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林深处有高士_第1页
竹林深处有高士_第2页
竹林深处有高士_第3页
竹林深处有高士_第4页
竹林深处有高士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竹林深处有高士不知何时起,中国人开始喜欢话说七分、闻弦歌知雅意 式的婉转,由此,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为何汉语中会有繁复的 修辞手法。中华文明的历史上曾有层出不穷托物明志的名人 轶事,对文人高士而言,以何物明志直接关系到自身是否足 够高大上,大豆、高粱在生活中即便再不可或缺,也是无法 衬托品德高尚、才华横溢的。作为世界上最早研究、培育和 利用竹子的国家,中国的文人自然不会放过这种用途广泛, 卖相又颇为卓尔不群的植物。竹子中空有节、修直挺拔、清 丽俊逸、弯而不折且四季常青的风仪, 是气节和节操的象征, 引得古往今来无数人物前赴后继,不是自比,就是立志,想 方设法扶着竹子摆出最诱人的造型,在竹林深处如饥

2、似渴地 盼着知己或明主们的大驾光临。竹林七贤:身在竹林,心在红尘 作为魏晋之际清流名士象征和魏晋文化代表的,是 合称“竹林七贤”的阮籍、嵇康、山涛、刘伶、阮咸、向秀 和王戎。因司马氏和曹氏争夺政权的残酷斗争,文人高士们 不但难有才华施展之地,更常有性命之忧,苦闷抑郁间,只 得结伴悠游于竹林,饮酒赋诗,寄情于山水,把一颗凡心暂 且丢在红尘。 选在清幽雅致、含露吐雾的竹林开文化沙龙, 身体素质不好的人应该没办法经常参加。阮籍少年时代便是 剑术高手,嵇康爱好打铁,还和向秀在自家后园一棵枝繁叶 茂的柳树下开过铁铺子,甚至引来山泉,绕着柳树建了个游 泳池, 打铁打累了, 就跳进池子泡会儿。 此等身板儿爬

3、个山、 钻个林想必是没有问题的。当然,既然是文化沙龙,没有音 乐烘托肯定是缺乏良好气氛的,正好嵇康不仅是个音乐理论 家,还是个作曲弹琴的高手,善奏广陵散这等千古名曲 就不用说了,还谱写了有“嵇氏四弄”之称的长清 短 清长侧短侧四首琴曲,当仁不让地成为竹林沙龙的 重要角色。 在这一点上,阮籍毫不逊色,因为他也擅长弹 琴,重点是还会“唱歌” 。只是阮籍“唱歌”的方式比较另 类,他是“啸” ,并且多是在不爽的时候凭吊项羽和刘邦 的古战场, 想到刘邦奸诈无信、 不仁不义时他啸 ;母亲病重去 世,他“吐血数升” 前啸 ;晚上无聊出门, 登山抚琴吟诗时啸 云游苏门山,偶遇到长者孙登,没话找话向人家讨教养生

4、之 道,人家闭着眼不理他时他还啸。 所谓音由心生, 困于时局、 有志难酬的阮籍在“唱歌”这项技艺上走的是“悲情歌王” 的路线。 无论古今,文人们搞个文化沙龙、聚个会,若是 不饮酒,不管是吟诗作画还是吹箫弹琴,总是少了点“文化 味儿”。“七贤” 多是嗜酒之人, 阮籍为了不和司马昭家结亲, 能醉上 60 天。写出酒德颂 ,以喝酒名留千古的刘伶更是 饮中霸王。据晋书本传记载,刘伶经常乘着鹿车,手里 抱着一壶酒, 让仆人提着锄头跟在车子后面跑, 并告诉他们: “如果我醉死了,便就地把我埋葬了。 ”其嗜酒如命、放浪形骸,可见一斑。当然,既是竹林文化沙龙,高谈阔论之际总要聊点玄而又玄的文化理论。这方面向秀

