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RTK基础知识RTK作为现代化测M中的测绘仪器,已经非常普及.RTK在测M中的优越性也是不言而喻.为了能让RTK的优越性能在使用中充分的发挥出来,为了能让RTK使用人员能灵活的应用RTK,我认为RTK使用人员必须了解以下的基本知识:1. GPS的概念及组成GPS(GlobalPositioningSystem)即全球定位系统,是由美国建立的一个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利用该系统,用户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实现全天候、连续、实时的三维导航定位和测速;另外,利用该系统,用户还能够进行高精度的时间传递和高精度的精密定位。GPS计划始于1973年,已于1994年进入完全运行状态(FOC2)。GPS的整个系统由空间
2、部分、地面控制部分和用户部分所组成:空间部分GPS的空间部分是由24颗GPS工作卫星所组成,这些GPS工作卫星共同组成了GPS卫星星座,其中21颗为可用于导航的卫星,3颗为活动的备用卫星。这24颗卫星分布在6个倾角为55°的轨道上绕地球运行。卫星的运行周期约为12恒星时。每颗GPS工作卫星都发出用于导航定位的信号。GPS用户正是利用这些信号来进行工作的。控制部分GPS的控制部分由分布在全球的由若干个跟踪站所组成的监控系统所构成,根据其作用的不同,这些跟踪站又被分为主控站、监控站和注入站。主控站有一个,位于美国克罗拉多(Colorado)的法尔孔(Falcon)空军基地,它的作用是根据
3、各监控站对GPS的观测数据,计算出卫星的星历和卫星钟的改正参数等,并将这些数据通过注入站注入到卫星中去;同时,它还对卫星进行控制,向卫星发布指令,当工作卫星出现故障时,调度备用卫星,替代失效的工作卫星工作;另外,主控站也具有监控站的功能。监控站有五个,除了主控站外,其它四个分别位于夏威夷(Hawaii)、阿松森群岛(Ascencion)、迭哥伽西亚(DiegoGarcia)、卡瓦加兰(Kwajalein),监控站的作用是接收卫星信号,监测卫星的工作状态;注入站有三个,它们分别位于阿松森群岛(Ascencion)、迭哥伽西亚(DiegoGarcia)、卡瓦加兰(Kwajalein),注入站的作用
4、是将主控站计算出的卫星星历和卫星钟的改正数等注入到卫星中去用户部分它的作用GPS的用户部分由GPS接收机、数据处理软件及相应的用户设备如计算机气象仪器等所组成。是接收GPS卫星所发出的信号,利用这些信号进行导航定位等工作。以上这三个部分共同组成了一个完整的GPS系统。2. GPS发射的信号GPS卫星发射两种频率的载波信号,即频率为1575.42MHz的L1载波和频率为1227.60HMz的L2载波,它们的频率分别是基本频率10.23MHz的154倍和120倍,它们的波长分别为19.03cm和24.42cm。在L1和L2上又分别调制着多种信号,这些信号主要有:C/A码C/A码又被称为粗捕获码,它
5、被调制在L1载波上,是1MHz的伪随机噪声码(PRN码),其码长为1023位(周期为1ms)。由于每颗卫星的C/A码都不一样,因此,我们经常用它们的PRN号来区分它们。C/A码是普通用户用以测定测站到卫星间的距离的一种主要的信号。P码P码又被称为精码,它被调制在L1和L2载波上,是10MHz的伪随机噪声码,其周期为七天。在实施AS时,P码与W码进行模二相加生成保密的Y码,此时,一般用户无法利用P码来进行导航定位。Y码见P码。导航信息导航信息被调制在L1载波上,其信号频率为50Hz,包含有GPS卫星的轨道参数、卫星钟改正数和其它一些系统参数。用户一般需要利用此导航信息来计算某一时刻GPS卫星在地
