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论文)县(市)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间的相互关系研究.pdf_第1页
(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论文)县(市)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间的相互关系研究.pdf_第2页
(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论文)县(市)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间的相互关系研究.pdf_第3页
(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论文)县(市)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间的相互关系研究.pdf_第4页
(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论文)县(市)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间的相互关系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县( 市) 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间的相互关系研究 研究生:张洁导师:仲伟俊教授学校名称:东南大学 摘要 县( 市) 经济是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县( 市) 经济对加快解决“三农”问题、促进我 国现代化进程和统筹城乡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但目前我国县( 市) 之间的 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如何针对不同发展水平的县( 市) ,有效利用科技进步促进其经济社会快速发 展,是当前我国县( 市) 科技工作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此,本论文利用国家科技部开展全国 县( 市) 科技进步考核获得的数据对我国县( 市) 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研 究。 首先,论文分析了科技进步的内涵,讨论了评价指标体系的特点和设计过程;然后分析了我 国县( 市) 科技进步评价的目的、内容及其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应遵循的基本原则,设计了县( 市) 科技进步评价指标体系。接着,论文分析了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明确了县( 市) 经济的特点及其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了当前我国县( 市) 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之 间相互关系的现状,提出我国县( 市) 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存在着四种不同的相互作用关系,定性 分析了每种关系的具体表现形态。在此基础上,利用国家科技部开展全国市、县、区科技进步考核 收集到的2 0 0 4 年全国9 7 9 个县( 市) 有关科技进步、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的有效数据,对我国县( 市) 经济发展与科技进步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实证分析中,首先分别只考虑经济发展水平、 结合考虑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以及综合考虑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及速度,对我国县( 市) 采用聚 类分析法进行聚类,然后针对聚类所得的各类不同发展水平的县( 市) 。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分别分 析了影响县( 市) 发展水平的关键指标,特别是关键的科技发展指标,由此得出结论:不同经济发 展水平县( 市) 的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不同的关系,验证了定性分析得出的结论。论文最 后针对不同发展水平的县( 市) 。分别提出了利用科技进步促迸其经济发展的对策措施。 本论文的研究成果作为国家科技部星火计划项目“全国市,县、区科技进步考核指标与数据监 测分析研究”研究成果的一部分。已经得到相关政府部门的认可和比较好的评价。 关键词:县( 市) 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相互关系 东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s t u d y o nr e l a t i o n s h i pb e t w e e ns c i - t e c hp r o g r e s sa n de c o n o m i c d e v e l o p m e n to fc o u n t i e si nc h m a g r a d u a t e :z h a n gj i e s u p e r v i s o r :p r o f z h o n gw e i j u n s c h o o l :s o u t h e a s tu n i v e r s i t y a b s t r a c t c o u n t ye c o n o m yo f c h i n ah a sb e e na ni m p e r t a n tc o m p o n e n to f n a t i o n a le c o n o m y c o u n t ye c o n o m i c d e v e l o p m e n t i s s i g n i f i c a n t f o rs o l v i n gi s s u e so o n c e m i n ga g r i c u l t u r e 。