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传动系统传动系统04—PAGE204—PAGE3传动轴概述传动轴为一根双段三万向节式传动轴。结构图检修规格项目标准值(毫米)极限值(毫米)弹性挡圈和拨叉槽壁间的距离0.03以下─前传动轴径向跳动─0.6后传动轴径向跳动─0.6润滑剂项目规定的润滑剂数量轴套拨叉准双曲面齿轮油SAE75-85W,符合APIGL-4以上视需要专用工具工具编号名称用途MB990840万向节拆卸工具和安装工具万向节分解和重新装配传动轴拆卸和安装拆卸操作要领A传动轴总成/后传动轴总成/前传动轴总成的拆卸在差速器接合法兰和凸缘叉上做好配合记号,然后拆卸传动轴如果向防尘罩插入一块布或类似材料,可防止防尘罩受损,而且工作也较好做。将螺塞当盖子使用,以不使外界物质进入或分动器。检查检查轴套拨叉、中心叉和凸缘叉有无磨损、损坏或裂纹。检查传动轴的拨叉有无磨损、损坏或裂纹。检查传动轴有无弯曲,扭转或损坏。检查万向节在各方向上是否都工作平稳。检查中央轴承是否转动平稳。检查中央轴承安装橡胶有否损坏或劣化。传动轴径向跳动极限值:0.6毫米安装操作要领A传动轴总成/前传动轴总成/后传动轴总成的安装为了重新使用传动轴,将拆卸时做的记号对齐,然后将传动轴总成装到结合法兰上。注意(1)安装螺栓应在除去螺纹上的油和油脂后再旋紧,以防止它们因润滑而松动。(2)当安装传动轴时应小心不要损坏分动器壳体油封的唇部。分解和重新装配分解操作要领A弹性挡圈的拆卸在万向节欲分解的叉上做配合记号。B十字节轴承的拆卸⑴专用工具将一边的十字节轴承压进,将另一边的十字节轴承拆出。⑵将专用工具插进另一边,压十字节以拆出已被推进的第一个十字节轴承。注意不要为了拆出十字节轴承而在其上面攻螺孔,因为这样会破坏传动轴的平衡。C中心叉的拆卸在中心叉和前传动轴上做一对配合记号,然后拆下中心叉。D中央轴承总成的拆卸在拆下橡胶安装垫后,用可从市上购买的一个拉模将中央轴承拆下。重新装配操作要领A隔套的安装安装隔套时要使凸缘朝上,如图所示。B中央轴承总成/中心叉的安装⑴照图示样子将中央轴承总成装到前传动轴上。⑵对齐中心叉和前传动轴上面的配合记号。⑶旋紧自锁螺母,使中央轴承总成和中心叉紧紧配合。C十字节轴承的安装⑴用专用工具将十字节轴承压入叉中,直到弹性挡圈槽全部露出为止。⑵专用工具将另一边十字节轴承也压入叉中。注意压人十字节轴承时要小心,如果它们是斜看压入,十字节轴承的内侧将被十字节弄损。⑶对齐叉上和传动轴上的配合记号,然后按照前面⑴和⑵所述的方法安装传动轴的十字节轴承。D弹性挡圈的安装⑴在十字节的一边装进一弹性挡圈。⑵用专用工具在已装弹性挡圈的对边将十字节轴承朝弹性挡圈压入。⑶装上对边的弹性挡圈,用测隙规测量弹性挡圈槽的间隙。标准值:0.03毫米以下注意两边始终用厚度相等的弹性挡圈。⑷如果间隙超过标准值,通过调换弹性挡圈的厚度加以调节。后桥概述后桥为整体式半浮动结构。半轴轴承对于不带防抱死制动系统(ABS)的两轮驱动汽车是采用单列圆锥轴承;带ABS的两轮驱动汽车是采用双列圆锥轴承。ABS转子与半轴护圈为压配合。