6、球轨道上的位置,导航信息也被称为广播星历。3. GPS定位的原理GPS定位的基本原理是根据高速运动的卫星瞬间位置作为已知的起算数据,采用空间距离后方交会的方法,确定待测点的位置。如下图所示,假设t时刻在地面待测点上安置GPS接收机,可以测定GPS信号到程式:达接收机的时间At,再加上接收机所接收到的卫星星历等其它数据可以确定以下四个方卫星2卫星3区沙fe-z)2P舛c(陶-佻八2(密-呼2P令c(仇皿K伽及+-疔+(24?可州C(佻上述四个方程式中待测点坐标x、y、z和Vto为未知参数,其中di=cAti(i=1、2、3、4)。di(i=1、2、3、4)分别为卫星1、卫星2、卫星3、卫星4到接
7、收机之间的距离。Ati(i=1、2、3、4)分别为卫星1、卫星2、卫星3、卫星4的信号到达接收机所经历的时间。c为GPS信号的传播速度(即光速)四个方程式中各个参数意义如下:x、y、z为待测点坐标的空间宜角坐标。坐标,xi、yi、zi(i=1、2、3、4)分别为卫星1、卫星2、卫星3、卫星4在t时刻的空间宜角可由卫星导航电文求得。Vti(i=1、2、3、4)分别为卫星1、卫星2、卫星3、卫星4的卫星钟的钟差,由卫星星历提供。Vto为接收机的钟差。由以上四个方程即可解算出待测点的坐标x、V、z和接收机的钟差Vto。目前GPS系统提供的定位精度是优于10米,而为得到更高的定位精度,我们通常采用差分
8、GPS技术:将一台GPS接收机安置在基准站上进行观测。根据基准站已知精密坐标,计算出基准站到卫星的距离改正数,并由基准站实时将这一数据发送出去。用户接收机在进行GPS观测的同时,也接收到基准站发出的改正数,并对其定位结果进行改正,从而提高定位精度。差分GPS分为两大类:伪距差分和载波相位差分。中国3S专业站1. 伪距差分原理这是应用最广的一种差分。在基准站上,观测所有卫星,根据基准站已知坐标和各卫星的坐标,求出每颗卫星每一时刻到基准站的真实距离。再与测得的伪距比较,得出伪距改正数,将其传输至用户接收机,提高定位精度。这种差分,能得到米级定位精度,如沿海广泛使用的信标差分”2. 载波相位差分原理
9、载波相位差分技术又称RTK(RealTimeKinematic)技术,是实时处理两个测站载波相位观测量的差分方法。即是将基准站采集的载波相位发给用户接收机,进行求差解算坐标。载波相位差分可使定位精度达到厘米级。大量应用于动态需要高精度位置的领域。4.GPS定位的误差源我们在利用GPS进行定位时,会受到各种各样因素的影响。影响GPS定位精度的因素可分为以下四大类:一、与GPS卫星有关的因素1.SA政策美国政府从其国家利益出发,通过降低广播星历精度(技术)、在GPS基准信号中加入高频抖动(技术)等方法,人为降低普通用户利用GPS进行导航定位时的精度。2.卫星星历误差在进行GPS定位时,计算在某时刻
10、GPS卫星位置所需的卫星轨道参数是通过各种类型的星历提供的,但不论采用哪种类型的星历,所计算出的卫星位置都会与其真实位置有所差异,这就是所谓的星历误差。心之间的差称为电离层称为对流层GPS 标准时间之间的误差。卫星钟差是GPS卫星上所安装的原子钟的钟面时与4.卫星信号发射天线相位中心偏差卫星信号发射天线相位中心偏差是GPS卫星上信号发射天线的标称相位中心与其真实相位中异。二、与传播途径有关的因素1. 电离层延迟由于地球周围的电离层对电磁波的折射效应,使得GPS信号的传播速度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延迟。电磁波所受电离层折射的影响与电磁波的频率以及电磁波传播途径上电子总含量有关。2. 对流层延迟由于地
11、球周围的对流层对电磁波的折射效应,使得GPS信号的传播速度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延迟。电磁波所受对流层折射的影响与电磁波传播途径上的温度、湿度和气压有关。3. 多路径效应由于接收机周围环境的影响,使得接收机所接收到的卫星信号中还包含有各种反射和折射信号的影响,这就是所谓的多路径效应、与接收机有关的因素1. 接收机钟差接收机钟差是GPS接收机所使用的钟的钟面时与GPS标准时之间的差异。2. 接收机天线相位中心偏差接收机天线相位中心偏差是GPS接收机天线的标称相位中心与其真实的相位中心之间的差异。3. 接收机软件和硬件造成的误差在进行GPS定位时,定位结果还会受到诸如处理与控制软件和硬件等的影响。四、
