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论文)我国资产管理公司处置不良资产的研究.pdf_第1页
(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论文)我国资产管理公司处置不良资产的研究.pdf_第2页
(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论文)我国资产管理公司处置不良资产的研究.pdf_第3页
(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论文)我国资产管理公司处置不良资产的研究.pdf_第4页
(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论文)我国资产管理公司处置不良资产的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abs t r a c t wi t h t h e c o n t i n u o u s d e e p i n g o f p r o c e s s o f f i n a n c i a l s y s t e m r e f o r m i n o u r c o u n t ry a n d t h e s e t u p o f m o d e r n e n t e r p r i s e s y s t e m i n s t a t e - o w n e d e n t e r p r i s e , g l o b a l c o n c e r n a b o u t t h e p r o b l e m o f n o t - p e r f o r m i n g a s s e t i n t h e s t a t e - o w n e d c o m m e r c i a l b a n k s y s t e m h a s b e e n a r o u s e d . i t h a s b e c o m e a c r i t i c a l h i d d e n d a n g e r l e a d i n g t o t h e f i n a n c i a l c r i s i s i n o u r c o u n t ry , w h i c h w i l l t h r e a t e n o u r e c o n o m i c s e c u r i t y a n d h i n d e r f u rt h e r 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 r e f o r m . h e n c e t h e g o v e rnm e n t d e c i d e d t o s e t u p a s s e t m a n a g e m e n t c o m p a n y ( a mc ) t o h a n d l e t h e n o t - p e r f o r min g a s s e t i n t h e s t a t e - o w n e d b a n k s y s t e m . i n t h i s t h e s i s , p r e s e n t s i t u a t i o n o f n o t - p e r f o r m i n g a s s e t h a s b e e n s t u d i e d , a n d t h e m e a n s o f h a n d l i n g n o t - p e r f o r m i n g a s s e t i n o u r a mc a n d r e l a t e d p r o b l e m s h a v e b e e n a p p r o a c h e d o n t h e b a s i s o f a n a l y s i s o f s u c c e s s f u l e x p e r i e n c e o f h a n d l i n g n o t - p e r f o r m i n g a s s e t i n t h e w o r l d . m e a n w h i l e m e a s u r e s a n d a d v i c e o n t h e f u n c t i o n i n g m o d e l o f a mc h a v e a l s o b e e n p u t f o r w a r d i n t h i s t h e s i s . t h i s t h e s i s c o n s i s t s o f f iv e c h a p t e r s . c h a p t e r 1 a n a l y s e d p r e s e n t s i t u a t i o n , c o n t r i b u t i n g f a c t o r s a n d i t s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 t h e n o t - p e r f o r m i n g a s s e t i n o u r s t a t e - o w n e d c o m m e r c i a l b a n k s . c h a p t e r 2 a n a l y s e d m o d e l s o f h a n d l i