c o u n t r y s i d ea n df a r m e r s ,f o r a d v a n c i n gt h ep r o c e s so fs o c i a l i s tm o d e m i z a t i o nc o n s t r u c t i o n , a n df o ro v e r a l ld e v e l o p i n gt h ec i t ya n d c o u n t r y s i d e b u tc u r r e n t l yt h ee c o n o m i cd e v e l o p m e n ti nc o u n t i e si si m b a l a n c e d i ti sd e s i r e dt op r o v i d e a p p r o p r i a t ea d v i s e m e n tt oc o u n t i e sw i t hd i f f e r e n tl e v e lo fd e v e l o p m e n to nh o wt oi m p r o v et h ee c o n o m i c a n ds o c i a ld e v e l o p m e n tt h r o u g hs c i e n c e - t e c h n o l o g y ( s c i - t e e h ) p m g r n s s i nt h i st h e s i s ,t h er e l a t i o n s h i p b e t w e e ns c i - t e c hp r o g r e s sa n de c o n o m i cd e v e l o p m e n ti s s y s t e m a t i c a l l ya n a l y z e db a s e do nt h ed a t ai n p r o j e c to f e s t i m a t eo nt h es c i e n c e - t e c h n o l o g yo fc o u n t i e si nc h i n a w h i c hi ss u p p o r t e db yt h em i n i s t r y o f s c i e n c ea n dt e c h n o l o g y f i r s t l y ,i ts t u d i e st h em e a n i n go fs c i - t e c hp r o g r e s s ;d i s c u s s e st h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a n dd e s i g no fi n d e x e s s y s t e m s e c o n d l yi ta n a l y z e st h eo b j e c t i v e ,c o n t e n to f e s t i m a t eo nt h es c i - t e c hp r o g r e s so f c o u n t i e si nc h i n a , a n db a s i cp r i n c i p l eo f d e s i g no f i n d e x e ss y s t e m t h e nt h ee s t i m a t ei n d e x e ss y s t e mo f c o u n t yi sf i g u r e do u t t h i r d l y ,i ta n a l y z e st h er e l a t i o n s h i pb e t w e e ns c i - t e e hp r o g r e s sa n de c o n o m i cd e v e l o p m e n t , s p e c i f i e st h e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o fc o u n t ye c o n o m ya n di 忸s t a t u si nn a t i o n a ie c o n o m y r e s e a r c h e st h ec u r r e n ts i t u a t i o no f r e l a t i o n s h i pb e t w e e ns c i - t e c hp r o g r e s sa n de c o n o m i cd e v e l o p m e n to fc o u n t yi nc h i n a , p u tf o r w a r df o u r d i f f e r e n tk i n d so fr e l a t i o n s h i p ,a n dq u a l i t a t i v e l ya n a l y z e st h eb e h a v i o ro fe v e r yr e l a t i o n s h i p b a s e do i la l l a b o v e ,i t x r i e so nt h ed e m o n s t r a t i o no ft h er e l a t i o n s h i pb e t w e e ns c i - t e c hp r o g r e s sa n de c o n o m i c d e v e l o p m e n to f c o u n t i e si nc h i n aw i t ht h ee f f e c t i v ed a t aa b o u t9 7 9c o u n t i e si n2 0 0 4c o l l e c t e di n e s t i m a t e o nt h es c i e n c e - t e c h n o l o g yp r o g r e s so fc i t y ,c o u n t ya n dd i s t r i c ti nc h i n a i nd e m o n s t r a t i o n , a l lt h e c o u n t i e sa r es e p a r a t e di n t oc l u s t e r sr e s p e c t i v e l yb yl e v e lo fe c o n o m i cd e v e l o p m e n t , l e v e lo fe c o n o m i ca n d s o c i a ld e v e l o p m e n t , a n di e v e la n ds p e e do fe c o n o m i ca n ds o c i a ld e v e l o p m e n t t h e l la i m i n g 砒d i f f e r e n t c l u s t e r , i ta p p l i e st h ep r i n c i p a lc o m p o n e n tm e t h o dt or e s p e c t i v e l ya n a l y z et h ek e yf a c t o r se s p e c i a l l yk e y s e i - t