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课时过关复习训练题_第1页
高三历史课时过关复习训练题_第2页
高三历史课时过关复习训练题_第3页
高三历史课时过关复习训练题_第4页
高三历史课时过关复习训练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A .古代中国交通不发达B .古代中国农业和手工业生产落后第5课农耕时代的商业和城市课时训练一、选择题1 张生在街口昕完说书后,又在自己居住的街区逛夜市。据此判断张生最早应该生活在A. 秦朝B.西汉C.唐朝D.宋朝2明清时代,在京城、省城等地出现了会馆,这些会馆是()A 管理商贸的税收场所B 同一地域的商贾交际聚会之所C.相当于宋代边境贸易的场所D 娱乐场所3东汉学者班固在西都赋中描绘长安“街衢洞达,闾阎且千。九市开场,货别隧 分”。这里的“九市”是指 ()A.工官监管的夜市B .政府管理的正规市场C.物流通畅的草市D .多个繁华的商业市镇4旧唐书:“(唐朝)长安(年号)中,(苏环)累迁扬州大

2、都督府长史。扬州地当冲要, 多富商大贾珠翠珍怪之产。”“江、淮之间,广陵(扬州)大镇,富甲天下。”材料没有反映出的信息是,扬州()A .地处交通要道B .出产精美工艺品C.是繁华的都市5.王建在汴路即事诗中写道: 海商。”诗中的“草市”指的是 (D .市场受官府控制“天涯同此路,人语各殊方。草市迎江货,津桥税 )A .固定的城市商品交易市场B. 自然形成的乡村贸易集市C. 古代商人停宿、储运、交际的场所D .繁荣的边疆茶马市场6. 吴江县的盛泽镇,本来是一荒村,“明初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间倍之。以绫绸为业,始称为市”。乾隆时,“居民百倍于昔,绸绫之聚亦且十倍。四方大贾辇金至者无虚日 盖其繁阜喧

3、盛,实为邑中诸镇之第一。”上述材料说明()A .盛泽镇丝织业开始出现资本主义萌芽B .明代已开始形成以“市”为标志的商业中心C.明清政府重农抑商政策失效D .工商业发展促进城镇的形成与繁荣7. 后汉书王符传:“举俗舍本农,趋商贾,牛马车舆,填塞道路,游手为巧,充盈都邑,务本者少,游食者众。”面对此景,统治者应该采取()A .闭关锁国政策B.重农抑商政策C.中央集权制度D .郡国并行制度&费正清在中国与美国一书中充满困惑地写道:“中国商人为什么不能摆脱对官 场的依赖,而建立一支 独立力量? ”其结论是“中国商人具有一种与西方企业家完全不 同的想法,中国的传统不是制造一个更好的捕鼠机,而是从官方取

4、得捕鼠的特权”。这里强调古代商业的发展()A .实行国有专营制度B.取决于技术的创新与发明C.取决于政府态度和政策D .出现官商结合的现象9. 有人形容中国古代商业就像一个带着枷锁、脚镣并被捆绑起来的舞者,她的每一个舞步都带着沉重的牵累,她的每一个旋转都受着束缚的疼痛。这主要是因为C .古代中国不对外开放D.统治者长期推行重农抑商政策10. 西汉初年规定“市井之子孙不得仕宦为吏”,唐后期规定工商业者改业三年之后可以入仕,宋代规定“如工商杂类人内有奇才异行、卓然不群者,亦许解送”。上述材料反映了唐宋时期()A.重农抑商政策被彻底废除B. 士农工商各个阶层地位平等C.科举考试对工商业者开放D.工商

5、业者社会地位逐渐提高11. 清代旧例:“凡内地商人赴外洋者,必戚里具结状,限往返期,逾限者连坐。过三年不归者,不听回籍。”这体现了清朝的政策是()A、工商食官 B 、鼓励贸易 D、重农抑商D、闭关锁国12明史舆服志记载:“(洪武)十四年令农衣绸、纱、绢、布,商贾止衣绢、布。农家有一人为商贾者,亦不得衣绸、纱。”这主要反映当时明朝政府()A.提高农民生活水平B推行重农抑商政策C.严格管理市场D压制丝织业发展13. “昔有一人,姓韦,名德,乃福建泉州人氏,自幼随着父亲,在绍兴府开个倾银铺儿做人公道主顾甚多,生意尽好。”明朝冯梦龙的这段描述,反映了()A.福建当地人谋生困难B.闽商控制金融领域C.明

6、朝社会商业发展D.资本主义萌芽产生14. 重农抑商是中国封建王朝的基本政策。中国古代王朝一直奉行此政策,但商业经济仍不断发展,其根本原因是()A.农业、手工业的不断发展B.经商容易致富C.政府没有具体执行此政策D.商人政治地位高15. 有学者谈到“坊巷的开放,坊市的混一,展现了宋代城市管理以经济生活为主旋律的开放的特点,显示了宋朝的城市管理不再如唐代那样以政治管理和治安管理为最重要目的。材料主要说明宋朝()A.商品经济的发展B .城市功能的变化 C .统治者重视商业D .城市比唐朝稳定二、非选择题16.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不仅是上海世博会的主题,也是中国从古至今城市变迁的写照。 阅读下列材

7、料:材料一 开放强大的文化活力,蓬勃的贸易经济,突破了宋以前京师关于夜市的禁令店铺、朝廷办事机构与居民住宅错落相间,朝着大街几乎随处可以开设店铺 坊市制度的崩溃,商业街取代商业区的市,御街两旁“许市人买卖其间”,这些都是前代都市所 未有过的经济生活景观。当时开封以经商为业的有二万多户,其中640家资本雄厚的商户,分别属于160行,囊括米、盐、茶等各类商品贸易。号称“正店”的大酒楼有170家,兼具饮食与商品贸易的多种功能,作为商人验看商品质量、商定商品价格、签订契约的场所 酒楼、茶坊适应商业大潮,与娱乐场所瓦子,都通宵营业。冯天瑜主编中华文化史材料二“一朝步入画卷,一日梦回千年。”在上海世博会的

