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苏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单元教材分析【全册教材安排】本册共安排8个单元。数及代数领域:减法、认数、加法和减法(一)、认识人民币、加法和减法(二)。图形及几何领域:认识图形。“统计及概率”领域:统计分类整理数据,填写简单的统计表。最后一个单元安排期末复习。本册教材还安排了三次综合及实践活动,分别是“我们认识的数”“小小商店”“假日小队”。主要是让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从而培养应用意识、合作意识,获得数学活动的积极情感。第一部分 数及代数第一单元 减法 一、知识体系本套教材1-3年级段对整数的计算编排体系如下:一(上)学习10以内加减,20以内的加法一(下)十几减几,两位数加、
2、减一位数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二(下)学习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笔算三(上)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和不超过100),解决及“倍”或“差”有关的两步计算实际问题,需要进位的整百数加整百数以及相应的减法。本单元教学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在学生已经认识20以内的数,掌握10以内加、减法以及20以内进位加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后面进一步学习加减法的必要知识铺垫。二、内容梳理教材分三段安排教学内容:第一段教学十几减9,第二段教学十几减8、7,第三段教学十几减6、5、4、3、2。每段后面各安排一个练习,单元的最后安排了单元复习。三、具体解读我想谈两点:(一)逐步提高算法思考的抽象程度1教学十几减9,让
3、学生经历探索算法的过程。例题的教学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教材中出现的四种方法,这只是表现了课堂上主动探索算法、积极交流的场面,而不是要求教师都要教给学生,更不是要求学生都必须掌握。第二,如果有学生提出了教材中还没有出现的方法,只要正确合理,教师就要加以肯定。第三,交流后要引导学生对这些算法进行比较,找到一种适合自己的算法,并努力把它学好。2教学十几减8、7,加强算法的抽象思考。十几减8、7是在十几减9的基础上教学的。十几减9较多地借助实物操作或依靠操作表象进行计算,十几减8、7则把实物操作活动抽象成数的计算活动,从而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退位减法。分个层次: (1) 遵循规律,组织抽象思考。学
4、生学会抽象思考的一般过程是: 实物操作抽象成数的运算根据数的运算再思考应用到其他计算上。把操作小棒抽象成数的有序运算是例题的教学重点。 (2) 进一步引导“算减想加”。 3教学十几减6、5、4、3、2的退位减法,尊重学生的算法选择,并注意算法的优化。客观上允许,主观上认同就是优良算法。算法优化的过程是学生认知水平提高的过程,那种认为学生原来的算法就是最好的不需提高的看法是带有片面性的。优化的途径有两条:一条是学生在探索之后的相互交流,包括师生的交流;教学到了这里学生有了前面十几减9、8、7的计算经验,在这里已经能够体验到“做减想加”的简便及快捷,所以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在
5、交流中自主进行算法的优化及思维的提升。另一条是通过一段时间的计算实践,通过教材中的题组练习逐渐优化自己的算法。如:第2页、第6页、第7页、第8页中都安排了这样的提组练习。(二)结合计算教学,进一步体会减法的意义。 学生在一年级(上册)教材里已经知道,从总数里去掉一些,求剩下多少的问题可以用减法计算。本单元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减法是已知两个加数的和及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如第9页例题,11个蘑菇减去一种蘑菇的个数就得到另一种蘑菇的个数。又如第9页“想想做做”第1题,排球(或足球)的总个数减去虚线一边的个数,就得到虚线另一边的个数。这样的数量关系还有第10页第5
