杜”,以别于杜甫的“老杜”,又把他与李商隐并称,称“小李杜”。他的古文颇多针贬时事的作品,“纵横奥衍,多切
13、经世之务”(四库全书总目)。他对“赋”这种文体的发展,也有着卓越的贡献。唐宋古文运动兴起,一些文人用古文的写作方法作赋,使之由骈骊趋向散文化,称为“文赋”以区别于六朝的“骈赋”和唐代用来科考取士的“律赋”。杜牧的这篇阿房宫赋就是这样的作品之一,历来被人们视为“文赋”的初期典范之作。这篇文章的体裁是“赋”。“赋”是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赋”的字义是铺述,这种文体的特征是“铺采漓(ch,舒展)文,体物写志”(刘勰语),也就是要运用铺陈夸饰的手法来直陈其事,用新奇美丽的辞藻来描摹事物(体物),抒写情志。赋:1、骈、散结合 骈:押韵句式整齐、两两相对 2、铺陈 3、体物、写志课文的写作特点:
14、 1、 想象、比喻和夸张的娴熟运用 阿房宫毁于何时战火、何人之手,它本来的面目究竟如何,这些早已无人能够真正说清楚,但是这并没有限制作者驰骋想象的空间。文章不是“史论”,更不是“考证”,它是“赋”(一种带有虚构性的文学作品),因此作者娴熟的运用想象、比喻和夸张等手法,对阿房宫的楼阁廊檐作了淋漓尽致的描写,时而远观,时而近视,时而实写,时而虚拟,更将现实世界的宫廷布置嫁接到传说中的阿房宫中,造成幻境般的真实感;因出自想象,所以竭尽笔墨驰骋之能事。这样,作者在这篇赋中艺术地“再造”、“再现”了阿房宫,也将读者引入一个空间丰富的异想世界。2、 描写、铺排和议论的综合运用 从整体结构来看,本文前两段以
15、描写为主,后两段以议论为主。前面的描写是为后面的议论作铺垫的。但是,无论描写还是议论,大都采用了铺排的手法,叙事言情,极尽其致,气势夺人,令人耳目一新。描写中的铺排、议论中的铺排,都写得不繁缛冗杂,而是恰到好处。3、 骈散结合,长短错落的艺术运用 文章发挥了骈文的某些长处,如铺排、对偶、押韵等,但也大量使用单句散行,增强表现力。如在用了“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六个四字句后,接着以“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一个散行的长句作结。这样,句子整散结合,长短不拘,节奏鲜明,更富于表现力。黄州快哉亭记 宋苏辙苏辙(10391112),字子由,自号颖
16、滨遗老,为苏洵之子,苏轼之弟。年十九,与兄轼同登进士第。著有栾城集元丰二年(1079),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苏辙上疏营救苏轼,因而获罪被贬为监筠州(今江西高安)盐酒税。元丰六年,与苏轼同谪居黄州的张梦得,为了览观江流,在住所西南建造了一座亭子,苏轼替它取名为“快哉亭”,还写了一首以快哉亭为题材的词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苏辙则为它作记以志纪念。 本文是一篇文言文山水游记,并且借优美景物的描写来抒发遭政治迫害却不悲观消沉,而是胸襟宽广,无往而不快乐的人生态度。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本文写作
17、特点:1、围绕“快哉”结构全文,风格雄放而雅致。近观、远眺的风景能使人快,眺望古迹、缅怀历史亦能使人快,故作者用“快哉”命名此亭。“快”字是课文的文眼,在文中多次出现。内心坦然,不以物伤性,自放山水之间,穷耳目之盛以自适,随遇而安的旷达胸怀和人生态度,这就是“快哉”的内涵。2、叙议结合,情景交融。文章由写景起,承以史事,再转入议论、抒情。写景从大处着笔,将快哉亭所凭依的江水源流略述一番,点明此亭的由来和“览江流之胜”的用途。接着概括地描绘江流平日的波涛汹涌,变幻莫测,令人触目伤神,便自然地转入对“今日”所见美景的描写,在引入史迹名胜,怀想古人之风流,更添其快。下文由世俗之快忽而转至风赋的问答,
18、借雄风雌风之辩引出个人遭际的感慨,道出前文对亭外景色观感不同的原由,点明主旨: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4、 笔势迂徐而畅达。 比如,文章起笔就气势浩荡地将在“快哉亭”上所见的视觉空间描摹得淋漓尽致。“快哉亭”的建筑结构、气势、造型、色彩等,作者未着一词一句,却直接状写江水的态势,把江水的来龙去脉交代清楚,把江水的浩荡气势描摹清晰后,再写建亭的原因是为了“览江流之胜”,如此便水到渠成,顺理成章。 项脊轩志 明 归有光本文选自震川文集,有删节。作者归有光(15061571),字熙甫,号震川,明朝昆山(现江苏省昆山县)人。归有光是明朝有名的散文家。归有光的散文,善于从日常生活琐事的描述
