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语文课本中的古诗赏析征文TOC\o"1-2"\h\u12902第一章:唐诗精粹 387351.1《登鹳雀楼》赏析 3161901.2《春望》解析 3172021.3《夜泊牛渚怀古》浅析 312341.4《静夜思》品鉴 331018第二章:宋词丽句 4193012.1《雨霖铃·寒蝉凄切》解析 4302402.2《青玉案·元夕》赏析 4174412.3《声声慢·寻寻觅觅》浅析 461992.4《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品鉴 410138第三章:元曲新韵 4175833.1《天净沙·秋思》解析 42923.2《水调歌头·丙辰中秋》赏析 5287613.3《夜行船·游园不值》浅析 5219993.4《山坡羊·骊山怀古》品鉴 526813第四章:明清诗词 636034.1《临江仙·夜归临皋》解析 6193254.2《石壕吏》赏析 6304494.3《钱塘湖春行》浅析 6178414.4《己亥杂诗·其五》品鉴 712684第五章:唐代边塞诗 7172395.1《塞下曲》解析 7135195.2《登金陵凤凰台》赏析 7140915.3《从军行》浅析 727775.4《使至塞上》品鉴 89372第六章:唐代山水田园诗 8270716.1《山居秋暝》解析 8115846.2《过香积寺》赏析 829306.3《竹里馆》浅析 947226.4《终南别业》品鉴 91438第七章:宋代咏物诗 932687.1《题临安邸》解析 9106907.2《梅花》赏析 10322937.3《题破山寺后禅院》浅析 10304227.4《宿新市徐公店》品鉴 10872第八章:宋代抒怀诗 10125908.1《满江红·怒发冲冠》解析 10182038.1.1词人背景及创作背景 1067898.1.2词意解析 11184068.1.3艺术特色 11213328.2《念奴娇·赤壁怀古》赏析 1158988.2.1词人背景及创作背景 11306848.2.2词意解析 11306508.2.3艺术特色 11242088.3《水调歌头·游泳》浅析 11200728.3.1词人背景及创作背景 11191418.3.2词意解析 1218448.3.3艺术特色 12158138.4《临江仙·夜归临皋》品鉴 1254118.4.1词人背景及创作背景 1286488.4.2词意解析 12306688.4.3艺术特色 129562第九章:元明清抒怀诗 12254919.1《桃花扇·桃花扇底江南水》解析 1249119.1.1作者简介 12186139.1.2创作背景 1244829.1.3诗歌内容解析 1260619.1.4艺术特色 12198169.1.5作者简介 12219419.1.6创作背景 12311699.1.7诗歌内容解析 13272579.1.8艺术特色 1317089.2《长生殿·惊变》赏析 1361959.2.1作者简介 13239809.2.2创作背景 13229829.2.3诗歌内容解析 1340629.2.4艺术特色 13324029.2.5作者简介 1338249.2.6创作背景 13230689.2.7诗歌内容解析 1337669.2.8艺术特色 14199019.3《长生殿·埋玉》浅析 14237019.3.1作者简介 14258429.3.2创作背景 1489909.3.3诗歌内容解析 14166439.3.4艺术特色 149009.3.5作者简介 14141139.3.6创作背景 14317089.3.7诗歌内容解析 14235909.3.8艺术特色 1421199.4《长生殿·小宴》品鉴 14214019.4.1作者简介 1577949.4.2创作背景 1591349.4.3诗歌内容解析 15240819.4.4艺术特色 1577629.4.5作者简介 15261789.4.6创作背景 15121639.4.7诗歌内容解析 15325109.4.8艺术特色 159094第十章:古典诗词名句精选 153250210.1《诗经》名句解析 151938710.2《楚辞》名句赏析 152293910.3《汉宫秋》名句浅析 162435010.4《世说新语》名句品鉴 16第一章:唐诗精粹1.1《登鹳雀楼》赏析《登鹳雀楼》为唐代诗人王之涣所作,全诗四句,以简洁明快的笔触勾勒出一幅壮丽的山水画卷。诗中“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两句,以自然景观为背景,展现了诗人登高远眺的壮阔胸怀。而“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两句,则寓意着诗人不畏艰险,追求更高境界的抱负。通过赏析这首诗,我们可以领略到唐代山水诗的韵味和意境。1.2《春望》解析《春望》是唐代诗人杜甫的名篇,诗中以“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为开头,展现了战乱后国都的残破景象。诗中“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遭受的苦难的深切同情。而“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则揭示了战乱时期通信不便,家人音信全无的困境。通过解析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杜甫深沉的忧国忧民之情。1.3《夜泊牛渚怀古》浅析《夜泊牛渚怀古》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作品,以“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为开头,描绘了一幅宁静的江夜景象。