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学年度浦东高三历史试题分析120_第1页
2010学年度浦东高三历史试题分析120_第2页
2010学年度浦东高三历史试题分析120_第3页
2010学年度浦东高三历史试题分析120_第4页
2010学年度浦东高三历史试题分析120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浦东新区2010学年度高三历史试题分析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 吴广伦一、 试题分析题号典型错误摘抄(%)失分原因分析对教学启示1A(1.8)C(1.8)对古代两河流域文明成就掌握不准确;未能从材料中提取 “吉尔伽美什”与有关文明的关系 关注教材中核心内容;要重视阅读和提取有效信息能力的训练。2B(36.6) 一是对文艺复兴基本内涵不够理解;二是未能掌握15-16世纪西欧历史社会演变趋势;三是对选项中四个概念所处的历史阶段及其含义印象不深,尤其是对“自由民”的想的太多,就含义看实际就是奴隶以外居民的通称;四是历史意识和思维能力薄弱。五是学生仅从该单词意思翻译,没有放入题目材料中理解或顺读。重要历史概

2、念的基本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及其特征要讲清;重视历史思维的指导及其历史意识的培养。3D(10.2) B(6.9) 一是不知道基督教诞生地是耶路撒冷(巴勒斯坦地区);二是不能正确区分阿拉伯半岛和巴勒斯坦地区教学中掌握历史概念,要从历史最基本要素着眼;要重视了历史地图在教学中的应用;要引导学生能从空间上区分相似概念。4B(26.4)一是对希罗多德的历史写作背景不熟悉;二是未能结合时代背景(历史角度)及其材料去理解“人民的统治”的含义,把“人民”政治化了;三是对罗马共和国及其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内容掌握的不清晰。教师要掌握一些基本的政治术语,课堂中要能讲的清,并让学生能明白;要结合时代背景,引领学生历史理

3、解历史概念或政治名词。5B(15.9)D(14.6)一是对重要朝代的时间记忆不够准确;二不能从材料中提取“纣师”、“武王”等对应的历史事件;三是年代与世纪换算能力薄弱。把握课程主旨,着力核心知识的教与学;不要忽视历史的第一要素时间的划分及其名词。6B(12.3)D(8.3)一是未能读懂材料,把“天竺”与王舍新城建立联系;二是世界轮廓图及其印度空间位置薄弱。左图右史,找准位置;古今对照,加深印象。7A (13.5)一是未能熟悉罗马法系的基本概念及其演变;二是对教材及其考纲把握不够准确。立足教材,讲清概念,理清线索,析清因果。8B(9.7)C(4.9)一是未能读懂材料,领会引文的所要表达的重心是得

4、到“以无事取天下”;二是对诸子百家的概念辨析不清。加强学生阅读能力的指导,准确理解作者的意图;引导学生能深入浅出理解重要历史的人物基本主张。9B(6.6)受(游)戏说中的历史干扰,对历史错误熟视无睹;历史上很多常识性错误未能引起足够重视。纠正生活中的常识性错误或错误认识,也是中学历史教学的责任。10B(16.3)一是教材涉及到的吐蕃、丝路和佛教的概念历史空间模糊或错乱;二是不能准确理解材料和题干要求;三是对教材不熟悉,对汉蕃和亲的意义认识不清楚(其实题目中的选项直接源自教材)。本题答案直接来自教材;读好教材,能理解基本的含义。11D(26.3) C(10.4)对教材不熟悉;记忆不准确;或者教师

5、在教学中强化不够。重视教材,强干弱枝,重视对核心内容和要点的教学。12A(6.9) C(6.9)一是审题不仔细,未能抓住蒙元入侵前夜是南宋;二是对两宋主要历史及其文化成就掌握不够准确。读题,审题,再答题,可以事半功倍。13C(27.2)未能掌握史通、文史通义两本书的基本内容及其特征。辨析历史概念,抓住特征(异同)。14D(13.5)A(11.0)一是对资治通鉴、史记所记载的历史范围;二是不了解司马温公的通鉴就是资治通鉴。重要的历史著作不仅要知道名称,还要了解所记载内容、成书年代。15D(21.2) A(8.9)一是未能掌握鸦片战争前的国情;二是未能抓住材料中的直接原因对重大历史事件的历史要完整