19、中,寄托深情,使读者如身临其境,亲见其人。项脊轩志是作者记叙自己书斋“项脊轩”的一篇抒情散文。命名“项脊”之说有二:一是说它小,狭窄如脖项;一是说他的远祖归道隆宋末曾在江苏太仓县的项脊泾住过,作者用来作为轩名,有纪念意义。“志”就是“记”的意思,是古散文中记叙事物、抒发感情议论的一种文体。 这篇抒情散文通过对项脊轩的变迁和亲人遗事的记叙,书法了作者对母亲、祖母、妻子的深挚怀念。本文的题材,都是从日常生活中摘取的片段细节,作者的“喜”和“悲”都是从这些细节中表现出来的。写得情景如画,真挚动人。它的写作技巧主要可以从以下两点来看:1、 以感情为线索贯穿全文。作者对项脊轩所怀有的眷恋之情,是贯穿全文
20、的一条线索,一切人事变迁,家常琐事的记叙,都与项脊轩息息相关。或陈述项脊轩的变迁,或写诸夫异爨,或记老妪话旧,或叙写亲人遗迹,或直抒自己的情趣,由状物而怀人而抒情,内容是多面的,事件是片段的。由于运用了这条线索才使状物、记事、抒情熔于一炉,诸多情节也串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志”是记叙类文体,以叙事为主,如板书。那么,题目“项脊轩”是如何在文章中得到照应的呢?第一节直接写项脊轩第二节用“然居于此”照应题目,“多可喜,亦多可悲”:用情感的变化来承上启下对亲人的回忆是与小屋紧密相连:老妪尝居于此母亲: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祖母:余自束发,读书轩中大母过余妻子: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其他:余扃牖而居,
21、能以足音辨人 轩四遭火而不焚 室坏不修2、 善于抓住富有特征的生活细节,运用委婉动人的口语,只寥寥几句,人物的心情就表露无疑。人物的形象也鲜明生动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如写母亲所说的“儿寒呼?欲食呼?”这两句话是人们日程生活中经常听到的,它又集中体现了父母对子女的关怀、体贴,所以特别使人感到亲切。又如写祖母,“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这三句话,风趣生动,贴切地表现了一个老祖母对他的关心与照顾。作者没有直接叙述自己如何对亡妻的怀念,只通过对枇杷树“亭亭如盖”的描写,一句话,就表现了作者内心的悲切和对妻子的深挚的感情。这些细节、口语的运用,给作品带来了浓厚的生活气息。 古诗为焦
22、仲卿妻作孔雀东南飞是我国保存下来的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全诗通过刘兰芝和焦仲卿婚姻悲剧的叙述,揭露了封建家长制度和封建礼教摧残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罪恶,歌颂了刘兰芝、焦仲卿忠贞不渝的爱情和对压迫的反抗精神,反映了人们群众对被迫害者的无限同情和追求婚姻自由、珍惜爱情生活的强烈愿望。选自南朝徐陵玉台新咏,原题为古诗无名氏为焦仲卿妻作。南朝的孔雀东南飞与北朝的木兰辞并称“乐府双璧”,是古乐府民歌的代表作。刘兰芝人物形象:聪明、善良、爱劳动、重感情、忠于爱情、自尊自重的人。面对封建家长制的专横和凶残,她无所畏惧,以死抗争。她是我国古典文学中光辉的妇女形象之一。写作特点:1、双线结构: 1、刘兰芝、焦仲卿
23、与封建家长的矛盾冲突 2、刘兰芝、焦仲卿两人坚贞不渝的爱情2、现实与浪漫相结合的手法:全诗以写实的手法记叙了刘兰芝、焦仲卿的爱情悲剧,开头、结尾用浪漫主义的手法,增加诗歌的感情色彩: 以孔雀失偶起,以鸳鸯双飞结(“托物起兴”)。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故事在缠绵凄楚的悲剧序曲中开篇一只美丽的孔雀向东南低飞,盘绕反顾,不忍离去,这是多么感人的意境。焦刘合葬,墓上鸳鸯双飞的结局,也许给后人写出梁祝化蝶那样象征性寄托人们美好愿望的结局以启发,突出了爱情的美好。3、铺陈、比兴的手法这首诗中突出地运用了夸张和渲染手法的有两处,一处是在兰芝离开焦家时,着意写装束和仪容,它的作用是表现刘兰芝的自尊、镇
24、定和外柔内刚;一处是在刘兄逼婚后,着力写迎娶的排场,这是为了表现兰芝的身价,反衬她的悲惨命运,加深悲剧气氛。孔雀东南飞一课的所谓夸张和渲染手法实际上也就是赋的手法,即“敷陈其事而直言之”,用排比、铺陈手法写尽人或事的各方面情态。它既可以淋漓尽致地细腻描写,又可用一气贯注,加强语势,还可以渲染某种环境气氛和情绪。赋一般可分为三类:赋景观物象、赋事态情状、赋人物形象。我们要从文中分析出人物的思想性格特征来。赋是古诗词中最常见的手法。开头采用托物起兴的手法。4、用对话推进情节发展这首诗在尖锐的矛盾冲突和曲折的情节发展中塑造了主要人物刘兰芝、和焦仲卿、的艺术形象。特别是刘兰芝,她的身上集中表现了古代劳
