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高考历史 1.1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考点一百家争鸣及儒学的兴起课件 人民版必修3(福建专版)_第1页
2011高考历史 1.1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考点一百家争鸣及儒学的兴起课件 人民版必修3(福建专版)_第2页
2011高考历史 1.1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考点一百家争鸣及儒学的兴起课件 人民版必修3(福建专版)_第3页
2011高考历史 1.1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考点一百家争鸣及儒学的兴起课件 人民版必修3(福建专版)_第4页
2011高考历史 1.1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考点一百家争鸣及儒学的兴起课件 人民版必修3(福建专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必修三思想文化史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考点一百家争鸣及儒学的兴起 第一关 考点关走近高考 高考定位 一 考纲考点 1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2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3 太学的出现和科举制的影响 二 考纲解读 1 知道诸子百家包括哪些学派 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原因和意义 了解孔子 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了解道家 法家 墨家的思想及诸子百家思想的异同之处 2 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将现在 构建和谐社会 与整个儒家思想发展史进行比较 3 认识太学的出现和科举制度对儒学发展的影响及思想文化的发展与中国古代政治经济的联系 考点梳理 一 百家争鸣 1 早期儒学 1 孔子 政治主张a 提出 仁 与 礼 学说 主张建立礼乐文明的社会 b 注意政治与人事 对鬼神敬而远之 教育a 开创中国古代私人讲学之风 b 主张有教无类 注重人的全面发展 贡献 开创儒家学派 编订 诗 书 礼 易 乐 春秋 统称 六经 2 孟子 提倡 仁政 提出了 民贵君轻 思想 3 荀子 特点 广泛吸收各家思想的精华 丰富了早期儒家思想 主张 强调 天行有常 提出 制天命而用之 思想 认为学习的最高目标是把握 礼 2 老庄之学 1 老子的思想 道 是宇宙万物的起源 道 是世界的根本 是永恒不变的 事物具有向相反的方向转化的规律 蕴含了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持消极态度 幻想回到 小国寡民 的社会 2 庄子的思想 把 道 作为世界最高原则 宣传天道与自然无为 万物是没有界限和差别的 由此提出 齐物 和逍遥自得的主张 3 历史影响 老子的学说蕴含了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崇尚自然 主张超越功利去追求精神自由的倾向影响极大 3 法家思想 1 李悝 在魏国变法 推行 尽地力之教 创立 平籴法 按军功授爵 法家思想 主张用严酷的刑罚确立以集权为特征的政治秩序 著作为 法经 2 商鞅变法 废旧制 废除世卿世禄 井田制 禁止父子兄弟同家共财 建新政 按军功制定尊卑爵秩 承认土地私有 重农抑商 实行编户制 加强思想控制 燔诗书 明法令 以吏为师 3 韩非 将 法 术 势 三者糅合为一 吸收道家思想 将法家理论系统化 主张加强君主集权 厉行赏罚 奖励耕战 4 影响 对中国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建立乃至秦始皇统一全国 都起到重大作用 汉代以后其法治思想被吸收到儒学体系中 成为维护专制政权的工具 4 墨家的主张 1 主旨 兼相爱 交相利 提出非攻 尚贤 尚同 非乐 非命 节葬 节用的主张 2 认识论 认识以客观实践为来源 提出判别知识的 三表法 3 逻辑学 建立 类 故 等中国最早的逻辑学术语 建立起归纳推理的方法论基础 二 儒学的兴起 1 焚书坑儒 批判 1 背景 秦朝统一全国 建立专制主义政治体制 加强思想控制 一些游士和儒生引用儒学经典 借用古代圣贤言论 批评时政 2 内容 秦始皇采纳李斯的焚书建议 并坑杀儒生460余人 3 评价 焚书坑儒 是对先秦文化成就的粗暴否定 