后桥项目两轮驱动标准轴距(不带ABS的汽车)两轮驱动标准轴距(带ABS的汽车)两轮驱动长轴距桥壳型式整体式结构整体式结构整体式结构半轴支承方式半浮动式半浮动式半浮动式车轴直径(轴承×中心×全长)毫米40.0×34.5×744.5轴承型式单列圆锥双列圆锥单列圆锥轴承(外径×内径)毫米80.0×40.0差速器项目两轮驱动标准轴距两轮驱动长轴距驱动齿轮型式准双曲面齿轮准双曲面齿轮减速比4.6364.875差速齿轮型式(齿型×齿数)侧齿轮直齿伞齿轮×2直齿伞齿轮×2小齿轮直齿伞齿轮×2直齿伞齿轮×2齿数驱动齿轮5139驱动小齿轮118侧齿轮1414小齿轮1010轴承(外径×内径)毫米侧80.0×45.2前68.3×30.2后76.2×36.5结构图检修规格项目标准值极限值半轴轴向间隙毫米两轮驱动(不带ABS的汽车)0.05~0.20─两轮驱动(带ABS的汽车)0~0.25─后桥总游隙毫米─5半轴护圈压装力公斤两轮驱动标准轴距(不带ABS)初始压装力4000以上─最终压装力6000─两轮驱动长轴距初始压装力5000以上─最终压装力8000─两轮驱动(带ABS)初始压装力5000以上─最终压装力10000~11000─半轴护圈与弹性挡圈之间的间隙毫米0~0.166─驱动齿轮跳动毫米─0.05驱动齿轮间隙毫米两轮驱动标准轴距0.11~0.16─两轮驱动长轴距0.08~0.13─差速齿轮间隙毫米两轮驱动标准轴距(不带ABS)0.01~0.0760.2两轮驱动标准轴距(带ABS)0~0.0760.2两轮驱动长轴距0.01~0.250.2驱动小齿轮转矩公斤厘米不带油封更换时(用防腐剂)6.0~9.0─更换或从新使用时(加齿轮油)4.0~5.0─带油封更换时(用防腐剂)8.5~11.5─更换或从新使用时(加齿轮油)6.5~7.5─差速器起动扭矩公斤米两轮驱动标准轴距用新的离合器片时5.0~8.0─重新装上现有的离合器片时3.5~8.0─除两轮驱动标准轴距外用新的离合器片时4.0~7.5─重新装上现有的离合器片时2.5~7.5─摩擦片与摩擦盘挠曲变形(平整度)毫米─0.08摩擦片与摩擦盘磨损(摩擦表面与突出部分的厚度差)毫米─0.1摩擦板与摩擦盘厚度之间的水平差毫米0~0.05─摩擦片与摩擦盘之间的间隙毫米0.06~0.20─自耐压环止推面反面到止推垫圈端面的左右尺寸之间的差毫米0~0.05─侧齿轮轴向间隙毫米0.05~0.20─润滑剂项目规定的润滑剂型式数量后差速齿轮油差速器:准双曲面齿轮油API分类GL—5或更高级SAE粘度NO.90,80W两轮驱动标准轴距1.2升两轮驱动长轴距1.6升密封胶项目规定的密封胶附注轴承壳3MATD产品号8663或同等品种半干性密封胶防尘罩桥壳(差速器箱安装部分)驱动齿轮与差速器体安装部分3M双头螺栓锁紧用,产品号4170或同等品种压气性密封胶专用工具检修调整顺序后桥总游隙的调整检修调整顺序后桥总游隙的调整1.汽车停放在平坦的水平面上。2.变速器控制杆放在空挡,分动器控制杆放在空挡。然后拉驻车制动杆并用千斤顶顶起汽车。3.根据情况顺时针方向转动结合法兰,在结合法兰的防尘罩与差速器箱上做配合记号。4.根据情况逆时针方向转动结合法兰并测量配合记号移动的距离。极限值:5毫米5.如果游隙超出极限值,则应拆下差速器箱总成并检查。最终驱动齿轮齿隙。差速齿轮齿隙。半轴轴向间隙的检查1.用百分表测量半轴轴向间隙。标准值:二轮驱动(不带ABS)0.05~0.20毫米二轮驱动(带ABS)0~0.25毫米2.对于带鼓式制动器的汽车(不带ABS),如果间隙不在标准值之内,则应更换调整垫片。半轴轴向间隙的调整二轮驱动(不带ABS)1.将1毫米厚的调整垫片与O形圈插入左侧后桥壳。2.在轴承壳的配合表面涂规定的密封胶,将左半轴装入后桥壳并拧紧螺母至5.0~6.0公斤米。规定的密封胶:3MATD产品号8663或同等品种3.暂时将右半轴总成装入后桥壳,不要安装O形圈或调整垫片。4.用测隙规测量轴承壳与后桥壳端之间的间隙。3.暂时将右半轴总成装入后桥壳,不要安装O形圈或调整垫片。4.用测隙规测量轴承壳与后桥壳端之间的间隙。备注确认水平位置与垂直位置的测量值应没有差异。