25、动妇女的优秀品质和不幸命运,她的遭遇和反抗精神很具有典型性。全诗以主要篇幅描写人物对话,人物语言的个性化是本诗突出的艺术成就。梦游天姥吟留别 李白 这首诗选自李太白全集。诗题又作别东鲁诸公。或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 作者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梦游天姥吟留别写于唐玄宗天宝四年(745)。李白当时在东鲁(今山东省南部)准备南游越中(今浙江省一带),临行前写了这首诗。题目“梦游天姥吟留别”意思是(诗人)把梦中游历天姥山的情形写成诗,留给东鲁的朋友作别。这首诗里,虽然反映了消极的避世思想,但主要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是对封建权贵的蔑视。全诗分段情况: 入梦缘由:写天姥山的云霞明灭,
26、高大雄奇,点明入梦缘由。写梦游天姥,表现了诗人对梦中世界的留恋和向往。 第三段直抒梦醒后的惆怅与感叹,向友人表示自己的人生态度,阐明全诗主旨。中心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主旨:这是一首古体抒情诗。诗人用浪漫主义手法通过梦游天姥山,表现了他对污浊现实的弃绝,对腐朽权贵的蔑视,对理想世界的追求。李白有一个不安定的灵魂,有更高更远的追求。他一生倘佯山水之间,热爱山水,达到梦寐以求的境界。梦游天姥吟留别创造的是一种迷离恍惚、雄奇壮丽的美妙意境。写作手法:1、对比:梦境与现实的对比:梦境的美好、现实的黑暗; 自然的美好、世俗的丑陋2、此诗用梦游的形式表现,更适于超脱现实,更便于他发挥想象
27、和夸张的才能,充分体现他的浪漫主义表现手法,体现出作者强烈的主观色彩。本诗具有:结构美:围绕“梦游”结构全诗,从现实到梦境,再回到现实,借描绘仙境的美好揭示现实的丑恶,抒发对理想的追求对权贵的憎恶。意境美:诗人驰骋想象,描绘出一幅幅瑰丽变幻的奇景。修辞美:丰富的想象,大胆的夸张,把幻想中的事物写得活灵活现,惊心动魄。情感美:诗眼: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高亢的呼喊,把诗人郁积胸中的苦闷和忧愤,如火山喷发而出。这是诗人对权贵的蔑视,是对污浊社会的抗议,是对自己崇高人格的护卫,表现了诗人傲岸的性格和蔑视权贵的反抗精神。律诗三首终南山 唐王维王维(701?761),字摩诘,官至尚书右丞
28、,世称王右丞。前期写过一些边塞诗,但其作品最主要的是山水田园诗,与孟浩然同为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作家,并称“王孟”。其写景诗体物精细,描绘传神,色彩丰富,节奏和谐,富有诗情画意之美,被苏轼誉为“诗中有画”。代表作有终南山、山居秋暝、鸟鸣涧、观猎、使至塞上、送元二使安西等。王维兼通音乐,工书画。有王右丞集。终南山这首诗用“移步换景”法描绘了终南山的磅礴气势和万千气象。诗人时而山脚仰望,时而半山近视,时而主峰俯瞰;或置身其外,或入于其中,“散点透视”,移步换景,在流动中绘制了一幅有山、有水、有人的立体画面,体现出诗人擅长将诗歌的艺术形式和绘画的艺术构思互相交融的高度艺术修养,也充分体现了诗人对大
29、自然细腻入微的观察和融情入景的艺术功力。登楼 唐杜甫杜甫(712770),盛唐大诗人。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又称杜工部。杜诗现存1400余首,内容极其丰富,多方面地显示了人民的苦难和统治集团的腐朽,揭露了藩镇割据与安史之乱的祸害,显示了唐王朝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体现了深刻的现实主义精神,赢得了“诗史”的称号。在艺术上,杜诗众体兼备,风格多样,尤以“沉郁顿挫”为其诗风的最大特点,其成就达到了唐诗的高峰,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被后人誉为“诗圣”。代表作有望岳、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丽人行、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有杜工部集传世。登楼是杜甫律师中一首名作,曾被人称为“气象雄
