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怀柔区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_第1页
北京市怀柔区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_第2页
北京市怀柔区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_第3页
北京市怀柔区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_第4页
北京市怀柔区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怀柔一中高一年级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语文学科期中检测试题试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本试卷共10页。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一、本大题共6小题,共21分。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鲁迅先生曾说:“《红楼梦》的要点在敢于如实描写,并无讳饰,和从前的小说叙好人完全是好,坏人完全是坏的,大不相同,所以其中所叙的人物,都是‘真’的人物。”据此创作原则观察,红楼女子们构成了一个各美其美的真实世界。其显著特征有三——特征一:美,是散落的,不追求集大成。红楼梦女性美是不偏不倚地散落在多数女子特别是少女少妇身上的。每个年轻女子都拥有某种单向优势,却没有全能冠军,是一种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态势。特征二:美,又是有分寸的、适度的,不追求绝伦超群。就像作者借石头之口所宣告的,他书中的女子没有班姑蔡女之类的女性样板,而是一群“小才、微善”“或情或痴”的寻常“异样女子”,各有一份智慧,一份善良,一份真性情,是古往今来凡身心健康之女子人人拥有的普泛的基础的美。特征三:红楼女子的美,又是有个别性、互补性的。小才,有种种;微善,有种种;真性情,更有种种。单以真性情而论,可谓千姿百态,呈现出中国文化人所喜爱的种种文化人格。有些女子,在不同程度上以不同方式展示着任情之美,而另一些女子则在不同程度上以不同方式展示着中和之美。少有重合,少有雷同。任情美的性格核心是较多地推重个性和自我。这种女子或活得洒脱(如湘云、芳官等),或心智锐敏(如黛玉、龄官),或性格刚烈(如直面戕害的鸳鸯、尤三姐等),是古已有之的“不谄”“不趋”“不惕”的人文精神的自觉承传与任意流淌。中和美的性格核心是尊重自己、体恤他人,是对儒家“修己安人”“和而不流”等积极内涵的认同与实践。这种女子大都活得安详(如李纨、麝月等),待人谦和(如薛宝钗、花袭人等),且品行坚韧(首推平儿,还有薛宝钗),是古已有之的“不矜不伐”“不卑不亢”的人文精神的自觉承传与清醒高扬。(取材于刘敬圻《〈红楼梦〉的女性观与男性观》)材料二薛宝钗是一位“冷人”。曹雪芹写宝钗的冷性格,最为精彩的是写她有一种莫名的病症,需要服食一种名为“冷香丸”的药。从第七回制药用药的叙述中可以看出,宝钗的天性并非真冷,她从娘胎里带出来的是热毒。她放不下世俗功名,总是劝宝玉走仕途经济之路,让宝玉觉得她也入了国贼禄蠹之流,这正是热的表现。“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这分明也是热毒。但她为人处事却端庄大方,竭力掩盖自己内心深处对荣华富贵的追求与迷恋,这样就形成内热外冷的分裂,变得十分世故。“冷香丸”的意义,是解热毒的意义,也是治疗内外分裂的意义。这种解释虽能自圆其说,但近乎苛评。我倒很欣赏胡菊人先生的另一种见解。他的立场有所不同,对宝钗有一种理解之同情。他说:“这药丸可非同小可,是全书大悲剧的象征。”薛宝钗是个才、德、貌三全的人物,但她毕竟是个青春少女。她和林黛玉等少女一样,有生命激情,有爱恋向往,但她接受了一套儒家的道德规范,竭力掩盖、压抑自己的内热,以至用“冷香丸”来化解自己的内热。在封建道德观的威慑下,她竟然把自己的生命激情视为一种病,需要药治。