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安全管理制度_第1页
电气安全管理制度_第2页
电气安全管理制度_第3页
电气安全管理制度_第4页
电气安全管理制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电气安全管理制度1、目的建立用电安全规定2、范围适用于公司用电管理3、责任者工程部、用电单位4、程序41电气运行安全411电气作业人员必须经医生检查身体,并证实确无妨碍电气工作的疾病,经过专业培训,考核合格,持有上级部门颁发的电工作业操作证,才能担任电气作业和电气作业监护人工作。412电气作业人员必须严格执行电力生产安全工作规定。413一切电气作业人员都必须熟悉触电急救方法。414在易爆场所的电气设备和线路的运行,必须按爆炸性环境防爆电气设备选用标准执行。415电气作业人员作业时,必须穿戴好劳动保护用品。416当电气工作人员正在工作,尤其是在危险区域进行工作时,监护人员应随时提醒,注意安全,禁止大声怪叫,以免引起错觉而引发事故。417做好经常性的电气安全检查工作,发现问题及时消除418现场要备有安全用具,防护器具和消防器材等,并定期检查。419电气设备必须有可靠的接地接零装置,防雷和防静电设施必须完好,每年应定期检测。4110接地装置的规定41101接地电流大的接地装置500A以上为5欧姆;接地电流小的接地装置500A以下为10欧姆。41102变电室露天部分的单位独立避雷针为10欧姆。41103装有避雷线线路上的金属及水泥电杆为10欧姆。41104装在架空线路引至变电所进线上管型避雷器为10欧姆。41105保护配电线路变压器用的避雷器为4欧姆。41106易爆场所、库房及车间避雷针为4欧姆。41107保护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不得大于4欧姆。4111静电接地41111静电接地的接地电阻,每处不宜超过10欧姆。4112防雷接地41121为保护建筑物不受雷击,应针对雷电的危害,分别对直击雷、感应雷和架空线引进高电压等采取防雷措施。41122避雷装置一般可采用避雷针、避雷器或架空避雷线。41123为防止感应雷,应把屋内一切导体、金属管道等可靠接地,减小电阻使感应电荷迅速流入地中。41124避雷针应由三部分组成接闪器、引下线、接地装置。41125避雷针接地极的多少,应视接地电阻是否满足要求,每极接地极之间的距离应保持3米,接地极应为带状接地。41126为避免跨步电压对人体的危害,接地极应埋在人员很少通过的地方,且距被保护物应大于3米。41127电气设备的接地装置禁止与防雷接地合用。41128避雷针的保护范围,应根据建筑物的大小和高度来决定安装避雷针的高度和数目。41129独立避雷针,避雷线的接地电阻不宜超过10欧姆。4113当气候条件恶劣时,应停止户外电气作业,不得已而紧急抢修的应采取可靠的安全措施。在雷雨天气需巡视室外高压设备时,巡视人员应穿绝缘靴,并不得靠近避雷装置。4114变电所必须制订现场运行规程,值班人员的职责应在其中明确规定。4115高压设备无论带电与否,值班人员不得单人移开或超过遮栏进行工作,若必须移开遮栏时,必须有监护人员在场,并符合设备不停电的距离。4116运行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操作票、工作票制度、工作许可证制度,工作监护制度、工作间断转移和终结制度。4117在高压设备和大容量低压总盘上倒闸操作及带电设备附近工作时,必须由两人执行,并由技术熟练的人员担任监护。4118凡电气设备和线路无电应作有电看,严禁以手随便触摸。4119未经试验合格的一切电气安全用具禁止使用。4120在坠落高度2米以上工作时,须办好登高作业证并有相应的安全措施。4121在带电设备附近动火,火焰距带电部位10KV及以下为15米、10KV以上为3米。4122架设临时电气线路规定41221各部门需要架设临时电气线路,必须先提出临时线申请,经批准后方可实施。41222临时线路使用期限超过15天的,必须更改为正式电气线路。41223临时电气线路安装完后,要经使用保管人验收合格才能使用,在使用期限内,由使用保管人负责保管,使用保管人应经常检查,发现问题请电工解决,他人不得乱动。安装电工在使用期内每星期至少检查一次。41224电焊机、砂轮机等产生明火的电具接线,应具有相应等级的动火证后,电工方可接线。41225经审批同意架设的临时线路不应架设在可燃、易燃物的上方,与水管、蒸汽管、门窗等应有03米以上水平垂直距离,与道路交叉处离地高度不低于6米。