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保健与高血压、糖尿病管理_第1页
老年保健与高血压、糖尿病管理_第2页
老年保健与高血压、糖尿病管理_第3页
老年保健与高血压、糖尿病管理_第4页
老年保健与高血压、糖尿病管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健康促进及老年健康、高血压、糖尿病管理,.,2,前言,健康是社会发展的目标,也是社会发展的资源,公共卫生最终目的是为了国民的健康,人类一切社会活动都是为了更加幸福的生活,而健康是这一切的基础。 针对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迫切需要解决的是:健康促进、健康教育、健康素养三大问题。,.,3,健康促进的概念,健康促进是促使人们维护和提高他们自身健康 的过程,是协调人类与环境的战略,它规定了个人 和社会对健康各自所负的责任。它以健康教育为基 础,其基本内涵包含了个人和政府行为(社会环境) 改变两个方面,并着重于发挥社会功能。,.,4,健康促进的五个活动领域,制定健康的公共卫生政策 创造支持性环境

2、强化社区的行动 发展个人技能 调整卫生服务方向,.,5,制定健康的公共卫生政策,健康促进的政策由多样而互补的各个方面综合而成,它包括政策、法规、财政、税收和组织改变。涉及各个部门、各级领导。,.,6,创造支持性环境,人与自然密不可分,健康促进在于创造一种安全、舒适、满意、愉悦的生活和工作条件。必须提出保护自然,创造良好的环境以及保护自然资源。,.,7,强化社区的行动,组织具体而有效的社区行动,包括确定需优先解决的健康问题、做出决策、挖掘社区资源,参与计划的制定和执行,以达到促进健康的目标。这一过程的核心问题是赋予社区以当家做主、积极参与和主宰自己命运的权利。,.,8,发展个人技能,通过提供信息

3、、健康教育和帮助人们提高生活技能以支持个人和社会的发展。目的是使群众能更有效地维护自身的健康和他们的生存环境,并做出利于健康的选择。,.,9,调整卫生服务方向,卫生部门的作用不仅是提供临床服务与治疗服务,而且必须坚持健康促进的方向。调整卫生服务方向也要求政府、社会团体、卫生部门和专业人员、个人共同分担维护和促进的责任,并立足于把一个完整的人的总需求作主服务对象。,.,10,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的区别,健康促进的概念要比健康教育更为完整,健康教育强调知识、行为的改变,而健康促进是在更大范围内研究健康问题,除教育外,还强调经济、法律、政策、环境等对健康的影响。健康促进是指一切能促使行为和生活条件向着

4、有益于健康改变的教育与生态学支持的综合体,健康促进是健康教育发展的结果,是新的公共卫生方法的精髓,是“21世纪人人享有卫生保健”全球战略的关键要素。,.,11,健康教育的概念,健康教育是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 帮助个人和群体掌握卫生保健知识,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自愿采纳有利于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动过程。,.,12,健康教育的基本特征,(1)健康教育内涵是知(知识)、信(信念和态度)、行(行为)的统一。追求知、信、行三者的统一,是健康教育与卫生宣传的根本区别(卫生宣传仅是实现特定健康教育目标的一种手段)。 (2)健康教育活动是从需求调研、计划、实施到评价的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 (3)健康

5、教育的基本策略是信息传播、行为干预和社区组织。,.,13,健康教育的目的和重点,健康教育的目的和重点是改变不良行为,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从而预防疾病的发生,促进健康水平和提高生活质量。,.,14,行为的形成和发展的影响因素,行为的概念 是具有认知、思维能力、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的人,对内外环境因素作出的能动反应。 行为学是健康教育重要基础理论之一。 人类行为构成的五个要素: 行为主体 行为客体 行为手段 行为环境 行为结果,.,15,人类的行为有本能行为和社会行为两大类,(1)本能行为(3个方面) 与生存有关的行为:如摄食、睡眠; 与种族保存有关行为:如性行为: 攻击与自我防御有关的