12、其它1. GPS控制部分人为或计算机造成的影响由于GPS控制部分的问题或用户在进行数据处理时引入的误差等。2. 数据处理软件的影响数据处理软件的算法不完善对定位结果的影响。5.GPS测量中坐标系统、坐标系的转换过程引用:摘要:GPS在测量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介绍将GPS所采集到的WGS-84坐标转换成工程所需的坐标的过程。关键词:GPS坐标系统坐标系转换一、概述GPS及其应用GPS即全球定位系统(GlobalPositioningSystem)是美国从本世纪70年*始研制,历时20年,耗资200亿美元,于1994年全面建成的卫星导航定位系统。作为新一代的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
13、,已成为在航空、航天、军事、交通运输、资源勘探、通信气象等所有的领域中一种被广泛采用的系统。我国测绘部门使用GPS也近十年了,它最初主要用于高精度大地测量和控制测量,建立各种类型和等级的测量控制网,现在它除了继续在这些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外还在测量领域的其它方面得到充分的应用,如用于各种类型的工程测量、变形观测、航空摄影测量、海洋测量和地理信息系统中地理数据的采集等。GPS以测量精度高;操作简便,仪器体积小,便于携带;全天候操作;观测点之间无须通视;测量结果统一在WGS84坐标下,信息自动接收、存储,减少繁琐的中间处理环节、高效益等显著特点,赢得广大测绘工作者的信赖。、GPS测量常用的坐标系统1
14、.WGS-84坐标系WGS-84坐标系是目前GPS所采用的坐标系统,GPS所发布的星历参数就是基于此坐标系统的。WGS-84坐标系统的全称是WorldGeodicalSystem-84(世界大地坐标系-84),它是一个地心地固坐标系统。WGS-84坐标系统由美国国防部制图局建立,于1987年取代了当时GPS所采用的坐标系统一WGS-72坐标系统而成为GPS的所使用的坐标系统。WGS-84坐标系的坐标原点位于地球的质心,Z轴指向BIH1984.0定义的协议地球极方向,X轴指向BIH1984.0的启始子午面和赤道的交点,丫轴与X轴和Z轴构成右手系。采用椭球参数为:a=6378137mf=1/298
15、.2572235632.1954年北京坐标系1954年北京坐标系是我国目前广泛采用的大地测量坐标系,是一种参心坐标系统。该坐标系源自于原苏联采用过的1942年普尔科夫坐标系。该坐标系采用的参考椭球是克拉索夫斯基椭球,该椭球的参数为:a=6378245mf=1/298.3.我国地形图上的平面坐标位置都是以这个数据为基准推算的。3.地方坐标系(任意独立坐标系)在我们测量过程中时常会遇到的如一些某城市坐标系、某城建坐标系、某港口坐标系等,或我们自己为了测量方便而临时建立的独立坐标系。、坐标系统的转换在工程应用中使用GPS卫星定位系统采集到的数据是WGS-84坐标系数据,而目前我们测量成果普遍使用的是
16、以1954年北京坐标系或是地方(任意)独立坐标系为基础的坐标数据。因此必须将WGS-84坐标转换到BJ-54坐标系或地方(任意)独立坐标系。目前一般采用布尔莎公式(七参数法)完成WGS-84坐标系到北京54坐标系的转换,得到北京54坐标数据。XBJ54=XWGS84+KXWGS84+X+YWGS网Z"/p"-ZWGS蹲Y"/p"YBJ54=YWGS84+KYWGS84+Y-XWGS8g!Z"/p"+ZWGS84X"/p"ZBJ54=ZWGS84+KZWGS84+AZ+XWGS84Y"/p"-ZW
17、GS蹲X"/p"四、坐标系的变换同一坐标系统下坐标有多种不同的表现形式,一种形式实际上就是一种坐标系。如空间直角坐标系(X,Y,Z)、大地坐标系(B,L)、平面宜角坐标(x,y)等。通过坐标统的转换我们得到了BJ54坐标系统下的空间直角坐标,我们还须在BJ54坐标系统下再进行各种坐标系的转换,直至得到工程所需的坐标。1. 将空间直角坐标系转换成大地坐标系,得到大地坐标(B,L):L=arctan(Y/X)B=arctan(Z+Ne2sinB)/(X2+Y2)0.5H=(X2+Y2)0.5sinB-N用上式采用迭代法求出大地坐标(B,L)2. 将大地坐标系转换成高斯坐标系,得
