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英国学者与他的中国电影研究英国学者与他的中国电影研究LeonLeon HuntHunt 访谈访谈 作者:石嵩(中央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北京师范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作者:石嵩(中央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北京师范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 学博士;英国布鲁内尔大学访问学者)学博士;英国布鲁内尔大学访问学者) 专家简介专家简介 LeonLeon HuntHunt,中文名里昂汉特,是英国伦敦布鲁内尔大学影视专业的资深讲师, 他的研究视域广泛,包括英国喜剧电视、非主流电影、恐怖片,其中主要专注 于中国的功夫电影、香港电影、亚洲跨国电影研究等。他的代表作品British Low Culture: From Safari Suits to Sexploitation,1998英国低俗文化: 从狩猎套装到色情诱惑 。East Asian Cinemas: Exploring Transnational Connections on Film, co-edited with Leung Wing-Fai, 2008 东亚电影: 探索跨国协作影视与梁永辉合编。The League of Gentlemen (BFI TV Classics), 2008绅士联盟-英国电影协会经典作品赏析 。1Kung Fu Cult Masters:from Bruce Lee to Crouching Tiger,2003。中译本功夫偶像:从 李小龙到 ,2010 年已由北京大学出版社翻译出版。 导语导语 笔者于 2010 年偶遇中文版的功夫偶像:从李小龙到 ,读罢感慨万 千,此书是西方第一部从学术批评的立场系统化、理论化地阐述功夫电影的专 着,西方评论界推荐此书为功夫电影研究者与爱好者的必备读物。22012 年农历 龙年岁初,受此书作者里昂汉特先生的邀请,笔者访学布鲁内尔大学,与其 就中国功夫电影研究兴趣的缘起,研究的切入点,研究方法论,以及近期的研 究热点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1. 笔者:长期以来您一直关注中国电影,尤其是将中国功夫电影作为您的研究 重点,其原因何在? 里昂:兴趣!有这样一句话,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相信在中国也有类似的表 述。在我青春年少的岁月,刚好是上世纪 70 年代李小龙风靡全球的时候,记得 他的每一部电影我都会反复观看多遍。从 1971 年的唐山大兄(The Big Boss) , 1目前国内仅有功夫偶像有汉译本,故英国低俗文化 、 东亚电影 、 绅士联盟三部作品的标题 均由笔直自译。其它本文中出现的 Leon Hunt 相关英文书目及论文的汉译,也均由笔者翻译,下文不再赘 述。 2 英里昂汉特. 余琼译. 功夫偶像从李小龙到卧虎藏龙 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封面. 2 1972 年的精武门(Fist of Fury)和猛龙过江(The Way of the Dragon),到 1973 年的龙争虎斗(Enter the Dragon),以及他死后 1978 年和 1981 年上映 的死亡游戏 I;II(Game of Death I;II)我都保存着它们的录影带。可以说这 些影片影响了我人生成长最重要的十年,也影响了整整一代甚至几代人的成长。 在当时,我和我的伙伴们的卧室墙上都贴满了李小龙的各种海报、贴画,你可 以看到直至此时我的办公室墙上还有李小龙的剧照。应该说,上世纪 70 年代李 小龙以及他的功夫电影为我多年的电影研究埋下了兴趣的种子。这颗种子伴随 着李连杰、成龙等功夫巨星的不断涌现而生根、发芽、成长、壮大。 2. 笔者:可是您并不懂汉语,那您是怎样欣赏并理解中文影片的呢? 里昂:必须承认不精通汉语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对中国电影的欣赏和理解。 