5.选用厚度等于测量间隙与0.05~0.20毫米之和的调整垫片。6.在轴承壳的配合表面涂规定的密封胶,将右半轴装入后桥壳并拧紧螺母至5.0~6.0公斤米。规定的密封胶:3MATD产品号8663或同等品种7.检查以确保半轴轴向间隙在标准值之内。标准值:0.05~0.20毫米齿轮油液位的检查检查齿轮油液位,不低于注油口塞孔底部8毫米。规定的齿轮油:准双曲面齿轮油API分类GL—5或更高级,SAE粘度NO.90,80W二轮驱动标准轴距:1.2升二轮驱动长轴距:1.6升5、桥壳油封的交换1.拆下半轴总成。5、桥壳油封的交换1.拆下半轴总成。2.用带钩的专用工具拆下油封。3.在后桥壳的油封安装部位涂通用润滑脂。4.用专用工具将新油封压入后桥壳。5.在油封唇部涂通用润滑脂。6.装上后桥轴。后桥总成拆卸和安装安装后的操作安装后的操作充注制动液和排出空气驻车制动杆行程的调整(带螺旋弹簧的汽车)拆卸步骤4.制动鼓11.传动轴接头5.驻车制动拉索、车速传感器12.卡夹(带ABS的汽车)连接螺栓13.横向拉杆6.驻车制动拉索接头(带ABS的汽车)14.减震器接头7.车速传感器接头(带ABS的汽车)15.下臂安装螺栓8.制动器管接头16.后弹簧9.通气软管接头17.上控制臂安装螺栓10.负荷感知弹簧接头18.车桥总成注意:*表示应暂时拧紧的零件,然后在汽车着地空载条件下完全拧紧。(带钢板弹簧的汽车)拆卸步骤1.制动鼓10.悬架压缩行程限位挡块2.驻车制动拉索11.卡夹3.制动器管接头12.弹簧衬板,上4.感载比例阀接头 13.吊耳总成5.传动轴接头14.车桥总成6.减震器接头7.U型螺栓座板8.弹簧衬板,下9.U型螺栓注意:*表示应暂时拧紧的零件,然后在汽车着地空载条件下完全拧紧。拆卸操作要领传动轴的拆卸拆卸操作要领传动轴的拆卸在结合法兰与突缘叉上做配合记号,自结合法兰脱开传动轴。注意用绳索等自车身悬吊传动轴以防止它跌落。减震器的拆卸拆下减震器下安装螺母之前用千斤顶支撑桥壳。车桥总成的拆卸自汽车后侧取出车桥总成。注意当心车桥总成,不要让它跌落,因为它在千斤顶上不稳定。安装操作要领传动轴的安装使突缘叉与结合法兰上的配合记号对准以安装传动轴。半轴拆卸和安装拆卸前的预操作排空制动液拆卸前的预操作排空制动液安装后的操作排出制动管内的空气调整驻车制动拉杆拆卸步骤1.制动鼓7.调整垫片2.制动蹄—衬片总成8.O形圈3.驻车制动拉索、车速传感器拉索9.油封(带ABS的汽车)连接螺栓4.驻车制动拉索接头5.制动器管接头半轴轴向间隙的调整(不带ABS的汽车)6.半轴总成拆卸操作要领半轴总成的拆卸拆卸操作要领半轴总成的拆卸注意当心拉动半轴时不要损伤油封。油封的拆卸安装操作要领油封的安装半轴轴向间隙的调整(不带ABS的汽车)当更换半轴或车轮轴承时,需要进行以下的调整。当拆下与重新安装半轴时,就不需要这样的调整,而应使用如先期同一厚度与数目的调整垫片。1.将一个1毫米厚的调整垫片与O形圈插入左侧后桥壳。2.在轴承壳的配合表面涂规定的密封胶,将左半轴装入后桥壳并拧紧螺母至5.0~6.0公斤米。规定的密封胶:3MATD产品号8663或同等品种3.暂时将右半轴总成装入桥壳,不要安装O形圈或调整垫片。4.用测隙规测量轴承壳与后桥壳之间的间隙。备注确认水平位置与垂直位置的测量值应没有差异。5.选用厚度等于测量间隙与0.05~0.20毫米之和的调整垫片。6.拆下右半轴,在右测后桥壳端装上调整垫片与O形圈。7.在轴承壳配合表面涂规定的密封胶,将右半轴装入后桥壳并拧紧螺母至5.0~6.0公斤米。规定的密封胶:3MATD产品号8663或同等品种8.检查以保证半轴轴向间隙在标准值之内。