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大细胞增生症_第1页
肥大细胞增生症_第2页
肥大细胞增生症_第3页
肥大细胞增生症_第4页
肥大细胞增生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肥大细胞增生症,宜春市人民医院皮肤科陈 希 林,肥大细胞增生症(MC),是一种皮肤、骨骼、淋巴结、内脏及单核-巨噬细胞系统中以肥大细胞异常增生为特征的较为少见的疾病。表现为肥大细胞在一个或多个器官中聚集,其症状主要由肥大细胞释放介质和/或肿瘤性肥大细胞在各个器官的浸润引起。通常为良性过程,只有少数是恶性疾病。根据累及的范围分为两类: 系统性肥大细胞增生症(SM) 皮肤型肥大细胞增生症(CM),肥大细胞增生症MC(2000年WTO分类方法),皮肤型肥大细胞增生症皮外肥大细胞瘤肥大细胞肉瘤惰性系统性肥大细胞增生症系统性肥大细胞增生症伴克隆性非肥大细胞系的血液病侵袭性系统性肥大细胞增生症肥大细胞白血病附其他分类法: 为局灶性MC, 为系统性MC,系统性肥大细胞增生症(SM),罕见,多见于成人脏器受累有或无皮肤受累无自发缓解趋势根据临床经过:可呈惰性 高度侵袭性临床表现:可无明显症状 有介质释放多脏器受累,肥大细胞介质释放综合征,皮肤:潮红、瘙痒。消化道: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循环系统:心悸、胸闷、血压下降。神经系统:头痛、晕厥、抽搐其他:乏力、骨骼肌肉疼痛、恶液质等。,系统性肥大细胞增生症脏器受累的表现,皮肤表现:色素性荨麻疹最常见,也可为播散性皮肤肥大细胞瘤造血系统:贫血、血小板减少肝脾增大、门脉高压淋巴结肿大消化道吸收不良溶骨性病变、病理性骨折,皮肤型肥大细胞增生症(CM),常见于儿童1岁内起病病变仅局限于皮肤有自发缓解趋势,皮肤肥大细胞增生症(2002年WTO皮肤MC分类),斑丘疹性皮肤肥大细胞增生症(色素性荨麻疹),占75%斑块性皮肤肥大细胞增生症(肥大细胞瘤),占17%结节性皮肤皮肤肥大细胞增生症(假黄瘤性皮肤肥大细胞增生)播散性皮肤肥大细胞增生症,占8%毛细血管扩张性皮肤肥大细胞增生症,斑丘疹性皮肤肥大细胞增生症(色素性荨麻疹),实验室检查,骨髓穿刺涂片:查找肥大细胞,姬姆萨或甲苯胺蓝染色(+)病理组织切片:皮肤、淋巴结、骨等组织活检,查找肥大细胞,甲苯胺蓝染色(+)免疫组化肥大细胞标志物:类胰蛋白酶、CD117(+), 肿瘤性肥大细胞标志物:CD25(+),CD2(+) (除外肥大细胞白血病) 基因检测:KIT-D816VB超:肝、脾、腹膜后淋巴结影像学检查:X线平片发现骨骼的成骨性或溶骨性破坏, 胃肠道X线造影可见消化性溃疡及肠道粘膜粗糙水肿等现象。生化学检查:血浆类胰蛋白酶、血中及尿中组胺含量明显增高血细胞分析:贫血、血小板减少,皮肤肥大细胞增生症的诊断,典型的皮肤损害和Darier征合格的皮肤活检标本中见到多灶或弥漫性浸润的典型肥大细胞,姬姆萨或甲苯胺蓝染色(+)对弥漫性皮肤病变者,还应做骨髓活检和穿刺,24小时尿中介质测定及骨髓扫描、胃肠道检查。,系统性肥大细胞增生症的诊断,有或无典型的皮肤损害和Darier征骨髓涂片细胞化学及免疫组化标记以确诊血浆类胰蛋白酶升高,常20ng/mL.(重要线索,但超敏反应、骨髓肿瘤时也升高)腹部B超及X线骨骼检查显示系统受累,SM的诊断需满足主要标准和1项次要标准 或满足3项次要标准(表1),系统性肥大细胞增生症的诊断标准,系统性肥大细胞增生症B型表现和C型表现,系统性肥大细胞增生症亚型诊断流程及分型,系统性肥大细胞增生症诊断流程及分型图注解,SM系统性肥大细胞增生症;ISM惰性肥大细胞增生症;AHNMD伴发其他克隆性血液病;MC肥大细胞;MCL肥大细胞白血病;MCLAHNMD伴发其他克隆性血液病的肥大细胞白血病;ASMAHNMD伴发其他克隆性血液病的侵袭性系统性肥大细胞增生症;ASM侵袭性系统性肥大细胞增生症;SSM冒烟型系统性肥大细胞增生症MDS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PD骨髓增殖性疾病;ANC中性粒细胞绝对值,鉴别诊断,系统性肥大细胞增生症应与肥大细胞活化和介质释放有相似临床表现的疾病相鉴别,如血管性水肿、类癌综合征、嗜铬细胞瘤、血管活性肠肽瘤、骨转移瘤、胃泌瘤。皮肤肥大细胞增生症出现大疱时,应与遗传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儿童线状IgA大疱性皮病、儿童大疱性类天疱疮等鉴别。肿瘤性与反应性肥大细胞增生的鉴别: 类胰蛋白酶、CD117免疫组化标记可以确认肥大细胞浸润,检测CD25可以鉴别肿瘤性与反应性增生的肥大细胞。,诱发介质释放的因素,昆虫叮咬、搔抓、感染、辛辣食物、水生贝壳类动物、摄入酒精和某些干酪、温度过高或过低、身体疲劳、精神紧张、侵袭性操作、某些药物:如非甾体类抗炎药、阿片镇痛药、水杨酸盐、普鲁卡因、维生素B、奎宁、东莨菪碱、阿托品、多粘菌素B等。,肥大细胞增生症的治疗,目前对于肥大细胞增生症没有特效治疗,主要是对症处理。避免上述诱发因素,以免诱发肥大细胞释放炎性介质,引起一系列的症状。H1、H2受体拮抗剂:雷尼替丁、酮替芬、西替利嗪白三烯抑制剂:孟鲁司特可缓解潮红、瘙痒、胃肠痉挛性疼痛色苷酸钠可减轻胃肠道症状介质引起的过敏反应,首选肾上腺素。发生低血压、晕厥等严重症状时给予糖皮质激素,系统性肥大细胞增生症不同亚型的治疗,ISM的患者主要是避免诱因、控制介质释放症状及手术治疗对ASM、MCL患者,应给予化疗,干扰素-a单用或合并糖皮质激素是治疗ASM的常用方案,克拉屈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伊马替尼等)、阿糖胞苷、氟达拉滨、羟基脲等均可用于治疗ASM克拉屈滨可用于各种类型的SM,可使多数患者的症状缓解伊马替尼适用于无KIT D816V突变的ASM、MCL及SMAHNMD患者。对脾大伴严重贫血和血小板减少的患者,可选择脾切除术。,系统性肥大细胞增生症不同亚型预后,ISM预后较好,生存时间与正常人无明显差异;ASM预后不佳,中位生存时间为41个月;MCL预后极差,中位生存时间仅2个月;S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