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1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试题:文言文阅读
【说明】本试卷共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15分)
淮南厉王长者,高祖少子也,其母故赵王张敖美人。高祖八年,从东坦过赵,赵王献
之美人。厉王母得幸焉,有身。赵王敖弗敢内宫,为筑外宫西舍之。及贯高等谋反柏人事
发觉,并逮治王,尽收捕王母私弟美人,系之河内。厉王母亦不,告吏曰:“得幸上,有身」
吏以闻上,上方怒赵王,未理厉王母。厉王母弟赵兼因辟阳侯言吕后,吕后妒,弗肯白,
辟阳侯不强争。及厉王母已生厉王,恚,即自杀。吏奉厉王诣上,上悔,令吕后母之,而
葬厉王母真定。真定.厉王母学家在焉,父世县也。
高祖十一年七月,淮南王磊布反,立子长为淮南王,王粽布故地,凡四郡。上自将兵
击灭布,厉王遂即位。厉王承失母,常附吕后,孝惠、吕后时次故得幸无患害,药常心怨
辟阳侯,弗敢发。及孝文帝初即位,淮南王自以为最亲,骄蹇,敷不奉法。上?亲故,常
宽赦之,三年,入朝。甚横。从上入危囿猎,与上同车,常谓上“大兄厉王有材力,力
能把鼎,乃往请辞阳侯。辟阳侯出见之,即自袖铁椎榷辟阳侯,令从者魏敬到本。厉王乃
驰走阙下,肉袒谢曰:''臣母不当坐赵事,其时辟阳侯力能得之吕后,弗争,罪一也。赵王
如意子母无罪,吕后杀之,辟阳侯弗争,罪二也。吕后王诸吕,欲以危刘氏,辟阳侯弗争,
罪三也。臣谨,天下诛贼臣辞阳侯,报母之仇,谨伏阙下请罪。”孝文伤其志,为亲故,弗
治,赦厉王。当是时,簿太后及太子诸大臣皆惮厉王,厉王?比归国益骄恣,不用汉法,
出入称警辟、称制,自为法令,拟于天子。
六年,令月子但等七十人与棘蒲候柴武太子寺谋,以热车四十乘反谷口,令人使闽越、
匈奴。事觉,治之,便使召淮南王。
(节选自《史记•淮南衡山列传》)
【注】①警晔:警戒清道,断绝行人,是帝王出入时的规矩。
I.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赵王敖弗敢白宫内:通“纳”
B.厉王母亦系系:囚禁
C.厉王弟失母,常附吕后蚤:通“早”
D.厉王有材力,力能封鼎扛:把东西放在肩膀上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为筑外宫西舍之
人.1加常心怨辟阳侯,弗敢发
[厉王母之家在焉
B.[令从者魏敬到之
[立子长为淮南王
1臣谨为天下诛贼臣辟阳侯
[上以亲依,常宽赦之
D]厉干以此归国益骄然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013分)
A.汉高祖经过东垣时,赵王进献美人(即后来的厉王之母)给他,后来赵王又专门在宫
外造房子给她住。
B.贯高谋反之事,牵连到了赵王,赵王被囚禁,厉王之母也一起被抓起来了,她虽
然有孕在身也没有得到高祖的赦免。
C.厉士在其母死后依附H后,因血免于祸患,但他内心却始终怨恨辟阳侯,怪他当
初没有尽全力救自己的母亲。
D.孝文帝和厉王关系很好,常常称他为“大兄”,厉王到辟阳侯府上把辟阳侯杀了,
而孝文帝也没有怪罪他。
4.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吏奉厉王诣上,上悔,令吕后母之,而葬厉王母真定。(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吕后王诸吕,欲以危刘氏,辟阳侯弗争,罪三也。(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21分)
汉士择所从
汉自中平黄巾之乱,天下震扰,士大夫其不择所从,以为全身远害之计,然非豪杰不
能也。荀或少时,以颍川四战之地,劝父老更避之,乡人多怀土不能去。或独率宗族往真
州,袁绍待以上宾之礼。或度绍终不能定大业,去再从曹操。其乡人留者,多为贼所杀。
袁绍遣使迎汝南士大夫。和洽独往荆州,刘表以上客待之。洽日:“所以不从本初,避
争地也。昏世之主,不可举再,久而不去,谗慝将兴。”遂南考武陵,其留者多为表所害。
曹操牧究州,陈留太守张鹤与之亲友。郡士高柔独以为邈必乘间为变,率乡人欲避之,
众皆以曹、张相亲,不然其言。弟举家哆河北.邈果叛掾。
郭嘉初见袁绍,谓其谋臣辛评等曰:“智者审于量主,袁公多端搴孝,好谋无决,难与
共济大难,5•将史举以求主,子举立出?”评学日:“袁氏今最强,士将何之?”嘉不复言,
遂去依曹操。操召见,与论天下事。出日:“真吾主也。”
杜袭、赵俨、繁钦避乱荆州,钦数见奇手表,袭日:“所鼠俱来者,欲全身以待时耳。
子若见能不已,非吾徒也。”及天子都许.俨曰:“曹镇东必能济华更,吾知旧矣。”遂诣操。
河间刑顺在无终,闻操定冀州,谓田畴日:“闻曹公法令严,民厌乱矣,乱极则平,请
以身先。”遂装还乡里。畴曰:''颛,天民之先觉者也。”
孙策定丹阳,吕范靖暂领都督,策曰:“子衡已有大众,岂宜复屈小职!”范曰:''今舍
本土而托将军者,欲济世务也,譬犹同舟涉海,一事不牢,即堪受其败,此亦范计,非但
将军也。”策从之。周瑜闻策声誉,便推结分好,及策卒权立,瑜谓权可与共成大业,遂委
心服事与。诸葛亮在要阳,刘表不能起,一见刘备,事之不疑.此诸人识见如是,安得困
于乱世战!
