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受欺诈合同与缔约过失责任的适用 第29卷第3期xx年5月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SouthCentral Universityfor Nationalities(Humanities andSocial Sciences)Vo129No3M ayxx受欺诈合同与缔约过失责任的适用胡振玲(中南民族大学法学院,湖北武汉430074)摘要合同法第58条关于受欺诈合同被撤销时赔偿责任之规定,性质上属于缔约过失责任的特别规定,故在法条适用上不必引用第42条关于缔约过失责任的一般规定。 但是,合同订立过程中存在欺诈行为但合同未成立。 或者虽然成立但受欺诈方未予撤销时,则可依据缔约过失责任的一般规定请求赔偿。 关键词欺诈;合同;赔偿责任;缔约过失责任D9236Al672433X (xx)03013704 一、受欺诈合同与缔约过失责任之界定 (一)受欺诈合同及其法律后果之界定。 所谓受欺诈合同,是指一方当事人在受到他方欺诈的情况下而订立的违背其真实意思的合同。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1988年4月2日发布的关于贯彻执行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68条的规定,欺诈是指一方当事人故意告知对方虚假情况,或者故意隐瞒真实情况,诱使对方作出错误意思表示。 在民法理论上,学者们对欺诈的含义作出了与此大致相同的解释,如“欺诈,是指当事人一方故意编造虚假或歪曲的事实,或故意隐匿事实真相,使表意人陷于错误而为意思表示的行为。 ,1“欺诈是指故意向对方提供虚假情况或者在有说明义务时,故意隐瞒事实而违反说明义务。 ,“所谓欺诈,指故意欺骗他人,使其陷于错误判断,并基于此错误判断而为意思表示之行为。 ,。 所谓欺诈,是指故意告知对方虚假情况,或者故意隐瞒真实情况,诱使对方基于错误判断作出意思表示。 -431999年颁布并实施的合同法第52条和第54条对受欺诈合同的法律后果作了一分为二的规定,即受欺诈合同的法律后果一般应为可变更、可撤销(合同法第54条),但“一方以欺诈、胁迫手段订立的合同,损害国家利益的”,合同无效(合同法第52条)。 对于合同法针对欺诈行为所采取的二元化立法,在理论上存在不同的见解。 赞成者认为,对于因欺诈而订立的合同的效力,我国合同法区别不同的情况而分别对待,以因欺诈而订立的合同是否损害国家利益为标准,将损害国家利益的合同规定为无效合同,其他没有损害国家利益的合同归人可变更或者可撤销的合同,既强调了国家利益的神圣不可侵犯,又避免了简单的撤销合同。 这种规定的科学性是显而易见的【5。 反对者认为,根据意思自治原则,表意人因受欺诈而为之意思表示虽属于意思表示不真实,但是否真正违背其内心效果意思、是否破坏其意思自治,没有人比表意人对此更清楚。 而是否依此寻求法律上的救济、是否撤销因欺诈而成立的法律行为,也应由表意人根据自身利益得失的衡量、审时度势,进行“意思自治”,才能充分体现这一原贝l J,切实尊重和保护表意人的“意思自治”。 由于现实生活的多样性,因欺诈而成立的法律行为并不一定全部体现欺诈方的意志和利益,使因欺诈而成立的法律行为断然无效,也不一定不会影响受欺诈方利益的实现。 由表意人自主选择对其最有利的请求权,实现其最大利益,本身也体现了对受欺诈方的保护,较之于使法律行为断然无效,更能体现保护合法权益与取缔、防备不法行为的双效并举。 允许表意人主张变更原法律关系的部分内容,对原法律行为作某种修改或补充,可以避免因合同消灭造成的损失和浪费。 在市场经济秩序形成过程中、交易过程中,欺诈行为时有发生,承认受欺诈方有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请求权、最有利的保护方法的权利,较之使已为的法律行为一律无效、造成许多本不应该消灭的合同消灭,会更体现民法“促进交易、追求效率”之灵魂;同时,也意味着受欺诈方会选择最有效的请求权来弥补损xx012O作者简介胡振玲(1968一),女,河南省光山县人,中南民族大学副教授,法学博士,主要研究民商法学。 l37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xx年第3期害,补偿自己的受损权益,从而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嘲。 就欺诈合同的法律后果而言,合同法改变了民法通则所作的一概无效的规定,采取了二元规定的模式。 从一元规定到二元规定,从一概宣布无效到区别不同情形,规定因欺诈而订立的合同原则上为可变更、可撤销合同,这是立法上的一种进步。 