林黛玉的悲剧固然是悲剧,但她毕竟把自己的情感毫无掩饰地率性表露过、宣泄过,任自己的眼泪挥洒过、畅流过,而薛宝钗则把一切真情感深深地压在心底,然后装出一副冷清的面孔去对付那个虚假的缺乏真情真性的世界。她是真正的封建道德的点缀品、牺牲品,她的心性表面上是被冷香丸化解掉的,实际上是被封建道德专制理念埋葬掉的。薛宝钗的悲剧是对青春热情自我压抑、自我消灭的悲剧,是自己屈服于外部社会规范而牺牲自身心性的结果。这种自我压抑、自我消灭的悲剧,是更深刻的悲剧,所以胡菊人先生称之为“大悲剧”。以往的评“红”者站在批判者的立场上,太过强调薛宝钗是封建关系的维护者,而忽视了她是封建规范、封建理念的牺牲者。而胡菊人先生则站在同情者的立场上,发现宝钗是一个不得不用冷香丸来冰冻青春热情,又不得不带着“冷人”面具去面对邪恶社会的人。(取材于刘再复《红楼人三十种解读》)材料三薛宝钗多年来蒙冤最甚的便是说她“奸”。直到20世纪80年代还有人以此相责,说宝钗“孜孜以求的是‘甜如蜜’的小人之交。她常常给人送东西,有时是有一定同情心的善行。但我们应看到,她的动机是复杂的。首先是求得美名,目的是邀时誉,笼络人心”。其实这说法有可商榷之处。比如,说她破坏宝黛爱情,觊觎宝二奶奶的位置,甚至还为此耍了阴谋——移祸黛玉。我承认,宝钗是有缺点的。但读者如果不存先入之见,实事求是地分析此事的前因后果,则不难发现,指斥其“奸”过于严苛。那日正值芒种,宝钗与凤、纨、迎、探、惜等在园中玩耍,因独不见黛玉,故去潇湘馆找她。由于忽见宝玉进去怕自己也去“一则宝玉不便,二则黛玉嫌疑”,她便抽身回来。这恰好证明她心地纯正,不存妒忌之念。接着见一玉色蝴蝶,十分有趣,遂追扑起来,又证明她当时并无醋意与不快。这时听见亭内红玉与坠儿说话,宝钗认为“奸淫狗盗”,固然反映了她的封建正统观念,实不足取,但她装着追寻黛玉,却是彼时彼境合乎实情之言。人们情急之下做出的反应往往与当时正在进行的事有关。宝钗当时就是为找黛玉而来,因此,说寻黛玉实在是最正常不过的。毕竟,处境窘急,脱口而出,情有可原。比如,在金钏自杀的问题上,宝钗说她“纵然有这样大气,也不过是个糊涂人,也不为可惜”,确实是无情到了冷酷的程度。但说她将自己两套新衣拿来给金钏装裹,是为了对照贬损黛玉,实在有失偏颇。因为黛玉“素日是个有心的”之类的话是王夫人所说,且宝钗历来心胸宽大,从不计较琐事,连庭院花木、房间布置、衣服首饰等都不大讲究,所以在姨妈精神上承受巨大压力这一情境之下,她主动提出此议是十分自然的。她在宽慰王夫人时说的一席话,除了表现其惊人的无情外,确实有讨好巴结之嫌,但也仅仅是嫌疑而已。因为人们为了安慰亲人、朋友,有时会说一些减轻其责任的话,这并不能完全代表她心中真实的判断,只能说有讨好之嫌。断言其“奸”,并无铁证。曹雪芹正是这样以严重缺点、微妙处境和几处嫌疑的模糊手法使宝钗形象复杂化,从而增加了对人物释读与评价的多种可能性,拓宽了审美的艺术空间。(取材于周思源《探秘集》)1.下列对材料一中加点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不偏不倚”中的“倚”,读音为yǐ。B.“班姑蔡女”中的“班姑”,指《后汉书》作者班固。C.“戕害”中的“戕”,最后一笔是“、”(点)。D.“不矜不伐”中的“矜”,意为“自夸”。2.根据材料一,下列对红楼女子之美的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各美其美 B.美得适度C.都兼具任情之美与中和之美 D.体现了一些古已有之的人文精神3.材料二中,胡菊人先生认为薛宝钗是大悲剧人物,下列说法不属于其理由的一项是()A.内热外冷的分裂,使其世故 B.把生命激情视为疾病C.只能用假面对付虚假的世界 D.不曾像黛玉那样率性4.根据材料二,下列与“冷香丸”有关的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曹雪芹创造出以“冷香丸”治疗宝钗的“热毒”,是一种精彩的写法B.“冷香丸”所解“热毒”,“病症”之一是追求功名,之二是为人端庄C.有人认为,“冷香丸”有治疗内热外冷分裂性格的意义,对宝钗有益D.有人认为,“冷香丸”是压制生命活力扭曲真实心性的,对宝钗有害5.根据材料三,下列证明宝钗不“奸”的理由中,与文意不符的一项是()A.去潇湘馆寻黛玉,因见宝玉进去怕有不便,便没有前往,可见她不存妒忌B.担心红玉与坠儿怀疑自己,便假装是在追黛玉,这是情急之下的正常反应C.提出拿自己的新衣给金钏装裹,是为了给王夫人减压,不是为了贬损黛玉D.认为金钏死不足惜,是特定情境下的话语,目的是安慰人,而不是讨好人6.