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件机PCB板设计规范_第1页
插件机PCB板设计规范_第2页
插件机PCB板设计规范_第3页
插件机PCB板设计规范_第4页
插件机PCB板设计规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v1.0 可编辑可修改插件机 PCB板设计规范 8 PCB板要求和物料要求 电插 PCB设计要求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采用自动插件机进行电子组装的电子产品在进行印制电路板(以下简称印 制板)设计时应遵循的技术规范。本标准适用于采用自动插件机印制板的设计。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 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的最新版本的 可能性。要求8.1.1 印制板的外形1. 印制板外形应为长方形或正方形;单板生产最大尺寸为: 380mm380mm(公司通用最大尺寸: 330mm250mm), 最小尺寸 为: 50m

2、m50mm;双板生产最大尺寸为: 330mm180mm。2. 印制板的翘曲度:最大上翘 0.5mm,最大下翘 1.2mm,如图 1 所示。图13. 当印制板需要被部分地裁去边或角时,应采用工艺冲缝的方法,使要裁去的部分能够保试行版本1内部资料 严禁外传v1.0 可编辑可修改留到自动插件工序完成后再去除,如图 2 所示。4. 边沿若要开口,其开口宽度不要超过 3mm,深度不要超过 30mm。开口与附近角的距离要 大于 35mm;同一边上不要超过 5 个开口;尽量避免在长边上开口;如图 3 所示。图28.1.2 印制板的插机定位孔1. 采用电插的印制板应在最长的一条边 (拼板后)上设置两个电插定位

3、孔。 如图 4 所示(元件 面)。孔径要求直径为 3.5mm。元件面Min3.05.0 0.1图42. 两定位孔的中心轴连线平行于最长边,方便生产时固定PCB,且距离最长边不要太远,般 5mm左右。定位孔周围从孔边向外至少 3mm范围内应覆铜箔以增加板的机械强度。8.1.3 印制板的非电插区试行版本2内部资料 严禁外传v1.0 可编辑可修改1. 在非电插区内布置的元件(其插孔在此区内)不适用于电插机。2. 对于卧插元件及立插元件,其非电插区(定位盲区和边缘盲区)为图 5 所示画有剖线的区 域。图7图5物料要求8.2.1 元件的插孔1. 元件插孔中心连线的平行度或垂直度如图 7 所示。2. 元件

4、插孔的中心距 CS见图 7 示: 卧插元件 CS=20mm 立插元件 CS= 0.1mm,如图 8 所示2.5 0.1 插件三极管 尺寸要求5.0 0.13. 元件插孔直径 ? ,按元件引线直径 +0.5mm来计算,如:卧插元件: ? = 0.1mm(塑封整流二极管等 0.8mm引线的元件)试行版本3内部资料 严禁外传v1.0 可编辑可修改? =0.1mm(1/2W、1/4W 电阻、电感、跳线等 0.6mm引线的元件)? =0.1mm(1/6W、1/8W 电阻、玻璃二极管等 0.5mm引线的 ? =0.1mm(1/6W、1/8 电 阻、玻璃二极管等 0.5mm引线的元件)立插元件: ? = 0

5、.1mm(重点注意)8.2.2 元件形体的限制1. 卧插元件:如图 9 所示,对元件形体作如下限制长度 L = 3.0mm 16mm本体直径 D = 0.6mm 4.0mm引线直径 d = 0.4mm 0.8mm跳线 L=5.5mm 30mm10mm。试行版本4内部资料 严禁外传v1.0 可编辑可修改立式材料的规格: 最大高度为 20mm, 最大直径为 10mm 引线跨距: 双间距 2.5/5.0mm元件本体直径立式插件机 XG-3000 技术规格度高体本件元度高大最11a 所示,其中 CL= 0.5mm,11b 所示,其中 CL= 0.3mm,引线跨距:双间距 2.5/5.0mm图 108.

6、2.3 自动插元件的切铆形状1. 卧插元件:其在印制板上的切铆形状如图 CA=03510可调, h 0.1mm。2. 立插元件:其在印制板上的切铆形状如图 CA=03510可调。图 11b图 11a8.2.4 元件排布的最大允许密度8.2.4.1 卧插元件试行版本5内部资料 严禁外传v1.0 可编辑可修改1.2 元件密度要求:PCB上元件密度越大,自插机走位越小,因此效率越高。但是,元件密度过大插件时会打伤打断邻近元件,损坏刀具。图 13 是插件机能够接受的最大密度:AA平行方向: MIN A=3.0mm垂直方向: MIN B=3.0mm图 133 卧式元件与贴片的密度要求如图 14。试行版本

