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组织培养褐变产生的因素及对策 毕业论文.doc_第1页
植物组织培养褐变产生的因素及对策 毕业论文.doc_第2页
植物组织培养褐变产生的因素及对策 毕业论文.doc_第3页
植物组织培养褐变产生的因素及对策 毕业论文.doc_第4页
植物组织培养褐变产生的因素及对策 毕业论文.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装订线植物组织培养褐变产生的因素及对策摘要 简要说明了植物组织培养中褐变的危害,分析了褐变产生的机理及影响因素,详细阐述了抑制褐变的若干措施。关键词 植物组织培养 褐变 酚类物质 多酚氧化酶醌类物质abstract briefly explain the plant tissue culture in the dangers of browning, analyzes the browning emergence mechanism and affecting factors,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inhibition of browning measures.keywords plant tissue browning phenol polyphenol oxidase quinoid substances在许多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常遇到褐变问题。褐变主要发生在外植体,在植物愈伤组织的继代、悬浮细胞培养以及原生质体的分离与培养中也经常发生。褐变产物不仅使外植体、细胞、培养基等变褐,而且对许多酶有抑制作用,从而影响培养材料的生长与分化,严重时甚至导致死亡。本文探讨植物组织培养中褐变现象的影响因素、机理及防范措施,对我们进行科学研究或工厂生产,包括植物组织的培养,原生质体、悬浮细胞和植物器官的培养都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1 褐变的危害褐变是指外植体在培养过程中,自身组织从表面培养基释放褐色物质,以致培养基逐渐变成褐色,外植体也随之进一步变褐而死亡的现象。褐变的发生与外植体组织中所含的酚类化合物数量多少及多酚氧化酶活性有直接关系。很多植物,尤其是木本植物都含有较高的酚类化合物,这些酚类化合物在完整的组织和细胞中与多酚氧化酶分隔存在,因而比较稳定。在切割外植体时,切口附近的细胞受到伤害,其分割状态被打破,酚类化合物外溢。对于外植体本身来讲,酚类物质从外植体切口向外溢出是一种自我保护性反应,可诱导植保素或无物理屏障的形成,以防止微生物浸染组织。但酚类很不稳定,在溢出过程中与多酚氧化酶接触,在多酚氧化酶的催化下,迅速氧化成褐色的醌类物质和水,醌类物质又会在酪氨酸酶等的作用下,与外植体组织中的蛋白质发生聚合,进一步引起其他酶系统失活。从而导致组织代谢活动紊乱,生长停滞,最终衰老死亡。此外,由于组织的老化病变也会使多酚氧化酶激活而引起褐变。2 褐变产生的机理2.1 非酶促褐变非酶促褐变是由于细胞受胁迫或其他不利条件影响所造成的细胞程序化死亡或自然发生的细胞死亡,即坏死形成的褐变现象,并不涉及酚类物质的产生。徐振彪等1将生长正常的愈伤组织转移到含nacl的培养基中,组织周围尤其是接触培养基部分发生褐变,但培养基中没有看到扩散的褐化物质。当温度升高时继代保存时间过长,也会发生此类现象2。但这种褐变若采取适当措施或者愈伤组织适应了胁迫环境就不再发生了3。2.2 酶促褐变目前认为植物组织培养中的褐变主要是由酶促褐变引起的,培养材料变褐主要是由伤口处分泌的酚类化合物引起的4。酶促褐变如同一般的酶促反应,其发生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即酶、底物和氧。引起褐变的酶有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苯丙氨酸解氨酶等。从初次培养和继代培养过程中试管苗的褐变程度和ppo的活性来看,表明ppo活性的高低是引起培养材料褐变的关键。引起褐变的酶的底物主要是酚类化合物,按其组成可分成3类:苯基羧酸,苯丙烷衍生物,黄烷衍生物,但并非所有的酚类物质都是ppo的底物。在正常发育的植物组织中,底物、氧气、ppo同时存在并不发生褐变,是因为在正常的组织细胞内由于多酚类物质分布在细胞的液泡内,而ppo则分布在各种质体或细胞质中,这种区域性分布使底物与ppo不能接触。