对薛宝钗这一人物形象的评价,历来众说纷纭。请综合以上三则材料,概括说明造成对宝钗的评价众说纷纭的原因。二、文言文阅读(共21分)阅读下面文言选段,完成下面小题。(一)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初,郑公子兰出奔晋,从于晋侯。伐郑,请无与围郑。许之,使待命于东。郑石甲父、侯宣多逆以为大子,以求成于晋,晋人许之。(二)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秦)穆公访诸蹇叔。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公辞焉。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必于崤,崤有二陵焉,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秦师遂东。及滑,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遇之,且使遽告于郑。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使皇武子辞焉,曰:“吾子淹久于敝邑,唯是脯资饩牵竭矣。为吾子之将行也,郑之有原圃,犹秦之有具囿也,吾子取其麋鹿,以闲敝邑,若何?”杞子奔齐,逢孙、杨孙奔宋。孟明曰:“郑有备矣,不可冀也。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灭滑而还。(节选自《左传·僖公三十二年》,有删减)7.下列加点实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①越国以鄙远鄙:当作边境。②何厌之有厌:满足。③秦伯说说:高兴。④亦去之去:到。⑤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管:钥匙。⑥穆公访诸蹇叔访:询问。⑦公辞焉辞:告辞。⑧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市:做买卖。A.①④⑧ B.②⑤⑦ C.③⑥⑧ D.④⑤⑦8.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组是()①是寡人之过也是:这(是)。②郑既知亡矣既:既然。③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乃:才。④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微:只有。⑤无乃不可乎无乃:恐怕。⑥且使遽告于郑遽:马上。⑦其谁不知其:加强语气,不译。A.①⑤⑦ B.①②③ C.②⑥⑦ D.④⑤⑥9.下列对句中意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郑石甲父、侯宣多逆以为大子,以求成于晋。郑国的石甲父、侯宣多把子兰接回来做太子,向晋国讲和。B.勤而无所,必有悖心。军队劳苦却一无所得,一定会产生叛逆念头。C.吾子淹久于敝邑,唯是脯资饩牵竭矣。你们久住在我们这里,我们的干肉、粮食、牲口都竭尽了。D.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攻打它不能取胜,包围它不能继续,我们还是回去吧。10.请将下列含有“焉”字的例句字母写在“焉”的对应义项后面。焉:①语气助词,不译;例句______②代词,如它、他、他们等;例句______。③兼词,于此,例句______。④疑问词,哪里,怎么;例句______。A子亦有不利焉B.焉用亡郑以陪邻C.朝济而夕设版焉D.将焉取之E.公辞焉F.崤有二陵焉G.余收尔骨焉H.使皇武子辞焉11.阅读材料二,请用自己话概括蹇叔反对穆公袭击郑国的理由。12.根据两则材料简要分析郑国解除秦晋之围的原因。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22分。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题宣州开元寺水阁,阁下宛溪,夹溪居人[1]杜牧六朝文物[2]草连空,天淡云闲今古同。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3]水声中。