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与历史人物考核试卷_第1页
古代文学与历史人物考核试卷_第2页
古代文学与历史人物考核试卷_第3页
古代文学与历史人物考核试卷_第4页
古代文学与历史人物考核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代文学与历史人物考核试卷考生姓名:答题日期:得分:判卷人:

本次考核旨在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学与历史人物的理解与记忆,以及对二者关系的把握。通过分析文学作品,了解历史人物的生平事迹,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历史文化素养。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0.5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哪位诗人被称为“诗仙”?

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D.王之涣

2.《史记》的作者是谁?

A.司马迁

B.班固

C.贾谊

D.王充

3.《离骚》的作者是谁?

A.屈原

B.宋玉

C.汉武帝

D.张衡

4.“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出自哪篇作品?

A.《诗经·国风·周南·关雎》

B.《诗经·国风·秦风·无衣》

C.《诗经·国风·魏风·伐檀》

D.《诗经·国风·齐风·东方未明》

5.“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出自哪位诗人的作品?

A.王维

B.杜牧

C.李商隐

D.白居易

6.“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出自哪篇作品?

A.《游园不值》

B.《山行》

C.《泊船瓜洲》

D.《题临安邸》

7.“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形容的是哪位美女?

A.西施

B.貂蝉

C.王昭君

D.杨玉环

8.“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出自哪位历史人物的事迹?

A.孙武

B.范蠡

C.越王勾践

D.荀子

9.“独木不成林,单弦不成音”形容的是哪种情况?

A.人多力量大

B.独立思考

C.合作共赢

D.个人奋斗

10.“指鹿为马”的典故出自哪位皇帝?

A.秦始皇

B.汉武帝

C.汉文帝

D.汉景帝

11.“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出自哪位诗人的作品?

A.王安石

B.苏轼

C.陆游

D.辛弃疾

12.“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出自哪位思想家的名言?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顾炎武

13.“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出自哪位古代文学家的名言?

A.范仲淹

B.王安石

C.陆游

D.辛弃疾

1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出自哪篇著作?

A.《论语》

B.《大学》

C.《中庸》

D.《孟子》

15.“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出自哪篇作品?

A.《离骚》

B.《九歌》

C.《九章》

D.《天问》

16.“临危不惧,勇往直前”形容的是哪种精神?

A.勇敢

B.智慧

C.坚韧

D.慷慨

17.“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比喻的是什么?

A.后人胜过前人

B.学习进步

C.事物发展

D.不断创新

18.“画龙点睛”形容的是什么?

A.突出重点

B.言简意赅

C.精益求精

D.独辟蹊径

19.“一箭双雕”比喻的是什么?

A.一举两得

B.一举两全

C.一箭双全

D.一举两用

20.“三顾茅庐”形容的是什么?

A.虚心求教

B.谦虚谨慎

C.坚持不懈

D.勤奋努力

21.“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比喻的是什么?

A.悲剧变喜剧

B.悲观变乐观

C.灾难变好运

D.好运变灾难

22.“塞翁得马,焉知非祸”比喻的是什么?

A.喜剧变悲剧

B.乐观变悲观

C.好运变灾难

D.灾难变好运

23.“螳臂当车”比喻的是什么?

A.勇敢无畏

B.盲目自信

C.没有自知之明

D.轻举妄动

24.“杯弓蛇影”比喻的是什么?

A.神经过敏

B.疑神疑鬼

C.想象力丰富

D.警惕性高

25.“杯盘狼藉”形容的是什么?

A.桌面整洁

B.桌面混乱

C.餐桌丰盛

D.餐桌简单

26.“杯水车薪”比喻的是什么?

A.力不从心

B.微不足道

C.无能为力

D.无可救药

27.“杯酒释兵权”形容的是什么?

A.谦让

B.勇敢

C.智慧

D.谨慎

28.“杯盘狼藉”形容的是什么?

