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956-2012年高考地理真题分类汇编之31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1(2012高考真题广东卷)老少比100。表1是2009年四个国家人口统计数据,其中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是国家014岁人口比重(%)老少比波兰1587西班牙15113白俄罗斯1593匈牙利15107A波兰 B西班牙C白俄罗斯 D匈牙利(2012高考山东卷)图4为1982年和2009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统计图。读图回答78题2图中信息反映出A19822009年人口出生率是上升趋势B1982年的人口平均年龄比2009年的低C1982的4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比2009年的高D1982年的2024岁年龄组人口数量比2009年
2、的多3与1982年相比,209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A显示人口的增长速度加快B意味着社会养老负担加重C不影响劳动人口的职业构成D表明2529岁劳动力资源数量下降(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四川卷)图1 为我国西部某省人口数据统计图。近年全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5%左右。据此回答1-2题。常住人口数人口自然增长率城市人口比重(注:数据来源于全国人口普查) 图12000年2010年8235万8042万0.51%27%0.23%40%(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表2为据第五次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统计的江苏省总人口及三大区域人口占全省人口比例,图8为江苏省2000
3、年和2010年人口年龄结构图。据此回答1516题。3关于江苏省人口数量及三大区域人口占全省人口比例的变化,叙述正确的是A苏北人口占全省人口比例的变化幅度最大B苏中人口占全省人口比例下降且人口数量减少C苏南增加的人口数量等于苏中和苏北减少的人口数量D江苏省增加的人口数量等于从省外迁人的人口数量(2010年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海南卷)图2示意四个国家人口的性别年龄构成。读图2,完成45题。01002003004005000100200300400500010020030040050010020030040050000-410-1470-7460-6450-5440-4430-3420-248010
4、-1470-7460-6450-5440-4430-3420-2480-840-48510-1470-7460-6450-5440-4430-3420-2480-840-490-9410-1470-7460-6450-5440-4430-3420-2480-840-490-94100-100-女性男性女性男性女性男性女性男性人口数量/千人口数量/千人口数量/千人口数量/百万02.521.510.53.54302.521.510.53.5430501001502002500501001502002507图示四国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A B C D8图示四国中3039岁人口数量从少到多依次是A
5、B C D(2010年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江苏卷)图9为三个城市圈20世纪不同年代人口增长示意图。读图回答l5l6题。图 99下列选项最符合“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人口自然增长特点的是A乙城市圈70年代 B乙城市圈80年代C甲城市圈90年代 D丙城市圈90年代10人口迁移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城市化过程。下列推断正确的是A乙城市圈60年代城市化速度快、水平高B乙城市圈90年代城市化速度慢、水平低C丙城市圈90年代城市化速度快、水平高D90年代,与丙城市圈相比,甲城市圈城市化速度快、水平较低(2010年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重庆卷)图1是某地区人口数量变化图。读图1,回答12题。图111
6、该地区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是A人口素质低 B人口老龄化 C就业压力大 D人口增长快12与俄罗斯相比,属于图示人口再生产类型的亚洲某国家,突出的资源环境问题是A大气污染 B能源短缺 C水土流失 D淡水匮乏13(2009年高考广东地理单科卷)人口抚养比是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年龄人口数的比值。读图6,关于我国五省市人口抚养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北京江苏贵州广东上海50%25%少儿人口抚养比老年人口抚养比图6 我国五省市人口抚养比A贵州的少儿人口抚养比最大 B上海的老年人口抚养比最小C北京的少儿人口抚养比大于广东 D江苏的少儿人口抚养比小于北京运用数据图表可以分析社会人口变化现象。据图6、图7回答121