30、伟,笼盖宇宙,此杜诗之最上者”,后世传诵甚广。这首诗思绪脉络清晰,基本上依照登临之际的特殊心境,登楼所见,登楼所思以及登楼徜徉之后的心绪这一顺序来写。从诗歌的境界来说,这首诗把个人的情思、国家的灾难与自然景象三个层面的内容融汇起来写,情景交融,浑然一体,创造出了一种格调高远、宏丽奇幻而又寄慨遥深的意境。书愤 陆游陆游(11251210),南宋爱国诗人,字务观,号放翁。由于抗金复国的主张,多次受到投降派的排斥打击,毕生仕途坎坷。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书愤这首诗感情沉郁,气韵浑厚,于壮志未酬的愤懑之中又激荡着昂扬斗志,愤、中含悲,愤中含忧,愤中有报国之志,带有苍凉沉郁的色彩。一方面是他渴望万里从戎
31、、以身报国的豪情壮志,另一方面则是他壮志难酬、无路请缨的悲愤心情。这两者相互激扬:愈是悲愤,他对理想愈是执著;对理想愈是执著,他的悲愤也愈是强烈。这使他的诗歌既热情奔放,又深沉悲怆。诸子喻山水诸子喻山:苏东坡在题西林壁一诗中写道:横看长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一座山会引发多少中视角?可以说不可计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没有谁能给出固定的结论。也正是因为山的多义性,才能引发古往今来无数人的打量。诸子的眼中各有一做座山在。孔子关注垒山的过程发现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道理。做事情要重视一个恒字,行百里者半九十,只差一口气的遗憾 生活中比比皆是。孔子告诫人们,只要坚持努力,即使结果不够完美,也是非常可
32、贵的。韩非子和管子都看到了山最朴素的一个特征,那就是它的高大巍峨,进而领悟出山的包容性,再联系治国治学的道理,强调了容纳万物的哲理。山不辞寸土,人当容纳一切,这样才能形成恢弘的气度,这样才能成就功业与学问。诸子喻水:孔子有感于流水一去不复返,联想到光阴,联想到生命的过程,提醒我们提高德行研习学问也要要珍惜时间,孜孜以求;孟子有感于山的高大水的辽阔,认识到求知是无止境的,要志存高远;老子看到水往低处流、海纳百川而成其大,因此,做人要无争,要虚怀若谷;老子还从水态柔弱中感悟到强与弱之间的哲理,提出以柔克刚的处世哲学和施政之道;孙子由水象无形联想到用兵布阵,强调兵无成势,无恒形,出奇制胜才是上策的用
33、兵之道。水,开启了智者思想的闸门,通过水的比喻,让我们形象地看到古代圣贤、先哲对社会、对生活、对生命的思考。诸子喻山水选取了论语、孟子、老子、韩非子、管子、孙子等书中多则有关山水的议论,展示了中国古代先哲们对山水的思索和感悟,表达了他们由山水悟出的生命体验和人生哲理。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大思想家、教育家。论语是纪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体散文集。孔子以积土成山设喻,从正反两方面阐述:为事中道而止,则前功尽弃,始为而进,就有望成功,成败的关键在于自己能否持之以恒;孔子还对山水赋予了人的属性,以水喻智者思维活跃,反应敏捷,天性快乐等特点;以山喻仁者安于理义、仁慈宽厚、沉稳好静等特点;又用流逝的黄
34、河之水喻一去不复返的光阴,勉励人们进德修业,应该像那永不止息的流水那样,孜孜不已,不舍昼夜。孟子名轲,字子舆,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著有孟子一书。孟子阐述孔子之意,用水要有本源比喻人要有立身之本-人品学识,强调务本求实,反对一个人的声誉名望与实际不相符。要求人们像水一样,有永不枯竭的生命活力,不断进取,循序渐进,自强不息。又以登山观海比喻求知是无止境的,立志要高远;以观水有术说明治学要有扎实的基础,要循序渐进,逐步达到高超的境界。韩非子是战国末年韩国公子,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法家主张的是变法革新,强调严刑峻法,以法治国。课文所选短文,以太山和江海设喻,揭示的道理是:君王要有宏
35、大的气魄,宽广的心胸,才能使民富国强,才能建功立业、德泽后世,才能达到国家大治。这是韩非著作中不多见的思想,可见韩非思想中也有一些非法家的因素,他在继承和发展先秦法家思想的同时,也适当采用了各家学说,加以引申和改造,使法家的理论更加完善。管子是一部以表现管仲思想为主要内容的散文著作,是战国时期齐国学者依托管仲之名而成书的。管仲名夷吾,字仲,春秋齐国颍上人,著名政治家,辅佐齐桓公建立霸业。课文所选短文以以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设喻,说明立国治学,也应有兼容并包的宏大气度,才能够聚集更多的百姓,达到圣人的境界。 老子即老聃,一说姓李名耳,字伯阳,谥号聃。春秋时期思想家,道家学
