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道德经与道家智慧,1,道德经与道家智慧,清华大学 王晓毅教授,道德经与道家智慧,2,目录,上篇:道德经智慧 一、道 二、自然 三、无为 下篇:道家“内圣外王”智慧 一、黄老外王“因循”之道 二、庄学内圣“逍遥”之道,王晓毅:国学举要道卷 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2年,参考书,d6ts63yuux 总裁的天价小妻子 http:/www.sosoxiaoshuo.cc/so/5/5223/,道德经与道家智慧,3,引言:其人其书,老子又称道德真经,通行本分上篇道经与下篇德经,共81章,5000余字。,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县东)人。 师承大隐士商容(常枞)。 曾任东周王朝史官,传说孔子向其问学。 出函
2、谷关,著老子, 逝世于秦地,上篇:道德经智慧 引言:其人其书,上篇:道德经智慧,老聃贵柔。 吕氏春秋不二,道德经与道家智慧,4,一个字:柔。,一句话:无为顺应自然。,三个词:自然无为道。,思想要点,目的:无为无不为。,上篇:道德经智慧 引言,道德经与道家智慧,5,什么是“道”?,“道”是万物的运行规律,“道”:无形,简称“无”。 万物:有形,简称“有”。 万物只有遵循无形的“道”才能完善。,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老子第77章,一、道,上篇:道德经智慧 一、道,道德经与道家智慧,6,为何将“规律”称为“道”,规律是无形的,无法命名。 称其为“道” ,是取人类出
3、行必遵循“道路” 之意。,夫“道”也者,取乎万物之所由也。 王弼老子指略,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 老子第25章,上篇:道德经智慧 一、道,道德经与道家智慧,7,道生一, 一生二, 二生三, 三生万物。 万物负阴而抱阳, 冲气以为和。 老子第42章,道产生了天地万物,“道”是万物的生成者,宇宙大爆炸理论认为,约150亿年前宇宙大爆炸伊始,宇宙间只有能量,即道德经中“一” 其后,能量凝聚成基本粒子。就此,宇宙的演化开始了。,上篇:道德经智慧 一、道,道德经与道家智慧,8,二(阴阳二气) 三(阴阳和气),天地万物与人类,一(元气),“道生一”图解,道(无形),上篇:道德经智慧
4、 一、道,道德经与道家智慧,9,天地万物产生后,无形的“道”仍然存在于每个有形事物中,是其成长发育的动力。,道是万物存在的依据,三十幅,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 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老子第11章,上篇:道德经智慧 一、道,道德经与道家智慧,10,万物产生后,无形的“道”仍然存在于每个事物中,表现为自然之性,行为规则、变化动因。,生命差异是DNA的排列之“道”不同,“道”化为每个事物的“自然之性”,金钢石与石墨的差异是之“道”碳原子的排列之道不同,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老子第25章,上篇:道德经智慧 一、道,道德经与道家
5、智慧,11,道的运行规律无为顺应自然,道的运动规律与常识相反,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老子第40章,上篇:道德经智慧 一、道,大成若缺,其用不弊。 大盈若冲,其用不穷。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老子第45章,道法自然。老子第25章,道德经与道家智慧,12,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老子第8章,上善若水,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老子第78章,居善地, 心善渊, 与善仁, 言善信, 正善治, 事善能, 动善时。 夫唯不争, 故无尤。 老子第8章,水有七德,成功之道,上篇:道德经智慧 一、道,道德经与道家智慧,13,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 欲先