n g n o t - p e r f o r m i n g a s s e t i n t h e w o r l d a n d a d v a n c e d t h e p o s s i b i l it y o f s e tt i n g u p a m c i n o u r c o u n t ry . u s i n g c i n d a a mc a s a n e x a m p l e , c h a p t e r 3 d i s c u s s e d t h e e v a l u a t i o n s y s t e m o f h a n d l i n g t h e n o t - p e r f o r m i n g a s s e t i n o u r a mc . c h a p t e r 4 d i s c u s s e d t h e m e a n s a n d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 h a n d l i n g n o t - p e r f o r m i n g a s s e t i n o u r a m c a n d i t s r e l a t e d p r o b l e m s , a n d a d v a n c e d t h e c o r r e s p o n d i n g c o u n t e r m e a s u r e s a n d a d v i c e . c h a p t e r 5 t h r o u g h c a s e a n a ly s i s s p e c i f i c a l l y i n s t r u c t e d b u s i n e s s p r o c e d u r e s o f a mc . k e y w o r d s : ass e t ma n a g e m e n t c o m p a n y n o t - p e r f o r m i n g as s e t b u s i n e s s o p e r a t i o n 中 市 大 学 口 二 商 带 男 巨 学 花 肥 布 吐 士 论 文 h il舀 在世界金融 史上,许多国家和地区的银行系统或个别银行都在不 同程度上出现过各式各样的银行危机。无论是市场经济成熟国家、新 兴工业国,还是正处在经济转轨过程中的国家,都出现了银行业巨大 的不良资产导致银行危机的情况。 化解银行体系的巨额不 良资产成为 各国政府、金融监管当局、银行和国际金融组织共同面临的一个重大 问题。为了化解危机,各国政府、银行和国际金融组织采取了各种措 施解决银行体系的巨额不良资产,避免新的不良资产的产生。 真正让我们对金融风险及危机产生深刻认识和警醒的还是 1 9 9 7 年 5月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 其他国家金融危机的教训迫使我们深刻 反省我国金融风险的严重程度以及金融危机发生的潜在可能性。 我国 银行业的巨额不良资产问题与我国国有企业的过度负债是紧密相连 的。因此,在我国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和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 经济转型时期,化解银行业的不良资产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但如何 有效的处置我国银行业的不良资产,实现我国“ 好银行” 、“ 好企业” 、 “ 好财政”的 “ 三好”目标,这成为我国资产管理公司面临的重大问 题 。 为此,本文拟对我国资产管理公司处置不良资产的模式做探索性 研究, 希望所获结论能为资产管理公司的业务运作提供一些参考和启 尔。 中 南 大 学 二 商 甘 理 学 院 不 员二 七论 文 第 1章 绪 论 1 . 1我国国有银行不良资产的基本状况 我国银行业的不 良资产主要表现为国有商业银行的不 良信贷资 产,对其现状和成因的分析是资产管理公司处置不良资产的首要任 务。只有这样,资产管理公司才能根据不同类别的不良资产采取相应 的处置手段 ,以便有效快速 的完成其肩负的重大使命 。 1 . 1 . 1不良资产的界定 按照我国 商业银行法对银行资产的分类标准,将正常贷款、 逾期贷款、呆滞贷款和呆帐贷款中的后三类贷款统称为不良资产,即 “ 一逾两呆” 。又据 1 9 9 6年颁布的 贷款通则规定,不良贷款即指 呆帐贷款、呆滞贷款和逾期贷款。 虽然不良资产和不良贷款在内涵上 有所不同,但在现实的银行业务中不良资产也即指不良贷款。在西方 商业银行中,不良贷款 ( n o t - p e r f o r m i n g l o a n s,n p l )指五级分类 中的后三级贷款,五级分类贷款是:正常、 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 1 9 9 8年初,中国人民银行决定采用国际上通行的五级贷款分类方法 并在全国部分城市进行了试点, 所以在这次银行不良资产剥离过程中 采取了按新的分类方法和传统分类方法同时进行的办法。 1 . 1 . 2我国国有银行不良资产的现状 9 0年代以来, 区域性的金融危机以及一些金融机构破产倒闭导致 的局部性金融动荡时有发生, 但真正让我们对我国银行不良资产累积 的严重后果有所认识和带醒 的还是 1 9 9 7 年 5 月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 。 