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有效课堂教学实践探究主讲:资兴市二完小袁清改一、要素组合方式课型探究有效课堂是通过组织和参与来实现的,这是有效教育的核心理 念。创建有效课堂,实施有效教育,根据资兴市二完小的实际情况, 我们准备从四种课型方式(即要素组合方式、平台互动方式、三元方 式、哲学方式)入手,用两年时间,形成自己的课堂教学模式。现在, 先来认识一下要素组合方式课型。第一讲:浅谈对要素组合方式课型的认识要素组合方式课型是有效教育方式中最基本的课型,掌握好要素组合方式这种课型,就能为学习其它课型打下扎实的基础。下面,根 据我的理解,谈谈对要素组合方式课型的认识。一、“要素组合方式”课型中的“要素”指的是什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2、常常要运用到七个基本要素: 听、看、讲、想、 做、动、静。“听、看、讲、想、做”这五个要素都是人类在学习过 程中通过听觉、触觉等各种感官来完成的。学生在课堂上安静地听老 师讲课,相对来说,这时的课堂教学就处于一种静态,也就是学生学 习中的一个要素一一“静”。这种“静”是不能坚持四十分钟的,一 节课都要学生保持一种静态,学生会很累,所以就要适时让学生动一 动,这样,课堂教学就会处于一种动态之中,也就是学生学习中的另 一个要素_ “动”。要素组合方式课型的要义,总而言之就是要充分调动学生感官, 顺应学生学习的生理、心里特点,让学生能全神贯注地投入学习。在 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适时
3、进行动静转换,组织 学生在静态、动态交替的环境中学习,避免或减轻学生的生理、心理 疲劳,从而提高学习效率。二、为什么要进行要素组合1、三十多年前,西方人做了要素组合的效果测试:教师不讲,只让学生看,效果只有20%传统的讲授式一一教师讲,学生听与 看,效果只有30%如果学生讲、听、看结合起来用,效果可达50% 如果讲、听、看、想加动静转换,效果可达 70%如果七个要素 都能巧妙运用,效果能达到90%以上。实验证明:要素组合能提高学 习效率。2、学生的专注时间有限,学习到了一定时间就要进行动静转换, 这样才能使学生保持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在学习过程中,小学生的专注时间只有 78分钟,中学生的专
4、 注时间也只有1215分钟,如果超过这个时限,学生注意力就会开 始分散。分散的损耗率第一时限为 15%第二时限为30%第三时限 为50%因为课堂上能照顾到的学生一般只能达到 50%所以加上没 能照顾到的学生的损耗率,超时限的平均损耗率就会达到 75%因此, 要适时进行动静转换,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保持旺盛的精力和浓 厚的兴趣,这样才能提高学习效率。3、知识要点、训练关键要素要强化到一定的次数,才能记住、 记牢。知识要点、训练的关键要素的强化次数一般要达到1217次。要达到一定的强化次数,不能靠简单的重复。那要靠什么? 一是 进行动静转换,解决学生的生理疲劳问题;二是转换学习的方式方法, 使学
5、生感到新鲜;三是设置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使学生乐于学习。要 做好这三点,七个要素就要轮流用,组合用,反复强化关键要素,才 能提高效率。因此,要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还得遵循教育规律,训练 达到一定的量,才能产生质的飞跃。三、怎样进行要素组合要素组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听、看、讲、想、做”五个要素换着用,组合用。小学生的专注时间只有78分钟,用同一要素学习的时间超过 8分钟,学生注意力就会分散,思想就会开小差。因此,要充分发挥 学生的感官功能,“听、看、讲、想、做” 五个要素换着用、组合用 的效果会更好。比如布置学生看课文,只用了“看”这一个要素,如 果在布置学生看课文的同时,还提出
6、思考的问题,要求学生一边看, 一边想,一边用笔在课文中做笔记,那就是用了“看、想、做”三个 要素来学习,这样不但能提高效率,而且能协调学生的感官,锻炼他 们的综合能力。2、适时组织动静转换。学生学习了一段时间,坐久了,身体自然会感到有些疲倦,为了 满足学生生理和心理的需求,使其保持充沛的精力继续学习,就要适 时组织动静转换。动静转换可以靠分组活动来调节。 分组的形式:小组、大组、超大组。小组人数一般在26人, 大组人数712人,超大组人数12人以上。小组活动叫小动,大组、 超大组活动叫大动。一节课小动 35次为宜,大动12次为宜,大 动一般安排在小动的后面。 分组活动的作用。一是调节身心,学生
