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档简介
独创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 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 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 注:如 没有其他需要特别声明的,本栏可空) 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使用过的材 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 并表示谢意。 靴论文储签名:诬备绝 导师签字:冯毛铎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堂撞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有权保 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堂撞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 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 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学位敝作者签名:终守釉 导师签字衙、勿饼 签字日期:2 0 0 牙年牛月矽日签字日期:2 0 0 莎獬月勿日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李觏诗歌研究 中文摘要 李觏是北宋诗坛上很有特色的一位诗人,王士稹、陆瑶林、高天爵、钱钟书 等都对其诗歌有很高的评价。但由于李觏在学术上的卓越成就,历年来人们对他 的研究多重视其政治思想,对其诗歌的研究还不够广泛和深入。基于此,本文拟 以李觏的生平思想及其影响下的文学观念为基础,对李觏诗歌作一次较为全面而 深入的探讨。全文由五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论述李觏的生平及思想。他出身平民,生活贫困,一生仕途不显, 潜心儒学,以教生著述为生。他广泛结交友朋,在师友影响下形成了完整的思想 体系:以复兴儒学为己任,主张通变救弊、经世致用。这些对他的文学观念有很 深的影响。 第二部分:论述李觏的文学观念。在北宋儒学复兴的思想背景下,他秉承儒 家传统的文学观,重视文的政治功用和文对人的教化作用,反对浮丽文风;倡导 风雅传统,要求诗文创作关注现实、具有批判现实精神;针对当时文坛陈陈相因 的风气提倡诗文变革创新,反对因袭模仿。以此作为下一步论述的基础。 第三部分:论述李觏诗歌的思想内容。由于李觏的儒家传统的文学观念,其 诗歌思想内容洋溢着现实意义。有些诗歌针砭现实,揭露苛政和酷吏的横征暴敛, 表现对军备废弛的忧虑,批判不良世风;有些诗歌体恤民瘼,表现对民生疾苦的 同情和对贤官良吏的期盼;有些诗歌宣扬儒教,张扬儒家经义和鼓吹士人节操; 有些诗歌排斥佛老,揭露佛、道的荒谬和欺骗,批判迷信的虚妄和愚昧;还有一 部分写景诗、咏物诗和咏怀诗抒写情怀,借江山之景抒发怀才不遇之叹、秋晚羁 旅之愁、闲居赏景之乐及生活苦况之悲。 第四部分:论述李觏诗歌的艺术特色。李觏追求创新的文学观念和“尚奇” 的艺术个性,使他的诗“意思和词句往往都很奇特 ( 钱钟书语) ,集中体现为 构思奇特,用意出人;琢句炼字,生新奇巧。他以出人的构思、生新的词句创造 出了独特的意境,展现了多样的艺术风格:有的以奇警怪僻的字词、奇丽惊人的 想象和刚健道劲的笔力编织恢奇幻变的境界,展现了怪丽雄健的主体风格;有的 以深情的笔触、曲折的表达寄托忧郁苦闷的情怀,展现了委婉含蓄的风格:有的 以净化的情思、清爽的景物塑造清新自然的诗境,展现了明净清奇的风格;有的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t h es t u d yo fl ig o u sp o e t r y a b s tr a c t l ig o ui sav e r y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p o e ti nt h ef i e l do fp o e t r yo fn o r t h s o n gd y n a s t y , a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d a r k n e s s ,d i s p l a y i n gh i sw o r r ya b o u tt h ei n c o m p e t e n ta r m ya n dc r i t i c i z i n g t h ei m m o r a lb e h a v i o u r so ft h ep u b l i c s o m es h o ws o l i c i t u d ef o rt h ep e o p l e b yd i s p l a y i n gt h es y m p a t h yf o rt h ep e o p l ea n de x p e c t a t i o nt og o o d o f f i c i a l s s o m ea d v o c a t ec o n f u c i a n i s mb yp u b l i c i z i n gt h em e a n i n go ft h e c o