厄尔尼诺现象的成因_第1页
厄尔尼诺现象的成因_第2页
厄尔尼诺现象的成因_第3页
厄尔尼诺现象的成因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厄尔尼诺现象的成因厄尔尼诺”现象是指南美赤道附近(约北纬4度至南纬4度,西 经150度至90度之间)幅度数千公里的海水带的异常增温现象。原来,太平洋洋面并不是完全水平的。在南半球的太平洋上,由 于强劲的东南信风向西北横扫,将海水也由东南向西推动,结果是位 于澳大利亚附近的洋面要比南美地区的洋面高出约50厘米。与此同时,南美沿岸大洋下部的冷水不停上翻, 给这里的鱼类和水鸟等海洋 生物输送大量养料。令人不解的是,每隔数年,这种正常的良性环流便被打破。一向 强劲的东南信风渐渐变弱甚至可能倒转为西风。 而东太平洋沿岸的冷 水上翻也会势头减弱或完全消失。于是太平洋上层的海水温度便迅速 上升,并且向东回流

2、。这股上升的厄尔尼诺洋流导致东太平洋海面比 正常海平面升高二三十厘米,温度则升高 2-5摄氏度。这种异常升温 转而又给大气加热,引起难以预测的气候反常。经如,厄尔尼诺曾使 南部非洲、印尼和澳大利亚遭受过空前未有的旱灾,同时带给秘鲁、 厄瓜多尔和美国加州的则是暴雨、洪水和泥石流。那次厄尔尼诺效应 造成了 1500余人丧生和80亿美元的物质损失。关于厄尔尼诺现象的 成因,迄今科学家们尚未找到准确的答案。有人认为,可能是太平洋 底火山爆发或地壳断裂喷涌出来的熔岩的加热作用造成洋流变暖,进而导致信风转弱和逆转。另有人则推断,也许是因为地球自转的年际 速度不均造成的。他们说,每当地球自转的年际速度由加速

3、度不均造 成的。他们说,每当地球自转的年际速度由加速变为减速之后,便会 发生厄尔尼诺现象。令人忧虑的是,厄尔尼诺现象的出现越来越频繁。 原来认为5年、7年乃至10年来临一次,后来又以3至7年为周期 出现。但进入90年代以来似乎每两三年就降临一次。尽管厄尔尼诺的成因尚未查清,但人类并未在它面前听天由命、 无所作为。1986年国外科学家成功地提前一年预报了厄尔尼诺现象 的来临,并积极探索温室效应与厄尔尼诺现象之间的联系。 可以预言, 人类终将能解开这一肆虐人类的大自然之谜,并找出办法,避免它的危害。陌生的拉尼娜近两个月来,赤道东太平洋地区海洋、大气的各种监测数据表明, 厄尔尼诺现象正在迅速向拉尼娜

4、”现象转化。拉尼娜”的字面意思是 女孩”,它也被称为 反厄尔尼诺”现象,总是出现在厄尔尼诺现象之 后。据美国圣迭戈斯克里普斯海洋中心的电脑模型显示,目前海面以下的寒冷海水正由东南亚朝南美流去, 并将迅速上升至海面,使赤道 附近的表面海水转冷。5月份,在东太平洋的一些监测区内,海洋水温骤降了 8C,信风加强。美国海洋热带研究所指出,位于赤道附 近、低于正常水温的区域如今已扩展到东西长 3000海里、南北宽数 百海里。尽管这片水域只是很少的一部分,但是这片水域仍在扩大, 略低于表面以下的一个巨大的冷水层源源不断地向这片水域补充冷 水。有关专家指出,拉尼娜现象对气候的影响很难预测, 因为不像厄尔尼诺

5、现象那样简单。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认为, 拉尼娜现象 可能使美国东南部冬天的温度比正常时期高,而西北部比正常时期低。英国的科学家认为,拉尼娜现象将使北美洲的西部地区、南美洲 及非洲东部地区面临干旱威胁,而可能给东南亚、非洲东南部和巴西 北部造成水灾。中国国家气候中心专家认为,拉尼娜的危害不会有厄 尔尼诺那样大。关于拉尼娜现象对我国气候的影响,他认为,影响我 国气候的因素很多,现在还很难估计具体影响。厄尔尼诺和拉尼娜很早以前,人们就发现有的年份,赤道东太平洋的水温异常地升 高。历史上最早记载厄尔尼诺可追溯到 1541年,每隔几年就会出现 一次。以往厄尔尼诺一直被认为是一种地区性的现象。随着科

6、学的发展,对厄尔尼诺的监测和研究逐渐受到重视。到本世纪 60年代科学 家发现厄尔尼诺与太平洋上大气活动和一些地区的气候异常有着密切的关系。这样一种大规模的海洋和大气相互作用状况, 引起了地球 科学家们的高度关注,尤其是在气象学界,已经成为当今研究形成气 候异常的突破点。我国处在太平洋西岸,厄尔尼诺对气候的影响不可 忽视,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但是厄尔尼诺出现的进 节有早晚;持续时间有长短;暖水区域有大小;偏暖程度有强弱,等 等,问题非常复杂。这些年来对它的研究虽取得了一些结果,可是迄 今关于厄尔尼诺的成因还没有搞清楚。其与某地区的气候异常的关系 也仅仅还是一些统计相关的分析,它们之间的物理原因远未揭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