36、派创始人。著作有老子,又名道德经。老子以水为喻,说明人要不争名利,甘居下游,待人相亲,言谈诚信,从政擅长治理,办事发挥才能,行动把握时机。正因为水处于低下的位置,所以能汇集百川,容纳万物,表明老子重视谦下不争之德,又以水的弱之胜强,柔之胜刚表达了道家贵柔的处世和施政之道。老子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思想上愤世嫉俗,提倡与世无争,与物无争,谦虚待人。老子的三段语录,正反映了他思想道德观的重要方面。 孙子又称孙子兵法,作者孙武,字长卿,春秋时期齐国人,先秦兵家的代表人物。孙武将水的联想和感悟引向用兵之道,借水谈兵,以兵形象水,来说明战争没有固定的态势,必须根据情况的变化而采取不同的战略措施。孙武是古代
37、杰出的军事家,他研究兵法不是因为好战,兵家崇尚的是慎战,主张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写作特点:善于设喻说理,是这几则短文的共同特点。文章以山水的共同物象来比喻人生体验和感悟,从而将抽象的道理形象化,深奥的哲理浅显化,深入浅出,给人以鲜明清晰的认知和生动形象的美感。例如:孔子面对逝去的流水昼夜不停发出感慨,同时勉励人们珍惜时间;老子把水视为“道”的化身,“善利万物而不争”等。秋水 战国庄子 庄子是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争鸣中反映道家学派思想的代表著作,由内篇、外篇和杂篇组成。庄周是战国中期宋国蒙人,曾做过漆园地方的小吏。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后世并称老庄。课文节选自庄
38、子外篇秋水,是秋水“第一个寓言故事里河伯与北海若七问七答中的第一次问答。秋水整篇旨在论述价值判断的无穷相对性。节选的文字可视为一篇独立的议论性散文,它告诉人们:大和小是相对的黄河“泾流之大”,较之“不见水端”的大海,显得十分渺小;海水虽大,较之天地又像小石小木之在大山;四海之于天地、中国之于四海、人类之于万物、个人之于人类,都像马体上的毫末那样渺小,即使五帝、三王、仁人、任士、伯夷、仲尼,也莫不如此。节选的文字,说理形象,富有气势,显示出庄子散文想象奇幻、汪洋恣肆的特色。形象化的说理,是本文的一大特点。第一,人物刻画中寓理:写河伯,有喜有叹,形显声闻;写北海若,如师如长,谆谆教诲。“北海若”与
39、“河伯”的形象含有作者自况和学说思想对立面的影子。第二,景色描写中寓理:写黄河,浩浩荡荡,奔腾澎湃,气魄雄伟;写北海,浩淼无际,茫茫无涯,意境开阔。河流景色与大海景色的对照描写中寓认识有限、知识无限的哲理。第三,巧用比喻说理:用“井蛙”、“夏虫”、“曲士”设喻,来说明人的认识受时间、空间和所受教育等生存环境的制约。文章就是这样运用鲜明生动的形象,揭示抽象的事理。充沛的气势,是本文的又一大特点。第一,这种气势,首先来自文章本身内容的连贯一致性和内在的逻辑力量。文章前一段的描述为后一段说理作铺垫,且说理层层递进:由黄河到北海,再到天地,由天地转到万物,再到人类,到个人,是一个由小到大,又由大到小的
40、说理过程。这种层递式议论形成的严整结构,俨然如一座议论的大厦,气势不凡。第二,文章的气势,也在于各种语言技巧的运用。“井蛙夏虫曲士”的排比;三个“不似乎”的连珠式反问;“河景”与“海景”、“小石”与“大山”、“礨空”与“大泽”、“稊米”与“大仓”、“个人”与“万物”等对比,使文章形成充沛的语言气势。前赤壁赋 宋苏轼1082年冬,苏轼先后两次游览黄州附近的赤壁,写了两篇赋,本文是第一篇。赋,一种讲究词采,体物铺陈的文体。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本文为苏轼被贬黄州,夜游赤壁之作。全文以风、水、月为主景,以作者泛舟赤壁过程中的情感起伏为主线,以赋家常用的“主问客答、抑客伸主”形
41、式为表现手法,将景、情、理有机结合,体现出文章的理趣之美。文章有两条线索,除了外在的时间线索之外,还有一条内在的感情线索。作者首段写主客泛舟赤壁,饮酒赋诗,由清风明月抒发超然之乐。二、三段写箫声悲咽,由历史人物的兴亡,写面对现实的悲伤。四、五段纵谈“变”与“不变”的哲理以自我解脱,最终由悲转乐。全文以“乐悲乐”形成一条感情的脉络。语言生动精练:全文以散句为主,间用骈句和韵语,词采华美,音韵铿锵,亦文亦赋,严谨工巧,既像一首优美的抒情诗,又像一幅醉人的风景画。还十分讲究修辞,使语言臻于至美。文中最多使用的是对比手法:盈虚、消长、物我:字、词的对比;一苇万顷、沧海一粟:夸张中形成短语的对比;“哀吾