e c hf a c t o r si nc o u n t y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d e v e l o p m e n t 1 n l ed e m o n s t r a t i o na c h i e v e st h er e s u l tt h a tc o u n t i e s w i t hd i f i e r e n te c o n o m i cd e v e l o p m e n tl e v e l sh a v ed i f f e r e n tr e l a t i o n s h i pb e t w e e ns o i - t e c hp r o g r e s sa n d e c o n o m i cd e v e l o p m e n tw h i c hv a l i d a t e st h ec o n c l u s i o no fq u a l i t a t i v ea n a l y s i s i nc o n c l u s i o n , a i m i n ga t c o u n t i e sw i t hd i f f e r e n te c o n o m i cd e v e l o p m e n tl e v e l s ,r e s p e c t i v em e e s u r e so fi m p r o v i n ge c o n o m i c d e v e l o p m e n tt h r o u g hs c i - t e c hp r o g r e s sa r ef i g u r e do u t 耵l i st l l e s i si st h ei m p o r t a n tp a r to fr e s e a r c hp r o j e c t “s t u d yo nt h ee v a l u a t i o ni n d e x e sa n dd a t a a n a l y s i so f s c i - t e c hp r o g r e s so f c i t y ,c o u n t ya n dd i s t r i c ti nc h i n a s u p p o r t e db ym i n i s t r yo f s c i e n c e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t h ec u r r e n tr e s e a r c hh a sa c h i e v e dt h ea p p r o b a t i o no f c o r r e l a t i v ed e p a r :m e n : k e yw o r d s :c o u n t ye c o n o m i cd e v e l o p m e n t , s c i - t e c hp r o g r e s s ,r e l a t i o n s h i p 东南大学学位论文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 取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 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东南大 学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 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己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研究生签名一i 整i 圭 日期: 东南大学学位论文使用 授权声明 汐衫4 - 东南大学、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国家图书馆有权保留本人所送 交学位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文档,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 存论文。本人电子文档的内容和纸质论文的内容相一致。除在保密期内的 保密论文外,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可以公布( 包括以电子信息形式刊 登) 论文的全部内容或中、英文摘要等部分内容。论文的公布( 包括以电 子信息形式刊登) 授权东南大学研究生院办理。 研究生签名:i 整! 羔导师签名:堑# 牲日期:2 竺! :! :3 第一章绪论 1 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第一章绪论 同顾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可以发现,在人类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过程中,先进生产力取代落后生 产力,都是由科学技术的进步或突破引发的。近代以来,科学技术在推动生产力发展方面发挥了更 大的作用。实践证明,哪一个国家和地区抓住了科技革命提供的历史机遇,其生产力就能获得大的 发展:反之,其经济发展就会落后于时代潮流。因此,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始终是先进生产力的集 中体现和重要标志,国家乃至区域间的竞争实质上就是科技进步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之间的竞争, 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要快速发展,必须要加速科技进步。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深刻认识到这一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邓小平同志早就提出了“科学技 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著名论断。“十六”大明确提出“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 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 的新犁工业化路子”。