A.桌面整洁

B.桌面混乱

C.餐桌丰盛

D.餐桌简单

29.“杯水车薪”比喻的是什么?

A.力不从心

B.微不足道

C.无能为力

D.无可救药

30.“杯酒释兵权”形容的是什么?

A.谦让

B.勇敢

C.智慧

D.谨慎

二、多选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至少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哪些作品属于《楚辞》?

A.《离骚》

B.《九歌》

C.《七步诗》

D.《九辩》

2.下列哪位诗人被称为“诗圣”?

A.杜甫

B.白居易

C.王之涣

D.李白

3.下列哪些人物是三国时期的历史人物?

A.曹操

B.孙权

C.刘备

D.张飞

4.下列哪些成语出自《庄子》?

A.涕泪交流

B.相煎何急

C.梦笔生花

D.螳臂当车

5.下列哪些作品属于唐代诗歌?

A.《滕王阁序》

B.《春江花月夜》

C.《琵琶行》

D.《阿房宫赋》

6.下列哪些历史人物是汉朝的?

A.张骞

B.李白

C.司马迁

D.王允

7.下列哪些成语出自《史记》?

A.指鹿为马

B.胸有成竹

C.老马识途

D.破釜沉舟

8.下列哪些作品属于《诗经》?

A.《关雎》

B.《鹿鸣》

C.《离骚》

D.《长恨歌》

9.下列哪些成语出自《论语》?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温故而知新

C.举一反三

D.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10.下列哪些历史人物是春秋时期的?

A.孔子

B.老子

C.孙武

D.屈原

11.下列哪些作品属于《汉乐府》?

A.《孔雀东南飞》

B.《陌上桑》

C.《长恨歌》

D.《琵琶行》

12.下列哪些成语出自《左传》?

A.破釜沉舟

B.指鹿为马

C.胸有成竹

D.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3.下列哪些历史人物是唐代的?

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D.苏轼

14.下列哪些作品属于《三国演义》?

A.赤壁之战

B.三顾茅庐

C.望梅止渴

D.空城计

15.下列哪些成语出自《庄子》?

A.相煎何急

B.梦笔生花

C.螳臂当车

D.庖丁解牛

16.下列哪些历史人物是战国时期的?

A.孙武

B.孟子

C.庄子

D.屈原

17.下列哪些作品属于《诗经》?

A.《关雎》

B.《鹿鸣》

C.《离骚》

D.《长恨歌》

18.下列哪些成语出自《史记》?

A.指鹿为马

B.胸有成竹

C.老马识途

D.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9.下列哪些历史人物是汉朝的?

A.张骞

B.李白

C.司马迁

D.王允

20.下列哪些作品属于《楚辞》?

A.《离骚》

B.《九歌》

C.《七步诗》

D.《九辩》

三、填空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请将正确答案填到题目空白处)

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其中“风”、“雅”、“颂”是它的三大组成部分。

2.“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出自《诗经》中的______。

3.“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出自唐代诗人______的《静夜思》。

4.“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出自唐代诗人______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5.“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出自唐代诗人______的《春晓》。

6.“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出自唐代诗人______的《登鹳雀楼》。

7.“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中的“霜”字在现代汉语中的读音是______。

8.“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的“客”字在现代汉语中的读音是______。

9.“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中的“啼”字在现代汉语中的读音是______。

10.“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中的“尽”字在现代汉语中的读音是______。

1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中的“光”字在现代汉语中的读音是______。

12.“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的“思”字在现代汉语中的读音是______。

13.“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中的“鸟”字在现代汉语中的读音是______。

14.“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中的“海”字在现代汉语中的读音是______。

15.“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中的“是”字在现代汉语中的读音是______。

16.“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的“亲”字在现代汉语中的读音是______。

17.“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中的“春”字在现代汉语中的读音是______。

18.“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中的“山”字在现代汉语中的读音是______。

19.“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中的“上”字在现代汉语中的读音是______。

20.“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的“倍”字在现代汉语中的读音是______。

21.“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中的“晓”字在现代汉语中的读音是______。

22.“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中的“日”字在现代汉语中的读音是______。

23.“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中的“明”字在现代汉语中的读音是______。

24.“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的“逢”字在现代汉语中的读音是______。

25.“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中的“处”字在现代汉语中的读音是______。

四、判断题(本题共20小题,每题0.5分,共10分,正确的请在答题括号中画√,错误的画×)