但是,我主要通过两个途径来赏析中国电影。第一,当然就是字幕的协助。你 知道我的研究重点是香港电影尤其是香港功夫电影。自从 1896 年电影开始传入 香港,1898 年开始有商业性电影放映,1901 年出现第一家电影院喜来园,1909 年,上海亚细亚影戏公司在香港拍摄了影片偷烧鸭 ,1913 年,黎民伟和美 国人合办了香港第一家制片机构华美影片公司,摄制了短故事片庄子试 妻 ,1923 年,黎民伟又和他的兄弟等创办了香港第一家全部由香港人投资的 制片机构民新影片公司,1925 年上映了它拍摄的香港第一部长故事片胭 脂时至今日,香港电影自身经历了 100 多年的发展。而我切身体会或者 亲眼目睹的是从其过渡转型时期(1967-1979)繁荣时期(19801993) 风格化时期(1994)的这几个阶段。在这些阶段中,很多影片配有英 文字幕,我可以在英国伦敦的唐人街买到,或者去参加香港电影节活动时购买。 第二,你知道,电影的本质是相通的。通过光与影的交错,给人以现实中没有 的体验。或作为一段历史,用一段胶片记录一段难忘的时光。而我所研究关注 的武侠电影除了用语言言说故事以外,更多的时候是利用图像来表达。图像, 即呈现在电影银幕上的映像。它是具体、动态的景物形状与颜色的影像,是摄 影机拍摄下来,再通过放映机还原的一种幻象。图像是电影的主要构成要素, 具有生动、直观、具体等特点,往往一个镜头就可以提供综合多样的视觉信息。 而在功夫片中,演员的肢体语言(包括表情、动作、姿态、技巧组合等)配合 相应的声响效应、场景切换、特效特技等向观众提供丰富的信息,具有很强的 精品文档 表现力和真实感。当然,这种电影的本质相通性也为我的研究提供了契机。 3. 笔者:当您在分析中国电影时惯用的理论方法是什么呢? 里昂:哦,必须指出我所接受的学术训练和所拥有的知识结构都是英式的或者 对于东方来说是西式的,所以我对于中国电影的解读主要采取西方当代电影研 究比较常见的手法。例如,电影的文本分析,主要是细读的方式展开。着重对 影片文本中的符码和意象进行解读。在功夫偶像:从李小龙到一 书中我就运用了此手法。第二章失火的天堂少林寺神话,我就以“少林寺” 这个中国传统文化符码为背景依托。谈到了在张彻少林电影中的“英雄主义” 男性气质,知识与阈界:三十六房与超越,作为反文化原型的少林寺:功夫 , 佛已乐在地狱:失火的天堂之神秘寺庙, “让寺院养活寺院”:少林遗产工业等 问题。在第三章中,我又借助“龙”这个中国图腾似的意象谈到了死亡游戏 、 神威三猛龙及其它后李小龙作品。此外,还有从女性主义视角出发,对于 女明星以及其饰演的女性角色的分析,例如此书第五章:女性主宰?隐藏 的蛟龙与“致命的中国娃娃” , 我就分析了“铁掌旋风腿”与“长辈”:茅瑛 与惠英红,性别偏移的复仇女神:林青霞,以及拨去武当峰:卧虎藏龙等。 此外,根据不同的类型影片的特点以及表达方式的不同,我还会运用诸如电影 叙事分析,分析其主题、内容、结构;运用精神分析理论分析影片的人物角色, 解释电影现象等等。 4. 笔者:您认为将西方比较流行的影视文学理论用于中国电影研究,是否存在 一个适用性的问题? 里昂:当然,当然存在!一般所说的电影文学理论其实是西方电影文化的派生 品,以西方社会和精神发展为基础,以欧美电影观念为核心,再加上西方各国 的电影理论彼此促进,互相补充、融会构成了统一的系统。虽然西方电影理论 是世界电影理论的主流,但中国电影与电影理论发展毕竟有自己的发展脉络和 理论特点。东西方电影极其理论产生于不同的时代和不同的文化背景,它们都 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属于意识形态的范畴。东西方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 面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别,这些差别都会反映在电复印件身的内容和电影作品的 批评上。西方主要是从三个方面展开理论研究,其一是研究电复印件身的特点。 其二是把电影看作艺术,进行艺术研究。其三是讨论电影与社会文化的关系, 4 展开理论研究。尤其是从 20 世纪 90 年代至今,西方文学文化理论,如现象 学、阐释学、西方马克思主义、符号学、精神分析、女性主义、后殖民主义、 解构主义等,不断被纳入到电影批评中。如果忽视了中国电影自身成长发展的 大的文化背景,硬用所谓的主流西方理论去赏析评判中国电影,必然会得出些 看似荒谬的结论。