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2世界贸易组织2008年中国贸易政策评审报告_第1页
问答2世界贸易组织2008年中国贸易政策评审报告_第2页
问答2世界贸易组织2008年中国贸易政策评审报告_第3页
问答2世界贸易组织2008年中国贸易政策评审报告_第4页
问答2世界贸易组织2008年中国贸易政策评审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西盟佤族自治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西盟佤族自治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年)(报批稿)西盟佤族自治县人民政府二一二年八月 目 录1前 言 1第一章 总则 7第二章 规划背景 7第一节 土地利用现状与特点 11第二节 土地利用面临的形势 14第三章 规划目标 14第一节 社会经济发展目标 15第二节 土地利用战略 17第三节 土地利用规划目标 20第四章 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调整 20第一节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 25第二节 土地利用布局优化 32第五章 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 32第一节 耕地保护 34第二节 基本农田保护 37第六章 建设用地调控和用地安排 37第一节 城镇村用地规模安排和空间布

2、局调控措施 39第二节 建设用地空间管制分区及管制措施 41第三节 中心城区土地利用控制 43第四节 重点建设项目用地安排 46第七章 土地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 46第一节 生态用地规划 47第二节 保护和改善土地生态环境的措施 50第八章 土地用途分区管制 55第九章 土地整治安排 57第十章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 60第十一章 乡(镇)土地利用控制 64第十二章 近期规划 66第十三章 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70第十四章 附则 71附 表 71附表1 普洱市下达西盟佤族自治县规划主要控制指标表 72附表2 西盟佤族自治县土地利用主要调控指标表 73附表3 西盟佤族自治县土地利用结构调整表 74附

3、表4 西盟佤族自治县各乡(镇)土地用途分区面积表 75附表5 西盟佤族自治县耕地保有量变化情况表 76附表6 西盟佤族自治县重点建设项目用地规划表 80附表7 西盟佤族自治县各乡(镇)规划控制指标表 81附表8 西盟佤族自治县各乡(镇)基本农田调整分析表 82附表9 西盟佤族自治县基本农田“多划后占”建设项目表 前 言根据国务院办公厅2005年32号文转发的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土资源部关于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前期工作意见的通知及国土资源部办公厅2009年发的51号文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市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指导意见的通知的要求,为全面贯彻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发2

4、070428号)精神,西盟佤族自治县人民政府根据云南省、普洱市人民政府关于开展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工作部署,于2005年3月到2010年8月,按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审查办法和市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指导意见等有关技术规定,结合西盟佤族自治县实际情况,经过充分的准备工作和深入调查研究,组织编制形成了普洱市西盟佤族自治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西盟佤族自治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于2010年12月经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但是,由于全国及云南省的社会经济发展形势发生较大变化,云南省相应调整了社会经济发展思路;为严格保护耕地、切实转变城乡建设用地方式,实现土地资

5、源节约、高效利用,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努力构建“两强一堡”战略的重要支撑点,云南省人民政府和云南省国土资源厅先后下发了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耕地保护促进城镇化科学发展的意见(云政发2011185号)(以下简称“意见”)、云南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开展完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试点工作的通知(云国土资2011192号,以下简称“通知”);省委、省政府于2011年9月5日在大理召开了全省保护坝区农田建设山地城镇工作会议。在深入领会“大理会议”精神的基础上,为贯彻落实云南省委、省政府及省国土资源厅的文件要求,结合普洱市及西盟佤族自治县社会经济发展实际,开展了西盟佤族自治县完善县乡级土地利用

6、总体规划(2006-2020年)工作。完善后形成了西盟佤族自治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年)。 第一章 总则西盟佤族自治县概况(一)自然地理概况1.地理位置西盟佤族自治县位于云南省西南部,是普洱市西部的阿佤山区。全境地跨东经99189943,北纬22252257之间。其中、东北、东南部与澜沧县接壤,南部与孟连县相接,西部、西北部与缅甸联邦共和国山水相依,国境线长达89.33千米(以河为界68.81公里,以山为界19.52公里)。东西横距约40公里,南北纵距60公里,总面积1258.86平方公里。2.地形地貌西盟佤族自治县地处横断山脉纵区南段,中山、低山、河谷纵横交错,地形复杂。境内

