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章开启化学之门
第1节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为什么要学习化学,认识到学习化学的重要性,增强学好化学的信
心和使命感。体验化学的科学美。
2.初步认识化学对人们认识周围物质世界的意义。
3.初步认识化学对开发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意义。树立环保意识和可持
续发展意识。
4.初步了解化学对促进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知道化学在生命科学、材料
科学方面所作出的重要贡献。培养为服务社会而努力学好化学的责任感
二、过程与方法
1.主要以演示实验、学生探究、观看视频、交流讨论为主,以各种直观的
手段调动学生全面主动的参与学习
i.认识学习化学和研究化学的重要意义。
2.树立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学生收集材料及进行探究实验
[教师演示]几个趣味实验:如魔棒点灯,烧不坏的手帕,空中生烟等,展
示化学学科的神奇与魅力。
[讨论交流]你心目中的化学是怎样的?
[课件展示]化学对人类文明进步的推动和生活的影响。
一、新课学习:
(一)化学帮助我们正确认识物质
[交流讨论]1.铁锅烹饪的优势;2.吸烟的危害。
教师课件展示,学生朗读.
[教师讲述]化学可以帮助我们正确认识物质。
[演示实验]碳酸氢钱受热分解的实验,介绍简单的实验知识。同学们感悟
实验探究的学习、研究思想。
[交流讨论]1.碳酸氢钱是一种怎样的物质?
2.为什么夏天仓库里的碳酸氢钱化肥会变少?
[师生小结]在教师指导下写出碳酸氢铉受热分解的化学反应文字表达式。
[学生阅读]课本第4页第二段。
(二)化学指导人类合理利用资源
[教师讲述]化学能帮助人们更合理、更充分、更有效地利用自然资源。
[问题思考]你知道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什么吗?它有什么作用?
[老师讲述]结合课件图片介绍氮气的用途。
[归纳小结]氮气的用途。
[交流讨论]不可理的利用资源,可能造成环境污染。你知道哪些环境污染
问题?你知道为什么要用无硫火柴、无汞电池?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环保产品
(无铅汽油、无磷洗衣粉、无氟冰箱等)
[演示实验]铁生锈实验
[交流讨论]以上实验说明了铁生锈需要什么条件?如何防止铁生锈?
(三)化学促进科学技术发展
[教师讲解]以材料来划分时代。
[图片展示]我国古代著名的化学工艺。
[活动探究]分组探究不同玻璃材料的性能差异。
[教师讲解]结合课件图片展示化学在材料科学、生命科学和医药保健方面
的重要作用。
本课学习了化学是一门实用的基础科学,在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中起着重要
作用。学习化学,可以帮助我们正确认识物质,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高效地
发展科学技术。
第1节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
(一)、化学帮助我们正确认识物质
正确认识破除迷信
(二)、化学指导人类合理利用资源
保护钢铁保护环境
(三)、化学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
科技进步造福人类
学生进入九年级的大门会遇到一门新的学科:《化学》,学生对她充满了
好奇和期待,好奇是因为他们不知道这是一门什么学科,是研究什么内容的,
知识难不难,更不知道如何去学好她。期待是因为学生天生的求知欲望,他们
期待着化学将给他们带来全新的知识和全新的体验。俗话说“千里之行始于足
下“,如何帮助学生开启化学之门,迈好学习化学的第一步至关重要,而本节
课的设计思想就是通过魔术实验、学生探究、视频展示、交流合作等方法与手
段为学生展示一门全新的化学学科,感受化学的神奇,认识化学对人类生存生
活的重要意义,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激情。
1.以下物品的发明与开发,属于化学对人体健康方面作出巨大贡献的(B)
A.不锈钢B.青霉素C.农药和化肥D.电话和电视机
一、当堂反馈
1、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其根本目的就是要营造
一个环境优美、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的新型城市,而最重要的是要推崇
“绿色生活的理念”。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D)
A.使用新型的“零排放”无污染交通工具,如氢氧燃料电池车
B.对城市生活和生产污水进行净化处理,分级使用
C.使用光降解或生物降解塑料,防止白色污染
D.注意个人卫生,全部使用一次性的木筷和餐盒
2.化学的研究成果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中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下面的
发明或发现不能归为化学研究范畴的是(A)
人类征服r火中国发明火药街发明地动仪远东制瓷技术
AABCn
3.下列说法没有科学性错误的是(C)
A.本饮料中绝对不含化学物质B.水可以变成油
C.没有水就没有生命D.气功可以使铝变成金
4.“绿色化学”是21世纪化学发展的主导方向,下列做法属于“绿色销
毁”的是(C)
A.泼上汽油焚烧B.倒入江中
C.碾压粉碎后回收D.深埋于土壤中
二、课后练习
1.为了保护我市优美环境,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⑴市区禁止燃放烟花爆炸;⑵电池集中处理;⑶提倡使用一次性筷子;⑷
禁止使用塑料制品;⑸禁止使用含磷洗衣粉;⑹禁止农民在田间焚烧农作物秸
杆。(D)
A.⑴⑵⑶⑷B.⑵⑷⑸⑹
C.⑴(4)⑸(6)D.⑴⑵⑸⑹
解析:试管、燃烧匙和蒸发皿都可以直接加热;量筒是量取一定体积液体
的仪器,不能加热。
2.塑料的使用大大方便了人类的生活,但由此也带来了严重的“白色污
染”,下列解决“白色污染”问题的措施中,不恰当的是
(A)
A.禁止使用任何塑料制品B.尽量用布袋代替塑料袋
C.重复使用某些塑料袋D.使用一些新型的、可降解的塑料
3.以下不属于我国古代化学工艺成就的是(A)
A.指南针的发明B.青铜器的制造
C.钢铁的冶炼D.黑火药的发明
