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资料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预防及处理_1_第1页
培训资料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预防及处理_1_第2页
培训资料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预防及处理_1_第3页
培训资料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预防及处理_1_第4页
培训资料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预防及处理_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处置 玉山县人民医院 ICU 邱燕燕 有记载的医源性感染 1924年,第一例报道医务人员感染白喉 1949年,第一例报道医务人员感染肝炎 1984年,美国首例报道医务人员感染HIV 1987年,意大利首例ICU护士感染HIV 1992年,美国医生被留置针扎伤感染HIV 2003年,美国报道实验室人员感染HIVHCV 2009年,我国广东某医院某护工感染HIV 20022003年在全球报告的“非典”病例中, 职业分布以医务人员居首位,所占比例高达15.2% ,并以青壮年医务人员(2549岁)为主,约占 80%,无论是发病人数或死亡人数,都是医务人员 感染性职业暴露史上前所未有的,并且相当一部 分是高学历、高职称的医学精英遭受了“非典“感 染性职业暴露而发病,或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 医院感染学界认为这是医院感染史上的一场悲剧 ,这一血的教训足以引起医务人员对感染性职业 暴露的高度重视。 但是,“非典”暴发后,截止目前,我国出现了很 多医务人员感染性职业暴露的事例,并有增多趋势 。北京地坛医院就曾先后收治过名护士,她们都 是在工作中不慎因针刺伤和皮肤无保护措施,而暴 露于艾滋病感染者的血液后发生艾滋病毒感染。 又如:某医院在一次意外伤急诊抢救中,6名医护 人员均因无保护措施参加抢救,在抢救中直接接触 血液频率最多的那位重伤员,后经检测证实是艾滋 病人,致使6名医务人员全部遭受艾滋病毒职业暴露 。半年后有2名参加抢救人员血液检出艾滋病毒抗体 阳性,造成一起医务人员艾滋病毒职业暴露的悲剧 。 某医院一名外科医生,在为HIV(人类 免疫缺陷病毒)初筛阳性的病人做手术时 ,由于忽视了眼部的防护,血液飞溅入眼 内,直接侵袭眼部粘膜,此医生惶恐至极 事件 事件 某护士为乙肝病人拔静脉输液针,因 为知道此病人是乙肝患者,所以非常小 心 拔完针后,由于害怕被扎伤,捏住输 液器末端将其提出病房,悬在空中的针 头正好将路过的另一名护士扎伤 医务人员面临的挑战医务人员面临的挑战 v我国是乙肝高发区,乙肝总感染率高达15,大 约1.5亿都有慢性乙肝,最终肝衰竭或肝癌 v丙肝90年代以后呈上升趋势,感染率约为 v艾滋病的流行已经进入快速增长期 现状 由于乙肝病毒(HBV)、丙肝病毒(HCV)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梅毒螺旋体 (TP)等等经血液传播疾病出现蔓延趋势, 以及甲型流感、禽流感等通过飞沫传播的 新的传染性疾病的流行,医务人员职业暴 露风险日益增加。 经各种资料证实:实验室人员、医 护人员、预防保健人员以及有关的监管 工作人员、护工等是医务人员职业暴露 的高危人群。其中以护士位居首位。 主 要 内 容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 一、职业暴露的定义 二、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定义和分类 三、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主要原因 四、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预防 五、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处理 一、职业暴露的定义: 职业暴露,是指由于职业关系而暴露在 危险因素中,从而有可能损害健康或危及 生命的一种情况,称之为职业暴露 一、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定义及分类 二、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定义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在从 事临床诊疗、护理及科学实验等职业 活动过程中被物理、化学或生物等有 害因素影响,直接或间接地对人体健 康造成损害甚至危及生命的情况。 