“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发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重要作用,注重依靠 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改善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最近胡锦涛总书记又指出:“要进一步 发扦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的重要作用,坚持把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推进结构调整和提高国家 竞争力的中心环节。”因此深入贯彻和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不断提高我 国的自立科技创新能力,加速科技进步,促进经济和社会全砸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具 体体现,是我国实现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必然要求。 中国的县制历史久远,经过自春秋战国以来数千年的演变,目前,县( 市) 经济已经成为中国 国民经济的基层经济、基本支柱和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环节。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对解决 中国的“三农”问题,推进国家的经济和杜会发展的现代化进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 的战略和现实意义。而在我国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和科技进步水平提升上,县( 市) 科技工作是 全国科技】二作的重要基础,是国家科技管理工作体系中不可或缺的层次,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中的 重要环节。同时,县( 市) 科技工作处于农村科技工作的前沿,是进行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动农 业科技进步的关键力量,也是推动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核心动力,是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生活水平 的重要保障。因此,要按照科学发展观,将我国的“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真正落到 基层,落到实处,必须要加速县( 市) 科技进步,通过科技进步促进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协调可 持续发展。 然而,通过对全国县( 市) 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发现,目前我国县( 市) 科技进步水平很不平衡,差距巨大。一部分县( 市) ,如江苏的江阴、常熟等,科技进步已经与其 经济发展比较好地结合起来,创新已经成为推动其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科技进步已经是其经济社 会发展的内在需求,这些地区的科技工作得到高度的重视,加速科技进步已经成为其自觉的行动; 在另一部分县( 市) ,科技进步在促进其经济和社会发展上已经开始发挥积极作用。科技工作得到 其党委和政府的积极重视,这些地区正在积极探索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更有效的结合途径,他们迫 切需要理论、方法和经验上的指导,以加速科技进步,促进经济社会更快发展:还有一部分县( 市) , 认识到了科技进步对推进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但是往往由于其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地方 党委和政府最关注的是如何在短期内加快区域经济发展。由于依靠科技进步推动经济发展比招商引 资等见效时间长,科技工作得到地方党委和政府关注和重视的程度还不高,加速其科技进步非常需 要外力的推动。再有一部分县( 市) ,由于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科技工作的基本投入几乎没有保证, 县( 市) 科技进步和科技工作几乎得不到地方党委和政府的关注。 面对我国县( 市) 科技进步水平极不平衡的发展状况,如何根据各类不同发展水平地区的经济 1 东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十会发展状况和科技进步的要求,分析和总结各类地区科技进步工作的成功经验,了解他们在加速 科技进步中面牦的主要困难,分别有针对性地提出加速其科技进步的对策措施,促进地方经济和社 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在理论和实践上都非常重要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此,论文结 合国家科技部星火计划项目“全国市、县、区科技进步考核指标与数据监测分析研究”,充分利用 全国市、县、区科技进步考核中所收集的数据,研究全国县( 市) 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1 2 相关研究的文献综述 1 2 1 国内相关研究文献 科技进步及其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多年来一直是科技管理领域的重点和热点研究问题 之一。许多学者对科技进步含义及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现代的科技进步【1 1 是在科学技术转化为社会生产力的重要因素的基础上发展的。它是以科学技 术作为主导,与相关的教育、人才、管理等因素进行有机的综合,通过渐变、渐进和革命多种形式, 影响和作用于生产方式及社会形态,使经济增长和社会结构优化的有目的动态过程。 现代的科技进步也称为广义的科技进步【l l 它与仅限于科学技术单因素的作用,只是从生产力 完善的角度说明进步的狭义科技进步相比,更注重从综合的角度来确定要素的内容,它既包括科学 技术硬技术的进步,又包括软科学的作用,将两者融为一体。构成科技进步结构的要素为:提高劳 动1 = 具的技术水平;改革工艺: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提高原材料的质量和增加新品种;提高管理决 策水平;改善宏观经济环境系统。 经济发展口1 不仅包括产出量的增长和人均收入的提高,而且还包含不发达经济摆脱贫穷、落后, 实现现代化的过程。它主要是指一国经济结构、制度结构,社会结构、政治结构、以至文化法律, 观念习俗的变化,它最表层的变化是产出结构的变化。