5、是高手。山涛 之所以把他介绍给嵇康和阮籍,就是因为向秀在山里讲学 时,山涛觉着他讲得高妙玄远,见解超凡,如同“已出尘埃 而窥绝冥”。后来,向秀所著的庄子注难嵇叔夜养生论 思旧赋无一不是扛鼎之作。就连说“庄子中的玄言妙旨会被注释弄僵滞”的嵇康,在看过向秀的注释后,都认 为向秀之注使庄子的玄理更加美妙。有了“竹林七贤”珠玉在前,后来者或向往,或礼敬,或照搬照抄,欲反向炒 作成名,自诩因倾慕而效仿者也就如过江之鲫般多了起来。 唐代李白、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六文人居徂 探山与竹为伍,在竹溪结社,以吟诗作对为乐事,被世人称 之为“竹溪六逸”,这无疑是其中模仿功力比较强大的那一 拨了。 王徽之

6、:“何可一日无此君”王徽之是书圣王羲之第五子,他最有名的地方除了老爹和“徽之得其(王羲之) 势”的书法造诣,就是“恋竹癖”了。王徽之爱竹成痴,居室庭院必要种植绿竹。某次,他暂时寄居别人的空屋子, 立即叫仆人去别处移栽竹子过来,以便观赏。仆人或许觉着 这种做法未免有点二,不解地问他,只是暂居一段时间,何 必如此劳心费力,再说移植新竹还得有一段恢复成活的时 间。他摇头晃脑地吟咏、歌唱了一番仆人完全不明所以的东 西,指着竹子说:“何可一日无此君! ”不知仆人心中是否也曾闪过一句“有才就是任性”,但有才任性与否未可知,有 权势必是要任性的,仆人也只得照办。之后,“此君”也就成了竹子的别称,成为竹文化的

7、重要典故之一。 范成大的种 竹子题爱心亭:“洒扫宣华舍此君,烟中月下绿生尘。他年 上叶清风满,莫忘今年借宅人。”就用了这个典故。后世岑 参、白居易、杜牧、苏轼等人也无一不曾用此典入文。如果说居必有竹还只是个人爱好的话,那王徽之登门赏竹却不 搭理主人的事就未免让人觉得过于奇葩了。他某次路过吴中(今天的苏州一带),不知听谁说有个士大夫家里种了大片 珍稀的竹林,王徽之心中大喜,慕名准备去拜访观赏一番。 故事说到这里还属正常。不正常的是,主人因为事先得知他 要来赏竹,冲着他家学渊源、又是名门之后、一代名士,早 早地洒扫庭院,备好了茶水酒菜,恭候着客人的到来。谁知 他只想观赏竹子,对主人视而不见,直接坐

8、着轿子大摇大摆 地进了竹园,兴之所至,又是一番念念有词,大声歌咏。此 番之后,还想不告而别,夺门而走。面对如此“是可忍,孰不可忍”之事,颇有些小暴脾气的主人遂命仆人紧闭大门, 把王徽之强留了下来,一定要他给个说法。人在屋檐下不得 不低头,无奈之下,王徽之只得和主人坐下来喝酒聊天,结 果越聊越投契,越聊越畅快,双方都觉得彼此没那么可憎了。 王徽之非常欣赏主人的个性,不仅对他栽种的竹子赞赏备 至,还赠了他许多银钱,一时间糖衣炮弹满天飞,终于宾主尽欢各回各家。 话说王徽之的随性而为可不只是体现在痴 迷竹子上, 他的随性是随时随地任性。 一日, 寒天雪夜初晴, 四下月色朗朗,王徽之饮酒读书,读着读着,

