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三纲、六证、八目_第1页](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6/10/88d5eefe-9398-4fa7-be20-5d5baf5c1350/88d5eefe-9398-4fa7-be20-5d5baf5c13501.gif)
![大学三纲、六证、八目_第2页](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6/10/88d5eefe-9398-4fa7-be20-5d5baf5c1350/88d5eefe-9398-4fa7-be20-5d5baf5c13502.gif)
![大学三纲、六证、八目_第3页](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6/10/88d5eefe-9398-4fa7-be20-5d5baf5c1350/88d5eefe-9398-4fa7-be20-5d5baf5c13503.gif)
![大学三纲、六证、八目_第4页](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6/10/88d5eefe-9398-4fa7-be20-5d5baf5c1350/88d5eefe-9398-4fa7-be20-5d5baf5c13504.gif)
![大学三纲、六证、八目_第5页](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6/10/88d5eefe-9398-4fa7-be20-5d5baf5c1350/88d5eefe-9398-4fa7-be20-5d5baf5c1350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大学三纲、六证、八目1. 三纲领:明明德 亲民 止于至善。2. “六证”是修行的次第: (六要素)止 定 静安 虑 得。3. 八目(八条目):格物 致知 诚意 正心修身 齐家 治国 平天下。八目是实现三纲的具体步骤。语出大学三纲: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八目:格物、致 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大学开头就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就是后人所说的大学“三纲领”。 “八条目”的中心环节是修 身,格物、致知是修身的外部途径,诚意、正心是修身的内在前提,齐家、治国、平天下是 修身的更高一个层次的自我实现,所以大学第一篇在末尾的时候又说“自天子以至于庶 人,壹是皆
2、以修身为本”。第八讲 三纲六证八目的关系在讲大学的传文部分之前,我们先来归纳一下三纲、八目、六证的关系,不完全是古人 的,也有我个人的理解。首先得把修身单独拿出来,它是整个大学的核心,如果把它放到八目里面,就将它的重 要性降低了,三纲、八目、六证之间的逻辑关系也就理不清楚了。把修身单独拿出来之后,八目剩下前面四个:格物、致知、诚意、正心。这四个加起来就是 修身。修身怎么修?就是这四目,合起来,古人称格致诚正,就能达到“明明德”。 为什么叫三纲、八目?三纲就是三个纲领,八目是八个细目。从写书的角度打个比方,三纲 是章,八目是节。“明明德”作为一章,下面四个节就是格、致、诚、正。格致诚正才能做 到
3、“明明德”,这是“明明德”的方法。修身也是为了“明明德”,或者说修身的第一步就是“明明德”。具体的方法就是格致诚正。 但是我们一定要记住一点,格致诚正不等于“明明德”,“明明德”的概念比格物、致知、诚 意、正心还要大。或者说,如果只做到这四目,很难直接达到“明明德”。能做到“明明德”之后才能做到“亲民”,“明明德”实际是一个修炼方式,“亲民”是效果, 是这种修炼方法的具体作用,修到“明明德”才能有“亲民”的效果,而达到“亲民”才能 做到齐家、治国、平天下。齐家、治国、平天下所需要的基本手段都是“亲民”。“民”就是人,就是你身边的人愿意和 你亲近。如果你的家人都愿意和你亲近,家就和谐了,这就是齐