6、行为:反抗、妥协、逃避。 (2) 社会行为 是人在社会化过程中为了自身生存和发展而形成的一系列行为。社会行为的涵盖面很广,如职业技能、社会角色、娱乐行为等。,.,16,行为的发展与影响因素,(1)行为的发展(4个阶段) 被动发展阶段(03岁) 主动发展阶段(312岁) 自主发展阶段(12成年) 巩固发展阶段(成年以后) (2)行为形成和发展的影响因素 遗传 环境 学习,.,17,影响因素,遗传因素: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打地洞” 由于基因的复杂性,决定了人类行为复杂性和多样性。 环境因素: 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 适应环境与改造环境。 学习因素: 模仿 强化 研究,.,18,健康相关行为改变

7、,1、健康行为 是指人在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各方面都处在良好状态时的行为表现,是一种理想的行为模式。 2、健康相关行为: 指人类个体和群体与健康和疾病有关的行为。分为: 健康促进行为个体和群体表现出的、客观上有益于自身和他人健康的一组行为。 危害健康行为是指群体或个体在偏离自身、他人和社会期望的方向上,所表现出客观上不利于健康的一组行为。,.,19,健康相关行为改变,(1)认知理论:认知是指人们获得和利用信息的全部过程和活动:包括接收外界信息的刺激;对接受到的信息作出反应,采取适当行动。 认知理论认为只有在人们感知信息,认同信息的内容、产生行为意愿,并具有行为所需技能后才能实现。 (2)知信行

8、理论 “知信行”是知识、信念、行为的简称。 知信行理论认为:卫生保健知识和信息是建立积极、正确的态度,进而改变健康相关行为的基础,而信念和态度则是行为改变的动力。(“砍头不要紧,只要”),.,20,健康信念与行为改变,“信念是人们采纳有利于健康行为的基础” 哪些因素影响人们采纳有利于健康的行为? 感知疾病的威胁 感知健康行为的益处和障碍 行为方式: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通过丰富多彩的行为表现出来的有一定人格特征、有结构及规则的和相对稳定的行为格式或模型,是人的行为的定型化。 人的行为方式不同于一般行为,它是随人的自我意识的确定和思维方式的形成而形成的。一个人的行为方式一旦确定,就使其自身行为具有重

9、复性和稳定性特点,即在类似的情景中会有规则地多次出现。,.,21,健康教育方法,健康信息传播:是指人类交换信息的一种社会性的行为。是个人之间、个人与集体之间,传递新闻、事实、意见信息的过程。 传 播 模 式(拉斯维尔五要素传播模式),.,22,几种大众传媒的优缺点比较及选择,.,23,.,24,健康素养,健康素养是指一个人能够获取和理解基本的健康信息和服务,并用于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定,从而促进自身的健康。 中国公民健康素养读本,简称健康66条,是集科学性、知识性与实用性与一体,对于提高公民健康素养、增进公民健康素质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25,影响健康的因素,生物学因素: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

10、一是由病原微生物引起的传染病和感染性疾病;一是生物性遗传因素,某些内在的遗传或非遗传的内在缺陷、变异、老化也可导致人体发育畸形、代谢障碍、内分泌失调和免疫功能异常。 环境因素:偏远农村地区,自然环境恶劣,营养匮乏、卫生条件差,导致传染病、寄生虫病和地方病的流行;经济发达地区,乡镇企业和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带来环境污染。 卫生服务因素:它对人类的影响体现在提供和利用两个方面:一方面,卫生服务的范围、内容与质量直接关系到人的生老病死及同此产生的一系列问题,也反映社会公平性;另一方面,对卫生条件的合理利用问题。 行为与生活方式因素:生活方式是指在一定环境条件下所形成的生活意识和生活行为习惯的总和。在