6、题、第12页第5题、第15页第10题等。教学这些题,要引导学生联系实际问题理解数量关系,比较相同和不同,初步获得对减法意义的新体验。四、练习说明1、大量题组的出现,要求我们不仅要完成练习,更要分析其中的规律,看有什么发现。2、P15页第10题,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根据桌面和提篮上面能看到几个苹果和几个梨,再假设提篮里看不到的部分全部是苹果或全部是梨,来判断梨最少有几个,最多有几个。这道题具有开放性,也极具挑战性,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很有帮助,要启发学生独立思考解答,解答后还有了解学生是怎么想的。通过交流,使全班同学共同得益。五、困难分析1. 速度慢。要求达到脱口而出的熟练程度。慢的分析原因,算
7、法没有得到优化,10以内的减法不熟练。教师需要注意算法的比较及优化。关注弱势群体。2. 解决问题,计算方法运用不当。分析原因:对加减法含义没有真正理解。教师教学时注意学生对情境图的理解,给学生充分交流题意的时间。设计对比练习,纠错练习,组织学生在对比及纠错中完善对加减法意义的认识。第三单元认数一、知识体系本套教材对认识整数的编排体系如下:一上安排两次认数,分别是认识10以内、11-20这些数。一下认识百以内的数。二下认识千以内的数。三上认识万以内的数。四上认识亿以内的数。本单元认识100以内的数,是在认识了20以内的各数的基础上安排的。它不仅是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用的最多的数,而且是学习100以
8、内数学二的计算和认识万以内数的基础。二、内容梳理分两大段七小段安排: 1认数: 认识几十和一百(P2426); 整十数的加、减口算(P2728); 认识几十几(P2931); 几十加几和相应的减法(P3234)。 2数的大小比较: 100以内数的顺序(P3536); 比较数的大小(P3738); 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等日常用语表示两数的相差状况(P3941)。另外还安排了单元复习(P4243)和实践活动“我们认识的数”(P4445)。三、具体解读1借助直观认识计数单位和两位数的数值,初步感受十进制计数法。 特别注意:(1)要突破几十九添一后是多少这一难点 。(2)要重视
9、数的组成的教学。 (1) 认识整十数和一百的教学编排了数数和表示数两道例题。在数数的例题里,通过数小棒的捆数继续体会“十”,初步认识“百”。在表示数的例题里,把用计数器的算珠表示数和用数字表示数结合起来,教学数位及顺序,整十数的意义和读写。这种结合,有利于数概念的形成,能提高教学效率。(2) 认识非整十数的教学也编排了两道例题,仍然遵循先建立表象,再形成概念的规律。第页例题和“想一想”包括三个内容: 一是通过摆二十三根小棒和看出三十四根、三十九根小棒,体会几捆和几根小棒合成几十几根;二是三十九根小棒添上一根是四十根,形象展示这两个数的相邻关系,渗透个位满10向十位进1的道理;三是一个一个地从四
10、十数到一百,初步体会数的顺序。这三个内容中,第一个内容是基础,第二个内容是难点,要抓住10根小棒可以捆成一捆,实现3捆10根向4捆的转化,从中抽象出三十九添上一是四十。第3页例题把非整十数的意义和读写方法融合在一起教学,设计了三个步骤: 首先是看计数器上的算珠说出它表示的数;然后对照计数器写出数24、34和43;最后读读写出的数,填方框体会各个数的组成。2把认数教学和相应的口算结合起来,促进对数的理解。 教材在初步认识整十数后,紧接着安排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在初步教学非整十的两位数后,紧接着安排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减法的口算。这样安排有利于学生运用对数的认识积极探索算法,并
11、使教学口算的过程成为进一步认识数的过程。(1)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提倡算法多样化,使学生理解算理。 (2) 几十加几和相应的减法教学(P32)要注意两点: 在观察画面的基础上引升到以两位数的组成进行抽象的数学思考。 要注意结合具体例题教学加、减算式各部分的名称。3利用百数表的整理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 在学生初步认识两位数后,教材及时对两位数进行整理,并以百数表的形式呈现以内的各个数。先让学生研究表中数的排列顺序并把空格填满。然后在表中横着选几行数、竖着选几排数读一读、比一比,从中发现一些规律,加强对数的意义的理解。4比较数的大小,引导学生把生活经验上升为数学思考。例题在比较46和