6、,准确。16A(5.1)对重大历史人物所处时代掌握不准确。要把对中国历史朝代及其存在年代作为历史基础,让学生准确掌握。19D(17.3)一是对戊戌变法内容不熟悉;二是读图能力薄弱,未能从图片中时间的联系历史;三是把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内容混淆。怎样发现图片特征及其所蕴涵的历史信息,有待教师进一步探究。20D(17.0)C(9.7)一是对武昌起义所涉及的历史基本元素掌握的不清楚;二是不能从材料中提取“光复汉室”、“虏廷”、“鄂”、“汉口”等与武昌起义建立有效联系;三是对选项中的重要历史概念掌握的模糊。能按照历史的基本要素,掌握历史概念;答题时要善于联想,准确答题。21A(11.3) C(8.7)一

7、是题目不读完,以定势的心理做题;二是未能读懂材料,并与选项结合思考。认真审题,克服定势心理做题;可从不同角度,选择正确答案。22A(20.0)B(18.1)一是未能领会“现代经济生活”和“司法法规”等词语的含义;二是对选项中四个文件的基本内容不熟悉;三是师生对“民法典”内涵不了解。本题的难度大于预期,我们认为本题也是经得起推敲的好题。建议从教与学的角度,加以研究错误原因,寻找出解决办法。23A(42.8)一是未能读懂材料及其要求;二是不了解 “立宪国家”含义;三是对20世纪初的主要国家政体不够熟悉。本题是选择题中难度最高的。平时要重视对政治术语及其历史常识的解读和理解。24D(17.3)一是不

8、理解 “播火者”、“普罗米修斯(牺牲自己给人类带来光明的故事)”含义;二是没有看清题干中“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知识要宽泛,当然也要引导学生进行历史的思考(包括辨析能力)。25C(27.8)一是未能理解“他们宣告所期望的文明国家的实现”,实际只暗含着是单方面的,或一厢情愿的,变成现实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呢!;二是对美国独立战争进程与美国建国的关系也不够熟悉;三是对教材中标志着美国历史进程的动词(如宣告)”认识不足。仔细读题,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意图;研读教材,突出关键词,理清历史脉络;解题时能与教材相结合思考,推敲答案。26C(10.8) A(6.2)一是背纲目,对对罗斯福“新政”具体措施分析、理解不

9、到位;二是阶级斗争思维痕迹深。立足教材,授课不能纲目化,浮光掠影,学习历史不要忽视历史之所在(是什么,怎样做的,再其基础上再思考为什么)27A(7.7)未能理解题目的具体要求和选项;对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不够熟悉。学习历史既能随古人同游(进入),也能渗透今人的思考(跳出历史)诠释历史。28C(6.6)一是未能理解题干中时间及其“庚子”所指;二是对甲午战争及其马关条约内容不熟悉;三是历史推理能力不足。掌握一点中国的文化常识(如中国历史上干支纪年法等)也有利于学习历史。29C(17.1)一是粗心读题,看到罗斯福就联系到“新政”;二是对二战历史不清楚题要读完整,不要慌,要克服心理定势;重要概念要结合大

10、历史背景掌握。30C(17.7)一是未能从图中找到漫画所反映的历史背景,未能领会画面中列强拿着剪刀,虎视眈眈的寓意,以及地上CHINA的含义;二是未能理解九国公约签定于20世纪20年代初,签定背景是美国针对日本一战后欲独霸中国而提出的,而本题画面并没有表达这些信息。读图,如何读出历史的信息,要找出鲜明的画面特征及其寓意,要能与有关历史进建立联想,进行比较;对重复的历史概念的学习,要重视历史背景,抓住历史特征。31(1)写不出,或回答早期文明的特征,如以神为中心,神明居于至高无上的特征,人们的思想方法均受到神的桎梏;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古埃及人信奉太阳神、西方人信奉上帝;也有回答佛教、汉代的儒学

11、等;早期文明受认识能力的束缚,先民普遍存在对神的崇拜及敬畏;或写希腊罗马,或写古印度吠舍时代、中国炎皇时代;。(2)回答了文艺复兴时期的成就、回答启蒙思想那成就或宗教改革;或写大河文明和海洋文明;或写罗马帝国的万民法、古希腊的荷马史诗等。(3)秦国的建立等或时间出错;没有说明没有原创性文化的原因,或回答拿破仑帝国时代的成就。一是学生阅读历史材料的能力较差,不明白题目要求;二不能融会贯通历史,对古代文明的主要成就和特征掌握的不准确;三是大历史观薄弱;四是审题不仔细,没有看清时间限制及其题目的要求。加强阅读、审题技能的训练,回答问题要有问有答;重视对相关历史的宏观归纳及其事理的剖析;教学中加强对历

