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理工选修环境保护及可持续发展期末复习知识点_第1页
哈理工选修环境保护及可持续发展期末复习知识点_第2页
哈理工选修环境保护及可持续发展期末复习知识点_第3页
哈理工选修环境保护及可持续发展期末复习知识点_第4页
哈理工选修环境保护及可持续发展期末复习知识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哈尔滨理工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环境工程系环境工程系 1423环境的概念 从哲学角度讲,环境是相对于某一中心事物的存在而存在的,与某一 事物有关的周围事物,就是这个事物的环境。(2) 对于环境科学而言,环境主要是指各种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总称。(3) 对于人类,环境是指围绕人们生存的各种外部条件和要素的总和。(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把环境定义为“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动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城市和乡村等”。这里所指的环境就是人类的生存环境。4

2、自然环境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生活和生产所必需的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的总称。 按构成因子把自然环境划分为按构成因子把自然环境划分为大气圈、水圈、土壤圈、生大气圈、水圈、土壤圈、生物圈和岩石圈;物圈和岩石圈; 按结构特征可以划分为山地环境、平原环境、湿地环境;按结构特征可以划分为山地环境、平原环境、湿地环境; 按生态类型划分为陆生环境、水生环境,或森林环境、草按生态类型划分为陆生环境、水生环境,或森林环境、草原环境;原环境; 根据自然环境与人类的相互作用关系,可以划分为原生自根据自然环境与人类的相互作用关系,可以划分为原生自然环境、次生自然环境、人化自然环境或人工自然环境。然环境、次生自然环境、

3、人化自然环境或人工自然环境。5环境问题环境问题是指全球环境和区域环境中出现的不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现象。 第一类环境问题第一类环境问题又称原生环境问题,是指没有受人类活动影响的原生自然环境中,由于自然界本身的变异所造成的环境破坏问题,即自然界固有的不平衡性。 第二类环境问题第二类环境问题又称为次生环境问题,是指由于人类的社会经济活动造成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改变了原生环境的物理、化学或生态学的状态。 第三类环境问题第三类环境问题是指社会环境本身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人口发展、城市化及经济发展带来的社会结构和社会生活问题。 6马斯河谷烟雾事件,马斯河谷烟雾事件,1930年年世界八大世界八大公害事件公

4、害事件废水中汞引起的人体汞中毒事件废水中汞引起的人体汞中毒事件含镉废水污染稻米含镉废水污染稻米美国多诺拉烟雾事件,美国多诺拉烟雾事件,1948年年多氯联苯污染米糠油多氯联苯污染米糠油二氧化硫为主;大气污染事件二氧化硫为主;大气污染事件氮氧化物;大气污染事件氮氧化物;大气污染事件二氧化硫为主的大气污染二氧化硫为主的大气污染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1943年年日本水俣病事件,日本水俣病事件,1953年年日本富山骨痛病事件,日本富山骨痛病事件,1955年年日本爱知米糠油事件,日本爱知米糠油事件,1968年年日本四日市哮喘病事件,日本四日市哮喘病事件,1961年年伦敦烟雾事件,伦敦

5、烟雾事件,1952年年二氧化硫为主的大气污染二氧化硫为主的大气污染硫氧化物;大气污染事件硫氧化物;大气污染事件7自然资源自然资源是人类从自然条件中摄取并用于人类生产和生活所必须的各种自然组成成分,其通常所指的有土地、土壤、水、森林、草地、湿地、海域、原生动植物、微生物以及矿物等,还包括空气等一些环境要素。按自然资源的地理分类 :矿产资源(岩石圈)、土地资源(土壤圈)、水力资源(水圈)、生物资源(生物圈)、气候资源(大气圈)、海洋资源等六大类。按其产生的渊源及其利用性可分为:非耗竭性资源:如太阳能、空气、风、降水、气候等。耗竭性资源:这种自然资源是在地球演化过程中的特定阶段形成的,质与量是有限定

6、的,空间分布是不均匀的。耗竭资源又可分为: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8自然资源耗竭性资源可更新性资源土地资源森林资源水资源作物资源牧场资源野生及家养动物资源水产渔业资源遗传资源不可更新性资源矿产资源化石燃料资源非耗竭性资源恒定性资源太阳能潮汐能风能降水易误用及污染的资源大气水能江河湖海中的水资源广泛的自然风光9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 生态系统是指自然界一定空间内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不断演变,达到动态平衡、相互稳定的统一整体,是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单位。生态系统具有的共同特性: 具有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三大功能。 具有自我调节的能力。 是一种动态系统。 10生态系统的组成 生产者

7、:又称为自养生物。主要指绿色植物,即利用太阳能在光合作用下把无机物合成为有机物的绿色植物,也包括蓝绿藻和光合细菌; 消费者:指以其他生物为食的各种动物(植食动物、肉食动物、杂食动物和寄生动物等); 分解者:指分解动植物残体、粪便和各种有机物的细菌、真菌、原生动物、蚯蚓和秃鹫等食腐动物。分解者和消费者都是异养生物。 非生物环境:指无机物(包括氮、氧、二氧化碳和各种无机盐等)、有机物(包括蛋白质、糖类、脂类和土壤腐殖质等)、气候因素(包括温度、湿度、风和降水等,来自宇宙的太阳辐射也可归入此类)。 11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及其所构成的综合体。生物多样性通常包括3各