18、到高斯坐标(x,y)按高斯投影的方法求得高斯坐标,x=F1(B,L),y=F2(B,L)3. 将高斯坐标系转换成任意独立坐标系,得到独立坐标(x',y')在小范围内测量,我们可以将地面当作平面,用简单的旋转、平移便可将高斯坐标换成工程中所采用坐标系的坐标(x',y'),x'=xcosa+ysinay'=ycosa-xsina五、小结由于GPS测量的种种优点,GPS定位技术现已基本上取代了常规测量手段成为了主要的技术手段,市面上出现了许多转换软件和不同型号的GPS数据处理配套软件(包含了怎样将GPS测量中所得到的WGS-84转换成工程中所须坐标的功
19、能),万变不离其宗,只要我们明白了WGS-84转换到独立坐标系的转换过程,便可很容易的使用该软件了,甚至可以自己编写程序,将WGS-84坐标转换成独立坐标系坐标6. GPS高程测量一、高程系统1 、高程系统大地高(Hg)正常高/正高(Hr/hg)2 、大地高系统大地高系统是以参考椭球面为基准面的高程系统。某点的大地高是该点到通过该点的参考椭球的法线与参考椭球面的交点间的距离。大地高也称为椭球高,大地高一般用符号H表示。大地高是一个纯几何量,不具有物理意义,同一个点,在不同的基准下,具有不同的大地高。3、正图系统正高系统是以大地水准面为基准面的高程系统。某点的正高是该点到通过该点的铅垂线与大地水
20、准面的交点之间的距离,正高用符号hg表示。4 、正常高系统正常高系统是以似大地水准面为基准的高程系统。某点的正常高是该点到通过该点的铅垂线与似大地水准面的交点之间的距离,正常高用Hr表示。5、高程系统之间的转换关系Hr=H-rHg=H-hg二、GPS测高方法1、等值线图法从高程异常图或大地水准面差距图分别查出各点的高程异常或大地水准面差距,然后分别采用下面两式可计算出正常图和正图。在采用等值线图法确定点的正常高和正高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 1)注意等值线图所适用的坐标系统,在求解正常高或正高时,要采用相应坐标系统的大地高数据。2 2)采用等值线图法确定正常高或正高,其结果的精度在很大程度上取
21、决于等值线图的精度。3 、大地水准面模型法地球模型法本质上是一种数字化的等值线图,目前国际上较常采用的地球模型有0SU91A等。不过可惜的是这些模型均不适合于我国。4 、拟合法(1) 基本原理所谓高程拟合法就是利用在范围不大的区域中,高程异常具有一定的几何相关性这一原理,采用数学方法,求解正高、正常高或高程异常(2) 注意事项-适用范围上面介绍的高程拟合的方法,是一种纯几何的方法,因此,一般仅适用于高程异常变化较为平缓的地区(如平原地区),其拟合的准确度可达到一个分米以内。对于高程异常变化剧烈的地区(如山区),这种方法的准确度有限,这主要是因为在这些地区,高程异常的已知点很难将高程异常的特征表
22、示出来。- 选择合适的高程异常已知点所谓高程异常的已知点的高程异常值一般是通过水准测量测定正常高、通过GPS测量测定大地高后获得的。在实际工作中,一般采用在水准点上布设GPS点或对GPS点进行水准联测的方法来实现,为了获得好的拟合结果要求采用数量尽量多的已知点,它们应均匀分布,并且最好能够将整个GPS网包围起来。- 高程异常已知点的数量若要用零次多项式进行高程拟合时,要确定1个参数,因此,需要1个以上的已知点;若要采用一次多项式进行高程拟合,要确定3个参数,需要3个以上的已知点;若要采用二次多项式进行高程拟合,要确定6个参数,则需要6个以上的已知点。- 分区拟合法若拟合区域较大,可采用分区拟合