n f u c i a nc l a s s i c sa n da d v o c a t i n gs c h o l a r sh i g hm o r a li n t e g r i t y s o m e d e s c r i b eh i sf e e l i n g sb ye x p r e s s i n gs i g ho fu n r e c o g n i z e dt a l e n t s ,w o r r y o fl i v i n ga b r o a d , h a p p i n e s so fa p p r e c i a t i n gs c e n e r ya n ds a d n e s so f1 i f e m i s e r y p a r tf o u r :d i s s c u s s i n gt h ea r t i s t i c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l ig o u sp o e m s l ig o u sp o e m s“m e a n i n ga n dw o r d sa r eo f t e np e c u li a r ,( q i a nz h o n g s h u s w o r d s ) b e c a u s eo fh i sl i t e r a r yi d e a so fi n n o v a t i o na n da r t i s t i ci n d i v i d u a l c h a r a c t e ro fp u r s u i n gp e c u l i a rt h i n g s ,s oh i sp o e m ss h o wp e c u l i a rp l o t , c r e a t i v ew o r d sa n dd i v e r s es t y l e s o m ea r es t r a n g ea n dv ig o r o u s ,s o m ea r e t a c t f u la n di m p l i c i t ,s o m ea r ec l e a na n de l e g a n ta n ds o m ea r eh u m o r o u s p a r t f i v ei se p i l o g u e d i s s c u s s i n gt h er e a s o nw h y l ig o ui sn o t f a m o u si nt h ef i e l do fp o e t r yi ns o n gd y n a s t y ”l ig o u sp o e m sd o n t h a v e h e a v yi n f l u e n c eo nt h ef i e l do fp o e t r ya tt h a tt i m ea n dl a t e r , f i r s t l yb e c a u s eh ei sap o o rp e r s o na n dh i ss o c i a ls t a t u si sv e r yl o w , s e c o n d l yb e c a u s eh ev a l u e sa c a d e m ym o r et h a n1 i t e r a t u r e ,t h i r d l yb e c a u s e t h e r ea r ed e v i a t i o n si nh i sp o e t r yw r i t i n gf r o mt h ep r e v 8 i l i n gc u s t 伽o f p o e t r yc i r c l e sa tt h a tt i m e k e yw o r d s : l ig o u sp o e m sl i f ea n dt h o u g h t s l i t e r a r yi d e a s c o n t e n to fp o e m sa r t i s t i c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p r e v a i l i n gc u s t o mo fp o e t r y c i r c l e s 4 c a t e g o r yn u m b e r : 1 2 0 7 2 2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引言 李觏是北宋仁宗朝著名的思想家,在政治上很不得意,转而专心著述,以期 留名于后世。一生著作颇丰。现存著作有赋三篇,策论一百六十三篇,记二十三 篇,序七篇,表一章,启二首,书二十八篇,杂文十六篇,墓铭并序及伤辞二 十七篇,诗歌三百三十九首。撰述之富,充分表现了李觏杰出的才华和坚强毅力, 其品德和学识受到世人的敬仰。门人陈次公撰先生墓志铭并序记载:“先生之 名大显,世之显人及有道之士莫不知者,下至农工、负贩、士女、释老尽能诵其 文章。一n 1 范仲淹在其荐章中称赞李觏“著书立言,有孟轲、扬雄之风义一。圆 四库全书总目云:“觏在宋不以诗名,然王士稹居艺录尝称其 王方平、 璧月、梁元帝、 :送僧游庐山、忆钱塘江五绝句,以为风致似义山。今 观诸诗,唯梁元帝一首,不免伧父面目,余皆不愧所称,亦可谓渊明之赋闲 情矣。 嘲清人陆瑶林在李泰伯先生文集原序中云:“咏先生诗赋则高步唐人 之风,读先生序记则渊涵宋儒之理。 高天爵 李泰伯先生文集原叙称:“考 其著作,论策传记图序诗铭诸书,洵足媲美昌黎,嗣徽永叔,唐、宋大家之风, 赖以长存一嘲钱钟书先生说:。