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成绩: 古代诗歌散文专题 形 成 性 考 核 册 专业: 学号: 姓名: 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学院 (请按照顺序打印,并左侧装订) 2 古代诗歌散文专题作业 1 一、谈谈你对汉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理解。 一、谈谈你对汉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理解。 答:就乐府诗的艺术特色而言,其“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主要表现为叙事手法的娴熟巧妙以及感情 抒发的质朴纯挚。 (1)汉乐府的叙事成就:诗经以抒情为主,楚辞亦然,而汉乐府中的叙事诗较之前两者已有大 幅度的增加,并且这些叙事诗也是乐府诗最精华的部分。汉乐府叙事手法巧妙,达到了很高的艺术 水准。短篇的叙事诗常常就是一个生活的场景。稍长一点的诗篇则是选取几个生活片段,辅以精 炼表述,来传达主旨。汉乐府为我们塑造了一批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乐府诗善于运用富有表现力 的艺术手法刻画人物,突出人物性格。如细节描写、传神的对话、层层烘托等。 (2)乐府诗感情抒发的质朴纯挚。汉代乐府诗的风格各不相同,或深婉,或率直,或悲怨,或慷慨, 但它们都被统一在质朴这一总体风格之下。质朴是指乐府诗感情的抒发往往不事雕琢,平实流畅,自 然道来,具有浑然天成的艺术效果。其语言也是“质而不俚,浅而能深,进而能远” ,尤其能体现其质 朴纯挚的抒情特征。 二、结合作品分析孔雀东南飞一诗的民间文学特征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古艳歌是孔雀东南飞的一个祖本或是异本, 孔雀东南飞便是来自这样的祖本或是综合 诸多这样的祖本而成,这使得孔雀东南飞带有明显的民间创作的特色,富有浪漫色彩。比如: (1)诗中通过刘兰芝自己和刘兰芝母亲之口反复夸赞刘兰芝的勤劳和聪慧,便是民歌常用的艺术手法。 (2)诗的末段,用松柏梧桐,交枝接叶,鸳鸯相向,日夕和鸣,来象征焦仲卿夫妇爱情的不朽,和对 理想生活的追求,也是民间文学常用的处理方式。 (3)魏晋以后,夫妇殉情的故事并不少见,如韩凭夫妇、陈东美夫妇、流传颇广的梁祝化蝶等,但见 于诗歌, 孔雀东南飞却是最早的。 三、结合作品分析南朝民歌和北朝民歌在题材内容与情感表达上有什么不同? 答:与南朝民歌相比,北朝民歌反映的社会生活要宽广得多。北朝民歌的直率粗犷、质朴刚健与南朝 民歌的柔美清丽、婉转缠绵恰相对照。北朝民歌较少修饰,也没有双关、隐喻等南朝民歌中常见的技 巧,没有对景物细致精工的描绘,不追求音韵的圆转流利,纯以气势夺人,真率动人,写实感人。虽 然很多民歌是翻译作品,我们仍可感受到这种鲜明的特点,这些特点正是南朝偏于柔弱的诗风所缺乏 的。这位后世诗人集南北之长、开拓新境界提供了重要的条件。 四、结合作品分析杜甫新题乐府诗如何“讽兴当时之事”的。 答:主要体现在杜甫新题乐府诗的内容上,而杜甫创作大量的“行”体新乐府则多为反映社会现实,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揭露统治者的穷兵黩武,这类诗以兵车行为代表。 (2)揭露了统治者的骄奢淫逸和对百姓的欺压。 (3)揭露安史之乱对百姓的伤害,这以“三吏” 、 “三别”为代表。 五、结合作品分析汉乐府和魏晋南北朝乐府在语言形式上各有什么特点?这些特点对后世诗歌创作有 3 何影响? 答:汉乐府在语言形式上的特点: 就其内容而言,其“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主要体现在全面而深刻地反映了社会下层民众真实的社会 生活和个体的生命体验,尤其注重反映他们生活的艰辛与痛苦,从而揭示出社会矛盾的尖锐;就其艺 术特色而言,其“感于哀乐,缘事而发”则主要表现为叙事手法的娴熟巧妙以及感情抒发的质朴纯挚。 