7、3题。14(2009年高考江苏卷)图6是某地区育龄妇女平均生育子女数变化曲线图。若图中所示变化趋势持续下去,最可能出现的是A人口素质下降 B人口老龄化 C就业压力加大 D劳动力成本下降15(2009年高考江苏卷)图7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四个不同时期的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A B c D甲市2008年户籍人口出生9.67万人,出生率为0.699%;死亡10.7万人,死亡率为0.773%。甲户籍人口这种自然增长态势已持续14年。图1显示四个地区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据此完成12题。12341234死亡率%图1出生率%16(2009年高考全国I卷)甲市可能是A西宁 B延安 C上海
8、D广州17(2009年高考全国I卷)四个地区中,人口再生产与甲市处于同一类型的地区是A B C D图1显示某国19512000年每10年的人口变化。读图1完成45题3.9%4.8%-0.1%0.3%0.9%-1.9%1%1%2.5%2.2%自然增长人口数净迁入人口数百分比数字为增长率454035302520151050-5-10-15人口增长数万1951196019611970197119801981199019912000时段图 118(2009年高考全国卷)19512000年,该国A是人口净迁入国 B人口迁入是维持人口增长的主要方式C人口的出生率一直高于死亡率 D人口增长了15.119 (
9、2009年高考全国卷)据图示资料推测,该国A自20世纪70年代,人口再生产进入现代型 B可能位于欧洲C1990年人口达到900万 D20世纪未青壮年人口比重偏大读某发达国家四城市人口的年龄、性别结构示意图(图4),回答67题。20(2009年高考天津卷)人口的年龄、性别结构受人口迁移影响明显的一组城市是Aa b cBa c d Ca b d Db c d21(2009年高考天津卷)据人口年龄、性别结构判断,文化教育在城市服务功能中占主要地位的是Aa Bb Cc D d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I) 下表为我国某城市人口资料。读下表完成34题。1982年1990年2000年总
10、人口(万人)35167701014岁()35.2714.638.51564岁()58.3683.1590.3965岁及以上()6.372.221.1122该城市自1982年至2000年A人口自然增长率很高,人口增长迅速B人口出生率增高,人口老龄化问题得到缓解C人口出生率大幅度降低,人口死亡率大幅度增高D人口增长率很高,有大量青壮年人口迁入23该城市是A南京B深圳C西安D沈阳(2007年高考广东卷地理)读某省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变化图(图8)和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图(图9),回答1718题。24目前该省人口增长的特点是A总量呈下降态势B总量仍呈增长态势C总量呈零增长态势D增长模式没有变化25按联合国标
11、准,如一地区60岁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10或65岁的人口达7,则可视为进入老龄化社会。该省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时间在A1990年以前B19902000年之间C20002004年之间D2004年以后(2007年高考上海卷地理)下图反映了亚洲某国人口增长与构成的变化及其发展趋势。26该国人口变化趋热的一个突出特征是A年轻劳动力过剩B老龄化趋势显著C自然增长率上升D人口出生率较高27示意图显示,该国人口平均寿命状况是A平均寿命延长,女性长于男性B平均寿命延长,男性长于女性C平均寿命缩短,女性长于男性D平均寿命缩短,男性长于女性28人口金字塔示意图所示的亚洲某国,最可能是A中国B日本C印度D泰国(200
12、6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文综四川卷(新课程)图1为甲、乙两国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图。据此回答46题。29目前与甲国18901920年人口再生产类型相同的国家是A.韩国 B.古巴 C.新西兰 D.埃及30乙国1970年以后人口出生率迅速下降的主要原因可能是A.自然灾害频繁,饥荒严重B.政局动荡,长期战乱C.政府宏观调控力度大 D.抚养孩子成本上升,夫妇不愿多生孩子31由图1可作出的正确判断是A.目前甲国城市化水平高B.乙国可能分布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C.目前甲国为人口净迁出国D.目前乙国劳动力短缺(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文综重庆卷(新课程)图3为三个区域的人口统计图。读图回答1011
13、题32a、b区域的人口再生产类型分别属于A、现代型和过渡型B、原始型和传统型C、现代型和传统型C、传统型和过渡型33影响c区域人口自然增长率的主要因素有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人口受教育水平较低医疗卫生水平较低人们的生育意愿较低A、 B、 C、 D、(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文综全国卷(新课程)图1表示某地区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过程。据此回答12题。34与“人口自然增长率迅速降低,高龄人口比例缓慢增加”对应的期间是A期 B.期 C.期 D.期35在期A人口急剧膨胀B.人口老龄化C人口增长停滞 D.人口平均寿命较低(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地理江苏卷(新课程)图4是德国和泰国产业人口