12、史特征的点拨和分析。32(1)所写的历史事件不具有典型性,或所写的历史事件与试题要求的时间不符,如写辛亥革命;“井冈山”的错字、别字较多;(2)反对袁世凯复辟,“北伐”,七七事变、新文化运动、中共十七大、俄国十月革命等等。(3) 全民族团结起来,武力革命一是不能模仿示例,答题;二是不能了解题目的基本要求,选择的素材不够典型;三是对一些重要历史概念仅限于粗线条的掌握,对历史的基本要素把握不到位,线索不清。重视对教材中单元、目录主题的分析,引导学生分析历史发展的关系;可引导学生按照主题以及主题发展的阶段特征,归纳重大历史事件;按照历史的基本要素,掌握历史概念。33此题失分严重,答案五花八门,基本围

13、绕着生产力水平的低下、落后、闭关锁国等边缘知识回答,未能抓住核心知识。(1)回答中华文明起源的特征:满天星斗,八方雄起;人类最初的聚落是以血缘、氏族为单位形成的,呈现出沿着大河、水源分布的特征;或答为生存而聚居;人们群居在一起,有稳定的生存来源的地方可以形成聚落;以一栋房屋为中心,附带周边的房屋,人们居住在同一块土地上;出现铁制农具和犁耕技术。特征:满天星斗,八方雄起,分布于大河、大江附近;南稲北粟;天下为公,人人平等。(2)“17401920年”;学生回答到康乾盛世,但是没有将盛世时能够影响人口变化的具体表现叙述出来。如有写,闭关锁国政策,重农抑商,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经济重心南移;北方战乱导

14、致北方人口南移;第一次鸦片战争后,清签订南京条约,开放上海为通商口岸,并在上海设租界;城市化进程推进,外资企业和民族企业创办;上海成为主要航运码头。(3)无话可说甚或胡编乱造;把1650年1680年说成是明朝末年或明末清初的;把原因写成“闭关锁国政策”等;或租借开放后,浦东人民深受帝国主义压迫,经济发展受阻;有同学能写出迁海令,但对隔离反清力量的作用未点到;或闭关锁国。(4)越来越繁荣;呈现缓慢发展的特征;经济发展不平衡,浦东地区的经济较为衰落;浦东地区的聚落数正在呈递减状态,将形成一个系统的完整的社会经济发展整体,而非各个分散的聚落。越来越发展;呈现缓慢发展的特征;18世纪后期开始发展,发展

15、稳定,迅速;经济发展从缓慢到激增再渐渐缓慢,趋于平稳状态;总体上浦东社会经济呈现出平稳发展的趋势。一是未能理解“人类的最初聚落”的时间限定和答题要求;二是相关重要历史及其概念不熟悉;三是没能将浦东放在中国历史及其特定的历史背景环境中理解考虑;,体现出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较差;四是思维狭窄,仅限于图片,寻找答案,而不能图片与相应教材内容结合思考,而导致答题张冠李戴;五是未把握住“透视”和“特征”所指,答案限于表层信息,或者回答的不是特征而是其他。一是看清题目要求;二是要引导学生能乡土(区域)历史置于历史长河中分析、思考;三是要善于结合教材,迁移知识,思考历史,解决问题;四是多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运用

16、所学知识,分析历史问题。34(1)分割中国;为了修约;希望在朝贡贸易中获得皇帝的大量赏赐,在民间贸易中获得大量利益。(2)回答了中英两国状况,但没有指出“聋”的含义;翻译的问题,语言不通,导致交流发生扭曲;只写中国,忽略了英国;英国已经完成工业革命;或写公业革命(3)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鸦字错写为“鸭”,和“雅”;美苏20世纪50年代开始冷战,60年代开始短兵相接等(4)可以避免战争;和平与共同相处;发展中国的资本主义;只注重对中国的影响,而忽略了交流史双向的;或只写文化、经济交流,没有思维的提升。一是答非所问;二是未能结合时代背景回答,导致后来的历史现象被前移;三是仅罗列知识点,叙述

17、不完整或逻辑不清楚;四回答片面。如学生只回答出了中国聋的表现,关于英国聋在何处却只字未提两个聋子指两个国家;四是对于材料里的时间也没注意。注重中外重大历史的比较,形成大历史观;结合材料及时代背景,弄清作者及其命题者的意图;答题时要围绕关键词,多角度看问题,史论结合,前后一致,且能自圆其说。35(1)对于“新”仅从一个方面回答,如多数同学只回答了戊戌变法,或只能举出有关梁启超活动的零散的知识点,没有提炼出“新”在哪些方面,或指出“新”的本质是什么?(2)将“五四前后”就是简单的理解为“五四运动”,于是针对五四运动展开回答。将“后生”理解为继维新变法之后出现的辛亥革命的主要领导人;后生指的具体历史