8.检查以保证半轴轴向间隙在标准值之内。标准值:0.050~0.20毫米分解和重新装配分解和重新装配(不带ABS的汽车)分解步骤1.弹性挡圈6.轴承外圈2.护圈7.轴承壳3.半轴8.后板4.油封9.防尘罩5.轴承内圈分解步骤重新装配步骤分解步骤重新装配步骤1.弹性挡圈1.轴承外圈2.转子(带ABS的汽车)2.内轴承内圈3.护圈3.外轴承内圈4.半轴4.油封5.轴承壳5.防尘罩6.后板6.后板7.外轴承内圈7.轴承壳8.防尘罩8.半轴9.内轴承内圈9.护圈10.油封10.转子(带ABS的汽车)11.轴承外圈11.弹性挡圈分解操作要领护圈的拆卸1.自后板拆下一只护圈螺栓。2.在轴承壳边缘上铺放胶布带加以保护。3.如图所示,固定半轴并用砂轮机局部磨去其周边部2.在轴承壳边缘上铺放胶布带加以保护。3.如图所示,固定半轴并用砂轮机局部磨去其周边部位直至护圈的半轴侧与轴承侧的壁厚大约为1~1.5毫米与2.0毫米。注意当心不要损伤轴承壳与半轴4.固定半轴并磨去护圈的轴承侧留下的2.0毫米。注意当心不要损伤轴承壳与半轴5.用凿子凿去护圈已经磨过的部位并拆下护圈。注意当心不要损伤半轴半轴的拆卸(不带ABS的汽车)1.如图所示,将专用工具的板固定在轴承壳上以装定专用工具。(带ABS的汽车)1.用螺母使专用工具紧固在轴承壳螺栓上并调节吊架,然后依次装上垫圈、板和螺母。备注垫圈用于消除轴承壳沿高度的差异,使板与轴承壳平行。2.螺栓尾端顶靠半轴中心,然后拧紧螺母以便自轴承壳总成拆下半轴。注意吊架与板应平行放置。外轴承内圈的拆卸如图所示,装上专用工具,然后用压床自半轴拆下外轴承内圈。外轴承内圈的拆卸如图所示,装上专用工具,然后用压床自半轴拆下外轴承内圈。轴承外圈的拆卸标准轴距(不带ABS的汽车)长轴距(带ABS的汽车)重新装上先前拆下的外轴承内圈,然后用专用工具与压床拆下轴承外圈。检查检查防护罩是否变形与损伤。检查内轴承与外轴承是否卡住、变形,座圈表面是否粗糙。检查半轴是否开裂、磨损与损伤。重新装配操作要领轴承外圈的安装(不带ABS的汽车)(带ABS的汽车)内轴承内圈/外轴承内圈的安装(带ABS的汽车)内轴承内圈/外轴承内圈的安装1.在轴承的滚柱表面与端面涂通用润滑脂。2.将半轴穿过轴承壳、内轴承内圈和外轴承内圈。3.用专用工具将内轴承内圈和外轴承内圈压装到半轴上。注意轴承内圈、外圈应成套一起压装。轴承内圈的安装1.在轴承的滚柱表面与端面涂通用润滑脂。2.依次将轴承壳与轴承内圈放在半轴上。3.用专用工具将内轴承内圈和外轴承内圈压装到半轴上。油封的安装1.在油封外缘涂通用润滑脂。2.用专用工具将油封压装入轴承壳内直至它与轴承壳面平齐。3.在油封唇涂通用润滑脂。护圈的安装用专用工具将护圈压装到半轴上,同时检查压装力是否护圈的安装用专用工具将护圈压装到半轴上,同时检查压装力是否达到标准值。如果初始压装力低于标准值,则应更换半轴。标准值:项目初始压装力kg初始压装力kg标准轴距4000以上6000长轴距5000以上8000带ABS的汽车5000以上10000~11000转子的安装(带ABS的汽车)弹性挡圈的安装1.装上弹性挡圈之后,用测隙规测量弹性挡圈于护套之间的间隙(A),并检查它是否在标准值以内。标准值:0~0.166毫米2.如果间隙超出标准值,则应改变弹性挡圈使间隙达到标准值。弹性挡圈厚度毫米识别颜色2.17—2.01黄色1.85兰色1.69紫色1.53*红色备注*表示只带标准轴距的汽车。差速器箱拆卸和安装安装后的操作排出制动管路内的空气安装后的操作排出制动管路内的空气驻车制动杆行程的调整加注差速齿轮油拆卸前的预操作排空差速齿轮油拆卸步骤1.