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论人间词话中“隔”与“不隔” 储旭 摘要:王国维人间词话中“隔与不隔”之说一直稳居其中,其地位仅次于境界说。王国维致力于如何从狩猎古典的隔转化为融合隔与不隔,并结合高尚之人格和天赋之才能,创造出文学的经典。但是王国维并没有给出明确的“隔与不隔”的定义,本文试图通过书中所列诗句、其美学追求探寻其“隔与不隔”的理论内核。 关键词:人间词话隔不隔 人间词话中直接出现“隔与不隔”字样的共有四处。在第80则中他如此写到: “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服食求仙药,多为药所误。不如饮美酒,被服纨与素。”写情如此,方为不隔。“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写景如此,方为不隔。 然而,到底何为“隔”,何为“不隔”,静安先生并没有给出明确定义。若从以上诗句分析,我们能得出这样的结论:“隔与不隔”实为读之感觉,若读之顺畅,有一泻千里、畅达无阻之感则为不隔,若诗词中多用典故、借代、拟人等手法,需借助注释或已有知识方能理解文意,则为隔。具体说来,“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一句写出众人普遍之精神状态,道出人生之真谛。诗人用他灵敏的笔触写下众人的心灵体验,因而能获得人们的情感共鸣,激起读者心中已有的情感因素。此种诗句,无需翻译,自深得其理,含有某种集体无意识。所以称之为“不隔”。至于写景之诗句,“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两句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大草原下广阔的视野,似盖的天际,茫茫天空下,牛羊在悠闲点缀着无边的山野。读罢,似乎我们脑海里已呈现了这样开阔壮美的景象,语语都在目前。如此顺畅自然之情、之景应为静安先生所说“不隔”。正如其所说“写情则沁人心脾,写景则在人耳目,其辞脱口而出,无矫揉装束之态”。 至于隔之诗句,静安先生举出白石诗句: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高树晚蝉,说西风消息。” 评:格调虽高,然如雾里看花,终隔一层。盖因此几句诗词要么化用前人诗句,要么使用拟人手法,思后方能会诗意,晓诗情。所以给人“隔”之感。 “隔”之诗句,追求典雅精致,虽不如“不隔”之诗句明白晓畅,然亦是使诗句富有文采的一种举动,是文化发展和沉淀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结果。如“谢家池上,江淹浦畔”一句,谢家乃晋代谢安、谢玄一门望族,后人多将谢家人事化为诗句,有“旧时王谢堂前燕”“莫把新诗题别处,谢家临水有池台”等,正是在不断地借用转换中,“谢家”一词具有了丰富意蕴,逐渐成为感慨王室兴衰、世事变迁的文化典型。因此,正如境界大小无高下之分,“隔”与“不隔”之诗句应也无高下之分。“隔”与“不隔”各有妙笔,只是个人风格不同而已。且在一诗一词中,“隔”与“不隔”之词句交叉排列,使诗词雅俗共存,跌宕起伏,风格多样,更显诗词之可爱。正如欧阳公少年游中,“栏杆十二独凭春,晴碧远连云。二月三月,千里万里,行色苦愁人。”是“不隔”,“谢家池上,江淹浦畔”乃“隔”之句,两者交相分列,既有自然之态,又有典雅之貌。 然,静安先生为何如此推崇“不隔”之诗句呢?这还需从他的美学观去寻找根源。静安先生的美学观深受叔本华哲学美学思想影响。在叔本华哲学美学体系中,“直观”是一块重要基石。他极其重视直观,认为“真正之善,必不自抽象的知识出,而但出于直观的知识。唯超越个物化之原理,而视己与人皆同一意志之发现,而不容厚此而薄彼。此知识不得由思索而失之,亦不能由思索而得之,且此知识亦非抽象的知识,故不能得于他人而唯自己之直观得之。”诗词乃抒情之产物,是诗人借助客观之物象抒心中之所想,发心中之幽情。直观约指诗人代众人之眼观万物,以灵触之笔发深情,这使得众人读后感觉是自己在畅叙幽情,乐赏万物,与诗人有惺惺相惜之感。所以诗人之得亦是读者之得,彼此之间没有隔阂。因此,静安先生在自己的诗词创作中自觉地以“能直观”为标准,他的诗词多半“明白如画”。他的境界说中亦有此种观念的影响。 因此,静安先生反对在诗词中用代字。他认为,“用代字者非意不足,则语不妙也。语妙则不必代,意足则不暇代。”所以他极力推崇苏东坡之词,认为其心中有大气象,为十年或百年才出之天才,所以其词常人不可学。然而静安先生虽赞赏白石词格调之高,然终觉其境界不大,无言外之意。