11、现代社会,行为与生活方式因素是影响健康的最主要因素。吸烟、酗酒、缺乏锻炼、不良饮食习惯等不良行为和生活方式是致使人群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癌症等现代生活方式病的患病率和死亡率不断上升的主要原因。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与一些传染病如:性病、肝炎等也直接相关。,.,26,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学相关理论,行为学、传播学、教育学构成健康教育三大理论支柱,并由此形成了健康教育三大主要工作手段:健康传播、教育培训、行为干预。,.,27,老年健康,.,28,健康决定生命质量,追求健康与幸福是人类一切社会活动的原始动力和终极目的。 健康生活方式可以使寿命延长10年.可以使高血压降低55%、中风降低75%、糖尿病降低

12、50%、癌症降低33%。,.,29,老年健康,老年是生命的黄金岁月,是品味人生、享受人生、完美人生的一个重要阶段。 健康是人生的第一需求,健康是永恒的主题,健康是1,其余是0。健康人人需要,健康知识人人需要。 健康是一种选择,每个老年人都可以选择健康,把健康掌握在自己手中。,.,30,与健康长寿有关的因素,健康与长寿与以下因素有关: 生活方式和习惯 50% 遗传因素 20% 环境因素 20% 医疗卫生 10%,.,31,影响人寿命的因素,地理因素。海拔5001500m,平均气温1720,年降雨量12501800h,日照14001800。 种族、遗传、性别。 时代。 婚姻,爱情使人心情舒畅,有利

13、长寿。,.,32,人生阶段的划分,05岁 幼年期 611岁 童年期 1217岁 青春前期 1824岁 青春期 2544岁 青年期 4559岁 中年期 6074岁 初老年期 7589岁 老年期 90岁 长寿期,.,33,一、老年人健康问题,寿命延长,老龄人口增加,预防保健任务巨大。 自然规律不可抗拒,生理老化加速。 1、免疫功能衰退、抵抗力下降,肿瘤等疾病增加。 2、系统性生理老化,器官功能衰退。 人衰老从脑衰老开始,从而引起其他系统、器官机能衰退,脑衰老表现为失眠、焦虑、抑郁、呆痴等。 从25岁开始,每年心脏功能下降1, 从35岁开始,每年肌肉细胞减少1。 随着年龄增高,呼吸、心脏、消化、内分

14、泌等老化。 3、心理老化。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老年人难以适应社会交往变化,留恋过去、多愁善感、自卑孤独、敏感多疑、心理健康问题多(抑郁占28)。 4、不良生活方式加速,慢性病“爆炸”、“井喷式”发展。,.,34,.,35,现状,全国目前有:高血压患者2亿; 糖尿病患者9200万; 血脂异常2亿; 肥胖者2.4亿; 抑郁症患病率4。5%; CVD死亡占总死亡的40%;,.,36,5、在老年人群中,代谢综合征问题突出:代谢综合征又称为胰岛素抵抗综合症,是指肥胖、高血压、糖尿病、脂代谢紊乱等同时发生在同一个个体身上的现象。 6、白骨精集团的健康问题引起人们的关注。,陈逸飞 著名画家,2005年

15、4月死于肝硬化上消化 道出血,享年 59岁,高秀敏 著名喜剧演员,2005 年8月死于心脏病,享年46岁,.,37,三大平衡,1、六大类食物 (主食、肉类、 乳类、蔬菜、 水果、油脂) 合理搭配。 碳水化合物、 蛋白、脂肪、 维生素、纤维素、 矿物质、水) 平衡适量。,.,38,三大平衡,2、摄入与消耗平衡,营养过剩导致肥胖等一系列问题。 3、心理平衡,节制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心态是健康的无价宝,烦恼是想出来的,痛苦是比出来的,毛病是吃出来的,健康是走出来的。 糖尿病病人38、中风50有认知功能障碍。,.,39,三、四大基石,1、合理膳食:能提供全面、均衡营养的膳食,均衡营养膳

