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统编版(2024)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知识点复习要点_第1页
2024-2025学年统编版(2024)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知识点复习要点_第2页
2024-2025学年统编版(2024)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知识点复习要点_第3页
2024-2025学年统编版(2024)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知识点复习要点_第4页
2024-2025学年统编版(2024)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知识点复习要点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统编版(2024)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知识点复习要点目录第三单元阅读10阿长与《山海经》/鲁迅11山地回忆/孙犁12*台阶/李森祥13卖油翁/欧阳修阅读综合实践写作抓住细节整本书阅读《骆驼祥子》圈点、批注、做笔记课外古诗词诵读竹里馆/王维春夜洛城闻笛/李白逢入京使/岑参晚春/韩愈一、课文要点回顾《阿长与〈山海经〉》作者与背景: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本文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文章创作于1926年,记述了鲁迅儿时与阿长相处的情景,表达了对长妈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内容梳理:文章围绕阿长展开,先介绍阿长名字的由来,描述她喜欢“切切察察”、睡相不好等令人厌烦的行为习惯;接着讲述阿长给“我”讲长毛的故事,使“我”对她产生敬意;然而阿长踩死“我”的隐鼠,又让“我”对她的敬意消失;最终阿长为“我”买来渴慕已久的《山海经》,“我”对她产生了新的敬意。人物形象:阿长是一个饶舌多事、粗俗、不拘小节,但又善良淳朴、真诚热情,关心孩子的劳动妇女形象。通过对阿长一系列行为和语言的描写,如“元旦辟头的磨难”“切切察察的毛病”,生动地刻画了她的粗俗;而阿长为“我”买《山海经》的情节,则体现了她对“我”真诚的关爱。写作特色:作者采用欲扬先抑的手法,先写对阿长的不满,后写对她的感激与敬意,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立体;同时,运用细节描写,如对阿长外貌、语言、动作的描写,让阿长的形象跃然纸上,如“一到夏天,睡觉时她又伸开两脚两手,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山地回忆》作者与背景:孙犁,现代小说家、散文家,“荷花淀派”的创始人。本文创作于抗日战争时期,通过回忆自己在阜平的一段生活经历,展现了抗日战争时期人民的生活与精神风貌。内容梳理:文章以“我”与一位阜平农村姑娘妞儿的交往为主线,从妞儿在河边洗衣服时与“我”发生争执开始,到后来妞儿为“我”做袜子,再到“我”多年后回忆起妞儿,展现了一段质朴纯真的军民情谊。人物形象:妞儿是一个性格爽朗、泼辣、勤劳能干,同时又善良热情的农村姑娘。她在河边与“我”争吵时,言语犀利,展现出泼辣的性格;而她为“我”做袜子的举动,则体现了她善良热情的一面。写作特色:孙犁善于运用白描手法,通过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人物的形象和性格特点,如“这女孩子穿一件短上衣,光脚穿着草鞋,在抽着一根小烟袋,望着我笑”;同时,小说语言富有地域特色和生活气息,充满了浓郁的乡土风情。《台阶》作者与背景:李森祥,当代作家。《台阶》以农村为背景,围绕“台阶”这一核心事物,展现了中国农民特有的坚韧不拔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内容梳理:小说讲述了父亲为了建造高台阶的新屋,付出了一生的努力。父亲觉得自家的台阶低,社会地位低,于是决心建造高台阶的房子。他终年辛苦劳作,终于攒够钱建新屋、砌高台阶。然而,新屋建成后,父亲却感到失落与迷茫。人物形象:父亲是一位勤劳、坚韧、朴实,有着强烈自尊心和追求的农民形象。他不辞辛劳地劳动,积攒材料,体现了他的勤劳与坚韧;对高台阶新屋的执着追求,反映出他的自尊心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写作特色:小说以“台阶”为线索,贯穿全文,使文章结构严谨;同时,通过细节描写,如对父亲劳动时的动作、神态的描写,深刻地刻画了父亲的形象,如“父亲的两手没处放似的,抄着不是,贴在胯骨上也不是”。《卖油翁》作者与背景:欧阳修,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本文出自《归田录》,通过卖油翁和陈尧咨的故事,揭示了“熟能生巧”的道理。内容梳理:陈尧咨擅长射箭,自认为当世无双。一次他在园子里射箭,卖油翁放下担子站在一旁观看,对陈尧咨的射箭技术只是微微点头。陈尧咨质问卖油翁,卖油翁以自己倒油的经验,展示了“惟手熟尔”的道理,让陈尧咨心服口服。人物形象:陈尧咨是一个技艺高超、骄傲自满,但又能知错能改的人;卖油翁则是一位朴实谦逊、技艺精湛、深谙生活哲理的老者。