汉乐府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首先,汉乐府诗绍继风 、 雅 ,直面现实,揭露社会矛盾, 表现人们真实而丰富的情感世界。其次,汉乐府民歌的影响还表现在对新的诗歌形式的创造上。汉乐 府民歌使用了新的诗体:杂言体和五言体,打破了诗经以来的四言传统。第三,在艺术手法上, 特别是在叙事诗的写作技巧上,汉乐府民歌的影响也非常大。 魏晋南北朝乐府在语言形式上的特点: 在艺术上,南朝民歌体制小巧,大多为五言四句,语言清新自然,不假雕饰,正如大子夜歌所说: “歌谣数百种,子夜最堪怜。慷慨吐清音,明转出天然。 ”“诗竹法歌响,假器扬清音。不知歌谣妙, 声势出口心。 ”无论是吴歌还是西曲,都善于运用双关谐隐,如以“偶”谐“偶” ,以“莲”谐“怜” 之类。不仅如此,南朝民歌在运用双关谐隐时还形成了严格的表达形式,即上句述其语,下句释其意。 如:“怜饮好情怀,移居作乡里。桐树生门前,出入见梧子。 ”(子夜歌 )诗中的“梧子”即“吾子” ,代指情人。 南朝民歌对当时的文人诗有很大的影响,鲍照、汤惠休以下,南朝诗人多有拟作,宫体诗的出现更与 南朝民歌的影响直接相关。唐五代以后,许多描写男女艳情的小诗,在意境、语言等方面,也受到了 南朝民歌不小的影响。唐代许多诗人也深受其惠,如李白的长干行便受到了西洲曲的影响。 与南朝民歌相比,北朝民歌反映的社会生活要宽广得多。北朝民歌的直率粗犷、质朴刚健与南朝民歌 的柔媚清丽、婉转缠绵恰相对照。北朝民歌较少修饰,也没有双关、隐喻等南朝民歌中常见的技巧, 没有对景物细致精工的描绘,不追求音韵的园转流利,纯以气势夺人,真率动人,写实感人。北朝民 歌篇幅也不长,大多为五言四句。 4 古代诗歌散文专题作业 2 一、 律诗是在篇章、句式、对偶、音律上都有严密限定的一种诗体,七律是律诗的一种,杜 甫是诗史上第一个大力写作七律的诗人, 咏怀古迹五首、 秋兴八首 、 登高等都 是杜甫的七律代表作。请认真学习教材第四章格律诗 ,并仔细研读杜甫咏怀古迹 其五,完成下列任务。 咏怀古迹其五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福移汉祚难恢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一)平仄是律诗最重要的格律因素,请学习律诗的平仄规定,完成下列任务。 1、请标出咏怀古迹其五的平仄。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福移汉祚难恢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2、粘对是律诗平仄规则的一部分,请以咏怀古迹其五为例,说明何谓“粘” 、何谓“对” 。 答:所谓“粘” ,是指上联的对句与下联的出句平仄必须是同一类句式,如果上联对句是仄起平收, 则下联出句影视仄起仄收;如果上联对句是平起平收,则下联出句应是平起仄收。即后联出句第二字 的平仄须与前联对句第二字的平仄一致。 所谓“对” ,是指每联出句与对句必须是相对的句式,出句为仄起仄收,则对句应为平起平收;出 句为平起仄收,则对句应为仄起平收。即一联之内平仄相对。若不符合以上规则,就被称为“失粘” 、 “失对” ,是律诗写作的大忌。 3、 “拗救”是律诗中经常会出现的一种声律现象,请以咏怀古迹其五为例,说明什么是拗救? 答:所谓“拗救” ,是指一句诗在该用平声字的地方用了仄声字,须在本句或对句的适当位置将仄 声字改为平声字予以补救。 (二)除了严格的平仄要求外,律诗在押韵和对仗上也有比较严格的规定,请以咏怀古迹其 五为例,说明律诗押韵和对仗的规则。 1、押韵规则: 答:二、四、六、八句须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一般只押平声韵。除首句押韵外,韵字在对句 5 句尾,且须一韵到底,不许邻韵通押。 2、对仗规则: 答:颔联、颈联须讲究对仗,首联、尾联可对可不对,对仗也有一定的讲究,但不像平仄那么严 格。 二、青认真研读教材第三章第三节所讲李白七古将进酒 ,完成下列任务。并从句式、平仄、押 韵、对仗等方面与杜甫咏怀古迹其五对比,进一步加深对七律格律要求的理解。 