7、通过分组活动得到运 动,可以在运动中解除轻微的生理疲劳; 二是分组本身就是改换学习 方式,使学生感到新鲜,消除心理上因单一学习方式产生的厌恶感, 即心理疲劳;三是充分利用人力资源的组合,进行思维的训练,在强 化训练内容的关键时间,发挥学生主动学习的作用,让学生对知识要 点、训练要素进行讨论,交换思想,交流经验,展示思维过程,共同 探究,发挥合作学习的效力。分组学习必须要有值得分组讨论、交流、合作、展示的内容,有 学生感兴趣的问题。通过小组交流,学生能吸收别人的长处,提高自 己的认识,拓宽自己的思维,激发创新的意识。分组学习的操作。一是对学生分组学习的表现要有明确的要求, 学生都能按照这个 要求
8、去做,才能提高效率。这个要求有七项:A、亲和力。相互关心照顾;相互看得见;方便讲与听; 不打扰其他组;主动关照“边缘人员”(即不参与学习活动,游 离于小组之外的学生)。B、关照。合理使用空间;主动谦让,人人都有合适的位置;互相照顾本组成员与其他组人员。C、倾听。注视发言人;认真听;在听的过程中记录; 在听的过程中思考记忆;听时相互交流。D关注。关注每个组内成员的表情、神态;关注组内动态; 分工又合作。E、持久性。分组、收组迅速;活动有效;无“边缘人员”; 调节能力强;应变能力强;发散扩张能力强。F、贡献率。服从集体;个人在小组中发挥作用;小组在 班中的贡献大。G教室资源利用。小组占位合理;桌椅
9、挪动轻捷,使用恰 当;能利用恰当位置展示本组作品。二是每组成员要有明确的分工。小组成员分工一般分为两类一一A、组长或召集人;B、 成员:记录员;发言人;声控员,(可根据需要设 置)三是分组活动的内容要有用、实在,而且要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一一A、扩张向度思维(引导学生横向思维);B、向纵深挖掘(引导学生纵向思维);C、动手操作,加深记忆,巩固知识;D总结归纳,感悟方法;E、交流经验,吸收信息;F、分工合作,短时间内完成大容量的任务。四是对分组活动的方式要提出明确的要求一一A、干什么?B、怎么干?五是要把握时间。A、分组、收组要迅速。因为分组、收组的时间是无效学习的时间,
10、必须在最短时间内完成,一般分组、收组时间:小组35秒钟内,大组10秒钟内,超大组15秒钟内。B、提出问题后,要明确分组活动给多少时间,而且给的时间应 该比预计完成时间稍微少一点, 这样到时间还没完成,还可以宣布延 迟一点儿时间,以此训练学生注意速度,提高效率。六是要关注分组活动的过程。A、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完成,教师可以以学 生身份参与;B、监测学生在小组活动中有没有亲和力,会不会互相关照,是 否关注别人的表情、语音、神态,能否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能否共 同完成小组任务;C、监测各小组活动有无“边缘人员”;D分组和收组行动是否迅速。因此,运用要素组合方式来上课,首先要训练学生掌握分组学习 的要求,才能提高学习效率。3、各种因素立体组合,优化过程,可以提高效率。各种因素立体组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基本要素组合:“听、看、讲、想、做、动、静”七个要素的 组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关于成立医院可行性研究报告(模板范文)
- 丽江2024年云南丽江市检验检测认证院招聘编外人员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丽水浙江丽水青田县殡仪馆招聘编外聘用人员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劳动合同法知识问答二零二五年
- 二零二五挂靠保安公司协议
- 井巷立井施工方案
- 二零二五证券居间合同书-范例
- 建筑工程施工大清包合同书正规范例
- 餐饮股东合作协议书范例
- 租赁冷库合同书模板
- GB/T 44751-2024精细陶瓷滚动轴承球及滚子用氮化硅材料
- 辅警法律知识培训课件
- 煤炭行业煤层气开发与利用考核试卷
- 2024年8月CCAA注册审核员OHSMS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基础知识考试题目含解析
- 《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水利工程部分)
- 后所村城中村改造建设项目节能评估报告
- 中小学班主任工作指南
- DB35∕T 2174-2024 改良酸性土壤专用有机肥料通 用技术要求
-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确定位置》课件教学课件
- 辽宁葫芦岛协作校2025届高三第二次联考生物试卷含解析
- DL∕T 1396-2014 水电建设项目文件收集与档案整 理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