12、38的大小时,让学生按自己的思考,用自己的经验进行比较,并在交流中把生活经验上升为数学思考。 教材倡导学生把估计及比较数的大小结合起来。46是四十几、38是三十几,这里面有估计的成分。四十几比三十几大,是联系生活经验作出的思考。“想想做做”第1题也是为此而设计的。 学生在比较数的大小时,都有自己的思考,而且各人的思考不会完全相同。教材允许学生按自己的想法去比较,不强求全体学生用相同的思考方法。教材中不总结比较两个数的大小的方法,其目的也是鼓励比较方法多样化。5联系实际,感受数的相对大小关系。 生活中经常有比较数的大小的实际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时除了应用数学思想
13、方法,还要结合具体情境用适宜的语言表达。教材引导学生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等词语描述数及数之间的大小关系,一方面培养学生的数感,另一方面培养应用数学的能力。6注重数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以及数感的培养。 教材第44页我们认识的数组织学生在生活中应用学过的数,设计了“说一说”“猜一猜”和“数一数”三个栏目。“说一说”中先让学生用100以内的数说一句话,体会数能清楚地描述和表达生活里的事物和现象。再让学生知道年龄都是用数表示的,引导他们关心家里每个人的年龄,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猜一猜”让学生感受物体的大小关系到物体的多少是难点。 “数一数”指导学生在
14、校园里看看、走走、数数,用数表示校园里的一些物体有多少,用数表述自己在校园里的活动,从而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四、练习说明1、P26页第8题和第43页第8题都是猜数游戏,前者是猜整十数,帮助学生感受整十数及整十数之间的关系,后者是巩固100以内数的认识。2、第36页试一试让学生在百数表上做框数游戏,分两步进行: 第一步用课前准备的框到百数表中每次框出几个数,分纵、横方向研究框内的几个数间的联系;第二步是猜数,即根据框里一个已知的数猜出其他几个数,并到百数表里去验证猜得是不是正确。学生进行框数游戏时,会主动地把注意力集中在读数及分析数的组成上,对进一步理解两位数的含义是十分有益的。要注意的
15、是,框数游戏是在特定的百数表里进行的,离开了百数表或改变百数表的结构,框数游戏就没有意义了。因此,“试一试”不要作为考查的试题。五、困难分析1、100以内的数数教学中,几十九后面的数不能熟练掌握。教师教学时要组织学生借助小棒、计数器等实物的操作以及形式多样的练习帮助其进行几十九后面的熟练进位。2、20以外的单双数区分不清。教师可以采用摆卡片、对口令,同桌竞赛等游戏方式帮助学生区分单双数,并适时适度引导学生发现单双数的特点及区别。3、运用百数表中的的规律填数有困难。教学时引导学生充分观察交流百数表中的规律,采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小组比赛等多种学习方式帮助学生构建百数表的表象并提升发现规律并运用
16、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第四单元加法和减法(一)一、知识体系本套教材1-3年级段对整数的计算编排体系如下同上第一单元减法本单元主要教学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和一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笔算。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20以内进位加和退位减以及100以内数学的认识、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也是后面学习10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口算和笔算的基础。二、内容梳理教材分六段安排:第一段:教学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不进位)口算,结合安排求被减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第二段:两位数减整十数、一位数(不退位)的口算,结合安排求减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第三段:安排
17、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笔算,结合安排求两数相差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 最后还安排了单元复习(P6567)。三、具体解读1利用多种形式帮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1)让学生自主探索计算方法,并在算法多样化的基础上融合成一般算法。两位数加整十数(P46),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减整十数(P52),两位数加两位数(P59)。几次计算方法的探索所经过的过程大体上是相同的,都是:自主探索相互交流找算法相同点呈现一般算法。让学生找不同算法的相同点是关键的一步,是算理所在。(2)重视算法比较,深化对算理的理解。P47在计算过4530和453之后提出问题:计算4530和453有什么不同?就是3个单
