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学位论文】(Word原稿)《瑞安市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优秀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_第1页
【毕业学位论文】(Word原稿)《瑞安市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优秀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_第2页
【毕业学位论文】(Word原稿)《瑞安市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优秀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_第3页
【毕业学位论文】(Word原稿)《瑞安市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优秀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_第4页
【毕业学位论文】(Word原稿)《瑞安市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优秀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全国优秀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 推荐表 单位名称:浙江大学 填表日期: 2011 年 12 月 26 日 论文题目 瑞安市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 作者姓名 论文答辩日期 学科专业方向 魏光本 2008 年 12 月 6 日 教育管理 攻硕读期间及获得硕士学位后一年内获得与硕士学位论文有关的成果 发表学术论文 (题目,刊名 ,时间,社会影响 ) (具见附页 ) 1、论文瑞安市校外教育与青少年发展问题研究于 2007 年 7 月发表在国家级综合性教育核心期刊中国校外教育上(邮发代号80 2、论文发生在课堂中的道德交往于 2006 年 9 月发表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思想理论教育上(邮发代号 4 3、论文分析原因,对症下药于 2006 年 11 月发表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思想理论教育上(邮发代号 4 4、论文教育公平 当代中国“教育券”价值的分析于 2007 年 5月发表在全国教育理论研究核心期刊当代教育上(邮发代号18 5、课题瑞安市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为 2006 年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 2007、 2)、瑞安市重大社会经济发展科技 项目立项课题( 2006、 10),并获温州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一等奖。 论文所产生的实际影响 (对作者工作及所在单位工作 ) 通过本文研究,作者的教育管理和科研能力水平有了一个比较大的提高,硕士在读期间,发表论文 17 篇,课题获奖 2 个,论文获奖 4篇。并顺利通过高级职称评审,在 2007 年 12 月评上温州地区最年轻的副研究员。 本文研究成果已经显现出了良好的区域应用前景和社会效益:在教育实践方面,引起了当地政府、教育局、学校、社会的重视,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当地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为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进 行了经验积累;在教育理论方面,为农村基础教育研究打开一个新的突破口,为构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提供了区域样本,在一定程度上补充了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的东部研究。 出版专著(名称、出版社、出版时间 ) 中文论文摘要 (论文选题的意义 ,论文运用的主要研究方法 ,主要研究成果 ,主要参考文献 )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是我国社会转型时期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 瑞安市留守儿童问题较为突出,全市约有农村留守儿童 2 万人左右。 本研究在 教育实践方面,选择瑞安市部分具有代表性的乡镇开展调查研究、个案研究与实践研究 ,在一定程度上能有效促进当地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为解决区域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做出努力;在教育理论方面,为农村基础教育研究打开一个新的突破口,为政府及相关单位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提供参考依据。 