在计划经济条件下,银行与企业 ( 国有企业)并不存在真正意义的信 贷关系,银行也就不会因对企业的信贷业务而形成不良资产。 但在计 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轨过程中, 银行在企业 ( 主要是国有 企业)的不良债权却经历了从无到有,再到迅速扩大的过程。中国的 2 中 甫 口 学 二 商 称 理 皿学 觅 忆 不 泣二 七论 文 银行不良资产 问题主要表现为国有商业银行不 良资产比例过高而且 呈上升趋势 。 我 国有关法律规定, 银行不 良资产 比重不得超过 1 5 % a ( 其 中逾期贷款 8 %,呆滞贷款 5 %,呆帐贷款 2 %) 。而到 1 9 9 5 年,国有 银行不 良资产比重就高达 2 2 . 3 %,与当年商业银行的总准备率 ( 法定 准备率+ 超额准备率)2 1 %相当;到 1 9 9 6 年末,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贷 款总额中,不 良贷款己达 1 1 3 2 5 亿元,其中工、农、中、建四大银行 分别为 4 6 0 1 亿元 、3 0 8 8亿元 、1 7 7 7亿元和 1 8 5 8亿元 。全部国有 商 业银行并帐后的不 良贷款已占全部贷款金额的 2 4 . 4 %,其中工、农、 建、中的不良贷款比例分别为 2 2 . 6 %, 3 4 . 4 %, 1 7 . 5 %和 2 0 . 4 %: 1 9 9 7 年上半年,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比率更高达 2 9 . 2 %,实际呆帐率 在 6 %以上,即呆帐贷款的数量己经高于银行资本金数额;到 1 9 9 7年 底,四家国有商业银行帐面呆帐约 1 5 0 0 0亿元,加上实际难以收回的 贷款,占四家银行全部贷款的 7 . 6 %,是己提呆帐准备金的 2 4倍,净 资产的 1 . 4倍。另据四大国有银行的有关资料,如果考虑账外贷款和 绕规模贷款( 贷款科目之外的其他资产科目中隐藏着实际属于贷款的 资产,是一种逃避规模控制的违纪行为)因素,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实 际不良贷款的比例还要比帐面高出 1 0个以上的百分点。如此大规模 和高比例的不良贷款不仅高于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 1 5 %的最高界限, 更远远高于泰国银行 7 . 9 %、马来西亚银行 6 . 4 %和印度尼西亚银行 1 7 %等爆发金融危机的东南亚国家银行。更为严重的是,国有银行不 良贷款中,大约 1 0 %-2 0 %是根本难以收回的呆滞贷款,其余部分虽 然存在,但大多己经 “ 财政化” ,在实际中起着为企业简单再生产垫 付资金的作用,已异化为企业必备的 自有资金,这部分 “ 财政化”贷 款收回的概率极小。因此,国有银行经营有可能被导入 “ 难以为继” 的境地。即使动用所有的资本金也无法全部核销呆帐,国有银行处于 严重的资不抵债困境。 人们有充分理由为国有银行的前途和中国的金 融安全担忧 。 我国国有银行不良资产有其自身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主要表现 在 以下方面 : 1 .不良资产数额巨大,不良贷款比重相对较高。 3 中 甫 大 学 二 瓦1 盯 管 x 里 学 娩 不 峨 d 匕 论 文 2 不 良资产产生的原因复杂 我 国银行不 良资产是多种 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 其 中既有历史的 原因,也有体制的原因 ( 如政企不分及国有企业和国有银行经营管理 不善等) ,还有政策和法律变化而造成的影响等等。 3 .利益关系特殊 我国国有企业是银行贷款的最主要的客户 ( 见表 1 - 1 ) 。在国外, 企业和银行是独立的市场经济主体,银企关系比较清楚,我国国有企 业和银行都是 国有 的,银企关系相对模糊 。由于双方都是 国有 的,国 有商业银行的不良债权和国有企业的债务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 国 有商业银行不 良资产问题的实质是国有企业的债务问题, 是国有企业 经营管理不善、效益低下、缺乏竞争等等的综合表现。 表 1 - 1国有企业 数量 与信贷 比重 ( 1 9 9 6年 ) 国有企业个数总计 ( 万个)1 1 . 3 8 大型国有企业 ( %) 5 . 9 7 中型国有企业 ( %) 1 3 . 1 8 小型国有企业 ( %) 8 0 . 8 5 信 贷比 重对国有企业信贷占总信贷比重 ( %)8 1 . 3 7 资产比 重国有企业资产 占全社会企业总资产 比重 ( %) 5 8 . 6 1 资料来源: 中国统计年鉴( 1 9 9 7 ) : 中国金融年鉴( 1 9 9 7 ) 4 .不良资产类型特殊 国外银行不良贷款大多因债务人将资金用于房地产或有价证券 等长期投 资项 目而引发流动性风 险而形成, 运作资产本身有较稳定的 价值,银行往往可通过债务重组,对资产变现等方式收回资金。我国 银行的不良贷款则主要是用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信用贷款, 贷款资 金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被耗用,一旦企业无力偿还,则取得资金 变现收 入 的可 能性很小 。 中 甫 大 学 江. 商 带 理 学 院 硕 士 论 文 1 .1 . 3我国国有银行不良资产产生的原因分析 经济增长 与结构变动的影响 我国经济增长具有 自己的特征。