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场浩劫 2 罢黜百家 1 背景 汉武帝时期 形成了 大一统 局面 以汉族为主体的文化共同体基本形成 汉武帝起用儒士 董仲舒建议汉武帝政策 更化 2 结果 汉武帝完成了罢黜百家 提升儒学地位的文化体制和文化政策的转变 3 影响 进步性 确立起儒学独尊的地位 统治者加强了对思想 文化和教育的重视 局限性 结束了各派学术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 遏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 3 太学的出现 1 汉武帝创立 是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 代表着中国古代教育发展的方向 2 积极影响 带动了民间积极向学的风气 对于文化的传播起了重要作用 打破了官僚富豪垄断官位的情形 使少数社会下层的人得到入仕的机会 东汉时太学生的议政运动 迫使黑暗的政治势力有所收敛 3 汉武帝建立郡国学校 初步建立了地方教育系统 4 科举制的文化影响 1 科举制的确立 中国早期选官制度以 世官制 为主 汉武帝时察举制的主体地位得以确立 隋唐时期科举制确立 考试内容以儒学为主 儒学得以全面影响社会政治和文化生活 2 科举制的影响 有益于中国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巩固 但儒生和儒学也成为专制政治的仆从和工具 有益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 科举取士在选官制度上也体现了公平公正的原则 使整个知识阶层成为官僚队伍的后备力量 因此导致科技研究的人才力量相对薄弱 第二关 热点关解读高考 热点一 一 怎样正确认识道 儒 法 墨等派别的阶级性及其主张 二 如何认识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及其历史影响 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 1 出现原因 1 政治方面 当时处于社会大变革时期 社会动荡不安 各诸侯国为了在争霸斗争中取得优势 竞相招贤纳士 以便使自己的国家富强起来 给百家争鸣提供了政治前提 2 经济方面 伴随着铁犁牛耕的使用 社会生产力的提高 社会经济迅速发展 推动了井田制的瓦解和封建经济的发展 为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前提 3 科技方面 当时科学技术取得了较大进步 如天文学 数学 光学 声学 力学 医学等方面均达到较高水平 这些科技成果标志着人们认识水平的提高 丰富了人们的精神世界和物质生活 4 文化方面 当时私学逐渐兴起 学在官府 的局面被打破 学术逐渐下移 社会上出现一些主要以传播文化 发展学术为宗旨的学者和思想流派 5 学术方面 由于当时社会处于剧变及战争动荡的局面 各学术团体与政治权势是相对独立的 便于他们从不同的社会阶层利益出发 著书立说 发表自己的见解 6 各学派之间 同一学派的不同流派不同 既相互斗争又相互学习和借鉴 这也是促成百家争鸣的又一重要因素 2 历史影响 1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大大促进了先秦时期思想学术的活跃和繁荣 2 对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和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中国封建社会的各种思想 几乎都可以从春秋战国的诸子学说中找到源头 热点二 一 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的内容和特点如何 它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1 内容 1 针对中央集权的需要 提出 春秋大一统 和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的主张 2 针对加强君权的需要 宣扬 君权神授 提出了 天人合一 和 天人感应 学说 3 针对土地兼并的现实 进一步发挥儒家的仁政思想 提出 限民名田 和 薄赋敛 省徭役 以宽民力 的主张 4 针对为人处事标准 提出 君为臣纲 父为子纲 夫为妻纲 和仁 义 礼 智 信五种道德标准 即 三纲五常 并大力提倡孝道 2 特点 外儒内法 思想专制 又带有神学倾向 3 影响 1 在当时为解决王国问题 巩固中央集权 建立大一统的封建国家提供了理论依据 2 儒家独尊 使儒家学说逐步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3 董仲舒的新儒学带有神奇色彩 导致西汉长期的神学迷信的泛滥 4 