(选自《容斋随笔》,有改动)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不可修近跋近:亲近
B.柔举翥道河北适:到
C.子也去乎盍:何不
D.袁公多端事瞿寡要:少谋
6.下列各组43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去而从曹操[遂南之武陵
AD,
1惑画不从师1卒石东郭燔间
钦数见奇T表!遂委心服事净
业精丁勤而荒于嬉青麻头伏常
7.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能够表现“汉士择所从”的一组是0(3分)
①袁绍遣使迎汝南士大夫②陈留太守张邈与之亲友
③嘉不复言,遂去依曹操④曹镇东必能济华夏,吾知归矣⑤孙策定丹阳,吕范请
暂领都督⑥策从之
A.©©③B.①⑤@
C.@@@D.©©⑤
8.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汉朝自从平定黄巾之乱以后,天下动荡不宁,士大夫都在选择自己将要跟随的对
象,以此来保全自己。
B.郭嘉是一位有远见的汉士,他初次见到袁绍,就觉得袁绍不是一个可以依靠的人,
于是劝说袁绍的谋臣辛评离开袁绍。
C.文章列举的一些汉士,更多的是投奔曹操,作者这样安排,可以更加突出这些汉
士的远见卓识。
D.作者对荀戒、和洽、高柔、郭嘉、杜袭、赵俨、繁钦、刑顺、吕范、周瑜、诸葛
亮等汉士的选择都持肯定态度。
9.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郡士高柔独以为邈必乘间为变,率乡人欲避之,众皆以曹、张相亲,不然其言。(3
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所以俱来者,欲全身以待时耳。子若见能不己,非吾徒也。(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譬犹同舟涉海,•事不牢,即俱受其败,此亦范计,非但将军也。(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21分)
永乐二年选宫僚,以上奇为左中允。五年进左谕德。士奇奉职甚谨,私居不言公事,
虽至亲厚不得闻。在帝前,举止林慎,茶应对,言事辄中。
时落司守令来朝,尚书李庆建议发军伍余马给有司,岁塔其驹。士奇日:“朝廷选贤授
官,乃使牧马,是贵畜而贱士也,何以示天下后世。”帝许中旨罢已而寂然。士奇笑力
言。又不报。有顷,帝御思善门,召士奇谓日:“朕向考岂真忘之。闻吕震、李庆辈皆不喜
卿,朕念卿孤立,恐多所伤,不欲与卿言罢耳,今有号矣。”手出陕西按察使陈智言养马不
便疏,使草敕行之。士奇顿首谢。群臣习朝正旦仪,吕震请用乐。士奇与黄淮疏止,未登。
士奇复奏,待庭中至夜漏十刻。报可。越日,帝召谓曰:“宸每事误朕,非卿等言,悔无及。”
命兼兵部尚书,并食三禄。士奇辞尚书禄。或有志大理卿虞谦官事不密。帝怒,降一官。
士奇为白其罔,得复秩。又大理少卿弋谦以言事得罪。士奇日:“谈应诏陈言。若加之罪,
则群臣自此结舌矣。”帝立进巡副都御史,而下敕引过。
帝以四方屡水旱,召士奇议下诏宽恤,免灾伤租税及官马亏额者。士奇用请并蠲逋赋
薪刍钱,减官田额,理冤滞,汰工役,以广德意。民大悦。逾二年,帝谓上奇日:“恤民诏
下已久,今更有可恤者乎?"士奇曰:''前诏减官田租,户部征如故。”帝修然曰:“今首行
冬,废格考论如法。”士奇复请抚逃民,察墨吏,举文学武学之士,令极刑家子孙皆得仕进。
又请廷臣三品以上及二司官,各举所知,备方面郡守选。皆报可。当时是,帝励精图治,
士奇等同心辅佐,海内号电治平。
(节选自《明史・杨士奇传》)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0(3分)
A.岁谬其驹课:征收
B.今♦群矣辞:推辞
C.士奇g黄淮疏止,未再报:给回信,答复
D.帝岬然曰怫:愤怒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0(3分)