但是,从理论上讲,合同法第52条第1项又规定因欺诈而订立的合同,如损害国家利益的则为无效,应当说仍然是立法上的不足。 对于受欺诈合同的效力,应当贯彻一元化的撤销主义为宜【7。 (-)缔约过失责任之界定。 缔约过失责任,一般是指缔约人故意或过失违反先合同义务而给对方造成损失时依法应承担的民事责任。 所谓先合同义务,是指自缔约人双方为签订合同而互相接触、互相磋商开始产生的注意义务,而非合同有效成立后所产生的给付义务,包括互相协助、互相照顾、互相保护、互相通知、互相忠诚等义务8。 这些义务以诚信原则为基础,并非自始确定,而是随着合同关系的进展,依事态情况而发生,故在学说上又称为附随义务,债务人违反此项义务时,应就所发生之损害负赔偿责任9。 一般认为,我国合同法第42条和第43条是关于缔约过失责任的规定,其中,第42条规定“当事人在订立合同过程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给对方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一)假借订立合同,恶意进行磋商; (二)故意隐瞒与订立合同有关的重要事实或者提供虚假情况; (三)有其他违背诚实信用原则的行为。 第43条规定“当事人在订立合同过程中知悉的商业秘密,无论合同是否成立,不得泄露或者不正当地使用。 泄露或者不正当地使用该商业秘密给对方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二、受欺诈合同被撤销时赔偿责任之适用从合同法第42条规定的需承担缔约过失责任的情形来看,实际上主要是指订立合同过程中一方存在欺诈的行为,因为所谓“假借订立合同,恶意进行磋商”或者故意隐瞒与订立合同有关的重要事实或者提供虚假情况”,其实质就是欺诈的不同表现形式,而该条所规定的需承担缔约过失责任的第三类情形,即“有其他违背诚实信用原则的行为”,很多情况下也是因为存在欺诈行为。 因此,从合同法第42条和第54条的规定来看,在订立合同过程中,一方当事人存在欺诈行为时,既可能符合第42条所规】38定的缔约过失责任的构成要件,受欺诈方据此可要求对方承担缔约过失责任,也可能符合第54条规定的撤销合同的构成要件,受欺诈方据此可撤销合同并根据第58条的规定要求其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那么,受欺诈合同被撤销之后,受欺诈方要求赔偿损失时,应适用何种赔偿责任之规定?合同法对此并未予以明确。 笔者认为,应当适用第58条之规定。 具体而言,如果在合同订立过程中存在欺诈,合同已经成立,在对该合同撤销后,受欺诈方因被欺诈而受到损害的,依合同法第58条,可以请求欺诈方赔偿损失,而依据合同法第42条的规定,也可以请求赔偿损失。 此时,二者的适用是何关系?笔者认为,从性质上讲,合同撤销后之赔偿责任,应属于缔约过失责任的范畴,是缔约过失责任的表现形式之一,因为,缔约过程中一方的欺诈行为,当然也属于合同法第42所规定的缔约过失行为,而合同撤销之后,溯及地对当事人自始不发生效力,当事人之间已不再具有合同关系,故撤销后之赔偿责任,显然不能归属于违约责任的范围,而属于缔约过失责任的范畴。 但从法条的适用上来讲,由于合同法第58条是关于合同撤销后之赔偿责任的明文规定、特别规定,而合同法第42条是关于缔约过失责任的一般规定,故应适用第58条的规定进行处理。 三、合同未成立或虽成立但未被撤销时赔偿责任之适用(-)一方存在欺诈行为但合同未成立时赔偿责任之适用。 在合同的订立过程中,如果一方存在欺诈行为,且合同未成立,但欺诈行为给另一方即被欺诈方造成损失时,应适用缔约过失责任制度进行救济,而无合同法第54条和第58条适用的余地,因为受欺诈合同撤销的前提之一是双方之间已经订立了合同,在合同尚未成立的条件下,根本无从根据合同法第54条和第58条撤销合同和请求欺诈方赔偿。 (二)受欺诈合同未被撤销时赔偿责任之适用撤销权人(受欺诈人)未撤销合同时能否以自己受欺诈遭受损失为由请求赔偿呢?对这一问题,合同法未予明确规定,但理论上值得探讨,实践中也亟待解决。 从现行规定来看,在合同订立过程中一方存在欺诈行为,且合同已经成立,但受欺诈人并未撤销合同时,如果受欺诈人认为该欺诈行为对自己造成损失,显然无法适用合同法第58条的规定请求损害赔偿。 在此情形下,受欺诈人能否依据合同法第42条的规定来请求对方承担缔约过失责任第29卷胡振玲受欺诈合同与缔约过失责任的适用呢?笔者认为,基于以下理由,应当允许受欺诈人根据合同法第42条的规定请求对方赔偿损失。 1未撤销合同时,有必要通过缔约过失责任为受欺诈人的损失提供救济。 