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5 儒学独尊长期以来束缚人民的思想 不利于科技文化的发展 6 对中国人的伦理观念 文化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二 儒家思想为什么能够成为正统思想 1 秦朝时期 实行法家的治国思想 结果导致秦的暴政 激化阶级矛盾 不利于统治 统治者吸取此教训 2 汉武帝时面临着一系列社会问题 需要一种思想理论加强中央集权 巩固国家的统一 3 儒家思想经过董仲舒的改造 发挥 形成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儒学体系 1 新儒学提出 大一统 天人感应 等思想 适应了当时加强中央集权和巩固国家统一的需要 2 新儒学又提出 三纲五常 等主张 是一种较为高明的统治政策 利于巩固封建统治 4 汉武帝全面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 起用儒士参与国政 设太学 以 五经 为教材 大力推行儒学教育 使儒学开始处于独尊地位 5 以后历代王朝都以儒家思想为指导思想 并通过科举制度选官和强化了儒家思想 热点讲练 例 1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 各种思想流派纷呈 有学者将它们分别描述为 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 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 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 拥有无限同情心与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 请按顺序指出它们分别代表哪一流派 A 儒 道 墨 法B 墨 儒 法 道C 法 儒 道 墨D 道 法 墨 儒 答案 D 解析 A 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 影射了道家的 无为 思想 B主张君主专制 C代表下层人民利益 D主张仁政并重视文化教育 故选D 模拟考题1 在有关惩治腐败问题上 甲说 不用腐败惩治 生产力水平提高了 腐败现象就自然没有了 乙说 一定要依法严惩严管腐败问题 抓一个腐败分子就杀一个 丙说 对腐败分子 要用 德 和 礼 来教育感化 丁说 要从平民百姓中挑选有能力的人去治理腐败 上述四位同学的说法与儒家思想相吻合的是 A 甲B 乙C 丙D 丁 答案 C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以及对材料的理解可知 甲为道家 乙为法家 丙为儒家 丁为墨家 儒家思想最主要的主张是提倡 礼 和 德 例 2古代儒家思想包含了大量社会和谐的内容 儒家强调天人和谐 人我和谐 君民和谐以及身心和谐 下列思想体现 人我和谐 的是 A 天人合一B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C 民贵君轻D 富贵不能淫 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 解析 A是关于人与自然之间的 是天人和谐 C是君民和谐 D是个人身心和谐 B是人我和谐 答案 B 模拟考题2 全世界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于1988年在巴黎聚会 讨论新世纪世界的前途 他们竟然得出一致的结论 认为在21世纪 人类如果要过上和平幸福的生活 就应该回到2500年前中国的孔子那里寻找智慧 他们从孔子那里去寻找的 智慧 是 A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B 人之性恶 其善者伪也 C 是非之心 人皆有之 D 制天命而用之 答案 A 解析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体现了孔子 仁 的思想 在处理国家之间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方面可以体现其价值 有利于和谐世界的构建 B D是荀子的观点 C是孟子的观点 例 3董仲舒在 春秋繁露 深察名号 中认为 天生民性 有善质而未能善 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 此天意也 以下对这一思想理解最准确的是 A 主张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B 感叹人性本恶 呼唤王道C 建议以礼入法 以礼入俗D 主张民性本善 君权神授 答案 D 解析 仔细阅读材料 认真分析是解题的关键 有善质而未能善 说明董仲舒主张 民性本善 立王以善之 此天意也 