7、河流属怒江水系,山脉被新厂河、库杏河、南锡河、南康河四条主要河流切割,构成深切割中低地山貌。图形呈现纺锤状,南北长约60公里,东西宽约40公里。地势东北高、西南低,相对高差大,最高点在与澜沧县交界的中课大黑山,海拔2458.9米,最低点在格浪河与南卡江汇合处,海拔590米,相对高差达1868.9米,境内99.9%均为山区,仅勐梭镇有2000余亩河川坝。3.气候条件西盟佤族自治县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地形复杂,整体属西南坡向,气候受纬度、季风、地形的综合影响,类型多样,主体属南亚热带山地湿润季风气候。其特点是:气候四季变化不大,垂直差异明显,降水多而分布不均,冬春干旱,夏秋多雨,旱湿季节极为分明;日

8、照充足,太阳辐射强,年平均气温15.3,最热月(5月)平均气温17.9,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10.3。无霜期319天,年平均日照2204.8小时;年平均降水量2739毫米,历史最多年份为3289.6毫米,最少年为2041.4毫米,降水量居全省之冠,降水大部分集中在6-8月份。4.水资源西盟佤族自治县河流均属怒江水系。境内东部有库杏河与勐梭河汇合,中部有新厂河与勐梭河汇合而成南康河,西部有南锡河在西南边境与南康河汇合后为南卡江,全县较大的河流有8条,全长146.45公里。由于降水不均,河流流量受降水的控制。水利设施主要有马散水库(又名红卫水库),库容量196万立方米,可灌溉农田3000亩;城子

9、水库,库容量18万立方米,可灌溉农田300亩。现县城所在地海拔1170米处的勐梭龙潭,系天然湖泊,容水量506万立方米,主供居民用水和农田灌溉。5.土壤资源西盟佤族自治县土壤受地质、地貌、气候和植被的影响,由不同的母岩发育成不同的土壤。全县土壤共分为五个土类,十一个亚类,二十六个土属。森林土壤主要有:砖红壤,分布于海拔800米以下的干热河谷;赤红壤,分布于海拔800-1400米;红壤,分布于海拔1400-1800米;黄棕壤,分布于海拔18000米以上,土层深厚,土壤肥沃。森林土壤类型以赤红壤为主。6.森林植被西盟佤族自治县内立体气候特点突出,适宜多种生态植被生长繁殖,自然植被较为丰富,对土壤起

10、到了良好的保护作用。木本植被分布随海拔高低而有所不同,海拔1400米以下的地区热量充足,湿度大,主要分布有红椿、白椿、橄榄树、枇杷树等树种和野生毛竹。海拔1400米以上地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主要分布有鸡素果树、多依果、榕树、水冬瓜树、云南松、思茅松、樱桃等树种。此外,全县各地还有较为丰富发的草本植被分布,饲草种类以禾本科为主,主要有白茅、岗秀竹、野古草、山稗子、棕叶芦、大管草等。 7.矿产资源西盟佤族自治县是云南省矿藏资源较丰富的县份之一,列居全国前十位的金属矿种县境内均有发现。主要矿种有:锡、金、银、铅、锌、铁、锰等几十种有色金属和萤石、石膏石、大理石、云母、石棉、石灰石等非金属矿。(二)

11、社会经济概况1.人口民族至2009年末,全县总人口约89771人。其中农业人口72875人,占总人口的81%,非农业人口16896人,占总人口的19%。2.经济概况2009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39797万元,同比增长10.4%(按可比价计算,下同)。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2165万元,增长10.2%,占生产总值的30.6%;第二产业增加值7223万元,增长9.5%,占生产总值的19.5%;第三产业增加值20409万元,增长12.1%,占生产总值的51.3%.人均生产总值4298元,同比增长10.7%。规划目的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严格贯彻“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统筹安排各

12、区域、行业用地,调整各类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强化土地集约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促进西盟佤族自治县土地利用及管理方式转变,重点解决西盟佤族自治县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土地利用与管理中面临及可能出现的问题,明确土地利用目标与各项用地指标,划分土地用途管制区并提出管制措施,为西盟佤族自治县社会经济全面、协调发展提供土地资源保障。规划任务根据西盟佤族自治县自然经济社会条件和普洱市市级规划的要求,研究确定土地利用的方针、目标和调控措施,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统筹协调和合理安排县域内各业、各类用地,制定规划实施的各项保障措施。主要包括:(一)落实普洱市市级规划下达的任务,协调上下级规划;(二)研究制定土地

13、利用的方针和目标,确定各类农用地、建设用地的调控指标;(三)统筹安排县域内土地利用结构、布局与主要用地规模;(四)划定土地用途区,落实建设用地空间管制,明确管制规则;(五)确定土地整治的规模、范围和重点区域;(六)分解下达乡(镇)土地利用调控指标;(七)制定实施规划的措施。(八)加强坝区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完善城乡建设发展思路,建设“城在山中、房在林中、水在城中、人在绿中”的云南特色城镇。规划依据(一)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4.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5.基本农田保护条例6.云南省土地管理条例7.云南省基本农田保护条例(

