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达标与胰岛素治疗课件_第1页
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达标与胰岛素治疗课件_第2页
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达标与胰岛素治疗课件_第3页
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达标与胰岛素治疗课件_第4页
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达标与胰岛素治疗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达标与 胰岛素治疗 糖尿病治疗的新时代 2型糖尿病的治疗方法正在迅速改变 科学证据为我们提出了新的治疗目标, 并需要我们作出新的努力 糖尿病: 2003 年的患病率及 至 2025 年时的增长情况 25.0M 59% 81.8M 91% 13.6M 98% 18.2M 97% 38.2M 16% 10.4M 88% 全世界患病率 2003: 1.89 亿 2025: 3.24 亿 增长 72% 1.1M 59% Zimmet et al. Diab Med 2003;20:693702 糖尿病合并其他常见疾病 加拿大人群健康调查中糖尿病患者自我报告的并存疾病的患病率 Adapted from Maddigan et al. QoL Res 2005;14:131120 心脏病 + 关节炎 脑卒中 脑卒中 + 心脏病 心脏病 关节炎 脑卒中 + 关节炎 脑卒中 + 关节炎 + 心脏病 糖尿病 +: 27.1% 7.5% 0.6%1.5% 7.9% 1.6%1.5% 52.3% 糖尿病患者 没有其他 并存疾病 中国糖尿病伴发疾病患病率 并发疾病1型(%)2型(%)总计(%) 高血压9.134.231.9 脑血管1.8 12.612.2 心血管4.017.115.9 糖尿病足2.65.25.0 眼部病变20.535.734.3 肾脏病变22.534.733.6 神经病变44.961.860.3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糖尿病慢性并发症调查组, 全国住院糖尿病患者慢性并发症及其相关危险因素10年回顾性调查分析, 中国糖尿病杂志 2003年,第11卷第4期,232-237 中国大城市2型糖尿病病人大血管 并发症的患病率 0.4% 0.8% 4.1% 4.0% 18.6% 11.1% 10.0% 0.0%5.0%10.0%15.0%20.0% CABG PTCA CHF AMI 心绞痛 卒中 TIA 陈兴宝,唐玲等,中国糖尿病杂志11(4):238241,2003 1. 心脏病 2. 肿瘤 3. 脑血管病 4. 呼吸系统疾病 5. 意外 US2000年死亡原因 心脑血管并发症是DM患者主要的 死亡原因 1. Natl Vital Stat Rep 2002 Sep 16;50(16):1-85 糖尿病主要死亡原因 v 脑血管病变16.4% v 冠心病12.3% v 肾病12.8% 日本.坂本.9734例 1 v 冠心病54.5% v 脑血管病11.3% v 肾病7.0% Joslin Clinic 4290例 2 2. N Engl J Med 2002 Nov 14;347(20):1585-92 并存疾病和并发症使治疗费用增加 Jonsson et al. Diabetologia 2002;45:S5S12 2型糖尿病治疗花费分类: 住院 一般护理 药物治疗 治疗并存疾 病的药物 胰岛素和口服 糖尿病药物 55% 7% 20% 18% 糖尿病其他的后果 在发达国家至少10%的卫生保健预算用于糖尿病及其并发 症的治疗1 糖尿病增加成年劳动力在工作年龄期间的死亡率2 在美国,糖尿病是导致终末期肾病的主要原因,40%的患 者由于糖尿病开始透析1 糖尿病是导致工作年龄成人失明的最常见的原因3 尽管自1970-2002年间美国年龄相关的死亡率下降,但由 糖尿病导致的死亡在1987-2002年期间却增长了45%4 1. Zimmet et al. Diabetic Med 2003;20:693702 2. Alberti et al. Diab Care 2004;27:1798811 3. CDC. Ann Int Med 2004;140:9517 4. Jemal et al. JAMA 2005;294:12559 目前血糖控制的情况及目 标 ADA1IDF2 HbA1c (%) 7.5 结论: 血糖达标现状 几个不同研究数据进一步证实很多患者不能达到推荐的 血糖控制目标 不能达到治疗目标的原因之一是胰岛素的延迟使用 当胰岛素使用后,剂量增加不足或患者不能顺应治疗 即使达标,目前血糖控制目标可能不足以预防心血管疾 病 需要更好的工具、更好的教育、和更好的治疗方案 2型糖尿病必须在早期阶段治疗 未能达到推荐血糖控制目标的原因 不能将循证医学结果应用于临床实践 医生没有足够的时间和资源来处理糖尿病 对胰岛素认识不足 目前已有的治疗手段没有充分利用 患者经济状况、教育背景和相关因素 对于治疗目标和评估手段缺乏共识 Gerich. Am J Med 2005;118(9A):7S11S 