医务人员 职业暴露 感染性 职业暴露 放射性 职业暴露 化学性 职业暴露 其他 职业暴露 医务人员长期面对疾病、意外伤害、死亡,忧伤情绪 会影响精神状况和生活态度。社会对医护工作者的要 求不断提高,公共突发事件以及酗酒、吸毒、医闹等 社会问题都增加了护理工作的风险性和紧张感。长期 的三班倒造成医务人员心理压力加重,角色及生物钟 紊乱。 社会心理因素 社会心理压力对策 u鼓励求助 u让压力在你转换下变成动力 u学会享受工作中的乐趣 u学会不攀比 u感谢困难,感谢批评、感谢挫折!-是它们让我们成长 u有宽容的力量:允许自己犯错更要允许别人犯错。 u觉得受伤害时的心理调适 (他/她不是坏人,他/她曾经帮助过我,他/她是无心的,这 是他/她个人习惯) u做人不要太认真,做事一定要认真 医院感染性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在从事诊疗、 护理活动时意外地被患者的血液等体内物质污染 ,或被患者血液等体内物质污染的针头、手术刀 等锐利器械刺破自己的皮肤,而有可能导致感染 性疾病发生的一类职业暴露。 感染性职业暴露必须具备两个要素: 一、要有接触感染性暴露源的职业从事者; 二、要有感染性暴露源。 三、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主要原因 1. 防护意识淡薄 2. 手卫生不规范 3. 安全注射操作不规范 4. 医疗废物处置不当 医务人员对使用后锐器放置不当,接触患 者血液等体液时不戴手套,手术中对于易发生 血液喷溅情况未作有效防护措施,处理使用过 的注射器及针头时违反操作规程。这些都是 医务人员对职业暴露的防护意识欠缺所致。 种种资料表明,针刺伤与锐器损伤是医务 人员经血液感染职业暴露最常见的途径,也是 最危险的因素;个人防护不当是经呼吸道感 染职业暴露的主要原因。 护士是针刺伤和锐器伤发生率最高的职业 群体,发生率为每年人均0.98次。 台湾有调查显示:8645名医务人员中,针 刺伤和锐器伤的年发生率为1.3次/人和1.21 次/人,在所有针刺伤中,54.8%的针头已 经被患者的血液污染。 我国调查显示:1075人中有866人发生过 针刺伤,刺伤率高达80.6%。 发生职业暴露人员的分布图 锐器伤危害1 医务人员针刺伤后感染 HBV、HCV、HIV的几率: 病原 感染几率 HBV 6.030.0 % HCV 3.06.0 % HIV 00.3 % 针针刺伤伤常见见暴露原因 针刺伤常见暴露原因 针刺暴露发生于: 注射注射 抽血抽血 静脉穿刺或拔除静脉穿刺或拔除 锐器处理锐器处理 废弃物处理废弃物处理 外科手术缝合外科手术缝合 常 见 原 因 将血标本放入试管内将血标本放入试管内 双手盖上针帽 常 见 原 因 手术中传递剪刀及刀片缝合中 常 见 原 因 收拾手术污物 在患者或其他人员 突然移动时注射 分离输液器时 医务人员在医疗护理工作中,如果没有采取正 确有效的防护措施,就有被经血液、体液、呕吐物 、排泄物传播疾病的风险。患者的血液、体液、呕 吐物、排泄物有可能污染医务人员的手、眼、鼻、 口 当医务人员的手部皮肤有破损时,接触具有传 染性血液、体液、呕吐物、排泄物就有被感染的可 能;当带病原体的血液、体液、呕吐物、排泄物溅 到医务人员的口腔粘膜、鼻粘膜、眼粘膜均有可能 造成感染。 四、医务人员职业 暴露的预防 四、医务务人员职业员职业 暴露的预预防 .(一)、加强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知识的教育, 强化自我防护意识,增强职业暴露防护的自律性; . (二)、严格执行各种操作规程及标准,贯彻标准 预防原则; . (三)、医院加强职业暴露预防资金的投入,提供 有力的职业安全保障,为医务人员提供安全的工作 环境。 