[恐为所伤
1海内号为治平
[朕向者岂真忘之
1废格有论如法
[帝许中旨罢之
1今首行之
[不欲用卿言罢耳
D11奇口清并蠲通赋薪刍钱
12.下列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都能体现杨士奇“正直”品格的一组是0(3分)
①在帝前,举止恭慎,善应对②群臣习朝正旦仪,吕震请用乐。士奇与黄淮疏止③
士奇为白其罔④前诏减官出租,户部征如故⑤士奇顿首谢⑥帝励精图治,士奇等同
心辅佐
A.①③⑤B.②③④
C.®®®D.®@®
13.下列时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杨上奇为官严谨,在家中从不言公事,公私分明,界限清楚,这是他自我约束的
一种表现,也是作为良吏好官的一种修养。
R.皇上没有当场采纳杨士奇提出的反对让地方官养马的建议,后来有人提出同样的
建议后,才起草实行,这是为了保护杨士奇不受伤害。
C.杨士奇为江山社稷着想,对不利于朝廷的事情坚决反对,却遭到了很多人的诬陷
中伤,还受到了降一级官职的处罚。
D.杨士奇在治理国家方面也显示了不凡的才能,他提议从多渠道为国家选拔人才,
并辅佐皇上使国家长治久安。
14.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朝廷选贤授官,乃使牧马,是贵畜而贱士也,何以示天下后世。(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帝以四方屡水旱,召上奇议下诏宽恤,免灾伤相税及官马亏额者。(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士奇复请抚逃民,察/吏,举文学武勇之士,令极刑家子孙皆得仕进。(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19题。(21分)
桓公自莒反于齐,使鲍叔牙为宰。鲍叔辞曰:“臣,君之庸臣也。君有受惠于其臣,使
臣不冻饥,则是君之赐也。若必治国家,则非臣之所能也,其唯管夷吾乎!臣之所不如管
夷吾者五:宽惠爱民,臣不如也;治国不失枣,臣不如也:忠话可结于诸侯,臣不如也;
制礼义可法于四方,臣不如也:介胄执袍,立于军门,使百姓皆加勇,臣不如也。夫管仲,
民之父母也。将欲治其子,不可弃其父母。”公曰:“管夷吾亲射寡人,中钩,殆于死,今
7用之,可乎?"葩我日:“彼为泰君动也,君若事而反之,再为君亦犹是也。”公日:“然
则为之奈何?"鲍叔日:“君使人请之鲁。”公臼:“施伯,者之谋臣也。彼知吾将用之,必
不吾予也。"鲍叔曰:“君诏使者曰:'寡君有不令之臣,在君之国,愿请之以我群臣。'鲁
君必诺。且施伯之知夷吾之才,必将致鲁之政。夷吾受之,则鲁能弱齐矣。夷吾不受,彼
知其将反手齐,必杀之。"公曰:''然则夷吾受乎?”她叔日:“不受也。夷吾事君无二心。”
公曰:“其于寡人犹如是乎?"对日:“非为君也,为先君与社缪之故。君若欲定宗庙,则
重请之。不然,尢及也。“
公乃使鲍(叔行成。曰:“公子到,亲也,请君讨之。”害人为杀公子纠。又日:“管仲,
傩[同“仇”]也,请受而甘心焉。”鲁君许诺。施伯谓鲁侯日:“勿予。非戮之也,将用其
政也。管仲者,天下之贤人也,大器也。在焚则芨得意于天下,在晋则晋得意于天下,在
狄则狄得意于天下。今齐求而得之,则必长为鲁国忧。君何不杀药授之其尸?"鲁君日:
“诺。”将杀管仲。鲍叔进曰:“杀之齐,是戮齐也;杀之鲁,是戮鲁也。弊邑寡君愿生得
之,以徇于国,为群臣修。若不生得,是君与寡君之贼中也。非弊邑之君所谓也,使臣不
能受命于是鲁君乃不杀,遂生束缚而押IxiR木笼1以予齐。
(节选自《管子・小匡》)
【注】管夷吾,字仲,初事公子纠。齐国内乱,公子小白(桓公)奔首,管夷吾随公
子纠奔鲁。
1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0(3分)
A.君有如惠于其臣力口:增加
B.治国不失素秉:同“柄”,权柄
C.君若簟而反之宥:宽恕