9、就想起好友戴 逵来。他当时住在绍兴会稽,而大雕刻家戴逵住在嵊县,两 人相距两百里水路。可能是觉着这场思念病着实不轻,王徽 之决定去一趟,于是乘船就往老戴家赶。夜里逆水行舟,加 上寒风冽冽,王徽之却觉着意兴甚豪。乘舟疾行一夜,终于 到了戴家。他走到门口,下人问: “老爷您是直接进去呢, 还是我先去投个名帖,好让戴老爷准备一下,指不定人家还 搂着夫人没起床呢”哪知王徽之连门都没敲就又坐船回 去了。可怜的下人差点当场昏倒,忙问: “老爷您这大老远 来了,也不进去喝个茶就这么走了啊?”王徽之不以为然: “老爷我乘兴而来,兴尽而归,见与不见已无所谓,尔等怎 么如此庸俗! ” 苏轼:“不可居无竹” 古来文

10、人多爱竹,要想在众多爱竹之 士中脱颖而出, 就得放点大招才行。 无论是在家乡四川眉山, 还是后来贬居黄冈等地,苏轼的生活中随处有竹, “门前两 丛竹,雪节贯霜根。交柯乱叶动无数,一一皆可寻其源”;“官舍有丛竹,结根问因厅。下为人所往,上密不容钉”;“余谪黄洲,寓居定惠院,绕舍皆茂林修竹” 。竹子对于苏 东坡而言是习惯、是陪伴、是寄托,更是心之所向、魂之原 乡。 苏轼自幼攻读诗书,博通经史。 21 岁便高中进士,然 而仕途坎坷,一生大起大落。身处顺境时,他是誉满京师的 新科进士, 未来的宰相 ;经历逆境时, 他是蛮荒之地的迁客流 人,甚至是阶下死囚。两次在朝,后外任,又遭贬居的经历 形成了苏东坡

11、对宇宙人生的超旷认知,有着对人间厄运不屈 的精神,才能写下“晚节先生道转孤,岁寒唯有竹相娱。粗 才杜牧真堪笑,唤作军中十万夫” (和文与可洋州竹坞 )。 在从痛苦到省悟再到超越的过程中,他从未像陶渊明一样拂 袖归耕田园,而是在宦海中漂泊,以笑傲千古、戏谑前人的 豪放潇洒唱出豪迈雄健又深邃超然的旋律: “解箨新篁不自 持,婵娟己有岁寒姿。要看凛凛霜前意,须待秋风粉落时。 ” (霜筠亭)竹的刚直坚韧与苏东坡的品性正好形成契合无 间的对应。 在苏轼的诗歌中,竹诗不下百首。以诗题画、 诗画合璧是苏轼竹诗的一大特色。 惠崇春江晚景云: “竹 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这是宋神宗元丰八年 ( 10

12、85 年),他欣赏了惠崇(淮南九僧之一、善画)所绘制 的一幅春江晚景,于是他在画上题了这首诗,寥寥几笔便勾 勒出一幅生气蓬勃的水乡春色,绿意盎然的竹画。 而除了 以诗词名达天下,苏轼还是一位造诣精深的画家,那幅被称 为奇作的墨竹图 ,被视为“富潇洒之姿,逼檀栾之秀, 疑风可动,不笋而成” 。据说,他画竹时往往从地上直升到 画幅顶部。有人问: “可何不逐节分画?”苏东坡反问: “竹 生时何尝是逐节生的?”他在任杭州通判的时候,有次坐于堂上,偶感画兴勃发,而书案上没有墨只有朱砂,于是就随手拿朱砂当墨画起竹来。后来也有人问他:“世间只有绿竹,哪来朱竹?”苏东坡答曰:“世间无墨竹,既可以用墨画, 何尝

13、不可以用朱画! ”正是由于他的首创,后来文人画中便 流行画朱竹了,而苏东坡自然也被尊为“朱竹鼻祖”。除了他自己,他的次子苏过也是画竹名手,挚友兼表兄文与可更 是画竹的大家。在给文与可画卷筼筜谷偃竹所写的题画 记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中,苏东坡说:“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这番关于“胸有成竹”的绘画理论,为千古 墨竹画家所趋尚,更为传统绘画创作所遵循。苏轼爱竹并不限于欣赏,作为古今闻名的“吃货”,不免也有几分“爱 你就要吃掉你”的恶趣味。据说,他喜欢吃竹笋,常在春夏 竹笋盛生时到竹林中烧竹笋吃。有一年,文与可调任临川太 守,便和夫人一起向苏东坡告别,正值东坡与王夫人在竹林 里烧笋吃。文与可吃了他烧