4.下列有关化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B)
A.应用化学可以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
B.化学给我们带来的都是麻烦,如臭氧层空洞、水污染却空气污染等
C.化学在给我们带来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污染等麻烦
D.化学可以帮助我们找到防止钢铁腐蚀的方法,使有限的资源得到充分的
利用
5.国务院印发了《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你认为以下各项措施与之
相违背的是(B)
A.积极开发可再生能源
B.大力推广使用一次性餐具
C.严格控制企业排污
D.尽量杜绝自来水的跑、冒、滴、漏现象
第1章开启化学之门
第2节化学研究些什么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概念并能判断日常生活中一些物质的变化。
2.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学会归纳整理;
2.用化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变化,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及其本质区别。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描述实验的能力。
通过上一课的学习使我们认识到化学在帮助我们认识及合理利用周围物质
世界和自然资源,促进科技进步中的巨大作用,这一课开始尝试研究化学,我
们先从身边的物质开始。
(一)化学研究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活动探究]蜡烛的燃烧
1.观察蜡烛提出问题,包括是什么、叫什么、怎么样等等,教师引导、归
纳整理:
(1)刚点燃时的现象:O
(2)点燃1分钟时的现象:o
(3)蜡烛刚熄灭时的现象:。
(4)熄灭1分钟时的现象:o
(5)蜡烛燃烧后变成了什么物质:。
2.分组实验:学生动手充其中部分问题进行实验探究,教师指导学生观察
实验,记录现象
实验内容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3.讨论交流:根据实验说出各自对问题的看法,教师归纳板书。
[讨论交流]以上变化如果要分成两类,你觉得哪些应该属于一类?为什
么?
[教师讲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定义。
[交流讨论]课本第11页交流讨论的内容。
[观察与思考]演示煤油的燃烧,空中生烟,碘化钾和硝酸银反应,学生仔
细观察各变化的现象,归纳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问题思考]在对蜡烛的探究实验中,我们了解了蜡烛的哪些性质?
[讲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定义。
[交流讨论]常见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教师讲解]化学变化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提问]1.什么是物理变化?什么是化学变化?举例说明c2.化学变化中常
伴随哪些现象?举例说明。
(二)化学研究物质的组成与结构
[交流讨论]你能证明空气的存在吗?你对空气有哪些了解?下列事实说明
空气中含有哪些成分?
(1)空气能供给呼吸:o
(2)蜡烛能在空气中燃烧:o
(3)久置于空气中的澄清石灰水表面出现一层白膜:
(4)饼干放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变软:o
[教师讲解]空气的成分
[活动探究]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1.教师演示实验,并引导学生观察记录现象。
2.交流讨论:红磷燃烧消耗了什么?为什么水会进入集气瓶?进入的水的
体积是1/5说明了什么?
3.师生小结:红磷燃烧的反应表达式;实验结论。
[教师讲解]混合物与纯净物的概念。通过实例加深学生的理解。
[拓展阅读]空气成分的发现史。
[活动探究]灼烧面粉、葡萄糖和蔗糖。
[教师讲解]物质由元素组成,化学变化中元素种类不变C
[学生观察]金刚石和石墨的结构模型图。
[教师讲解]物质的组成、结构决定了物质的性质。
(三)化学研究物质的制法和用途
[交流讨论]金刚石、石墨的性质和用途的关系。
[师生小结]物质的用途跟其性质有着密切关系。
本课主要学习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化学研究物质
的组成和结构、性质和变化、制法和用途。物质的组成、结构决定物质的性
质,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变化和用途。
4.化学研究些什么
第2节化学研究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1.活动探究一一蜡烛的燃烧
第3节化学研究物质的组成与结构
(三)化学研究物质的制法和用途
本节课让学生认识化学仪器的时候,要让学生亲身体验仪器的使用方法和
注意事项引起的后果,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实验的基本操作的讲授,最好是
边讲解边演示,甚至某些操作让学生来完成,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获得知
识的同时,乂培养了学生的能力。
类型一化学研究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例L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C)
A.光合作用B.烧制瓷器
C.汽油挥发D,氯化氢和氨气混合产生白烟。
类型二化学研究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例2现有六种物品:金属小刀片、塑料直尺、2B铅笔芯、食盐水、眼镜
片、橡皮,小明将它们分成两类,如下表所示。他是按照物质的哪种属性进行分
类的(D)
第一类第二类
金属小刀片、2B铅笔芯、食盐水塑料直尺、眼镜片、橡皮
A.状态B.颜色
C.硬度D.导电性
解析:由题意“六种物品:金属小刀片、塑料直尺、2B铅笔芯、食盐水、
眼镜片、橡皮”,分为两类,观察比较、归纳两类物质,可知:第一类为具有
导电性的;第二类没有导电性.