23、的方法,即将整个GPS网划分为若干区域,利用位于各个区域中的已知点分别拟合出该区域中的各点的高程异常值,从而确定出它们的正常高。下图是一个分区拟合的示意图,拟合分两个区域进行,以虚线为界,位于虚线上的已知点两个区域都采用。7. RTK的工作原理和精度分析经常有一些客户会打电话给我询问一些有关RTK的精度问题,根据我的总结,这些客户对RTK的原理掌握不够深刻,对一些能反映RTK精度的指标也理解不透?在魄的的原理及精度简要的阐述一下,希望能抛石专引玉,对大家有所帮助.RTK是实时动态测量,其工作原理可分为两部分阐述。一、实时载波相位差分我们知道,在利用GPS进行定位时,会受到各种各样因素的影响(见
24、上节中的GPS误差源),为了消除这些误差源,必须使用两台以上的GPS接收机同步工作.GPS静态测量的方法是各个接收机独立观测,然后用后处理软件进行差分解算。那么对于RTK测量来说,仍然是差分解算,只不过是实时的差分计算也就是说,两台接收机(一台基准站,一台流动站)都在观测卫星数据,同时,基准站通过其发射电台把所接收的载波相位信号(或载波相位差分改正信号)发射出去;那么,流动站在接收卫星信号的同时也通过其接收电台接收基准站的电台信号;在这两信号的基础上,流动站上的固化软件就可以实现差分计算,从而精确地定出基准站与流动站的空间相对位置关系。在这一过程中,由于观测条件、信号源等的影响会有误差,即为仪
25、器标定误差,一般为平面1cm+1ppm,高程2cm+1ppm.、坐标转换空间相对位置关系不是我们要的最终值,因此还有一步工作就是把空间相对位置关系纳入我们需要的坐标系中。GPS直接反映的是WGS-84坐标,而我们平时用的则是北京54坐标系或西安80坐标系,所以要通过坐标转换把GPS的观测成果变成我们需要的坐标。这个工作有多种模型可以实现,我们的软件采用的是平面与高程分开转换,平面坐标转换采用先将GPS测得成果投影成平面坐标,再用已知控制点计算二维相似变换的四参数,高程则采用平面拟合或二次曲面拟合模型,利用已知水准点计算出该测区的待测点的高程异常,从而求出他们的高程。坐标转换也会带来误差,该项误
26、差主要取决于已知点的精度和已知点的分布情况。从上可以看出,RTK的测量精度包括两个部分,其一是GPS的测量误差,其二是坐标转换带来的误差。对于南方RTK设备来说,这两项误差都能够反映,GPS的测量误差在实时测量时可以从手簿上的工程之星中看得到(HRMS和VRMS).对于坐标转换误差来说,又可能有两个误差源,一是投影带来的误差,二是已知点误差的传递。当用三个以上的平面已知点进行校正时,计算转换四参数的同时会给出转换参数的中误差(北方向分量和东方向分量,必须通过控制点坐标库进行校正才能得到)。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此时发现转换参数中误差比较大(比如,大于5cm),而在采集点时实时显示的测M误差在标称精
27、度范围之内,贝何以判定是已知点的问题(有可能找错点或输错点),有可能已知点的精度不够,也有可能已知点的分布不均匀。当平面已知点只有两个时,贝U只能满足计算坐标转换四参数的必要条件,无多余条件,也就不能给出坐标转换的精度评定,此时,可以从查看四参数中的尺度比p来检验坐标转换的精度,该值理想值为1,如果发现p偏离1较多(比如:|p-1|三1/40000,超出了工程精度),则在保证GPS测量精度满足要求的情况下,可判定已知点有问题。总结得到:均匀分布于为了保证RTK的高精度,最好有三个以上平面坐标已知点进行校正,而且点精度要均等,并要测区周围,要利用坐标转换中误差对转换参数的精度进行评定?如果利用两
28、点校正,一定要注意尺度比是否接近于1。8. RTK测量注意事项一.参考站要求参考站的点位选择必须严格。因为参考站接收机每次卫星信号失锁将会影响网络内所有流动站的正常工作。1.1. 周围应视野开阔,截止高度角应超过15度,周围无信号反射物(大面积水域、大型建筑物等),以减少多路径干扰。并要尽量避开交通要道、过往行人的干扰。2. 参考站应尽量设置于相对制高点上,以方便播发差分改正信号。3. 参考站要远离微波塔、通信塔等大型电磁发射源200米外,要远离高压输电线路、通讯线路50米外。4. RTK作业期间,参考站不允许移动或关机又重新启动,若重启动后必须重新校正。5. 参考站连结必须正确,注意虚电池的