未能达到推荐血糖控制目标的原因 糖尿病进展性加重 延迟胰岛素使用 目前口服药物治疗的不足 不能针对多种病理生理异常 副作用限制剂量 不能阻止病变的进展 最终需要多种药物治疗,导致服用药物过多出现顺应性问 题 Gerich. Am J Med 2005;118(9A):7S11S 全面控制血糖的目标 HbA1c 10.2 对白天高血糖的相对贡献 (%) 餐后 血糖(PPG) 空腹 血糖 (FPG) 当血糖控制水平改善时 ,餐后血糖对高血糖的 贡献升高 2型糖尿病的治疗必须 关注餐后血糖,使患者 保持严格的血糖控制 PPG 在血糖控制中的角色 餐后高血糖是2型糖尿病最先出现的症状 餐后血糖对整体血糖水平的贡献较大, 尤其是HbA1c 接近正常时,而此时若仅关注空腹血糖往往不能使血糖 控制达标 成功达到糖化血红蛋白目标值的患者餐后血糖值较低 国际糖尿病组织已经为餐后血糖制定了目标值 Mitrakou A et al. Diabetes 1990;39:1381 2型糖尿病正常人 fmol/l 60060120 180240 300 糖摄入后时间(分钟) 60 30 45 血浆胰高糖素 pmol/l 0 120 240 360 60060120 180 240 300 血浆胰岛素 mmol/l 60060120 180 240 300 糖摄入后时间(分钟) 5 10 15 20 血浆血糖 mol/kg/min 60060120180240300 8 内源性葡萄糖生成 4 12 早期胰岛素释放不足造成餐后高血糖 2型糖尿病患者餐后血糖( PPG)的重要性 1.丧失了餐时胰岛素反应是2型糖尿病患者关键的病 理生理学基础 2.餐后血糖对糖化血红蛋白的贡献很大: PPG + FPG HbA1c 有两个原因解释为什么在对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胰 岛素治疗时需要考虑餐后血糖: 对低血糖很大的担心! 是否应该因为惧怕低血糖而减少胰岛素 的应用? 限制血糖控制达标的重要原因 任何事件: 现行治疗严重事件: 现行治疗 已知强化治疗增加低血糖的风险 UKPDS 33. Lancet 1998;352:83752 0 10 20 30 40 50 03691215 患者比例 (%) 随机化之后的年数 0 2 4 6 8 10 03691215 胰岛素 格列苯脲 氯磺苯脲 一般 血糖控制与低血糖事件的发生 DCCT试验显示: 糖尿病病人微血管并发症的增加与HbA1c的增加有关 但低血糖事件的增加与HbA1c下降有关 尽管严格的血糖的控制长远有利于疾病的预后,但短期内这种治疗增加 了低血糖的潜在危险 视网膜病变的进展与HbA1c水平微蛋白尿的进展与HbA1c水平强化治疗组 2型糖尿病低血糖的发病率 低血糖发病率的数据最初来源于1型糖尿病的研究 2型糖尿病真正的低血糖发病率的数据很少, 可能由于 以下原因并不可信或缺乏代表性: -回顾性数据收集/依靠回忆 -2型糖尿病是一种异质性疾病, 尤其是在胰岛素治疗的需求 方面 -不同的研究应用的低血糖定义不同 -临床试验的治疗方案不能完全反映临床实践的情况 Zammitt et al. Diabetes Care 2005;28:294861 2型糖尿病对低血糖更有保 护效应 1068 121416 6 5 4 1 2 3 HbA1c (%) 肾上腺素分泌的葡萄糖阈值 (mmol/L) Type 2 n = 11 Type 1 n = 10 Levy et al. Diabetes Care 1998;21:13308 葡萄糖变异 164:144550 在同等血糖控制情况 下,血糖变异大的低 血糖风险增加10倍 低血糖风险 平均血糖 SD *DOVE=Diabetes Outcomes in Veterans 低血糖风险 血糖 (mmol/L) High BG Large SD Low BG Small SD Low BG Large SD 6%6% 60% 0% 10% 20% 30% 40% 50% 60% 70% 2 6 4 12 10 8 14 16 0 11.12.78 mmol/L 8.31.14 mmol/L 8.32.78 mmol/L 低血糖受患者行为影响很大 未知原因 数据丢失 已知原因,分成下列: Murata et al. J Diab Compl 2005;19:1017 94% 的已知原因的发作都 可归因于患者的行为 0% 20% 40% 60% 80% 100% 低血糖原因 漏餐 饮食控制 运动 剂量错误 疾病 增加药物 51.6% 45.2% 3.1% 社区范围内低血糖前瞻性研究 Donnelly et al. Diab Med 2005;22:74955 1型 (n = 94) 2型 (n = 173) 总事件336236 患者报告事件77 (82%)78 (45%) 每周事件数0.820.33 总事件/患者年 (95% CI)42.89 (34.151.7) 16.36 (11.6921.05) 严重事件95 严重事件/患者年 (95% CI)1.15 (0.102.19) 0.35 (0.050.65) 夜间严重事件11 结论:低血糖 2型糖尿病低血糖发生率低于1型糖尿病 干预研究结果可能反映不出常规临床实践中低血糖 的发生率 患者行为对低血糖危险起重要作用,因此教育和监 测是必须的 血糖变异程度最小化对于预防低血糖十分重要 “理想糖尿病治疗”应该包括什么? 