对于受欺诈而订立的合同,受欺诈人当然有权撤销合同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但是基于生产、生活的需要以及其他合理的考虑,受欺诈人可能并不撤销合同,而是要求对方履行合同。 然而,在受欺诈人不撤销合同,而是要求对方履行合同的情况下,并不意味着受欺诈人没有遭受损失。 换句话说,如果对方当事人不实施欺诈行为,受欺诈人即可以与之订立对自己更为有利的合同。 故为保护受欺诈人的合法权益,同时也是为了惩罚实施欺诈行为的当事人,在未撤销合同的情况下显然也应当为受欺诈人提供必要的救济途径。 但合同订立过程中不应进行欺诈的义务一般属于先合同义务,而不是合同义务本身,故受欺诈人一般难以据此追究欺诈人的“违约责任”,在此情况下,承认缔约过失责任制度的适用以保护受欺诈人的合法权益就很有必要。 2受欺诈人对请求撤销合同并赔偿损失或请求对方承担缔约过失责任有选择权。 对于受欺诈的合同而言,其撤销后的损害赔偿责任在性质上虽然属于缔约过失责任,但缔约过失责任的适用却并不以合同撤销为前提,二者并不是相互排除的关系。 正如有学者所指出的,“和意思表示瑕疵有关的规定对于缔约上过失之一般规定并无排斥性。 其在法制史上先后的发展,与其说是要排斥像缔约上过失之一般规定的适用,不如说是当时对于缔约上过失之一般规定的掌握尚未成熟,因此,当后来有把握规戈缔约上过失之一般规定的规范时,该较晚制定或发展之一般规定与先前制定之具体规定间的竞合关系原则上不是排斥的,而是选择的。 亦即权利人得选择其认为有利之规定适用之o-1o就受欺诈而订立的合同来说,受欺诈人固然可以主张撤销合同并要求欺诈人承担缔约过失责任,但受欺诈人亦可不撤销合同而请求对方履行合同,然而,受欺诈人不撤销合同时,并不影响其依照缔约过失责任的一般规定请求欺诈人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3合同未成立并不是适用缔约过失责任的必备要件。 关于受欺诈合同未予撤销时受欺诈人能否依据合同法第42条的一般规定请求对方承担缔约过失责任的问题,涉及到缔约过失责任之适用是否必须限于当事人之间不存在合同关系的理解问题,即如果认为缔约过失责任的适用以当事人之间不存在合同关系为条件,那么在受欺诈人不撤销合同时,就无适用缔约过失责任之规定的余地,但如果认为缔约过失责任的适用并不以当事人之间不存在合同关系为条件,则应当承认受欺诈人在未撤销合同时仍可依据合同法第42条的规定请求对方承担缔约过失责任。 一些学者认为,缔约过失责任发生于合同尚未成立,或者虽然成立,但由于不符合法定生效要件而被确认无效或被撤销之时,是一种在不存在合同关系而难以适用违约责任的情况下产生的责任。 依此观点,受欺诈合同未撤销时,受欺诈人自然不能请求对方承担缔约过失责任。 然而,笔者认为,合同未成立并不是适用缔约过失责任的必备要件。 具体理由如下第一,缔约过失责任发生的前提是一方违反了先合同义务,是种违反了先合同义务时应当承担的责任。 合同未成立、无效或被撤销时可能存在违反先合同义务并给对方造成损失的行为,但合同有效成立时,在订立合同的过程中同样可能存在违反先合同义务的行为,且该违反先合同义务的行为可能对另_方造成损害,故在合同成立的情况下,仍有必要承认缔约过失责任的适用。 可见,适用缔约过失责任的前提是一方违反了先合同义务并给对方造成了损失,与双方之间是否存在有效的合同关系没有必然联系。 在理解缔约过失责任制度的适用时,不应将违反先合同义务与不存在合同关系捆绑在一起。 第二,从合同法第42条、第43条的规定以及其他有关法律规定来看,并没有将缔约过失责任的适用限定于双方之间不存在合同关系。 合同法第42条只是规定“当事人在订立合同过程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给对方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强调的是在订立合同过程中一方违反了先合同义务给对方造成损失,并未要求该损害赔偿责任的适用须以双方不存在合同关系为条件。 而合同法第43条的规定更加明确了缔约过失责任的适用不以合同未成立为条件,该条规定“当事人在订立合同过程中知悉的商业秘密,无论合同是否成立,不得泄露或者不正当地使用。 泄露或者不正当地使用该商业秘密给对方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该条使用了“无论合同是否成立”的表述,表明无论合同成立还是不成立,对于合同订立过程中知悉的商业秘密,如予以泄露或者不正当地使用而给对方造成损失的,受损害者均可依据该条请求对方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从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有关司法解释的规定来看,缔约过失责任的适用也不以双方之间不存在合同关系为条件。 