首先,波动幅度较大;其次,我 国每一项经济扩张都以投资扩张为先导,以银行信用扩张为条件,伴 随着货币供应量的增加, 并最终引起通货膨胀率大幅上升。 以 1 9 9 2 - 1 9 9 3年经济成长的高峰期为例,g d p平均增长 1 3 . 8 %,固定资产投 资增长 2 6 . 5 %,贷款余额增长 2 1 %,狭义货币 m1 增长了 3 1 . 1 %,通 胀率由 5 . 4 %迅速上升为 1 3 . 2 %,都处于历史的高位。1 9 8 5年至 1 9 9 8 年的有关数据见表 1 - 2 0 表 1 - 2经济指标波动情况表单位 :% 年份gdp固定资产投资贷款余额 m 1 零售价格指数 1 9 8 5 1 9 8 6 1 98 7 1 98 8 1 9 8 9 1 99 0 1 9 91 1 9 9 2 1 9 9 3 1 9 9 4 1 9 9 5 1 9 9 6 1 9 9 7 1 99 8 1 3 . 5 8 . 8 1 1 . 6 1 1 . 3 4 . 1 3 . 8 9 . 2 1 4 . 2 1 3 . 5 1 2 . 6 1 0 . 5 9 . 6 8 . 8 7 . 8 2 6. 7 1 1 . 5 1 2 . 1 1 0 . 2 一 1 7 . 2 一 7. 7 1 3 . 1 2 5 . 3 2 7 . 8 1 8 . 1 1 0 . 9 1 0 . 3 6 . 7 1 3 . 9 1 5 . 0 2 8 . 5 1 9 . 0 1 6 . 8 1 7 . 6 2 2 . 2 1 9 . 0 1 9 . 8 2 2 . 4 1 9 . 4 2 4 . 6 21 . 0 2 4 . 1 1 4. 0 5 . 8 26 . 7 20 . 4 21 . 6 5 . 7 1 9 . 7 2 3 . 6 3 8 . 2 2 4 . 5 2 6 . 8 1 6 . 8 1 8 . 9 2 2 . 1 1 1 . 9 8 . 8 6 . 0 7 . 3 1 8 . 5 1 7 . 8 2. 1 2 . 9 5 . 4 1 3 . 2 21 . 7 1 4. 8 6 . 1 0 . 8 一 2 . 6 资料来源:1 9 9 3 -1 9 9 8年 中国统计年鉴 ; 中国统计摘要 ,中国统计 出版社,1 9 9 9年版 据此,通过对经济增长的因素分析表明,我国的经济增长主要是 依靠大量资金投入获得,又由于经济增长的不稳定性及低质量, 直接 造成银行体系 的不稳定及银行资产质量低下。 5 中 肃 大 学 二 二 禽 带 理 学 院 i i成 士 论 文 2 .宏观体制性因素的影响 我国银行系统风险与政府的行为机制密切相关。我国长期实行的 是政府主导的数量扩张型经济增长模式。改革前, 政府既是储蓄主体 也是主要 的投 资主体 ,在全社会 资金来源和供给两方面具有 支配地 位 ,政府可充分利用有限的社会 资金保证经济 目标的实现 。随着 改革 的发展,全社会收入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政府储蓄在总储蓄中所 占比重下降很快,而居民储蓄逐步占据主导地位。在转轨时期,政府 为了集中更多资金,促进经济的快速增长,实现经济发展 目标,对银 行实行 “ 指令性贷款”和其他多方面干预。据有关分析结果,我国固 定资产投资的膨胀是以超额银行负债而实现的,1 9 7 8 -1 9 9 4年间, 国有资产投资总额中,国家资本金所占比重已由 7 5 %-8 0 %下降为 1 0 %-1 5 %,国有资产投资的内外债务己由 1 0 % 1 5 %上升到 8 5 %- 9 0 %。据统计,9 0年代以来,我国政策性贷款占国有商业银行贷款总 量的 3 5 %左右 ( 见表 1 - 3 ) 表 1 - 3 ,9 9 ; 我 国政 策性贷款及其 比重 1 9 9 41 9 9 6 政 策 性 贷 款 合 计( 亿 元 ) 国 家 银 行 贷 款总 额( 亿 元) 政策 性贷款比 例 ( % ) 6 7 8 1 .7 1 8 0 4 4 . 3 7 . 5 8 2 1 6 1 5 . 5 3 4 . 2 9 1 9 9 3 9 3 2 2 . 6 2 9 4 6 1 . 1 3 5 . 2 3 1 1 4 8 5 . 2 3 2 4 4 1 . 3 3 5 . 4 0 1 9 9 5 1 4 1 5 9 . 7 3 9 3 9 3 . 6 3 5 . 9 4 1 6 4 4 0 . 1 4 7 4 3 4 . 7 3 4 . 6 6 资料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课题组: 总量态势金融风险和外部冲击 , 经济研究 ,1 9 9 8 年第 3期 为维持社会稳定,政府要求银行向经营不善的企业发放 “ 安定团 结”贷款;为了社会公平,政府要求银行信贷在不同地区均衡投入, 使银行信用活动违反了效率原则和 “ 三性”原则。地方政府对银行经 营活动的直接干预更为严重,地方政府大搞盲目建设,重复建设,建 设资金则由地方政府授意国有银行贷款提供。 由于决策失误和指挥失 当,迫于地方政府压力形成的贷款不久就变成了银行的不良资产。并 且长期以来,我国的银行系统都是以国有经济为主要服务对象,而这 部分经济成分的企业活力明显不足,经济效率长期低下,对经济的贡 献程度逐年下降,这些都直接造成了银行贷款效率及质量的低下。 6 中南 大 学 二 乙商 带 理 学 花 忆 布 目 士 卡 仑文 3 .企业过度负债及经济效益不断下降 我国的国有经济规模庞大,国有企业借款占银行贷款总额的8 0 % 以上, 是银行的主要债务人。 然而在转轨时期企业负债率上升了 1 倍, 利息支出上升了 5 1 倍。在我国企业的资本结构中,内部融资比例很 低,外部融资中又以银行贷款为主。