16、食是最高境界,吃出水平,吃出健康。 老年饮食力求低盐、低糖、低脂、低胆固醇、低刺激。 2、心理平衡。精神放松,无遗忘就无幸福,最好的心情是宁静。在精神犹伤中最让人痛心疾首的莫过于失亲人之痛,在生活变量中丧偶是比分最高,处理不好,对生者会有致命打击。 3、戒烟限酒,.,40,4、适量运动,老人健身六项注意(心肌重量增加1克,输血量增加1%) 掌握好运动量,运动时心率=220-年龄, 每次运动3060分钟,每周45次; 选择合适的地点,环境使人心情舒畅、不易受伤; 选择合适的时间和项目; 科学适度、掌握禁忌症; 贵在坚持; 切忌突然剧烈运动。,.,41,运动量适宜的正常表现,脸色红润; 、微微出汗

17、; 心率加快(每分钟心率小于120次); 稍感疲劳、容易恢复; 运动后食欲增加、睡眠良好、精神舒坦。,.,42,四、良好睡眠是健康的保障,失眠患者的衰老速度是正常人的三倍,心血管病的死亡率是正常人的两倍。 顺其自然,按生物钟安排作息时间,睡眠可以 “养神 养气 养筋 养心”,.,43,五、提高健康素养 养成健康生活方式,人生目标:60岁以前没有病,80岁以前不衰老,轻轻松松100岁,快快乐乐一辈子。 提倡快乐的童年,健康的中年,幸福的晚年。 管住嘴、用好腿、不吸烟、少喝酒、好心态、健康长寿100岁。 中国居民健康素养读本“健康66条”,对促进老年人身心健康大有帮助,健康需要知识和技能,健康是实

18、践行为。只有把对健康的追求变为自己的实际行动,健康才会变为现实。,.,44,高血压,.,45,什么是高血压?,安静状态下,不同时间内连续3次坐位血压140/90mmHg; 高血压测量的“三同一原则” 同一时间 同一状态 同一侧,.,46,原发性高血压的病因,1、遗传倾向 双亲无高血压者,发病率为3%; 双亲一方有高血压者,发病率为28%; 双亲都有高血压者,发病率为46%。 2、环境因素:肥胖、饮酒、摄盐。,.,47,关于高血压问题,高血压病是当今一大社会问题,我国高血压的患病率 在18%以上,有以下几个特点: 三高:患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 三低:知晓率低、治疗率低、控制率低。,.,4

19、8,对一个高血压病人应该了解的问题: 1、证明高血压的存在及级别; 2、存在什么危险因素? 3、除外继发高血压的可能。 4、明确靶器官的损害程度。 5、并存疾病的情况。 6、了解非药物疗法的情况。 7、一旦用药处方应有科学性,用药要有超前 意识。,.,49,高血压的诊断,类别 SBP(mmHg). DBP(mmHg) 理想血压 120 80 正常血压 130 85 正常高值 130-139 85-89 1级高血压(轻度) 140-159 90-99 2级高血压(中度) 160-179 100-109 3级高血压(重度) 180 110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140 90,.,50,血压的类型,1、

20、勺型 白天比夜间增10-20% 2、非勺型 白天比夜间小于10% 3、超勺型 白天比夜间大于20% 4、反勺型 白天比夜间低,予后差,.,51,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A、血压水平; B、年龄(男55岁;女6岁); C、吸烟; D、总胆固醇5.72mmol/L; E、糖尿病,.,52,高血压危险性分层,高血压 1级 2级 3级 无其他危险因素 低危 中危 高危 1-2个危险因素 中危 中危 很高危 3个危险因素 高危 高危 很高危 靶器官损害、糖尿病等 很高危 很高危 很高危,.,53,并存临床情况,(1)脑血管疾病:缺血性脑卒中,脑出血,短 暂性脑缺血发作。 (2)心脏疾病:心肌梗塞,心绞痛冠状