文中通过对两人语言、动作的描写,如陈尧咨的“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以及卖油翁的“无他,但手熟尔”,生动地刻画了两人的性格特点。写作特色:文章运用对比手法,将陈尧咨的骄傲自满与卖油翁的朴实谦逊进行对比,突出了人物形象;同时,语言简洁生动,通过对话推动情节发展,短短篇幅就揭示了深刻的道理。阅读综合实践阅读方法指导分析人物形象:阅读记叙文时,要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描写入手,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精神品质。例如,在《阿长与〈山海经〉》中,通过阿长的语言“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可以看出她对“我”的关心和朴实的性格。把握文章线索:线索是贯穿文章始终的脉络,抓住线索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的结构和内容。如《台阶》以“台阶”为线索,串联起父亲建造新屋的过程,展现了父亲的一生。理解文章主旨:通过分析文章的内容、人物形象、写作背景等,深入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文章的主旨。例如,《山地回忆》通过描写军民之间的交往,反映了抗日战争时期军民鱼水情深的主题。阅读练习策略精读文本:仔细研读文章,品味语言,分析写作手法,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对于经典段落,如《卖油翁》中卖油翁倒油的描写,要反复诵读,体会其精妙之处。拓展阅读:选择与教材文章主题、风格相似的文章进行拓展阅读,加深对同类文章的理解。例如,阅读鲁迅的其他散文,了解其写作风格和思想内涵。写作——抓住细节细节描写的作用刻画人物形象:通过对人物细微的动作、神态、语言等描写,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动、立体。如《阿长与〈山海经〉》中对阿长睡相的描写,生动地展现了她不拘小节的性格。推动情节发展:细节描写可以为情节的发展埋下伏笔,使情节更加合理、连贯。例如,《台阶》中父亲对台阶高度的在意,为后文他建造高台阶新屋的情节做了铺垫。表达情感:借助细节描写,能够更深刻地表达作者的情感,引起读者的共鸣。如《山地回忆》中妞儿为“我”做袜子的细节,体现了军民之间的深厚情谊。细节描写的方法仔细观察:留意生活中的细微之处,积累写作素材。比如观察不同人物的表情、动作、穿着等,为写作提供真实的细节。巧用修辞: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增强细节描写的感染力。如“他的眼睛瞪得像铜铃一样”,形象地写出了人物惊讶的神态。多角度描写:从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多个角度进行细节描写,丰富文章的表现力。例如,描写春天的花园,可以从看到的花朵颜色、听到的鸟鸣声、闻到的花香等方面入手。整本书阅读——《骆驼祥子》圈点、批注、做笔记圈点批注的方法圈点符号:使用不同的符号,如圆圈、横线、波浪线等,对文中的重点词语、句子、段落进行标记。例如,用圆圈圈出描写祥子外貌的句子,用横线划出表现祥子性格变化的关键语句。批注内容:批注可以包括对词语的解释、对句子含义的理解、对写作手法的分析、对人物形象的评价等。如在描写祥子第一次买车的段落旁批注“通过‘哆嗦’‘几乎要哭出来’等细节描写,生动地表现了祥子买车时的激动心情”。做笔记的方式提纲式笔记:梳理小说的情节发展,列出提纲,明确故事的脉络。如按照祥子“三起三落”的经历,将其买车、失车的过程详细列出。人物分析笔记:对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如祥子、虎妞、刘四爷等,进行深入分析,记录他们的性格特点、行为动机以及人物之间的关系。主题探讨笔记:思考小说的主题,分析作者通过小说想要表达的思想,如对黑暗社会的批判、对人性的思考等。课外古诗词诵读《竹里馆》——王维诗歌内容:全诗描绘了诗人在竹林里独自弹琴、长啸、与明月相伴的情景,营造出清幽宁静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的心境。艺术特色:诗人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弹琴”“长啸”是动态描写,“幽篁”“深林”“明月”是静态描写,动静相衬,构成了一幅和谐的画面;同时,诗歌语言简洁自然,却意境深远。《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诗歌内容:这首诗写诗人在春夜听到笛声,引发了思乡之情。笛声仿佛无处不在,勾起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艺术特色:诗人运用夸张的手法,“散入春风满洛城”,极言笛声传播之广;同时,通过“折柳”这一意象,表达了离别的愁绪和思乡之情。《逢入京使》——岑参诗歌内容:诗歌描写了诗人在远赴边塞的途中,偶遇返京的使者,托使者给家人带口信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家人的思念和报国之志难以两全的复杂情感。艺术特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