但是,正如莎士比亚所说:“一千个观众眼中有一千个哈姆 雷特“ (There are a thousand Hamlets in a thousand peoples eyes.) , 相信中国读者、观众在评论哈姆雷特时也会得出和西方读者、观众不一样的结 论。反之亦然,西方观众、影评人在欣赏、评论中国影片时表现出与中国观众 不一样的审美志趣、得出迥异的观影评价也是可以理解的吧。如果,在异域的 众声纷纭中,能够去伪存真去粗取精,有则改之无则加勉,那将是一件多么美 妙的事情,当然这也是你此行访学之目的吧。哈哈。最后,我还要指出,东方 与西方是地域当然也是意识形态上两大相对立的字眼。但是,在西方的内部, 英美之间、英欧直间、美欧之间、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之间也存在 一定程度的差异。并不是每一个西方学者看一部中国电影都会得出相似的观点 和结论,这也根据每个人的生活背景、知识构成,甚至研究的动机出发点、理 论方法的不同而不同。 5. 笔者:感谢您刚才的精彩论述,再谈谈您手中的这本Kung Fu Cult Masters:from Bruce Lee to Crouching Tiger吧.它在英国出版于 2003 年, 直至 2010 年才被译成中文出版,为何? 里昂:这首先要感谢北京大学出版社策划出版的未名明星研究丛书 ,我因 为在Kung Fu Cult Masters一书中讨论了众多华裔功夫明星而幸运成为首批三 本中的其一,这也为广大中国读者了解我这个土生土长的英国人如何看中国功 夫片和中国功夫偶像提供了可能性。当然,还必须感谢此书的翻译者,英国纽 卡斯尔大学中国电影学者余琼,她在英国从事电影研究与教学已经多年,并且 跟我一样是中国功夫片以及李小龙的粉丝。是她先读到我书的英文版,后将其 推荐给北京大学出版社,最终促成了此书在中国面世。 6. 笔者:Kung Fu Cult Masters在中译本里被翻译成“功夫偶像”这在字面 看来意义差别很大,您怎么看待? 里昂:哦,这也是我要特别解释的。正如我上面提到的,这个翻译的转换,正 精品文档 是体现了译者融会中西,灵活的适应了中西文化差异的要求。举个例子,著名 电影导演李安的传记中有这样一个细节:李安的台湾编剧在描写当地小资生活 时,提到剧中人物翻阅米兰昆德拉的作品;但到了美国编剧那儿,这个无足 轻重的细节被改动了,昆德拉成了陀思妥耶夫斯基。原来,昆德拉是中国小资 的最爱,无论大陆还是台湾均如此,但美国小资不迷昆德拉,他们的相应偶像 是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倒不是这两位作家之间有什么共通之处,而是两 者的受众相对应。此理亦然于从“cult”到“偶像” 。Cult Film 在西方影视研 究界被看作是一种 Film Genre(电影类型)“指吸引了少数狂热影迷,或 者在一部分拥趸中具有经久不衰的持续影响力的电影”或“专指一些在小范围 的影迷中造成了类似宗教般影响力的影片” 。中国的功夫片在西方被归为此类。 而在东方在中国,情况大相径庭。功夫片是受大多数观众追捧的主流影片,功 夫明星李小龙、成龙、李连杰都是被众星捧月般接受顶礼膜拜的偶像。正如没 有哪本工具书能告诉你昆德拉可以“翻译”为陀思妥耶夫斯基一样,从 cult 到 偶像,其实是充分尊重中西方受众群体,理解中西文化差异之玄妙的转化。 7. 笔者:从 2003 年此书完成至今历经 10 年时间,反思此书您是否留有些遗憾, 或者您对于此书中的观点有没有什么新的发展完善? 里昂:确切的说,我在 2002 年就完成了此书的创作,当时恰逢张艺谋的英雄 在中国上映,而英雄在海外上映那是 2004 年的事情,也就是说,此书未能 涵盖对英雄的评述是一大遗憾。 英雄包括了中国最优秀的导演和演员团 队,张艺谋、李连杰、梁朝伟、张曼玉、陈道明、章子怡、甄子丹等,以及凭 卧虎藏龙获得奥斯卡最佳配乐奖的谭盾。 英雄在北美上映后,屡破票房 记录,并且入围了第 75 界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角逐,引来了西方影评界的广泛 关注。如果能以英雄作为此书的终点,将更加完美。此外,进入 21 世纪, DVD 以及互联网的广泛流通也为广大观影者提供了更广的平台和更多的选择。 