吾亦喜东坡之词,其“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之历史豪情,其“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之缠绵深情,其“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之豁达乐观都在用其万古豪情之笔抒写人生之百代常情。盖此几句都应归为不隔之类。而白石之词,总觉需慢慢沉静下来,仔细思考其用何典故,猜测其有何寓意,因而感情不能直达于胸。其写梅花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不直写梅花,似隔帘看花,给人茫茫之感。 那诗人词人如何才能达到“不隔”之境,写不隔之诗呢?静安在谈及诗人之修养时偶有涉及。人间词话119则: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文学之事,与此二者不可缺一。然词乃抒情之作,故尤重内美。无内美而但有修能,则白石耳。” 内美指诗人高尚的人格,能轻视外物,以奴仆命风月,能重外物,以与花鸟同忧乐。高尚人格之代表,静安推崇屈子、渊明、子美、子瞻。认为,“此四者若无文学之才,其人格亦自足千古。故无高尚伟大之人格,而有高尚伟大之文章者,殆未之有也”。而此四者中,渊明之诗清新自然,无雕琢痕迹,一切任心自然,其描写田园风光之诗句唤起无数人山村田野的向往。盖因其常年生活于乡村田野,荷过农锄,见过南山,采过野菊,为农事,披星戴月,而且他又在其中能忘怀官场恩怨,自得其乐。所以其写景抒情自然皆因其“所见者真,所知者深”也。 综上观之,静安先生之“不隔”追求的是一种真,一种自然。诗人需忠实于万物,忠实于内心,由此才能写出自然晓畅之词句。然,在书中,其极力推崇北宋之词,而南宋之词只赞幼安、白石,独不见李清照之词句评论。而李清照写景记事之词句“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亦深得“不隔”之理。而其抒情写愁之句“年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无一不展现直抒胸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7《我坚持我成功》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心理健康四年级下册北师大版
- 18文言文二则《铁杵成针》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
- 《冰融化了》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科学三年级上册教科版
- 七年级生物下册 第三单元 第二章 人的生活需要空气 第三节 呼吸保健与急救教学设计设计(新版)济南版
- 2018春苏科版八年级生物下册第八单元第24章同步教学设计:8.24.1人体的免疫防线
- 行政工作总结课件
- 2023三年级英语上册 Unit 4 I have a ball Lesson 20教学设计 人教精通版(三起)
- 9 端午粽 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语文一年级下册统编版
- Unit 2 No Rules No Order Section A(2a~2f)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人教版英语七年级下册
- Unit 9 Section B 2a-2e 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人教版八年级英语下册
- 医师执业注册申请审核表(空表)
- 商务英语综合教程4-Unit1
-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预制叠合板、叠合梁识图
- DZ∕T 0130-2006 地质矿产实验室测试质量管理规范(正式版)
- 小学三年发展规划(2024-2026)
- 2024届江苏省南京市、盐城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英语试题二次开发字词积累导学案
- 2010年10月自考00567马列文论选读试题及答案含解析
- 2023年河北省中考数学试卷及答案
- 生理学全套课件
- 物业工作拍照技巧培训课件
- 小学特色课程《口风琴课程》校本教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