29、正负极(红正黑负).6. 参考站主机开机后,需等到差分信号正常发射方可离开参考站,S82表现为DL指示灯每5秒钟快闪2次.S86表现为RX指示灯每5秒钟快闪2次.二.流动站要求1. 在RTK作业前,应首先检查仪器内存容M能否满足工作需要,并备足电源。2. 在打开工程之星之后,首先要确保手簿与主机蓝牙连通。3. 为了保证RTK的高精度,最好有三个以上平面坐标已知点进行校正,而且点精度要均等,并要均匀分布于测区周围,要利用坐标转换中误差对转换参数的精度进行评定.如果利用两点校正,一定要注意尺度比是否接近于1.4. 由于流动站一般采用缺省2m流动杆作业,当高度不同时,应修正此值5. 在信号受影响的点
30、位,为提高效率,可将仪器移到开阔处或升高天线,待数据链锁定达到固定后,再小心无倾斜地移回待定点或放低天线,一般可以初始化成功。9.RTK简易操作步骤(以S82为例)RTK由两部分组成:基准站部分和移动站部分。其操作步骤是先启动基准站,后进行移动站操做。一.基准站部分1. 架好脚架于已知点上,对中整平(如架在未知点上,则大致整平即可)。2. 接好电源线和发射天线电缆。注意电源的正负极正确(红正黑负)。3. 打开主机和电台,主机开始自动初始化和搜索卫星,当卫星数和卫星质量达到要求后(大约1分钟),主机上的DL指示灯开始5秒钟快闪2次,同时电台上的TX指示灯开始每秒钟闪1次。这表明基准站差分信号开始
31、发射,整个基准站部分开始正常工作。注意:为了让主机能搜索到多数量卫星和高质量卫星,基准站一般应选在周围视野开阔,避免在截止高度角15度以内有大型建筑物;为了让基准站差分信号能传播的更远,基准站一般应选在地势较高的位置。二.移动站部分1. 将移动站主机接在碳纤对中杆上,并将接收天线接在主机顶部,同时将手簿夹在对中杆的适合位置。2. 打开主机,主机开始自动初始化和搜索卫星,当达到一定的条件后,主机上的DL指示灯开始1秒钟闪1次(必须在基准站正常发射差分信号的前提下),表明已经收到基准站差分信号。3. 打开手簿,启动工程之星软件。工程之星快捷方式一般在手簿的桌面上,如手簿冷启动后则桌面上的快捷方式消
32、失,这时必须在Flashdisk中启动原文件(我的电脑一Flashdisk-SETUP-ERTKPro2.0.exe)。4. 启动软件后,软件一般会自动通过蓝牙和主机连通。如果没连通则首先需要进行设置蓝牙(工具连接仪器选中输入端口:7”点击连接”)5. 软件在和主机连通后,软件首先会让移动站主机自动去匹配基准站发射时使用的通道。如果自动搜频成功,则软件主界面左上角会有信号在闪动。如果自动搜频不成功,则需要进行电台设置(工切换”。具一电台设置一在切换通道号”后选择与基准站电台相同的通道一点击6. 在确保蓝牙连通和收到差分信号后,开始新建工程(工程一新建工程),依次按要求填写或选取如下工程信息:工
33、程名称、椭球系名称、投影参数设置、四参数设置(未启用可以不填写)、七参数设置(未启用可以不填写)和高程拟合参数设置(未启用可以不填写),最后确定,工程新建完毕。10.进行校正。校正有两种方法。方法一:利用控制点坐标库(设置控制点坐标库)求四参数.在控制点坐标库界面中点击增加”,根据提示依次增加控制点的已知坐标和原始坐标,一般至少2个控制点,当所有的控制点都输入以后察看确定无误后,单击保存”,选择参数文件的保存路径并输入文件名,建议将参数文件保存在当前工程下文件名result文件夹里面,保存的文件名称以当天的日期命名。完成之后单击确定”。然后单击保存成功”小界面右上角的“0K,四参数已经计算并保
34、存完毕.方法二:校正向导(工具校正向导),这时又分为两种模式。注意:此方法只在此介绍单点校正,一般是在有四参数或七参数的情况下才通过此方法进行单点校正。a.基准站架在已知点上选择基准站架设在已知点”,点击下一步”,输入基准站架设点的已知坐标及天线高,并且选择天线高形式,输入完后即可点击校正”。系统会提示你是否校正,并且显示相关帮助信息,检查无误后确定”校正完毕。b.基准站架在未知点上选择基准站架设在未知点”,再点击下一步”。输入当前移动站的已知坐标、天线高和天线高的量取方式,再将移动站对中立于已知点上后点击校正”,系统会提示是否校正,确定”即可。注意:如果当前状态不是固定解”时,会弹出提示,这