18、位各应加在哪里,使学生再次悟到十位上的数要和十位上的数相加,个数上的数要和个位上的数相加。P52在减法口算例题教学之后也作了类似的安排。另外,练习中以题组的形式安排了大量的对比练习。这样的题虽然比较的内容不同,但在教学处理上都应该一组一组地做题,做过后要让学生进行同组题目的比较,说出自己的发现,上升为理性思考。(3)重视算法的总结。加法的口算,减法的口算,例题教学后的比较实际上也是在领悟和总结口算方法。而两位数加、减笔算在例题和“试一试”教学后则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用竖式计算加、减法要注意什么?(P59)实际上就是让学生总结计算方法。这里要明确两个问题:引导学生总结计算方法是必要的。要让学生通
19、过讨论的方式自己去总结。(4)开始教学估算。P51第一次学加法估算。怎样教?总的想法是先让学生思考,再加以引导。以6530为例,学生可能先算出得95,再说得九十几,要指出,不要这样算,因为估算是为了算得快,这样反倒比口算麻烦了。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不要求算准得数是哪个两位数,只要求说出几十多,想想可以怎样算。学生可能有以下算法:把65看成60加30得90,所以6530得九十多;把65看成六十几加三十,得九十几;只看十位上的6+3得9,所以得九十多。在肯定学生这些算法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用最后一种方法,十位上是6+3得9,个位上不够十,所以得九十多,而56+3,学生就会看到十位上是5,个位上加起来不
20、够10,所以得五十多。2逐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难度。本单元中除了结合加减计算继续安排图文结合的或表格式呈现的求总数、求剩余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解决外,重点安排了求原来有多少,求去掉多少和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原有的、去掉的、剩下的三个相关联的数量,它们之间存在如下关系:§ 原有的-去掉的=剩下的- 一(上)已经教学-按事情的发生、发展顺序叙述(顺叙),学生比较容易理解。§ 去掉的+剩下的=原有的 本单元教学 原有的-剩下的=去掉的 -表述的顺序及事情发生、发展的顺序不完全一致(逆叙),学生比较难理解。逆叙的求和求差问题。包括P49的例题和P55的例题。教学这样的问题时要注意
21、五点:要仔细审题,观察画面,阅读文字,认真收集和用三句话表述信息,即说清楚两个已知条件和一个问题。要注意有的题目中的条件是用图画呈现的,要从图画中找出这个条件,如P49的“还要拼3块”P50中的“车上已经坐了7人”,P50的“还剩12个苹果”。要借助直观联系情境确定算法,再反思算法上升成对数量关系的思考。例如P49例题,先从图上看出筐里是采下的23个桃,树上还剩下5个桃,原有的桃是这两部分合成的,所以用加法算,23+528。也有的学生倒过来想,把采下的23个桃再粘在树上,5+2328,以上过程让学生自己想。在列出算式计算后反思:算式中的23表示什么?5表示什么?28呢?从而得出数量关系:采下的
22、+剩下的原有的。通过题组对比等形式完整地认识数量关系。P58通过填表,反思数量关系,使学生从三个角度认识原有的、卖出的、剩下的三个数量之间的关系。即:原有的卖出的剩下的,原有的剩下的卖出的,卖出的+剩下的原有的。对于方程解法不提倡,但出现后要予以引导。所谓方程解法就是把未知数当成已知数列式。如P49例题学生列式成:28-235,遇到这种情况,先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在肯定这种想法是有道理的基础上,指出:列算式时要求的数写在等号右边,人们一眼就看出问题的答案,如果像这样写在等号左边,人们不知道哪个数是问题的答案。怎么办呢,应该这样处理:先想几个去掉23等于5呢?列式成:()-235,再想到28-