国有企业过度负债的原因也是体 制性的。在计划经济时期,国家对国有企业的流动资金和固定资产投 资实行的是无偿的财政拨款制,1 9 8 3年和 1 9 8 5 年先后把上述两种财 政拨款制改为由企业还本付息的银行贷款制。1 9 9 3年税制改革后, 又取消了从销售收入中提取 1 %补充流动资金和税前还贷的政策。这 些改革是要破除国有企业吃财政大锅饭的体制, 形成资金使用上的约 束机制。但其结果反而造成企业的高负债和不良债务,自然转化为银 行的不良债权。与此同时,企业的经营效益每况愈下,国有企业改革 长期以来未能取得突破性进展, 使它们掌握的资源不仅不能得到有效 利用,反而出现大面积的亏损。特别是进入 9 0年代以后,国有企业 亏损额增加很快 ,亏损企业亏损额 占盈利企业盈利额 的比重不断提 高, 由 1 9 7 9 年的 7 . 6 %, 上升至 1 9 9 7 年的 1 6 7 %: 国有企业净盈利( 盈 利企业盈利额减去亏损企业亏损额)1 9 8 0年为 5 8 5亿元,1 9 9 7年反 而下降到、 2 9 4亿元。 近年来,国有工业企业资金利润率只有 5 %左右, 连付息都很困难,更不具备还本能力。 因此,国有企业拖欠银行债务越来越严重,银行资金循环受阻, 信贷资金不断沉淀,形成巨大的不良资产。 4 .商业银行 自身缺陷及金融监管的不力 由于长期以来商业银行承担大量低收益的政策性业务,实现利润 无几,加之从证券市场募集的股本几乎没有, 使银行的自我积累能力 长期不足。 同时国有银行运营过程中的政府干预及其承担的政策性职 能,使银行对政府产生了强烈的依赖感 ,银行可 以把贷款失误 的责任 推给政府,而不必接受相应的市场风险约束。这造成银行重贷轻收现 象严重,以及管理落后,制度不健全,经营者素质低下,不少信贷人 员玩忽职守违规经营,风险炒作,以权谋私。而我国金融监管部门又 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管理,致使某些银行放弃经营原则,盲目追求规模 7 中 洲 讨乡 习二 二 商 管 3m 学 花 忆 石 斑士 论 文 扩张而忽视 内在质量提 高, 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加剧 了银行不 良资产 的形 成 。 从上述过程可以看出, 银行不良资产形成和累积的根本原因在于 银行体制与其他方面的体制尤其是企业体制的改革不同步、不配套, 银行不得不承担 了 “ 后改之忧 ” 。如果说在我 国向市场经济过渡 的改 革中,国有企业承担了社会保障体系的某些功能的话,那么商业银行 则为国有企业承担了相当大的财政功能,承担了相当大的改革成本。 正因为如此, 国内外的许多经济学家和经济界人士对我国改革与经济 增长前景的疑虑不断加重。 中国的银行坏债问题 比东南亚各 国更加 严 重,中国会不会不久也爆发金融危机,致使经济陷入萧条、经济增长 陷于停顿?中国能否继续通过 “ 渐进式改革”逐步走出当前的困境而 实现经济的持继增长 ?这些问题 已经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 1 . 2 解决我国国有银行不良资产问题的紧迫性与着力点 若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解决我国银行不良资产,会威胁到我国的 经济安全, 阻碍改革的深入进行。 而且, 我国不良资产有着其特殊性, 必须将清理不良资产和国有企业改革结合起来。 1 . 2 . 1解决我国国有银行不良资产问题的紧迫性 高度重视并有效化解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现存的高额不 良资产而 产生的严重金融风险,彻底解决国有商业银行体系的历史遗留问题, 从而建立一个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银行体系, 是保障我国经济金融安 全的首要任务。 1 .不良资产问题已成为威胁我国经济安全的重大隐患 目前我国正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防范金融风险是我国重要 的宏观经济 目标之一,是中国金融改革的关键所在,不 良资产 的存在 是威胁国家经济安全的一个重大隐患, 也是危害国民经济运行的一个 突 出问题 。 2 .阻碍国有企业和国有商业银行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新机 制 8 中 甫 大 学 工 商 管 理 学 院 硕 士论 文 银行改革的取向为商业化, 学习和建立国际公认的商业化管理原 则:国有企业改革的取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主要方式是实行股份 制,同时对一些没有发展前景的企业实行兼并收购,甚至通过破产机 制使其退出市场。国有企业无论是通过股份制改造,还是通过兼并收 购进行改革,对增强企业活力,改善企业资产结构,均起到了促进作 用。国有企业与国有商业银行的利益是一致的。目前,国有企业高负 债与银行贷款回收困难形成恶性循环, 严重制约了国有经济结构的调 整,以及建立规范的债权债务关系硬约束机制,不利于国有企业和国 有银行成为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经济主体,是国有 企业和国有商业银行走向市场化、商业化和国际化的重大障碍。 3 .使国有商业银行的经营难以为继,甚至有可能发生支付困难 近几年, 穆迪和标准普尔等国际评级机构相继降低了我国国有商 业银行的信用评级,国际社会对中国银行业的信心也随之下降,不利 于国有商业银行走向国际化, 加大了国有商业银行在国际金融市场筹 资的难度和成本。