诗中“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名将的敬仰和对往昔辉煌岁月的怀念。而“余亦能高咏,斯人共长云”则展现了诗人自身的才华和志向。通过浅析这首诗,我们可以了解到唐代诗人对历史的尊重和对未来的憧憬。1.4《静夜思》品鉴《静夜思》是唐代诗人李白的名篇,全诗四句,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为开头,营造了一种静谧的夜晚氛围。诗中“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这首诗以简洁的文字,传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品鉴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李白诗歌的意境美和情感真挚。第二章:宋词丽句2.1《雨霖铃·寒蝉凄切》解析《雨霖铃·寒蝉凄切》为宋代词人柳永所作,以细腻的情感描绘出离别之苦。词中“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三句,通过寒蝉之声、长亭之景、骤雨之状,生动地表现了词人内心深处的离愁别绪。2.2《青玉案·元夕》赏析《青玉案·元夕》为辛弃疾所作,描绘了元宵佳节的喜庆氛围。词中“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两句,以生动的视觉形象展现了烟花的灿烂,寓意着生命的美好。2.3《声声慢·寻寻觅觅》浅析《声声慢·寻寻觅觅》为宋代女词人李清照所作,词中“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四句,以重叠的词语表现出词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体现了女性词风的独特韵味。2.4《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品鉴《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为宋代词人晏殊所作,词中“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三句,以自然景象喻人生无常,表达了词人对人生百态的感慨。同时词人巧妙地运用了对仗、排比等修辞手法,使词作更具韵味。第三章:元曲新韵3.1《天净沙·秋思》解析《天净沙·秋思》是元代散曲家马致远的作品,以其独特的意境和深刻的情感表达,成为元曲中的佳作。以下从几个方面对这首曲子进行解析:从语言上看,《天净沙·秋思》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借代等,使作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如“枯藤老树昏鸦”,通过三个意象的叠加,形象地描绘了一幅萧瑟的秋景,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寂寞。从结构上看,全曲共四句,每句字数递减,形成了一种节奏感。同时前三句均为写景,最后一句突然转向抒情,使得作品在结构上呈现出一种跳跃性,增强了表达效果。从情感上看,《天净沙·秋思》传达了诗人对秋天的独特感受。前三句写景,营造出一种凄凉、萧瑟的氛围,最后一句“断肠人在天涯”,直接抒发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无奈,使得作品具有极强的感染力。3.2《水调歌头·丙辰中秋》赏析《水调歌头·丙辰中秋》是元代散曲家卢挚的作品,以中秋佳节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从内容上看,这首曲子以月为主题,通过对月亮的描绘,展现了中秋佳节的美好氛围。同时诗人巧妙地融入了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使得作品具有较高的思想价值。从艺术手法上看,《水调歌头·丙辰中秋》运用了丰富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如“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形象地表现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从情感上看,这首曲子传达了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深深思念。在作品中,诗人通过对月亮的赞美,抒发了自己渴望团圆的美好愿望,使作品具有浓厚的情感色彩。3.3《夜行船·游园不值》浅析《夜行船·游园不值》是元代散曲家王之涣的作品,以游园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失望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从内容上看,这首曲子以游园为线索,通过对园中景物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失望。同时诗人通过对园中景物的贬低,表达了对现实生活的不满。从艺术手法上看,《夜行船·游园不值》运用了对比、讽刺等修辞手法,如“水面无风镜未磨,倒映着天上的星河”,形象地揭示了现实生活的局限。从情感上看,这首曲子传达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失望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在作品中,诗人通过对游园的描写,抒发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使作品具有深刻的内涵。