D.是君g寡君之贼用也土:并列
1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0(3分)
[今乃用之,可乎
A•
,精思傅会,十年乃成
[不为君亦犹是也
以故先后名之F1“褒禅”
[彼知其将反于齐
c1赵尝五战于秦,
[君何不杀而授之其尸
1卒廷见相如,毕礼画归之
17.下列各项中每句话都体现管仲是治国之能臣的一组是()(3分)
①夫管仲,民之父母也②将欲治其子,不可弃其父母
③夷吾受之,则鲁能弱齐矣④夷百事君无二心⑤君若欲定宗庙,则亟请之⑥在
楚则楚得意于天下,在晋则晋得意于天下
A.①③⑤B.①©©
C.®@®D.©©⑤
18.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0(3分)
A.鲍叔牙深知管仲才能出众,劝说齐桓公予以任用,并设巧计使管仲回到齐国。
B.鲁国的施伯识破了齐国的计谋,劝鲁侯杀掉管仲,以绝后患,说明施伯很有远见。
C.鲍叔牙认为,如果齐恒公不及时迎回管仲,管仲必将为鲁国所重用,会削弱齐国
的力量。
D.本文表现了鲍叔牙知人能让、举贤荐能的品德,同时也反映了齐桓公重视人才、
善于纳谏。
19.把义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若必治国家,则非臣之所能也,其唯管夷吾乎!(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彼知吾将用之,必不吾予也。(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于是鲁君乃不杀,遂生束缚而柳以予齐。(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0〜24题。(22分)
宝绘堂记
□侏)苏轼
君子可以寓意于物,而不可以留意于物。寓意于物,虽微物足以为乐,虽尤物不足以
为瓶。留意于物,虽微物足以为病,虽尤物不足以为乐。老子曰:''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
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然圣人未尝废此四者,亦聊以寓意焉耳。
刘备之雄才也,而好结是。嵇康之达也,而好锻炼①。阮孚之故也,而好蜡屐。此岂有声
包臭味也哉,而乐之终身不厌。
凡物之可喜,足以他人而不足以移人者,莫若书与画。然至其留意而不释.则其祸有
不可胜言者。钟繇至以此呕血发家.宋孝武、王僧虔至以此相思,……皆?儿残害其国,
[I其身。此留意之祸也。
始吾少时,尝好此二者,家之所有,惟恐其失之:人之所有,惟恐其不吾予也。既而
自笑日:吾浮富贵而厚于书,较死生平重于包,岂不颠倒错缪失其本心也哉?自是不复好。
见可喜者虽时复蓄之,然多人取去,亦不复惜也。譬之烟云冬过眼,百鸟之感耳,岂不欣
然接之,然去而不复念也。于是乎二物者常为吾乐,而不能为吾病。
知马都尉王君晋卿虽在戚里,而其被服礼义,学问诗书,常与寒士田。平居攘去膏粱,
屏■远声色,而从事于有国。作宝绘堂于私第之东,以色•其所有,而求文以为记。怒其不幸
而类吾少时之所好,故以是告之,庶几合其乐而远其病也。熙宁十年七月二十二日记。(本
文有删节)
【注】①锻炼:打铁。
2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虽尤物不足以为酒病:祸害
B.然去而不复念也2:归去
C.常g寒士小角:较量
D.以苗其所,蓄:收藏
2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组是0(3分)
[皆以儿戏害其国[轻死生而重于画
An・
1儿以捕系死1不患贫顾患不安
[然为人取去(髻之烟云之过眼
1君为我呼入1不知东方书既白
2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分)
A.足以优人而不足以移人者
B.均其身
C.春海富贵而厚于书
D.庶几全其乐而远其病也