说明董仲舒主张 君权神授 因此选D 模拟考题3 董仲舒 河北广宗人 著名思想家 西汉武帝时期人 他本来是一名默默无闻的儒生 汉武帝亲政后起用儒学之士在各级部门担任职务 汉武帝向这些儒者咨询治国方略 有人推荐了董仲舒 董仲舒打动汉武帝的建议是 倡导儒学 实践德政 养士求贤 政策文化 提倡法治 天下一统 君权神授 儒学独尊 A B C D 解析 是法家的观点 不是董仲舒的主张 所以凡含 的选项都应排除 答案 C 第三关 技巧关笑对高考 考技精讲 经济是整个社会赖以生存的基础 政治属于上层建筑 它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 同时对经济又有反作用 而思想文化又是对经济 政治活动的反映 在一定程度上对经济 政治起作用 但它毕竟是由经济和政治决定的 因此要学习思想文化史 一定要结合当时的经济和政治活动 做到融汇贯通 熟练地掌握好三者的关系 提高解题的综合 分析能力 考 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战国后期 诸子已开始尝试以自己的学说统一思想 吕氏春秋 不二 篇宣称 听众人议以治国 国危无日矣 一则治 异则乱 一则安 异则危 思想大一统被提到了十分醒目的位置 材料二 李斯上奏 建议秦始皇采取强硬措施 非秦纪皆烧之 非博士官所职 天下敢有藏 诗 书 百家语者 悉诣守尉杂烧之 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 以古非今者族 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 令下三十日不烧 黥为城旦 所不去也 医乐卜筮种树之书 若欲有学法令 以吏为师 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 下焚书之命 行偶语之刑 从而造成了中国文化史上的一次空前浩劫 战国时代蓬蓬勃勃的自由学术空气被窒息 广袤的思想原野上 万马齐喑 摘自张岱年 方克立主编 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三 董仲舒向汉武帝建议说 今师异道 人异论 百家殊方 指意不同 是以上亡以持一统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 皆绝其道 勿使并进 邪辟之说灭息 然后统纪可一 而法度可明 民知所从矣 摘自 汉书 董仲舒传 请回答 1 三则材料反映了思想界怎样的发展趋势 原因何在 2 材料表明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 自战国到西汉先后进行了哪些努力 3 如何评价秦汉时期的这种努力 答案 1 由百家争鸣到思想统一 封建土地制度确立 国家由分裂割据到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 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与加强 2 战国时期 诸子努力用自己的学说统一思想 秦朝的焚书坑儒 西汉武帝的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实行 大一统 3 秦朝的焚书坑儒与西汉的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都是想通过思想上的统一 实现政治上的统一 但造成的影响不同 秦朝钳制了思想 摧残了文化 西汉虽也有钳制思想的不良作用 但也扩大了儒学 使儒家思想开始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还推动了教育与儒学的发展 高考回顾 1 2009 辽宁 宁夏文综 25 西周实行的宗法制在秦汉以后仍有重大影响 其主要表现是 A 嫡长子继承制B 反复出现的分封制C 三纲五常的伦理观D 传统的宗族观念 解析 本题考查宗法制的内容和特点 宗法制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以维护宗族内部团结和稳定 其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 秦汉以后一直沿用 答案 A 2 2009 山东基本能力 43 儒 道 墨 法四家是先秦诸子学说的重要流派 下列语句中最符合道家思想的是 A 兼相爱 交相利B 仁者爱人C 抱法处势则治 背法去势则乱D 道生一 一生二 二生三 三生万物 解析 A项是墨家主张 B项是儒家主张 C项是法家主张 D项是道家老子的话 故选D项 答案 D 3 2008 重庆 贤者举而上之 富而贵之 以为官长 不肖者抑而废之 贫而贱之 以为徒役 这句话主要反映了战国时期的 A 墨家思想B 儒家思想C 道家思想D 法家思想 解析 抓住关键词 贤者举而上 再联想到墨家的 尚贤 思想 可知正确选项为A项 答案 A 4 2008 四川 韩非在批评某家学说时说 