架设在户内离地高度不低于25米,户外不低于35米,并按照要求距离进行固定。41226临时电气线路到期后,由原安装人拆除,严禁使用保管人私自拆除。4123移动电具安全管理规定41231移动电具包括电风扇、排风扇、手电钻、电锤、手提砂轮机、移动水泵、云石机、电焊机等,以及其它类似的单相、三相流动使用的电器用具。41232移动电具要求专人负责保管、维修及检查,检查内容有电具本身有无损伤,绝缘电阻是否符合要求,电源引线有无破损、老化、绝缘不良现象,导线规格是否合适,插头、插座是否齐全,有无破损,相线和保护接地的接法是否统一,金属外壳或金属支架接地是否可靠。41233移动电具的引线及插头都必须完整无损。220V和380V电压的移动电具引线分别使用三芯或四芯绝缘良好的橡套或塑套铜芯软导线,中间不得有接头,要保证电具金属外壳接地。41234使用220V或380V电压的手电钻等手提式电动工具,必须配用11隔离变压器或漏电保护开关。41235工作行灯的电压不允许超过36V,在特别潮湿的地方和金属容器内部等危险场所使用的行灯,应用12V电压,其电源由双圈变压器供给,并将变压器金属外壳、铁芯及二次线圈一端可靠接地。220V电源线长度不超过5米,禁止使用自耦变压器代替行灯变压器。41236在易燃易爆场所使用的移动电具必须采用防爆型。41237移动电具电源线必须架设在牢固的物件上,其线穿过道路时高度不低于6米。41238搬运移动电具时,一定要先切断电源。42电气检修安全421电气检修必须按照电气检修工作票制度,工作票由指定签发人签发,经工作许可人许可,并办理许可手续后方可作业。422一般情况不准带电作业无论高压与低压,停电后应在电源开关处上锁后,挂标示牌。工作未结束或未得到许可,禁止任何人随意拿掉标示牌或送电。423必须带电检修时,限500V以下设备,必须遵守下列规定4231必须经工程部负责人批准。4232利用绝缘物可靠地将邻近各相分离开,并穿戴好绝缘鞋、手套、帽子,不准穿汗背心及卷起袖子工作。4233在主管领导或电气技术人员直接监护下进行工作。4234工作点附近各相与地相连的金属物必须隔开,以免触到。4235应由一定经验的电工担任,并遵守有关安全规程,监护人认真监护,但监护与操作人要有一定的距离,最近不得小于23米。424在停电设备和线路上装设地线前,必须放电、验电、确认无电后,在工作地段两端挂接地线,凡有可能送电到停电设备和线路工作地段的分支线,也要挂接地线。425停电、测电、验电的检修作业,必须由负责人指派有实践经验的人员担任监护,否则不准进行作业。426对有两个以上供电电源的线路检修时,应采取切实可靠的措施,防止误送电。427对地下直埋电缆检修时,应切实避免伤及临近电缆。428变电室运行及检修现场规定4281凡参加变电检修的一切人员,均应遵守本规定。4282当接受检修任务时,检修人员应对工作内容、安全措施、施工要求了解清楚。4283在检修工作进行前,应作好充分准备,查看现场,了解设备情况。4284检修中严格执行有关安全规程,适当安排好检修人员,掌握进度,保质保量完成任务。4285检修后应认真做好记录,负责向运行人员办理交付验收工作。4286工作结束后,参加检修人员应清查工具及清理施工现场。4287检修负责人应对设备的检修质量和施工安全负全面的责任。4288检修人员应对所做工作直接负责。4289凡检修后的设备,不允许带缺陷情况投入运行。42810变电设备的检修为三种类别1、大修。2、小修。3、事故检修。429动力及照明检修作业规程4291在检修500V以下线路的各种电动机时,应采取下列措施拉开开关与断路器将电动机从线路电网中断开。待电动机完全停止后,在配电盘对应的开关操作柄上挂“有人工作,禁止合闸”的标示牌。经测验确证无电后方可检修。4292在靠近6KV及以上设备作业时,须注意下列各项规定42921带电体只允许在工作人员的任何一面,如两面都有带电体,禁止作业。42922带电体与工作人员的距离,无论伸手或挥动工具都不可小于07米。4293在转动的设备旁工作时,应注意下列规定42931转动设备与工作人员距离无论伸手及挥动工具都有不可小于07米。42932禁止任何人触摸正在转动的各类设备。但若必须靠近时需采取防护措施。4210电气安全用具有关规定。42101绝缘手套每6个月试验一次。421021高压绝缘手套的试验电压为8KV,持续时间为1分钟。2低压绝缘手套的试验电压为25KV,持续时间为1分钟。42103绝缘靴每6个月试验一次。42104绝缘靴定期试验电压为15KV,持续时间为10分钟。42105高压验电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