李连杰和成龙的很多其它优秀作品,我是后来通过 DVD 才观赏到,所以在书中 论述两位功夫明星时,可能忽视了他们的一些作品。这些都是此书留下的遗憾 所在,同时也为我日后的研究留下了空间。 8. 笔者:那您就接着谈谈在功夫偶像之后,您中国电影研究的最新动向吧? 6 里昂: 2005 年,我在New Cinemas: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Film(新电影: 当代电影杂志)上发表了“Ong-Bak: New Thai cinema, Hong Kong and the cult of thereal”(拳霸:泰国新电影,香港和真实的“邪典”) 这篇论 文主要审视了 2003 年泰国出品的功夫电影拳霸。此片首先在东南亚市场取得了 商业上的巨大成功,继而逐渐在西方传播开来。我在三个方面展开了论述。其 一,此片是放置在“泰国新电影”的大背景下进行讨论,分析指出此类电影既 有国族主义又有跨国特征的双重特点。第二,这部影片被认为是泰国电影与香 港电影的融会贯通之作, 拳霸重新演绎了香港电影真实功夫表演的传统。最后, 我指出在当今数字化功夫片时代, “真实性”的概念其实是一种“返璞归真” 。 这种返璞归真其实是把双刃剑。一方面,为广大观影者提供了不同于黑客帝国 系列影片 3的另类选择;但是另一方面也让泰国影片给人以“原始、粗糙”的感 觉。应该说这篇文章,把我香港功夫片的研究拓展到了其对东南亚其它国家电 影的影响层面。2007 年,在安德里斯与弗雷德里克(Andris, S. and Frederick, U.)合编的Women Willing to Fight: the Fighting Woman in Film(女人愿意打斗:电影中的武打女郎 )一书中,我发表了“Zhang Ziyi, Martial Arthouse4 and the Transnational Nuxia” (章子怡:新武侠电影与 跨国女侠) 。Martial Arthouse 这种类型片指两个方面的内容,Martial Arts(武)和 Chivalry(侠),这种新武侠电影极大的区别于以往的武侠片。而正 是这种新武侠影片成就了章子怡的国际斐誉,例如,在卧虎藏龙、英雄、十面 埋伏中都有章子怡的上佳表现,从而使章子怡确立了在西方观众心目中的女侠 形象。不断发展的国际化背景,为新武侠电影和章子怡作为“跨国女侠”提供 了舞台。从这个角度讲,章子怡的演绎与现代性紧密相连,颠覆了传统性、规 约化和真实性。是“非真实的”和“修正的”是跨国的、全球化的。在 2008 年, 我与梁永辉合编了东亚电影:探索跨国协作影视一书East Asian Cinemas: 3 黑客帝国系列影片,截止到笔者访谈一共上映了三部。分别是,1999 年黑客帝国 1 ,2003 年 5 月 黑客帝国 2:重装上阵 ,以及 2003 年 10 月黑客帝国 3:矩阵革命 。但此处,里昂强调的是黑客帝 国系列影片 virtual action 的性质,即他们的的虚拟非真实性。 4 Martial Arthouse 一词最早出现在 2000 年 12 月 Sight and Sound 期刊封面上,即李安的卧虎藏龙公映 后。在国外还没有人为其下过明确的定义,而在国内也没有一个统一明确的对应翻译。根据对 Leon 的访 谈,他对 Martial Arthouse 的解读为“由著名导演执导、大成本制作并与李安、张艺谋等导演之前的影片 相区别的武侠电影” 。结合 Leon 的解读,以及对他其它文章的综合理解,此处笔者将其翻译为“新武侠电 影” ,以期与之前的武侠片区别。例如,在“Zhang Ziyi, Martial Arthouse and the Transnational Nuxia”中, Leon 提到的“新武侠电影”有陈凯歌的无极 ,徐克的七剑 ,以及于仁泰的霍元甲等。这些影 片具备史诗性的纬度,大制作的资金投入;但是与以往吸引众多香港粉丝的经典武侠片相同之元素甚少。 精品文档 Exploring Transnational Connections on Film (co-edited with Leung Wing Fai, I.B. Tauris 2008)。这本书,主要探讨了东亚电影对全世界的影响, 我自己在本书中撰写了“Asiaphilia5, Asianisation, and the Gatekeeper Auteur6: Quentin Tarantino and Luc Besson” (亚洲崇拜、亚洲化与电影导 演:昆汀塔伦蒂诺和吕克贝松)一文,主要探讨昆汀塔伦蒂诺和吕 克贝松的影片是如何被亚洲功夫类型片所影响的,从而将香港功夫片的影响 研究从东南亚逐步拓展到全世界。