本文研究采取了文献法、调查法、个案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等,成立了瑞安市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课题组,通过选择典型学校和调查研究对象以及典型个案,并组织有关青年骨干教师参与,开展了问卷调查、访谈、个案剖析等各种研究。 本文研究能够促进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专题研究深入开展,并通过对国内 农村社会、经济、教育等相关方面的文 献研究,可为本文的 研究进行借鉴、补充、深化和提升,从而较快地推出适合实际的本土化研究成果 。 专家推荐理由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是当前农村义务教育中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关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已经成为社会的一个聚焦点,值得作深入的调查研究。 论文从现实状况出发,设计了较好的研究思路和方法,论文在使用问卷调查资料外,还作了大量的访谈,采集了众多第一手资料。 论文较全面深入地描述和分析瑞安市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基本情况,揭示了留守儿童教育方面存在的一些突出的问题,剖析了影响儿童留守的基本因素。 论文从社会、学校、家 庭方面提出了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具体对策和建议。 全文主题集中, 思路清晰,数据齐全, 材料丰富,观点鲜明, 结构 合理,文字通顺、流畅,是一篇优秀的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 专家签字: 单位推荐意见 学位评定委员会分会主席(签章): 单位公章 年 月 日 说明:学科专业方向包括教育管理、教育技术、小学教育和学科教学,其中学科教学要说明具体方向,如学科教学(数学)。本表可复印、附页。 附页: 在读硕士期间所取得的主要科研成果 ( 2005 一、发表论文 (17 篇 ) 1、论文瑞安市校外教育与青少年发展问题研究于 2007 年 7 月发表在国家级综合性教育核心期刊中国校外教育上(邮发代号 80 2、论文发生在课堂中的道德交往于 2006 年 9 月发表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思想理论教育上(邮发代号 4 3、论文分析原因,对症下药于 2006 年 11 月发表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思想理论教育上(邮发代号 4 4、论文教育公平 当代中国“教育券”价值的分析于 2007 年 5 月发表在全国教育理论研究核心期刊当代教育上(邮发代号 18 5、论文温州精神与学校德育的范式转型于 2006 年 12 月发表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当代教育科学上( 2221,1408/ 6、论文关于青年干部加强作风建设的若干思考于 2007 年 12 月发表在中国中文重要学术期刊 新西部上(邮发代号 52 7、论文关于学生自我教育能力培养的实践与对策于 2007 年 6 月发表在教育期刊中国教育与教学上( 5867,1813/G); 8、论文班级活动市场化模式构建的实践与思考于 2006 年 9 月发表在省级期刊陕西教育上(邮发代号 52 9、论文关于农村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于 2006 年 9 月发表在省级期刊教育教学探讨上(邮发代号 42 10、论文中小学党组织参与重大事务决策问题的研究于 2007 年 6 月发表在省级期刊湘潮 上(邮发代号 542 11、论文加强机关“效能革命”建设的调查与思考于 2007 年 7 月发表在省级期刊才智上( 0208,1357/C); 12、论文人文主义教育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体现于 2006 年 1 月发表在省级期刊高师教育上 ( 3 分 ); 13、论文关注学生的差异发展等 5 篇于 2006 年 8发表在班主任工 作艺术( 班级管理创新探索( 二、获奖课题 (2 个 ) 1、 2006 年浙 江省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 2007、 2)、瑞安市重大社会经济发展科技项目立项课题( 2006、 10)瑞安市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负责人; 2、 2005 年度温州市基础教育立项课题当前中学班集体建设创新改革研究结题,获瑞安市科研成果三等奖。