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土壤之地质基础贵州知名专家王砚耕讲座定稿_第1页
贵州土壤之地质基础贵州知名专家王砚耕讲座定稿_第2页
贵州土壤之地质基础贵州知名专家王砚耕讲座定稿_第3页
贵州土壤之地质基础贵州知名专家王砚耕讲座定稿_第4页
贵州土壤之地质基础贵州知名专家王砚耕讲座定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贵州土壤

之地质根底王砚耕2021年10月19日大家好讲座包括总体思路地质根底根本结论主要启示总体思路主题·主线·基点·重点主题了解土壤地质、着力农地结合,科学利用土壤,促进产业开展主线以地质作用形成的成土母岩为根底,探讨表生条件下对土壤形成过程的影响,组成性状、特征变化等的制约,从而分析土壤与地质的关系,力图揭示一些规律性认识。基点土壤是地壳浅部最年轻的地质体;受控于众多地学及农学因素;土壤是开展的、动态的表生地质体。重点

贵州成土母岩的主要类型,分布特征,以及对土壤的影响。地质根底贵州为大陆板块内部〔板内〕造山带。其地质结构主体属大陆地壳范畴。地质根底指地层、岩石、构造和地貌。地层指构成地壳的所有岩石体〔包括层状、似层状和非层状〕,地层学是地质学最根底的分支学科。

贵州地层发育较全,岀露有距今10亿年以来的地层记录。新生代第四纪新近纪古近纪中生代白垩纪侏罗纪三叠纪晚古生代二叠纪石炭纪泥盆纪早古生代志留纪奥陶纪寒武纪新元古代震旦纪南华纪青白口纪中元古代蓟县纪地层层序与岩性新元古界南华系

为浅变质陆源碎屑岩,变杂砾岩占很大比重,厚数1000m。

震旦系上统为海相白云岩或硅质岩,下统为细碎屑岩、白云岩和磷块岩。厚几十至二、三百米。主要出露在贵州东部、东北部和中部。寒武系和奥陶系除下部为陆源碎屑岩外,其上主要为海相碳酸盐岩。厚1200m~2300m。志留系下统较为发育,以硅质陆源碎屑岩为主,兼夹生物碎屑灰岩。厚数100m。

下古生界主要分布在贵州中部、西部及西南部。

泥盆系下统以陆源碎屑岩为主,其上海相碳酸盐岩占绝对优势,厚1100m~2200m。石炭系除下统夹有陆源碎屑岩外,其余主要为海相碳酸盐岩,厚450m~2500m。

上古生界二叠系中下统以海相碳酸盐岩为主,夹少量砂页岩,厚150m~1000m。贵州西部上统为峨眉山玄武岩组及龙潭组含煤地层,东部那么为海相石灰岩地层,厚二三百米至千余米。三叠系扬子区下统至上统下部以海相碳酸盐岩为主,右江区那么为陆源碎屑浊积岩占优势。上统中上部那么为陆源硅质碎屑岩。最大厚度4500m。中生界主要分布在黔东南以外的全省各地。

侏罗系及白垩系下统主要分布在贵州北部,主要为紫红色硅质陆源碎屑岩,厚350m~2200m。白垩系上统以紫红色粗碎屑沉积岩为主,厚50m~450m。古近系紫红色砂砾岩。新近系

含砾泥岩及粘土。第四系多种成因类型的砂、泥、砾及钙华等堆积物,土壤赋存层位。新生界

发育较差,零星分散,组分复杂,类型较多,厚度小。岩石

贵州三大岩类均有,以沉积岩分布最广、发育最好、最为主要。沉积岩贵州“沉积岩王国〞之美誉,约占全省面积的80%。成因分类内源沉积岩陆源沉积岩火山喷发-沉积岩岩类碳酸盐岩硅质岩粒度钙质碎屑岩火山碎屑岩非蒸发岩蒸发岩原生(或同生)岩类白云岩石灰岩膏盐岩放射虫硅质岩泥质岩粉砂岩砂岩砾岩碳酸盐岩角砾岩钙屑浊积岩火山角砾岩凝灰岩沉凝灰岩凝灰质岩后生岩类成岩暴露或喀斯特(岩溶)灰岩或白云岩角砾岩岩溶角砾岩硅质岩(次生)石英岩状砂岩(粉砂岩)主要沉积岩分类主要岩性碳酸盐岩碳酸盐岩分布广泛,占全省面积的61.9%、连片出露、岩类齐全、成因多样、厚度很大〔累计厚近10000m〕,是贵州最主要的成土母岩。据李阳兵等的统计资料〔2006〕,连续性灰岩和灰岩与碎屑岩互层在全省碳酸盐岩类中所占比例最大,分别为28.04%和23.06%;白云岩类中也以连续性白云岩在碳酸盐岩中的比例最高,为21.01%;灰岩夹碎屑岩占碳酸盐岩的17.68%,白云岩类中分布比例占第二位的是白云岩夹碎屑岩,占碳酸盐岩总面积的6.59%;其他所占比例不大。岩石类型以生物灰岩、生物碎屑灰岩、生物云灰岩、藻灰岩和颗粒灰岩5类最为重要。石灰岩岩石类型以古生界和中生界下部发育最正确、分布广泛。地质分布赋存年代地层代表性岩石地层单位下三叠统至上三叠统下部中泥盆统至中二叠统中泥盆统至上泥盆统下部下奥陶统中部和中奥陶统上部下寒武统上部大冶组、坡段组、垄头组、法郎组、夜郎组、嘉陵江组黄龙组、马平组、栖霞组、茅口组融县组/龙洞水组至望城坡组桐梓组上部至红花园组、宝塔组清虚洞组下部赋存年代地层化学成份氧化物SiO2TiO2Al2O3Fe2O3FeOMnOMgOCaONa2OK2OP2O5CO2烧失量1.8.680.482.030.310.140.863.0848.930.210.340.2133.660.832.5.260.552.290.430.090.5519.8130.610.120.820.3232.842.14白云岩以颗粒白云岩、藻〔隐藻〕白云岩和晶粒白云岩等最为常见。赋存年代地层代表性岩石地层单位下三叠统上部及中三叠统中上部中泥盆统上部至上泥盆统下部下寒武统上部至下奥陶统下部上震旦统安顺组、杨柳井组高坡场组、尧梭组下部清虚洞组上部至娄山关群灯影组地质分布化学成份氧化物SiO2TiO2Al2O3Fe2O3FeOMnOMgOCaONa2OK2OP2O5CO2烧失量1.8.680.482.030.310.140.863.0848.930.210.340.2133.660.832.5.260.552.290.430.090.5519.8130.610.120.820.3232.842.14硅质陆源碎屑岩〔陆碎岩〕分为海相碎屑岩、陆相碎屑岩和过渡相碎屑岩三类,以海相硅质岩发育最好。