标准预防 标准预防 标准预防的概念:认定病人的血液、体液、 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须进行隔离 ,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非 完整的皮肤与粘膜的时候,都必须采取防护 措施。 标准预防的基本特点 u 既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又防止非血源性疾病的传播 u 强调双向防护,既防止疾病从病人传至医务人员,又防止疾 病从医务人员传至病人,病人传至医务人员再传至病人。 u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在标准预防的基础措施上实施相应 的隔离措施(接触隔离、空气隔离、飞沫隔离) 标 准 预 防 措 施 洗手的指征 (一)、手卫生 尽量避免接触患者周围的物品表面, 并遵循医务人员手卫生基本原则 。 【一】术语和定义 1手卫生(hand hygiene):医务人员洗手、卫生手消毒和 外科手消毒的总称。 2洗手(handwashing):医务人员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 手,去除手部皮肤污垢和暂居菌的过程。 3卫生手消毒(hand antisepsis):医务人员使用速干手消 毒剂揉搓双手,以减少手部暂居菌的过程。 4外科手消毒(surgical hand antisepsis):外科手术前医 务人员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再使用外科手消毒剂清除 或者杀灭手部暂居菌和减少常居菌的过程。 【二】手卫生应遵循的原则 (一)、基本要求 1手部指甲长度不应超过指尖。 2手部不应戴戒指等装饰物。 3手部不应戴人工指甲、涂抹指甲油等指甲装饰物。 (二)、洗手、卫生手消毒应遵循的原则 1手部有可见污染时,应洗手。 2手部证实或怀疑被可能形成孢子的微生物污染时,如艰难 梭菌、炭疽杆菌等,应洗手。 3如厕之后,应洗手。 4其他情况应首选卫生手消毒。 【三】 5个重要的手卫生指征 接触患者前(before touching a patient);进行清洁( 无菌)操作前(before a clean(aseptic)procedure);接 触体液后(after body fluid exposure risk);接触患者 后(aftertouching a patient);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 (after toucling patient surroundings)。 需注意的是:戴手套不能取代手卫生。若符合上述 手卫生指征且需戴手套时,则戴手套前或脱手套后, 仍须执行手卫生。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WS/T313-2009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 卫生部医院感染控制标准委员会提出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医院感染管理 办法制订 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发布 2009年4月1日发布 2009年12月1日实施 什么情况下需要洗手?什么情况下需要洗手? n直接接触每个患者前后,从同一患者身体的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 n接触患者黏膜、破损皮肤或伤口前后。 n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 n进行无菌操作、处理清洁、无菌物品之前。 n处理药物或配餐前 n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及物品后。 n 处理污物后 2个前(保护处理对象) 3个前后(保护双方) 3个后(污染接触后) u当手部有血液或其他体液等肉眼可见污染时,应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 u手部没有肉眼可见污染时,宜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代替洗手 v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和分泌物以及被传染性致病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后。 