21、动脉血管重建术,充血性心衰。 (3)肾脏疾病:糖尿病肾病,肾衰(血肌酐177mmol/L或2.0mg/dl) (4)血管疾病:夹层动脉瘤,症状性动脉疾病。 (5)重度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出血、渗出,视乳头水肿。,.,54,理想的降压药物,1、有效降压; 2、能保护靶器官,预防并发症; 3、有良好的耐受性; 4、可治疗合并症。,.,55,用药的原则,1、最小剂量能满足疗效要求; 2、防治靶器官损伤; 3、单药疗效不佳时,可联合用药。 静息状态高心率是 冠心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56,选择降压药物的原则,“一个中心” 终身服药 “两个基本点” 长效好于短效 服药时间合理 “三个代表” 平稳降

22、压 保护器官 联合用药,.,57,高血压治疗的历史演进,一、序贯治疗方案:将不同的降压药先进行轮换使用,试图找到一种针对性强的药物,费时费力,效果差; 二、阶梯治疗方案:从某一种药物开始,逐步增加剂量,然后再联合第二种药物,病人依从性差; 三、联合治疗方案:把不同降压机制的药物以合适的剂量配合,对血压控制、靶器官保护,协同效应好、不良反应少、依从性好。,.,58,抗高血压药物对勃起功能的影响,中枢性降压药 利尿剂 受体阻滞剂 CCB ACEI a受体阻滞剂 ARB ,增强 抑制 ,.,59,治疗的目标,(1)将血压恢复至正常或理想水平; (2)青年、中年人或糖尿病患者血压降至130/80mmH

23、g; (3)老年人至少降至140/90mmHg。,.,60,改善心肌缺血的用药建议,(1)硝酸盐类药物 (2)类药物用至最大量; (3)长效CCB类药物; (4)代谢类的药物盐酸曲美他嗪; (5)抗血小板聚集类药物; (6)他汀类药物(具有抗炎、抗纤维化抗氧化应激、改善内皮功能、抗心律失常等作用,早期降脂、早期获益、长期降脂、长期获益)。,.,61,缓解心绞痛的用药建议,1、传统用药: 受体拮抗剂; 2、代谢类药物:雷诺嗪、曲美他嗪(可减少心 绞痛40%); 3 、硝酸盐类药物(必备); 4、中药:速效救心丸、复方丹参滴丸、通心络 等。,.,62,抗卒中治疗建议,(1)改善微循环、扩充血容量低

24、分子右旋 糖酐 (2)溶栓(艾通力) (3)抗凝(肝素) (4)尼莫地平 (5)抗血小板聚集类药物、叶酸 (6)中药,.,63,心衰分为四个阶段,A无心衰,有危险因素 B无心衰,心脏有结构和功能的改变 C有心衰,但容易控制 D有心衰,又难以控制 治疗A是为了预防B,治疗B是为了预防C,治疗C是为了预防D。 常用药物有ACEI、倍他乐克、地高辛、利尿剂、盐酸曲美他嗪、复方丹参滴丸。,.,64,缺血性心脏病的预防,1、降压46%; 2、他汀36%; 3、阿司匹林32%; 4、叶酸16%; 5、总计88%,.,65,脑卒中的预防,1、降压63%; 2、他汀17%; 3、阿司匹林16%; 4、叶酸24

25、%; 5、总计80% 早期降脂,早期获益,长期降脂,长期获益。,.,66,主要降压药种类选用参考(一),.,67,主要降压药种类选用参考(二),.,68,糖 尿 病,.,69,糖尿病的基本概念,糖尿病是一种慢性全身性进行性内分泌代谢紊乱综合症,高血糖为这一综合症的共同标志。空腹血糖 7.0mmol/L或/和口服葡萄糖试验两小时或随机血糖11.1mmol/L为糖尿病的诊断标准,.,70,.,71,糖尿病的分型,1型糖尿病(胰岛细胞破坏导致胰岛素绝对缺乏) A.免疫介导性 B.特发性 2型糖尿病(以胰岛素抵抗为主伴胰岛素分泌不足及以胰岛素分泌不足为主伴胰岛素抵抗) 3.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 4.妊娠