4、家。国里面的人都愿意和你 亲近,就是治国。天下人都愿意和统治者亲近,就是平天下。这是“亲民”的功能。 我们可以将八目分成两栏,上一栏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是修身的方法,下一栏是齐 家、治国、平天下,是修身的效果和功能。整个大学围绕三纲、八目、六证展开,实际 谈的就是修身。为什么“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因为要达到齐家、治国、 平天下的目的。有人说,我就是一个普通打工的,跟治国、平天下没关系,那你也需要齐家啊!所以任何人 都离不开修身,任何人都需要修身。从普通老百姓的角度,需要齐家,作为带团队的,需要 带好团队,作为统治者,要管理好国家,所以都需要从修身做起。怎么修?格物、致知
5、、诚意、正心。这四目是手段,不是要达到的效果,通过这个手段是要 达到“明明德”的效果。格致诚正不能直接给你带来“亲民”,也不能直接带来齐家、治国、 平天下,它们之间没有直接的必然联系,因为这个过程如果不能完整地执行下来,某一个环 节出现偏差,就达不到最后的效果了。比如,如果没有格物致知,只修诚意正心,最后的结果可能达到“明明德”了,但做不到“亲 民”。因为如果只修诚意正心,没有格物的话,你可能就变成一个道德先生,一个道德样板, 大家对你的评价是,这个人太好了,但就是办事儿办不明白。如果不修诚意正心,只修格物 致知,大家对你的评价可能是,这个人太聪明了,就是心不正,那也没用啊。这是两种最典 型的
6、修身偏离正确方向所导致的结果,这两种结果都不可能实现“明明德”,也不可能实现 “亲民”。原因也很简单,你想,如果你只修诚意正心的话,人虽然真好,但是办个事儿总办不明白, 人家还能和你亲近吗?如果不修诚意正心,格物致知做的很好,能把人和事儿都看的清清楚 楚、明明白白,就是心不正,出发点是歪的,总是以牺牲别人的利益来满足自己的利益,大 家怎么可能和你亲近。所以,格致诚正是可能修偏的,修偏了就达不到“明明德”,也达不到齐家、治国、平天下。 所以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不等于能齐家、治国、平天下。那怎么能保证不修偏?就是 这四个字要合在一起修,不能分开。修格物致知的同时,出发点要正,心要正;在诚意正心
7、 的同时,还要去了解人、了解事物。这四目不能分离,然后才可能“明明德,”有“明明德” 之后才可能有“亲民”,有“亲民”之后才可能有治国、平天下。三纲是纲领。第一个纲领是儒家修行的方法,“明明德”。第二个纲领是儒家修行要达到的功 效,“亲民”。一个是修,一个是用。这两纲表面上看起来已经很完整了,为什么还要有第三 个纲,“止于至善”?三纲的第三个起到什么作用?修身一定要以此为出发点,将这做一个愿景。要有“止于至善” 的愿景,才有修身的动力。但最重要的功能是体现在,要将“止于至善”和格致诚正结合起 来,才会必然地走向“明明德”。首先要有一个宏伟的愿景,宏伟的蓝图,这个必须是善的。善,必须是有利他性质
8、的,不能 纯粹是利己的,这叫做“止于至善”。有这个心,在这个基础上,通过格致诚正,才能做到 “明明德”。“明明德”是去除后天的习染,把先天的美好素质释放出来。没有“明明德,”就是被蒙蔽、 被污染了,就是三字经上说的“性相近,习相远”了。修的过程就是去除污染的过程。 所以孟子说“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仁义礼智这些东西不是我们后天学习来的,是我们 先天具有的。只不过我们后天生活的过程中,它受到蒙蔽了。蒙蔽的原因是什么?后天习染。主要分为两个方面。内因是情、欲,所以一旦情绪不正常了, 智慧就没有了,心就偏了,一发怒,心肯定偏。情影响到你的先天智慧,爱心也没了,先天 的仁、义、礼、智就都被情蒙蔽了。
9、欲也是一样,这件事情我要得利,以欲为出发点,先天 的美好素质就被蒙蔽了。这些是内因,蒙蔽我们先天美好素质的内因,情、欲。外因是社会给我们的不良影响。老太太摔倒了,谁都想要扶,不敢扶是因为有人扶了然后被 坑了。所以下次我再看见,就把我先天美好的仁爱之心蒙蔽了,就绕道走了。蒙蔽我们心的原因,一个是内因,一个是外因。知道了原因,想要恢复先天的美好素质的话, 方法也就找到了,从内外两个方面去掉蒙蔽。我们这里主要说内因,因为外因很多是我们无 法左右的。儒家讲“反求诸己”,社会的事情我管不了,但自己的事情我能管得了吧?所以从自身上下 功夫,我们先从情、欲上下功夫,把蒙蔽我们的情、欲给理顺,先天的美好素质就