类型三化学研究物质的制法和用途
例3关于丙二醇的以下资料:①化学式GHA;②无色粘稠状的透明液
体;③无味;④易燃;⑤沸点245℃;⑥熔点-6.5℃;⑦无腐蚀性;⑧可用
作水果催熟剂等,其中属于丙二醇的物理性质的是(A)
A.②③©⑥B.®®®®C.③④D.②④⑥⑧
一、当堂反馈
1.以下生产过程主要发生物理变化的是(B)
沼气生产石油蒸慵转炉炼钢高炉炼铁
ABCD
解析:A.沼气是由微生物发酵得来的,涉及一系列生物化学变化;C.转炉炼
钢是将铁水融化,利用高温使其中的碳单质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从而减少
碳单质的过程,为化学变化;D.高炉炼铁是铁矿石和一氧化碳反应生成铁单质
的过程,为化学变化。
2.下列过程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
A.用冰块进行防暑降温B.用高温蒸汽对碗筷进行消毒
C.镁粉作照明弹材料D.炒菜用过的铁锅,放置后出现
红棕色斑迹
3.水冷却后,除了会凝固成冰晶体外,还会形成玻璃态。它是由液态水急
速冷却到708℃时形成的,皱璃态的水与普通液态水的密度相同。下列说法正
确的是(C)
A.水由液态变为玻璃态,体积减小
B.水由液态变为玻璃态,体积膨胀
C.水由液态变为玻璃态是物理变化
D.水由液态变为玻璃态是化学变化
解析,水由液态变为玻璃态,玻璃态的水与普通液态水的密度相同,体积
不变,所以,A、B错误;水由液态变为玻璃态是由液态水急速冷却到-108°C
时形成的,在变化中没有生成其他物质,是物理变化,所以,C正确
二、课后练习
1.中央电视台《共同关注》栏目记者报道重庆江津的一些怪事:晾晒的衣
服等物品无缘无故地出现破损.随之而来的是漫天飞舞的猜测:有的说是大气
电离惹的祸,有的认为是地球磁场变化所引发……后经材料科学家对破损处进
行仔细观察,确认所有的破口无一例外都是机械损伤,而非自然环境下的损
伤。关于此现象的一些认识,你认为理由充分的是(C)
A.这是自然界的化学物质的损害所致
B.机械损伤表明这是一种化学变化
C.伪科学总会被真正的科学所揭穿
D.这是外星人所为
解析:衣服出现机械损伤说明是有人故意所为,而不会是化学物质的损害;
也说明有人故意制造事端,产生混乱;认为是自然环境下的损伤或外星人所为属
于伪科学。
2.下列洗涤方法主要利用了物质化学性质的是(B)
A.无水酒精洗手机屏幕B.食醋洗去水壶内的水垢
C.清水洗涤衣服上的食盐D.汽油洗涤衣服上的油迹
解析:A、无水酒精可以溶解手机屏幕上的赃物,是根据溶解作用原理洗
涤,故A不符合题意;B、水垢不易溶解于水,但可以和酸反应生成可溶的盐,
故食醋洗去水壶内的水垢是利用了物质的化学性质,故B符合题意;C、食盐易
溶解于水,可以用水溶解后洗净,是根据溶解作用原理洗涤,故C不符合题
意;D、植物油不易溶解于水,不能用水洗净,可用汽油洗去,是根据溶解作用
原理洗涤,故D不符合题意.