35、时应该选择否”来终止校正,等精度状态达到固定解”时重复上面的过程重新进行校正。将对中杆对立在需测的点上,当状态达到固定解时,利用快捷键"A"开始保存数据。什么是RTK技术GPS测量方法,如静态、快速静态、动态测量都需要事后进行解算才能获得厘米级的精度,而RTK是能够在野外实时得到厘米级定位精度的测量方法,它采用了载波相位动态实时差分(Real-timekinematic)方法,是GPS应用的重大里程碑,它的出现为工程放样、地形测图,各种控制测量带来了新曙光,极大地提高了外业作业效率。高精度的GPS测量必须采用载波相位观测值,RTK定位技术就是基于载波相位观测值的实时动态定位
36、技术,它能够实时地提供测站点在指定坐标系中的三维定位结果,并达到厘米级精度。在RTK作业模式下,基准站通过数据链将其观测值和测站坐标信息一起传送给流动站。流动站不仅通过数据链接收来自基准站的数据,还要采集GPS观测数据,并在系统内组成差分观测值进行实时处理,同时给出厘米级定位结果,历时不到一秒钟。流动站可处于静止状态,也可处于运动状态;可在固定点上先进行初始化后再进入动态作业,也可在动态条件下直接开机,并在动态环境下完成周模糊度的搜索求解。在整周末知数解固定后,即可进行每个历元的实时处理,只要能保持四颗以上卫星相位观测值的跟踪和必要的几何图形,则流动站可随时给出厘米级定位结果。RTK技术的关键
37、在于数据处理技术和数据传输技术,RTK定位时要求基准站接收机实时地把观测数据(伪距观测值,相位观测值)及已知数据传输给流动站接收机,数据量比较大,一般都要求9600的波特率,这在无线电上不难实现。RTK技术实际应用优劣简析RTK测量技术时下风靡全国,主要因为其测量模式和测量速度、精度比以往的测量方式有了很大的变革,下面就其在行业应用的优劣作简要分析1、 RTK技术的测量速度RTK技术的测量速度主要由初始化所需时间决定,初始化所需时间又由RTK技术差别(各种机型有不同的快速解算技术)、接收卫星的数量和质量、RTK数据链传输质量等因素决定,快速解算技术越先进,在一定的高度角下接收到的卫星数量越多、
38、质量越好,RTK数据链传输质量越高,初始化所需时间就越短。在良好的环境条件下,RTK初始化所需时间一般为几十秒;不良环境条件下(尚满足RTK基本工作条件),技术先进的RTK也需要几分钟到十几分钟,其它机型RTK需要几十分钟甚至不能测量。如美国ASHTECH生产的Z-X双频RTK在良好的环境条件下,初始化所需时间为2-10秒,在不良环境条件下,仍能较顺利地进行RTK测量,主要是这种机型拥有先进的Z-跟踪专利技术、快速RTK(INSTANT-RTK)技术和多路径消减专利技术,试验表明,即使测区内有一部分地方环境恶劣,其观测值点位中误差仍在±2.41cm以下。南方测绘的9800RTK的初始
39、化时间小于60秒,一般为45秒,而最新的灵锐S80的初始化为15秒左右,所以对于测量要求而言,国产和进口的仪器差别并不是很明显。2、 RTK测量成果的质量控制研究表明,RTK确定整周模糊度的可靠性最高为95%,RTK比静态GPS还多出一些误差因素如数据链传输误差等。因此,和GPS静态测量相比,RTK测量更容易出错,必须进行质量控制。质量控制的方法主要有:(1)已知点检核比较法即在布测控制网时用静态GPS或全站仪多测出一些控制点,然后用RTK测出这些控制点的坐标进行比较检核,发现问题即采取措施改正。重测比较法每次初始化成功后,先重测1-2个已测过的RTK点或高精度控制点,确认无误后才进行RTK测
40、量。(3)电台变频实时检测法在测区内建立两个以上基准站,每个基准站采用不同的频率发送改正数据,流动站用变频开关选择性地分别接收每个基准站的改正数据从而得到两个以上解算结果,比较这些结果就可判断其质量高低。以上方法中,最可靠的是已知点检核比较法,但控制点的数量总是有限的,所以没有控制点的地方需要用重测比较法来检验测量成果,电台变频实时检测法的实时性好,但它需具备一定的仪器条件。3、 RTK技术优点3.1 作业效率高。在一般的地形地势下,高质量的RTK设站一次即可测完4km半径的测区,大大减少了传统测量所需的控制点数量和测量仪器的搬站”次数,仅需一人操作,在一般的电磁波环境下几秒钟即得一点坐标,作