26、糖尿病,.,72,糖尿病治疗新进展,.,73,糖尿病治疗新进展,.,74,糖尿病急性并发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高血糖高渗状态 电解质平衡紊乱,.,75,感染性并发症,疖、痈、糖尿病足,.,76,慢性并发症,大血管病变:动脉硬化引起的心、脑、肾病变; 微血管病变:糖尿病肾病、视网膜病变; 神经系统病变:缺血性卒中、脑老化、痴呆、 周围神经病变、 自主神经病变 瞳孔、胃肠、泌尿生殖等。,.,77,糖尿病治疗新进展,.,78,糖尿病治疗新进展,.,79,糖尿病常用的实验室检查,尿糖 尿糖阳性是判断糖尿病的重要线索,但非诊断依据。通常尿糖可以作为调整降糖药物剂量的参考。然而并发肾小球硬化症时,血糖虽升

27、高,而尿糖可呈假阴性。反之,肾糖阈降低时(如妊娠),血糖虽正常,尿糖还呈阳性。 血糖测定 常用葡萄糖氧化酶法。可用血浆、血清或全血。诊断时应使用静脉血测定,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hPG)是诊断糖尿病的主要依据。FPG正常范围为3.9-5.6mmol/L。血糖测定也是长期监控病情和判断疗效的主要指标,常采用微量血糖计进行家庭血糖自我监控。,.,80,糖尿病常用的实验室检查,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当血糖高于正常范围而又未达到诊断糖尿病标准者,需做OGTT。OGTT应在清晨进行,禁食至少8小时以上。WHO推荐成人口服葡萄糖75g,溶于250-300ml水中,5分钟内饮完,2

28、小时后再测静脉血葡萄糖。儿童按每千克体重1.75g葡萄糖标准,总量不超过75g。 糖化血红蛋白A1(GHbA1)测定,糖化血红蛋白是血红蛋白与葡萄糖的非酶糖基化产物,其生成量与血糖浓度呈正相关。GHbA1有a、b、c三种,以GHbA1为主,正常值约为4.8-6.0%。由于红细胞的寿命为120天,因此本测定可反映取血前8-12周的平均血糖状况,可弥补血糖测定只反映瞬时血糖值的不足,是监测糖尿病病情的重要指标。,.,81,糖尿病常用的实验室检查,胰岛素释放实验:可反映胰岛素细胞对葡萄糖刺激的反映能力,即细胞功能情况。 C肽释放试验: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原,胰岛素原被酶分解成胰岛素 和C肽,C肽作为评

29、价胰岛细胞功能状态的指标比胰岛素更可信。正常人在糖负荷后胰岛素浓度升高,在30-60分钟内达到高峰,峰值为空腹的5-10倍,2小时下降,3小时恢复至空腹水平。 1型糖尿病患者空腹和糖负荷后胰岛素分泌均较差,胰岛素释放曲线呈低平曲线。 2型糖尿病患者糖负荷后胰岛素释放缓慢,正常人空服C肽为0.24-0.9pmol/L(即0.8-3.0ug/dl),糖负荷后30-60分钟达到高峰,峰值为空腹的5-6倍,3-4小时恢复到基础水平,由于C肽为胰岛素等分子分泌,故能反映胰岛素水平,不受外源胰岛素及抗体的影响。 1型糖尿病患者空腹C肽水平常低于0.4pmol/L,餐后低于0.8pmol/L。,.,82,糖

30、尿病常用的实验室检查,自身免疫反应的标志性抗体IGA、IAA和GAD-Ab,85-90%的1型糖尿病在发现高血糖时,其中一种或几种抗体可呈阳性。 血尿酮体测定;酮体在肝脏产生,包括羟丁酸、乙酰乙酸丙酮,二者之间可以相互转换。正常人血液中也存在少量酮体。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时,由于胰岛素缺乏,血糖不能被利用,脂肪分解加速,超过肝脏的代谢能力,酮体大量产生,血酮体显著增加,尿酮体也会呈阳性表现。 蛋白尿及微量白蛋白尿测定;正常肾小球可以滤出一些低分子量的蛋白,再经近端肾小管重吸收,24小时尿蛋白排出量低于30mg,尿蛋白定性实验呈阴性反映。所谓显性蛋白尿,是指24小时尿蛋白量0.5g,相当于尿蛋白30