14、二)规范性文件1.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发200428号)2.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土资源部关于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前期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532号)3.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审查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令第43号)4.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市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0951号)5.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TD/T1024-2010)6.乡(镇)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TD/T 1023-2010)7.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建设标准8.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图规范(三)相关规划1.云南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15、年)2.普洱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3.西盟佤族自治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2006-2020年)5.西盟佤族自治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20年)4.西盟佤族自治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6云南省普洱市城镇体系规划(2009-2030年)7西盟县;十二五;近期建设规划(2011-2015)8云南省西盟县林地保护利用规划(2010-2020年)(四)前期成果西盟佤族自治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2006-2020年)西盟佤族自治县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研究西盟佤族自治县优化城乡用地结构和布局研究西盟佤族自治县现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西盟佤族自治县土地利用总

16、体规划修编前期专题综合研究报告西盟佤族自治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各类用地空间布局图成果7.西盟佤族自治县规划完善综合分析报告8.西盟佤族自治县完善规划报告规划范围本规划范围为西盟佤族自治县行政辖区范围,包括2个镇:勐梭镇和勐卡镇,5个乡:翁嘎科乡、力所乡、岳宋乡、中课乡和新厂乡。国土总面积1258.86平方公里。规划期限本规划以2009年为基期年,2015年为近期目标年,2020年为规划目标年。第二章 规划背景第一节 土地利用现状与特点土地利用现状(一)土地利用现状2009年,全县土地总面积为125886.45公顷,其中农用地115012.46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91.36

17、%;建设用地2255.14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79%;其他土地8618.85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6.85%。农用地中,耕地19463.37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5.46%;园地19682.54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5.64%;林地67314.61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53.47%;牧草地37.60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03%;其他农用地8514.34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6.76%。建设用地中,城乡建设用地1897.83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51%,其中,城镇用地225.07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18%,农村居民点用地1577.36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25%,采矿用地93.21公顷,

18、占土地总面积的0.07%,其他独立建设用地2.19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00%;交通水利用地323.60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26%;其他建设用地33.71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03%。其他土地中,水域1031.32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82%;自然保留地7587.53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6.03%。(二)坝区土地利用现状据云南省坝区核定数据成果,西盟佤族自治县共划定西盟县坝子、勐梭镇坝子和勐卡镇农牧局坝子等3个坝区地块,面积632.69公顷,涉及勐梭镇和勐卡镇2个乡镇。其中农用地45.56公顷,占坝区总面积的7.20%;建设用地162.33公顷,占坝区总面积的25.66%;其他土地1

19、5.91公顷,占坝区总面积的2.51%。农用地中,耕地260.73公顷,占坝区总面积的41.21%;园地112.11公顷,占坝区总面积的17.72%;林地36.05公顷,占坝区总面积的5.70%;其他农用地45.56公顷,占坝区总面积的7.20%。建设用地中,城乡建设用地157.22公顷,占坝区总面积的24.85%;交通水利用地5.11公顷,占坝区总面积的0.81%; 其他土地中,水域12.57公顷,占坝区总面积的1.99%;自然保留地3.34公顷,占坝区总面积的0.53%。土地利用特点(一)山地多、平坝少,土地资源地域差异明显西盟佤族自治县是一个山区县,山地多于平坝,在全县土地中,除有一块2

20、000余亩的勐梭坝外,其余全部是山区。靠近县城的区域,是耕作条件好的优质耕地和居民点用地主要集中地区,也是全县的人口集聚区和产业集中区,而其他地区土地利用难度较大,土地利用率偏低,经济欠发达。(二)耕地中田少地多,后备资源丰富,但开发难度大西盟佤族自治县耕地资源中、低产田多,高稳产田地少,大部分耕地分布在山区,轮歇地占耕地比重大。广种薄收、陡坡垦殖等生产方式广泛存在,土地利用集约程度低,粮食单产低,受自然因素制约比较严重。后备资源丰富,但坡陡且地质灾害频繁,受自然条件影响较大,导致了开发难度较大。(三)坝区土地利用类型以耕地和建设用地为主西盟佤族自治县坝区土地利用类型以耕地和建设用地为主,其中

21、耕地面积占坝区总面积的41.21%;建设用地占坝区总面积的25.66%,建设用地中尤以城乡建设用地为主,占到坝区总面积的24.85%。由此可看出,西盟县建设用地特别是城乡建设用地多集中在坝区。(四)园地开发初具规模园地开发具有一定基础,辖区内有橡胶、甘蔗、茶叶、米荞等种植业。西盟佤族自治县内自然环境和气候对果木生长有利,经过近几年的发展,以米荞、茶叶产业为主的园地已经初具规模。(五)林地面积大,资源分布不均西盟佤族自治县土地利用类型以林地为主,林地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53.47%,但森林资源分布不均,木材出材率低,林种结构不合理。(六)交通、水利设施薄弱西盟佤族自治县交通建设用地较少,路面等级低