41、业速度快,劳动强度低,节省了外业费用,提高了劳动效率。3.2 定位精度高,数据安全可靠,没有误差积累。只要满足RTK的基本工作条件,在一定的作业半径范围内(一般为4km),RTK的平面精度和高程精度都能达到厘米级。3.3 降低了作业条件要求。RTK技术不要求两点间满足光学通视,只要求满足电磁波通视”,因此,和传统测量相比,RTK技术受通视条件、能见度、气候、季节等因素的影响和限制较小,在传统测量看来由于地形复杂、地物障碍而造成的难通视地区,只要满足RTK的基本工作条件,它也能轻松地进行快速的高精度定位作业。3.4 RTK作业自动化、集成化程度高,测绘功能强大。RTK可胜任各种测绘内、外业。流动站利用误差,保证了作业精度。3.5 操作简便,容易使用,数据处理能力强。只要在设站时进行简单的设置,就可以边走边获得测量结果坐标或进行坐标放样。数据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中秋团圆夜感恩在心中”主题班会教学设计
- Unit 3 My friends Part A(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人教PEP版英语四年级上册
-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 2033三年级数学下册 二 千米和吨第1课时 认识千米教学设计 苏教版
- 13《猫》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
- 2024六年级英语上册 Unit 4 Christmas Lesson23 It's Christmas Morning教学设计 冀教版(三起)
- 《角的初步认识》(共2课时)(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 Module 3 Unit8 Buying clothes (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牛津上海版(三起)英语五年级下册
- “三环节教学模式”公开课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第四单元16课《血肉筑长城》教学设计和反思
- Unit2NoRules,NoOrder SectionA Pronunciation 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人教版(2024)七年级英语下册
- 施工质量奖惩考核实施细则
- 杭州2025年浙江杭州余杭区余杭街道招聘编外劳务派遣人员25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入团考试练习试题(100题)附答案
- (二模)温州市2025届高三第二次适应性考试地理试卷(含答案)
- (一模)南京市、盐城市2025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 河南省安阳市滑县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英语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 JGJ/T235-2011建筑外墙防水工程技术规程
- (正式版)HG∕T 21633-2024 玻璃钢管和管件选用规定
- 如果历史是一群喵
- 某企业网络安全建设方案
- 实施SAPSD模块自学笔记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