此外,国有商业银行还是我国的利税大户,其经营 效益滑坡 ,将影响国家财政收入 ,不利于国家宏观经济调控 的进行 。 1 . 2 . 2 解决我国国有银行不良资产问题的着力点 由于我 国不 良资产 问题 的特殊性,决定了在处理不 良资产时不能 单纯从银行出发, 而要重点考虑如何处理国有企业高负债以及各项改 革措施的落实对社会稳定造成的冲击问题。同时,也只有把清理不良 资产和实现国有企业战略性重组结合起来,使国有企业状况根本好 转,才能真正解决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问题。国有企业机制不转 换 ,国有银行可 以说是 “ 永无宁 日” 。国有企业属于政府所有 ,国企 搞不好,早晚要向银行转嫁矛盾,这个矛盾就是明天的不 良资产。所 以,中国银行业不良资产的解决,不是迫于严重的银行危机压力,而 是为了解决国有企业资金来源不足的燃眉之急,帮助国有企业脱困。 这就决定了中国清理不 良资产的着力点不在于立即恢复公众对银行 体系的信心,而在于借此渐进地转变国有银行与国有企业的经营机 制 。 中 南 大 学 二 毛丈 布管 理 学 院 不 贝 d : 示 仑文 1 . 3 理顺国有银行与国有企业关系的政策沿革 政府为理顺商业银行与国有企业的关系,降低不良资产的比率, 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曾采取了一系列宏观措施,也取得了一定的成 效。 1 .设立呆帐准备金制度,核销部分不 良贷款 1 9 9 3 年规定国有商业银行按年初贷款余额的0 . 6 %计提呆帐准备 金,1 9 9 4年以后每年增加 0 . 1 %,当累计余额达 1 %时改为差额提取, 即呆帐准备金的最高帐面余额为年初贷款余额的 1 %, 不足 1 %的可提 到 1 %。 按此规定, 1 9 9 6年国有银行提取了约 3 0 0亿元的呆帐准备金, 1 9 9 7年增加到 4 5 0亿元左右。但对呆帐的核销,银行还得服从财政 部的规定,即只有以下四种情况的呆帐损失才可核销:一是借款法人 和其他主要责任人全部死亡;二是借款法人依法破产清偿不了:三是 因发生各种灾害导致贷款不能偿还;四是国务院专项核销的。 呆帐准备金的提取和使用,对政策性破产企业的呆帐核销发挥 了一定作用, 但对解决庞大的不良资产问题还是杯水车薪。 据银行业 的人士反映 ,呆帐准备金的提取 比例太小,远不足弥补呆帐损失 ,而 且银行又几乎没有呆帐核销自主权。国际上通行的做法是,分五类资 产提取不同比例的呆帐准备金: 正常资产 0 % 5 %, 特别关注资产 5 %, 次级资产 2 0 %,有疑问资产 5 0 %.损失资产 1 0 0 %e我国采取一揽子 提取 1 %的呆帐准备金的办法,消化不了因历史原因长期形成的呆帐 包袱,也不能反映质量不同的资产的风险差别,需要进一步完善。人 民银行在商业银行推广五级贷款分类方法, 各商业银行也在依此积极 实施,逐步建立相应的贷款分类管理体系。 2 .设立三大政策性银行,剥离政策性贷款,为国有专业银行的 商业化改革提供条件 1 9 9 4年我国相继成立了中国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和中国进出口银行, 专门承担有关领域的政策性贷款业务,把原来专 业银行承担的非商业性信贷业务分离出来。几年来的实践表明, 此举 对减轻国有商业银行的负担,为政府建设的大型项 目进行融资,缓解 1 0 中 南 大 学 : 商 誉 王 吐 学 班 七 祠 吐 士 t 仑文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累积势头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但其成效也是较为有 平 良。因为一方面,剥离了政策性贷款业务,只是把由此形成的那部分 不良资产从专业银行转到政策性银行, 并没有消除不良资产形成的机 制。另一方面,三大政策性银行的运转也很艰难,原定由财政部拨付 的起动 资金不能到位 , 政策性银行不得不靠 中国人 民银行代其发行 的 金融债券融资, 这样融资的成本已经很高, 再加上手续费等各项费用, 不得不高进高出, 实际上政策性银行发放贷款的利率比商业银行还要 高,难以体现出产业政策上的优惠。而且,客户对政策性银行的贷款 有 “ 赖帐预期” ,因此,同样一笔贷款由政策性银行贷出,成为不 良 贷款 的可能性更大 。 3 .推行主办银行制度 1 9 9 6年中国人民银行出台了 主办银行管理暂行办法 ,并于当 年 7月 1日开始在 3 0 0户重点国有大中型企业和北京、天津、上海、 武汉、沈阳、济南、德阳七城市的国有大中型企业中试行。到 目前为 止,这一办法实施 比较顺利,3 0 0户重点国有企业 中绝大部分与工、 农、中、建四家专业银行签订了银企合作协议 。四大银行在面临较大 的存差的情况下,在七城市中积极稳固客户,到 1 9 9 6年底在七城市 中向有主办关系的企业发放贷款 3 0 0多亿元。 在未试行主办银行制度 的地方 ,企业多头开户、多头套取资金的问题 比较突 出,而且企业与 多家银行发生不稳定的信贷关系, 各家银行都难以全面掌握企业经营 状况,贷款以后的监管、催收难度比较大,放贷风险比较高。试行主 办银行制度以后,银行与企业之间的关系稳定了,上述问题在一定程 度上得以解决。但这种办法毕竟试行不久,其积极效果和可能的问题 尚未完全表现出来。这种方法在亚洲金融危机之后的日本、韩国都暴 露出一些 问题 ,我们对此应谨慎对待。 4 .下达降低不 良贷款 比例的监管指标 1 9 9 5年我国颁布了商业银行法,对银行的资产安全性提出了严 格的法律规范。