同样是 2008 年,我在马赛厄斯和门蒂克 (Mathijs, E. and Mendik, X)合编的 The Cult Film Reader(邪典电影 读者 )里发表了“Hans Island Revisited: Enter the Dragon as Transnational Cult Film”(重视孤岛龙争虎斗作为跨国电影)虽然香港 和美国合拍的李小龙电影龙争虎斗引起了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西方的巨大反响, 但是这部影片经常被视作伪中国功夫电影,因为里面充斥了太多的文化和种族 的冲突。而如果确实存在这些矛盾的文化冲突符号,那这一切都聚焦于在地理 和国家身份上充满疑问的孤岛之上。此外,对于大多数的中国电影研究者来说, 龙争虎斗降低了李小龙在人们心目中作为殖民地想象的东方原型形象的力度。 而我在文章中呼吁人们更多关注本片中所赋予的,别的武侠片所不具备的对武 侠哲学精神的解读;而以一种对话沟通的方式理解龙争虎斗中暗含的“殖民与 被殖民”关系。而龙争虎斗的最大价值,在于它开创了中国电影跨国性的先河。 2011,我又在宋慧林与朱丽安(Lim, SH. and Ward, J.)合编的The Chinese Cinema Book(中国电影丛书)里发表了“Dragons Forever: Chinese Martial Arts Stars”(飞龙猛将:中国功夫明星)的文章。在这篇文章里, 我系统的对比论述了从 70 年代至今的三组武打明星:风靡全球的李小龙与陈龙、 区域名人王羽与傅声、以及影坛新宠李连杰与章子怡。还有在罗伯特卑尔根 (Robert Burgoyne)编的The Epic Film in World Culture(世界文化中 5 Asiaphilia 这个术语首先由美国社会学教授 Darrell Hamamoto(着有 Nervous Laughter紧张的笑声: 电视情景喜剧与自由民主思想等)提出。他指出,Asiaphilia 是一种对亚洲流行文化的崇物教情怀; 但是这种情怀并不像它看起来的那么积极,因为它移植并系统的挪用了由亚洲人民创造的文化财产和表现 形式,并试图证明其合法性。 6 The gatekeeper auteur 是一种西方的电影导演/制作人。这类电影导演/制作人在自己的影片中要么使 用亚洲影星,要么运用亚洲武术指导,充分融合亚洲电影元素,呈现在西方观众眼前。他们往往被视作 “邪典”或“另类”制片人(例如昆汀塔伦蒂诺) ;而且会吸引一批具有相关品味的影迷。 8 的史诗电影)中,我发表了“Heroic Chivalry, Heroic Sacrifice: Martial Arthouse as Epic Cinema”(骑士精神、英雄献身:武侠作为史诗电 影)的文章。在这篇文章中,我把武侠电影放入史诗电影的语境中进行讨论, 并且从三个方面探讨了武侠电影具备史诗性的特点。其一,我用荆轲刺秦王 The Emperor and the Assassin (1999)和英雄Hero (2002)两部电影为例,对 比同时期的相关史料记录,得出武侠电影具备民族/国家神话般的“历史穿越性” 观点。第二,武侠电影和史诗电影都具备影像奇观的震撼效果,同时都具备时 空流动性的叙事特点。最后,我指出了表现英雄主义尤其是英雄的牺牲,是在 传统的东方武侠电影和西方的史诗电影中共通的特性。由此,建立起了东方武 侠电影和西方史诗电影之间一座互通的桥梁。 9. 笔者:谁是您最喜欢的中国电影导演和演员? 里昂:我最喜欢的中国导演是徐克(Tuis Hark) ,当然这也与我的功夫片情节 密切相关。我接触并喜欢上徐克作品是从上世纪 90 年代初,他的黄飞鸿系列电 影开始的。从李连杰主演的武状元黄飞鸿到男儿当自强再到狮王争霸,以及后 来由赵文卓主演的王者之风和龙城奸霸,我都通过 DVD 观看过。想到黄飞鸿人 们可能首先会想到李连杰,但是,是徐克成就了李连杰在观众心中的黄飞鸿的 侠义形象,也是徐克使李连杰达到了功夫片演绎的最高峰。我甚至这样认为, 上世纪 90 年代是属于徐克的武打片年代,是他为香港电影开创了新的时代。他 的古装武打片在英语世界非常受欢迎,与旧的港式武打片迥异。