这些结构所产生的合力,推动产出量的增长 经济发展是以经济增长为前提的,并且也是经济增长持续发展的保证。 1 9 9 1 年,任廷枢、严华提出p 1 。从社会发展的历史可知,科学技术与经济的纵向发展,呈兴衰 交替周期性波动,沿着科学革命一技术革命一经济繁荣作周期性波动。在科学技术经济大循环中, 每次经济繁荣都是科学技术转变为直接的生产力,进入生产过程的结果。经济的发展与科学技术的 进步协调一致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对经济发展与振兴起着愈来愈巨大的促进作用,将成为国家 实力强弱,经济兴衰发展的关键性和在一定程度上起决定作用的因素。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步伐不断加快,科技与经济的结合越来越被人们重视,国家提出了“经济 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指导方针1 9 9 5 年,宋伟指出“:科 技经济结合是指科学技术与社会经济活动的相互作用,是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的社会基础,科 技成果推广转化为生产力的过程和结果。但科技在社会经济活动中所起的作用,就整个社会系统来 说是不平衡的。整个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都完成了现代化科学技术的革命,不仅高速发展了本国 高科技技术,而且也积累了丰富的科技与经济结合的经验,确立了科技与经济有效结合的社会机制, 科技与经济处于协调发展中。在经济落后的发展中国家不仅科技发展水平低,而且科学技术应用 丁经济发展的比率也很低。企业经营大都是粗放型经营生产,缺少吸收科技的动力和社会保障机制 科技与经济的结合松散,发展经济投入高、产出低,效益低下。 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要实现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地发展 5 1 6 1 ,随着我党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战略思想 的提出,各区域政府认识到 7 1 :就区域经济发展而言,利用科技进步推动经济发展,实现经济发展 模式的根本转变,从而实现经济、社会、人1 2 1 、资源和环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最佳的路 杼选择,而其中实现科技与经济的协调发展是其中关键的一步。 具体剑我国县( 市) 科技进步水平与经济发展相互关系方面,相关理论研究文献也非常丰富。 县域经济是指以行政区划县为单位的区域经济例。它是国民经济的基层经济,基本支柱和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环节纠。但我国大多数县域在经济发展中呈现出竞争力不强的态势, 2 第一章绪论 朱忐坚等提到0 1 :县域经济竞争力来自于县域产业的竞争力,县域经济发展的历程就是县域产业结 构转换升级的过程而科技创新正是实现县域产业结构升级的内在动力。这是因为,科技创新使一 些新的产业得以形成和发展,同时又加速了一些老产业的衰退:科技创新使劳动生产率得到了提高, 而各产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的速度不同,又导致了各产业发展的速度不同,最终引起县域产业结构 的变化:科技创新改变贸易的结构,从而促进县域产业结构的变化 但我国现阶段县( 市) 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地位比较尴尬,主要体现在川:县( 市) 政府 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认识不清:教育投入不够、忽视科教兴县战略:产品科技含量不高,缺 乏应有的市场竞争力;县( 市) 政府工作人员科技意识不强,缺乏运用科技驾驭市场的能力等。应 该认识到,县( 市) 经济发展水平决定区域内科学技术的推广和运用程度。县( 市) 内科学技术的 推广和运用程度反过来又影响、制约或促进、推进县( 市) 经济的发展速度和水平只有人的素质 得到提高、文化与信息得到贯通、科学技术得到推广与运用,县域内的经济才能和谐、健康地向前 发展。 当前技术落后已成为制约县域特别是中西部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加速县域科技进 步,推动县域经济走上持续、协调的发展道路,是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任务。近年来,全国 县域科技工作发展较快,但仍很不平衡,总体上十分薄弱。不能适应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是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最薄弱的环节。与此同时,县域科技工作最贴近基层和群众的需求,是当前 科技一亡作服务经济建设的重要前沿,是将科教兴国落实到基层的重要阵地,必须切实把加速县域科 技进步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大力推进县域科技进步”“。 针对我国县( 市) 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水平的现状,许多专家学者就如何依靠科技进步促进我 国县( 市) 经济发展的问题提出了建议i l m :要加强对县( 市) 科技工作的领导和支持,实行。一把 手抓第一生产力”责任制;深化改革,做好基层科技工作;树立“科技投入就是第一投入”的观念, 建立相对稳定的资金投资体系;国家和省、地有关部门要集成科技资源,向县( 市) 延伸,为基层 服务;加强县市科技队伍建设,着力提高科技能力和管理水平;进一步加强科技信息化建设,大力 提高对县( 市) 经济发展的支撑能力:要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提高全民的知识产权意识。 目前国内相关的这些研究。从理论上深入分析了科技进步与我国县( 市) 经济发展的关系。而 以县( 市) 为研究对象,利用全国县域范围内的实际数据研究分析我国县( 市) 科技进步与经济发 展相且关系,还来有相关的研究成果。这正是本论文研究的切入点与创新之处。 1 2 2 国外相关研究文献 近代以来,世界各国的经济增长中,科技进步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例如,据s k u z n e t s 测算【1 4 j ,1 8 8 9 1 9 2 9 年,美国经济增长中科技进步的作用份额只有3 3 5 ;在1 9 2 9 1 9 6 7 年,科技进 步的作用份额达到7 8 ,正是在这一时期,美国由于重视和大力推进技术进步,莫定了其世界科技 大国和经济盟主地位。