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惆怅无因见范蠡[4],参差烟树五湖东。注释:【1】此诗作于开成三年(838)杜牧为宣州团练判官时。这是诗人第二次来宣州,八年前,杜牧曾在宣歙观察使(治宣州)沈传师的幕下供职。【2】文物:本指礼乐典章制度,此指有形的古代历史文化遗迹。【3】人歌人哭:“歌哭”语出《礼记·檀弓》,言喜庆丧吊。【4】范蠡:春秋末期越国大夫,曾辅佐越王勾践复国灭吴,事成后弃官隐于江湖。《吴越春秋》说他“乃乘扁舟,出三江,入五湖,人莫知其所适”。13.下列对诗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诗人于阁上览眺草色连空,天淡云闲,勾起了古今联想。B.颔联写出了亘古不变的山光物态,也写出人世的种种悲欢离合。C.颈联展现了一阴一晴、一朦胧一明丽两种景象,并非同时之景。D.尾联写诗人怀念范蠡的风采,因而效仿他乘舟东行,游于五湖。14.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一项是()A.诗中意象多高度浓缩,既写眼前景,又容纳大跨度的时空,给人广阔的想象空间。B.诗人追缅范蠡,这与《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遥想周瑜寄托的生命追求相似。C.此诗每联对仗,句法谨严,表现出与杜甫《登高》一诗同样圆熟的律诗创作技巧。D.全诗节奏轻快而流利,格调雄浑豪放而又沉郁厚重,是一首典型的咏史怀古诗。15.有学者评价:“此诗全在景中写情,极洒脱,极含蓄。”请根据全诗内容,说明景中蕴含着哪些情感。16.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1)子路自信地认为,在“千乘之国,_____________,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的情况下,他可以用三年时间完成强军强国、百姓知礼的目标。(2)《桂枝香·金陵怀古》中,“六朝旧事随流水,_____________”两句,感叹人们未曾吸取六朝历史留下的教训。(3)《登岳阳楼》中,诗人因国事艰危而感伤涕零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潦倒新停浊酒杯”。(4)苏洵在《六国论》中用“以地事秦,___________,薪不尽,火不灭”的比喻表明割地赂秦必然招致灭亡。(5)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为自己辩护,他说受命于人主,为朝廷定法度,不能算是侵夺官员的职权,然后他又接着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否定了“生事”之说。(6)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化“靡不有初,鲜克有终”为“有善始者实繁,_____________”,劝谏君王要敬终如始。同时,用“_____________,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告诫君王不要因个人的喜好而赏罚不公。(7)《阿房宫赋》中,杜牧指出六国与秦都是自取灭亡,他认为“_______________”,则六国能抵御强秦;“______________”,则秦可传递万世。四、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阅读下面《红楼梦》小说选段,完成下面小题。①是日一早,宝玉起来时,袭人早已把书笔文物包好,收拾得停停妥妥,坐在床沿上发闷。见宝玉醒来,只得伏待他梳洗。宝玉见他闷闷的,因笑问道:“好姐姐,你怎么又不自在了?难道怪我上学去丢的你们冷清了不成?”袭人笑道:“这是那里话。读书是极好的事,不然就潦倒一辈子,终久怎么样呢。但只一件,只是念书的时节想着书,不念的时节想着家些。别和他们一处玩闹,碰见老爷不是顽的。虽说是奋志要强,那工课宁可少些,一则贪多嚼不烂,二则身子也要保重。这就是我的意思,你可要体谅。”袭人说一句,宝玉答应一句。袭人又道:“大毛衣服我也包好了,交出给小子们去了。学里冷,好歹想着添换,比不得家里有人照顾。脚炉手炉的炭也交出去了,你可逼着他们添。那一起懒贼,你不说,他们乐得不动,白冻坏了你。”