他的诗受了些韩愈、皮日休、陆龟蒙等的影响, 意思和词句往往都很奇特,跟王令的诗算得宋代在语言上最创辟的两家。 嘲这 些都说明李觏诗歌确实有自己的特色,颇有成就。遗憾的是,历年来其诗歌未能 引起研究者足够的重视。 从北宋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的九百余年间,李觏作品先是由他自己自编 退居类稿十二卷、皇祜续稿八卷,并付梓行世,后其门人又编常语 三卷、 周礼致太平论十卷、后集六卷,计三十九卷。后来魏峙又编李直 讲年谱置于目录前,使李觏文集更加完备,具有了现行文集的规模。明代成化 年间南城左赞编为吁江集( 亦作直讲李先生文集) 三十七卷,外集三卷, 前附年谱,后附门人录,这个刻本对常语作了删节。明代还有正德年间 孙甫刻本,万历年间孟庆绪刻本。清代有光绪年间谢甘棠刻本,吴之振等编的宋 诗钞收李觏诗歌1 2 l 首,管庭芬等编宋诗钞补又收李觏诗歌2 5 首,陈焯 编宋元诗会收李觏诗歌3 1 首。建国以后,王国轩先生以商务印书馆四部 丛刊影印明成化左赞刻本为底本,校以他本标点成李觏集,除在前言里约 5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略介绍李觏的创作情况外,还增加了李觏著作中的佚文和宋史李觏传以及 各版序跋和书目提要作为附录附于书后,在李觏研究上作出了重要的贡献,1 9 8 1 年由中华书局出版,为研究者提供了很好的基础。 历年来人们对李觏的研究一直在思想领域,而对其文学方面却很少涉及。各 种诗话很少有涉及李觏作品的,仅有的几条还是片言只语。清代的宋诗选本也只 是把他当作有作品的小诗人看待,没有对他的诗歌作过多的评价。二十世纪九十 年代以来,对李觏诗歌的研究取得了不少进展。吴晟的李觏诗歌概观和王群 的 沉思呐喊探索试析北宋思想家李觏的诗歌创作,较为系统的论述了 李觏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胡迎建的论李觏的诗分六类论述了李觏诗 歌的内容并约略介绍了艺术特色:另外张福勋的怪丽雄健用意出人李觏 l : 诗艺小议,王春庭的论李觏的咏物诗、论李觏的农村诗、论李觏的咏史 诗是关于李觏诗歌某一方面的较为系统的研究成果。总体而言,二十世纪九十 年代以来的研究大都能将李觏的身世、性格等因素和李觏诗歌的文本解读结合起 来,呈现出一定的系统性。但也不可否认,这些成果未能把李觏诗歌研究放到一 个更为广阔的时代背景、思想背景、诗坛背景中并把它们有机的结合起来,对李 觏的政治思想、文学观念对诗歌创作的影响也未给予充分地重视,这样,势必会 造成对李觏诗歌解读的表面化和片面性,不仅有遗珠之嫌,也缺乏深刻性。本文 则试图从这些方面入手,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李觏诗歌作全面而深入的探讨, 并较为客观的描述他在北宋诗坛的实际地位,分析其不为时人所重、没有对当时 和后世诗歌创作产生重要影响的原因,以期实现在李觏诗歌研究上的突破。 6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李觏的生平及思想 第一节我本山田人 李觏( 1 0 0 卜1 0 5 9 ) ,字泰伯,建昌南城( 今江西省南城县) 人。他的祖先 曾做过官,但到李觏出生时,家境已经衰败。在上慎殿丞书里他交代了自己 的家世:“窃念觏郡之衣冠家也,数十年来,禄禀中绝 研。全家人只能依农而 生。他的父亲曾读过一点书,虽然自己没有去应过试,却鼓励儿子读书,并教他 作诗写赋。在先夫人墓志里李觏写道:“先君尝学,不应举,以教其子作诗 赋,亦乐施惠。尤直信,生平无所争,不识州县廷。李觏非常喜欢读书,六、 七岁时他就开始学音韵和小学,并且非常勤奋,十岁左右对音韵学有了一定程度 的把握,十二岁就开始写文章了。在 上苏祠部书里他说:“生长好学,由六 七岁时,调声韵,习字书,勉勉不忘一,在 上余监丞书里又说:“觏十岁知声 律,十二近文章一,可见,李觏是非常聪敏和勤奋的。 乾兴元年( 1 0 2 2 ) ,李觏十四岁,父亲去世,并没有留下什么家产。他们全 家住在山区里面,离最近的大城( 即南城) 也有一百里路。他家只有三亩左右平 地,其他的地都在山上,而且很干,收成常常不好。在 先夫人墓志里他写道: “十四年而先君没。是时家破贫甚,屏居山中,去城百里,水田裁二三亩,其余 高陆,故常不食者。 他的母亲很能干,“募僮客烧楚耕耨,与同其利。昼阅农事, 夜治女功。斥卖所作,以佐财用。蚕月盖未尝寝,勤苦竭尽,以免冻馁。 正是 在母亲的操劳下,李觏才得以专心读书,并于十七岁时出游访师友,进行社会阅 历积累。直到天圣八年( 1 0 3 0 ) 他二十二岁时才还家,娶妻陈氏。之后在家发奋 读书著述。在上孙寺丞书里他写道:“生年二十三,身不被一命之宠,家不 藏担石之谷。鸡鸣而起,诵孔子、孟轲群圣人之言,纂成文章,以康国济民为意。 余力读孙、吴书,学耕战法,以备朝廷犬马驱指。肤寒热,腹饥渴,颠倒而不变。一 李觏曾于景祜三年( 1 0 3 6 ) 和庆历元年( 1 0 4 1 ) 先后两次进京谋求一官半职, 皆未能如愿。第一次是他期待那年秋天朝廷会在京城举行一次贡举考试,“因谓 京师忠贤所萃,策试亡私,奔走西乡,将觊觎其万一 ,但“未及弛担,而贡举 7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已罢矣。 ( 上叶学士书) 第二次是他被建昌军的知郡推荐到京城去参加制举考 试,由于他的策论文理俱优,李觏被礼部评为所有赴考人中最优秀者,但是在接 下来的秘阁资格审查考试中,由于他平时读书都从大处着眼,对于考察细枝末节 的试题无从下手,以致落第而归。在京城的那段时间里,他还带着自己的文章拜 访了几位京城官员,以期得到推荐,但未能成功。 这后一次的挫折对李觏的打击很大,他下定决心不再参加任何考试,决心凭 借学术上的成就使自己名垂后世。