例如,最高人民法】39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xx年第3期院xx年6月18日公布的关于审理期货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第16条规定“期货公司在与客户订立期货经纪合同时,未提示客户注意期货交易风险说明书内容,并由客户签字或者盖章,对于客户在交易中的损失,应当依据合同法第四十二条第 (三)项的规定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但是,根据以往交易结果记载,证明客户已有交易经历的,应当免除期货公司的责任。 该条规定“对于客户在交易中的损失”要求期货公司应当依据合同法第42条第(-)项的规定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显然,此种情形下合同法第42条所规定的缔约过失责任之适用,并不是不存在合同关系,而是存在着合同关系。 第三,从司法实践来看,法院在适用合同法第42条的规定时,并不以合同未成立为必要条件。 实践中,虽然缔约过失责任的适用多数情况下发生于合同未成立或者被确认无效或被撤销的场合,但法院对该责任制度的适用却并非以双方不存在合同关系为前提。 在有些案件中,法院在认定当事人之间的合同合参考文献13余延满合同法原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220112李永军。 合同法M3北京法律出版社,xx3883梁慧星民法总论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61704王利明民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1065吴兴光,龙著华,周新军,叶昌富合同法比较研究M-I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xx10363刘明昭论民事欺诈法律制度口黑龙江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xx (3)7胡仕湘,白飞鹛试论受欺诈合同的民法调整J现代法学,法有效时,依然根据合同法第42条的规定判决一方对另一方承担赔偿责任。 例如,在江西省抚州市临川I区人民法院审理的“原告杨金来诉被告丁水堂转让合同纠纷”一案中,缔约过失责任即是在认可合同合法有效的情况下适用的。 综上,笔者认为,合同法第54条、第58条关于受欺诈合同撤销后欺诈人应向受欺诈人赔偿损失的规定,在性质上属于缔约过失责任之特别规定,合同被撤销后,受欺诈人应直接依据该条款的规定请求赔偿,而不必引用合同法第42条关于缔约过失责任之一般规定。 但受欺诈人在不撤销合同时,如果其认为自己因受欺诈而受到损失,则可依据合同法第42条关于缔约过失责任之一般规定请求赔偿。 在合同法第55条所规定的受欺诈人行使撤销权的期间已届满而不能再主张撤销合同,而请求对方承担缔约过失责任的诉讼时效期间尚未届满时,受欺诈人仍可依据缔约过失责任的一般规定请求赔偿损失。 1998 (4)柳经纬,李茂年论欺诈、胁迫之民事救济兼论合同法之二元规定J现代法学,2000 (6)83高昌礼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通释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9982余延满合同法原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专项购买服务合同范本
- 公司聘请物业合同范本
- 2025年安徽道路货运驾驶员从业资格证考试题库
- 前台用工合同范本
- 办公桌椅合同范本
- 中标平台合同范本
- 中铁高速公路合同范本
- 加气砌块合同范本
- 劳务医院合同范本
- 公司车辆供货合同范例
- 液压滑动模板施工方案
- 农产品电商运营-完整全套课件
- 唐河县泌阳凹陷郭桥天然碱矿产资源开采与生态修复方案
- 科研项目汇报ppt
- 建设工程项目法律风险防控培训稿PPT讲座
- “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自查自纠报告范文(三篇)
- 上海市杨浦区2022届初三中考二模英语试卷+答案
- 课件《中国式现代化》
- 公共事业管理案例
- 建筑电工考试题库与答案
- TCSES 71-2022 二氧化碳地质利用与封存项目泄漏风险评价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