目前,世界各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中,技术进步贡献份额大都超过5 0 ,且 呈递增趋势,而资本与劳动力的作用在递减。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科学技术在推动生产力发展方面发 抨了更大的作用,且相关研究成果也非常丰富。 1 9 9 1 年,e d w a r dj m a l e c l d 指出i l ”,科技应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它是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 发展的动力,且这种动力随着时间的推移,作用越来越大。并具有长久效益。如英国一直以来非常 重视科技进步冈素尤其是高科技产业对区域发展、提高区域国际竞争力所发挥的作用i i q 。部分城市 从1 9 9 9 年起专门成立了“区域发展机构”,该机构最关键的职能之一就是支持当地高新技术企业的 建立和发展,进而将高新技术企业的产出成果用于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中。 国外研究人员对科技进步在不同地区所起的作用不相同这个问题也做了相关研究。国外有专家 指出,关键在于各种科技影响因素是否有效地合作在一起。2 0 0 3 年g a r yc o n l e y 和j o h n a t h a nm h o l i f i e l d 提出【l7 j :依靠科技进步促进经济发展对于美国各个州以及地区来说,正变得越来越重要。 基了= 科技、基于知识的经济是未来的发展主流。各个城市应根据自身所处环境采用合适的科技进步 策略。科技进步包含了很多因素,如企业资源、资金支持、公共政策、劳动力及其受教育程度、企 3 东南人学硕r 学位论文 业的地点、规模及人力资本、行政区域划分的力量等。科技进步众多因素之间的相互协作,企业与 政舸之间的合作,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区域之间的合作才是依托科技的经济发展战略成功的关 键所在。 2 0 0 5 年,美国几位研究人员提出【l q 【i ”,科技进步促进了经济的高速发展,但随着经济的高速发 展,地区之间的不平衡性也越来越明显,这是因为许多地区的科技战略主要目标是在当地增加高技 术,高收入的工作机会,这就引起了人们收入的不平衡。因此,创造更合理、更科学的科技战略是 非常必要的。 国外的这些研究成果表明,世界各国对科技进步在促进经济发展中所起到的作用都非常重视。 并且指出随着时代的发展,全球经济大环境的变化。科技进步影响因素的作用方式也需要随之不断 改进,才能生成良好的促进效果。但这些研究成果都是针对国外的经济制度、发展现状等环境条件 下得出的结论,而我国的国情与国外差别很大,因此,不能够将国外研究出的相关经验直接套用在 我国的具体区域发展中。而要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具体情况,借鉴国外的研究成果和研究方 法,具体分析我国区域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才可能制定出切实有效的促进区域经济社 会发展的科技发展战略和措施。 1 3 论文的主要内容 论文采用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我国县( 市) 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相互 关系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论文包括七章,各章主要内容分别为: 第一章为绪论,阐明论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综述了国内外在区域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相关关 系上的主要研究成果,介绍了论文各章的内容。 第二章阐述了科技进步的定义和内涵,研究了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的设计过程,提出了县 ( 市) 科技进步评价体系的目的和内容,设计了县( 市) 科技进步评价指标体系。 第三章对我国县( 市) 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相互关系进行了规范分析,其中包括科技进步与经 济发展的相互作用,我国县( 市) 经济及其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我国县( 市) 科技进步与 经济发展相互关系的现状。 第四章首先介绍了县( 市) 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相互关系实证分析中运用到的数据分析方法, 在此基础上设定了实证分析方案。 第五章进行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县( 市) 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相互关系的实证分析。其中包括从 经济发展水平角度对全国9 7 9 个县( 市) 进行分类,接着比较各类县( 市) 相关指标均值,最后进 行各类县( 市) 综合发展水平的主成分分析。 第六章进行不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县( 市) 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相互关系的实证分析。其中包 括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角度对全国9 7 9 个县( 市) 进行分类,接着比较各类县( 市) 相关指标均值, 最| 罱进行各类县( 市) 综合发展水平的主成分分析。 第七章进行不同发展速度县( 市) 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相互关系的实证分析。其中包括从经济 枉会发展及发展速度水平角度对全国9 7 9 个县( 市) 进行分类,接着比较各类县( 市) 相关指标均 值,最后进行各类县( 市) 综合发展水平的主成分分析。 最后在结束语中。总结了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相关的结论,并基于本文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 所得出的结论,即不同发展水平的县( 市) 其经济社会发展与科技进步之间存在不同的关系,针对 不同发展水平的县( 市) ,讨论了依靠科技进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途径。 