23、235,所以在括号内再填写28,成为(28)-235,这样写,想的过程表示清楚了,答案在哪里人家也容易看到了。从P49例题开始,用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算式的得数注明单位,并提倡口头作答。四、练习说明1、P51第3题比较两个加法算式得数的大小,而且要求不计算就直接判断,在P54第6题再次出现,由于每组的两个减法算式中,有的是被减数相同,有的是减数相同,情况比较复杂,所以教材没有搞“一刀切”。如果有的学生通过观察能直接作出判断,只要正确,应该允许;如果有的学生通过计算再作出判断,也是可以的。我们教学中经常出现为了正确率,一律要求学生计算并写出得数再比较的情况,对好学生思维的发展其实是不利的。2、P5
24、8第9题,通过填表的形式,将求剩余的及求被减数、减数的实际问题放在一个背景下练习。对学生来说开始时会有一定的难度。五、困难分析1.不同数位上的数相加减。特别是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学生会用十位上的数和个位上的数去加和减。 2.求减数的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也是学生比较难理解和掌握的。 第六单元加法和减法(二)一、知识体系本套教材1-3年级段对整数的计算编排体系如下同上第一单元减法本单元主要教学10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口算和笔算。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20以内进位加和退位减以及第四单元10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也是今后学习更复杂的口算及笔算的基础。二、内容梳理分四段
25、安排教学内容:第一段教学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口算,第二段教学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的口算,第三段教学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的笔算,第四段教学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的笔算。每段后面安排一个练习,单元后面安排复习。最后还按安排了实践活动假日小队。三、具体解读1.先特殊后一般,精心组织教学内容。 进位加法先教学和是整十数的(特殊情况),再教学和是非整十数的(一般情况)。如2424, 3465。退位减法先教学被减数是整十数的(特殊情况),再教学被减数是非整十数的(一般情况)。如3033, 50。这是教材精心设计的线索。笔算加法和笔算减法的例题只教学特殊情况的计算,把一般情况安排在“试一
26、试”里。这些编写便于学生体会新知识的特点,在数学思想方法迁移过程中,探索性地解决新问题。2.操作学具理解进位及退位,形成计算思路。 在教学口算及笔算、加法及减法、特殊情况及一般情况的例题中,都通过摆小棒或拨算珠探索并建构计算方法。 第7页例题,摆小棒计算24,第80页例题,摆小棒计算30,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在学具的使用上有两个特点: 一是只在教学特殊情况时使用学具,一般情况则在“试一试”里直接进行竖式计算。这是因为学生已经多次操作学具,初步理解了进位和退位的原理,积累了相应的经验,适当减少操作学具的活动,有利于发展抽象思维。二是摆小棒也拨算珠。摆小棒延用口算的教学方法
27、,形象地表现出为什么进位或退位;拨算珠能清楚显示个位满10向十位进1及十位退1作10的方法。摆小棒和拨算珠,不单是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后者还比前者更容易过渡到竖式计算。 另外,例题在竖式上标了进位及退位的记号,能防止学生遗忘进位及退位。在教学笔算之初,要允许学生也这样做记号。当然,能记住进位及退位,不在竖式上做记号也是可以的。两次“试一试”之后分别说说笔算加法和减法要注意什么,是引导学生总结计算法则。3.利用估算帮助学生把握是否进位和退位。 本单元教学的估算仍要求估计加法的和、减法的差是几十多。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估算仅是初步的,在本单元只要求做到两点: 一是只看着竖
28、式进行估计,不要求看着横式估计;二是只要说出竖式中得数的十位应该是几,如第8页第1题、第9页第1题。 还有一点需要略作说明。第8页第13题找出得数比50小的算式,第页第9题找出得数大于80的加法竖式,第9页第8题找出得数大于40的减法竖式,都是学会估算后进行的。原来的估算方法没有变,只是练习的要求及解题时的思维略有提高。在估计了得数是几十多以后,还要把得数及80(或50、40)进行一次大小比较,才能作出判断和选择。两个问题,还能解决许多其他问题。解决每个问题的运算和条件都有变化。四、练习说明本单元练习中经常有计划地组织不同计算情况的比较。(1) 通过比较,进一步引导算法。第7页第2