1、从原诗中节选八句抄录于下,并标出其平仄。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仄仄平平仄仄仄 平平仄仄平平平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平平仄仄平仄仄 仄仄平平仄平平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仄仄平平仄仄仄 平平仄仄平平平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平平仄仄平仄仄 仄仄平平仄平平 2、写出其韵字。 醒 名 谑酌 3、指明其中对仗的句子。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三、请尝试自拟题目,写作一首七言律诗,尽量做到在平仄、押韵和对仗等方面符合七言律诗的 格律要求。 古代诗歌散文专题作业 3 请于唐宋词人温庭筠、李煜、冯延巳、晏殊、欧阳修、晏几道、秦观、苏轼、李清照中选取一家, 以其令词作品为研究对象,自拟题目撰写一篇小论文,论文字数不少于 1200 字。 浅谈李煜词的宗教色彩 南唐后主李烃用他的词为人们营造了一个极为浓厚的悲剧氛围,同时也为自己编造了一个苦苦寻 求灵魂的精神世界。因而每阅读一遍李煜的词,都不由得让我想起了宗教。 的确,如同死亡和爱情题材一样,宗教也是文学创作中永恒的主题。但是文学和宗教的联系,却 远远不止于在内容上选取宗教题材,而在于一种深刻的内在契合。美国著名的宗教学家蒂利希认为: 宗教就最广泛、最根本的意义而言,是一种终极关切。 “人有种种关切和追求,但人不同于世间万物, 因为人有精神性的,超乎自然和超越自我的关切和追求;人不但有自我的意识,有探索人生意义的愿 望,而且有对终极存在或宇宙本原的意识,有探索它并同它和谐一致的愿望。 ”因此,正是在对人类、 对宇宙的终极关切上,在探讨生命的永恒与自由时,文学艺术与宗教找到了共伺点。对终极的关切, 6 构成了人类一切精神活动最深层、最内在和最本质的东西。终极价值的迷失,使人类精神四处漂泊流 浪,无处依归;而终极价值的复归,则也标志着人类精神的回归。本文所讨论的李煜词的宗教色彩, 便是一种非宗教教义的广泛的精神现象,是一种真诚地面对自己的灵魂,执着于探索生命的永恒与自 由的人生态度,是一种对人生、对世界的终极关切。也正是由于这种态度,使得李煜词在中国古代诗 词中享有独特的价值。 一、对自己灵魂的仟悔 李后主用他的词,向世人展示了他那深层的苦难,然而在这深层的苦难之中,饱含了一种极为浓 厚的悲剧氛围和仟悔意识。他用自己的血泪之作,对自己的灵魂进行了深深的仟悔。这一点,在中国 的古代文化中是很少见的。 仔细考察一下中国的古代文化,发现其中往往缺乏一种因灵魂的折磨而带来的情感的痛苦和悲剧 意识。无论是宗教还是文学,往往被作为一种逃避现实人生的心灵避难所。中国古代的诗人是较早面 对大自然的,其中那清淡闲适的田园生活,恬静悠远的自然风光,清江明月的宇宙之思,确实具有美 感,常常令人留连忘返。然而,古代诗人面对大自然,却往往是因为仕途之路堵塞或时代正临衰世, 心中常常带着一番无可奈何的委屈,在面对大自然时, “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诗人们净化了 自身的情感,也忘却了痛苦,可同样也失去了与社会抗争的勇气。中国古代文人也喜欢吟咏前贤,在 历史的反思中寻找自己的人生位置,但往往只是借此排遣自己心中的愤怒和不满。 “古来圣贤皆寂寞” ,圣贤寂寞, “我”也寂寞,于是心中的忧患与不满也得到了慰藉。 然而,在众多的古代诗人之中,我觉得李煜是一个例外。由于他那特殊的经历,由于他那赤子的 心灵,由于他那大起大落的巨大的生活落差,他的词,呈现出与众不同的面目。要么,全身心地去拥 抱欢乐,企图寻找理想中那一片安宁而又平静的精神家园;要么,时时拷问着自己的灵魂,用他深层 的苦难对人生展开一番彻底的追究。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宵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这是李烃亡国 之后的反思之作破阵子 ,不仅展示了后主亡国之时的悲苦情怀,而且追悔了自己当年的安逸生活, 饱含着一种沉痛的悔恨之情。