举先王 言仁义者盈廷 而政不免于乱 他批评的是 A 法家学说B 道家学说C 儒家学说D 墨家学说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把握 仁义 二字 这正是儒家思想的核心 同时 要把握法家思想的核心内容之一是严刑酷法 与儒家思想对立 答案 C 5 2009 海南 2 奉法者强 则国强 奉法者弱 则国弱 持这一观点的人应是 A 墨翟B 孟轲C 荀况D 韩非 解析 材料中体现了作者对法制的重视 在中国古代 法家的代表人物是韩非 他强调了法律制度在治理国家中的作用 答案 D 6 2008 上海春季 5 墨家主张 兼相爱 交相利 意思是要人们和平相处 互利互惠 以下文字中与这一主张相近的是 A 天行有常 不为尧存 不为桀亡 B 明主之国 无书简之文 以法为教 无先王之语 以吏为师 C 兵者 国之大事 死生之地 存亡之道 不可不察也 D 兵者不祥之器 非君子之器 不得已而用之 答案 D 解析 材料体现了人们和平相处 互利互惠的思想 D项体现了反对战争的思想 7 2007 宁夏文综 30 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建议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这里的 儒术 指 A 吸收了佛教 道教等思想的儒学B 正统的孔孟学说C 糅合了道家 阴阳家等学说的儒学D 儒家学说与权术 答案 C 解析 汉武帝之所以采纳董仲舒的建议 是因为董仲舒对儒家思想进行了改造 适应了君主专制的需要 而董仲舒对儒家的改造主要是糅合了道家 阴阳家等学说 因此答案为C项 A项所述史实发生于魏晋 A项不正确 正统的孔孟学说不适合君主专制的需要 B项错误 D项不符合史实 课时作业二十四百家争鸣及儒学的兴起 一 选择题1 老子思想中最有价值的精华部分是 A 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B 小国寡民的思想C 唯物主义思想D 朴素辩证法思想 解析 材料体现了孔子体贴人 爱护人的思想 不是人人平等的主张 A D违反孔子 礼 的观点 B明显不符合史实 故选C 答案 D 2 我们现在要了解儒家思想的精髓 首先需要参阅 A 春秋 B 尚书 C 论语 D 道德经 答案 C 3 在编演 诸子百家论治国 的历史短剧时 扮演孟子的同学所学的台词应当是 A 仁者爱人 克己复礼B 宇宙便是吾心C 民为贵 社稷次之 君为轻D 君者舟也 庶人者水也 答案 C 解析 民为贵 社稷次之 君为轻 是战国时期孟子的主张 而 仁者爱人 克己复礼 为孔子的观点 宇宙便是吾心 为王阳明的心学观点 君者舟也 庶人者水也 为荀子的观点 4 电视剧 传奇皇帝朱元璋 中有这样一个镜头 朱元璋对孟子异常仇视 命令人将孟子的塑像拆掉 撤出圣人庙 并亲自将 孟子 一书删减大半 你认为被删减掉的部分最可能是 A 民贵君轻说B 人性本善说C 先义后利说D 浩然之气说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判断的能力 明朝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强化时期 A项 民贵君轻说 与朱元璋的本意相违 故选A项 B C D三项对朱元璋加强君权的影响不大 5 孟子曾批判某家学说 是无父也 无父无君 是禽兽也 司马迁也说它 使天下法若此 则尊卑无别也 他们批判的是 A 儒家的 仁政 思想B 墨家的 兼爱 思想C 法家的 刑不避大夫 思想D 荀子的 性恶论 思想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先秦思想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从材料看 孟子和司马迁主张维护尊卑贵贱的等级秩序 而墨家的 兼爱 思想则是无差别的爱 这和儒家的尊卑贵贱思想是相违背的 6 在某中学历史探究课上 学生从 如何遏制学生上课说话现象 的角度表达他们对诸子百家思想的理解 甲生说 这是品德问题 应该以德教化 乙生说 这是违纪行为 应该严格惩罚 丙生说 这是无意识的 要让学生自我觉悟 乙应是 A 法家B 儒家C 道家D 墨家 答案 A 解析 以德教民 是儒家主张 故甲是儒家 主张 严惩 是法家的主张 故乙是法家 主张 自我约束 是道家主张 故丙是道家 7 古人所谓 慎终追远 民德归厚矣 强调的是祭祀祖先 悼念死者的教化作用 这一主张属于 A 道家思想B 儒家思想C 墨家思想D 法家思想 答案 B 解析 儒家推崇 礼 的思想有很多表现 重视君君 臣臣 父父 子子的等级制度是一个方面 重视日常生活中的礼仪规范是另一个方面 祭祀是古代一项重要礼仪制度 它是建立在商周宗法制基础之上 对分封制下等级制度的一种精神保障 是西周礼乐文明的重要内容 因此 这体现了儒家 礼 的思想 8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与 焚书坑儒 的本质相同点是 