18、人物不明确或后生主要指工农学商;部分同学回答的是五四运动的情景,而忽略了新文化运动。(3)怎样看待,仅从一方面或单角度思考;或作成评价梁启超。这道题是整份试卷中得分率最低的一题。一是对新文化运动中的中西文化论战的相关内容,仅限于简单的记忆,未能真正理解,致使在运用时缺乏灵活度,张冠李戴。二是未能把握三个问题的侧重点及其基本要求,第1问重点回答梁氏主要事迹;第2问回答新文化运动教以往运动更“激进”;3问是评价新文化运动,及其当时中西文化论战现象。三是教学中对重要历史现象,剖析不够到位历史教学要重视引导学生的训练归纳和概括历史,要记得清,理解的准确,能融会贯通;答题时要知道学生如何读题,理解材料和

19、问题要求,再作答;要引导学生揣测命题者意图,抓住问题核心,问答匹配。36(1)孟德斯鸠;卢梭写错别字;把所有的启蒙思想家都罗列上;只写了启蒙思想家,没写人名;人物与思想主张匹配;或写罗斯福、华盛顿、自由民主、启蒙思想、孟德斯鸠、伏尔泰(2)把有关国家的法律文件都写上,如王位继承法、权利法案就是没有写出美国的文件。(3)很多学生从独立战争前(美国还未成立时)开始写起;或只写南北战争;叙述中逻辑性不强1分。 一是对启蒙运动主要人物的观点掌握不准确;二是未能理解题目中 “指导着美国民主制度”的主要文件实际上是指美国历史上的文件,第3问要求分层回答,美国建国后(建国前,美国尚未诞生呢,还是英国的历史范

20、畴呢?)所面临的困难,解决的方法。历史上的重要国家,重要思想,重要人物应是教学的重点;历史教学要纵联横比,领会教材,融会贯通 。37(1)没有时间段,如资产阶级革命;概念表述不准确,如空想主义;希腊民主政治;罗马法系;希腊哲学;两次工业革命;“中世纪大学兴起的”“殖民体系的形成”“科学技术的革新”。(2)多集中在一战以后,而战前及工业革命时代内容很少,一战后又主要集中在德国被制裁;或写中国的殖民苦难;或写二战后国际格局;对西方概念不明确;史实错误。(3)思维方面:单项,如只讲没落,或单纯否定;史实方面:缺乏史实论证,或史论不对应,或史实单一。论证方面:但讲现象,不析事理,或不做归纳,只作史实的

21、堆砌。反思启示:不能从没落中归结历史教训,缺少认识的提升。视角:多数同学只从一战的影响分析,很少从工业化的问题入手;多数同学对solo题写法掌握不到位。一是审题能力较差,对“西方”这个概念的理解不够确切,对“文化”把握不住,多关注“政治”等 层面的创造;二是视角狭窄,仅限于一战后,很少从工业化及其影响角度切入;三是思维方式单一或思维广度和深度不够;四是史论结合不够或不对应;五是时间紧,没有时间思考,答题仓促。历史课不仅要重视历史知识传授,还要加强对历史思维的引导和拓展;历史课要帮助学生简要构建历史线索,能引导学生运用所学多角度分析问题;分析历史问题,要史论结合,言之有据;教学中要关注现实,关注

22、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答题时引导学生合理分配时间,提高答题速度,克服非智力性性因素失分。 三、对典型试题的重点分析33该题以浦东聚落图表将原始农耕、康乾盛世、海禁政策、自然经济有关内容串在一起,乡土气息浓厚,回归生活, 通过上海浦东聚落的变化考察学生对农耕时代上海地区发展的了解程度,融知识能力情感等诸种考查目标于一体。35“新”、“旧”梁启超一题虽然学生得分不高,但还是不失为一道成功的好题目。本题以新旧梁启超为切入点,考察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和中西文化交流等内容,以点带面,引导学生思考中国思想观念现代化的历程及其所独有特点,立意很高,切入点巧妙。四、对试卷整体评价及其建议总体评价:1、试题