31、0mg,尿蛋白定性阳性。 微量白蛋白尿最早预示糖尿病肾病及其发展的重要指标,是鉴别临床前期糖尿病肾病的标志。早期糖尿病肾病24小时微蛋白尿在30-300mg之间,此期应积极治疗,任其发展可逐渐发展为显形蛋白尿。 其他检查:糖尿病患者应进行血脂及心、肝、肾等有关检查。眼底血管荧光造影可发现早期视网膜病变。肌电图及运动神经传导速度的检查可发现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尿白蛋白排泄率测定有助于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血气分析、CO2结合力、血电解质、血浆渗透压检查。,.,83,糖尿病治疗新进展,.,84,糖尿病治疗新进展,.,85,糖尿病治疗新进展,.,86,糖尿病治疗新进展,.,87,糖尿病治疗新进展,.

32、,88,糖尿病治疗新进展,.,89,糖尿病治疗常用药物,磺脲类口服降糖药:甲磺丁脲(D860)、格列苯脲、格列齐特、格列喹酮、格列吡嗪、格列美脲。 双胍类口服降糖药 :二甲双胍 -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阿卡波糖(拜糖平)、伏格列波糖、米格列醇。 格列奈类降糖药物 :非磺脲类胰岛素促分泌剂瑞格列奈(诺和龙)、孚来迪、那格列奈。 噻唑烷二酮类药物 :罗格列酮、吡格列酮。 胰岛素:短效、中效(低精蛋白锌)、长效(鱼精蛋白锌) 、预混、类似物(赖脯、天门冬、甘精) 。 另分法:动物、人基因工程。,.,90,药物治疗注意要点,磺脲类、非磺脲类胰岛素促分泌剂,主要针对胰岛素缺乏。 二甲双胍、噻唑烷二酮类药物

33、 :胰岛素抵抗。 除特殊情况下糖化血红蛋白应7。 胰岛素治疗是糖尿病治疗的最后防线。 非药物疗法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石。 药物联合使用在多数情况下是必须的。 糖化血红蛋白每下降1,与糖尿病相关终点、死亡事件减少21,其它并发症也大大减少。,.,91,.,92,高血压 糖尿病管理,.,93,为什么提出高血压、糖尿病管理 因为这两种疾病患病率高、病程长、控制率低、发展速度快,目前是我国十分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管理效果好、意义重大。,.,94,高血压、糖尿病管理的主要内容 根据国家制定的高血压、糖尿病防治规范,按照疾病自然发展史,对疾病的前期、轻、中、重的各个阶段,加强管理。从健康教育、建档、评估、

34、监测、非药物疗法、药物疗法、三级预防、随访等方面进行管理,发挥两个积极性(医生、患者),有效地提高高血压、糖尿病的控制率,降低死亡率。,.,95,慢性病防治目前应解决的三个问题,一、使暴露人群和患者认识到高血压、糖尿病的严重性。 二、主动就医、主动配合。 三、有公认的解决办法,有专业防治人员。 此问题涉及政府重视、经费投入、健康教育、防治队伍建设等方面,目前,困难较大。,.,96,高血压糖尿病管理手册 的应用,.,97,高血压、糖尿病管理,高血压、糖尿病是最常见的慢性病,是心脑血管疾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并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目前,高血压、糖尿病的知晓率、治疗率及控制率均很低,造成了这两种病的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因此,我们面临的防治任务是非常艰巨和紧迫的。 高血压是脑卒中、冠心病、心功能和肾功能衰竭的主要危险因素,90%以上的高血压患者常常并存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如血脂异常、糖代谢异常、吸烟、腹型肥胖、缺少运动等,多种危险因素并存时,其对心血管系统的危害成倍递增。如果能积极控制并存的危险因素,就可使其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降低60%。因此,应特别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