中央银行针对 “ 八五”期间金融机构不 良债权大量增 加的现实,为落实商业银行法的要求, 进一步加强金融监管, 于 1 9 9 6 年要求商业银行每年下降 2 -3个百分点的不 良债权。这一指标性的 1 1 中 南 夕屯 学 z % w 种 3a 学 花 陀 xx 士 论 夕二 政策规定给商业银行的压力较大, 对降低增量贷款中的不良资产比率 起到了一定作用,但它不能解决存量的不良资产问题。商业银行为了 完成这 一政策任务 ,曾采取过两方面扭 曲性 的行为。一是 “ 倒票 ” , 即银行给企业发放新的贷款,让企业以此偿还己经逾期的旧贷款,从 而把不良贷款向后推,在银行当期的帐面上反映不出来。这使银行实 际不良贷款越滚越大,增大了今后爆发金融危机的可能性。二是 “ 惜 贷” 。商业银行为防止增量贷款中出现新的不良资产,在对放款项目 无较大把握的情况下, 一般采取 “ 不愿贷、不敢贷、不能贷”的态度。 由于银行普遍的惜贷行为,致使商业银行出现了较大的存差,1 9 9 7 年前三个季度只动用了全年信贷指标的 5 3 %,这个进度比 1 9 9 6年同 期大为落后。在商业银行大量存差的情况下,中央银行向商业银行的 再贷款被大量偿还,到 1 9 9 7年 6月末中国人民银行对国有独资商业 银行的再贷款余额 比年初减少 了 1 7 %以上;不仅如此 ,商业银行还主 动增加在中央银行的备付金 ,1 9 9 7年 6月末 国有独资商业银行 向中 央银行缴存的准备金额比年初增加了近 1 0 %。 通过这样的调整,商业 银行转嫁了一部分因惜贷而导致的存差利息损失。 5 .扩人直接 融资的比重,减轻间接融资的压力 近年来, 政府对合法的企业债券、 股票等形式的直接融资管制较 松,同时加快了新股上市的步伐。虽然到目前为止,直接融资总额仍 大大小于间接融资总额,但在近两年新增的金融总量中,银行信贷融 资与非银行融资的结构由过去的 9 : 1 发展到 1 : 1 左右,而且每年社会 再生产资金增量中,金融增量与非金融增量相比,由 8 0年代的 3 0 % 上升到 7 0 %以上。截止 1 9 9 7年 4月初作为直接融资重要形式的上市 股票,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发行总值为 6 4 9 . 9亿元,市价总值约 7 4 7 8 亿元,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发行总值约为 4 9 7亿元,市价总值 6 6 4 7亿 元。直接融资的大力发展,有效地减轻了国有银行的信贷压力,减缓 了不 良资产的增加势头。 除上述政策措施以外,“ 八五” 期间清理“ 三角债” 的措施和 1 9 9 6 年以来的多次降息客观上都对缓解银行不良贷款压力起到了一定的 作用。但这些政策的出发点主要不是为了降低银行的不良资产比率, 1 2 中 市 口 气 学 j 二 商 誉 3 里学 院 不 员d州仑文 提高资产质量,而是为了促进国有企业的改革。1 9 9 9年,我国政府 审时度势,在认真分析国情,吸取国外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决定成立 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收购、管理和处置我国建设银行不良贷款, 这是深化金融改革,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一项重大决策。通过资产 管理公司运用资产重组、资产证券化等市场化运作手段,促使国有大 中型企业转变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现扭亏解困的战略 目 标,成为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随后相继成立了长城、 东方、华融资产管理公司,分别处置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和中国 t - 商银行的不良资产。 资产管理公司( a s s e t m a n a g e m e n t c o r p o r a t i o n , a mc )模式具备适合我国国情的独特优势: 1 .我国国有银行业务范围受到严格约束,自行清理不良资产必 然会遇到法规 限制 、专业技术知识不足 ,管理能力不够和信息来源不 充分等困难,导致化解不良资产的手段和方式非常单一,难以根据具 体情况灵活采取对策。而 a mc可以广泛运用商业银行所不能采取的 各种金融市场手段盘活资产,有利于降低清理成本,减少清理损失。 2 .组建 a mc 收购国有银行的不良资产,可以使国有银行立即 获得一个健康的资产负债表,便于维护国内外公众对国有银行的信 心 。 3 . 目前支持国企改造己超出了我国商业银行的能力和权力范围, 如继续将大量国企不良债务留给银行或由银行不断追索, 不但造成企 业面临破产,而且使银行经营困难,面临破产。 总之 ,国外 的 a mc主要解 决银 行 问题 ,而 中国则希 望 同时解 决 银行和 国有 企 业 两者 的问题 ,具体 来 说 ,amc 银 行 ” 1 . 4 、“ 好 企业 ”和保持 “ 好财政 ”的 “ 三 好 ” 在中国必须达到 “ 好 的 目标 。 本文的基本思路和研究框架 在渐进式的改革进程中,我国国有企业的负债日益沉重,银行不 良资产不断增加 ,国家财政不断恶化 ,严重阻碍着经济改革的进一步 深化。我国曾采取多种措施来协调解决这三方面的问题。如通过建立 i 3 中 甫 大 学 口 二 商 管 理 学 欢 硕 士 论 文 现代企业制度来改变国有企业的治理结构,改革税收体制、多部有关 经济体制改革的法律法规的颁布和实施,但仍是无济于事。