29、题的三组加法题,都从20以内进位加到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这道题有两点作用: 一是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让学生体会一位数加一位数是基础,是两位数加一位数的第一步计算;二是引导算法。第8页第2题帮助学生巩固计算思路,通过三组题的计算和比较,更好地应用十减几或十几减几计算退位的两位数减一位数。 (2) 通过比较,进一步理清思路。第页第1题是三组两位数加一位数的题,每组题一道不进位、两道进位。进位加法里一道题和是整十数,另一道题和是非整十数。这些题集中了“加法和减法(一)”以及本单元的全部加法计算内容,帮助学生理清计算思路。第3题着重比较两位数加一位数的不进位及进位两种情况,它们在计算中的
30、相同点是:先算的一步都是一位数加一位数;在计算中的不同点是:由于一位数加一位数的得数有时小于10,有时等于或大于10,所以再接着算的一步有时是几十加几,有时是几十加十几。第8页第1题的三组算式,突出退位计算的思路和方法。如70分别减5、7或9,都先算10减几。24、34或36减8,都先算十几减8。第3题让学生更清楚哪些算式是不退位减,哪些是退位减,比较它们在计算上的不同点。 第9页第7题把两位数及两位数的加减法、进位加及不进位加、退位减及不退位减的竖式综合起来,通过计算和比较,进一步明白写竖式的要领,计算的步骤,进位或退位的方法。 2、第7页第3题,三名小孩各买2件玩具
31、,各人买的玩具以及单价都不相同,计算每个人应付的钱,要根据所买的玩具到图画里寻找单价,才能列式计算。条件有适度的开放性解决不同的问题,选择不同的条件。3、第8页第题,已知红金鱼、黄金鱼和花金鱼的条数,不但能解决教材中已经提出的。问题有适度的开放性利用不同的条件,能提出和解决不同的问题。五、困难分析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笔算,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笔算,是本单元的难点,学生最容易出错。教师在教学时要充分利用好学生的错误资源以及教材87页第2题,91页第2题中的错误资源,让学生充分讨论错因,在交流的基础上还要引导学生总结经验教训,以后遇到这样的题你想提醒小朋友注意哪些?在我们第一学段,数及代数是主要的教学
32、内容。也是今后学习数学的重要基石。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一、知识体系本单元是让学生在现实的问题情境中,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学习解决一些和购物有关的实际问题。在此之前,学习了100以内数的认识,为本课的教学做了铺垫。看起来这是一个独立的单元,没有相关的后续教学内容,其实不然。在教学了本课后,学生将会关注超市物品的价格,以元为单位的小数所表示的金额, 这些经验能支持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发现小数的性质,进行比较小数大小的活动,从而实现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二、内容梳理教材分两段安排:1认识1元及面值小于1元的人民币,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及进率,1元以内的简单购物(P6870);2认识面值大于1元的人民
33、币,超过1元的简单购物(P7173)。另外安排一次实践活动“小小商店”(P7475)。三、具体解读1以购物为主线安排教学内容。教材首先呈现购物的场面,引出对人民币的认识,然后在购物活动中认识人民币的进率,学习人民币的加、减计算,最后安排实践活动进行模拟购物或实际购物。这样安排能使学生感受人民币的作用,逐步学会解决现实的购物问题。2先认识1元、1角、1分的人民币,再认识其他人民币。先认识1元、1角、1分的人民币,有利于了解人民币的单位,容易建立元、角、分的进率的概念,教材从“买1元钱的笔记本付10角可以吗”的讨论引入人民币的进率,并以换算图示表示出人民币单位之间的进率,可以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34、接着认识其他面值的人民币,之后安排伍角币、贰角币及1元币的换币活动,加深对元及角之间进率的认识。3在认币活动中既要基于学生的已有经验,又要突出重点。教学前应了解学生的认币情况。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带来一些人民币,教师也可准备一些人民币,让学生分组活动,指认人民币。在交流时重点应放在了解人民币的币值,认识大写的壹、贰、伍、拾、佰和繁体字圆,当然也要认识币面上用阿拉伯数字写的1元、1角、2角、5角等。至于人民币的颜色、形状、图案、印制日期等不要作为教学内容。 数学课上的认识人民币重点是学习人民币的单位、进率以及换币和购物时的计算,要突出数学内容。4要认真组织实践活动。P7475“小小商店”属于综合型的