v直接为传染病患者进行检查、治疗、护理或处理传染病患者污物之后。 洗手or消毒 洗手and消毒 注意清洁指甲、指尖、指甲缝、指关节等部位。 注意随时清洁水龙头开关。 手洗净后一定要用一次性纸巾、干手器、干净的毛巾、或手绢 等擦干双手,毛巾、手绢应勤换,否则容易导致“再次污染” 。 洗手注意事项 常用干手方法常用干手方法 一次性干手纸巾(最佳方法)一次性干手纸巾(最佳方法) 消毒小毛巾(须一用一消毒)消毒小毛巾(须一用一消毒) 电动干手机电动干手机 个人专用毛巾(须每日清洗个人专用毛巾(须每日清洗/ /消毒)消毒) 禁止共用擦手毛巾!禁止共用擦手毛巾! 这里面是否有您? (二)、个人防护护装备备的使用 1、手套 2、口罩 3、护目镜、防护面罩 4、隔离衣、防护服 当接触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 物及破损的皮肤黏膜时应戴手套; 医务人员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有 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 护理操作时必须戴双层手套;在两 个病人之间一定要更换手套;手套 不能代替洗手。 研究表明:如果一个被血液污染的钢 针刺破一层乳胶手套或聚乙烯手套,医务 人员接触的血量要比未戴手套减少50以 上 。 手套 除了在护理患者不得已除了在护理患者不得已, ,不得接触环境物表不得接触环境物表 面部防护用品:口罩、面罩、护目镜 根据不同的操作要求选用不同种类的面部 防护用品 口罩 1外科口罩(surgical mask):符合YY 0469,为无 纺布或复合材料制成,采用系带。3层材料分别为:外 层抗水、中层吸附、内层吸湿,并带有鼻夹。能阻止 接触直径5um的感染因子,适用于有创操作中阻止血 液、体液和飞溅物的防护,以及经飞沫传播的呼吸道 传染病的防护。 四种口罩比较 N95口罩防护效果 最好,用来避免佩 戴者被感染. 口罩 2医用防护口罩(respirator):符合 GB 19083,如N95防护口罩,能阻止 吸入直径5um的感染因子,如结核 杆菌、天花病毒、SARS病毒和含有 感染原的粉尘,如曲霉菌属等真菌孢 子,适用于经空气传播的呼吸道传染 病的防护。 口罩 3普通医用口罩 (procedure mask):符合 YZB,为无纺布或复合材料 制成,采用松紧带。3层材料 分别为:外层抗水、中层吸 附、内层吸湿,并带有鼻夹 。适用于普通环境下的卫生 护理,不得用于有创操作。 口罩 4纱布口罩(mask):符合GB 19084, 适用于普通环境下的卫生护理不得用于有 创操作。 (1)检查检查 治疗疗中,医护护人员员必须须保持配戴口罩; (2)当一只口罩潮湿了或污污染了,立即更换换一只新的口罩; (3)一只口罩使用不超过过4小时时; (4)治疗过疗过 程中不可以用手套触摸口罩; (5)离开诊诊室前,必须须脱下口罩,不可以悬悬挂于颈颈脖上; (6)使用后的口罩属于“医疗废疗废 物” 口罩使用指南 51 护目镜、面罩:护目镜、面罩: 符合YYT 0691以及其他相关标准 1对未被怀疑需要采取空气隔离的患者, 如结核杆菌、SARS或出血热病毒感染等进行 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患者血液、体液、分 泌物等可能发生喷溅时,特别是支气管镜检查 、非密闭式吸痰和气管插管时,应使用护目镜 或防护面罩。 2对怀疑或确认需要采取空气隔离的患者 进行支气管镜检查、非密闭式吸痰、气管插管 等近距离操作,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可能 发生喷溅时,应使用全面型防护面罩。 3接触疑似或确诊SARS、禽流感或大流行 流感等患者时应遵循最新感染控制指南。 隔离衣 符合YYT 05061,应后开口,能遮盖住全部衣服和外露的皮肤。下列情 况应穿隔离衣: 1接触经接触传播的感染性疾病患者和患者周围环境,如VRE(耐万古霉素肠 球菌)、cdifficile(艰难梭菌)、NV(诺如病毒)和其他肠道病原体、RSV(呼吸道 合胞病毒)等,不管是疑似或确诊感染或定植的患者。 