22、,路况质量差,但基本形成了覆盖全县的公路网络,道路等级逐年提高,交通状况有了一定得改善;西盟佤族自治县山高、坡陡,蓄水工程少,调节能力差,降水量偏多而时空分布不均,严重损毁水利设施工程,水利设施薄弱且分布不均。土地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不尽合理全县耕地占土地总面积的15.46%,在耕地构成中,表现为旱地多、水田少。以坡地为主的旱地结构,制约着种植业在多种经营方式上的发展。在耕地分布上,耕地主要分散在山区半山区,坝区耕地较少。以山地为主的地理环境,制约着耕地潜力的开发,影响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使耕地生产力水平差异大,坝区耕地生产力明显高于山区。牧草地面积较小,结构单一,全部是

23、人工草地,现管理为放任自流状态,致使害草侵入,一些优良牧草绝迹,导致质量退化。在建设用地中,交通、水利、能源三大基础设施比较落后,而现有的设施又得不到充分的保护、维修和利用。公路除国道以外,县乡、乡村公路大部分等级低、路况差,难于保障常年通车;水利设施功能低下,满足不了需要;因境内不产煤,民间大量使用柴薪,农村电力供应也不充足。这些因素都严重地制约着全县经济的发展。(二)土地利用集约化程度和产出率较低,建设用地粗放浪费现象仍然存在土地利用的集约化水平还很低,耕地缺乏规模经营,地块小而分散,农田水利建设相对滞后,灌溉措施缺失,限制了高产、稳产田的发展;牧草地面积极少,而牧草处于自然生长状态,牲畜

24、基本处于自然放养,集约化经营程度低下;城镇独立工矿企业用地结构松散,其内部存在一定比例的闲置土地,未能充分盘活内部的存量土地,存在不同程度的土地浪费现象。农村居民点布局散乱,利用率低,粗放利用现象严重。(三)建设用地与耕地争地矛盾日益突出西盟佤族自治县正处于城市化、工业化发展阶段,城镇工矿用地的需求量将在较长时间内保持较高水平;推进城乡统筹和区域一体化发展,将拉动区域性基础设施用地的进一步增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还需要一定规模的新增建设用地作为周转,而西盟佤族自治县属于山区县,建设用地和耕地(特别是优质耕地)主要分布在坝区,建设用地与耕地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四)水土流失严重,耕作粗放,土地

25、质量下降西盟佤族自治县99.50%的面积为山区,山高坡陡,沟谷纵深,地形变化急剧,风化强烈,坡体稳定性差,加上雨季降雨强度大,坡耕地水土流失严重。部分山区刀耕火种的耕作方式还未从根本上改变,基本不施肥,不进行轮作,土壤养分得不到补充,肥力、地力下降。第二节 土地利用面临的形势面临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以及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深入发展的要求,本世纪头二十年,将是西盟佤族自治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将是资源环境约束加剧的矛盾凸显期。西盟佤族自治县的土地利用具有大好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土地利用面临的机遇(一)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将继续实施“兴边富民”

26、工程,政策、资金、项目将继续向西部地区、“直过区”和边境少数民族地区倾斜,为西盟佤族自治县加快发展带来了政策机遇;国家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政策和继续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云南省实施“民族文化大省”战略和思茅建设“中国茶城”,在政策、资金投入和产业发展等方面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支持力度,促进西部省区加快发展,为西盟加快发展带来良好的机遇。(二)建设中国面向西南开发的“桥头堡”带来的重大机遇。“桥头堡”建设的战略定位、发展目标、总体思路、发展重点,明确提出把云南建设成为我国向西南开放的国际大通道,沿边开放开发的试验区和“走出去”战略的先行区,外向型的特色产业基地,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定的示范区

27、,西南重要流域的生态安全屏障,为西盟争取更多的桥头堡建设的重大项目带来千载难逢的重大机遇。(三)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将为缓解土地需求压力奠定基础,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推行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将为缓解土地需求压力奠定重要基础;树立科学发展观,落实“五个统筹”有利于协调区域间、城乡间、人与土地间的关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改变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有利于节约和合理利用土地,缓解经济增长对土地的压力。(四)党中央、国务院对土地管理工作的重视为土地管理事业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条件。特别是最近一段时期,党中央、国务院把土地管理工作放在经济发展全局中加以具体部署和重点强调,把土地政策定位为国家重要的宏观经