2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0(3分)
A.本文构思极具特色。作为记文,作者不从宝绘堂的建筑、景物着眼,而先以论点
开篇,直到文末才交代为宝绘堂作记之事,可谓别开生面。
B.本文层次清晰,论证亚密。先讲道理,再引历史人物正反论证,后又以个人经历
佐证,紧扣可“寓意于物”而不可“留意于物”这个中心展开仑述。
C.本文以散句为主,兼用对偶、排比句式,整散交错,颇具气势;而比喻、用典等
方法的运用,使文章言简意赅,文采斐然。
D.本文用老了•之言,说明五色、五音、五味、田猎等可使人得到感官上的享受,但
不能沉溺其中。圣人并未废此四者,也未“发狂”,就是这个道理。
24.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然至其留意而不释,则其祸有不可胜言者。(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之所有,惟恐其不吾予也。(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卷(九)
I.DD.这个字读“gang”,走“用两手举”的意思。
2.DA.而,前者为连词,表承接;后者为连词,表转折。B.之,前者为结构助词,
的:后者为代词,代辟阳侯。C.为,前者为动词,做:后者为介词,替。D.以,两者均为
连词,因为。
3.DD.是厉王称孝文帝为“大兄
4.【答案】(1)狱更抱着厉王送到皇上面前,皇上后悔莫及,让吕后抚养他,并在真
定县安葬了厉王的母亲。
(2)吕后封吕家亲戚为王,意欲夺取刘氏天下,辟阳侯不挺身抗争,这是第三桩罪。
【参考译文】
淮南厉王刘长,是汉高祖的小儿子,他母亲本是前赵王张敖的嫔妃。高祖八年,(皇上)
从东坦县经过赵国,赵王把厉王的母亲献给他。她受到皇上宠幸,有了身孕。赵王张敖不
敢让她住在宫内,为她修建外宫让她居住。等到赵相爱高等人在柏人县谋弑商祖的事情被
朝廷发觉,汉廷将赵王也一并逮捕论罪,把他的母亲、兄弟和嫔妃都收捕起来,囚禁在河
内郡官府。厉王的母亲也被囚禁,(她)对狱吏说:“我受到皇上宠幸,已有身孕。”狱吏案
报给了皇上,皇上正在恼怒赵王,没有理会厉王母亲的申诉。厉王母亲的弟弟赵兼通过辞
阳侯向吕后进言请她说情,吕后心怀妒忌,不肯向皇上进言求恬,辟阳侯便不再尽力相劝。
等到厉王的母亲生下厉王后,心中怨恨就自杀了。狱吏抱着厉王送到皇上面前,皇上后悔
英及,让吕后抚养他,并在真定县安葬了厉王的母亲。真定是厉王母亲的故乡,她的祖辈
都居住在那里。
高祖十一年七月,淮南王粽布谋反,皇上立儿子刘长为淮南王,让他掌管昔日粽布领
属的封地,共有四个郡。皇上亲自率军出征,剿灭了粽布,厉王于是即位为淮南王。厉王
自幼丧母,一直依附吕后长大,因此孝惠帝和吕后当政时期他有幸免遭祸害。但是,他心
中一直怨恨辟阳侯而不敢表露出来。到孝文帝刚即位时,淮南王自认为与皇上关系最亲,
便傲慢不恭,多次不遵汉法。皇上因为念及手足亲情,时常宽容赦免他的过失。孝文帝三
年,淮南王来朝见天子,行为更加放纵专横。他跟随皇上到御危打猎,和皇上同乘一柄车
笃,还常常称呼皇上为''大哥"。厉王有才智和勇力,能奋力举起重鼎,于是前往辟阳侯府
上求见。辟阳侯出来见他,他受取出藏在袖中的铁椎捶击辟阳侯,又命随从匏敬杀死了他。
事后厉王骆马奔至宫中,袒露上身向皇上谢罪道:“我母亲本不该因赵国谋反事获罪,那时
辟阳侯若肯竭力相救就能得到吕后的帮助,但他不力争,这是第一桩罪;赵王如意母子无
罪,吕后杀害了他们,而辟阳侯不尽力劝阻,这是第二桩罪:吕后封吕家亲戚为王,意欲
夺取刘氏天下,辟阳侯不挺身抗争,这是第三班罪。我现在替天下人杀死危害社稷的奸臣
辟阳侯,为母亲报了仇,特来朝中请罪。”皇上哀悯厉王的心愿,出于手足亲情,不予治罪,
放免了他。这一时期,簿太后和太子以及列位大臣都惧怕厉王,因此厉王返国后更加骄纵
放肆,不依朝廷法令行事,出入宫中皆号令警戒消道,还称自己发布的命令为“制”,另搞
一套法令,一切模仿天子的声威。
孝文帝六年,厉王让但等七十个男子和棘蒲侯柴武之子柴奇商议,策划用四十辆大马