8、中国国家展馆里,以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为蓝本制作的“动”版“清明上河图”惊动全场,令人遐想。这幅长128米、高6.5米、面积达832平方米的清明上河图,分为日景和夜景两部分, 每四五分钟轮换一次。成为国家馆的镇馆之宝。材料三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了一些城市如棉纺业发达的松江、陶瓷业发达的景德镇、冶铁业发达的佛山、长江的商品转运码头汉口等地。请回答:(1) 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东京出现“前代都市所未有过的经济生活景观”的表 现。(2) 清明上河图原本是没有夜景部分的,但世博会中国国家馆在原版基础上增加了 夜景。试结合所学知识论证其合理性。(3) 材料三反映出明清时期城市经济有什么新特

9、点?(4) 综合上述材料,简述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趋势。17.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请回答:(i)阅读材料一,说明图i所示城市的名称及其所处朝代。材料二:有人说,欣赏清明上河图“恍然如入汴京(东京),置身流水游龙间,但少尘土扑面耳”。石渠宝笈二篇图3清明上河图(局部)(2)阅读材料一、二,从图 2、3提取历史信息,说明北宋东京与图 1所示城市相比,在商 业活动方面发生了什么变化?反映了商业发展的什么特点?材料三:苏州“东北半城皆居机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 。出现“大户张机为生”,以增殖财 富;而工匠“趁织为活”,“得业则生,失业则死”的现象。一一高中历史教材(3)阅读材料三,从图图41提取信州

10、丝织业手工工经济领域又出现了什么新的现象。最早 出现在哪个历史时期?导致这一新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1 解析:D从材料描绘的现象看,显然当时坊和市的界限已经完全打破,而且也是已经 没有了时间的限制。这种现象最早出现在宋朝时期。2解析:选B。根据教材所学,明清时期,在京城、省城和大商埠出现了会馆,会馆 是同一地域的商人住宿、 储运、交际的重要场所。会馆的出现与当时按地域结成的商帮有重 要关系。据此本题选 B项。3解析:选B。汉代,长安城中的 “市”是进行商品交易的固定场所,与居民所住的 里或坊严格分开。“市”由官府管理,政府设置官员管理物价、税收等,交易时间有严格的 规定。故选B。4解析:选

11、D。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可对应材料采用排除法。“扬州地当冲要”可排除A项,“广陵(扬州)大镇,富甲天下”,可排除C项;“多富商大贾珠 翠珍怪之产”,可据此排除B项;D项材料没有反映,故答案选 D。5解析:选B。南北朝时期,在离城镇稍远、交通便利的一些地点自然形成民间集市即草市,本题选B项。A项指城市中的“市” ;C项指明清出现的会馆;D项指边疆的市场。6解析:选D。本题考查对材料信息的解读能力。从材料提供的信息来看,盛泽镇是 在当地绫绸业发展的推动下逐渐成为一个市镇的。故D符合题意。A、B、C在材料中不能体现,排除。7解析:选B。题干材料反映的是人民务农者少,而经商者、游手好闲者居

12、多,面对 此情况,统治者应该采取重农抑商政策,故选B。&解析:选C。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经济政策。从材料“中国的传统不是制造一个更好的捕鼠机,而是从官方取得捕鼠的特权”可以看出,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和政府的政策紧 密相关,商人经商的好坏取决于是否得到政府的特权。9 解析:材料将中国古代商业比喻成带枷锁的舞者,暗指中国封建社会长期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强调发展农业,限制商业发展。故选D项。答案:D10. D重农抑商。A项是错误项,中国古代的重农抑商政策在明清时期是加强期,而唐宋不过 是松动期。B项与史实不相符合,所以排除 B项。C项与材料内容主旨不相符合,故答案选 择D项。11. D 12.B13. C

13、。解析:本题考查材料解读能力。材料描述了明代福建泉州人前往浙江绍兴开店经营且生意红火,这现象本身只能反映出明朝商业的发展状况,而不足以推断出A、B,又因材料未 涉及雇佣劳动关系,也排除D。故选:C14A解析:解题关键是题干中的“根本原因” ,B、C D项与所学知识和史实不符,排除;中 国古代商业仍得到发展的根本原因与封建社会农业、手工业的发展有关。故选A思路点拨:依据所学排除错误选项。15. B。北宋城市的发展。从材料“显示了宋朝的城市管理不再如唐代那样以政治管理和治安 管理为最重要目的”可以看出宋朝的城市政治功能和军事功能降低,经济功能增强,反映了 城市功能的变化,故选 Bo A项错误,宋朝

14、商品经济确实得到很大的发展,但是材料并未体 现;C项错误,宋朝也是实行重农抑商的政策;D项错误,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无法比较。16.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城市发展的情况。商业的繁荣,离不开经济的发展、政府的政策,而这些,可从所给的材料中来分析归纳。在封建社会初期,城市大多是政治中心,而到明清时期,则有许多是经济中心,这本身就是经济发展的表现。答案:(1)经济功能增强,商业贸易繁荣;城市布局打破了坊市界限,放松了对商业活动的限制;出现了比较完善的饮食、娱乐服务设施;货币经济发展,出现纸币。(2) 北宋时大城市的商业活动已经突破了坊和市的界限,城市的夜间也非常繁华热闹,所以中国国家馆对宋版清明上河图增加夜景的创新设计是合理的。(3) 专业化的工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