(负责人, 2006、 1) 此前,曾有三个课题获奖:( 1) 2003 年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城郊初中社区教育网络化实践研究结题 (主要成员, 2005、 4);( 2) 2002 年度温州市“青年双百”立项课题城镇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研究与实验获优秀成果一等奖(负责人 , 2003、 5);( 3) 2000 年温州市基础教育立项课题郊区学生品德状况与家庭德育状况的调查研究获优秀成果一等奖(负责人, 2000、 3)。 三、获奖论文 (4 篇 ) 1、论文用好网络双刃剑 促进学生新发展于 2005 年 7 月获温州市中小学德育论文评比二等奖; 2、论文瑞安市未成年人学生上网状况的调查与思考于 2005 年 8 月获瑞安市中小学德育论文评比一等奖; 3、论文关于学生自我教育能力培养的实践与对策于 2006 年 8 月获瑞安市中小学德育论文评比一等奖; 4、论文关于农村校本课程开发的几点思考于 2006 年 9 月获瑞安市中小学教师优秀科研论文评选二等奖。 此前, 2002 年至 2004 年期间的五年内,曾有 12 篇论文获奖:( 1)论文学生品德多元化和学校德育程式化的矛盾与对策等 3 篇分获浙江省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研讨会( 2002、 2003、 2004)论文评比一等奖;( 2)论文瑞安市中学生思想品德现状及其对策研究获 2003 年温州市中小学德育论文评比一等奖;( 3)论文瑞安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问题调查与思考等 8 篇获瑞安市教育教学论文( 2002比一、二、三等奖。 分类号: 单位代码: 10335 密 级: 学 号: 硕士专业学位论文 中文论文题目: 瑞安市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 英文论文题目: on of 申请人姓名 : 魏 光 本 指导教师 : 周 谷 平 合作导师 : 专业学位类别 : 教育硕士 专业学位领域: 教育管理 所在学院: 浙江大学教育学院 论文提交日期 2008 年 10 月 10 日 浙江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 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 浙江大学 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签字日期: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 浙江大学 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本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 浙江大学 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和传播,可以采用 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导师签名: 签字日期: 年 月 日 签字日期: 年 月 日 浙江大学硕士专业学位论文 致谢 浙江大学硕士专业学位论文 致谢 I 致 谢 三年的研究生生活在不经意间匆匆而过,在硕士专业学位论文即将付梓之际,我深深地感到自己充实而快乐的研究生生活即将结束。此时此刻,我最想表达的是无尽的感恩之心与感激之情。 衷心感谢我的导师周谷平教授!三年里,恩师循循善诱, 悉心栽培,在我身上倾注了大量心血。老师在我论文选题、写作和修改过程中,给了我很多教诲、鼓励和帮助。周老师的人格魅力和学术风范将让我受益终身、刻骨铭心。在此,我对周老师表示深深地敬意和由衷地感谢,感谢老师三年来对我的辛勤培育! 三年来,还得到徐小洲、田正平、刘正伟、刘力、盛群力、汪利兵、吴雪萍、刘杭玲、魏贤超、商丽浩、祝怀新、吴华、边玉芳、刘华、肖龙海、 禇 献华、张文军、李艳、陈伟英、潘于旭、计翔翔等老师对我的教育、帮助和指导,他们给了我前进的智慧和力量,教给我做人和做学问的道理。祝他们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感 谢我的师弟师妹和学友,伴随他(她)的关心和帮助,让我度过三年美好的时光,祝愿他(她)学业有成,前程似锦! 感谢瑞安市教育局叶耀国局长、李福隆、吴梦生科长和郑明理主任,感谢瑞安市科技局方杰副局长、周启真科长,感谢瑞安市龙湖镇中学邓纯考校长以及瑞安市龙湖镇中学、仙降镇中学、安阳实验中学、虹桥路小学、曹村镇中学、桂峰乡学校、莘塍镇民公学校的校长、相关人士和朋友,给我提供了无私的帮助,感谢他们! 感谢多年来一直给我关心和支持的家人、亲朋好友。特别要感谢我的爱人林慧蓉。结婚以来,我因忙于工作和学习而未能尽到一个丈夫的 职责,而你却始终如一地给我精神上的鼓励和生活上的照顾,默默付出,不求回报。此时,我只有一句话最能表达此刻对你的心情: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同时也感谢我的儿子魏书扬,他给我带来了无尽的快乐,祝他健康成长! 最后,由衷地感谢在我求学期间一直给予我关爱支持和提供帮助的周祖利老师、甘露老师以及全体教育学院的老师和同学们! 