3.古诗词是古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下列诗句中只涉及物理变化
的是(C)
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C.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D.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人屠苏
解析:A、铁杵磨成针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正
确;B、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燃烧的过程中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光合作用
的过程中有葡萄糖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C、春蚕到死丝方尽,蜡
炬成灰泪始干,蜡烛燃烧能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D、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爆竹爆炸的过程中能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
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4.物质的变化过程中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化学变化中通常伴随着能量转
化,这是因为不同的物质包含不同的化学能,在化学变化中物质具有的化学能
转变为热能、光能或电能等。
(1)举出一个从环境中吸收热能的物理变化的例子:冰的融
化(其他合理答案也可以)。
(2)蜡烛燃烧时,化学能转化为_____热_______能和______光
能。
精品文档精心整理
5.开启化学之门
第3节怎样学习和研究化学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化学实验是化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重要的方法。
2.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模仿做一些探究活动。
3.知道化学用语在学习和研究化学中的重要性,增强记忆的目的性。
4.了解一些常见的仪器的名称、使用范围、操作要求。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学会归纳整理;
2.用化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变化,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1.认识化学实验在学习和研究化学中的重要意义。
2.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通过上一课的学习使我们认识到化学在帮助我们认识及合理利用周围物质
世界和自然资源,促进科技进步中的巨大作用,这一课开始尝试研究化学,我
们先从身边的物质开始。
(一)铜绿的性质
一、阅读学生实验规则和安全要求,强调进入化学实验室的基本要求。
二、认识中学化学常见实验仪器。
在学生阅读课本,教师重点讲解试管、烧杯、酒精灯、胶头滴管、天平、
量筒几种仪器的作用和使用注意事项。
三、活动探究:
精品文档可编辑的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精心整理
[情境创设]:同学们展示收集的铜绿,讨论铜绿可能有的物理、化学性
质。
[分组实验]:学生分组完成有关铜绿的实验,教师指导学生常见的仪器的
名称、使用、操作、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强调实验室规则,培养学生良好
的实验习惯。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1.观察铜绿色、态
2.“铜绿”和盐酸的作
用
3.“铜绿”受热的变化
[交流讨论]:1.通过上述实验,你对“铜绿”有什么认识,试归纳铜绿的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2.上述实验中我们学习了哪些实验基本操作?
五、归纳小结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1.药品的取用
2.物质的加热
3.仪器的洗涤
(二)学习化学需要进行科学探究
[教师讲解]: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
活动探究:对镁条的探究
1.提出问题:镁跟铝、铁一样都是金属,那么镁有哪些性质呢?
2.做出猜想:学生根据铝和铁的性质对镁的性质进行猜想、假设(教师适
当引导)。
3.设计实验:在老师的指导下实际证明上述猜想的实验,
4.进行实验:学生分组完成有关镁的性质的探究。
5.记录现象,填入下表:
实验内容实验现象结论、反应表达式
L观察镁带的外观,看看是否易折
弯、扭断。用砂纸打磨镁条,观察
颜色。
精品文档可编辑的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精心整理
2.导电实验
3点燃镁条
4.镁条放入食醋中
6.交流讨论:归纳总结镁的性质。
(1)通过以上实验和观察,你对镁有了哪些认识?
(2)一些烟花和照明弹都含有镁粉,你知道为什么吗?
(三)学习化学需要使用化学符号
学生阅读课本、元素周期表,初步认识元素符号、化学式。然后完成课
本表格中的内容。
1.铜绿的性质:
(1)物理性质:
铜绿[Cu2(0H)2c03]是一种绿色粉末状的固体,难溶于水。
(2)化学性质:
①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水和二氧化碳。
碱式碳酸铜+盐酸一氯化铜+二氧化碳+水
②受热后能分解,生成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
2.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1)约品的取用
(2)物质的加热
(3)仪器的洗涤
3.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
4.镁的性质。
5.化学符号。
第3节怎样学习和研究化学
一、学习化学需要进行化学实验
精品文档可编辑的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精心整理
1.化学实验规则和安全要求
2.常见的化学实验仪器
3.铜绿的性质:
(1)物理性质:绿色粉末状的固体,难溶于水。
(2)化学性质:
①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水和二氧化碳。
碱式碳酸铜+盐酸f氯化铜+二氧化碳+水
②受热后能分解,生成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
碱式碳酸铜加执「氧化铜+水+二氧化碳
4.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1)药品的取用
(2)物质的加热
(3)仪器的洗涤
二、学习化学需要进行科学探究
L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
2.镁的性质:
(1)物理性质:银白色金属,软,易折断和弯曲,能导电。(2)化学性
质:①能燃烧生成氧化镁:镁+氧气占皿+氧化镁②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
三、学习化学需要使用化学符号
元素符号一一表示元素、原子;
化学式一一表示物质、分子;
化学方程式一一表示化学反应。
本节课是通过简单的实验和探究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发现问题,解
决问题的办法。本节两项比较大型的活动探究实验--铜绿实验,镁的性质实