制动管路接头8.后传动轴接头2.制动鼓9.传动轴接头6.驻车制动器连接螺栓10.卡夹(带稳定器的汽车)7.后桥轴总成11.动力风挡12.差速器箱密封部位2、拆卸操作要领后桥轴总成的拆卸2、拆卸操作要领后桥轴总成的拆卸拉出左右半轴约70毫米,如果难于拉出,则用专用工具。注意当心拉动半轴时不要损伤油封。后传动轴的拆卸在后传动轴的突缘叉与差速器体的结合法兰上做配合记号。注意用绳索等自车身悬吊传动轴。差速器箱的拆卸拆下连接螺母并用木块多次敲打差速器箱下部使其松开,然后拆下总成。注意当心不要敲打结合法兰。安装操作要领后传动轴的安装对准突缘叉与结合法兰上的配合记号以便安装传动轴。4、分解之前的检查用台钳固定专用工具并用连接附件安装差速器箱总成,然后进行下列检查。4、分解之前的检查用台钳固定专用工具并用连接附件安装差速器箱总成,然后进行下列检查。驱动齿轮间隙1.将百分表放在靠驱动齿轮齿端并固定驱动小齿轮,然后转动驱动齿轮并测量四个以上的部位以检查齿隙。标准值:0.11~0.16毫米(标准轴距)0.08~0.13毫米(加长轴距)2.如果齿隙不在标准值之内,则应更换侧轴承隔圈并检查驱动齿轮齿面接触状况。驱动齿轮跳动1.在驱动齿轮反向侧的台肩处测量驱动齿轮的跳动。极限值:0.05毫米2.如果跳动超过极限值,则应检查驱动齿轮反向侧与差速器体之间是否没有夹杂物,驱动齿轮安装螺栓是否没有松动。3.如步骤(2)正常,则改变驱动齿轮与差速器体的装配位置,然后做另一次测量。4.如果不可能调整,则应更换差速器体或成套驱动齿轮与驱动小齿轮。差速齿轮齿隙1.在侧齿轮与小齿轮轴之间轻轻打入一个木楔并固定一侧齿轮,然后将百分表(带沿伸的测针)放在靠小齿轮处并测量齿隙。标准值:0.01~0.25毫米备注用同一顺序检查其它小齿轮。极限值:0.2毫米2.如果齿隙超出极限值,则应更换侧齿轮隔圈。3.如果不可能调整,则应更换成套侧齿轮与小齿轮。驱动齿轮的齿面接触状况按下列步骤检查驱动齿轮的齿面接触状况(1)在驱动齿轮齿的两表面上涂敷一层薄而均匀的蓝驱动齿轮的齿面接触状况按下列步骤检查驱动齿轮的齿面接触状况(1)在驱动齿轮齿的两表面上涂敷一层薄而均匀的蓝铅。(2)在差速器箱与差速器体之间插入黄铜棒,然后在驱动齿轮加有载荷的情况下用手转动结合法兰(一次正方向,然后一次反方向转动),使转矩(约25—30公斤厘米)作用到驱动小齿轮上。注意如果驱动齿轮转动过多,则齿面接触花纹将变得不清楚而难于检查。(3)检查驱动齿轮与驱动小齿轮的齿面接触情况。检查齿面接触花纹是确定小齿轮高度与齿隙的调整是否已正常完成的一种方法。在齿面接触花纹与标准花纹相似之前要不断调整小齿轮的高度与齿隙。甚至在进行调整之后仍不能得到合格的齿面接触花纹,则表示该驱动齿轮与驱动小齿轮已磨损到超出允许极限值,此时要成套更换齿轮。分解分解步骤分解之前的检查1.锁板19.驱动小齿轮总成2.侧轴承螺母20.驱动小齿轮前调整垫片(调整驱动小齿轮3.轴承盖预加载用)4.差速器体总成21.驱动小齿轮隔圈5.侧轴承外圈22.驱动小齿轮后轴承内圈6.侧轴承内圈23.驱动小齿轮后调整垫片(调整驱动小齿轮7.驱动齿轮高度用)8.锁销24.驱动小齿轮9.小齿轮轴25.结合法兰10.止推座26.油封〈二轮驱动标准轴距(带ABS的汽车)〉27.驱动小齿轮前轴承内圈〈二轮驱动长轴距〉28.驱动小齿轮前轴承外圈11.小齿轮29.驱动小齿轮后轴承外圈12.小齿轮垫圈30.差速器箱13.侧齿轮14.侧齿轮止推隔圈15.差速器体16.防滑差速器体总成17.自锁螺母18.垫圈分解操作要领侧轴承螺母的拆卸分解操作要领侧轴承螺母的拆卸备注将右侧轴承、左侧轴承与侧轴承螺母分开放置,使之在重新装配时不致混淆。