4 第_ 二錾县( 市) 科技进步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第二章县( 市) 科技进步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2 1 科技进步的定义与内涵 2 1 1 科技进步的定义 国内外众多的研究人员从不同角度对科技进步的含义进行了研究,给了各自不同的含义。前苏 联情报信息指南认为唧科技进步表现为科学和技术发展由较不完善转向较为完善,由低级形 式转向高级形式的总趋势”。社会经济统计学词典认为1 2 lj “科技进步是指科学、技术、生产与消 费领域互相关联的向前发展过程,它是由客观经济规律作用所制约的;是在普遍利用科技成果的基 础上,对社会生产和服务领域的一切方面不断改善与完善的过程。日本经济专家认为1 2 l j ,“科技进步 是统一的投资,尽可能改善生产技术、生产出更多的产品”。 我国许多专家、学者对科技进步的含义,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p j 。有的认为科技 进步,是指科学的发展和技术的变革相互促进。互相转化的过程。它包括四个方面:( 1 ) 提高技术 装备水平;( 2 ) 改革工艺;( 3 ) 提高劳动者素质;( 4 ) 提高管理决策水平。有的还认为,科学技术 进步是指自然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完善和进步,既包括了自然科学与技术的进步,也包括了社会科 学与技术的进步,乃至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交叉学科诸如技术经济学,系统科学、管理科学等的发 展与进步。 以上国内外研究对科技进步的定义,都从不同角度给了科技进步应有的含义,有一定的科学依 据,但又有各自的局限性。本论文引用李京文在人类文明的原动力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2 l l 中对科技进步的一段描述来定义科技进步:“科技进步,不是指单项科学研究成果或某项技术水平的 提高,也不是从纯技术角度理解的科学技术发展,而是从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特别是从经济 发展的角度来认识的科技水平的提高。因此,科技进步是指技术通过对客观世界认识的扩大与深化 来改造自然,使之更好地满足人们以及社会的物质和精神需要所取得的进化与革命。科技进步包含 科学发明与进展及其在生产、流通各个领域中应用的进步。特别是其中与经济发展关系密切的工程 技术和管理与决策科学技术的发展。” 2 1 2 科技进步的内涵 按照科技进步的一般含义,鲜i 合我国的实际情况,科技进步的内涵主要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鸭 一、基础科学的发展。基础研究不是以哪个具体的、实际的或特殊的问题为研究对象,而是为 了探索自然界的普遍本质和基本规律。它的研究成果,主要是某种科学发现,某种理论的建立和发 展。例如自然科学中的数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地学、生物学等。它的研究成果常常对广泛 的科学领域产生影响,是技术进步的基础和前提。即使在人文和社会科学领域内的基础科学的内涵 平影响也是基本一致的。 二、应用科学的发展。应用研究是为获得新知识而进行的创造性的研究,然而这种研究主要是 针对某一具体的实际目标或目的而进行的。它是根据基础研究的一般原理,针对某种具体目标进一 步研究技术理论问题,深入考察某一项事物的特殊规律,从而为试验发展提供更具体的指导性理论 和方法:它的本质特征是技术发明和创造。 = 、生产技术和装备的现代化。生产_ 艺和装备是进行物质生产的基本手段,陈旧的生产技术, 生产不出当代先进水平的新产品,也不能更好地把大批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因此,科技进步在 5 东南人学硕士学位论文 生产领域里直接的影响,便在于实现生产技术和装备的现代化。 四、高新技术及其产业的发展。高新技术的竞争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核心问题,它在 国际经济和贸易活动中起先导作用。为此,高新技术以及产业化的发展,在我国经济发展中起着骨 干和带头的作用。依靠它去改造和更新我国的传统技术和传统产业,依靠它去跟踪和赶超世界的先 进技术水平和高新技术产业。 五、劳动者素质的提高。作为生产力要素的劳动者在这里泛指科技人员及生产工人。他们是科 技进步的载体和实施者,可以说这是根本的科技进步。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提高劳动者的科技水平 对于提高整个社会的技术水平和产业效益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 六、科学的管理及其体制。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装备,即使有素质较高的科技人员和工人,也还 离不开科学的、与技术和装备相适应的生产管理,才能最优化地组合生产力的各要素和生产的全过 稗,取得综合的多快好省的生产效益。现代化的管理,包含着科学的管理技术和管理体制两个方面。 它采用了电子技术、信息论、控制论和系统论等当代诸多科学技术的成果,成为发展生产力、提高 效益的基本要素。 七、软科学的发展。软科学是综合运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以及数学和哲学各种理论和系统工 程等知识,采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研究科技、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所需要的各种复杂社会问题。 探讨其间的联系和协调发展的规律,为社会系统决策和管理的科学化服务的一类科学。软科学也包 含技术,实际上是软科学技术。它是优化生产、分配以及社会协调发展的一项综合的科学和技术。 它的研究成果、对于立法、政策、对策、方法等解决现实社会中的长远、宏观、重大问题,具有综 合的系统的和优化的社会功能。从而构成了现代科技进步,也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2 2 评价指标和评价指标体系 2 2 1 评价指标的概念及特点 评价指标体系的特点决定了其设计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作。具体而言,评价指标体系有如下基 本特点: 1 、评价指标既是客观的,同时也包含主观因素,要求建立完全客观的评价指标体系是不合理的。 评价指标的客观性包含这样几个方面的涵义:一是评价指标是对被评价对象现实存在的反映,是有 客观内容的:二是评价指标对现实的反映具有一致性。