28、济管理手段,出台了一系列旨在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重大措施,有利于加强土地宏观调控,进一步发挥市场在土地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建立健全的市场调节机制;有利于促进土地利用和管理方式的转变,实现人地关系的和谐发展;同时,也为新阶段的土地管理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保障。(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为西盟佤族自治县发展提供了机遇,十七大提出,至2020年我国将成为人民富裕程度普遍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成为人民享有更加充分民主权利、具有更高文明素质和精神追求的国家。人们消费结构将由“生存型”向“发展型”转型升级,对居住、休闲、娱乐、自然保护等需求大幅度增加。 土地利用面临的挑战

29、(一)经济社会发展用地需求不断增长,建设用地供给压力更加突出。规划期间,西盟佤族自治县正值城镇化的高速发展阶段,城乡统筹发展、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区域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的加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推进,旅游业的发展,都需要占用大量土地。随着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和保护耕地战略的确定,对于地处山区、半山区的西盟佤族自治县来说,未来可用作新增建设用地的空间十分有限,各项建设用地的供给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二)建设占用和环境保护双重压力,耕地保护形势更加严峻。一方面,要保证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各项建设不可避免地需要占用耕地;另一方面,受地形限制,西盟佤族自治县宜耕后备资源有限,为保障生态环境安全

30、,又不宜对未利用地过度垦殖。有限的耕地后备资源和脆弱生态环境,加剧了未来西盟佤族自治县耕地资源供需矛盾,耕地保护形势将更加严峻。(三)生态治理困难,保护和改善土地生态环境形势迫切。西盟佤族自治县旅游资源丰富,土地生态环境保护尤为重要。但由于能源需求,森林资源不断减少,一些地方由于过度采伐导致水土流失严重,区域环境状况逐渐恶化,而以此同时,林业发展气候尚未形成,资金的限制又导致造林、能源建设速度无法加快。总之,规划期间,西盟佤族自治县土地利用和管理的挑战与机遇并存。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战略的高度统筹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统筹保护耕地与保障发展,积极探索土地利用新模

31、式,以土地利用和管理方式的转变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进一步增强对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四)保护坝区耕地面临巨大压力,坝区优质耕地集中,是全省的“米袋子”和“菜篮子”。保护好坝区耕地事关粮食安全和民生大计。全县大于1平方公里的坝子有3个,其中耕地面积260.73公顷,占坝区面积的41.21%。目前,坝区优质耕地被建设占用呈加速发展趋势,已危及到西盟佤族自治县长远发展特别是粮食安全。因此,切实保护耕地特别是坝区优质耕地,是确保西盟佤族自治县粮食安全、农产品有效供给的重要保障。第三章 规划目标第一节 社会经济发展目标 社会经济发展目标按照“优先考虑基础条件和环境保护,重点突出

32、资源和区位优势,构建经济圈或经济带,产业向中心城镇集聚发展”的新型产业布局理念,以“一线三山四河”划分产业区域,进一步优化西盟佤族自治县产业布局,形成一线即募西公路为主体的交通干线,三山即三佛祖、拉斯笼梁子和大黑山,四河即南锡河、库杏河、南康河和新厂河的立体分布的产业区;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技术进步为动力,着力培育支柱产业、特色农业,并促进产业优化升级,为经济快速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城乡建设方面,坚持将培育增长极、培育增长带、培育乡镇作为推进城镇化的重点,强化县城的主导作用,逐步解决城乡二元结构矛盾,力争在“十二五”期间基本形成布局合理、发展协调、带动有力的新型空间发展格局。有计划

33、,分层次地加快城镇体系建设。重点抓好勐梭镇和勐卡镇两个中心小城镇建设,突出特色,进一步完善城镇功能,构筑全县小城镇体系格局,形成以县城为中心,中心镇一般乡中心村“一点三线”的小城镇建设与乡村的互动发展。全面提高城镇化水平。大力推进社区文体活动设施建设,塑造“淳朴宽厚、文明开放、锐意进取、和谐发展”的城镇精神,建设既有地方民族特色又富于时代气息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城镇,不断增强城镇的服务功能和创新能力。抓住机遇,加快生物资源、旅游文化、畜牧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充分发挥沿边区位优势,实施全方位开放战略,加快“请进来、走出去”的步伐。根据西盟佤族自治县“十二五”规划纲要,到2015年全县生产总值达到4.1