你知道吗,由 于徐克的古装武打片,让包括成龙在内的电影公司很长一段时间不敢拍古装武 打片,哈哈。我最喜欢的中国演员当然是李小龙,喜欢他的原因前面已经谈过 很多。 10.笔者:那您就接着谈谈成龙和李连杰吧,您更喜欢哪一个呢? 里昂:应该说两位都是我很喜欢的大明星,如果一定让我选一个的话,我更喜 欢李连杰。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成龙 1954 年生于香港,而李连杰 1963 年生 于北京,两人差不多相差 10 岁。成龙在上世纪 70 年代末凭借义胆厨星 、 蛇形刁手成为继李小龙之后的又一位武打明星。他 10 岁开始学习京剧及武 术。除了在舞台演出,也会到片场做特约,年纪稍大便做武术执导与替身。顽 皮、灵巧、拼劲十足的个性,敏捷的身手,将喜剧元素加入到功夫技巧中的特 点,令观众拍案叫绝。他把特技融入其中,以惊险和幽默大获成功。成龙自编 精品文档 自导自演,包括设计武打动作,全面发展。在将中国功夫以及中国文化推广到 全球的事业中,成龙的贡献和影响力极其巨大。而李连杰是上世纪 80 年代初拍 了部少林寺迅速走红。李连杰自幼习武,曾经连续夺得全国武术冠军。并 且应邀访美,受到尼克松总统的接见。你知道吗,李连杰甚至受邀出任美国总 统保镖,后被他婉言谢绝。李连杰技术扎实、全面,刀、枪、棍、剑以及拳、 脚对练都颇具功夫。其中尤以拳、刀最精。他的速度快、动作准、力度大、弹 跳好、节奏明。还记得当年看李连杰的少林寺 ,他实实在在的真功夫在影片 中得到全面而集中的表现。 少林寺还在全世界范围内引发了一场投奔少林, 学习少林功夫的热潮。李连杰的银幕形象多元,既可以演冷面杀手,也可以演 温柔的俊美后生;既可以演喜剧,又可演悲剧,时装戏、古装片皆可,是一个 武艺高超的俊美“后生”。 11. 笔者:感谢您对中国功夫片,中国导演,以及影星的精彩点评! 里昂:不用客气!和来自中国的朋友聊我们共同喜欢的中国电影,我也非常愉 快!祝你的研究取得成功!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Journal Papers (2005) Hunt, L., Ong-Bak: New Thai cinema, Hong Kong and the cult of the real, New Cinemas: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Film 3 (2) : 69- 84 Book Chapters (2011) Hunt, L., Heroic Chivalry, Heroic Sacrifice: Martial Arthouse as Epic Cinema. In: Robert Burgoyne. eds.: The Epic Film in World Culture. AFI Film Readers 63- 81 (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校方责任赔付协议书
- 土地信息咨询协议书
- 入室抢劫调解协议书
- 居室房屋出售协议书
- 暖气安装人工协议书
- 离婚之后变更协议书
- 闲置公司收购协议书
- 政府石料处置协议书
- 摊点卫生管理协议书
- 快速处理保险协议书
- 2025-2030全球及中国军事无线电系统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市场深度研究发展前景及规划可行性分析研究报告
- 配电工程施工方案
- 2025年中国光纤放大器行业竞争格局及市场发展潜力预测报告
- 护理礼仪中的称呼礼仪
- 2025年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新版
- 2024年河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物理试题含答案
- Unit 4 Healthy food(说课稿)-2024-2025学年人教PEP版(2024)英语三年级下册
- 2025年全国叉车证理论考试题库(含答案)
- 99S203 消防水泵接合器安装图集
- DB13T 5461-2021 连翘种子种苗质量标准
- Q∕SY 04797-2020 燃油加油机应用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