3.4《山坡羊·骊山怀古》品鉴《山坡羊·骊山怀古》是元代散曲家白朴的作品,以怀古为主题,通过对骊山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感慨。从内容上看,这首曲子以怀古为背景,通过对骊山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关注和对英雄人物的敬仰。从艺术手法上看,《山坡羊·骊山怀古》运用了丰富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如“骊山四顾,茫茫皆白”,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感慨。从情感上看,这首曲子传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敬仰和对英雄人物的怀念。在作品中,诗人通过对骊山的描绘,抒发了自己对历史的感慨和对英雄人物的敬仰之情,使作品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第四章:明清诗词4.1《临江仙·夜归临皋》解析《临江仙·夜归临皋》是明代文学家杨慎所作的一首词。此词以夜归临皋为背景,表达了词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词中描绘了临皋的美景,又以梦为喻,表达了人生的虚幻无常。上片写景,以江水、明月、楼台等自然景观为主,勾勒出一幅宁静、美丽的画面。下片抒情,词人以梦为喻,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慨。词中“夜归临皋”寓意着词人追求的人生境界,而“夜”则暗示了人生的短暂和虚幻。4.2《石壕吏》赏析《石壕吏》是明代文学家杜甫的一首五言绝句。此诗以石壕吏为题材,揭示了封建社会中官场腐败、百姓疾苦的现象。诗中通过对石壕吏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的忧虑和对底层百姓的同情。诗中“石壕吏”形象生动,具有典型性。诗人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依据,揭示了石壕吏的贪婪、残忍和横征暴敛。诗中“县官知石壕吏来,急令抱杖走”等句,表现了官场的腐败和对百姓的压迫。诗人通过对石壕吏的描写,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批判。4.3《钱塘湖春行》浅析《钱塘湖春行》是明代文学家白居易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以钱塘湖春景为题材,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诗中描绘了钱塘湖春天的美景,如湖光潋滟、山色空蒙等。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春天的生机勃勃。同时诗中还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如“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等句,展现了诗人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4.4《己亥杂诗·其五》品鉴《己亥杂诗·其五》是清代文学家龚自珍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以诗人的亲身经历为背景,表达了对人生无常、世事变迁的感慨。诗中“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句,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诗人以自己的婚姻为例,揭示了人生的变幻无常。同时诗中还表达了对往事的回忆和对逝去时光的留恋,如“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等句,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第五章:唐代边塞诗5.1《塞下曲》解析《塞下曲》为唐代诗人王之涣所作,描绘了边塞戍卒生活的艰辛与豪迈。全诗八句,采用五言律诗的形式,以豪放的笔触,展现了边塞壮丽的自然风光和戍卒们的英勇风貌。诗的首两句“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描绘了边塞的地理环境,黄河在远方流淌,白云在天空飘荡,孤城矗立在万仞高山之巅,营造出一种雄浑壮阔的氛围。的两句“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表达了戍卒们对故乡的思念,羌笛声声,似在怨恨杨柳未能传达春意,春风吹过,却无法到达玉门关,戍卒们的心情由此可见一斑。5.2《登金陵凤凰台》赏析《登金陵凤凰台》为唐代诗人杜牧所作,以金陵凤凰台为背景,抒发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历史的感慨。全诗八句,采用七言律诗的形式,以雄浑沉郁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历史沧桑的思考。诗的首两句“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描绘了凤凰台的空寂,凤凰已离去,台上的空寂与江水的流动形成鲜明对比。