验。在铜绿受热分解实验中,要帮助学生认识取用固体或液体试剂,使用酒精
灯加热试管中的物质等都有一定的操作规则和要求。铜绿实验的实质内容--认
识铜绿受热易分解,能与酸作用的性质。要帮助学生认识化学符号在化学科学
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初步掌握最简单的化学符号。本章节涉及到了元素符号,
精品文档可编辑的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精心整理
化学式以及化学方程式文字符号表达式,但这些都不是具体内容的教学,只是
让学生们开始接触一些化学用语,有个初步了解而已。
类型一铜绿的性质
例1.下列现象与铜绿无关的是(D)
A.遇到稀盐酸时放出大量气泡
B.加热一段时间后变成黑色粉末
C.加热时试管口有水滴滴出
D.在空气中燃烧产生耀眼强光
解析:A、碱式碳酸铜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水和二盆化碳气体,则遇到
稀盐酸时放出大量气泡,故该现象与铜绿有关:B、碱式碳酸铜在加热条件下生
成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气体,则加热一段时间后变成黑色粉末,故该现象与
铜绿有关;C、碱式碳酸铜在加热条件下生成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气体,则加
热时试管口有水滴滴出,故该现象与铜绿有关;D、碱式碳酸铜在空气中不能燃
烧,不会产生耀眼的强光,故该现象与铜绿无关。故选D
类型二学习化学需要进行科学探究
例2取一段打磨好的铁带,放入白醋中,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AC)
A.镁带发出耀眼的强光,
B.镁带逐渐变小
C.镁带表面产生大量气泡
D.反应过程中释放出大的热。
解析:A、镁带与醋酸反应,生成醋酸镁和氢气,则镁带因反应而逐渐变
小,故A正确;B、镁带与醋酸反应不是燃烧反应,不会发出耀眼的强光,故B
错误;
C、镁带与醋酸反应,生成醋酸镁和氢气,则镁带表面会产生大量气泡,故C正
确;D、镁带与醋酸反应是放热反应,但放出的热量不足以使镁带熔化,故D
错。故选AC
类型三学习化学需要使用化学符号
例3下列物质中既含有氢元素又含有氧元素的是(AD)
精品文档可编辑的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精心整理
A.铜绿B.金刚石C.氧化镁D.石灰水
解析:A、铜绿是由铜、氢、氧、碳四种元素组成的,符合题意;B,金刚石是
由碳元素组成的,不符合题意;C、氧化镁是由镁、氧两种元素组成的,不符合
题意;D、石灰水是由钙、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符合题意。故选AD
一、当堂反馈
1.下列实验仪器不能用来加热的是(D)
A.试管B.蒸发皿
C.烧杯D.量筒
解析:A、试管:它用作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在常温或加热时使用.它是
能被直接加热的.故不可选:B、蒸发叩:用于溶液蒸发或浓缩.能耐高温,但
不能骤冷,液体量多时可直接在火焰上加热蒸发.液体量少或粘稠时,要隔着
石棉网加热.故不可选;C、烧杯:烧杯不能直接燃烧,需要垫石棉网,故不可
选;D、量筒不可用作反应容器,更不能直接加热,故可选.
2.郝颖同学在化学课上提出:可以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人呼出的气体是否含
有二氧化碳气体。就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A)
A.建立假设B.设计实验C.收集证据D.作出结论
解析:该过程是用来证明人呼出的气体是否含有二氧化碳气体,需通过实验
来验证,属于科学探究中的设计实验。
第4节实验结束后,下列仪器的放置方法正确的是(D)
ABCD
解析:化学实验要求严格按照实验操作规程规范化操作。用完的胶头滴管
应用清水洗干净放在指定位置,取完液体后的试剂瓶应立即塞紧瓶塞,放回原处;
天平用完后,用镶子将祛码放回祛码盒。
二、课后练习
1.在实验的过程中多次重复实验的主要原因是为了(B)
A.得到较多的数据
精品文档可编辑的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精心整理
B.避免偶然现象,使结果更真实.
C.实验失败后重新再做
D.得出不同的结论
解析:在实验的过程中多次重复实验可减小实验误差,避免偶然现象,使
结果更真实。
2.小英同学用量筒量取液体,将量筒放好后,俯视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
低处,读数为20ml;倒出部分液体后,仰视凹液面最低处,读数为5mLo则该
同学实际倒出液体的体积(C)
A.等于15mL
B.大于15mL
C.小于15m
D.无法确定
解析:本题所述的两种读数方法均是错误的。俯视时,读数与实际体积相
比偏大,即量筒内实际体积小于20mL,仰视时,读数比实际体积小,即量筒
内液体实际体积大于5mLo故倒出的液体实际体积小于15mLo
3.加酶洗衣粉是在合成洗衣粉中加入0.2%-0.5%的酶制剂制成的。某自然科
学兴趣小组对某种加酶洗衣粉洗涤效果与水温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每次实验
所选的衣料、奶渍的量、洗衣粉的用量和用水量均相同,测得这种加酶洗衣粉
在不同水温条件下除去衣服上奶渍所需的时间,实验结果如表所示:
水温30t40t50t60t70t80t
除去奶渍所需时间28秒12秒6秒4秒12秒17秒
根据表中有关实验数据判断,用这种加酶洗衣粉除去奶渍效果最好的水温条件
可能是(B)
A.0°C
B.60°C
C.50°C
D.30°C
精品文档可编辑的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精心整理
第2章身边的化学物质
第1节性质活泼的氧气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
2.观察和描述木炭、铁丝、蜡烛等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从中归纳出氧气
的化学性质;
3.了解氧气的主要用途、氧气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4.了解氧气的工业制法,学习实验室制备氧气的原理、装置和操作,一般
性了解两套装置的区别。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学会归纳整理;
2.用化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变化,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氧气的化学性质和获得。
燃烧反应现象的准确描述和文字表达式的规范书写。
地球上的一切生命体都离不开氧气。为什么各种生物在消耗氧气,而空气
中的氧气含量却能几乎保持恒定?你已知道氧气的哪些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有什么事实能证明自然界的水中溶有氧气?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有关氧气的知
识。
(一)氧气的性质
一、氧气的物理性质
色、态、味、溶解性、密度(与空气比较)、三态变化
[问题情景]大家知道,很多物质可以在空气中燃烧,你知道是空气中的什
精品文档可编辑的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精心整理
么成分支持这些物质燃烧?请举例说明。
[实验演示]少量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
[师生整理]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和反应
[教师设疑]硫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更旺,那么能在空气中燃烧的木
炭、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的情况又是怎样呢?