车在谷口县谋反,并派人出使闽越、匈奴。事情被发觉,朝廷治罪谋反者,派使臣召淮南
王入京。
5.DD.寡要:不得要领。
6.BA.前者表承接,后者表转折。B.都是动词,至曙C.前者做介词,可译为“向”;
后者做介词,可译为“由于"cD.前者为人称代洞,他;后者为兼洞,于之,在那里。
7.D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题干上所说的“汉士择所从“,有两层
意思:其一,陈述对象应为要依附他人的“汉士”;其二,这些“汉士”是主动选择跟随的
主子。据此不难分析出:句①的陈述对象是“袁绍",他不是‘汉士”;句②中陈留太守张
邈本来就跟曹操亲近友好,也不属于“择所从”;句⑥说的是孙策答应吕范的请求,陈述对
象不是“汉士”。③④⑤三项也分别讲郭嘉、赵俨、吕范这些汉士择所从的情况,符合题意。
8.AA项中“汉朝自从平定黄巾之乱以后”一句误解了原文中“中平”一词的意思。
原文是“汉自中平黄巾之乱”,“中平”是汉灵帝中平年间的意思。
9.【答案】(I)郡中士人高柔却认为张邈必然会乘机反叛,打算带领家乡人躲避一下。
众人都认为曹、张二人关系很亲密,不同意他的看法。
(2)我们之所以一同来荆州,是因为想保全自己等待时机而已。你若表现才能不停止,
就和我们不是一类人。
(3)譬如同坐一条船过海,一件事没做好,就可能翻船,同时受害,这也是为我吕范考
虑,不只是为将军考虑啊!
【参考译文】
汉朝自灵帝中平年间爆发黄巾之乱,天下动荡不宁,士大夫都在选择跟随的对象,以
此作为保全自己、避免祸害的长远大计,但是如果本人不是真正的豪杰之士,是很难做到
这一点的。荀或年少时,认为颍川是战乱之地,他劝家乡人赶紧避难,家乡人多因怀乡不
能离开。荀或独自率领他的宗族前往冀州,当时占据冀州的袁绍用上等宾客的礼遇待他。
但荀或思量袁绍此人终究不会成就大业,就离开袁绍去跟随曹操。那些留在颍川的家乡人,
大多数为强贼乱军所杀。
袁绍派遣使者迎接汝南地区的士大夫。和洽独自去了荆州,刘表用上等宾客之礼待他。
和洽对人说:“我之所以不跟从哀本初(表绍字本初),是因为要避开争战之地。昏世之主(刘
表),不能过分亲近,久留不走,邪恶就会兴起。”于是南往武陵,那些留在荆州的,大多
数被刘表杀害。
曹操为兖州牧,陈留太守张邈与他亲密友善。郡中士人高柔却认为张邈必然会乘机反
叛,打算带领家乡人躲避一下。众人都认为曾、张二人很亲密,不同意他的看法。高柔把
全家都迁到河北,张邈果然叛变曹操。
郭嘉初次见袁绍,对袁绍的谋臣辛评等人说道:''明智的人将会慎重地衡量他的主人,
袁公头绪很多,但不得要领,好为谋略,但不果断,这样的人难于与他共渡大难,我要再
次行动,另找新主人,你们怎么不走呢?”辛评等人说:''袁氏在当今天下是最强大的,离
开他往哪儿去呢?”郭嘉不再说话,离开袁绍,去依附曹操。曹操召见他,与他谈论天下
大事。郭嘉出门后说:“这才真正是我的主子。”
杜装、赵俨、繁钦因躲避战乱到了刑州,索钦在刘表面的多次显露奇力。杜袭说:“我
们之所以一同来荆州,是因为想保全自己等待时机而已。你若表现才能不停止,就和我们
不是一类人。”到汉献帝立都许昌,赵俨说:“钦东将军曹操一定能够拯救华夏,我知道归
顺谁了J于是投奔了曹操。
河间人邢厥在无终(避难),听说曹操平定了冀州,对田畴说:“听说曾公法令严明,百
姓已经厌恶战乱了,乱到极点就会平定,我请求先去投靠他。”于是妆拾行装回到家乡。田
畴说:“那颛,是天下士人中的先觉者。”
孙策平定丹阳后,吕范请求暂时让他兼任丹阳的都督。孙裳说:“子衡(吕危字子衡)已
有了大批人马,哪能再让您屈任小职位呢?”吕范说:“我现在舍弃故土而投靠您的原因,
是要拯济时世,譬如同坐一条船过海,一件事没做好,就可能翔船,同时受害。这也是为
我吕疱考虑,不完全只是为将军考虑啊!”孙策依从了他。周瑜听说了孙策的声誉,便与他
推诚相结友好。号到孙策死了,孙权即位,周瑜认为孙权足可以与之共同成就大业的人,
就一心为他服务了。诸葛亮在要阳时,刘表不能够起用他。一见到刘备,就毫不迟疑地为
刘备服务。这些人都有如此的卓识远见,怎么会在乱世中遭受困厄呢?