14、构成的变化图。读图回答1819题。图436关于德国和泰国产业人口构成及其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1937年&1999年,泰国第一产业人口比重呈上升趋势B.1961年&1999年,德国第二产业人口比重呈下降趋势C.1999年,两国均以第二产业人口比重为最高D.1999年,两国均以第三产业人口比重为最高371980年&1999年,泰国产业人口数量变化最大的是A.农业 B.工业 C.商业 D.旅游业38(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地理江苏卷(新课程)图5是1978年2004年我国人口总量及人口自然增长率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双项选择题)图5 (2)根据表1数据,说了北京市与河南省人口
15、增长的差异,试分析造成差异的主要原因。表1 2003年北京市与河南省人口增长指标(%)自然增长率总增长率北京市5.292河南省0.5640.56240(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地理上海卷,2630)阅读下列人口统计图表,计算并回答问题。A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约为_;在A、B、C三国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_国,与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2004年约6)相似的是_国。与A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类似的国家主要分布于_ (单项选择)A非洲B亚洲 C欧洲 D北美洲根据表格提供的数据,在图2中标出A点,以表示A国15岁以下、65岁及以上人口年龄构成。 2004年A、B两国人口年龄构成()15岁以下15岁到
16、64岁65岁及以上A国50455B国176518 图1分析图1和图2可以看出,A国人口问题主要是_、_和_等。图3所示的城市流动人口数量变化对该市产生的积极影响是_,_。可能带来的问题是_,_。A.继续稳定人口低生育水平B.遏制人口老龄化加速的趋势C.提高西部人口自然增长率D.保持目前的城市人口比重(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文综全国卷(新课程)下表为2002年我国四个地区的相关数据,据此回答1011题。 地区总人口(万人)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国内生产总值(亿元)96130.6380.6036163.216250.5950.0545408.838370.7211.0751180
17、.02670.6071.276159.742四个地区中人口老龄化趋势最显著的是( )A.B.C.D.43四个地区中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是( )A.B.C. D.(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地理江苏卷(新课程)图7是我国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某新兴城市人口增长示意图。读图回答1618题。图7441992年至1993年,该城市的人口增长率是( )A.16.7%B.14.3%C.0.9%D.1451991年至1998年,该城市人口迅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A.人口出生率高B.人口死亡率低C.大量人口迁入D.原有人口基数小46该城市人口迅速增长,近期可能导致的主要问题是( )A.人口老龄化突出B.
18、城市经济缺乏活力C.社会劳动力不足D.城市用地压力增大(2003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地理江苏、广东卷(新课程)图4是某地区19501980年人口增长图。读图4回答1213题。4730年间该地区()A.乡村人口增长了2000万人B.城市人口增长了500万人C.总人口增长了两倍D.乡村人口增长了两倍4830年间该地区城市化水平()A.大幅提高B.略有提高C.没有变化D.略有下降49(2002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地理广东广西卷,31)阅读表1资料,回答下列问题。表120世纪世界各大洲或地区人口与GDP占世界比重的变化区域人口占世界百分比GDP占世界百分比1900年2000年1900年20
19、00年亚洲57.460.532.637.4欧洲24.612.042.425.5非洲8.113.03.43.0北美5.05.516.624.6拉丁美洲4.58.54.08.1大洋洲0.40.51.01.4(1)1900年,在世界各大洲或地区中,人均GDP最高的是_,最低的是。(2)20世纪,人口占世界百分比上升的大洲或地区有;GDP占世界百分比下降的大洲或地区有。(3)1995&2000年,非洲和欧洲的平均人口自然增长率分别为2.4%、0.0%,试分别说明非洲和欧洲目前突出的人口问题。50(2002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地理上海卷,4951)当人口的数量、质量、结构或分布与社会、经济发展和生
20、态环境不相适应时就会出现各种人口问题。读图表回答:读“中国人口增长及其自然变动”图。1994年我国人口的自然增长率是,当年非农业人口数是亿。非农业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是。从“中国人口增长及其自然变动”图中截取1960年至1990年30年间非农业人口变化资料,完成下列表格和相应曲线图。单位:亿年份(年)1960196519701975198019851990全国人口6.68.39.29.910.511.4非农业人口1.41.31.31.41.73非农业人口比例(%)21181617212619601990年非农业人口所占的百分比19601990年非农业人口比例曲线图人口增长过快会引起一系列的问