42、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在句子对比中,寄托人生短暂、宇宙无穷的感慨。再如以“变”与“不变”,“一瞬”与“无尽”对比,揭示深刻的哲理;以主客二人同景而生异感的对比,使文章内容深化。游褒禅山记 宋王安石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临川人。封荆国公,世称王荆公。谥“文”,又称王文公。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本文是一篇游记,首先具备记叙文要素:时间:宋仁宗至和元年(1054年)四月;地点:褒禅山人物:王安石、萧君圭、王回、王安国、王安上一行共五人;游玩路线:慧空禅院石碑华山洞后洞写作特点:1、 本文以游山为喻,借物言志,阐明哲理。作者借一次没有尽兴的游山,阐述了两条哲理:一是
43、世上神奇、雄伟、美丽壮观的景色,常常在艰险、遥远的地方,必须不畏艰险、竭尽自己全力以赴之,才能于己无悔,于人不可讥。这里是借游山比喻人生哲理:(要做成一件事,必须具备“物”、“力”、“志”三方面的条件,而作者更强调后者,认为)不论干什么事情,都必须以百折不挠的精神去完成自己的意愿。二是对“华山”的“华”字读音的谬传而发的感叹:由于古代文献资料的散失,后代以讹传讹,求学的人们对于学问必须“深思而慎取”。2、 本文叙议结合、详略得当一、二段记游,三、四段谈道理。因事说理,以记游的内容为说理的材料和依据,以说理为最终目的。本文叙少议多。一般游记绘声绘色的描摹景物、记叙游程,而本文虽名曰游记,实际上因
44、事说理,更侧重于抒发感慨。宋词四首 文学史上依据艺术风格不同把宋词分为婉约、豪放两大流派。婉约派词作结构深细缜密,重视音律谐婉,语言圆润,清新绮丽,具有一种柔婉之美。由于长期以来词多趋于婉转柔美,历史上曾经形成以婉约为词之正宗的观念。雨霖铃 柳永选自柳永乐章集。柳永(987?1053),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行七,人称“柳七”,官至屯田员外郎,后世称“柳屯田”。全词上篇写实景,下篇写虚景,虚实相应,前后呼应,融为一体。从表现手法上看,作者一方面抓住“寒蝉”、“长亭”、“暮霭”、“杨柳”、“晓风”、“残月”等典型物象,渲染凄清冷落的气氛,烘托离别时分的惆怅与哀伤;另一方面善用白描手
45、法,抓住人物动作、神态的细节进行描摩,刻画出人物内心复杂的情感变化过程,将离人的内心痛苦与感情缠绵表现得淋漓尽致。特别是“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一句准确地描绘了情人分别之际默然无语,只是紧握双手,泪眼相对的场景。这一细节刻画,是诗人情感的集中体现,真挚动人。踏莎行郴州旅舍 秦观选自淮海词。秦观(10491100),字太虚,一字少游,号淮海居士。这首词同样采用了虚实相生的写作手法,同样借物象表达情感。上片以虚带实,下片化实为虚,抒发了内心不能直接抒发的深沉伤痛和贬谪之悲。同时还采用了用典(驿寄梅花、鱼传尺素)、象征的手法,营造了凄迷幽怨、含蓄深厚的意境,寄托了对自己哀婉凄苦的身世的怨愤之情。
46、苏幕遮 周邦彦选自清真集。周邦彦(1057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这首词上片描景,精工细致,有景无人,处处写实;待下片过来,又画活全局,意境全开;又从对家乡回忆和追问中透出淡而浓的乡愁。且这首词下片未用典故,未化用诗句,语白如话。从结构上看,整首词层次分明,分工细致,线条流畅。从实地荷忆旧时友,又梦入旧地荷,变幻莫测。声声慢 李清照选自漱玉集。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这首词通过描写秋天景色的感受,抒发了作者饱经国破家亡夫死的哀愁。词风深沉凝重、哀婉凄苦。上片描写主人公寻觅无着的愁苦之情,主要用清冷之景来衬托孤寂、凄凉的心境。下片由远及近,转入对眼前残秋之景的具体描绘,
47、进一步表现作者的凄苦之情。从写作手法上看,全词语言通俗自然,善用铺叙的手法写景抒情,而抒情又比较含蓄曲折。全词没有一滴眼泪,然而给人们的感觉却是“一字一泪,满纸呜咽”。作者通过大量烘托渲染,层层推进,营造出一种愁肠百结的凄苦氛围,给人留下更多的思索空间。比如开头十四个叠字,从动作、环境、心情等多方面营造了一种如泣如诉的效果,全词笼罩在悲凉的氛围之中。窦娥冤 元关汉卿关汉卿,号己斋叟,金末元初大都(现北京)人。元代杂剧的代表作家,也是我国戏剧史上最早也最伟大的戏剧作家。他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齐名,被称为“元曲四大家”。他一生创作杂剧有60多部,但大都散失,现仅存15部。窦娥冤救风尘风望江亭单刀