6、民,必以身后之。 老子第66章,心如赤子,圣人之道,处人之后,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 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 老子第20章,上篇:道德经智慧 一、道,道德经与道家智慧,14,善为士者,不武; 善战者,不怒; 善胜敌者,不与; 善用人者,为之下。 是谓不争之德, 是谓用人之力。 老子第68章,君子之道,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 老子第28章,善战者不怒,上篇:道德经智慧 一、道,道德经与道家智慧,15,什么是“自然”,“自然”是指事物本性的实现,二、自然,上篇:道德经智慧 二、自然,自然本性只能顺应而不能改变,天下神器,不可为也; 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老子第29章,道德经与道
7、家智慧,16,五色令人目盲, 五音令人耳聋, 五味令人口爽, 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 老子第12章,改变生理自然,导致病态。,违背“自然”是失败之路,上篇:道德经智慧 二、自然,道德经与道家智慧,17,改变伦理自然,导致道德沦丧。,大道废,有仁义; 智慧出,有大伪; 六亲不和,有孝慈; 国家昏乱,有忠臣。 老子第18章,上篇:道德经智慧 二、自然,道德经与道家智慧,18,善行无辙迹, 善言无瑕谪, 善数不用筹策, 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 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 老子第27章,“因物自然”的管理方法,此五者皆言不造不施,因物之性,不以形制物也。 老子第27章 王弼注,上篇:道德经智慧 二、自然,“自然
8、”是管理的最高境界,道德经与道家智慧,19,无为而自治是管理的最高境界,太上,下知有之; 其次,亲而誉之; 其次,畏之; 其次,侮之。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贵言。 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老子第17章,上篇:道德经智慧 三、无为,道德经与道家智慧,20,什么是“无为”?,“无为”是指顺应事物的自然本性,三、无为,上篇:道德经智慧 三、无为,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老子第51章,“无为”是指“不折腾”,不尚贤,使民不争; 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 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老子第3章,道德经与道家智慧,21,治大国,若烹小鲜。 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 老子第60章
9、,谨慎治大国,反对“有为”管理,其政闷闷,其民淳淳; 其政察察,其民缺缺。 老子第58章,不搞“察察之政”,上篇:道德经智慧 三、无为,企者不立,跨者不行。 老子第24章,道德经与道家智慧,22,实施“无为”管理,圣人无心没有先入之见,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 老子第49章,圣人“不仁”顺应社会规律,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老子第5章,上篇:道德经智慧 三、无为,道德经与道家智慧,23,老子 (创始人),老庄学派 (内圣之道),黄老学派 (外王之道),魏晋玄学 (内圣外王合一),下篇:道家“内圣外王”智慧,下篇:道家“内圣外王”智慧 引言、道家主要流派,引言:道家