35、实践活动,前半部分是情境问题型,让学生面对提供的情境解决数学问题,为后面的活动提供经验支持。后半部分属于动手操作型,组织学生进行现实的或模拟的购物活动。在活动过程中要教育学生遵守秩序,准确计算,正确付币、找币,活动结束后还要让学生说说买东西的经过,也就是让学生反思购物过程,积累购物经验。四、练习说明及困难分析本单元的练习大多都具有开放性,学生完成时难度较大。P70、,让学生从给出的人民币中拿出5角或付出8角,拿法、付法是多样的,题目极具开放性,可以让学生先按自己的想法拿一拿,说一说,再引导思考:用一种面值的人民币怎么拿,用两种面值的人民币怎么拿从而帮助学生建立有序思考的模型。等值人民币的换算是
36、本单元的教学难点。P72是生活中常见的付钱问题,可以让学生先说说你准备怎样付钱,再想一想如果“付的钱都是10一张的”要付多少张。P73要体现层次性,教学(1)时,可以先让学生按自己的想法付钱,再引导学生归纳买东西付钱一般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付的钱和商品的价钱相等,不需要找钱;另一种是付的钱比商品的价钱多一些,需要找钱。教学(2)时可以先提出“不要找钱”的要求,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回答;再提出“需要找钱”的要求,是学生进一步感受付钱的策略,积累购物经验。要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方案,可以是正好10元,也可以是不足10元需要找钱的;可以是每种物品买一件,也可以是买两件或两件以上的可以分三步进行:第一步
37、,出示3种体育用品的插图让学生说说每种物品的价钱;第二步,让学生先在小组里说说如果买两样不同的物品,分别要付几十元,再出示第一个问题让学生回答,并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第三步,让学生独立思考第二个问题,并组织交流。第二部分 图形及几何第二单元认识图形一、知识体系一(上)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一(下)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二(上)初步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平面图形;二(下)认识角;三(上)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和周长三(下)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直观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的基础上学习的,又是以后学习其他平面图形以及运用图形描述问题、借助图形
38、直观思考的重要基础。对学生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二、内容梳理全单元的内容分两部分编排,先教学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再教学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三、具体解读1选择合适的方式呈现新知。教学中应作两种不同的处理:由体“剥离”出形 教学长方形、正方形和圆的数学活动线索:找出体观察面想象形画图形给名称找实例。这种过程是由具体到抽象再到具体的过程。这样安排好处有三:能充分利用旧有知识,能体会面及体、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联系和区别,能得到比较标准的平面图形。在活动中变出新的形 教学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数学活动线索:折纸或拼图制造出新图形给名称画图形找实例。这种过程是由特殊到一般的过程。这样安排的
39、原因有二:有这两种图形特别是平行四边形的面的实物不多,学生不易观察到;自己制造出图形来,学生会感到新鲜有趣,能激发探索热情。 教材里还有一点需要说明。第页第4题在一个正方体上选几个面分别画出正方形,第5题用一个长方体画出不同的长方形,这两个活动能让学生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感知形状。至于正方体的每个面都是正方形且大小一样,长方体一般有三组不同的长方形面,都仅是渗透的内容,不是基本的教学要求,教学时不必十分清楚地揭示这些知识。 2加强数学知识和现实生活的联系。 教材在两次“试一试”里都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见到的有关图形。“试一试”分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在已经