14、的竹笋,觉得清淡纯香,鲜美异 常,别具风味,便问:“你烧的笋咋这么好吃呢?”苏东坡 很得意地说:“竹称君子,性恬淡潇洒,竹笋清香纯正,不 能杂以他味。世人往往用肉烧竹笋,肉味本浊,以浊乱清, 是以小人乱君子,自然吃不出竹笋的真正本味来。 我烧的笋, 不用柴草,而是用竹林中的竹叶来烧的,这就把竹笋的本味 集中了起来,焉得不美! ”文与可听了,连连点头。苏东坡 于是更加得意,忙又告诉文与可:“这样的竹笋一吃下去,竹的君子风味,便沁人心肺,与我融为一体而不可分也,不 是真正爱竹之人,能如是乎?”这般调侃,虽不必当真,但 正如兰之如屈原,菊之如陶渊明,梅之如陆游。千百年来, 竹之品格的最佳代言人无疑仍

15、是属于苏轼的。郑板桥:枝一叶总关情”如果说苏轼是竹的最佳代言人,那郑板桥 就是竹的代号。作为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的他,一生爱竹 成癖,种竹、守竹、赏竹、听竹、画竹。可以说竹成就了郑 板桥,郑板桥也成就了竹。郑板桥仕途崎岖,为“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 ,两任为官又两度卖画为生。他 对读书人的风光与人间宦海的风波,都有着深刻而“难得” 的体验。但无论做事、做人、做官,他都一如傲竹。“进”则体察民情济天下一“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退”贝y矜持节操善其 身一“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橐萧萧两袖寒。写取一枝清瘦竹, 秋风江上作渔竿。”而在他的一首首情之所

16、至的咏竹诗和一 幅幅心技合一的竹画之外,郑板桥与竹结缘的故事更是不胜 枚举。 据说,郑板桥和“八怪”中的另一位画家李鳍某天 结伴到镇江,金山寺的大和尚派小和尚送去请帖,却只邀请 了李鳍。李鳍打趣他不如自己名气大,谁知郑板桥并不以为 意,还眉头一皱计上心来,要扮成书童跟着李鳍去寺里混吃。 李鳍听了觉着让郑板桥给自己当书童,这未免也忒有面子了 吧,便笑呵呵地应了。第二天,李鳍在前,郑板桥扮成书童跟在后面,刚摆渡过了江,大和尚已在山门迎接了。李鳍 和“书童”被人家引进客厅,门一开,就只见桌上文房四宝 样样齐全。李鳍想着有权不使,过期作废,趁机要拿郑板桥 开个玩笑,便说:“书童,掌墨! ”郑板桥一听,

17、心想这家伙 还真来劲儿了!虽满心不愿,但谁让自己现在是 “书童”呢, 只好托起砚台站在一侧,脑子里却不停转悠着怎么才能扳回 一城。这时,李鳍把笔在砚台上蘸蘸舔舔,摆开架势,刚要 下笔,只听“扑通”一声,砚台居然从郑板桥手上一 “滑”,掉在了宣纸的正中间,“咕噜噜”地直往纸角上滚。看着好端端的桌面大的一张宣纸,打下端向上角染了一条黑杠。加 之砚台在上面颠簸不止,黑杠竟断断续续,顶天立地。只把 李鳍气得脸像个紫茄子, 把笔一摔,对郑板桥说:“你写吧! ” 郑板桥正有此意,笑着说:“我不写,我画! ”说完,郑板 桥也不管他人作何反应,不客气地拿起笔来,蘸了些墨,就 在宣纸上涂抹起来。只见他三下两下,在断断续续的墨线上 勾勾画画、点点戳戳,竟变出一群墨竹,粗细相映、浓淡相 宜,那条墨印也变成了一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