A 思想文化专制B 加强中央集权C 摧残思想文化D 加强对儒家的宣扬 答案 B 9 右图是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中 孔子三千弟子 进场的情景 孔子 弟子三千 直接得益于 A 仁者爱人 思想B 克己复礼 思想C 有教无类 思想D 因材施教 思想 答案 C 解析 孔子主张在教育方面 有教无类 即不问出身广招学生 扩大了受教育者的范围 打破了当时只有贵族子弟才能接受教育的局面 10 董仲舒 大一统 的思想实际上吸收了 A 孟子的思想B 老子的思想C 韩非子的思想D 孔子的思想 答案 C 11 西汉初 自天子不能具醇驷 而将相或乘牛车 至汉武帝时 非遇水旱 则民人给家足 太仓之粟陈陈相因 腐败不可食 上述经济状况的变化为下列哪种思想的实施创造了条件 A 道家学说B 法家学说C 黄老之学D 大一统思想 解析 西汉初期 国家贫困 因此实行黄老 无为 之学 到汉武帝时期国富民足 有利于实行儒家的封建大一统思想 故选D 答案 D 12 在争论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与 大一统 两者的关系时 下面四种结论 正确的是 A 政治上的统一确保思想上的统一B 董仲舒的学说适应汉初的政治需要C 汉武帝的政策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D 思想上的统一为政治上的统一服务 答案 D 解析 一种思想能否被统治者所采纳 既要看它是否符合时代需求 也要看它是否能迎合统治者的要求 董仲舒发展了儒家思想 强调 大一统 和 天人感应 适应了强化中央集权形势发展的需要 这对于巩固国家的统一有积极的作用 这是汉武帝采取董仲舒主张的根本原因 13 亚里士多德曾说过 勇敢是怯懦和鲁莽的中道 一个人过度好胜就变成了鲁莽 过度恐惧而畏缩不前就变成了怯懦 中国古代有类似思想的是 A 老子B 孔子C 墨子D 庄子 解析 从亚里士多德的这段话来看 他已经找到了怯懦和鲁莽之间的平衡点即勇敢 体现的是一种中庸之道 中庸 是既不过分 也不走极端 不偏不倚恰到好处 而中庸思想也是中国古代思想家孔子的主张 故选B 答案 B 14 董仲舒认为 观天人相与之际 甚可畏也 国家将有失道之败 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 不知自省 又出怪异以警惧之 尚不知变 而伤败乃至 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 这一段话的核心思想是 A 天人感应 天人合一 B 仁者爱人 民贵君轻 C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D 君权神授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学生阅读材料分析材料的能力 材料的意思是人间有什么行为天都知道 并以不同的方式向人类发出警告 故选A 15 汉武帝时期创办中央太学和地方郡国学校 学习的主要内容是 A 儒家经典B 汉朝法律C 皇帝诏书D 诸子百家 答案 A 16 某收藏家广泛地收集图书 到其去世时收藏的 诗经 论语 孙子兵法 孟子 庄子 左氏春秋 等各方面的书不计其数 整整有三大屋 其子也爱书如命 却没想到祸从天降 其收藏的书被人焚毁 自己为保护藏书 也被活埋 这件事可能发生在 A 春秋时期B 战国时期C 秦朝时期D 西汉武帝时期 答案 C 解析 根据题干中的 藏书被焚 人被活埋 可以得出是秦始皇时期的 焚书坑儒 故选C 17 文庙 是人们为了纪念孔子而为他修建的庙宇 庙中的孔子头戴王冠 身穿蟒袍 端坐在大殿正中央 俨然是封建帝王 这是因为 A 孔子曾经做过鲁国国君B 孔子与帝王平起平坐C 孔子的地位无比尊崇D 孔子拥有帝王的权力 答案 C 解析 孔子戴上王冠是后人的杰作 说明后人对孔子的尊崇 A B D明显不符合史实 18 战国时期 流行 得士者存 失士者亡 的说法 这主要说明了 A 各国都重视发展军事力量B 尊重知识 尊重人才成为社会风尚C 新兴知识分子阶层受到统治者的重用D 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的知识分子掌握了国家政权 答案 C 解析 战国时期是中国变革的重要时代 各国统治者为了在争霸战争中求得生存 纷纷开展变法运动 而新兴知识分子 士人阶层 的游说 讲学 极大地开阔了视野 促进了文化的觉醒 成为推动各国变法的中坚力量 二 非选择题 19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仁 是孔子学说的最高范畴和基本内容 对后世影响深远 仁 就是正确的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哲学 对上级 忠 孝 恭 敬 对同级 诚 信 敦 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