23、紧扣上海考纲,神似上海高考试题。题目都是原创,材料新颖,情景活泼(如34题,两个“聋子”的对话),知识性、时代性强(如32题,追寻党的足迹,26题奥巴马与中国青年对话),乡土生活气息浓厚(如33题,历史上的浦东)。测试的导向明确,不仅能规避师生的题海战术,而且在一定程度也引导师生要去研究教材,对史理进行梳理和归纳,进而能驾驭教材,融会贯通历史。如第35题“新”、“旧”梁启超,37题西方的没落,都是要求学生能熟悉教材,了解历史的基础上,在对历史事实中归纳出事理,较好地体现了知识与能力并重的考查要求。2、试题考查目标与考纲、教材联系较紧密,要求教师、学生能准确、较完整掌握最基础的、最核心的知识。从

24、试后反馈看,对浦东的历史教学促动很大,很多教师都认为,照本宣科、死记硬背教材、题海战术是难以应付考试。如31、33、34题、35题材料似曾相识,但设问角度却难以较为新颖独特,让人耳目一新。3、命题立意高远,视野开阔,知识、理性、和情感并重,史实、史技、史识以及历史中的人文性都得了较好的体现。大部分师生在试后都认为印象深刻,难以忘怀。3、试题情景活泼,时代感较强。9、19、30、32、34、35、36题等,材料和情景都是源自时事生活,但答题依据却出自教材。4、试卷容量偏大,学生反映来不及答题。建议:1. 31题改为“具有早期文明特征的文明区域有哪些?”。2. 36(3)可以将“美国历史上”改为“

25、美国建国后美国曾遇到过哪些困难?”。3. 37题可以多提供些材料。五、对教学的启示1、存在问题(1)学生对重要历史的基本要素掌握的不准确。对时间要素掌握不准确的有如第5题,得分率只有0.65,对空间掌握不够准确的有第3题,得分率为0.81,第6题,0.75;对人物把握不够准确的有第8题是0.84,第9题是0.89,第29题0.72,35题;对概念掌握不够准确的有11题0.62,13题0.65,14题0.69,22题0.53,25题0.62,26题,0.8227题0.87,还有33-1。(2)学生对教材生疏,对重要的历史理解不够到位。本试卷是按照教材和考纲命题的,很多标答就是直接依据教材的,如4

26、、10、14、32、34、35题等。(3)学的呆板,不能灵活运用知识思考历史,解决问题。如31题考查世界早期文明的主要文化成就;33题,考查的是原是农耕、“海禁”政策以及康乾盛世和中国的自然经济等基本概念;34考查的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英国),35题主要考查的新文化运动与中文化的论战等;37题考查的对近代化的反思。(4)学的琐碎,融会贯通能力薄弱。在33题和35题中表现最为明显,前者是大跨度题,后者是权且称为小切口题,但学生解题中融会贯通能力都显得较为薄弱。如果严格按照命题是设定的答案,学生得分率都不会高。(5)阅读、审题能力薄弱,答题不够规范。表现为看不懂题目要求,如4、22题、25题、

27、34-2 35-2、35-3等;答非所问,如31-1,31-3,36-2等;抓不住关键词或核心概念等,如32题。2、原因分析(1)、对教材和考试考纲研读不透,掌握不准确、不完整。主要表现在依托教材的试题失分较多,以及对考试手册理解的不完整。如手册中规定的水平A,不能仅仅让学生知道这个历史名词,而是要引导学生按照历史的基本要素来掌握该概念,如本次考试卷22题,实际考查的是政治文件与法律的区别,尤其是对法国民法典中的民法的准确解读,25题考查对美国独立战争重大事件的理解,“宣告”与政治目标的实现还有若干距离的。(2)、照本宣科教学和题海战术训练,对知识整理并建构体系的少。高三教学通过大容量的考试与

28、练习,虽然能够巩固有关知识,由于市面很多题目不太切合新教材,把过多的精力用在海量的练习上,会导致学生对新教材知识理解不准确、不完整,甚至支离破碎,进而造成定势心理来答题,不能根据新题目要求有的放矢答题。这主要表现在有的学校选择题得分较高,而主观题得分率偏低。(3)、重视知识点的教学,忽视历史思想和思维的引导。由于受考试手册和教材的局限,高三历史教学,平时较重视历史知识教、学、练,但对知识的纵连横比,融会贯通引导不够,而导致考试时不能灵活应用。这在非选择题上表现的尤为突出。(4)、大、空、模棱的内容讲的多,对特征性、关键性的概念要旨解读不够准确。表现在课堂教师随心所欲,洋洋洒洒,历史课似是而非,学生犹如坐飞机,教师未能对历史知识进行归纳梳理,并概念的要旨准确、完整内容交给学生;不少高三教师甚至连板书都没有;有的历史课后,学生不知道要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