词的开头便追述了南唐先王所创下的宏伟基业, “四十年” 、 “家国” 、 “三千里” 、 “山河” 、 “凤阁龙楼” 、 “玉树琼枝” ,祖先留下的这些大好河山,本应是物阜民丰、国柞绵 长,代代兴旺发达下去。可是谁料想,一个好端端的国家,竞轻而易举地断送在自己的手中。此时李 后主以沉痛的心情,追悔自已往日的生活,为什么当时的“我”就不能想到会有战争这回事呢?“几曾 识干戈” ,这一短短的五字句,饱含了他心中多少深层的悔恨和懊恼。可是悔又何用?恨又如何?到如今 也只能无奈地在这令人揪心的短歌声中“仓皇辞庙” “泪对宫娥” 。 当然,李后主那深深的仟悔之情,不仅仅表现在对家园沦亡的悔恨之上,还表现在许多方面,如 对世事的反省和对人生的自责。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 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这首浪淘沙是首感慨人生的凄婉之作。也包含了对世事人生的自责和反省;五更梦醒,帘外 雨声漏漏,春意将尽,这是现实的凄然之景。然而“我”在这样凄婉的梦中,却竟然忘记了自己是囚 徒之身,依然去寻往日的快乐生活。至此,词人的心中不免有些自责伤怀,并由自责伤怀引出对江山 故国的感慨,那无限的江山啊,今生都已无法再见,就是那过去的一切也如那流水落花,一去不返。 这种愤慨、反省、自责之情,已经成为一种无以囊括的悲哀。 李煜就是这样,真诚地面对自己的灵魂,在展示自己苦难的同时,对自己的灵魂进行了深层的反 省,他没有掩饰什么,真诚地把自己心中的泪水、自责和那份深深的仟悔,毫无保留地袒露给世人看。 这与宗教要求人们对自己的灵魂作深层的反省有何差异?而在中国众多的诗人中,除了李后主,还有谁 能够真正去面对自己的灵魂? 7 二、对命运人生的关注与探索 作为悲剧人物的李煜,在经历了极盛之荣与绝悲之辱之后,失去了生活的自由,生命遭压抑、围 困,毁灭的痛苦时时吞噬他的生命,他的灵魂倍受煎熬,他在绝望中苦苦地挣扎。那国破家亡的深悲 巨痛,抚今思昔的无穷悔恨,身陷囹圄的忧惧,遭受玩弄的屈辱,忍辱负重的凄凉,以及在痛苦绝望 中对人生的思索、对生命的思考、对前途的迷茫,使得他在词中频频回望故土,环思宇内,力图找到 一份人生的答案。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 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是李煜的一首名作虞美人 ,也是他的绝命之词。词中的李烃,由于南唐的亡国,由一国之主 跌落为阶下囚。他失去了欢乐,失去了尊严,失去了自由,甚至失去了生存的安全感。他对人生已经 绝望,于是对那本来美好的“春花秋月”也产生了厌恶,厌恶它的无穷无尽。为什么会厌恶它的无穷 无尽呢?这是因为他的命运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再像以前那样安定不变,而是无法把握。而故国 的那些雕栏玉砌、凤阁龙楼,那些玉树琼枝、春花秋月,都已经从他的生活中永远地逝去。纵使那些 春花秋月、玉砌雕栏应该还在吧,但他却再也不能拥有,再也没有机会与它们相伴相依,而自己的生 命也在那无穷无尽的春花秋月的变更中渐渐地枯萎、老去。因而他厌恶那无尽无休的春花秋月,感叹 自己那变幻无常的生命将随着世间的每一度花谢月缺而长逝不返。这是一种怎样的哀愁呢?他渴望安定 永恒的生活而偏偏不能,这是为什么呢?他怎样也弄不明白。于是,他质问那岁岁如是的春花秋月要到 何时才能停止、了结。他时时都在思考着:人生为什么这样变幻无常?生命为什么这样短暂而又无法把 握,然而他却无法得到回答。这些疑问,这些悲愁和哀怨,时时困扰着他,使得他不堪重负,只得在 那月明星稀的夜晚,独倚小楼,向那寂静悲愤地喊出了“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 深沉慨叹。 就这样,李煜在对故土的频频回望中,环思宇内,对生命展开思考,对人生展开探索,孜孜以求, 悲苦而又执着。