而当细胞膜的结构发生变化和破坏时,则为酶创造了与ppo接触的条件,在氧存在的情况下使酚类物质氧化成醌,进行一系列的脱水、聚合反应,最后形成黑褐色物质,从而引起褐变。3 褐变产生的影响因素影响植物组织培养褐变的因子是复杂的,因植物的种类、基因型、外植体部位及生理状态等不同,褐变的程度也有所不同。3.1 植物种类及基因型 在不同植物或同种植物不同基因型的组培过程中,褐变发生的频率和严重程度存在很大的差异,这是由于各种植物所含的单宁及其他酚类化合物的数量不同。一般木本植物的酚类化合物含量比草本植物高,更易发生褐变现象。核桃的单宁含量很高,不仅在接种初期发生褐变,在形成愈伤组织后还会因为褐变而死亡;苹果进行茎尖培养时,不同品种之间褐变的程度也不一样。对葡萄的研究也发现类似情况。3.2 外植体的生理状态 外植体的生理状态不同,接种后褐变程度不同。一般外植体的老化程度越高,其木质素的含量也越高,也就越容易褐变,成龄材料一般均比幼龄材料褐变严重。另外切口越大,酚类物质的被氧化面也越大,褐变程度就会更严重。因此外植体的受伤程度对褐变的产生具有明显的影响,伤口加剧褐变的发生。仙客来小叶诱导时,整片叶接种较分成多块褐变要轻。除机械损伤外,各种消毒剂对外植体的伤害也会引起褐变,对于不易褐变的种类,用升汞消毒后,一般不会引起褐变,若用次氯酸钠进行消毒,则很容易引起褐变的发生。3.3 取材时间和部位 在不同的生长季节,植物体内酚类化合物含量和多酚氧化酶的活性不同。实验表明在苹果和核桃上,冬、春季取材褐变死亡率最低,夏季取材很容易褐变。在取材部位上幼嫩茎尖比其他部位褐变程度低,木质化程度高的节段在进行药剂消毒处理后褐变现象更为严重。3.4 培养基 在初代培养中,培养基中无机盐浓度过高,会引起酚类物质大量产生,导致褐变。ba和kt不仅促进酚类化合物合成,而且刺激多酚氧化酶的活性,增加褐变;而生长素类如naa和2,4-d可延缓多酚合成,减轻褐变。采用液体培养基纸桥培养;可使外植体溢出的有毒物质很快扩散到液体培养基中,效果也很好。3.5 光照在采取外植体前,如果将材料或母株枝条进行遮光处理,然后再切取外植体培养,能够有效地抑制褐变的发生。将接种后的初代培养材料在黑暗条件下培养,对抑制褐变发生也有一定的效果遮光抑制褐变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氧化过程中,许多反应受酶系统控制,而酶系统活性受光照影响。但是,暗培养时间过长会降低外植体的生活能力,甚至引起死亡。3.6 温度高温促进酚氧化,培养温度越高,褐变越严重,而低温可抑制酚类化合物氧化,降低多酚氧化酶的活性,从而减轻褐变。在15-25下培养卡特兰,比在25以上时褐变要轻,在17以下培养天竺葵茎尖比在17-27褐变要轻。3.7 培养时间材料培养时间过长,会引起褐变物的积累,加重对培养材料的伤害。蝴蝶兰、香蕉等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褐变程度会加剧,甚至在超过一定时间不进行转接,褐变物的积累还会引起培养材料的死亡。4 抑制褐变的措施 从理论上讲,酶促褐变可以通过以下三种方法加以抑制:一是除去引起氧化的物质氧;二是捕捉或减少聚合反应的中间产物;三是抑制有关的酶。实际操作上,下列措施是被认为行之有效的。4.1 选择适当的外植体 取材时应注意选择褐变程度较小的品种和部位作外植体。成年植株比幼苗褐变程度厉害,夏季材料比冬季及早春和秋季材料的褐变要严重。冬季的芽不易生长,宜选用早春和秋季的材料作为外植体。王异星5用荔枝无菌苗不同组织的诱导试验表明,茎最容易诱导出愈伤组织,培养2周后长出浅黄色的愈伤组织;叶大部分不能产生愈伤组织或诱导出的愈伤组织中度褐变;而根极大部分不产生愈伤组织,诱导出的愈伤组织全部褐变。4.2 对外植体的处理 通过对较易褐变的外植体材料的预处理能减轻醌类物质的毒害作用。处理方法如下:外植体经流水冲洗后,在2-5的低温下处理12-24小时,再用升汞或70%酒精消毒,然后接种于只含有蔗糖的琼脂培养基中培养5-7天,使组织中的酚类物质部分渗入培养基中。取出外植体用0.1%漂白粉溶液浸泡10分钟,再接种到合适的培养基中。若仍有酚类物质渗出,3-5天后再转移培养基2-3次,当外植体的切口愈合后,酚类物质减少,这样可使外植体褐变减轻或完全被抑制。何琼英等6用抗坏血酸预处理香蕉吸芽外植体,能减轻外植体褐变,从而提高芽丛诱导率。4.3 适宜的培养基 培养基的成分与褐变程度有关,要考虑所选培养基的状态和类型。4.3.1 适当的无机盐浓度 张妙霞等7在柿树组织培养防止褐变所进行的试验中,4种培养基的无机盐以改良ms(大量元素减半) 和1/2ms的效果最好,ms的效果较差,结果证明低浓度的无机盐可促进外植体的生长与分化,减轻外植体褐变的程度。