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3.2.4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我希望全中国都能够蓝天常在、青山常在、绿水常在,让孩子们都生活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之中,这也是中国梦中很重要的内容。”爱护植物,绿化祖国【呼吸作用】比较项目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区别部位条件原料产物能量的转化联
系含有叶绿体的细胞光二氧化碳和水有机物和氧气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所有的活细胞有光无光都可以有机物和氧气二氧化碳和水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是呼吸作用分解的有机物的来源,【温故知新】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正是光合作用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有机物(储存着能量)+
氧气
二氧化碳
+
水
+
能量线粒体【光合作用】二氧化碳+水
有机物(储存着能量)+氧气光叶绿体复习巩固1、种子在萌发过程中,其中的有机物发生了变化,释放出
,一部分能量用于
,还有一部分能量以
的形式散失了。2、有机物在彻底分解时不仅产生
,还产生
。3、有机物在彻底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时,需要
的参与。4、呼吸作用的表达式:
。5、呼吸作用的实质是:
。6、促进呼吸作用的措施:
。7、抑制呼吸作用的措施:
。能量种子萌发热能二氧化碳水氧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松土、遇涝排水低温、减少水分、降低氧气浓度、增大昼夜温差复习巩固森林覆盖率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森林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百分比。1977-2018年,我国森林覆盖率呈上升趋势,主要原因是进行了植树造林,并实行了生态保护。为什么要提高森林覆盖率呢?提高森林覆盖率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意义。例如,可以更好地维持生态平衡,调节气候,保持水土等。为其他生物提供
基本的食物来源满足自身生命活动的需要有机物提供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提供构建“身体”的材料养育了其他生物(1)为其他生物提供基本的
来源。食物(2)为其他生物提供生命活动
。所需要的能量食草动物:直接以植物为食。食肉动物:间接以植物为食。
(它们的食物直接来源于各种动物)杂食动物: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植物制造的有机物,通过生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复杂关系,以及被细菌、真菌分解利用等,养育了其他生物。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有机物呼吸作用能量满足生命活动的需要其他生物(有机物)构建“身体”构建植物体呼吸作用吃与被吃细菌、真菌分解利用小资料地球上适合生物生存的地方只有表面的一个薄层,这个薄层称为生物圈。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分岩石圈的表面生物圈有人说:“包括人类在内的其他生物是攀附着植物的茎蔓才站在这个星球上的。”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植物是生态系统的生产者,它们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养育了其它生物思考与讨论“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是唐代诗人李白的著名诗句。试从生物圈水循环的角度,对这句诗进行分析。大气流动降水大气流动植物吸收地下水蒸腾地表河流海洋蒸发小资料据科学家测算,某热带雨林的降水量是1950毫米/年,蒸腾量是1570毫米/年。请计算蒸腾量占降水量的百分比,这说明热带雨林对促进水循环具有什么意义?
根据最新估计:森林能把50%~80%的降水转入地下,一公顷林地比裸地可以多储水3000立方米,一万亩森林的蓄水能力相当于一个100万立方米的水库。蒸腾作用能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水。植物的茎、叶承接雨水,可减缓雨水对地面的冲刷。树林中厚厚的枯枝落叶可吸纳大量的水分。大气大气江河湖海森林地表水蒸腾作用降水根吸收下渗蒸发降水水汽输送地表径流地下径流
植物是怎样参与维持生物圈的碳氧平衡(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的?有机物的分解过程生物的呼吸作用消耗氧气
产生二氧化碳化石燃料燃烧过程植物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O2燃烧生物的呼吸CO2二氧化碳呼吸作用氧气光合作用
绿色植物在光合作用中制造氧,超过了自身呼吸作用对氧的需要,其余的氧都以气体的形式排到了大气中;绿色植物还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这就维持了生物圈中二氧化碳与氧气的相对平衡,简称碳—氧平衡。有人认为,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二氧化碳越多,植物能够利用的原料就越多,光合作用就越强,植物生长也就越好。因此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提高对生物圈是有利的。请分析上述说法是否准确并阐述理由。在一定范围内,随着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光合作用速率会加快,但当二氧化碳浓度超过一定限度时,也会抑制植物的光合作用。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升高,对全球气候变化、生物圈的稳定等有广泛的影响,不是简单地只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随着工厂、汽车、飞机、轮船等迅速增多,人类大量使用化石燃料,排入大气的二氧化碳量日益增加。乱砍滥伐、过度放牧使森林绿地急剧减少,绿色植物吸收二氧化碳量大幅度下降。冰川加速融化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不断增加二氧化碳的吸收量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不断增加温室效应干旱洪涝灾害频发气候异常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不断增加,导致全球变暖,进而引发一系列环境问题。例如,冰川加速融化,干旱、洪涝灾害频发,全球许多地方都出现气候异常。