[实验演示]木炭、蜡烛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
[师生整理]木炭、蜡烛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和反应
[教师设疑]1.铁丝在空气中燃烧吗?
2.铁丝在纯氧中又能否燃烧?
[实验演示]铁丝在氧气中的燃烧
[学生整理]将以上实验现象和反应的文字表达式进行整理,填入课本表格
中。
[教师讲解]物质与氧气所发生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
氧化反应可分为剧烈氧化(通常情况下的燃烧)和缓慢氧化
(举几例说明)。
[师生总结]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能与许多物质发生氧化
反应。
[学生阅读]课本氧气的用途。
[学生回答]氧气的用途:供给呼吸、支持燃烧。
6.交流讨论:归纳总结镁的性质。
(1)通过以上实验和观察,你对镁有了哪些认识?
(2)一些烟花和照明弹都含有镁粉,你知道为什么吗?
(二)制备氧气
[教师讲解]对于常见的物质,它们的获得通常从用物理的方法和化学的方
法去思考。
[教师设疑]1.用物理的方法去获得氧气,那么原料物质有何特征?
2.用化学的方法去获得氧气,那么原料物质在组成上有何特
征?
[学生交流]
精品文档可编辑的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精心整理
[师生整理]1.用物理的方法去获得氧气,那么原料物质中有氧气这种物
质。
2.用化学的方法去获得氧气,那么原料物质在组成上含有氧
元素。
[学生讨论]用空气可以来制取氧气。
[学生阅读]课本内容:如何用空气制得氧气?
[教师引导]给出几种物质,介绍它们的化学式:KMnO八KC103.H202>
Mn02o
[演示实验]1.加热高镒酸钾(KMnOJ;
2.加热氯酸钾(KC1OJ、二氧化镭(Mn02)和二氧化镒
(MnOJ.氯酸钾(KC1O0
3.加热双氧水、混合双氧水(H202)和二氧化锌(Mn02)
在演示每一个实验时,用带火星的木条或燃着的木条伸入到集气瓶中,通
过带火星木条的复燃或燃着木条燃烧更旺的现象来让学生判断是否有氧气产
生,最后提问以下问题:在实验室中用哪些物质可制得氧气?
[师生整理]实验室制取氧气可用的药品、药品的颜色以及所发生反应的原
理,写出相关的文字表达式自然界中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能产生氧气,老师
介绍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创设问题]氧气如何检验?(考查学生观察实验的能力)
[学生交流]
[师生整理]检验物质的一般方法:用什么一怎么做一什么现象什么结论
[教师讲解]催化剂的概念与特征
[课后探究]1.除了用以上物质可制得氧气,你还知道可用哪些物质?
2.制得氧气的物质中含氧元素的,那么是否含氧元素的物质
都可用来直接制取氧气?
[创设问题]在实验室中用以上药品来制取氧气,就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
件会对反应装置提出哪些要求呢?
[师生讨论]在讨论的基础上进行归纳并完成下列表格:
反应物状态反应条件仪器、装置选择
高钵酸钾固体加热盛少量固体需加热的仪器一一(试管、
精品文档可编辑的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精心整理
氯.酸钾和二氧化钵固体+固体加热酒精灯等)
双氧水和二氧化锚固体+液体无须加热,固体与液体接触就反应需进行固液分
接触既迅速离,以控制反应的进程,则选用分液漏
反应斗、锥形瓶等
[教师讲解]用高镒酸钾制取氧气:
1.步骤:查f药f定f点一收一离一熄
2.收集方法:通常用排水法
3.注意事项:①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
②导气管伸入大试管内不不能太长
③试管口塞一团棉花
④实验完毕后,要先将导气管移出水槽,再熄灭酒精灯
⑤待有均匀气泡产生时,再收集氧气
[教师讲解]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镭:
1.步骤:检密f先加固体f再滴加液体f收集
2.收集方法:通常用排水法
3.注意事项①先加固体f再滴加液体
②滴加液体时速度要慢
③反应过一会儿再收集氧气
④当液体加完后,要立即关上分液的活塞
[学生讨论]这两种类型装置的气密性有哪些检查方法?