的两句“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吴宫花草已埋没在幽径之中,晋代衣冠已成古丘,历史的沧桑感油然而生。5.3《从军行》浅析《从军行》为唐代诗人王昌龄所作,描绘了边塞戍卒的英勇事迹和艰苦生活。全诗八句,采用五言律诗的形式,以激昂的笔触,展现了边塞戍卒的英勇风貌。诗的首两句“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描绘了边塞的地理环境,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营造出一种荒凉壮阔的氛围。的两句“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表达了戍卒们英勇顽强的精神,黄沙百战,金甲不破,誓要保卫楼兰,不归还。5.4《使至塞上》品鉴《使至塞上》为唐代诗人王维所作,描绘了诗人出使塞上的所见所感。全诗八句,采用五言律诗的形式,以清新的笔触,展现了边塞的自然风光和戍卒的生活。诗的首两句“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描绘了诗人出使塞上的情景,单车行至边塞,经过属国居延。的两句“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表达了诗人在边塞的感慨,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寓意着戍卒们远离故乡,征战边疆的艰辛。最后两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以壮丽的自然景观作结,展现了边塞的辽阔和壮美。,第六章:唐代山水田园诗6.1《山居秋暝》解析《山居秋暝》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代表作之一,其诗云:“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诗中描绘了一幅宁静致远的山水秋色图,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淡泊。诗的首句“空山新雨后”,以“空山”为背景,突出山中秋日的宁静。新雨过后,空气中弥漫着清新的气息,使人心旷神怡。次句“天气晚来秋”,点明了时节,营造了一种渐入佳境的氛围。6.2《过香积寺》赏析《过香积寺》是唐代诗人王维的另一首佳作,诗中描绘了诗人访问香积寺的所见所感。诗云:“香积初上座,闲门向夕开。古寺无人到,白云深处来。”通过对古寺环境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诗的开头“香积初上座”,描绘了香积寺的宁静与肃穆。次句“闲门向夕开”,暗示了诗人访问的时间,同时也突出了寺庙的幽静。的两句“古寺无人到,白云深处来”,则通过对古寺环境的描绘,传达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诗中“白云深处来”一句,尤为传神,将读者带入一个远离尘嚣、清新脱俗的世界,令人心向往之。6.3《竹里馆》浅析《竹里馆》是唐代诗人王维的又一首山水田园诗,诗中描绘了诗人隐居竹里馆的生活情景。诗云:“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通过对竹里馆环境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淡泊。诗的首句“独坐幽篁里”,描绘了诗人隐居的环境,次句“弹琴复长啸”,则表现了诗人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的两句“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则将诗人的隐居生活推向极致,传达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6.4《终南别业》品鉴《终南别业》是唐代诗人王维的另一首山水田园诗,诗中描绘了诗人离开终南山的情景。诗云:“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通过对终南山阴岭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诗的首句“终南阴岭秀”,描绘了终南山阴岭的秀美景色,次句“积雪浮云端”,则突出了山岭的高耸。的两句“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则通过对林间霁色和城中的暮寒的描绘,传达出一种深秋的宁静与凄美。通过对《终南别业》的品鉴,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同时也体现了唐代山水田园诗的独特魅力。第七章:宋代咏物诗7.1《题临安邸》解析宋代咏物诗中,林升的《题临安邸》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名作。诗中通过对临安邸的描绘,抒发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人民疾苦的同情。诗曰:“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诗人以“山外青山楼外楼”开篇,描绘了临安邸所处的地理环境,形象地展现了杭州的繁华景象。接着,以“西湖歌舞几时休”提问,表达了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担忧。诗人认为,在国家危亡之际,统治者却沉溺于声色犬马,忽视了国家的安危。