我国银行 业的不良资产问题与我国国有企业的负债问题是紧密相连的, 这种相 互关联也就意味着一种分别处理银行系统、 国有企业和税收问题的改 革战略不大可能奏效。着眼于改革大局,以推进改革的深化进行与成 功为目标, 基于现实因素的分析,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是本文研究的 基本 出发点。 商业银行的巨额不 良资产及其对国家经济生活所造成的隐患不 是我国所独有的问题。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新兴工业化国家均产 生过这类情形,且有共同性的表征。根据各 自国家的实际情况,各国 都有针对性的采取了不同的处置不良资产的模式, 且部分己取得了成 功。 而且由于银行不良资产的存在给各国经济造成了巨大损失, 因此, 借鉴国外成功经验应当是我们的理性选择, 也可以减少处置不 良资产 过程中的风险与成本。 尤其是我国银行业不良资产的形成与东南亚国 家有着许多相似之处, 所以研究和分析泰国和韩国处置不良资产的模 式对我国处置不良资产有着很强的借鉴作用。 本文将根据我国实际情 况, 在借鉴国外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通过组建资产管理公司处置银 行体系不良资产是我国的理想选择。 我国资产管理公司现己进入了处置不良资产的实质性阶段, 但它 采取怎样的处置手段来有效的回收不良资产是其核心问题。 而且在现 实运行 中,它将会面临许多特殊而具体的问题 。这些问题包括资产管 理公司 自身因素引起的一些问题, 如资产管理公司的委托代理关系不 明、专业技术人员不够、处置手段有限和一些可能存在的道德风险; 还有一些由外部环境因素引起的问题,如法律法规不健全、政府定位 不明、社会保障体系不发达、资本市场不完善等。有些问题目前可以 在一定程度上得以解决,如政策、法律等,有些则是源于旧体制的问 题,只能在深层次上提出更为全面、深入的解决方案。本文将以现有 改革进程的既定 目标为方向,对业务运作模式进行探讨,就现存的问 题提 出有关对策与建议。 基于以上分析, 本文将分五个章节对我国资产管理公司处置不良 中 南 大 学 二 二商 管 理 学 晚 硕 士 论 文 资产的模式进行研究和探讨。第一章将通过对银行不良资产的现状、 成因及其特殊性 的分析 ,提 出处理不 良资产 的紧迫性和出发点:第二 章将对国际上处置不 良资产的模式和泰国、 韩国处置不良资产的具体 方法进行分析,并总结出一些运作中的经验和启示,提出资产管理公 司模式在我国的可行性; 第三章将就我国资产管理公司处置不良资产 的评估体系进行探讨:第四、五章将对我国资产管理公司的处置手段 进行分析, 通过实例研究我国资产管理公司处理不良资产的具体运作 模式 。 中 南 大 学 .3 - 商 管 理 学 院 不 班-j - 论 文 第 2章 a m c模式的国际经验 及其借鉴 在世界金融史上,许多国家和地区的银行系统或个别银行都不 同程度上出现过危机。8 0年代末期以来,全球银行业的危机发生频 率加快,影响力增强,影响范围扩大,损害程度增大。随着金融全球 化,国际资本流动的加速,国际金融领域的创新和深化以及许多国家 的经济转型, 许多国家和地区的银行业出现直接损害银行稳健性与安 全性的巨额不良资产,导致了银行业的危机,危及银行体系的稳定, 破坏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行。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 i mf )对 1 9 8 0 年以来全球银行业问题的统计分析,在过去的 1 5年中, i mf 1 8 1 个 成员国中的 1 3 3个国家在不同阶段经历了金融领域的严重困难, 占成 员总数的 7 3 . 5 %, i mf的经济学家桑德拉拉扬 ( s u n d a r a r a j a n ) 和巴 里诺 ( b a l i n o )将那些出现挤兑或大量财产转移,财务公司倒闭或大 规模政府干预的案例列入 “ 危机” 。除此以外,普遍存在的运转不畅 现象则列入 “ 严重”一类。在上述统计结果中, “ 危机”问题案例共 4 1 起,占总数的 2 7 . 5 %;“ 严重”案例 1 0 8起,占总数的 7 2 . 5 %。在 所有统计案例中,8 0年代发生 5 4例,占 3 6 %, 9 0年代发生 9 5例, 占 6 4 %。可见,全球化浪潮以来,金融风险及危机的发生数量和频率 大大增加 了。防范金融风险,有效化解银行危机成为了各 国政府维护 经济安全,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课题。 2 . 1国际上处置不良资产的模式及 a mc的广泛运用性 根据 各 国的实际情况 , 都有针对性的采取 了不同的处置模式。美 国通过重组信托公司 ( r e s o l u t i o n t r u s t c o r p o r a t i o n . r t c )处理破产 的储蓄贷款机构并取得成功;瑞典在美国经验的基础上成功地运用 “ 好银行/ 坏银行”模式处置其不 良资产,并对这种模式进行了发展, 非常灵活地采取了多个资产管理公司分散处理的方式, 在所有权形式 中 南 大 学 z i ff管 理 学 耽 石 页d 二 论 文 上既有政府设立的国有资产管理公司, 又有银行下属的民营资产管理 公司; 巴西政府提出以p r o e r ( p r o g r a m o f s t i m u l u s t o r e s t r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