10、焕发出来 了,就是“明明德”。先天的美好素质包括孟子讲的“四心”,这是骨干,仁、义、礼、智。“仁者爱人”,“义者宜也”,礼就是行为规范,智是智慧。这些都是我们先天具有的,去掉 了后天的习染,这些先天本性就发挥作用了。修出仁爱之心,最大的体现是,人是心软的。你内心当中有一份柔软,这是大家愿意和你亲 近的基本点。如果你心如铁石,没人愿意和你亲近。如果你能做到义,就是办事妥当、恰当、 恰如其分,事儿办的地道、到位,大家才愿意和你来往。礼,就是要遵守社会行为规范,我 们生活在社会之中,不能以自我为标杆,要看看社会潜在的行为规范是什么。当然这涉及到 不同的文化背景,我们在中国,就要按照中国的规范来,不能
11、说我想怎么办就怎么办。最后, 先天的智慧浮现出来。具有仁、义、礼、智之后,你就会是一个非常可爱的人,大家都愿意 和你亲近了,然后才有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效果。这里面为什么要有“止于至善”?它是修“明明德”,唤醒先天智慧的出发点和动力。为什 么要修?为人生走向成功。但是,他对自己目前的生活状态相当满意,也不想走向成功,那 就不需要修身了吗?那还有一条修身的原因,你需不需要活得明白?别浑浑噩噩,你得活的 像个人。发现本我,开启智慧,把人生的事情想明白。如果不修,浑浑噩噩,这辈子就没活 明白。但这么去谈为什么要修身,谈来谈去,都是在较低层面上,就是佛教说的世俗谛。儒家讲大 学,是精英阶层的学问,针对
12、精英阶层,就得来点高大上的,总是在世俗谛里转,有点儿 俗,高大上的就是“止于至善”。最后人生的目的要达到“至善”的境界,达到自我完善、 自我完满。修到那种境界就是“仁者以财发身”,人应该有这种追求。这是精英阶层修身的 原动力。“止于至善”还有另外一个方面的功能,如果没有“止于至善”的心,仅通过格致诚正,不 一定能达到“明明德”。修到“明明德”的话,外在的表现是什么?有什么能够证明?这就 是“六证”。“六证”是修行的次第,止、定、静、安、虑、得,这个得,就已经达到“亲民”的效果了, 已经成功了。但是,在修“明明德”的过程中,修到了哪一步,这是一个次第,这叫修证。 修证是一个佛家的术语,但我觉得挺
13、好。你修到哪一步了,你拿出证据来,出现了这个现象 就代表你修到了这一步了,这叫修证。第一个次第是止,修行要有动力,或者说发心,想要达到“止于至善”就是修行的动力。止 是修行的第一个层面,就是刚开始修,发心要修。我不想这辈子过得浑浑噩噩,我想走向成 功,我想完善自我,我追求“止于至善”,先要有这个发心。有这个发心才能开始修行,如 果没有这个发心你根本没入门。不管你学了多少知识,都没入门。儒家的经典你都能通背, 但是没有这个发心的话,你在修行上就是没入门。知识你掌握了很多,但是修行上你是零, 还没开始呢!就像你背会了药书,不代表你就是大夫。实践的修行从“知止”开始,当你开始修了之后,人是会有波动、
14、有变化的。今天发心要修, 明天不干了,那就等于你的修行总在一楼徘徊,徘徊了几天从门出去了,要上层次,要找楼 梯上二楼。第二个层次叫定,就是定在这,我就是要在这条路上走下去了,我认为这就是人生的真谛, 有这个坚定的心,你就进入了第二个层次,上二楼了。有了定之后才能静。有了决心,才能有静心,你的心才能沉静下来。静心要做什么?格物致 知。儒家提倡静坐反思,静坐首先要做到静字。我打打坐,看看我这一天的事情有没有处理 不当的地方,情和欲有没有出现偏差?要做这件事情首先需要静心,要不然杂念、妄念袭来, 你的心就跑了,根本得不出一个正确的结果。静心才能格物致知,但必须得有“止于至善”,才能保证有诚意正心,才
15、能保证格物致知不 走到邪路上去。否则,格物反而为害,他的情和欲我都太了解了,我随时随地能把他的情绪 引爆,两分钟我就能让他蹦起来,我能把他气死,就像诸葛亮气死周瑜似的。这就修到邪路子上去了。能够静心,下一步才能达到安心。在静的情况下感受到喜乐平和,才能安心。刚开始修到静 的时候,你不能一直停留在其中,甚至你什么时候进入那个状态、什么时候出来,你都自己 做不了主。比如你写毛笔字,越写心里越喜欢,没觉得多大一会儿,一看表都三个钟头了, 这就说明你进入静心的状态了。但是你不能保证随时进入这种状态吧?而且你进去了,什么 时候出来也不能保证吧?如果你修到安心的状态呢?是你能够一直停留在那种喜乐平和的 状
16、态里,能够安于此。你的心能够一直稳定在这里,住下来了,这叫安心。能修到安心之后才能虑,就是正确的思考问题。而能正确的思考问题也是一个结果,我们从 静心的时候就练格物致知,静心是为了把事情想明白,静下心来去格物,才能把人和事想明 白。如果人生能一直处于喜乐平和的状态,非常喜欢、非常享受,在这种状态下就能做到随 处察心,随时观察自己的情和欲,随时观察他人的情和欲,前提是随时静心。要修到安心的境界,心不受外界影响,你的心一直安于喜乐平和的状态,这也就是孟子说的 “不动心”。修到这一步,才能虑,对一切事情有正确的思考和判断,那么人生这点事儿对 你来说就是一盆清水了。这是第五个层次,虑。有了虑之后,你才