差速器体总成的拆卸用锤子的手柄拆下差速器体总成。备注将右侧轴承、左侧轴承与侧轴承螺母分开放置,使之在重新装配时不致混淆。侧轴承内圈的拆卸备注通过差速器体的孔口将专用工具的叉尖放到侧轴承内圈。驱动齿轮的拆卸1.在差速器体与驱动齿轮上做配合记号。2.按对角线顺序拧松驱动齿轮连接螺栓以拆下驱动齿轮。锁销的拆卸自锁螺母的拆卸驱动小齿轮总成的拆卸自锁螺母的拆卸驱动小齿轮总成的拆卸1.驱动小齿轮与结合法兰上做配合记号。注意配合记号不要标在结合法兰与传动轴的接触面上。2.将驱动小齿轮与驱动小齿轮隔圈、驱动小齿轮前调整垫片一起敲出。驱动小齿轮后轴承内圈的拆卸油封/驱动小齿轮前轴承内圈/驱动小齿轮前轴承内圈的拆卸驱动小齿轮后轴承外圈的拆卸检查差速器预加载的检查检查差速器预加载的检查1.用专用工具测量差速器预加载。标准值:安装新的离合器片时重新安装现有的离合器片时二轮驱动标准轴距5.0~8.0公斤米3.5~8.0公斤米<除二轮驱动标准轴距外>4.0~7.5公斤米2.5~7.5公斤米2.如果差速器预加载不在标准值之内,则应分解差速器体总成并修理或更换零件。重新装配重新装配步骤1.差速器箱16.防滑差速器体2.驱动小齿轮后轴承外圈17.侧齿轮止推隔圈3.驱动小齿轮前轴承外圈18.侧齿轮驱动小齿轮高度的调整19.小齿轮垫圈4.驱动小齿轮20.小齿轮5.驱动小齿轮后调整垫片差速齿轮间隙的调整(调整驱动小齿轮高度用)21.止推座6.驱动小齿轮后轴承外圈<二轮驱动标准轴距(带ABS的汽车)>驱动小齿轮预加载的调整<二轮驱动长轴距>7.驱动小齿轮前轴承外圈22.小齿轮轴8.油封23.锁销9.驱动小齿轮后调整垫片24.驱动齿轮(调整驱动小齿轮预加载用)25.侧轴承内圈10.驱动小齿轮隔圈26.侧轴承外圈11.驱动小齿轮总成27.差速器体总成12.结合法兰28.轴承盖13.垫圈驱动齿轮间隙的调整14.自锁螺母29.侧轴承螺母15.差速器体30.锁板分解操作要领驱动小齿轮后轴承外圈的压装驱动小齿轮前轴承外圈的压装润滑与密封部位分解操作要领驱动小齿轮后轴承外圈的压装驱动小齿轮前轴承外圈的压装驱动小齿轮高度的调整按下列顺序调整驱动小齿轮的高度:驱动小齿轮高度的调整按下列顺序调整驱动小齿轮的高度:(1)在专用工具的垫圈上涂通用润滑脂。(2)按图示顺序将专用工具和驱动小齿轮前、后轴承内圈装到齿轮架上。(3)在测量驱动小齿轮转矩的同时逐渐拧紧专用工具的螺母,然后检查转矩是否达到标准值。标准值:轴承区分轴承润滑转矩公斤厘米新的没有(带防腐剂)6.0~9.0新的或重新使用加齿轮油4.0~5.0备注二轮驱动标准轴距的差速器,专用工具不能转一整圈,为了使轴承配合,应在专用工具的转动范围内转动它若干次,然后测量转矩。(4)清理侧轴承轮毂。(5)将专用工具装到齿轮架的侧轴承轮毂上,并如图(4)清理侧轴承轮毂。(5)将专用工具装到齿轮架的侧轴承轮毂上,并如图所示使切口就位,然后拧紧侧轴承安装螺栓。(6)用测隙规测量专用工具之间的间隙(A)。(7)拆下专用工具(MB990858)。(8)用千分尺测量如图所示专用工具(B、C)处的尺寸。(9)装上轴承盖,然后用量缸表测量轴承盖内径(D)。(10)按下列公式计算所需的驱动小齿轮后调整垫片的厚度(F),然后选用一片最接近该厚度的调整垫片。F=A+B+C–1/2D–EE:100.00(11)将驱动小齿轮后调整垫片装到驱动小齿轮上,并用专用工具压装驱动小齿轮后轴承内圈。驱动小齿轮预加载的调整1.将驱动小齿轮插入齿轮架,然后自齿轮架后侧以次驱动小齿轮预加载的调整1.