宝玉道:“你放心,出外头我自己都会调停的。你们也别闷死在这屋里,长和林妹妹一处去顽笑才好。”说着,俱已穿戴齐备,袭人催他去见贾母、贾政、王夫人等。宝玉且又嘱咐了晴雯麝月等几句,方出来见贾母。贾母也未免有几句嘱咐的话。然后去见王夫人,又出来书房中见贾政。②偏生这日贾政回家早些,正在书房中与相公清客们闲谈。忽见宝玉进来请安,回说上学里去,贾政冷笑道:“你如果再提‘上学’两个字,连我也羞死了。依我的话,你竟顽你的去是正理。仔细站脏了我这地,靠脏了我的门!”众清客相公们都早起身笑道:“老世翁何必又如此。今日世兄一去,三二年就可显身成名的了,断不似往年仍作小儿之态了。天也将饭时,世兄竟快请罢。”说着便有两个年老的携了宝玉出去。③贾政因问:“跟宝玉的是谁?”只听外面答应了两声,早进来三四个大汉,打千儿请安。贾政看时,认得是宝玉的奶母之子,名唤李贵。因向他道:“你们成日家跟他上学,他到底念了些什么书!倒念了些流言混话在肚子里,学了些精致的淘气。等我闲一闲,先揭了你的皮,再和那不长进的算账!”吓的李贵忙双膝跪下,摘了帽子,碰头有声,连连答应“是”,又回说:“哥儿已经念到第三本《诗经》,什么‘呦呦鹿鸣,荷叶浮萍’,小的不敢撒谎。”说的满座哄然大笑起来。贾政也掌不住笑了。因说道:“那怕再念三十本《诗经》,也都是掩耳偷铃,哄人而已。你去请学里太爷的安,就说我说了:什么《诗经》古文,一概不用虚应故事,只是先把《四书》一气讲明背熟,是最要紧的。”李贵忙答应“是”,见贾政无话,方退出去。④此时宝玉独站在院外屏声静候,待他们出来,便忙忙的走了。李贵等一面弹衣服,一面说道:“哥儿可听见了不曾?可先要揭我们的皮呢!人家的奴才跟主子赚些好体面,我们这等奴才白陪挨打受骂的。从此后也可怜见些才好。”宝玉笑道:“好哥哥,你别委曲,我明儿请你。”李贵道:“小祖宗,谁敢望你请?只求听一句半句话就有了。”说着,又至贾母这边,秦钟已早来候着了,贾母正和他说话儿呢。于是二人见过,辞了贾母。宝玉忽想起未辞黛玉,因又忙至黛玉房中来作辞。彼时黛玉才在窗下对镜理妆,听宝玉说上学去,因笑道:“好!这一去,可定是要‘蟾宫折桂’去了。我不能送你了。”宝玉道:“好妹妹,等我下学再吃晚饭。和胭脂膏子也等我来再制。”劳叨了半日,方撤身去了。黛玉忙又叫住问道:“你怎么不去辞辞你宝姐姐呢?”宝玉笑而不答。一径同秦钟上学去了。(选自第九回:恋风流情友入家塾欺嫌疑顽童闹学堂)17.下列关于选文涉及的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两项是()()A.选文出自我国古典小说名著《红楼梦》,一般认为该书前80回系清代文学家曹雪芹所著。B.《诗经》是我国最早的浪漫主义诗歌总集,选文中被李贵念错的句子应为“呦呦鹿鸣,食野之苹”。C.贾政被呼为“老世翁”,“世翁”是世交之家的晚辈对长辈的称呼,也用作对长者的敬称。D.贾政所说的《四书》是儒家经典《论语》、《孟子》、《礼记》、《中庸》这四部作品的合称。E.成语“蟾宫折桂”比喻在科举应试中及第高中,因传说月中有蟾蜍,故“蟾宫”即月宫。18.从选文第一段来看,袭人是个怎样的人?宝玉对她态度如何?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19.小说第五回中写道:“宝玉和黛玉二人之亲密友爱处,亦自较别个(姊妹)不同。”这一点在上述选文中是如何体现的?20.关于选文划线的句子,脂砚斋曾批注道:“必有是语,方是黛玉,此又系黛玉平生之病。”又说:“黛玉之问,宝玉之笑,两心一照,何等神工鬼斧之笔。”这里的“黛玉平生之病”指的是什么?宝玉“笑而不答”又应怎样理解?五、语言知识运用(共8分)语言基础运用①清朝时期,前门外宣南地区就已戏班云集。②由于位置毗邻,为之服务的行头、盔头、“把子”行业慢慢在西草市街聚集,“剧装”就成了西草市街的文化符号。③多年过去,西草市街变得破烂不堪,萧条的景象与店内华丽服饰格格不入。④2019年,在西草市街整治提升过程中,延续老北京街巷建筑规矩的色调、肌理,修缮破损建筑。⑤商户自行设计牌匾样式和风格,让整条街的店面风格颇具韵律,成为展现剧装文化特色一条街的亮点。21.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①句中的“就已”一词可以删去。B.②句中的“之”指前门外宣南地区。C.②③句中的“西草市街”都可改为“这条街”。D.⑤句中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