“暖风熏得游人醉”一句,既描绘了临安邸的美丽景色,又暗示了游人沉醉于美景之中,忘却了国家的危机。“直把杭州作汴州”一句,借用了“把杭州作汴州”的成语,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统治者忘却国耻的愤慨。7.2《梅花》赏析王安石的《梅花》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咏物诗,通过对梅花的描绘,展现了梅花高洁、坚韧的品质。诗曰:“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诗人以“墙角数枝梅”起笔,描绘了梅花所处的环境,突显了梅花在寒冷季节中的独特魅力。接着,“凌寒独自开”一句,表现了梅花坚韧、独立的品质。“遥知不是雪”一句,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手法,使梅花与雪形成鲜明的对比。“为有暗香来”一句,揭示了梅花高洁的品质,寓意着诗人对高洁人格的追求。7.3《题破山寺后禅院》浅析陈师道的《题破山寺后禅院》是一首描绘山寺景象的咏物诗,通过对寺庙环境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宁静、超脱生活的向往。诗曰:“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诗人以“清晨入古寺”起笔,描绘了清晨时分进入破山寺的景象。接着,“初日照高林”一句,展现了阳光照耀下寺庙的美景。“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两句,描绘了寺庙内部的宁静景象。“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7.4《宿新市徐公店》品鉴陆游的《宿新市徐公店》是一首描绘田园生活的咏物诗,通过对新市徐公店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诗曰:“三家村舍水边合,一家松菊出墙来。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诗人以“三家村舍水边合”起笔,描绘了新市徐公店的地理位置。接着,“一家松菊出墙来”一句,展现了徐公店内部的美丽景象。“夜静春山空”一句,描绘了夜晚的宁静景象。“月出惊山鸟”一句,以鸟的惊飞作为结尾,既增添了诗意的生动性,又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第八章:宋代抒怀诗8.1《满江红·怒发冲冠》解析8.1.1词人背景及创作背景《满江红·怒发冲冠》为宋代词人岳飞所作。岳飞,字鹏举,南宋抗金名将,民族英雄。此词作于岳飞抗金战争期间,表达了他对国家沦陷的悲痛和对敌人的愤慨。8.1.2词意解析“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词开篇即表现了词人激昂的情绪。接着,词人描绘了敌人的暴行,表达了对国家沦陷的悲痛:“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词人将自己的功名视为尘土,将漫长的抗金之路比作云和月,展现了坚定的信念和崇高的品质。8.1.3艺术特色本词采用了直抒胸臆的手法,情感真挚、激昂。同时词中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对比、夸张等,增强了词的表现力。8.2《念奴娇·赤壁怀古》赏析8.2.1词人背景及创作背景《念奴娇·赤壁怀古》为宋代词人苏轼所作。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画家。此词作于苏轼贬谪黄州期间,表达了他对赤壁古战场的怀念和对历史变迁的感慨。8.2.2词意解析“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词开篇即展现了赤壁古战场的雄伟景象。接着,词人描绘了周瑜、曹操等历史人物,表达了对英雄豪杰的敬仰:“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词人通过对赤壁古战场的描绘,抒发了自己对历史的感慨。8.2.3艺术特色本词以咏史抒怀为主题,采用了丰富的历史典故和生动的描绘手法,展现了苏轼对历史的独特见解和深厚的文化底蕴。8.3《水调歌头·游泳》浅析8.3.1词人背景及创作背景《水调歌头·游泳》为宋代词人辛弃疾所作。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南宋文学家、政治家。此词作于辛弃疾任职福建期间,表达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赞美。8.3.2词意解析“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词开篇以问句起兴,表达了词人对生活的疑问。接着,词人描绘了游泳的乐趣:“飞泉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词人通过对游泳的描绘,展现了自然的美景和生活的美好。8.3.3艺术特色本词以咏物抒怀为主题,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夸张、比喻等,展现了辛弃疾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赞美。8.4《临江仙·夜归临皋》品鉴8.4.1词人背景及创作背景《临江仙·夜归临皋》为宋代词人杨洪基所作。杨洪基,字叔恭,南宋文学家。此词作于杨洪基任职临皋期间,表达了他对家乡的思念和对生活的感慨。8.4.2词意解析“夜归临皋,夜色如水。归帆卸岸,风静水平。”