从京城回乡后建昌军的知郡又邀请李觏出任教 职,从此李觏开始了教生授徒与著述的生涯。 庆历三年( 1 0 4 3 ) 冬天李觏全家染上瘟疫,他母亲九死一生刚刚脱险,他就 又遭受了牢狱之灾。他的乡人有个叫邹子房的藉着御药院里搞来的一份文书到处 坑蒙拐骗,李觏检举了他,却被他反咬一口。等李觏被释放时,他已在牢里呆了 二十天了。这一段牢狱之灾对李觏产生了很大的冲击,他辞掉教职,居家不出, 同时改以务农为生。在寄祖秘丞诗里他写道:“箧书归弊庐,庠门任芜秽。 去年仲夏后,盛暑若火炽。郊园有余爽,蔬果聊可嗜。时复观田畴,毕力奉耕耘。” 皇祜二年( 1 0 5 0 ) ,李觏四十二岁,这一年他的生活有了转机。范仲淹再一 次向朝廷推荐他,这一次推荐总算成功了,朝廷很快就赐给李觏一个将仕郎试太 学助教的官衔,相当于九品官阶。虽然地位很低,可是这至少改变了李觏的赋税 地位,“不离乡井,已脱民编 ( 谢授官表) ,“稍殊编户,便可安居( 谢范资 政启) ,对他的日常生活是有帮助的。此后,他再次提起私人讲学的教鞭,“养 道丘壑,聚徒教授。南方士流,皆宗师之。一( 割子四首其一) 随1 这为他赢得 了极高的声誉。嘉祜二年( 1 0 5 7 ) ,朝廷接受了国子监的推荐,旨令李觏出任太 学说书,赴太学供职。由于李觏到任以后十分勤勉,第二年,他就被升为一个八 品官阶的通州海门县主簿,太学说书如故。嘉祜四年( 1 0 5 9 ) ,国子监管干太学 胡瑗因病请辞,朝廷“差李觏权同管干太学 。( 割子四首其三) 嘲不幸的是, 李觏只在任上做了很短的一段时间,这一年夏天他请假回家,不料到家一个半月, 竟长眠不起,魂归道山了。 纵观李觏的一生,是在贫穷、忧患和矛盾中度过的。他关心政事,关心民瘼, 却不被重用,生处于草泽之中,无法实现自己的抱负。政治上不得志,生活上 也饱受凄苦。十四岁父亲就去世了,家境更加贫穷。娶妻之后,生活仍然很拮据, 8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他妻子经常要变卖一些嫁妆才能打发家用。庆历七年( 1 0 4 7 ) 妻子陈氏病故,时 隔一年她的女儿又去世了,皇祜三年( 1 0 5 1 ) 其母郑氏又与世长辞了。接连遭遇 不幸,而他自己又长期患病,生活的苦况可想而知。他在寄祖秘丞诗里说“我 本山田人一,他在给京城官员的书信里经常提到“觏江南贱夫 、“觏小人,世宅 田野”、“觏,南城小草民也之类的字眼。正因为他是一介布衣,并曾亲自耕种, 所以他能深切体会到农民的艰辛,真实感受到社会下层的黑暗,才能写下为民请 命的文章和诗篇。他是一介布衣寒儒,却关心时政,胸怀天下,处处以政事儒道 为旨归,专心著述,其人格是令人钦佩的。 第二节平生重交游 李觏“平生重交游一( 寄祖秘丞) ,交谊成为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他自 幼随父耕种于田间,和农民子弟一起玩耍、游戏,与他们结成了深厚的友谊。天 圣三年( 1 0 2 5 ) 居丧服除之后,李觏告别亲人,“稍出游,求师友( 直讲李先 生年谱) n 们,游历名山大川,结交友朋,进行社会阅历积累,直到天圣八年( 1 0 3 0 ) 年娶亲时才还家从景祜三年( 1 0 3 6 ) 起到庆历二年( 1 0 4 2 ) 止,李觏两次到京 城考试,还带着自己的文章去寻求荐举,结识了不少京城官员。后来,回归故里, 聚徒授业,又结交了许多朋友。广泛的交谊,使李觏有机会接触社会各个层面的 人,了解他们的生活和思想状况,加深对社会的认识,为李觏后来社会批评打下 了基础。 李觏交友有自己的准则,他在 与章秘校书中指出:“夫将有为之士,常 喜其类,盖类同则志合,志合则力并,力并则事可行,功可成。一在 上富舍人 书中说:“古之所谓知己者,信其道也,非徒利其身也。 他择友重学问更重品 格,可以说结聚在李觏周围的友人,都是品格高尚、志向远大的仁人志士,他们 有“为儒有学术,历官有政绩 ( 上杨屯田书) 的范仲淹、余靖、叶清臣、胡 瑗、苏绅、聂冠卿、宋庠、李淑、王尧臣、富弼、吴育、祖无择等人,还有“以 经术有名( 送严介序) 的严介、“志厉而材美,庶乎其有成 ( 叙陈公燮字) 的陈公燮、“行洁业且精”( 送陈次公茂材) 的陈次公、“好古博学,慷慨有行 义( 送余畴若南丰掌学序) 的余畴若、“克守家法,儒雅干正( 叙陈司理字) 9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的陈世南、“心纯行洁而外不亢激,见人善卑之若臣仆( 进士傅君墓表) 的傅 代言等等。 , 在李觏众多师友当中,范仲淹可以说是对他影响最大的一个。据宋元学案 之高平学案王梓材案语:“安定、泰山、徂徕、盱江皆客文正门。先生与徂 徕辈行较后,以为文正门人可也。一n 1 3 ( 按胡瑗,字翼之,泰州如皋人,学者 称安定先生;孙复,字明复,晋州平阳人,居泰山,学者称泰山先生;石介,字 守道,兖州奉符人,以丁忧归耕徂徕山下,学者称徂徕先生;李觏,因军治南城 吁江之滨,故号盱江先生。) 李觏、胡瑷、孙复、石介常与范仲淹游,且“昼夜 肄业,置灯帐内,夜不分寝。刀( 名臣言行录) n 幻范仲淹曾两次举荐李觏,最后 一次成功,改变了李觏的生活,使他获得了一官半职,解除了赋税负担。范仲淹 j 不仅是一位内廉外修的鞠躬君子,还是一位深受老百姓爱戴的朝廷官员,他的学 术和为人李觏是非常钦仰的。在上范待制书中他称赞道:“执事以文学名家, 以公忠许国。封书言事,及于母子夫妇间无所隐讳。庭辩宰相而辞不可屈,此其 心将大有为者也。 二人的关系也非常密切,范仲淹在给李觏的书信中称李觏为 “仁弟”,其亲厚可见一斑。庆历革新时,李觏又是范仲淹理论上的积极支持者, 他在给范仲淹的信中议国政、恤民生,直言不讳,又献上庆历民言三十篇, 提出了许多宝贵的建议。祖无择说:“庆历民言皆极当时之病,真医国之书耳。 