34、亿元,人均达到4766元,基本消除贫困,全面实现农村“七有”目标。到2020年末,全县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3.4番,达到11亿元,人均达到12087元以上,人均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 人口发展规模紧密结合西盟佤族自治县“十二五”国民经济发展规划纲要、城镇化发展布局,从全局和长远出发,在严格按照保护耕地,走统筹城乡发展道路的前提下,充分考虑全县县情和人口增长、经济社会发展的具体情况,进行人口、城镇化水平预测。近期人口规模:到2015年全县人口总数将达到9.44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74万人,农村人口6.70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29%。远期人口规模:到2020年全县人口总数为11.75万人,其

35、中城镇人口总数为5.29万人,农村人口总数为6.46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45%。第二节 土地利用战略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坚持保障与保护并举、节约与集约并重的土地利用方针,转变土地利用方式和管理方式,保护好耕地和基本农田,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协调好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构建环境优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绿色家园;保障好科学发展的用地需求,为西盟佤族自治县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资源支撑,促进省和市区域发展战略的落实。 生态优先战略在土地利用过程中优先满足生态建设需求,维持区域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强化对生态空间的保护战略部署。重点保护县国有林的自然生态

36、环境。 严格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战略坚持“用养并重”,增强科技、资金投入,积极推行标准化基本农田建设,集中连片保护基本农田,不断提高耕地和基本农田的综合生产能力、生态服务能力和景观美化能力。加强坝区耕地保护,把坝区优质耕地划入基本农田,调高基本农田中坝区耕地比例。通过完善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把坝区16.39公顷优质耕地划为基本农田,使西盟县坝区耕地划入基本农田比例达到63.19%以上。 优化布局战略有序供应土地,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统筹各类、各区域用地。重点保障中心城区和重点城镇经济发展带的发展。切实推进山地综合开发,拓展发展空间,积极推进城镇、工业、基础设施、旅游等建设项目使用山地,提

37、高规划建设用地中山地比例,建设山地城镇。 节约集约用地战略内涵挖潜与外延扩大相结合、以内涵挖潜为主,科学控制新增建设用地规模,提高土地利用率、土地投入强度和土地产出率,积极开展旧城旧村改造和废弃建设用地整治,盘活存量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第三节 土地利用规划目标贯彻落实国家关于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有关政策,确保规划范围内耕地数量不减少、质量有提高;统筹安排各业用地,优化土地资源在各行业、各部门之间的配置;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稳定辖区范围内基础性生态用地的数量和布局;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提升土地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水平。 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优先考虑国家粮食安全要求,全面落实市级下达的耕地保有

38、量和基本农田保护任务,实现耕地和基本农田特别是坝区耕地和基本农田数量、质量的双重保护。严格执行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加强基本农田建设,提高基本农田质量。上级下达指标:耕地保有量到2015年不低于35724公顷;到2020年不低于33765公顷。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32853公顷。坝区耕地划入基本农田比例保持在80%以上。到2015年,建设占用耕地面积不得超过150公顷;到2020年,建设占用耕地面积不得超过300公顷。规划目标:到2015年,全县耕地保有量规划目标为26887.24公顷,其中坝区耕地保有量规划目标为261.53公顷;到2020年,耕地保有量规划目标为34311.11公顷,坝区耕地

39、保有量规划目标为169.85公顷。规划期内,基本农田保护规划目标为33674.06公顷;坝区耕地划入基本农田面积为164.76公顷,比例达到63.19%。到2015年,建设占用耕地规划目标为72.48公顷;到2020年,建设占用耕地规划目标为144.95公顷。保障社会经济发展的必要用地(一)在保障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前提下,充分考虑社会经济发展的阶段性和集约用地的发展趋势,严格控制建设用地总规模。上级下达指标:建设用地总规模到2015年控制在2468公顷;到2020年控制在2680公顷。规划目标:规划到2015年建设用地总规模为2439.191公顷;到2020年建设用地总规模为2623.23公顷。

40、(二)严格控制城乡建设用地总规模,提高城乡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上级下达指标:城乡建设用地规模到2015年控制在1998公顷以内;到2020年控制在2098公顷以内。其中城镇工矿用地规模到2015年控制在507公顷以内;到2020年控制在695公顷以内。规划目标:规划到2015年全县城乡建设用地规模为1997.02公顷;到2020年全县城乡建设用地总规模为2096.20公顷。城乡建设用地剩余1.85公顷,作为预留机动指标。规划到2015年城镇工矿用地规模为410.38公顷;到2020年城镇工矿用地规模为500.29公顷。(三)新增建设用地规模得到有效控制,低效和闲置建设用地得到充分利用,建设用地空