48、会等流传很广。其中的窦娥冤是我国十大古典悲剧之一。1956年,他的名字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之列。 元杂剧有一套较严格的体制: (1)结构:元杂剧一般是一本四折演一完整的故事,个别的有五折、六折或多本连演。 折是音乐组织的单元,也是故事情节发展的自然段落,它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每一折 大都包括较多的场次,类似于现代戏剧的幕。有的杂剧还有楔子,通常在第一折之前起交代作用。相当于现代剧的序幕,用来说明情节,介绍人物。 杂剧每折限用同一宫调的曲牌组成的一套曲子。演出时一本四折都由正末或正旦独唱。(其他角色只有说白),分别称为末本或旦本。 (2)角色:扮演的角色有末、旦、净、丑等。元杂剧每本戏只有一个主
49、角,男主角称正末,女主角称正旦。此外,男配角有副末(次主角)、外末(老年男子)、小末(少年)等;女配角有副旦、外旦、小旦等。 净:俗称大花脸,大都扮演性格、相貌上有特异之处的人物。如张飞、李逵。 丑:俗称小花脸,大抵扮演男次要人物。 此外,还有孛(b)老(老头儿)、卜儿(老妇人)、孤(官员)、徕儿(小厮)。 (3)剧本的构成:剧本由唱、科、白三部分构成。 唱词是按一定的宫调(乐调)、曲牌(曲谱)写成的韵文。元杂剧规定,每一折戏,唱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其宫调和每套曲子的先后顺序都有惯例规定。 科是戏剧动作的总称。包括舞台的程式、武打和舞蹈。 白是宾白,是剧中人的说白部分。宾白又分以下四种:对白:
50、人物对话;独白:人物自叙;旁白:背过别的人物自叙心理话;带白:唱词中的插话。 宾白是元杂剧中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所谓曲白相生,方尽剧情之妙,正说明这一点。窦娥冤塑造了一个具有指天斥地的反抗精神和善良淳朴的美好心灵的女性形象。窦娥反抗精神的发展走向:第一折写恶棍张驴儿强迫窦娥嫁给他,她严词拒绝。第二折写张驴儿诬告她害死他的父亲,她依然不畏惧,理直气壮地说:“我又不曾药死你老子,情愿和你见官去来。”昏庸的桃杌太守拷打她,“捱千般打拷,万种凌逼,一杖下,一道血,一层皮。”她几次昏厥过去,但仍不屈服。后因要拷打婆婆,她才不得不屈招。第三折她的反抗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第四折她成了一个愤怒的复仇女神。本文
51、运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手法来揭露社会黑暗来为民伸张正义的。本文主要运用现实主义的手法揭露社会黑暗,但主要人物最后三桩誓愿(鲜血上流、暑天飞雪、大旱三年)都能够应验,这无疑是运用了浪漫主义的手法。惩恶扬善,伸张正义。大快人心。这种浪漫主义手法的大胆运用,不仅加强了对主人公性格刻画的力度,使窦娥性格得到了更为完美充分的表现,而且使剧作的现实批判性更加突出,主题更加深刻,产生了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关汉卿的语言一是朴实自然,贴近生活;二是符合人物身份,有利于表现人物性格。元曲二首双调寿阳曲远浦帆归 马致远曲子由两组画面构成:一是黄昏水边,一是傍晚断桥。前者有近景,有远景,乃帆归之前,突出一个“
52、闲”字;后者有侧写,有暗示,是帆归之后,突出一个“静”字。夕阳、酒旗、欲归未归的航船、清流萦绕的茅舍、人群散去寂静无声的断桥,犹如一幅清雅的水墨画,营造了一幅清疏而旷远的意境,描摹出清闲淡远的江村鱼人晚归图景,反映出作者向往宁静生活的感情。中吕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中吕山坡羊潼关怀古作者将情、景、理有机结合在一起,既形象生动,又富有哲理。作者先写景景物。“峰峦如聚”,着一“聚”字,不仅写出“峰峦”的众多,而且表现出它们向潼关聚集的动势;“波涛如怒”,着一“怒”字,用拟人的手法不仅表现了黄河波翻浪涌、奔腾咆哮的气势,而且渗透了作者的感情。作者触景生情,怀古伤今,最后道出了“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53、”的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循环规律,对元朝统治者进行了无情的讽刺。整首曲子以雄浑苍茫的景色、真挚深沉的情感和精辟的议论三者结合,境界阔大,气势雄伟,意境深邃,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廉颇蔺相如列传 汉司马迁课文通过一组生动的故事表现出蔺相如的高尚情操和大智大勇:“完璧归赵”、“渑池会”表现了他为维护国家利益而表现出的勇敢和智慧,“将相和”表现了他“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顾全大局的高尚境界。写廉颇,主要从“负荆请罪”这个典型时间中反映他的思想变化和性格特征。司马迁善于在尖锐、激烈的矛盾中刻画人物,使人物性格得到鲜明、突出的表现。三件事情前后紧密联系,在秦赵的矛盾中,又交织着廉蔺的矛盾。蔺相如在秦王面前