10、的发展变化,早期 道教,巫术与神仙方术 诸子的思想因素,道德经与道家智慧,24,1、“黄老”概说,战国秦汉之际的新道家学派。 “黄”是黄帝,“老”是老子。 代表著作:吕氏春秋、淮南子 代表论文:司马谈论六家要旨,什么是黄老之学,一、黄老外王“因循” 之道,下篇:道家“内圣外王”智慧 一、黄老外王“因循”之道,道德经与道家智慧,25,司马谈是西汉前期人,司马迁之父。 论六家之要旨对黄老学说作了全面总结。 “六家”指阴阳、儒、墨、法、名与道家。,司马谈的论六家要旨,阴阳家、儒家、墨家、法家、名家,均为治国要术,但是有严重缺陷,不能成为治国之本。 道家融合百家,可为治国之本。,其人其文,理论要点,下
11、篇:道家“内圣外王”智慧 一、黄老外王“因循”之道,道德经与道家智慧,26,因阴阳之大顺, 采儒、墨之善, 撮名、法之要, 与时迁移,应物变化。 司马谈论六家之要指,以道家“因循”哲学为最高原则,融合法家、儒家、阴阳家、名家等诸子百家,以经邦治国为目的。,“黄老”道家的理论特点,下篇:道家“内圣外王”智慧 一、黄老外王“因循”之道,道德经与道家智慧,27,无成执,无常形,故能究万物之情。 不为物先,不为物后,故能为万物主。 有法无法,因时为业; 有度无度,因物与合。 故曰:圣人不朽,时变是守。 司马谈论六家之要指,下篇:道家“内圣外王”智慧 一、黄老外王“因循”之道,将老子的“无为”改造为“因
12、循”,道家无为,又曰无不为。 其实易行,其辞难知。 其术以虚无为本,以因循为用。 司马谈论六家之要指,圣人之见时,若步之与影不可离。 吕氏春秋首时,道德经与道家智慧,28,“因循”社会形势,灵活对策。,因则功,专则拙。 因者无敌。 吕氏春秋贵因,下篇:道家“内圣外王”智慧 一、黄老外王“因循”之道,因者,君术也; 为者,臣道也。 吕氏春秋任数,虚者道之常也,因者君之纲也。 司马谈论六家之要指,道德经与道家智慧,29,“中和”智慧融合了不同的学说,2、融合诸子百家,“中和”中华民族的伟大智慧,“中和”智慧融合了不同的民族,“黄老” 是诸子学说的最早融合,下篇:道家“内圣外王”智慧 一、黄老外王“
13、因循”之道,道德经与道家智慧,30,道、元气,阴阳,五行,天地万物与人类,德主刑辅、外儒内法。,宽猛相济、一张一弛。,黄老吸收 “阴阳”家学说,下篇:道家“内圣外王”智慧 一、黄老外王“因循”之道,道德经与道家智慧,31,以道为竿,以德为纶,礼乐为钩,仁义为饵,投之于江,浮之于海,万物纷纷,孰非其有? 淮南子 俶真训,仁义教化仅是“因循”的统治术之一,黄老道家修正了老子反仁义的学说,管理社会不能没有儒家的教化,黄老道家对儒家思想的吸收,二、才性分类 3、人物志与黄老道家哲学,道德经与道家智慧,32,黄老道家“因循”民情立法变法,举事必循法以动, 变法者因时而化。 吕氏春秋察今,黄老修正了老子反
14、法制的学说,管理社会不能没有法家的制度,黄老道家对法家思想的吸收,二、才性分类 3、人物志与黄老道家哲学,道德经与道家智慧,33,黄老道家对兵家思想的吸收,提出掌握战略主动的“因敌”学说,凡兵,贵其因也。因也者,因敌之险以为己固,因敌之谋以为己事,能审因而加胜,则不可穷矣。 吕氏春秋决胜,管理社会不能没有兵家的谋略,黄老修正了老子的反战学说,二、才性分类 3、人物志与黄老道家哲学,道德经与道家智慧,34,黄老道家“因循”管理哲学示意图,面对不同社会环境,与时俱进,随机应变。,阴:法家权术,阳:儒家伦理,综合运用诸子学说,因循,道,下篇:道家“内圣外王”智慧 一、黄老外王“因循”之道,道德经与道
15、家智慧,35,强毅之人,凌楷之人,休动之人,弘普之人,韬谲之人,柔顺之人,惧慎之人,辩博之人,狷介之人,沉静之人,雄悍之人,朴露之人,阳性人 (外向型),阴性人 (内向型),理想君主的“中和”本质,十二种偏才性格,人物志“主德”与“偏才”性格关系示意图,下篇:道家“内圣外王”智慧 一、黄老外王“因循”之道,道德经与道家智慧,36,清节家,术家,器能,国体,雄杰,伎俩,智意,文章,儒学,口辩,法家,臧否,阳:儒家(清节家),阴:法家(法、术家),十二种管理偏才,主德(“无名”的理想君主),人物志“主德”与“偏才”能力关系示意图,下篇:道家“内圣外王”智慧 一、黄老外王“因循”之道,道德经与道家智