41、间不断拓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所需要的各类建设用地得到有效保障。上级下达指标:新增建设用地规模到2015年控制在213公顷以内;到2020年控制在425公顷以内。规划目标:规划到2015年新增建设用地规模为184.12公顷;到2020年新增建设用地规模为368.23公顷。 推进节约集约用地充分利用闲置和低效建设用地,推进工业项目向产业集聚区集中,提高各业各类建设用地的容积率和经济产出率。规划目标:规划到2015年人均城镇工矿用地为117平方米;到2020年人均城镇工矿用地为89平方米。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工作全面推进大力开展农用地特别是基本农田整理工作,全面提高农用地质量。加强以近郊区为重点的农村居

42、民点用地整理,充分挖掘城乡建设用地潜力。保证建设占用耕地实现占补平衡,灾毁耕地得到有效补充,确保耕地保有量的稳定。上级下达指标:土地整治补充耕地规模到2015年不低于86公顷;到2020年不低于172公顷。规划目标:根据西盟佤族自治县的实际情况,加大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力度,规划到2015年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面积278.97公顷;到2020年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面积557.93公顷。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加大对生态环境用地的投入,对污染土地采取生物修复措施或进行综合利用。加快废弃矿山的复垦,水土流失、石漠化治理取得明显成效,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上级下达指标:到2015年,全县园地达到846

43、6公顷;到2020年,园地为10041公顷。到2015年,全县林地达到58015公顷;到2020年,林地为58234公顷。规划目标:到2015年,全县园地规划目标为19657.42公顷;到2020年,园地规划目标为19632.29公顷。到2015年,全县林地规划目标为67099.00公顷;到2020年,林地规划目标为66883.38公顷。第四章 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调整第一节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原则(一)优化农用地结构与农业结构调整,适当调整园地、林地,在严格控制建设用地占用耕地的同时,积极开展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实现耕地占补平衡。(二)保证交通水利等重大基础设施用地;统筹安排城乡用

44、地,保障城镇建设用地,并通过城乡增减挂钩,解决建设指标不足;合理安排新农村建设用地,加大农村居民点整理,提高土地节约集约水平。(三)在保护好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合理、适度地开发利用其他土地,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农用地结构调整优化农用地结构,适当调整园地、林地,在严格控制建设用地占用耕地的同时,积极开展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实现耕地占补平衡。(一)切实保护耕地规划期间,严格控制耕地面积的减少,确保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和补充耕地数量相等、质量相当;合理安排生态退耕,优化农业内部结构;大力实施土地整理、复垦,增加有效耕地数量,提高现有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质量。2009年,耕地面积为19463.37公顷,占土地总

45、面积的15.64%。至2015年,耕地面积调整为19657.21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5.62%,较2009年增加193.84公顷;至2020年,耕地面积调整为19851.05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5.77%,较2009年增加387.68公顷。(二)适度调整园地面积逐步提高经济、生态等综合效益。将生态建设与农业产业化发展相结合,建设农业产业化基地。同时,进行品种调整,发展以名、特、优品种为主的集约生产。2009年,园地面积为19682.54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5.64%。至2015年,园地面积调整为19657.42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5.62%,较2009年减少25.13公顷;至2020年

46、,园地面积调整为19632.29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5.60%,较2009年减少50.25公顷。(三)适度调整林地面积规划期内根据西盟佤族自治县产业政策的需要,结合水土流失和生态环境建设,因地制宜地发展经济,不断优化林地结构,将生态建设与防护林、生态林工程建设相结合。2009年,林地面积为67314.61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53.47%。至2015年,林地面积调整为67099.00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53.30%,较2009年减少215.62公顷;至2020年,林地面积调整为66883.38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53.13%,较2009年减少431.23公顷。(四)牧草地面积保持不变2009年

47、,牧草地面积为37.60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03%。至2015年,牧草地面积没有发生变化;至2020年,牧草地面积调整为37.59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03%,较2009年减少0.01公顷。(五)适度调整其他农用地结合区内新农村建设和土地整理项目,通过对田、水、路、林、村的综合治理,减少田坎面积,增加耕地面积,增加坑塘水面、农村道路和农田水利设施用地面积,达到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农民生活条件和农村面貌。同时,在城镇周边,城镇发展方向的地区,部分土地被建设占用,以达到缓冲建设占用耕地的目的。2009年,其他农用地面积为8514.34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6.76%。至2015年,其他农用地调整