浙江大学硕士专业学位论文 中文摘要 浙江大学硕士专业学位论文 中文摘要 安市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 内容摘要 :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是我国社会转型时期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其实质是一个集中体现城乡文明一体化过程中多种矛盾和冲突的未成年人教育问题。瑞安市留守儿童问 题较为突出,全市约有农村留守儿童 2 万人左右。全市留守儿童率与地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呈负相关,经济落后的湖岭与高楼学区儿童留守率最高,经济发达的莘塍学区与塘下学区的儿童留守率最低。 最主要的两种留守儿童监护方式是隔代监护和母亲单亲监护,隔代监护的留守儿童问题最为突出;在儿童的心理、品行、生活、安全、学业 5 个维度中,因为留守带来的心理问题最为突出,而心理问题则往往外化为品行的问题表现出来,同时影响到他的学业成绩。 分析影响儿童留守的原因,从共性上来说,主要有留守儿童家庭的经济因素,制度因素,社会因素,监护因素等。 但从瑞安市儿童留守的特殊原因来说,则包括部分家长决定儿童留守是由于考虑孩子成长及未来的人际关系;经济上能承受的家长可以把留守儿童寄托给教师监护;全市内部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的山区、农村留守儿童率居高不下;以及温州人外出经商导致的儿童留守等。 留守儿童问题显著增加了农村义务教育的难度。这个难度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留守儿童的学业动荡的问题;另外一个是造成农村九年制义务教育质量下降的问题。 要解决留守儿童问题,需要整合社会、学校和家庭的力量,共同为留守儿童的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社会的责任主 要是解决“留守”问题,使留守儿童能随父母就读,不再“留守”,并且保障他们与城市儿童的平等受教育权,如瑞安市教育局推行的“同城待遇”等。 在学校层面,应当发挥寄宿制学校寝室生活对家庭生活的替代作用,同时加强对教师的留守儿童教育知识培训,学校对留守儿童的关心和监护作用,形成有效的留守儿童教育模式。 在家庭层面上,要通过提高家长的重视,建设留守儿童监护人学校,教育监护人提高监护能力等加强家庭教育的做法,来弥补留守儿童亲情缺失所带来的不利影响。 基于瑞安的调研发现,从大样本上来说,留守的确给儿童带来了负面影 响,存在因为留守而成为问题学生的现象,但是积极因素也同样存在,大部分孩子对自我的总体评价是积极的,对留守的判断和评价较为准确。有的孩子还因为留守养成了独立自主的良好习 惯。在后续研究中,要在留守儿童教育实践中不断总结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形成有效的教育模式。 关键词: 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问题 监护方式 教育 浙江大学硕士专业学位论文 英文摘要 浙江大学硕士专业学位论文 英文摘要 on of of in is a we of of on of s of s. of in It of of by as of of by s of as it of s if it is of so if of to of s to of to of of of on is is it to of It is us to in to of a s is to by of be by so On s , in of to to in to an As up of to of in to on “of of of of of is do of by In it is to in to an of of 目次 浙江大学硕士专业学位论文 目次 目 次 致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次 1 引言 1 1 1 研究背景 1 1 2 文献综述 2 1 3 研究意义 4 1 4 研究思路与方法 4 1 5 概念界定 6 2 瑞安市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调查 7 2 1 浙江省、温州市及瑞安市农村留守儿童基本情况 7 2 2 调查发现与存在问题 10 3 瑞安市农村留守儿童存在问题的因素分析及其它研究 27 3 1 影响儿童留守的因素分析 27 3 2 其它相关研究 29 4 解决瑞安市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31 4 1 社会的主要责任 31 4 2 学校的中心性作用 34 4 3 家庭教育的基础性地位 36 5 结论与讨论 38 参考文献 40 附录一 41 附录二 43 附录三 48 作者简历 61 浙江大学硕 士专业学位论文 1 引言 浙江大学硕士专业学位论文 1 引言 - 1 - 1 引言 1 1 研究背景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表面看是一个教育问题,实际上是一个社会问题。是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深入和城市化进程加快而产生的一个崭新的复杂社会问题。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由于大量农 村劳动力进城经商或务工而产生了大量的流动人口。