需要强化教育,包括对糖尿病进展性特点的自然性质 个体化治疗考虑患者的需求和理想的结果 达到理想目标或者达到更好糖尿病及并发症的控制 达到生活目标:注射方式简单,尽可能接近正常生活状 态 达到稳定血糖控制 避免低血糖 建议糖尿病患者保持HbA1c 7.0% 尽管口服药药物最大剂剂量 现实现实 目标标 没有不能接受的低血糖 尽可能降低 HbA1c 血糖控制目标驱动干预的时限 何时开始胰岛素治疗? 在血糖控制欠佳之前,就开始胰岛素治疗,一 般是在使用最大剂量口服药物 HbA1c 仍然大于 7.5% 时。 摘自最新的现行的指南 (IDF 2005年9月) Initiate insulin therapy before poor glucose control develops, generally when DCCT-aligne HbA1c has deteriorated to 7.5 % (confirmed) on maximal oral agents. From the most recent at present available guidelines (IDF september 2005) 患者想开始胰岛素治疗 生活方式更大的灵活性 胰岛素替代更符合生理 非药物干预和口服药治疗3-6个月后没有达到个体 治疗目标 减少使用多种药物的复杂 口服药物相对/绝对禁忌 口服药物副作用 早期胰岛素治疗理论 Weyer et al. Diabetes Care 1997;20:161214 应用预混胰岛素类似物的依据 时间 (小时) 4812162024 35 25 15 0 注射 5 餐时 进餐之间 诺和锐30同时提供餐时与基础胰岛素 快速餐后血糖控制 诺和锐30 人胰岛素30R 血清胰岛素(mU/l) 长期基础血糖控制 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诺和锐30 的合理性 改善餐后血糖控制,减少血糖波动 -餐后高血糖是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 素 与常规预混人胰岛素相比,诺和锐30能够减少低血 糖的发生率 可与口服药联合治疗改善血糖控制 餐前或餐后给药,加上安全简便的注射装置能够显 著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诺和锐30 更好控制糖化血红蛋白 ACTION: 双相门冬胰岛素+口服药物比 单独使用口服药物降低糖化血红蛋白更多 基线 试验结束 p 0.0001 HbA1C (%) BIAsp 30 + 口服药口服药 5 5.5 6 6.5 7 7.5 8 8.5 8.1% 6.5% 7.9% 7.8% 0 Raskin et al. ADA 2006. INITIATE: 使用诺和锐30更好的 降低HbA1c,且空腹血糖水平相似 HbA1c 降低更多 诺和锐 30 n = 100 甘精胰岛素 n = 109 诺和锐 30 n = 100 甘精胰岛素 n = 109 p = 0.0057p = NS 结束时 HbA1c (%): 诺和锐 30 = 6.91 甘精胰岛素 = 7.41 结束时 FPG (mmol/L) 诺和锐 30 = 7.05 甘精胰岛素 = 6.5 -2.79 -2.36 -3 -2.5 -2 HbA1c平均变化% -6.94-6.94 -8 -7 -6 -5 -4 -3 -2 -1 0 Mean change FPG (mmol/L) 空腹血糖下降相似 Raskin et al. Diabetes Care 2005;28:2605 EuroMix:NovoMix30与甘精胰岛 素组相比能更好的降低 HbA1c 诺和锐 30/二甲双胍 -0.5% p = 0.0002 从基线至试验结束时的下降幅度 甘精胰岛素/格列美脲 -2.0 -1.5 -1.0 -0.5 0.0 HbA1c (%)* 9.2% 7.5% 8.9% 7.8% * HbA1c的降低经过了基线和治疗效果校正 Kann et al. Endocrine Abstracts 2005;10:OC8 诺和锐30 更好改善餐后血糖控制 02:00BedtimePrePost Dinner PrePost Lunch PrePost Breakfast 诺和锐 30 更好的降低餐后血糖 与预混人胰岛素相比, NovoMix 30 餐后血糖更低 Boehm et al. Diabet Med 2002;19:3939 * * * * * Bloodglucose (mmol/L) * 0 10 12 8 6 * * NovoMix 30 Premixed human insulin n = 294 type 1 and type 2 patients *p 0.05 诺和锐30 降低餐后血糖 与使用预混人胰岛素相比,餐时血糖增幅较小 (HbA1c 相同) Boehm et al. Diabet Med 2002;19:3939 降低29% 0 0.5 1 1.5 2 2.5 3 诺和锐 30预混人胰岛素 平均餐时血糖增幅 (mmol/L) * p 0.02 (n = 128)(n = 141) 诺和锐30 和赖脯胰岛素 25/75: 餐后血糖增幅 与预混赖脯胰岛素和预混人胰岛素相比餐后血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