54、斗智斗勇,表现精彩淋漓,在廉颇面前,则采取避让的形式。对待性质不同的矛盾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在两组矛盾冲突中,两个人物的思想性格得到充分体现。运用对话表现人物性格,是史记塑造人物的又一大手法。蔺相如建议赵王答应秦王以璧易城的对话描写中,其分析利害、提出对策,令人信服;“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让我们看到蔺相如不畏艰险,勇挑重担。蔺相如与秦王的对话,既谦恭有礼,又据理力争;有分析利害,也有怒不可遏,甚至以死抗争,充分表现出一个热爱祖国、不畏强暴、有勇有智、能言善辩的外交家的风度和高度的责任感。廉颇过而能改,一句“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更突出了他的坦率和真诚。课文成语:完璧归赵、怒发冲
55、冠、刎颈之交、价值连城、负荆请罪、两虎相斗谏太宗十思疏 唐魏征这篇奏疏是魏征于贞观十一年(637)写给唐太宗的。当时,经过战后的修养生息,国家的经济得到发展,人民生活也富裕起来;唐太宗逐渐骄奢忘本,大修庙宇宫殿,四处巡游,劳民伤财。这一年,魏征“频上四疏,以陈得失”,这是其中的第二疏。这篇奏疏的中心论点是“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有人认为是“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全问分三段,一个“思”字贯穿始终。本文在写作上有如下特点:1、运用对比论证和比喻论证的方法。 对比论证:对同一个问题,作者往往从正反两方面进行剖析,这样,说理更加透彻。如第1段先从正面论述“积其德义”,再从反面阐述不这样做的危害;
56、第2段关于“殷忧”、“竭诚”与“得志”、“傲物”的论述,都体现了这一点。比喻论证:文章开篇三句,一、二句先设喻,第三句揭示正意。比喻说理使抽象的道理形象化,深奥的道理通俗化。2、这是一篇骈体文。在形式上,它利用骈体文排比、对偶,表达真情实感,但又不囿于形式,不避散句,不咬文嚼字,不大量用典,没有繁冗的引证。言之有物,切中时弊,既有骈文的华美整饬,又有散文的自然流畅,易于诵读。过秦论 汉贾谊贾谊,西汉人,是著名的政论家、文学家。贾谊年十八以能诵诗书、善属文闻名于郡中。年二十提出改革制度的主张,表现出卓越的政治才能。所著政论文以过秦论陈政事疏论积贮疏最为有名。 贾谊生活的西汉初期,由于经过五百多年的战争破坏,社会经济凋敝,人口减少,所以贾谊认为推行“仁政”可以“安民”,他曾多次上疏,评论时政,过秦论就是为宣传这种主张写的。 本文旨在在论述秦速亡的原因是“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Young在春晚》招商方案-
- 医学资料档案管理制度
-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麻雀》精美课件
- 算法设计与分析 课件 5.3-动态规划-原理方法步骤
- 2024年西宁客运资格证培训资料
- 2024年盐城申请客运从业资格证理论考试题
- 2024年曲靖客运从业资格证培训考试资料
- 2024年孝感道路客运输从业资格证理论考题
- 吉首大学《建筑美学》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吉首大学《常微分方程》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课程说课
- 职业生涯报告六篇
- 作业本印制服务投标方案(技术标)
- 上虞净化工程施工方案范本
- 【语文】宁波市小学四年级上册期中试卷
- 辽宁省沈阳市铁西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 环保设施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 建设工程消防验收技术服务项目方案(技术标 )
- 脑梗死恢复期康复临床路径表单
- 拆除桥梁专项施工方案范本
- 【基于活动理论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研究8300字(论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