16、慧,37,庄子,名周。生活在约公元前369前286的战国中期,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人,一度任该地管理漆园种植或漆器制作“漆园吏”,后辞职,从事讲学、著述,终身不仕。所著庄子流传至今。,1、庄子提出 “逍遥”问题,庄子生平著述,下篇:道家“内圣外王”智慧 二、庄学内圣“逍遥”之道,二、庄学内圣“逍遥”之道,道德经与道家智慧,38,庄子逍遥游的大鹏与斥鴳,庄子的“逍遥”学说,斥鴳:小人物 “翱翔蓬蒿之间。”,大鹏:大人物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下篇:道家“内圣外王”智慧 二、庄学内圣“逍遥”之道,道德经与道家智慧,39,夫富者,苦身疾作,多积财而不得尽用,其为形也亦外矣。 夫贵者,夜以继日,思
17、虑善否,其为形也亦疏矣。 庄子至乐,富贵者为此自伤,贫贱者为此铤而走险,大人物与小人物都不 “逍遥”,下篇:道家“内圣外王”智慧 二、庄学内圣“逍遥”之道,道德经与道家智慧,40,以“齐物”眼光看待世界,人类的痛苦,源于 “大小”、“是非”“荣辱”等价值观念 。,“齐物”与逍遥,因其所大而大之,则万物莫不大; 因其所小而小之,则万物莫不小。 庄子秋水,下篇:道家“内圣外王”智慧 二、庄学内圣“逍遥”之道,唯之与阿,相去几何? 老子第20章,道德经与道家智慧,41,得者,时也;失者,顺也。 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 此古之所谓县解也。 庄子 大宗师,与时俱化,材与不材之间,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
18、刑。 庄子养生主,“游世”说,下篇:道家“内圣外王”智慧 二、庄学内圣“逍遥”之道,道德经与道家智慧,42,郭象事迹,郭象(?312年)字子玄,河南人。西晋太傅主簿,是政治当权派。所著庄子注,是魏晋玄学的代表作,也是历代研究庄子的最权威著作。,2、郭象“逍遥”新义,其人其书,下篇:道家“内圣外王”智慧 二、庄学内圣“逍遥”之道,道德经与道家智慧,43,“性分”说,“性分”先天形成,不可改变。,牛马不辞穿落者,天命之固当也。 庄子秋水郭象注,凡得真性,用其自为者,虽复皂隶,犹不顾毁誉而自安其业。 庄子齐物论郭象注,“性分”存在差异,但无优劣分别。,下篇:道家“内圣外王”智慧 二、庄学内圣“逍遥”之道,道德经与道家智慧,44,夫大小虽殊,而放于自得之场,则物任其性,事称其能,各当其分,逍遥一也。 庄子逍遥游郭象注,“逍遥”新论,适合“性分”的活动便是“逍遥”,符合“性分”的行为便是“无为”,下篇:道家“内圣外王”智慧 二、庄学内圣“逍遥”之道,虽负万钧,苟当其所能,则忽然不知重之在身;虽应万机,泯然不觉事之在己。 庄子养生主郭象注,道德经与道家智慧,45,郭象庄子注的历史影响,大隐隐于朝,中隐隐于市,小隐隐于野。,下篇:道家“内圣外王”智慧 二、庄学内圣“逍遥”之道,郭象庄子注新论,解决了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八年级数学苏科版上册第六单元《6.6一次函数、一元一次方程和一元一次不等式》教学设计教案2
- 中国低温消毒柜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
- 医疗机构装修工人合同
- 2025年度个人资产转让协议版:股权买卖合作协议
- 健身房茶坊装修协议模板
- 2025年度中小学实习教师岗位聘任合同协议
- 2025年度商用房屋租赁协议(含租户品牌合作)
- 2025年度房产抵押债务重组实施协议
- 2024-2030年中国医用除颤器行业市场发展监测及投资潜力预测报告
- 2025年度手房定金合同电子版多语言版本服务协议
- IQC检验作业指导书
- 城市自来水厂课程设计
- 重庆市2024年小升初语文模拟考试试卷(含答案)
- 2024智慧城市数据采集标准规范
- 【人教版】《劳动教育》七上 劳动项目一 疏通厨房下水管道 课件
- 2024特斯拉的自动驾驶系统FSD发展历程、技术原理及未来展望分析报告
- 2024-2030年中国银行人工智能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发展趋势与投资前景研究报告
- 五届全国智能制造应用技术技能大赛数字孪生应用技术员(智能制造控制技术方向)赛项实操样题
- 中国银行中银数字服务(南宁)有限公司招聘笔试真题2023
- 2024七年级英语下册 Module 1 Lost and found教案(新版)外研版
- 2024年公共卫生基本知识考试题库(附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