10.BB.辞:借口。
11.CC.均为代词,代事情。A.介词,被:动词,称为。B.代词,用于时间词之后,
”……的时候";代词,”……的人”。D.介词,因为;副词,趁机。
12.B句①说的是杨士奇在皇帝面前的表现:句⑤只是描述杨士奇拜谢皇上:句⑥
说的是君臣同心治国。根据抑除法,印可得出答案。
13.CC.受到降一级官职处罚的是大理卿虞嫌。
14•【答案】(1)朝廷选择贤能的人授予官职,却让他们界马,这是以牲畜为贵,以
士人为贱(的做法),拿什么向天下和后世交代呢?
(2)皇帝因为各地屡遭水旱灾害,召杨士奇讨论下令宽免体恤百姓,免除遭受灾害地区
的租税和养官马亏欠的钱额(的事)。
(3)杨上奇又请求安抚逃亡的百姓,查处贪官污吏,推举有文才和学识、精通武艺而又
勇敢的人,让被判死罪的人的子孙都可以做官。
【参考译文】
永乐二年宫中选太子属官,让杨士奇担任左中允。永乐五年进封为左谕德。杨士奇做
事非常谨慎,在私宅不谈公事,即便是最亲密友好的人都不能从他那里听到公事。在皇帝
面前,举止恭敬审慎,善于应对,议政忌能合皇帝的心意。
当时地方官来朝见,尚书李庆建议发放军队多余的马匹给池们,每年向他们征收小马
驹。杨士奇说:“朝廷选择贤能的人授予官职,却让他们养马,这是以牲畜为贵,以士人为
贱(的做法),拿什么向天下和后世交代呢?”皇帝答应从宫中立接发圣旨停止这件事,但
后来却没有消息了。杨士奇又极力进言,还是没有回音。过了一段时间,皇帝到思善门,
召来杨士奇对他说:“朕之前难道是真的忘了吗?听说吕震、李庆这些人都不喜欢你,朕念
你孤立,害怕你被他们中伤,不想因为你的话而停止这件事,现在有借口了。”拿出陕西按
察使陈智说让地方官养马不好的奏章,让杨士奇起草敕丈实行,杨士奇跪拜称谢。百官练
习正月初一朝拜的礼仪,吕虞请求用乐。杨士奇和黄淮上书请求停止,皇帝没有答复。杨
士奇又上奏,在庭院里一直等到夜深,皇帝同意了他的意见。过了一天,皇帝召见杨士奇
对他说:“吕震常常耽误朕的事,不是你们上书,后悔都来不及了。”任命他兼任兵部尚书,
同时享有三份俸禄。杨士奇推辞了尚书的俸禄。有人说大埋卿虞谋议政不严密,皇帝发怒,
降了虞谦一级官职。杨士奇替他辩明了冤屈,他得以官复原职.之后大理少卿弋谦又因议
政获罪,杨士奇说:“弋谦•响应诏书直陈议事,如果给他定罪,那么百官将从此不再言事啊!”
皇帝立刻将弋谦提升为副都御史,并且发下敕文承认自己的过错。
皇帝因为各地是遭水旱灾害,召杨士奇讨论下令宽免体恤百姓,免除遭受灾害地区的
租税和养官马亏欠的钱额(的事)。杨士奇趁机请求一并免除拖欠的赋税和薪刍钱,减少官
田的税额,审理堆积下来的冤狱,裁减工程劳役,来扩大朝廷的恩德。百姓非常高兴。过
了两年,皇帝对杨士奇说:“抚恤百姓的诏令下了已经很久了,现在还有要抚恤的吗?”杨
士奇说:“之前的诏令要求减免官田的赋税,但户部还是像以前一样征收。”皇帝生气地说:
“现在开始实行,不遵守的人依法治罪。''杨士奇义请求安抚逃亡的百姓,查处贪官污吏,
推举有文才和学识、相通武艺而又勇敢的人,让被判死罪的人的子孙都可以做官。又请求
让朝廷三品以上的官吏和二司官,各自推举自己知道的人才,充当地方官员的人选。皇帝
都回答可以。那个时候,皇帝励精图治,杨士奇等人同心辅佐,天下称为太平盛世。
15.AA.加:施加。
16.DA.副词,却/副词,才。B.代询,代管仲/指示代词,那,指代褒禅埋葬的时间。
C.介词,到/介词,和。D.都是表顺承关系的连词,就,才。
17.A句②是的叔牙举例说应该让管仲为宰。句④表现管仲对君主的忠心。利用排
除法,即可得出答案。
18.CC.原文中,匏叔牙认为,虽然会国会重用管仲,但管仲是一定不会接受的。
19.【答案】(1)如果一定要使国家治理得好,那不是我所能做到的,大概只有管夷
吾才行吧!