主要分布在黔西南、黔北赤习、黔西地区煤系地层、黔东南西部和黔南的东部。地质分布南华系寒武系下统下志留统下泥盆统上二叠统上三叠统上部和侏罗系至白垩系岩石类型砾岩、砂岩(净砂岩和杂砂岩)和页岩〔泥岩〕主要陆屑岩化学成份氧化物SiO2TiO2Al2O3Fe2O3FeOMnOMgOCaONa2OK2OP2O5灼减1石英砂岩87.950.704.800.250.110.820.120.840.181.240.282.322杂砂岩60.570.5410.123.253.670.091.619.311.351.24010.033粘土岩62.510.8614.432.511.291.661.441.390.902.460.889.27

变质岩连片出露在黔东南、黔南东部,并分散于黔东北和黔中等地,约占全省面积的17%。变质岩

产出层位为新元古代,以层状区域变质岩为主。属绿片岩相,特点是面状分布、变质较浅,分带不清。岩类主要岩石变质泥质岩变质碎屑岩变质碳酸盐岩变质火山碎屑岩变质基性火山岩板岩、千枚岩、片岩变余砂岩(类)、石英岩、变质砾岩大理岩变余凝灰岩(沉凝灰岩)、变火山角砾岩变玄武岩、变辉绿岩区域变质层状岩石分类

形成方式大类岩类地质时代构造环境地理分布喷溢火山岩枕状玄武岩(主)Pt2活动陆缘梵净山、九万大山喷溢块状玄武岩Pt3裂解九万大山溢流(主)玄武岩(主)P3隆起贵州西部深成侵入侵入岩镁铁质-超镁铁质岩Pt3裂解梵净山、九万大山侵入偏碱超铁镁质岩Pz1汇聚黔东南浅成侵入辉绿岩P3非造山黔西北侵入偏碱性铁镁-超铁镁质岩M2

非造山黔西南壳源中深成侵入中酸性侵入岩Pt2汇聚梵净山、九万大山深成侵入超酸性花岗岩Pt3裂解九万大山岩浆来源幔源侵入岩镁铁质-超镁铁质岩花岗岩辉绿岩钾镁碧斑岩偏碱性铁镁质侵入岩另外矿产〔矿石〕贵州矿产资源较为丰富,有些矿种的矿石出露地表,也可以作为成土的母岩,其中,有的不良环境地球化学矿产形成的土壤,对农作物品质有影响〔如汞、砷、铊、镉等〕,也有有利的营养元素的矿产成土后会提高农作物品质〔如硒等〕。构造贵州位于上扬子块,细分为“一盆三带〞。四川前陆盆地江南造山带右江造山带鄂渝黔前陆褶皱冲断带浅层构造变形的样式及其组合,决定了地层岩石的纵向分布。鄂渝黔前陆褶皱冲断带可进一步划分假设干变形区。新构造控制着地貌,某种意义上,影响土壤的发育与保存〔详后〕。地貌贵州位于云贵高原东部,属山地地貌。其形成与物质根底〔岩石〕和地动力作用有关。

特别是晚新生代以来主要为印/欧亚板块俯冲和青藏高原降升得远程扩大效应所致。贵州地貌分为4个区,喀斯特区可细分。

Ⅰ贵州北隅〔赤水、习水〕中低山丘陵丹霞地貌区Ⅱ喀斯特地貌区Ⅲ东部变质岩低中山丘陵区Ⅳ黔西南南部低山丘陵盆谷区Ⅱ1黔西北高原喀斯特中山峰丛亚区Ⅱ2黔中~黔西南喀斯特丘原、中山峰林亚区

Ⅱ3黔北~黔东北喀斯特中山丘丛~峰丛区

Ⅱ4黔南喀斯特中、低山、谷盆峰丛区

Ⅱ各区〔亚区〕土壤性状特征有所差异。根本结论土壤是地壳浅表最年轻的地质体,主要形成于第四纪;成土母岩是土壤形成物质根底,而母岩的特征及其成因和环境相关;贵州最重要、分布广泛的成土母岩是碳酸盐岩,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省土壤的特点。成土母岩的时间分布受地质年代的控制,一定的母岩,赋存在一定的地质年代,并决定了他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