21、题,根据下列表中数据,分析我国存在的人口问题:A;B。世界中国美国俄罗斯A.人均耕地面积(公顷/人)0.240.080.760.87B.1998年人均GDP(美元)5020775315202300读“中国人口文化程度构成”图,我国人口还存在的问题是:;近年来,随着义务教育的普及和高校扩招,这种现象已有显著改善。我国采取的人口政策是:。(台湾省资料暂缺)中国人口文化程度构成(2001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大综广东、河南卷(旧课程)根据图1回答下列问题:图151图中a所示国家可能是()A.印度B.新加坡C.美国D.德国52图中表示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的可能是()A.B.C.D.(2001年普通高
22、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大综上海卷(文科使用)人口、资源、环境工作是强国富民安天下的大事。请对下列相关问题作出选择。53据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全国共有12.95亿人,图中“*”表示人口年龄构成状况,其中014岁人口的比重约是()A.93%B.23%C.13%D.60%人口年龄构成的比重54与10年前相比,我国人口中0&14岁人口比重下降了4.8%,65岁以上人口比重上升了1.39%,而总人口增加了近1.3亿。因此,新世纪人口工作的主要任务是()A.控制人口盲目流动B.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C.遏制人口老龄化加速势头D.适度提高少年儿童人口比重55(2001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地理上海卷,26)读下列柱状图(资料来源:第四、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回答:全国和上海人口增长幅度对比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对比(1)上海市人口增长幅度超过全国平均增长幅度,从人口增长考虑,其主要原因是的增加。结合你所了解的生产生活实际,分析其对上海发展的影响:有利的方面:;存在的问题:。(2)与全国相比,在人口年龄构成中,上海面临的人口问题是:人口的更严重;分析该人口问题给上海带来的社会问题有:。57(2000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地理上海卷)目前上海面临最主要的人口问题是()A.卫星城镇人口比重大B.人口基数大,自然增长率高C.人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品味古典名著 23 三顾茅庐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 《第一单元 美丽的大自然 欣赏 森林与小鸟》(教案)-2023-2024学年人教版音乐三年级下册
- Unit 3 My friends Part C(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人教PEP版英语四年级上册
- 3《我和老师交朋友》(教学设计)-鲁画版心理健康五年级上册
- 8 蝴蝶的家(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 4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
- 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 第12课 我有一个梦想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2
- 2023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5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5.2 平行线 2平行线的判定教学设计 (新版)华东师大版
- 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 第四课 第2节 词语的兄弟姐妹同义词教学设计2 新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
- 10《传统美德 源远流长》 第1课时 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统编版
- 优艺国际环保科技(新乡)有限公司新乡市医疗废物集中处理中心迁建扩能项目环境影响报告
- 经验萃取实战技术课件
- 医学女性盆腔肿瘤的影像学表现和鉴别专题课件
- 南汇区供排水一体化整合研究的任务书
- 23CG60 预制桩桩顶机械连接(螺丝紧固式)
-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实录】生活中处处有规则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 军营相亲活动策划方案
- Python语言基础与应用学习通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高职PPT全套教学课件
- 挖掘机驾驶员岗位安全达标考试试题
- 音乐育人思政先行:课程思政融入小学音乐教学的路径 论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