40、提供的素材里识别。如从信封、禁烟标志、手帕等实物图中找长方形、正方形和圆,从红领巾、交通标志、篱笆等实物图中找三角形和梯形。这个层次的教学要充分利用素材,信封的形状是长方形、信封上写邮政编码的格子是正方形;篱笆上可找到许多位置不同、大小不等的平行四边形第二层次是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想想在哪里见过这些图形。寻找图形的活动能使学生加深对图形的认识,有助于学生体会现实生活中大量存在这些图形,从而对数学学习产生积极的情感、态度及价值观。这个层次的教学要帮助学生区分“面”和“体”,如桌面是长方形的,不能说成桌子是长方形的。3、教学时注意三点:准备好操作材料,让学生充分活动,体验感受。要循序组织活动。虽
41、然都是操作活动,但也有难易之分,教材按由易到难,前为后用的原则安排操作的顺序。例如先在钉子板上围,再在方格纸上画,围能使学生看到图形的顶点在哪里,画时就好在方格纸上确定图形的顶点。再如P22第3题用正方形对折两次,其中一次是沿对角线折,第4题就安排学生用长方形纸折成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也要沿对角线折,后者操作的难度比前者大得多,在受到前者的启发后进行。不要拔高教学要求。不要求讲图形各部分的名称,不要讲图形的边角特征,只要直观认识图形,即看到图形或属于这种图形的实物的面能说出图形名称;能从各种图形中识别出某种图形(P18、P22);提到这些图形的名称,能想象出它们的形状,并能用适当方式(举实例
42、,在钉子板上围,在方格纸上画等)表示出来。四、练习说明及困难分析 在“想想做做”和练习四里有层次地安排了许多操作活动: 先在钉子板上围出图形,再在方格纸上画出图形,然后是涂颜色将图形按形状分类,最后是图形的简单变换。 (1) 分析围图形和画图形的过程,一般是: 提取记忆中有关图形的表象(想一想要围或画的图形是什么形状)动手围或画(把头脑里想的形状表达出来)验证图形(观察围或画成的图形是否符合要求)。在操作时,这三步是连贯且融合在一起的。围成或画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比较容易,教学时要重视验证图形这个环节,联系已有的表象看一看“做”出的是不是长方形、正方形或三角形。学生围成或画出平行四边形有一定难度,往往不是一次就能成功,更需要通过验证这个环节,多次“否定修正”直至成功。图形的表象也在这个过程中得到加强。(2) 在涂颜色将图形分类的练习中,重点解决各种位置摆放的图形的识别。有的同学对正着摆放的图形能很好的判断,但对斜着摆放的就有困难,对各种位置摆放的图形作出正确的判断,能使图形的表象更稳定。(3) 通过折、拼等手段变化图形,能进一步加强图形的表象,沟通各种图形的联系,渗透事物运动变化的思想,为以后的教学作好准备。教学时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美发沙龙高级技师聘用合同2篇
- 2024年度商业地产委托运营管理与商业地产评估合同3篇
- 2024年度智能安防监控系统APP定制开发合同3篇
- 2024人事代理委托合同
- 2024年度汽车维修中心司机用工合同3篇
- 2024年度宾馆客房住宿预订服务合同模板2篇
- 2024年度茶山茶叶原料供应与加工租赁合同2篇
- 窗帘购买合同范例范例
- 2024年影视版权买卖居间合同3篇
- 2024年度旅游服务综合配套合同
- 吉林省长春市第一〇八学校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 2024年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市政管线(道)数字化施工组”赛项考试题库
- 初中《孙中山诞辰纪念日》主题班会
- 5.5 跨学科实践:制作望远镜教学设计八年级物理上册(人教版2024)
- 阿斯伯格综合症自测题汇博教育员工自测题含答案
- 天津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含答案)
- 2024年法律职业资格考试(试卷一)客观题试卷及解答参考
- 桩基及基坑支护工程技术施工方案(三篇)
- 司法考试2024年知识点背诵版-民法
- 初级消防设施操作员实操题库
- 金蛇纳瑞企业2025年会庆典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