使今相天子宰天下者闻其言而行之,何忧乎獯粥? 何患乎拓跋氏邪? 一( 祖学士 五书) n 羽 李觏与这些有志之士一起交游,谈论国事,辩论学术。他曾对富弼、孙沔等 阐用兵之道,与胡瑗等辩论“礼,与祖无择等诗书唱和。他还有很多品格高尚, 学问扎实的学生,他和他们保持着亲密的师友关系,教学相长。如他的学生陈次 公举茂才异等不中,归隐谷口著书,与李觏“文酒逢迎二十载,一日不见已为疏 ( 黄寺丞通诗) n 钔。所有这些对他增长见识、增加阅历是非常有益的。 李觏作为一介布衣,深藏民间,深刻体会到下层人民的疾苦。他与志同道合 的仁人志士交友论道,胸怀天下。“所务唯学,所好唯经 ,“其志将以昭圣人之 法,拯王道之纲”( 上富舍入书) ,以复兴儒学为己任,以礼制作为施政、立教、 治国、安民、修己、育人的准绳和根据。谢善元认为:“从周朝起至宋朝,这一 1 0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李觏非常推崇文的政治功用,以文为“治物之器,解释政策、法令,阐述 政治主张,成为直接治理国家的工具。这和他经世致用的政治思想是分不开的。 在上李舍人书中他说: 贤人之业,莫先乎文文者,岂徒笔札章句而己,诚治物之器焉。其大 则核礼之序,宣乐之和,缮政典,饰刑书上之为史,则怙乱者惧;下之为 诗,则失德者戒;发而为诏诰,则国体明而官守备;列而为奏议,则阙政修 而民隐露周还委曲,非文曷济? 大抵天下治则文教盛,而贤人达;天 下乱则文教衰,而贤人穷。欲观国者,观文而可矣 这里,李觏所说的“文包括了史、诗、诏诰、奏议等,并非专指文学创作。虽 然提到诗,但那是指能使“失德者戒刀的“经 上的诗或仿“经的诗。可见, 李觏之论“文 ,主要是从实用和功利的角度加以评论,重视文的政治作用。他 提倡诗文为现实政治服务,在选编自己的文章刊印时他说:“间或应用而为,未 能尽无愧,闵其力之劳,辄不弃去。至于妖淫刻饰尤无用者,虽传在人口,皆所 弗取。”( 自序) 这种功利主义文学观与诗文革新运动的倡导者如出一辙。 如苏舜钦在石曼卿诗集序里说“诗之作,与人生偕者也。诗之原于古, 致于用而已矣。”“们 同时他还特别注重文对人的教化作用,他说: 窃谓文之于化人也深矣,虽五声八音,或雅或郑,纳诸听闻而沦入心窍, 不是过也尝试从事于简策间,其读虚无之书,则心颓然而厌于世;观军阵 之法,则心奋起而轻其生;味纵横之说,则思谲诡而忘忠信;熟刑名之学, 则喜苛刻而泥廉隅;诵隐遁之篇,则意先驰于水石;咏宫体之辞,则志不出 于奁匣文见于外,心动乎内,百变而百从之矣谅非淳气素具,通识旁照, 则为其所败坏如覆手耳。然则圣君贤辅,将以使民迁善而远罪,得不谨 于文哉? ( 上宋舍人书) 很显然,其所谓“文 ,并非专指诗文,还包括黄老、兵法、纵横、刑名之说。 李觏认为文对于读者来说,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文见于外,心动乎内,百变 而百从之,所以作家应当谨慎为文,顾及作品的社会效果,“尽将风化入清吟 ( 谢知县徐殿丞示及新诗) ,担负起正人心、荡俗讹、“使民迁善而远罪。 的社会责任。所以,他评论唐代文学,把李杜与韩柳等量齐观,高度评价,认为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他们的诗文起到了“诛邪赏正”的社会效果,使“尧舜之道,晦而复明;周孔之 教,枯而复荣。 ( 上宋舍人书) 范仲淹认为“国之文章应于风化。风化厚 薄,见乎文章 ( 奏上时务书) 汹1 ,与李觏持论相同。 上宋舍人书还回顾了历史上文的状况并加以评论。他说: 有周而上,去古未远而浚哲时起,以纲领之,彬彬之盛,如天地日月不 可复誉其大而褒其明也至于汉初,老师大儒,未尽凋落,嗣而兴者,皆知 称先圣、本仁义数百年中,其秉笔者,多有可采魏晋之后,涉于南北, 斯道积赢,日剧一日高冠立朝,不恤治具而相高老佛;无用之谈,世主储 王而争夸奸声乱色,以为才思;虚荒巧伪,灭去义理俾元元之民,虽有 耳目弗能复视听矣赖天相唐室,生大贤以维持之李杜称兵于前,韩柳主 盟于后诛邪赏正,方内向服尧舜之道,晦而复明;周孔之教,枯而复荣 逮于朝家,文章之懿,高视前古者,阶于此也 很显然,李觏是以儒家传统的功利主义的文学观念来评价宋以前的文学状况的。 他对汉以前的文学是持肯定态度的,认为搿其秉笔者一“以纲领之 ,知“称先 圣、“本仁义一,所以能形成“彬彬之盛的局面。同时他对魏晋清谈之风和 齐梁宫体诗是深恶痛绝的,认为是“无用之谈 、“奸声乱色 、“虚荒巧伪一 评价唐代文学,极力推崇李、杜、韩、柳的功绩。总而言之,他评价的标准就是 文章要有用于社会,要有“义理一。 李觏要求自己“为学必欲见根本,为文必欲见义理( 上叶学士书) , 其上江职方书云:“读书属文,务到圣处。其言周公之作、孔子之述,盖 多得其根本。舛其所谓“根本、“义理 ,就是“称先圣,本仁义,就是 “道 。这种思想与韩愈“文以载道 是一致的。王谦说李觏“少以道自任,尝 愤斯文失坠,屏弃举子业,日夜讲求孔子之道,以上溯六经本旨。又熟晰当世大 务,凡天人运会,古今治乱得失之繇,无不发之于文。一( :王谦李吁江先生文 集原序) 乜这里所说的“道,也就是以儒家思想为正宗的封建思想体系。他论 文突出道的地位,认为“文一由“道”决定,“文 只是“道 的派生物,是载 “道 的工具:“心之志,志之言,言之文。( 延平集序) 但是他却并不 排斥“文”,认为“文”也很重要:“若冻馁然,孰谓得志而不衣食哉? 一( 延 平集序) 认为“文”犹如冻饿需要衣食,不可缺少,不能废弃。他认为“道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难得而“文易求:“古训但时习,英辞当日新( 回胡舜元赋稿) ,“文 章难得理,声律易求名 ( 送君俞) 。这与欧阳修“大抵道胜者,文不难而 自至也一( 答吴充秀才书) 1 、“其充于中者足,而后发乎外者大以光 ( 与 乐秀才第一书) 啪3 的观点有异曲同工之妙。