48、为8499.17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6.75%,较2009年减少15.17公顷;至2020年,其他农用地调整为8483.99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6.74%,较2009年减少30.35公顷。建设用地结构调整规划期间内,各类建设用地应当充分挖掘潜力,尽可能利用现有建设用地和废弃地,切实提高行业用地产出率。严格控制新增建设项目用地规模,特别是严格控制建设占用耕地,重点保障重点建设项目用地。(一)城乡建设用地结构调整适应人口不断向城镇集中的要求,进一步加大废弃工矿用地整理力度,控制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增加城镇和工矿用地规模,优化城乡用地结构。2009年,全县城乡建设用地面积为1897.83公顷,占土地

49、总面积的1.51%。至2015年,全县城乡用地规模控制在1997.02公顷以内,占土地总面积的1.59%,较2009年增加99.19公顷;至2020年,全县城乡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2096.20公顷以内,占土地总面积的1.67%,较2009年增加198.37公顷。其中:1城镇建设用地结构调整2009年,全县城镇用地面积为225.07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0.18%。至2015年,全县城镇用地增加至293.97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0.23%,较2009年增加68.90公顷。至2020年,全县城镇用地增加至362.87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0.29%,较2009年增加137.80公顷。2农村

50、居民点用地结构调整2009年,全县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为1577.36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1.25%。至2015年,全县农村居民点用地增加至1586.64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1.26%,较2009年增加9.28公顷。至2020年,全县农村居民点用地增加至1595.91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1.27%,较2009年增加18.55公顷。3采矿用地结构调整2009年,全县采矿用地面积为93.21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0.07%。至2015年,全县采矿用地用地增加至93.54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0.07%,较2009年增加0.33公顷。至2020年,全县采矿用地增加至93.87公顷,占全

51、县土地总面积的0.07%,较2009年增加0.66公顷。4其他独立建设用地结构调整2009年,全县其他独立建设用地面积为2.19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00。至2015年,全县其他独立建设用地增加至22.87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02,较2005年增加20.68公顷。至2020年,全县其他独立建设用地增加至43.55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03,较2009年增加41.36公顷。(二)交通水利用地结构调整2009年,全县交通水利用地面积为323.60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26。至2015年,全县交通水利用地增加至407.14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32,较2009年增加至83.54公顷;至2

52、020年,全县交通水利用地增加至490.67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39,较2009年增加167.07公顷。(三)其他建设用地结构调整2009年,全县其他建设用地面积为33.71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03%。至2015年,全县其他建设用地增加至35.04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03%,较2009年增加1.33公顷;至2020年,全县其他建设用地增加至36.36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03%,较2009年增加2.65公顷。其他土地结构调整2009年,西盟佤族自治县的其他土地面积为8618.85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6.85%。规划期内,根据经济发展过程中各行业对土地的需求,按照量力而行、留有余地

53、的原则,适度开发其他土地。至2015年,其他土地调整为8496.89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6.75%,较2009年减少121.97公顷;至2020年,其他土地调整为8374.95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6.65%,较2009年减少243.93公顷。(一)水域结构调整2009年,全县水域面积为1031.32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82。至2015年,全县水域面积调整为1029.97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82,较2009年减少1.35公顷;至2020年,全县水域面积调整为1028.62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82%,较2009年减少2.70公顷。 (二)自然保留地结构调整2009年,全县自然保留地面积

54、为7587.53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6.03。至2015年,全县自然保留地面积调整为7466.92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5.93,较2009年减少120.62公顷;至2020年,全县自然保留地面积调整为7346. 30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5.84,较2009年减少241.23公顷。第二节 土地利用布局优化土地利用布局主要是围绕西盟佤族自治县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安排,调整不合理用地空间布局,合理安排城乡发展建设用地,严格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强化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设定国土生态屏障网络用地落实上级规划确定的基础性生态用地的规模和布局;维护县域内森林、江河湖泊

55、、苇地沼泽,保护具有重要生态功能的各类用地,保障生态网络的连续性与完整性,形成基本生态屏障;统筹协调生态屏障用地与生产、生活用地,保留原有乡土、民俗和休闲用地;在州级生态用地布局的基础上,提出主要生态廊道与斑块的布局和功能要求;划定重要流域、重大灾害与重点污染治理区域,保障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用地。森林是西盟佤族自治县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也是重要的生物资源库和基因库,也是全县经济发展的绿色生态屏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因此全县的森林生态地位十分突出和重要。新厂河、库杏河、南锡河、南康河是西盟佤族自治县境内主要河流,也是重要的生态屏障用地。西盟佤族自治县降水丰富,且山地面积较大,容易引发滑坡、泥石流等地地质灾害。勐卡镇的勇盆、勐梭镇的哈贺和翁嘎科乡的窝弄是地质灾害易发区,规划期内应加强保护该区域的生态环境,建立健全预防机制。优先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在保持耕地布局基本稳定的基础上,按照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推进农业规模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