这些流动性较强的农村外出经商或务工者,由于 制度性困境及职业 原因的影响,照顾自己的子女比较困难,除少数人能将自己的子女带到身边外,大部分经商者和务工者不得不把自己的子女留在农村,或是交给自己的亲朋好友照顾,或是让这些孩子们进行自我照顾,从而形成了一支数量庞大的农村留守儿童队伍。 从 2004年起,笔者就一直关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刚开始关注的是农村学校中的问题学生,后来在实践中发现学校的很多问题学生都是留守儿童,有专家也提出“一个问题学生的背后往往有一个问题家庭” ,而留守儿童家庭往往是问题家庭的一个具体表现,于是就产生了一个疑问,留守儿童与问题学生之间究竟有无相关?这个问题的研究是不是当前的一个十分迫切的问题?通过学习与深入了解,认识到了留守儿童问题在当前农村学校十分突出,而且是制约农村学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影响学校学生品行、学校良好校风的一个十分紧迫的问题,于是在 2005年开始在一些学校开展了前期研究。 2006年起,由笔者牵头的瑞安市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课题组成立。 2006年 8月和 2007年 1月,本研究分别被瑞安市科技局立项为瑞安市 2006年重大社会经济发展 科技项目、被浙江省教育厅立项为 2007年度省教育规划课题。同时根据典型性、代表性要求,笔者选择了瑞安市安阳实验中学、瑞安市虹桥路小学、瑞安市桂峰乡学校、瑞安市龙湖镇中学、瑞安市曹村镇中学、瑞安市仙降镇中学、瑞安市莘塍镇民公学校等 7所典型学校参加了协作研究。其中瑞安市安阳实验中学和瑞安市虹桥路小学两所学校是作为城市的初中和小学代表入选的,主要的考虑是城市学校中也有留守儿童,而且这两所城市学校中也有很多来自农村择校而来的留守儿童,此外安阳实验中学又是一所以寄宿制为主的初中,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其它五所农村学校浙江大学硕 士专业学位论文 1 引言 浙江大学硕士专业学位论文 1 引言 - 2 - 则分 别代表了目前瑞安市出国华侨、进城务工、外出经商、在家办厂、外来务工等五种儿童留守形式的典型学校。 1 2 文献综述 1 2 1 国内研究状况 段成荣在我国留守儿童状况研究认为,据 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资料推算,全国留守儿童规模已经达到 2290万人。 1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孙宏艳计算出全国约有农村留守儿童 6755万人。中央教科所吴霓等在江苏、甘肃、河北、河南、湖北等省进行的农村留守儿童抽样调查数据显示,农村留守儿童人数几乎占农村适龄儿童的一半,全国留守儿童在农村不会少于 1000万。 2 作为一个引起社会 关注的突出问题,留守儿童在 2002年以后特别是进入 2004年后引起了广泛的注意,近年来更是被媒体频频报导,显示了社会对此问题的关注日益升温。 2004年春季新学期开学之际,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等多家全国性报刊更是大规模地报导了留守儿童在学业、生活及性格培养等方面面临的诸多困难与问题。 2005年以来,中央教科所、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等机构人员做出了一些实证性的研究,等等。 1 2 2 对 2007年前国内研究中存在问题的思考 2007年前,国内学术界对农村留守儿童进行了诸多研究 ,描述了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分析了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原因和面临的问题,提出了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对策与措施,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极大反响。但是,在有些方面还关注较少,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 1)主要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和存在问题研究,较少对留守儿童如何教育、长善救失的实践研究。 (2)主要关注农村留守儿童成长方式中消极因素的研究,较少关注其积极因素的研究。特别别是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中是否具有独特的优势与资源等问题,较少有1段成荣 J. 人口研究 , 2吴霓等中央教科所教育发展研究部课题组 . 中国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研究 J . 教育研究, 浙江大学硕 士专业学位论文 1 引言 浙江大学硕士专业学位论文 1 引言 - 3 - 人进行研究。 (3)主要关注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现状研究,较少对其过去的历史变迁与 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纵向式研究。 (4)主要关注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表面特征研究,缺乏对其广度和深度的挖掘与研究。特别是对农村留守儿童产生原因的社会和家庭等层面的分析,较少有人进行研究。 (5)主要关注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媒体报道,缺乏对其全面性、系统性、针对性、和实效性的研究。许多政府部门和各级组织都热衷于组织形式丰富的引人注意的活动,比如留守儿童城市一日游,代理家长制,六一儿童节组织留守儿童体检,成立留守儿童之家等;留守儿童之家只是挂了一块牌子就行了,或为争取上级的拨款,或为媒体的报道等,一切都没有变化,没有 深入去了解留守儿童问题在哪里,需要什么,该采取如何的相应教育举措等。 (6)在研究方法上,一些已经开展的抽样调查研究缺乏一定的严谨性。在资料来源上,有关留守儿童的信息主要来自媒体的新闻报道资料。比如许多已经开展的“抽样调查”,其本身没有遵循严格、规范的抽样设计,其调查结果也较难说明留守儿童群体的基本情况。正因为研究方法上存在的这些缺陷,目前有关我国的留守儿童的基本结论也是相互矛盾的,比如留守儿童的规模有多大(包括了从 1000万到 1个亿的不同说法),留守状态究竟如何也知之甚少等等。在留守儿童的信息来源上,主要 来自媒体的新闻报道资料。这些媒体资料基本上是以“典型”个案为依据,它们除了因为其“典型性”能够吸引人们的关心和重视之外,无法从整体上告诉我们留守儿童这个群体的基本情况。 1 2 3 新近的研究成果 2007年后的一些研究,认识到了以上的问题,开始了对留守儿童问题的较为深入的研究。如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吕绍清的研究,在以上这些方面有所突破,认为近两年导致儿童留守的最主要因素事实上是体制因素。 3虽然政府高度关注民生,对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上学问题也采用“同城待遇”,并宣布取消借读费。这从理论上来说,在不收借 读费和义务教育学杂费、课本费全免的情况下,大量留守3吕绍清 . 留守还 是流动 “民工潮”中的儿童研究 M国农业出版社出版, 浙江大学硕 士专业学位论文 1 引言 浙江大学硕士专业学位论文 1 引言 - 4 - 儿童应该将结束农村的留守生活,可以随父母一起进城上学,享受“同城待遇”了。但事实上并不是这样,许多城市学校很少或根本没有执行这些政策,既然借读费不准收,那好,那就收捐资费,而且是家长的自愿捐资,当然如果家长不“自愿”捐资的话就不能就学。所以,他认为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根本措施,在于打破城市学校本身的壁垒。 吕绍清研究的对象主要是周边地区到北京市就业的农村父母及其留在家乡的留守儿童,河北省、四川省的留守儿童等,家长经济条件普遍较差,在很多方面与我们温州地区的 留守儿童有不同的特点,这也是本文研究与他们不同的一个地方。 1 3 研究意义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是我国社会转型时期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从其实质上看,是一个集中体现着城乡文明一体化这一社会转型中多种矛盾和冲突的、综合性的未成年人教育问题,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城市发展与农村发展、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不协调的现状。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事关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与和谐社会的构建,需要通过实施有效的方法和措施对其加以妥善解决。 本文研究成果将具有比较广阔的应用前景和良好的社会效益。 ( 1)在教育实践方面,为解决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做出努力。本文在瑞安市部分具有代表性的乡镇展开调查研究、个案研究与实践研究,在一定程度上能有效促进当地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 2)在教育理论方面,将为农村基础教育研究打开一个新的突破口。因为农村留守儿童占到农村学校学生总数的 30%左右(根据调查数据),如果能通过教育提高留守儿童的学业成绩与品德表现,一定会有利于提高农村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进而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等。本文的理论研究成果可以为政府及相关单位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提供参考依据。 鉴于上述情况,笔者认为:本研究能够促进农村留守儿童 教育专题研究深入开展,通过对国内相关研究进行借鉴、补充、深化和提升,从而较快地推出适合实际的本土化研究成果 。 