总之,李觏认为:研究学术,必须 抓住儒学之本;撰写文章,必须突出仁义之理,要做到“长把六经为准的,最应 三代是权舆 ( 谢宋屯田见示永平录海南编) 。黄唏称赞李觏“学古成儒癖, 敦风荡俗讹 ( 寄李先生) 乜钔,对他的为学为文给与了很高的评价。 二、反对浮丽文风 与重视文章的思想内容相联系,李觏反对“不思理道而专雕锼以为丽刀的浮 靡文风。在评价本朝文学时,他一方面称赞了“文章之懿,高视前古一的古文家 的创作,认为是接续唐朝李、杜、韩、柳之风的:另一方面毫无顾忌地批评“新 进之士 的文学创作: 不意天字之广,颓风未绝近年以来,新进之士,重为其所扇动不求 经术而摭小说以为新,不思理道而专雕锼以为丽。句千言万,莫辨首尾览 之若游于都市,但见其晨而合,夜而散,纷纷藉藉,不知其何氏也远近传 习,四方一体。有司以备官之故,姑用泛取琐辞谬举,无如之何。圣人之 门,将复榛芜矣。( 上宋舍人书) 宋初文坛,有西昆一派,以杨亿、刘筠、钱惟演为代表,他们自认为是学习李商 隐,实际上是片面发展了李商隐创作追求形式美的倾向,多在华词丽句、用典对 仗方面下功夫,刻意雕琢。石介著怪说,从宗经的角度对西昆体进行了毫不 留情的批判:“今杨亿穷妍极态,缀风月,弄花草,淫巧侈丽,浮华纂组,别锼 圣人之经,破碎圣人之言,离析圣人之意,蠹伤圣人之道。其为怪大矣。一 瞄1 李觏谓“新进之士”显然是指他们而言,指斥他们的作品内容单薄,雕琢浮 华,贻害圣人之门。可见,与石介一样,李觏对西昆体的浮丽文风也是相当不满 的。 对于齐梁骈体文和宫体诗,李觏批评其“奸声乱色,以为才思;虚荒巧伪, 灭去义理”( 上宋舍人书) 。其戏题玉台集云:“江右君臣笔力雄,一 言宫体便移风。始知姬旦无才思,只把豳诗咏女功。 以恢谐戏谑之笔,讽刺了 齐梁文坛的浮靡文风。 1 4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李觏在上叶学士书中说:“当今取人,一出于辞赋,曰策若论,姑以备 数。因历观场屋得隽者,诚皆声病靡靡之文而已。他称赞叶清臣的文章“其辞 典而赡,其意正而通,洋洋乎古人之风复归于笔下刀,因此“窃喜嚣藐流宕中, 亦有贤士大夫毅然执戈,剃淫辞而遵理道者。刀他要求自己写文章“不以文害辞, 不以辞害意( 上聂学士书) ,突出义理,不事雕琢。和他同时的苏舜钦在 上三司副使段公书中云:“言也者,必归于道义。道与义泽于物而后已,至 是则斯为不朽矣。故每属文,不敢雕琢以害正,与李觏的观点可谓出于同一 机杼。 总之,与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者和领导者一样,李觏论文强调义理,也 就是“文以载道”;注重教化,反对雕锼以为丽的浮丽文风。 第二节风雅世不重,姓名谁得知 与“文以载道”的观点相一致,李觏论诗标榜诗经的“风雅 传统,倡 导李杜诗歌的时代精神和新乐府为歌生民病的写实传统以及皮日休、陆龟蒙的战 斗精神。 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主将梅尧臣有一首论诗诗,旗帜鲜明地高举诗歌的写实 传统: 圣人于诗言,曾不专其中因事有所激,因物兴以通自下而磨上,是 之谓国风雅章及颂篇,刺美亦道同不独识鸟兽,而为文字工屈原作离 骚,自哀其志穷愤世嫉邪意,寄在草木虫迩来道颇丧,有作皆言空烟 云写形象,葩卉咏青红人事极谀谄,引古称辨雄经营唯切偶,荣利因被 蒙遂使世上人,只曰一艺充( 答韩三子华韩五持国韩六玉汝见 赠述诗) 他提出的“因事 、“因物、“刺美一、“哀穷、“愤世嫉邪 等主张都具 有鲜明的现实意义与政治色彩,反对脱离现实“经营切偶而“言空”的风气。 与梅尧臣同时期的李觏也有类似的观点,他认为“辞人之作,或因于物,或发乎 情”( 叙陈公燮字) ,皆有为而作。因此,他特别推崇李白、杜甫的人品和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诗品,自觉继承李白“大雅久不作,吾衰竟谁陈”( 古风其一) 汹1 和杜甫“别 裁伪体亲风雅 ( 戏为六绝句其六) 汹1 的精神,创作了许多直接反映社会现 实的诗篇。在“风雅世不重,姓名谁得知 的社会里,他感叹没有知音:“李杜 今何在? 芳樽谁与开 ( 闷书) 。他评价友人的诗,也以其追慕李杜而赞许。其 回黄通诗篇云: 老杜没已久,嗟哉吾子心。时人任诟病,独自革浮淫。 美玉宁须琢,朱弦岂在音。钟期如未见,慎勿等闲吟。 君锡以新诗相示因成四十字答之云: 君诗三十首,一一敌琅开语近终非俗,情闲不似官 姑山蟠郡碧,盱水蘸天寒景物将才思,相期李杜坛 二诗均以李杜称许于友人。称赞黄通的诗歌继承了杜甫关注现实的精神,能够卓 立于世人之上“独自革浮淫 ;赞许君锡的诗能够继承李杜诗歌的传统“一一敌 琅开 。不仅以李杜诗作为衡量时人诗歌成就高下的标准,也含有重振李杜诗歌 的时代精神与志同道合者共勉之意。 李觏论诗除了推崇盛唐的李杜外,生处唐末乱世的皮日休和陆龟蒙,也是 李觏屡屡提及的褒扬对象。其书松陵唱和诗云: 天命相逢陆与皮,当年才调两权奇。朝端未有输忠处,诗外应无用力时 意古直摩轩昊顶,言微都泄鬼神私近来此道中兴也,泉下英魂知不知? 又如读赵氏淳化诗集云: 少年曾诵习,误认古人诗风雅世不重,姓名谁得知? 高情如隐者,薄宦过明时地下寻才鬼,应逢陆与皮 皮日休、陆龟蒙皆有用世之志却不被朝廷重用,相似的境遇使李觏能更深的体会 他们那种怀才不遇的感受,其感怀寄择之诗云:“众人皆锐进,唯我复幽居。 虑远梦多乱,身闲气不舒。寄题廖说蒙亭云:“圣人虽在上,君子有穷时。 自得山居乐,何须世俗知? 这种混和着失落与无奈的牢骚不平,正是李觏与皮、 陆产生共鸣的心理基础。皮、陆二人的松陵唱和集虽带着穷愁失意的情绪, 但他们的小品文批判现实相当尖锐,有很强的战斗性,与罗隐的谗书一样, “几乎全部是抗争和愤激之谈 ( 小品文的危机) 啪1 ,是批判黑暗政治和颓 风末俗的投枪与匕首,因而为人们所称道。