2皮肤或衣服可能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和排泄物时。 3接触的患者有非自制性的分泌物或排泄物时。 4进入重点部门,如ICU、NICU、保护性病房等,是否需穿隔离衣,应视人员 进入目的及与患者接触状况,或根据医疗机构的内部规定而定。 防护服 符合GB 19082。下列情况应穿防护服: 1接触甲类或按甲类传染病管理的患者时。 2接触疑似或确诊SARS、禽流感或大流行 流感等患者时,应遵循最新感染控制指南。 (三)、呼吸卫生(咳嗽)礼仪策略 此策略主要针对呼吸道传染性疾病未确诊的患者及其陪同亲友,以及所有进 入医疗机构伴有呼吸道感染综合征的人员。目的在于指导医疗机构尽早采取 感染控制措施预防呼吸道传染性疾病的传播。 1医务人员应认识到控制呼吸道分泌物的重要性,特别是在社区病毒性呼 吸道传染性疾病暴发季节,如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副流感 病毒等。 2医务人员接诊具有呼吸道感染综合征的患者时,应遵循飞沫隔离措施, 如戴口罩和做手卫生;医务人员具有呼吸道感染征象时应避免直接接触患者 ,特别是易感患者,若无法避免时应戴口罩。 (三)、呼吸卫生(咳嗽)礼仪策略 3医疗机构应从接触患者的第一时间开始,如预检分诊处、候诊区域、门 诊、内科医生办公室,执行以下措施。 (1)在门诊和住院部的入口和重要位置,如电梯、自助餐厅等,张贴标语,教 育患者与其他有呼吸道感染征象的人员:咳嗽或打喷嚏时应用卫生纸遮掩口 、鼻,否则应用臂弯遮掩口、鼻;使用后的卫生纸应丢进垃圾桶;接触呼吸 道分泌物后应做手卫生。 (2)应提供卫生纸和免触碰开启的垃圾桶,如脚踏式垃圾桶,以便丢弃使用后 的卫生纸。 (3)进行手卫生宣教,提供位置便利的乙醇揉搓剂,并随时注意是否已经使用 完毕并予定期更换。洗手位置应提供所需的消耗用品,如洗手液、干手纸。 (4)呼吸道传染性疾病暴发或流行季节,为有咳嗽、鼻塞、鼻涕或呼吸道分泌 物增加等有呼吸道感染征象的人员(包括陪伴)提供口罩;鼓励有呼吸道感染 征象的人员与候诊区域的其他人员保持至少1 m的空间距离。 (四)、安全注射 wHo(世界卫生组织)对安全注射(safe injection) 的定义:对接受注射者无害;实施注射操作的 医护人员不暴露于可避免的危险;注射的废弃 物不对他人造成危害。 预防针刺伤、锐器伤的措施 : u医务人员在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要接触到锐器的过程中 ,需保证充足的光线并特别集中注意力,操作过程从容不迫, 旁人不得干扰,遇到患者抵抗不合作的(如昏迷、烦躁、小儿 等)务必请他人帮助,防止被针头、缝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 划伤。操作结束操作者及时整理医疗用品,锐器及时放入利器 盒,不得随意放置。 u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进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或者利用 针头处理设备进行安全处置,也可以使用具有安全性能的注射 器、输液器等医用锐器,以防刺伤。 预防针刺伤、锐器伤的措施: u 正确使用利器盒:建立使用和更换利器盒的标准程序,用后的 锐器及时放入利器盒,手持利器盒时不得将手指伸入其内,利 器盒稳妥放置在安全的地方,装放量不得超过利器盒的3/4满, 关闭开口,密闭运送 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针头套,如需回套针 帽,必须单手回套。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 锐器 u 手术中传递锐器建议使用传递容器,以免损伤工作人员。 u 进行内窥镜检查、拔牙、镶牙等与病人血液接触工作时,须 穿防护衣、戴口罩、手套、防护镜 禁止将针头放置在 床边、小车顶部 使用后,应立即丢 入尖锐物收集箱 应用重新盖帽装置 尖锐物收集箱 应放在使用处 禁止双手重新盖帽 禁止用手移 去注射器针头 预防职业暴露 安全操作避免意外事故 将输液导管与无 针系统连接 整个过程中应从容不迫 使用真空采血系统 如患者抵抗或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