浙江大学硕 士专业学位论文 1 引言 浙江大学硕士专业学位论文 1 引言 - 5 - 1 4 研究思路与方法 研究开展以来,笔者认识到,掌握农村留守儿童基本状况的第一手资料十分重要,必须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来开展研究。因此,在实践工作中,采取了质的研究和量的研究相结合的方式来开展工作。首先采取了质的研究的方法 对留守儿童、留守儿童家长及现在监护人进行访谈。在访谈的时候,把不同类型的留守儿童进行分类,分给不同学校的相关访谈人员进行访谈,比如有父母出国类型的、有父亲外出母亲 在家的、有父母均外出的、有经济条件较好的、有较差的,同时有从小学 3 年级开始到 9 年级的 6 个不同年级的留守儿童,力求能够掌握留守儿童较为真实的信息,考虑到访谈人员在研究能力上的差异,笔者专门拟定了由 21 个问题组成的访谈提纲(见附件一, 分别针对留守儿童、家长及监护人。访谈提纲覆盖了儿童各方面的信息,访谈人员根据提纲,用自己的语言组织跟访谈对象进行交流,访谈的时候采取录音的方式,现场先做笔录,不清楚的地方,可以通过录音补全。掌握了真实可靠的第一手信息,有些访谈做得较为成功,访谈人员还加上了自己的评语。 在 7 所协作学校的访谈结果都出来后,笔者又召开会议,根据在访谈中得到的信息与资料制作调查问卷,并且先在一个班级进行预调查,在听取反馈信息后,对调查问卷进行了 5 次修正,最终把问卷原来的 59 道题调整为 42 道题,把瑞安市留守儿童情况调查问卷分成七个方面(见附件二, 提供给各学校分头进行调查,调查的对象是各所学校的留守儿童,年龄是 3 年级至 9 年级(因为考虑到 3 年级以下的学生太小,可能无法理解并完成问卷)。各协作学校根据调查问卷进行了全面调查。根据各校调查数据,笔者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获取了瑞安市留守儿童基本状况 的第一手资料。 本文研究主要采取文献法、调查法、个案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等,在另一种表达方式上,也可以称为质的研究方法和量的研究方法相结合的混合研究方法。体现了理论与实践、整体与个案、定量与定性的有机结合。文献研究方面,国内农村社会、经济、教育等相关研究为本文提供了丰富的研究资料,笔者通过浙大图书馆数字资源的中国期刊网、温州市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和互联网等方式获取了大量的资料。在调查研究、个案研究、行动研究等方面,由于成立了瑞安市农村留守儿童教浙江大学硕 士专业学位论文 1 引言 浙江大学硕士专业学位论文 1 引言 - 6 - 育问题研究课题组,可以方便地选择典型学校和调查研究对象以及典型个案, 并组织关有青年骨干教师参与,顺利实施各种研究。 1 5 概念界定 目前国内学术界对留守儿童的称呼还没有统一,有的学者称为“留守儿童”或“留守学生”,还有的学者则称为“留守子女”或“留守孩”,对留守儿童的概念界定也没有统一尺度。 吴霓等人在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调研报告中把留守儿童的概念界定为:由于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务工而留守在农村,并且需要其他亲人或委托人照顾的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儿童( 6),都属留守儿童范畴。 2007 年全国妇联留守儿童课题组,则将留守儿童的概念界定为:父母双方或一方从农村流动到其他 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农村,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的 17 周岁及以下的未成年人。 4本文采用的样本,主要是指 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工作半年以上,从 3 年级到 9 年级的留守儿童,基本上是从 10 岁 的在校学生。其教育问题,则并非重在广泛,主要指探寻解决留守儿童健康成长问题的现实途径。 4全国妇联召开未成年人家庭教育和农村留守儿童状况调查发布会 L. 2008。 浙江大学硕士专业学位论文 2 瑞安市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调查 浙江大学硕士专业学位论文 2 瑞安市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调查 - 7 - 2 瑞安市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调查 在我国快速的社会转型和城市化进程中,人口迁移特别是人口流动空前频繁。但是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和转移加大了城市在就业、住房、医疗、教育、交通和社区服务等方面的压力,我国现行的户籍管理制度和人口 分布状况使得这种压力落到流动者身上,造成促进城市发展的农村劳动力不能享受与城市居民同等待遇,不能享有国家提供的各种公共服务,从而导致这些流动人口子女在城市难以接受正常的教育,农村“留守儿童”应运而生。与此同时,在流动人口中,青壮年劳动力占绝大多数。他们当中的很多人在外出的时候,将子女留在农村老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