将驱动小齿轮插入齿轮架,然后自齿轮架后侧以次装上下列零件:驱动小齿轮隔圈、驱动小齿轮前调整垫片、驱动小齿轮前轴承内圈与结合法兰。备注不要装油封。2.用专用工具拧紧结合法兰至规定的力矩。3.测量驱动小齿轮转矩(不带油封)标准值:轴承区分轴承润滑转矩公斤厘米新的没有(带防腐剂)6.0~9.0新的或重新使用加齿轮油4.0~5.04.如果驱动小齿轮转矩不在标准值范围之内,则应更换驱动小齿轮前调整垫片或驱动小齿轮隔圈以调整转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9 正确认识广告 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统编版
- 2024-2025学年高中数学 第一章 三角函数 1.2.1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5)教学教学设计 新人教A版必修4
- Chapter 3 When our grandparents were young(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新思维小学英语4A
- 2023七年级英语下册 Module 11 Body language Unit 1 They touch noses第2课时教学设计 (新版)外研版
-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 我们的生活需要谁教学设计3 人教新课标版
- 一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 健康安全过夏天教学设计 未来版
- 《昆虫保护宣传画》(教学设计)沪科黔科版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
- 19滑轮的作用 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科学五年级下册冀人版
- 2023三年级数学上册 6 多位数乘一位数《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 Module 10 Unit 1 We have a big family dinner.(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外研版(三起)英语四年级上册
- 2025中国建材集团有限公司招聘14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学校食堂防火应急演练工作实施方案
- 2025届广东省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讲评课件
- 元朝的建立与统一课件 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 粮油食材配送投标方案(大米食用油食材配送服务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 大连理工大学信封纸
- 远程视频会议系统建设方案课件
- 四十二手眼图(经典珍藏版)
- 通用横版企业报价单模板
- cvc和picc导管的维护ppt课件
- 真我中心学-穿越选择之屋(简)重要感悟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