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

2.《离骚》是屈原在流放期间创作的,被誉为“楚辞之祖”。()

3.《三国演义》是罗贯中的作品,以三国时期的历史为背景,是一部历史小说。()

4.“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

5.“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作品。()

6.《史记》是司马迁所著,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7.“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作品。()

8.《水浒传》是施耐庵所著,以宋朝末年的农民起义为背景。()

9.“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

10.“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出自《论语》,意指后人胜过前人。()

11.“三国演义”中的“三顾茅庐”讲述的是诸葛亮三次拜访刘备的故事。()

12.《红楼梦》是曹雪芹所著,被誉为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

13.“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中的“光”字在古代汉语中的读音与现代汉语相同。()

14.《西游记》是吴承恩所著,讲述了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故事。()

15.“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是唐代诗人李白的《赠汪伦》。()

16.《诗经》中的“风”、“雅”、“颂”分别代表了民间歌谣、宫廷乐章和祭祀乐歌。()

17.“破釜沉舟”这个成语出自《史记·项羽本纪》,讲述了项羽破釜沉舟的决心。()

18.《水浒传》中的宋江是108位好汉的首领,被称为“及时雨”。()

19.“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的“佳节”指的是中秋和重阳。()

20.《西游记》中的孙悟空拥有七十二变的能力,可以变化成任何动物。()

五、主观题(本题共4小题,每题5分,共20分)

1.请结合具体作品,分析古代文学作品中如何塑造历史人物形象,并举例说明。

2.举例说明古代文学作品中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的关系,并阐述这种关系对作品主题的影响。

3.请谈谈你对“历史人物在文学作品中的形象往往具有艺术加工和虚构”这一观点的看法,并结合具体作品进行分析。

4.结合古代文学与历史人物的关系,论述文学对于传承和弘扬历史文化的作用。

六、案例题(本题共2小题,每题5分,共10分)

1.案例一:《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形象塑造分析

请分析《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形象的塑造,包括其性格特点、智谋策略以及与历史人物的真实性对比,并探讨作者罗贯中如何通过艺术加工使得诸葛亮形象深入人心。

2.案例二:《红楼梦》中贾宝玉形象分析

请分析《红楼梦》中贾宝玉这一历史人物形象的塑造,结合其性格特点、成长经历及与封建社会的冲突,探讨作者曹雪芹如何将历史人物融入小说,并使其成为具有深刻社会意义的文学形象。

标准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

2.A

3.A

4.A

5.A

6.A

7.guāng

8.kè

9.tí

10.jìn

11.guāng

12.sī

13.ti

14.hǎi

15.shì

16.qīn

17.xiǎn

18.shān

19.shàng

20.bèi

21.xiǎo

22.rì

23.míng

24.féng

25.chǔ

二、多选题

1.ABD

2.AD

3.ABC

4.AB

5.ABC

6.ACD

7.AD

8.AB

9.ABC

10.ABC

11.AB

12.AD

13.ABC

14.ABCD

15.AC

16.ABC

17.AB

18.AD

19.AD

20.ABCD

三、填空题

1.风雅颂

2.关雎

3.李白

4.王维

5.孟浩然

6.王之涣

7.guāng

8.kè

9.tí

10.jìn

11.guāng

12.sī

13.ti

14.hǎi

15.shì

16.qīn

17.xiǎn

18.shān

19.shàng

20.bèi

21.xiǎo

22.rì

23.míng

24.féng

25.chǔ

标准答案

四、判断题

1.√

2.√

3.√

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