(2)他知道我们将要任用管仲,•定不会(把管仲)交给我们。
(3)在这种情况下鲁国国右就没有杀(管仲),丁是(把他)活着裾绑起来用木笼装着交给齐
国。
【参考译文】
齐桓公从莒回到齐国以后,任命绝叔牙为宰相。匏叔推辞说:“我是您的庸臣。国君对
我施加恩惠,使我不至于挨饿受冻,就是国君的恩赐了。如果一定要使国家治理得好,那
不是我所能做到的,大概,只有管夷吾才行吧!我有五个方面不如管夷吾:宽惠爱民,我不
如他:治国不失权柄,我不如他;忠信可以与诸侯交好,我不如他:制定礼仪可以让四方
效法,我不如他;板甲或盔击鼓,立于军门,使百姓身气倍增,我不如他。管仲,好比人
民的父母。将要管理孩子,就不可不用他们的父母。"桓公说:“管夷吾亲自射我,射中了
带钩,几乎使我丧命,现在竟要起用他,可以吗?"匏叔说:“他也是为了自己的君主才这
样做的。您如果宽恕了他并且让他回来,他将同样为您效力。”桓公说:“那么应该怎么办
呢?”鲍叔说:“您可派人到科国去请他回来。”桓公说:“施伯是各国的谋臣。他知道我们
将要任用管仲,一定不会(把管仲)交给我们。”鲍叔说:“您诏告使者这样对他说:‘我有一
个不听从命令的臣子在贵国,想在群臣面前处死他。'鲁国的国君必然应允。不过,施伯知
道夷吾的才干,一定设法让他在鲁国执政。夷吾如果接受,鲁国就能削弱齐国。夷吾不接
受,鲁国知道管仲将要回到齐国,必定要杀死他。”桓公说:“既然这样,那么你估计管夷
吾会接受吗?”她叔说:“不会,夷吾侍奉君主,是没有二心的。”桓公说:“他对我也能这
样吗?”(葩叔)回答说:“不是为了您,而是为了先君和国家的缘故。您若想使国家安定,
就赶快去请他回来,否则,就来不及f。”
桓公派遣匏叔去鲁国商议求和。(葩叔对曾君)说:“公子纠,是亲人,请你们替我国杀
掉他。”鲁国便替齐国杀了公子纠。又说:“管仲是我们的仇人,请交给我国自己处理才甘
心。”鲁君答应了。施伯对曾侯说:“不要■把他交回齐国。齐国不是要杀他,而是要用他为
政。管仲是天下的贤人,是能担负重任的人。他在是国则是国辱志于天下,他在晋国则晋
国得志于天下,他在狄国则狄国得志于天下。现在齐国要是得到他,将来必为鲁国之患,
您何不把他杀掉而把他的尸体归还呢?”鲁君说:“好。”将要杀管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抓鸭子美术课件
- NEWAPP系统应急处理与备份演练培训10
- 第九章 劳动关系管理
- 农商行贷前调查培训
- 教培行业的痛点
- 统编版2024~2025学年度六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中测试卷(有答案)
- 幼儿园安全不推挤
- 第五单元小数的初步认识评估检测题( A 卷)单元测试(无答案)三年级下册数学西师大版
- 放假安全教育宣传
- 凝血四项操作规程
- 加油机维修保养记录表
- 新视野大学英语(第四版)读写教程4(思政智慧版)课件 Unit1 Urban development Section A
- 形势与政策(吉林大学)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吉林大学
- 23秋国家开放大学《民法学(2)》形考任务1-4参考答案
- 食物中毒病历书写范本
- 质量控制计划QCP
- 中老年常见病预防保健知识讲座课件
- 市政工程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 新工人入场三级安全教育表(含教育)
- 2023汽车高压电线束技术条件
- 英语四线三格线A4纸打印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