李觏推崇皮、陆,实际上是就其诗文 1 6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众违 ( 送江茂才) ,说自己“胸中况是多奇蕴,自比阳春退苦寒( 和 屯田陈丈寄唐休次韵) ,对自己的才能十分自负。其览余尧辅诗因成七言四 韵云: 少年辛苦向毛锥,老大生涯只有诗。哀乐万端成画绘,江山大半入炉锤。 格如平易人多爱,意到幽深鬼未知。白发尚新才不尽,几时吟兴是哀时? 他主张诗既要写心中的万端哀乐,又要将江山风物熔裁入诗,而格调须平易,意 思要幽深,达到神鬼不能测知的境地。他一生作诗追求新、追求奇,至老不变。 他对那些造语新、奇的诗歌高度评价,葛立方韵语阳秋记载:“孟郊诗楚 山相蔽亏,日月无全辉。万株古柳根,拿此粼粼溪。太行横偃春,百里芳崔嵬 等句皆造语工新,无一点俗韵,然其他篇章似此处绝少也。李觏评其诗云高处 i 在古无上,平处下观二谢刀汹1 可谓评价很高。 他以“平生尚倜傥自许,因此奇特和壮劲最能说明李觏诗的个性风格和论 诗主张。在他的诗中,反复申言他的这种审美观点。他有一首咏颜真卿书法的诗 鲁公碑,诗云: 他人工字书,美好若妇女猗嗟颜太师,赳赳丈夫武。 麻姑有遗碑,岁月亦已古硬笔可破石,镌者疑虚语。 惊龙索雷斗,口唾天下雨怒虎突围出,不畏千强弩 有海珠易求,有山玉易取唯恐此碑坏,此书难再睹 安得同宝镇,收藏在天府自非大祭时,莫教凡眼觑。 以他人和颜真卿的书法对比,赞赏了颜真卿书法的雄奇风格。以“赳赳丈夫武 、 “惊龙 、“怒虎”比喻颜鲁公书法,颇为生动形象。另如“卓尔抱刚直一( 虎 跑泉) 、“健笔为干戈( 女色无定美赠卿材) 、“笔锋颇雄刚( 读 史) 、“江右君臣笔力雄 ( 戏题玉台集) 、“高文健笔科场手 ( 送 王都曹) 等,多用“刚 、“健、“雄 等字眼,无论是评书法还是评史论 物,都可视为是李觏对刚正壮大文风的赞美。称赞别人“刚直 、“雄刚 、“健 笔 的同时,自己在创作中就会实践这种审美观点。宋诗钞盱江集钞评价 李觏诗歌“雄劲有气焰 m 1 。从这些我们可以看出他的审美情趣。 1 8 李觏论诗文重视理道,推崇风雅,提倡创新,这些跟他的政治思想是密切相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关的,是其政治思想在文学领域里的折射。这些观念在当时诗文革新阵营里起到 了呐喊助威的作用。毋庸讳言,李觏的文学观念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片面性。 由于他“羞耻事章句,深湛刺经艺一( 叶内翰诗) ,过分地强调义理,不可避免 地存在着对文学质素的忽视乃至轻视。他对文学自觉时代的文化思潮带有某种偏 见,夸大其负面影响。对当时非常流行的词无意于也不屑于染指,他的作品集中 一首词都没有,其视野和胸襟是不够开阔的。这些都直接影响了他的文学创作, 也影响到了他文学作品的传播。 第三章李觏诗歌的思想内容 综观李觏三百三十九首诗作,基本上是他文学思想实践的产物,内容丰富, 题材多样,广泛地反映了北宋时期的社会现实和作者的生活、情怀。作为一代通 儒,李觏怀着儒家强烈的用世精神,虽然一生不达,却心系天下,诗歌创作中浸 润着浓厚的忧患意识;作为一介布衣,他长期生活在农村,与下层人民接触密切, 反映在诗歌中就表现出浓厚的平民情结。他以悲天悯人的态度关注着社会和人 生,诗歌创作表现出强烈的批判现实精神。 第一节役频农力耗,赋重女工寒针砭现实 李觏虽然贫困一生,但他提倡儒学,标榜王道,坚持以儒家士人强烈的社会 责任感要求自己。他不仅穷则独善其身,而且穷亦兼善天下,把关注的目光投向 书本、投向儒家经典的同时,也投向了社会现实。他“鸡鸣而起,诵孔子、盂轲 群圣人之言,纂成文章,以康国济民为意。 ( 上孙寺丞书) 他的大量政治、哲 学论著就是在这种指导思想下写成的,大都是“愤吊世故,警宪邦国( 潜书序) 的政论,被祖无择誉为“真医国之书耳”( 祖学士五书其二) 嗍。与此相适应, 他的诗歌的笔锋所向,也具有强烈的战斗性,是他的政治呐喊的重要部分。 一、揭露苛政和酷吏的横征暴敛 北宋王朝以优赐功臣宿将、降王降臣来缓和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维持庞大 1 9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抢劫的道路,以农民的口吻写出了他们被逼无奈的心理。第三首写抢劫的农民很 快被投入监狱,入狱之后,百口难辩,其生死存亡之权,操之于醉眼朦胧的刀笔 小吏之手。末尾两句是说,贪官酷吏眼中只有金钱,心中没有公道。而自古儒者 主张仁政德治,要求薄赋措刑,面对此情此景,其主张显得何等迂腐,真是令人笑 杀。这是正话反说,备极沉痛,极富讽刺意味。蚴 秦人峰则反映了酷吏的暴虐和无孔不入。其前半部分云: 秦法虽甚苛,秦吏若犹拙山林不数里,俾尔逃得脱予观后世事,政役 火烈烈苟非为鬼神,何计避羁绁! 秦朝的法律虽然苛刻,但是秦朝的官吏却没有那么残暴,因为尚有一部分人能够 从他们的眼皮底下逃脱而躲进深山;而后世的酷吏更有手段,除非是鬼神,任何 人都别想逃脱他们的魔掌。让人不由想起杜苟鹤的“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 避征徭! ( 山中寡妇) 阳1 其闵雨诗以奇特的想象、浪漫主义的色彩描绘了 一幅天帝被蒙蔽、恶鬼肆虐的画面,象征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帝心仁且信,临 下固不疑谓言庶事有分职,屏去视听思无为。安知愚下鬼,负德孤恩难制指。 弄天之权侮人命,贪嗜牛羊邀祭祀忽焉一物不称情,因教此旱灾生灵。雷霆之 官畏罪莫敢谏,头枕天鼓眠不醒。”