我们再看他的另一首名作: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留 人醉,几时重?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这是李烃的名作乌夜啼 ,虽然作于他被沦为囚徒之后,其中也包含了家国之恨,但是这其中所 包含的绝不仅仅是家国之恨,而是一种由对自己人生的反省、思索,继而扩大为对人类命运的一种思 索,一种对人生的寻根究底。词的开头便借“林花” 、 “春红”这两种美的事物,以此象征人生和自然 的美好。而美无论是对于自然或对于人生,总是转瞬即逝的。因而词人深深地叹惋:“太匆匆” 。然而 不仅如此,美的悲哀不仅在于匆匆地逝去,更难堪的是,当生命十分美好的时候却倍受摧残。 “无奈朝 来寒雨晚来风” ,自然界与人世间的无情摧残毁灭了多少美好的生命。然而,无论自然界,还是人世间, 总是希求美的存在和永恒。 “烟脂”这美好的颜色,无论是指代“林花” 、 “春红” ,还是象征红颜、青 春,尽管饱含着热泪,却依然不肯离去。 “留人醉”是绝望之中的希望,是一种对美的深深的挽留。然 而“几时重”又是当头一棒,给词人留下的仍然是深深的绝望。至此,词人才恍然大悟:生命原本短 暂,而人生所追求并为之沉醉的美丽其实只是一种凄艳,就像那混合着泪水的烟脂一样,更何况这种 凄美也是弹指即逝。而人生终究是痛苦的,那么人生的慰藉何在?人生的归依何在?在这痛苦的思索中, 词人悲痛地喊出了“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这样无可奈何的怅叹。 诸如此类的词还有“深院静,小庭空,继续寒砧断续风。无奈夜长人不寐,数声和月到帘栈!”这 首(捣练子 ),虽然是围绕着人世间的离愁别绪来展开。院静庭空,寒风阵阵,砧声断续,月照帘栊。 主人公置身在这样一个孤寂的氛围中,独立小楼,长夜不寐,他究竟被一种怎样的情感所困扰? 由此可见,词人经过苦难的熏染,个人之愁已升华为人生之愁。那无奈的人生、悲惨的现实使他 执着的个性备受拷打,却又愈益坚实。他在辗转反侧的挣扎中俯仰天地,纵观古今。那漫漫无际的哀 愁和苦恨汇成了他精神上一道解不开的结,同时也成了他灵感滚滚而来的源头。在萦绕着往事烟尘的 苍凉凄婉的哀歌中,他的精神情结升华成普遍的情结,他的痛苦沉淀成人生的痛苦,他的忧伤转化成 8 生命的忧伤,从而显示出对人生毁灭的挽歌式的情调,并形成了一种关注宇宙人生的普遍悲苦情怀。 在李烃词中,时不时都表现出他对生命的思索,对人生的探索,为什么美好的生命总会受到无情的摧 残毁灭而显得那样的短暂?他热烈渴求生命的永恒与存在,这一点与宗教追求人生的永恒也有着相同 之处。 三、对精神家园的寻觅与追求 为什么李烃的词给我们留下的是这样一位“满鬃清霜残雪思难任”的末代帝王形象?是一位如此孤 独寂寞的精神流浪者?为什么充斥于李烃词中的是这样一种极为浓厚的悲剧氛围?他究竟有着一种怎样 的人生重负?这还得从他做帝王开始说起。 李煜当帝王,可以说是一个历史的误会。他本是那个时代的一位艺术天才。 “聪颖敏慧嗜书成性, 善诗文,兼通书画,更妙于音律” 。因此,他花很多时间去填词弄曲,饮酒赋诗。他的才能和素质及 其理想和目标都与帝王身份相去甚远。且生性率直,敏锐善感。但就是这样一位敏锐善感、率直耽溺 的风流才子却偏偏被推上了乱世之时的君主宝座。当然,如果说李烃完全不想做皇帝也不符合历史, 而且他是中主李璟的第六个儿子,按理说帝位怎么也轮不到他。而他的长相也与他开了一个不大不小 的玩笑,天生一副帝王相。只“因他生有奇表,广额丰颊,风神洒落,故从小就遭其长兄文献太子弘 冀的忌恨” 。于是,李烃为了避祸,便自号钟隐,别号莲峰居士、钟山隐士,一心只想邀游在自然与 艺术的天地里,无心参与政事。但人生常常就是如此,渴望安宁与和谐,可安宁与和谐却往往被急风 暴雨所打破;希望在自然与艺术的天地里驰骋,可他偏偏却被推上了王位。在后主“23 岁时,文献太 子卒,他才徒封为吴王,并以尚书令知政事居于东宫,后因弘冀以下的四位兄长皆相继早亡,25 岁时, 嗣位于金陵” 。 而等到他嗣承王位以后,本来也想振作一番,可是此时的南唐已国微兵弱。 “南唐在 五代十国中本来是一个历史较久,领土较广,实力较厚的国家,无奈李烃之父中主李璟只好学能诗, 天性儒儒,素昧威武,因而错过了大好时运。 ”而李烃又生性软弱,没有治国安邦的政治素质、振作 之举,终于无济于事。于是在强大宋室的威压之下,他深感不安,对未来充满了忧惧,却又无可奈何。 只好一次又一次地向宋室纳贡称臣,屈求一份太平安宁的日子,然而这一份安宁最后也随着宋师的南 渡而破灭了。 就这样,李烃从身为皇子遭人忌恨,到身为皇帝被人欺凌,他依然没有政治和人身的 自由,甚至没有生存的安全感,伤恨、忧愁、无奈的情绪塞满了他的肺腑。而他那纤弱敏感的神经又 使他比别人感受更快,体验也更深。常常是一叶落而悲秋,见飞花便伤春,寒砧阵阵催他失眠,垂柳 依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不一样的你我他(教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
- 2024秋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三单元 法律在我心中 第十课 维护消费者权利(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教学设计 人民版
- 《第四单元10以内数加与减-小鸡吃食》(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一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 Unit 1 Making friends (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人教PEP版英语三年级上册
- 2024年二年级品生下册《爱惜每一张纸》教学设计2 鄂教版
- 2024-2025学年高中生物 第六章 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 第1节 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教学设计2 新人教版必修2
- 2023七年级英语上册 Module 6 A trip to the zoo Unit 3 Language in use教学设计 (新版)外研版
- Unit 1 The secrets of happiness Presenting ideas 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外研版(2024)七年级英语下册
- 2023六年级英语下册 Unit 7 Shanghai Is in the Southeast of China第1课时教学设计 陕旅版(三起)
- 2023三年级数学上册 二 观察物体第1课时 看一看(1)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
- 跨学科实践“桥梁调查与模型制作”(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八年级物理下学期项目化课程案例
- (二模)温州市2025届高三第二次适应性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 全国高职单招时事政治历史题库
- 冷库货物储存合同范本
- 专题06 机械能守恒定律 能量守恒定律(练习)(解析版)-2025年高考物理二轮复习讲练测(新高考用)
- 应急物资储备检查改进应急预案
- 第15课《青春之光》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 2025年河南轻工职业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附答案
- 世界给予我的 课件-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第一课主题班会
- 个体诊所申请书范文
- 《高速铁路系统》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