因此,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早日实现碳中和,是人类面临的重要任务。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不断增加,导致全球变暖,进而引发一系列环境问题。例如,冰川加速融化,干旱、洪涝灾害频发,全球许多地方都出现气候异常。
因此,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早日实现碳中和,是人类面临的重要任务。“碳中和”,是在一定时间内,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途径,抵消自身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1.如果碳排放量持续增加,而碳吸收量保持不变,会导致什么后果?2.植树造林对实现碳中和有什么作用?3.实现碳中和有什么意义?导致全球变暖,进而引发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减少碳排放量,增加碳吸收量。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升人类幸福指数、提升全球生态环境。措施:实行节能减排、能源转型;如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大力发展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植树造林,进行生态保护,通过植物吸收更多的二氧化碳通过工程手段手段捕获和封存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个人在实现碳中和过程中的行动:宣传倡导绿色出行节约能源减少浪费支持绿色消费植树造林垃圾分类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使雨水更多地渗入地下,补充地下水参与维持生物圈的碳氧平衡方式:实行节能减排、能源转型蒸腾作用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水植物光合作用不断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对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起了重要作用为其他生物提供有机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承接雨水,减缓雨水对地面的冲刷植树造林,进行生态保护如何实现碳中和通过工程技术手段捕获和封存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从我做起,保护植被开展全民义务植树、种草活动对森林和草原实行依法治理和科学化管理退耕还林、还草、还湖,退牧还草1、有人认为,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二氧化碳越多,植物能够利用的原料就越多。光合作用就越强。植物生长也越好。因此,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提高对生物圈是有利的。请你分析上述说法是否准确并阐述理由
不准确。
在一定范围内,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随二氧化碳的浓度增加而加强,制造的有机物就多,释放的氧气增多,二氧化碳的浓度逐渐低,光合作用效率就会降低。但并不是在所有的情况下都是这样的。2、“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是唐代诗人李白的著名诗句。试从生物圈水循环的角度,对这句诗进行分析。
水蒸气在天空中凝结成云,然后以雨、雪等形式落到地面,一部分被生物利用和被土壤等吸收,其余部分汇成江河。可见,“黄河之水天上来”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
“奔流到海”是指江河的水也汇入海洋。“不复回”是指地表水只能向海洋中流,而海水不会倒流入江河,回到陆地。但海洋中的水,会以水蒸气的形式到达陆地上空,最终又会以雨、雪等形式成为“天上来”的水。可见,从水循环的角度看,汇入海洋的水也是可以再返回陆地的。
1、有人说:“包括人类在内的其他生物是‘攀附’着植物的茎蔓才站在这个星球上的。”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不仅能满足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需要,而且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了基本的食物来源,其产生的氧气是生物圈的氧气的来源。2、要实现碳中和,一方面需要减少碳排放量,另一方面需要增加碳吸收量。请针对“在实现碳中和过程中,我们应当怎样做?”设计海报1、有人说:“包括人类在内的其他生物是攀扶着植物的茎蔓才站在这个星球上的。”下列关于对这句话理解的叙述,最准确的是
A.植物是地球上出现最早的生物类群
B.植物制造的有机物能满足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需要
C.植物是地球上数量最多的生物类群
D.植物制造的有机物能为生物圈中其他生物提供食物来源D2、下列关于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意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为动物和人类提供能量
B.提高了大气的湿度
C.养育了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D.构建植物体自身B3、植物生理学家笔下的绿色植物是窃取天火的普罗米修斯,它所获取的光和热,养育了地球上的其他生物。关于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为其他生物提供了食物和能量
B.绿色植物通过呼吸作用参与了生物圈的水循环
C.绿色植物对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起了重要作用