7、6内部资料 严禁外传v1.0 可编辑可修改3mma3mm 贴片元件aPCB板卧式零件图 14(1). 元件本体、元件引角与 SMT贴片元件最小距离为圆周 3mm。 (2).零件脚弯曲度数 a: 15-45 度(可调)。4 元件铜皮设计自插机插件时 , 一直存在如下问题:(1). 元件角度过大 , 容易掉件和产生浮脚;(2). 元件角度过小 , 容易和相邻铜皮短路。相邻铜皮a过大,易掉件和浮脚相邻铜皮a过小,易和相邻的铜皮短路为彻底解决以上问题,建议工程师设计 PCB时,采用以下方法:相邻铜皮The Foot Of Part只有绿油层,而无白油保护白油 ,位于两个插件孔之 间,并将相邻近铜皮覆盖

8、。NG试行版本GOOD7内部资料 严禁外传v1.0 可编辑可修改5 卧式元件孔偏斜范围PCBPCB?Y?YR1R2要求XY?X0.05mm?Y0.05mm?X8.2.4.1 立插元件1. 立插元件的排布应考虑已卧插的元件对立插元件的影响,还应避免立插元件引脚向外成形时可能造成的相邻元件引脚连焊(直接相碰或过波峰焊时挂锡) ,如图 15 所示请关注这些地方图 152. 立插元件最密排布时其相邻立插元件本体 (包括引脚) 之间的最小距离应不小于 1mm; 立插元件左侧引脚 与其左侧相邻元件本体之间的距离应不小于 3mm;同时该引脚与右 侧相邻元件本体之间的距离应不小于 5mm;立插元件本体与相邻卧

9、插元件本体之间的距离应不小于 0.5mm; 卧插元件本体与相邻立插元件引脚之间的最小距离应不小于 2mm; 卧插元件引脚与相邻立插元件引脚之间的最小距离应不小于 2.5mm; 立插元件与卧插元件之间应有适当的间距。如图 16 所示。( 以上是要补充的文字说明请重点检查 )试行版本8内部资料 严禁外传v1.0 可编辑可修改3. 立式元件与 SMT元件间的密度:正反面 SMT元件与立式元件的密度:由于立式插件机的元件剪断弯脚部件在进行立式插件时会与PCB的正反有较近的距离,为此对正反面的 SMT元件与立式元件孔的距离有要求。2.55mmmmmm1. (W)4mm( L) 9mm的范围内不可有 SM

10、T元件。试行版本9内部资料 严禁外传v1.0 可编辑可修改2. (W)10mm( L)16mm的范围内不可有高度大于 1mm的 SMT元件。3. (W)13mm( L)22mm的范围内不可有高度大于 5mm的 SMT元件。 上下平面的元件高度不可大于 6mm。8.2.5 焊盘1. 焊盘的设计应考虑到元件引脚切铆成形时的方向, 应有利于焊接, 应考虑到波峰焊时元件 引脚不至于与相邻印制线路短路。2. 卧插元件的焊盘宜设计成长圆形,插孔在焊盘中的位置如图 15a 所示; 立插元件的焊盘宜设计成插孔和焊盘为圆形,插孔位置如图 15b 所示。卧插 立插图 15a图 15b8.2.6 标注位号 所有机插

11、元件应在标记符号图上标上位号,包括短路跳线、铆钉、需机插的插针等,铆钉、插针需每个孔每个针标上位号,短路跳线、铆钉、插针可只在元件面标注。8.2. 7 插件元件放置方向 插件元件放置方向有两种: 水平放置: 0? /180? 放置; 垂直放置: 90? /270? 放置; 为调高效率,建议工程师设计时,对于卧插元件无要求,立插元件采用以下方法:试行版本10内部资料 严禁外传v1.0 可编辑可修改8.2.8 元件包装要求8.2.8.1 立式元件编带规格元件供给部和包装规格能够收纳于元件分配头形式,上段为编带用包装箱(袋) 、下段为能够使用此包装箱和编袋用卷盘4mm 两孔中心距12.7mm11内部

12、资料 严禁外传试行版本v1.0 可编辑可修改8.2.8.2 卧式元件编带规格L1L2单位: mm)精度I备注W2600.22600.52601.5(52) 00.2(52) 00.5(52) 01.5注: 4、7、852mm编带具有负公差的 W尺寸,需要 52mm特殊对应的料架( 51)。 注:4、5、6、7、8P55累计间距的误差的容许值是 20 间距 时为 2mm。L1-L2以下以下1 以下T61Z以下以下R0引线终端不可从编带上突出t以上引线终端部分在编带上的长度S以下U以下备注5P插入12内部资料 严禁外传试行版本v1.0 可编辑可修改注 1. 印符合 JIS 标准。其他是新泽谷规格。2. 使用序列编带时,按照上述尺寸。3. 引线,请使用镀锡处理后的锡材。4. 从 52mm编带插入 5mm间距时,需要另行与本公司联络。5. 52mm编带具有负公差的 W尺寸,需要 52mm特殊对应的料架 (51 mm) 。6. 52 mm 编带,具有正公差的 W尺寸,使用 52mm特 殊对应的料架 (51 mm)时,元件中心 发生偏移的可能性较大。7. 中央卡盘不能使用玻璃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