那些“愚下鬼 就是贪官酷吏的象征,他们 负德弄权、为非作歹、残害百姓。身为谏官的“雷霆之官 却明哲保身,装睡不 醒,任其妄为。李觏大声疾呼:“北斗侍帝侧,斡运气母均四时。五星暨众宿, 照耀无偏私。夫何容此鬼,恣行胸臆轻天威? 一他期待贤臣来整顿吏治,惩治那 些贪官酷吏。在齐世家里他说:“莫以荒淫便责君,大都危乱为无臣。若教 管仲身长在,何患夫人更六人? 意思是说齐国后来的危乱在于缺乏像管仲那样 能够匡扶社稷的贤臣。 繁重的赋税负担和徭役加深了人民的苦难,“役频农力耗,赋重女工寒( 感 事) ,再加上贪官酷吏的倒行逆施,使天下百姓无法生存,“嗟嗟天壤内,共是 枯鱼池。( 葛仙坛) 而那些贪官污吏却过着“饱食官仓过一生”( :燕雀) 的 寄生糜烂的生活。作为正直的封建文人,李觏怎能不为此扼腕! 面对残酷的社会现实,诗人企图探讨一种理想的社会模式。其野人诗就 描绘了一个世外桃源般的世界: 村落苍茫半草茅,路无车辙水无桥婚姻取足唯春茧,盐酪归来待晚樵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一样宽衣疑效古,几人华发未经徭。相逢不会寒温语,借问官家合是尧? 这里没有祸乱,没有酷吏,没有徭役,没有赋税,人与人之间平等相处,人们过 着恬静、幸福的田园生活,让人感到好像回到了尧的时代。把它和那首秦人峰 对读,我们可以看出这显然只是李觏的社会理想,在那个时代是不会实现的。正 因为它的不可实现,更反衬出当时社会的黑暗。诗人把野人的生活写得那么安宁、 和谐,正是对当时黑暗现实的一种否定,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二、对军备松弛的忧虑 北宋建国以后,为了避免出现中晚唐以来的藩镇割据局面,最高统治者采用 各种措施防范武人跋扈,同时也大大削弱了军队的战斗能力。重文轻武的政策使 军备松弛,致使对外战争接连失败。这种状况引起了有识之士的忧虑。李觏 感 事诗云: 太平无武备,一动未能安庙算何时胜,人生到处难 役频农力耗,赋重女工寒只有吁江守,怜民不爱官 首联指出统治阶级疏于武备,致使不能及时平息战事。颔联对战事感到忧虑。颈 联则以沉痛的笔触写出了战争带给人民的灾难。尾联称赞了为民着想的贤官。李 觏在富国策第七里说“自井田法坏,军国务烦,政取一切,或未犹远。兵有 储,边有备,则国之幸矣,吏之能矣,元元之民自为之而已矣。一提倡备兵、备 乱。 同时,他对武将空有武艺韬略而不得用,只能终日观赏歌舞的状况,也表示了 忧虑: 阀阅山西旧将家,一官沦落向天涯目皮相处应难识,髀内生来只自嗟 野囿几年饥虎豹,旱雷何日起龙蛇? 吴歌楚舞时相慰,剑铗梅干铁有花。 ( 赠韩侍禁) 岭上桶楹缔构新,我来登望倍凝神。可怜韬略真名将,犹与溪山作主人。 会把松心欺过雪,更凭花萼占留春。江南风物虽佳丽,争奈燕然有虏尘。 ( 题虞侍禁山亭 两首诗都是写世家名将得不到国家的重用,空有一身本领而不得施展,只能以歌 舞相慰,与溪山为伴。不同的是前一首诗重点是为闲置不用的将领鸣不平。出身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世家的名将不能报效国家,只能闲置在家。他们长久不骑马,大腿上的肉又长起 来了,可见长久的安逸使他们无所作为。诗人在叙述这些的时候心情是沉痛的。 他们就像关在笼子里的虎豹、失去行雨之权的卧龙一样,急切地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融合大语言模型DeepSeek技术新人音版音乐一年级下册(赵季平主编)《第四单元 游戏》(唱歌 理发师 澳大利亚民歌 华音译配 火车开啦 匈牙利儿童歌曲 吴静译词 欧阳斌配歌)(计划一课时)教学设计2022课标
- 语文七年级上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配套
- 英语六年级上册Unit 1 How can I get there Part A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贵州土壤之地质基础贵州知名专家王砚耕讲座定稿
- 培训部门年度总结
-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2.5 物质的转化(一)教学设计
- 陕西省石泉县八年级生物上册 5.4.5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 小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广角-搭配(二)第1课时教案
- 护理不良事件上报制度及流程
-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下册10 沙滩上的童话教学设计
- XXX小学“三会一课”活动记录
- 政务服务中心物业服务投标方案【新版】(技术方案)
-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脑卒中患者日常基本生活自理技能训练执行率的应用效果
- (高清版)JTG 5142-2019 公路沥青路面养护技术规范
- 2024年4月自考00995商法(二)试题
- 医务科工作制度及流程(全套)
- 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下学期综合实践活动水果拼盘教案
- DBJ∕T15-232-2021 混凝土氯离子控制标准
- 2024年安全员C3证考试题库附答案
- 村级财务审计工作辅导材料课件
- (新版)退役军人事务员资格培训考试题库(单选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