徐振彪1在对玉米幼胚耐nacl愈伤组织的筛选表明,随nacl浓度升高,褐变现象加重。4.3.2 适当和适量的激素 王异星5在荔枝的组织培养过程中,培养基中添加1 mg/l ba + 0.5mg/l 2,4-d时,愈伤组织较坚硬,增殖缓慢,易产生褐变。培养基中添加1mg/l ba+1mg/l 2,4-d 时,愈伤组织浅黄疏松,增殖也快。4.3.3 培养基的硬度 在一定范围内,琼脂用量大,培养基硬度大,褐变率低8,这可能是培养基的硬度影响了酚类物质的扩散速度的缘故。4.3.4 培养基中水的硬度的影响 硬度低的蒸馏水褐变率低,而使用硬度较高的自来水,褐变严重,甚至会出现褐变死亡8。这可能是配制培养基的水改变了培养基中无机盐的浓度,间接地影响了植物外植体的褐变。4.3.5 培养基的ph值 在水稻体细胞培养中,ph值为4.5-5.0 时ms液体培养基可保持愈伤组织处于良好的生长状态,其表面呈黄白色,而ph值为5.5-6.0时,愈伤组织严重褐变。一般来说,酸性环境(ph值为4.5-5.0)不利于褐变过程的发生。4.3.6 培养条件 如温度过高或光照过强,光照会提高ppo的活性,促进多酚类物质的氧化,从而加速被培养的组织褐变。高浓度co2也会促进褐变,其原因是环境中的co2向细胞内扩散,细胞内co2增多,co2与细胞膜上的co2结合,使有效co2减少,导致内膜系统瓦解,酚类物质与ppo相互接触,产生褐变。因此,初期培养要在黑暗或弱光下进行。4.4 添加褐变抑制剂和吸附剂 褐变抑制剂主要包括抗氧化剂和ppo抑制剂。在培养基中加入偏二亚硫酸钠、l-半胱氨酸、抗坏血酸、柠檬酸、二硫苏糖醇等抗氧化剂都可以与氧化产物醌发生作用,使其重新还原为酚。由于其作用过程均为消耗性的,在实际应用中应注意添加量,其中l-半胱氨酸和抗坏血酸均对外植体无毒副作用,在生产应用中可不受限制。在水稻细胞的培养基中,添加植酸(pa),可防止褐变,pa分子中众多的羟基产生抗氧化作用,使生色物质的含量下降或pa与ppo分子中的cu2 +结合,从而降低了其活力。陈学森等在对植酸在银杏组织培养中应用的研究中也证实了植酸具有抑制多酚氧化酶活性的作用。常用的吸附剂有活性炭和聚乙烯吡咯烷酮(pvp)。活性炭是一种吸附性较强的无机吸附剂,能吸附培养基中的有害物质,包括琼脂中的杂质、培养物在培养过程中分泌的酚、醌类物质以及蔗糖在高压消毒时产生的5-羟甲基糠醛等, 从而有利于培养物的生长。粉末状的活性炭与颗粒状的活性炭相比吸附性更强,一般在培养基中加入1-4g/l的活性炭。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尽量用最低浓度的活性炭来对抗褐变的产生,因为活性炭的吸附作用是没有选择性的,在吸附物质的同时,也会吸附培养基中的其他成分,对外植体的诱导分化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而聚乙烯吡咯烷酮(pvp)是酚类物质的专一性吸附剂,在生化制备中常用作酚类物质和细胞器的保护剂,可用于防止褐变。4.5 进行细胞筛选和多次转移 在组织培养过程中,经常进行细胞筛选,可以剔除易褐变的细胞。在外植体接种1-2天后应立即转移到新鲜培养基中,能减轻酚类物质对培养物的毒害作用,降低抑制作用,使外植体尽快分生,连续转移5-6次,可基本解决外植体的褐变问题。4.6 其他措施 在外植体接种后1-2天即转移至新鲜培养基中或同一培养基的不同部位,可以防止酚类物质在伤口周围积累过多,连续转移几次即可防止褐变。此外,在外植体的培养过程中适当缩短转瓶周期,适当改变培养基的硬度等方法均可减轻褐变的毒害。5 总结褐变产生的主要因素有两大类:非酶促褐变,酶促褐变。 非酶促褐变是由于外界条件引起的,酶促褐变是由于内在因素引起的。防止褐变的方法有:选择适当的外植体,对外植体进行处理,使用适宜的培养基,添加褐变抑制剂和吸附剂,进行细胞筛选和多次转移。6 致谢7 参考文献1 陈杏禹, 吴会昌. 蔬菜栽培.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27-312 山东农业大学主编. 蔬菜栽培学各论.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21-24 3 山东农业大学主编. 蔬菜栽培学总论.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11-15 4 葛晓光, 张智敏. 绿色蔬菜生产. 北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