词开篇描绘了夜归临皋的宁静景象。接着,词人表达了家乡的思念:“故人何相逢,此夜曲中闻折柳。”词人通过对家乡的思念,抒发了对生活的感慨。8.4.3艺术特色本词以夜归临皋为题材,采用了写景抒怀的手法,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对家乡的思念,展现了杨洪基对生活的独特见解。第九章:元明清抒怀诗9.1《桃花扇·桃花扇底江南水》解析目录:9.1.1作者简介9.1.2创作背景9.1.3诗歌内容解析9.1.4艺术特色9.1.5作者简介《桃花扇》为清代著名文学家孔尚任所著,孔尚任(16481718),字子厚,号东塘,山东曲阜人。清代文学家,与《桃花扇》作者李玉并为“后七子”。9.1.6创作背景《桃花扇》是一部以南明小朝廷为背景的历史剧,通过描述主人公侯方域与李香君的爱情故事,展现了南明时期的社会风貌。本诗《桃花扇·桃花扇底江南水》是该剧中的一首抒情诗。9.1.7诗歌内容解析(1)首句“桃花扇底江南水”,以桃花扇为喻,描绘出江南水乡的美景,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2)“春风吹皱一江水”,运用拟人手法,形象地描绘出春风吹拂下江水的波纹,表现出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留恋。(3)“何处相思苦?江南水,苦相思。”诗人在表达对江南美景的赞美之余,又流露出对离别的痛苦。(4)“桃花扇底江南水,流到天涯也未知。”以桃花扇为线索,将江南水与离愁别绪紧密相连,表现出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无奈与惋惜。9.1.8艺术特色本诗以桃花扇为载体,巧妙地将江南水、春风、离愁等元素融入其中,表现出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赞美。同时通过拟人、设问等手法,使诗歌更具表现力。9.2《长生殿·惊变》赏析目录:9.2.1作者简介9.2.2创作背景9.2.3诗歌内容解析9.2.4艺术特色9.2.5作者简介《长生殿》为清代文学家洪显祖所著,洪显祖(16451704),字敬义,号西陵,江苏吴县人。清代著名文学家,诗人。9.2.6创作背景《长生殿》是一部以唐玄宗和杨贵妃爱情故事为主线的历史剧。本诗《长生殿·惊变》描述了唐玄宗得知杨贵妃死讯后的悲痛。9.2.7诗歌内容解析(1)“惊变”一词,形象地表现了唐玄宗得知杨贵妃死讯时的震惊与悲痛。(2)“三宫六院雨纷纷,一夜愁添万古云。”通过描绘唐玄宗的悲痛,反映了杨贵妃在宫中的地位及其影响力。(3)“天上人间会相见,此身虽死情难尽。”表达了唐玄宗对杨贵妃的思念之情,以及对生死离别的感慨。9.2.8艺术特色本诗以“惊变”为题,通过唐玄宗的悲痛之情,展现了生死离别的悲痛。同时运用夸张、比喻等手法,使诗歌更具感染力。9.3《长生殿·埋玉》浅析目录:9.3.1作者简介9.3.2创作背景9.3.3诗歌内容解析9.3.4艺术特色9.3.5作者简介同上。9.3.6创作背景《长生殿·埋玉》描述了唐玄宗为杨贵妃举行葬礼的情景。9.3.7诗歌内容解析(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Unit 8 A green world Grammar 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牛津译林版八年级英语下册
- 一年级体育上册 第十八课接力跑教学设计
- 16 大家一起来合作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
- 七年级生物下册 4.4.3《输送血液的泵-心脏》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 9短诗三首《繁星(一三一)》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
- 基于技术创新的研究与实践
- 2024年五年级英语上册 Unit 2 My Country and English-speaking Countries Lesson 7 China教学设计 冀教版(三起)
- 21《长相思》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上册语文统编版
- 乘法、除法(二)-7的乘、除法(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沪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
- Unit 1 Past and Present Reading 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牛津译林版八年级英语下册
- DL/T 5438-2019 输变电工程经济评价导则
- DB51-T 5046-2014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工艺规程
- PEP人教版英语五年级下册 Unit 2 My favourite season大单元作业设计
- 高边坡施工安全监理实施细则范本
- 花期女人因时定养
- 采购部采购管理制度
- 《文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 mt696-1997煤矿用高倍数泡沫灭火装置通用技术条件
- GB/T 11693-2022船用法兰焊接座板
- WB/T 1019-2002菱镁制品用轻烧氧化镁
- JJG 388-2001纯音听力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