评价指标是由人设计的,但指标的设计不是 凭空想象的,而是有事实依据的,指标所指示和标示的现象是客观存在的,指标所指示和标示的数 量也是客观存在的,而指示值与被指示值之间具有客观一致性。统计指标的客观性并不是说统计指 标总是会描述和反映现实情况,客观性只是表明了一种要求、一种客观趋势。 评价指标的主观性是指指标生成和度量过程中,因渗入人的主观因素而产生的因人而异的差异 性。社会经济系统的复杂性导致人们对其认识和发展规律的把握有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在 对其认识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由于不同的人对系统的认识水平不同。所处的角度不同,偏好 和价值观不同,对系统所处的发展阶段是什么、系统的发展状况如何、系统的主要影响因素是什么、 系统的土要影响因素与其发展状况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是什么,系统主要影响因素的属性( 表征指 标) 是什么、系统发展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等自然会有不同的认识和看法人们设计社会经 济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都是建立在自身对系统认识和主观判断的基础之上进行的,评价指标体系 设计必然带有主观性。主观性的直接反映是评价指标体系的差异性。因此,尽量减少评价指标形成 过程中的主观因素,对建立科学的统计指标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评价指标既是客观的,又是主观的,由此表明在对被评价对象进行具体评价时,既要大胆地使 j :i 评价指标进行分析,又要在使用前对指标和指标值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做出估计,以决定是否可以 使用和使用的效果。 2 、评价指标体系只能对被评价对象的主要方面作出评价,要建立一个完全的评价指标体系是不 6 第二章县( 市) 科技进步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现实的。社会经济系统非常复杂,影响因素众多,表现形式多样,要完全把握其所有影响因素,了 解所有表现形式,几乎是不可能,只能去分析其主要因素何在。因此在对社会经济系统进行评价时, 只能建立一个指标体系对其主要方面作出评价,试图建立一个能完整反映被评价对象的指标体系是 不现实的。 3 、评价指标体系中指标数晕要合适,试图通过增加评价指标的数量提高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可 靠性不一定行得通。从更全面和准确认识问题、提高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的角度出发,建立 指标体系时,人们习惯性的思维方式是指标宁多不少,以免发生遗漏。但是数理统计理论表明,虽 然大量观察需要建立指标,但是指标体系并非意味着越多越好,越全越好。一方面指标增加并不一 定伴随着信息量的相应增加。在很多情况下新增加指标与已有指标存在高度的正相关性,增加指标 实际上并没有带来信息量的增加。另一方面指标越多,从统计分析方法上看,人们有意义的综合分 析和判断能力便降低了,使增加的信息不能被有效地抽取、分析和利用。只有当增加的指标能有效 提供新的信息,或能有效地提高认识的确定性时。指标的增加才是必要的。还有,建立指标体系的 “既不重复也不遗漏”的原则实际上是一对矛盾。“不重复”是以“遗漏”为代价的。同样,“不遗 漏”是以“重复”为代价的。二者之间要很好协调,很难做到,往往顾此失彼,在社会经济统计实 践中,建立统计指标体系时往往过分强调“不漏”原则,而对重复却不甚理会。实际上正像遗漏会 损失信息一样,过多的重复也会降低指标的解释力,损失信息 4 、不同的人对评价指标体系往往会有不同的评价,要建立一个完全被所有相关人员接受的评价 指标体系是非常困难的。社会经济系统的复杂性导致不同的人对系统的认识很可能会存在明显的差 异,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带有主观性。这样,不同的人对同一个评价对象可能会设计出完全不同的评 价指标体系,对已有的评价指标体系,不同的人也会作出完全不同的评价。要建立一个完全被所有 相关人员接受的评价指标体系是非常困难的。 5 、评价指标体系需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作出相应的调整,要建立一成不变、长期完全适用的评价 指标体系是很难行得通的。人们对社会经济系统的认识总是处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因此建立其评 价指标体系,应该随着对其认识水平的不断调整和提高而适时作出相应的调整。同时,随着社会经 济系统的不断发展,其面临的主要矛盾也会不断变化,系统需要重点关注和解决的问题也在不断变 化,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也应随着系统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而作出相应的调整。因此,试图设计一 个能长期适用、不要作任何调整的指标体系是不可能和不科学的,任何评价指标体系都要随着时代 的发展作出相应的调整。 2 2 2 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的设计过程 设计一套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去解决一个评价问题,往往要涉及多类人员。一是评价工 作的组织和领导者:二是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的设计者:三是运用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进行具体评 价操竹的人员;四是被评价的对象。要设计出一套比较好的、能被比较多的人接受的评价指标体系 和方法,是非常不容易的,面临着许多具体的困难。这些困难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l 、评价指标和方法的设计和运用要涉及多类人员。不同的人员处于不同位置导致其对评价工作 目标的认识存在显著的差别。从评价工作的组织和领导者角度看,组织开展评价工作的目的是促进 f :作的开展和水平的提高:从被评价对象的角度看参加评价不仅要能带动自身工作的开展和水平 的提高,特别关注的是能获得好的评价结果;从评价工作具体承担者的角度看,他们很关注要尽可 能减少评价工作量。这样。同样一套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要让处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