8、层次: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因其特有的生态功能,生物多样性又被称为“地球之免疫系统” 生态系统多样性 生态系统多样性是指生物群落和生境类型的多样性。中国生态系统多样性十分丰富,主要有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和海洋生态系统。 物种多样性 物种多样性是指动物、植物、微生物物种的丰富性。 遗传多样性 遗传多样性是指存在于生物个体内、单个物种以及物种之间的基因多样性。物种的遗传组成决定着它的性状特征,其性状特征的多样性是遗传多样性的外在表现。12生态破坏生态破坏是指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和兴建工程项目而引起的生态环境的退化及由此而衍

9、生的有关环境效应,从而对人类的生存环境产生不利影响的现象。 生态破坏的主要类型: 植被破坏; 森林破坏; 牧场退化; 水土流失; 土地荒漠化; 生物多样性减少。如果任其发展下去,最终可能导致毁灭性生态灾难的第次延伸的顺序是: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1314环境保护环境保护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环境保护包含三个层面的含义: (1) 对自然环境的保护 (2) 对地球生物的保护 (3) 对人类生活环境的保护环境保护的基本指导准则: (1) 源头防治 (2) 过程控制 (3) 末端治理 (4) 风险预防

10、 15环境污染环境污染:被人们利用的物质或能量,直接或间接进入环境,导致自然的有害影响,以至于危及人类健康、危害生命资源和生态系统,以及损害或者妨害舒适性和环境的其他合法用途的现象。环境污染的主要类型:水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固体废物污染、物理污染(声、光、热、电磁、核辐射)、微环境污染(较小空间内的污染和较短链接尺度内的污染)。16水污染水污染是指排入天然水体的污染物,在数量上超过了该物质在水体中的本底含量和水体环境容量从而导致了水体的物理特征和化学特征发生不良变化,破坏了水中固有的生态系统,破坏了水体的功能及其在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中的作用。水环境的主要污染物(1) 无机悬浮物; (2)

11、 耗氧有机物(3) 植物性营养物; (4) 重金属(5) 酸碱污染; (6) 石油类(7) 难降解有机物; (8) 放射性物质(9) 热污染; (10) 病原微生物 17水污染源的分类点源污染: 人类活动所排放的各类污水将污染物代入水体的一大类污染源,由于这些污水和废水多由管道收集后集中排除。 (1) 生活污水 (2) 工业废水面源污染: 大面积的农田地面径流或雨水径流也会对水体产生污染,由于其进入水体的方式是无组织的,通常被称为非点源污染,或面源污染。 (1) 农村灌溉水形成的径流; (2) 农村中无组织排放的废水; (3) 分散排放的小量污水。18水污染的防治技术物理处理技术:物理处理技术

12、: 化学处理技术:化学处理技术:物理化学处理技术:物理化学处理技术:是用物理、化学、物理化学、生物法等梯级处理方式进行。利用去除污水中粗大悬浮物、泥沙等。利用去除微细悬浮固体污染物等。常用大幅度去除污水中呈胶体和溶解态的有机污物。采用方式去除残留污染物质,满足更严格的污水排放或者回用(中水)要求。19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20大气污染大气污染是指大气环境的主要污染物(1) 颗粒物 (2) 气态污染物含硫化合物 含氮化合物含碳化合物 碳的氧化物卤素化合物21固体废弃物污染固体废物污染是指固体废弃物来源包括:工业固体废物、农业固体废物、城市固体废物、危险废物控制固体废物的主要措施:源头减量、回收利用

13、、无害化处理、安全处置传统固体废弃物的处理主要采用填埋、焚烧等方式22环境伦理观环境伦理观是人类针对自然环境的伦理道德、行为规范等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导性科学。环境伦理观的主要思想基点: (1)尊重和善待自然; (2)关心个人并关心人类; (3)着眼当前并思虑未来; (4) 人与自然间的道德方式或行为操守 2324可持续发展的概念美国女学者卡逊在她的科普著作寂静的春天一书中,2. 可持续发展的定义 (1)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 害的发展-我们共同的未来 (2)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

14、道路,保证一代 接一代的永续发展。3.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1) 公平性原则 (2) 可持续性原则 (3) 共同性原则25人口定义:人口是生活在特定社会、特定地域,具有一定数量和 质量,并在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同各种自然因素与 社会因素组成复杂关系的人的总称。人口过程:人口在时空上的发展和演变过程。 包括:自然变动、机械变动和社会变动。我国面临的人口三大问题:人口素质、人口结构、人口分布我国面临的人口三大高峰:总人口、劳动年龄人口、老年人口人口平均生育率TFR是每位社会育龄妇女一生生育孩子数目的平均值,维持稳定的人口规模需TFR=2.1。人口问题26在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统筹下,预计至2050

15、年总人口将达近16亿。这将是我国环境容量允许的最高人口负荷。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改善人口结构,引导人口合理分布,保障人口安全;促进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本强国的转变,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我国的人口素质问题,包括身体、科学文化和思想道德素 质等所形成的挑战,远大于人口众多问题的本身。人口的可持续发展27:资源的可持续利用28城市的可持续发展29清洁生产的内容:清洁的能源、清洁的生产过程、清洁的产品农业与工业的可持续发展30生态工业园31社会的可持续发展32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是指将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结合到生产、消费和废物管理等过程中所进行的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活动的总称。 l 减量化是指减少资源、能源利用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