D.绿色植物参与了生物圈的物质循环B4、大面积植树造林不仅美化环境,还能促进生物圈中的水循环,这是因为植物可以通过蒸腾作用
A.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雨量
B.增加空气中氧的含量
C.大量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D.提高空气的温度A5、植树造林有利于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主要是因为绿色植物能进行
A.呼吸作用 B.光合作用
C.蒸腾作用 D.运输作用6、植被在自然界水循环中的作用描述错误的是
A.植被可以涵养水源,减少水土流失
B.植被可以通过蒸腾作用增加环境湿度
C.植被能够防风固沙,改善环境
D.植被能够促进雨水下渗,补充地下水BC7、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我国力争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即排出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被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我们每种下一棵树,能让“碳中和”进度前进一小步,因为树木能进行
A.光合作用 B.呼吸作用
C.运输作用 D.吸收作用8、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为地球生物提供了①水来源
②氧气来源
③食物来源
④能量来源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AC9、2024年“全国低碳日”的主题是“绿色低碳
美丽中国”。为共同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绿色出行有利于早日实现碳中和
B.植树造林有利于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C.“桑基鱼塘”有利于维持碳-氧平衡
D.清洁能源的使用有利于降低碳的排放10、习总书记曾明确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物圈中到处都有绿色植物,以下对绿色植物的认识叙述不正确的是
A.绿色植物只进行光合作用,不进行呼吸作用
B.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养育了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C.绿色植物参与了生物圈的水循环
D.绿色植物在维持生物圈碳-氧平衡中起到重要作用BA1、《黄帝内经》里针对饮食养生提出的:“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这体现了绿色植物()A.能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B.能调节气候,促进生物圈的水循环C.为生物的生存提供无机盐D.为生物的生存提供食物和能量2.下列关于生物圈水循环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植物的蒸腾作用能增加空气湿度和降水量B.植物的气孔很小,因此通过气孔散失的水分很少C.在植物体内,水往高处流,这主要是蒸腾作用拉动的D.森林中的枯枝落叶能吸纳大量雨水,也使雨水更多地渗入地下,
补充地下水DB3、某小组在“探究不同植被对于空气湿度的影响”实验中,选择了灌木丛、草坪和裸地三种不同环境进行测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要在同一时间测量灌木丛、草坪、裸地的空气湿度B.对某地测试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一年级体育下册 钻山洞教学设计
- 《吹竖笛》 (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湘艺版(2012)音乐三年级上册
- 调查旅游意向课件
- Unit 1 Starting out 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外研版英语七年级上册
- 9《乌鸦喝水》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
- Unit 7 Lesson 1 Listening and Speaking 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仁爱科普版(2024)七年级英语下册
- A visit to the zoo(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外研版(三起)英语六年级上册
- Unit 6 Keep our city clean Story time(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译林版(三起)英语六年级上册
- 9《正确认识广告》(第1课时)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统编版
- Unit4 Colour a Keyboard Get started (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教科版(广州)英语三年级上册
- 2025贵州黔南州都匀供销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招聘4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北京市丰台区2025届高三下学期综合练习(一模)思想政治试卷(含答案)
- 2025年第三届天扬杯建筑业财税知识竞赛题库附答案(101-200题)
- 2024年河南郑州航空港区国际教育集团招聘笔试真题
- 2025年重庆联合产权交易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美丽中国第六届全国国家版图知识竞赛测试题库(中小学组)
- 2020年湖北省生物竞赛初赛试卷试题含答案
- 第四单元第九课第一框题 日益完善的法律体系 同步练习(无答案)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
- 2025年上海市各区中考语文一模卷【综合运用题】汇集练附答案解析
- 一年级下册《读读童谣和儿歌》试题及答案共10套
- 空冷岛施工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