[演示实验]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演示几种气密性检查的方法:
[归纳小结]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药品和原理、发生装置、收集装置、检验方
法、验满方法、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一、氧气的性质
1.物理性质:
通常状况下,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
度略大。
2.化学性质:
a、碳在氧气中燃烧
精品文档可编辑的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精心整理
现象:碳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一种气体,这种气体能使
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文字表达式:碳+氧气——>二氧化碳
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现象: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
文字表达式:铁+氧气-----四氧化三铁
C、石蜡在氧气中燃烧
现象:发出白光,放出热量,有水珠生成,生成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的气体。
文字表达式:石蜡+氧气---->二氧化碳+水
③氧化反应
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如果其中一种元素是氧,这样的化合物
叫做氧化物。
二.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1、药品
2、反应原理
3、实验装置
4、注意事项
三.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第1节性质活泼的氧气
一、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1、药品:
2、反应原理:
3、实验装置
4、注意事项:
二、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三、氧气的物理性质
精品文档可编辑的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精心整理
四、氧气的化学性质
氧气是典型的非金属单质,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主要帮助学生认识氧气的
物理性质,学习观察和描述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并从中归纳出氧气化学性
质的特点,了解氧气的主要用途,理解氧气和人类的关系,培养学生爱护绿色
植物的意识。同时通过实验探究,进一步感受探究的--般过程,体验探究的乐
趣,感受化学变化的奇妙,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并且初步学习化学实验
的一一些操作技能,学会在实验中进行观察、比较、分析、和归纳。
类型一氧气的性质
例L卜列关于空气和氧气性质相近的叙述中错误的是(C)
A.都没有颜色和气味B.都可以供给呼吸
C.都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D.都可以支持可燃物燃烧
解析:氧气与空气均是没有颜色及气味的气体,都能供给呼吸且支持燃
烧,但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空气不能
类型二氧气的制备
例2下列实验现象描述不正确的是(B)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
C.硫在氧气中燃烧,火焰呈.淡蓝色
D.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
解析: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描述正确;B、木炭在氧气中燃
烧,发出白光,描述正确;C、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燃
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描述不正确;D、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
射,生成黑色固体,描述正确;故选B。
一、当堂反馈
1.下列有关氧气化学性质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A)
精品文档可编辑的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精心整理
A.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B.氧气能供给呼吸
C.氧气能燃烧D.氧气具有氧化性
解析:A、氧气的化学性质是比较活泼的,并不是非常活泼的,因为空气中
存在大量的氧气,所以A说法不正确;B、氧气能供给呼吸,所以B说法正确;
C、氧气本身不能燃烧,没有可燃性,但支持燃烧,有助燃性,所以C说法正
确;D、氧气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能和很多物质发生氧化反应,有氧化性,所以
D说法正确.故答案为A.
2.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C)
A.氧气能支持燃烧,可作燃料
B.氧气能跟所有物质发生氧化反应
C.水中的生物能依靠微溶于水中的氧气而生存
D.带火星的木条一定能在含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复燃
解析:A、氧气能支持燃烧,但它不具有可燃性,所以不可以作燃料,故错
误;
B、氧气尽管化学性质比较活泼,但氧气并不能与所有物质发生氧化反应,故错
误;C、水中溶有少量氧气,水中的生物可以依靠这些氧气而存活,故正确
3,下列反应中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反应的是(C)
A.氧化钙+水一-^氢氧化钙B.酒精+氧气」^二氧化碳+水
C.氢气+氧气」^水D.氯化氢+氨气一一氯化锈
解析:A、氧化钙+水一氢氧化钙是化合反应,但不是氧化反应.故诜项错
误;B、属于氧化反应,不属于化合反应.故B选项错误;C、属于化合反应也
属于氧化反应,故此选项正确;D、氯化氢+氨气氯化钱属于化合反应,但不
属于氧化反应.故此选项错误;故选C
二、课后练习
1.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B)
A.氧气用于炼钢,目的是除去生铁中多余的碳和其他杂质
B.氧气可以支持燃烧,说明氧气具有可燃性
C.氧气可以供给呼吸,是因为和体内物质反应而释放能量,维持生命活
动
精品文档可编辑的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精心整理
D.夏天鱼池内放增氧泵,是因为温度升高,氧气在水中溶解量减少
解析:A、生铁和钢的区别就是含碳量不同,氧气用于炼钢是除去生铁中多
余的碳和其他杂质是正确的,故A正确.B、氧气可以支持燃烧,说明氧气具有
助燃性,而不是可燃性,故B错误;C、氧气可以供给呼吸.是因为和体内物质
反应而释放能量.维持生命活动,说法正确,故C正确;D、由于气体的溶解度
与温度成反比,夏天温度高,氧气的溶解度小,放增氧泵是正确的,故D正
确.
