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与理解强化练习_第1页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与理解强化练习_第2页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与理解强化练习_第3页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与理解强化练习_第4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与理解强化练习班级:_ 姓名:_1. 阅读春夜喜雨,回答问题。春夜喜雨唐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1这首诗从整体看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来描绘春雨?说说运用这种手法的好处。_2这首诗运用了虚实结合的写法,请具体指出哪里是真实描写,哪里是想象描写。_3这首诗赋予了春雨怎样的品格?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_2. 延伸阅读。浪淘沙(唐)刘禹锡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1将词语与相应的解释连一连。须臾好像海门极短的时间似 江海汇合之处2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2、”。(1)这首诗描写的是农历八月十八的钱塘江大潮涨落的壮观景象。前两句描写涨潮情形,后两句描写退潮情形。(_)(2)“八月”点出大潮时节。“涛声吼地来”写潮来之势,由近及远。(_)(3)作者由开头的静态描写转人对潮去之后的动态描写,更衬托出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_)3把诗中的比喻句画上横线。3. 诗歌赏析。寒食(唐)韩翃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1诗歌前两句用_、_两字点明仲春色;后两句用_、_点明享受特权的对象。2简单分析诗歌暗寓讽喻的特色。_3今天人们用此诗中的_渲染的美丽景色。4. 古诗词赏析。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

3、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1“西江月”是这首词的_,作者辛弃疾是_朝的豪放派词人。2下列选项中,对本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惊鹊”和“鸣蝉”两句动中寓静,把半夜“清风”“明月”下的景色描绘得令人神往。B.“稻花香”和“听取”两句,写诗人闻着稻花香,看着丰收的景象,欣悦之情,尽在言表。C.“七八个”和“两三点”两句中,七八个写出“星”的稀疏,“两三点写出雨的细微。D.“旧时”和“路转”两句表现出诗人由于沉浸在稻花香中以至忘了道途远近的怡然自得。5. 古诗阅读:补充诗句,并填空。好雨知时节,( )。( ),润物细无声。( ),江船

4、火独明。晓看红湿处,( )。1补充诗句:_2春夜喜雨是一首五言(_),作者是唐朝诗人(_)。诗中以极大的(_)之情,赞美了来得及时、滋润万物的(_)。3根据你对诗句的理解选择。 “发生”在词典中的解释有: A.发生 B.产生,兴起 C.出项“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中的“发生”应选(_) 这首诗以“好雨”开头,请说明作者称赞春雨的原因(_)(请选用诗句作答)A.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B.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C.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D.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诗句中的哪个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雨悄无声息的特点?(_)A.喜 B.潜 C.润 对诗的理解不正确一项是(_)A.全诗描写了春

5、夜降雨、润泽万物的美景。B.全诗表达了诗人对春夜细雨的无私奉献品质的喜爱与赞美之情。C.全诗意在赞美像春雨一样无私奉献的人。6. 课文理解。出塞唐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1诗的第一句以_的手法,勾勒出一幅千古边关月夜图,暗写_。2第二句紧承上句,表达了诗人何种思想情感?请简要概括。_3第三四句,由_转入_,既含蓄委婉地_,又侧面烘托了_,抒发了_。7.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友谊泥泞中一只扶持的手岔道口一个引导的箭头挫折时一句温暖的话迷惑时一个肯定的回答干渴时一杯清凉的水倦怠时一声惊蛰的春雷纯洁的友谊高山上的白雪生命的蜜和盐森林中的松柏1这首诗采用比

6、喻的手法来写友谊。在第一节中,作者将友谊比喻成_、_,这是写当我们在前进的道路上碰到困难时,友谊会给我们_、_。在第二节中,作者将友谊比喻为_、_,这是写当我们遇到挫折和困惑时,友谊能_。在第三节中,作者将友谊比喻为_、_这是写当我们处于烦躁消沉时,友谊能_。在第四节中,“高山上的白雪”,是写友谊的_,“生命的蜜和盐”,写的是友谊的_,“森林中的松柏”,写的是友谊的_。2你认为真正的友谊是什么?仿照第一节写一写。_8. 古诗阅读。春夜喜雨唐杜甫_,当春乃发生。_,_。_,江船火独明。_,_。1把古诗补充完整。2题目中的“_”字是全诗的诗眼。作者称赞春雨为“好雨”是因为“_”。(用原文回答)3“