17、真正唤醒了先天的智慧,什么事情不纠结了,都能看明白了。然后就“得” 了,就能达到齐家、治国、平天下了。“得”就是得到“亲民”,得到齐家、治国、平天下的 结果。“六证”讲的是修行的六个层次,逐渐往深了修,效果才能越来越明显。但是修的过程中, 在具体操作上有很多细节的问题。排除外因,我认为修身最大的问题就是情、欲、念,就是 情感、欲望、发心。如果连自己的情、欲、念都说不清楚,只能说人生处于一个浑浑噩噩的 状态,做事是不可能清楚的。人生任何一件事情都能把自己的情、欲、念说清楚,才真正活 明白了,才有可能唤醒先天智慧。在这个基础上才能会格物,才能把人和事儿都想明白、看 明白,才能“亲民”,别人才能愿意
18、和你亲近。“亲民”最后达到的效果是什么?朋友们和你亲,愿意把他的资源拿出来与你共享,这就是 大学后面讲到的“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了人脉,就有了资源,有了资源,就 有了钱。然后就是齐家、治国、平天下,想干什么都能干成了。但是,这一切的出发点是八目的前四个,必须守着诚意正心去格物致知,然后才能把事儿想 明白,想明白才能做明白,然后大家愿意和你亲近,人生才能走向成功。不过最后的落脚点还是德,“有德此有人”。首先得修自己,你变了,才能“亲民”,才能达 到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效果。但是你只修格致诚正也不行,必须要唤醒先天的仁义礼智, 把这些美好素质修出来,才能真正做到。如果修不出来这个,再怎么格致诚正,给你带来的 效果始终是浅层次的。有人说修完之后有些事情还是看不明白,就是因为没有唤醒先天智慧, 没有唤醒的原因是修行不到,修行不到的原因是没有每天坚持。修身也是一个练习的过程,就像运动员似的,要天天练,才能最后出成绩。如果没有天天练, 是达不到效果的。所以儒家讲究静坐反思,“心香三炷”,都是说的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Unit 5 We're family (说课稿)-2024-2025学年外研版(三起)(2024)英语三年级上册
- 1《学习伴我成长》(说课稿)-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
- Unit 2 Different families Part B Let's talk(说课稿)-2024-2025学年人教PEP版(2024)英语三年级上册
- 2《用水计量时间》说课稿-2024-2025学年科学五年级上册教科版
- 2025产品购销合同样书
- 2023九年级数学下册 第25章 投影与视图25.1 投影第2课时 正投影说课稿 (新版)沪科版001
- 2025城市民用户燃气工程实施合同书范本范文
- 2025妇女发展监测评估项目工程合同管理
- 2025合同模板合伙人利润分配协议范本
- 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 第3单元 第6课 第1框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说课稿 新人教版必修3001
- 【高中物理竞赛大全】 竞赛3 电磁学 50题竞赛真题强化训练解析版-高考物理备考复习重点资料归纳
- 再见2024你好2025展望未来
- GB/T 17395-2024钢管尺寸、外形、重量及允许偏差
- 2025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二中高二上数学期末学业质量监测试题含解析
- 2024年全国各地中考试题分类汇编:文学常识
- 七年级信息技术上册 第13课时 文件管理教案 科教版
- 2022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题库(教师教资培训考试专用十三套)
- 英语新课标(英文版)-20220602111643
- 高考模拟作文“文化自信:春节走向世界”导写+范文3篇
- 药品管理法律制度的创新与探索
-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计算能手1000题带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