7、_,_。”是从视觉来写春雨;“_,_。”是诗人的想象。4第三、四句写出了春雨_和_的特点;第七、八句中的个“_”字表现了雨后花开的生机勃勃。5对本诗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头两句,诗人运用拟人手法,仿佛春雨知道农时,应时而来。B.中间四句,诗人分别以听觉和视觉落笔,写出了“好雨”润物之功,诗人爱雨之情。C.最后两句,诗人想到雨后晨景:雨过天晴,成都城中处处落英缤纷。D.全诗没有出现一个“喜”字,但从“潜、润、细、湿”等字却可体会出诗人的喜雨之情。9. 阅读词句,并完成练习。清平乐宋黄庭坚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_,_。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_,_。1补全词句。2下列对词语的解释不正

8、确的一项是()A.无行路:没有留下春去的行踪。B.唤取:呼唤,询问。C.啭:鸟婉转地鸣叫。D.因风:因为风势。3词的上阕,一个“_”字直接道出了词人的设想:有人知道春的去处,唤回来与自己同住。词的下阕,通过黄鹂“_”,写出春天已过,初夏已来。整首词表达了词人对春天的_之情。4在这首词中,运用最明显的修辞手法是_,将_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作者对_的喜爱。5美好春光的流逝总是让人感到无限惋惜和伤感,请你再写出两句类似的诗词句。_10. 课外阅读我最棒。七步诗_,_。_,_。_,_?1把古诗补充完整。2将最后两句诗改为陈述句。_3写出第三、四两句诗的意思。_4在你认为正确的说法后面画“”。(1)

9、曹操的儿子曹丕即位后,嫉恨有才华的弟弟曹植。他命令曹植在七步之内作出一首诗,否则将其处死。曹植真的在七步内作成了这首诗,因而题目为七步诗。(_)(2)七步诗前四句描述了煮豆燃萁这一日常生活现象,最后两句话锋一转,集中抒发了曹植内心的悲愤。(_)11. 古诗词阅读。江畔独步寻花唐杜甫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1)这首诗是描写作者春季寻花的情景,向我们描述了、花压枝头、等几个画面。(2)对于这首诗,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句描写作者在黄四娘家赏花的情景,表达了对美好春光的热爱和赞美。B.诗中“压”、“低”用得准确生动,描绘出繁花把枝条压弯了的情景。

10、C.第三句写彩蝶时时舞,间接写出花的芬芳鲜艳,使诗人也“留连”起来。D.诗中“时时”对“恰恰”,表达诗人留恋花蝶之时,忽被莺声唤醒的不快与失望。12. 课外阅读(一)。清明唐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注释清明:节气名,在阳历每年4月4日或5日。酒家:酒店。杏花村:杏花深处的村庄,后人遂以它来命名以产酒著名的地方。(1)解释加下划线的字词。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2)诗的第一、二句交代了写作的时间是,天气是,作用是(3)行人为什么“欲断魂”呢?_(4)行人问牧童什么?牧童回答了吗?_13. 课内阅读。江上渔者江上

11、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1这首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_2这首诗只有短短的四句话,却描写了两幅截然不同的画面,分别是什么?反映了什么?_3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_14.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练习。咏柳(唐)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1填空。(1)“咏柳”中“咏”的意思是_。(2)“丝绦”一词本义是_,在本诗中指的是_。(3)诗人把“二月春风”比作_。2你最喜欢诗中的哪一句?写下来,并写出意思。诗句:_意思:_15.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墨梅我家洗砚池头树,_。不要人夸好颜色,_。1把诗句补充完整。这首诗的作者是代的。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