2.以下关于燃烧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C)
A.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
C.蜡烛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D.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
解析:A、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产生一种
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项说法正确.B、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
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故选项说法正确.C、蜡烛在氧气中燃
烧,发出白光,放出大量的热,故选项说法错误.D、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发出
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白色固体,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C
3.打雷放电时,空气中极少量的氧气会转化为臭氧(0J,氧气(0J臭氧
(0J,以下说法正确的是(B)
A.该变化是物理变化B.该变化是化学变化
C.氧气和臭氧是同一种物质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解析:A、根据氧气一一臭氧,可知有新物质臭氧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
是物理变化;故A选项说法错误;臭氧和氧气非同一种物质,
精品文档可编辑的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精心整理
第2章身边的化学物质
第2节奇妙的二氧化碳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二氧化碳的主要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了解二氧化碳在自然界碳循
环中的作用,以及对人类生产生活的意义。
2.初步学会运用各种媒体获取信息;初步学会用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
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学会归纳整理;
2.用化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变化,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6.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7.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第5节二氧化碳与水反应
第6节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的反应
地球有一种物质,农民伯伯说它是“植物粮食”;消防官兵赞美它是“灭
火先锋”;建筑师们却称它为“粉刷匠”;环境学家却指责它是造成全球变暖
的“罪魁祸首”,你们猜一猜这种物质是什么呢?
(一)自然界中的二氧化碳的循环及二氧化碳的三态变化
[提问]: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为什么空气中的CO?保持相对稳定?
[学生阅读]:二氧化碳的循环
[归纳]:大气中二氧化碳产生和消耗的途径。
大气中二氧化碳的产生途径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消耗途径
精品文档可编辑的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精心整理
[拓展阅读]:二氧化碳与温室效应。
[提问]:通常情况下二氧化碳颜色、状态、气味?
[讲解、展示]①二氧化碳的三态变化(干冰的生成过程)等,
②干冰图片
③干冰的用途。
[归纳小结]:二氧化碳的三态变化
[活动探究]:二氧化碳与水的“变化”
1.提出问题:
(1)二氧化碳能不能溶于水?
(2)二氧化碳溶于水有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等?
2.做出猜想:
3.设计实验:
⑴如图,向充满二氧化碳的软塑料瓶中倒水,盖上瓶盖,
(2)将上述所得液体加石蕊试液,观察现象。
(3)加热(2)中所得液体。
4.演示实验:按上述方案实验。
5.归纳小结:(1)二氧化碳能溶于水,1体积水可以溶解1体积的二氧化
碳,增加压强可以溶解得更多一些。(2)二氧化碳溶于水时一部分与水反应生
成碳酸:C02+H20->H2C03(3)碳酸不稳定,容易分解:H2CO^H2O+CO2
[概念学习]:分析上面两个反应,讲解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的概念。
[实验]二氧化碳熄灭蜡烛实验。
[归纳小结]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一般也不支持燃烧,可以用来灭火。
[实验]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
精品文档可编辑的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精心整理
[归纳小结]
二氧化碳的检验: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
二氧化碳+氢氧化钙一碳酸钙+水
[交流讨论]为了使用石灰浆[Ca(OH)]抹的墙壁快点干燥,为什么常常在室内生
个炭火盆?为什么开始放炭火盆时,墙壁反而潮湿?
[实验]1.往澄清石灰水中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观察现象;2.将第一步实验中
得到的液体加热,观察现象。
[拓展阅读]溶洞的形成。
[故事讲述]意大利“死狗洞”的故事。思考为什么进入洞中的狗会死而人不会
死。
[学生阅读]二氧化碳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交流讨论]:1.在教室等人多的地方要注意什么?如何防止二氧化碳含量过高
对人造成不良影响?2.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深井、山洞里时要注意什么?
(二)二氧化碳的制取
[交流讨论]我们知道哪些能产生二氧化碳的方法?这些方法都可用于实验室制
取二氧化碳吗?
[归纳小结]实验室制取气体方法选择的依据。
[演示实验]对比实验:1.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2.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3.石
灰石与稀硫酸反应。
[归纳小结]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和反应原理。
[交流讨论]实验室制取一氧化碳的发生装置。
[归纳小结]气体发生装置选择的依据,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
[交流讨论]收集二氧化碳的方法。
[归纳小结]收集装置选择的依据,二氧化碳的收集方法。
[交流讨论]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方法。
[归纳小结]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方法。
[实验]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边实验边讲解实验操作步骤,特别是二氧化碳
发生装置的气密性的检查。)
[归纳小结]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操作步骤。
精品文档可编辑的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精心整理
[课堂小结]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发生装置、收集方法、检验方法和验
满方法。
一、自然界中的二氧化碳
1.自然界中产生二氧化碳的途径
2.自然界中消耗二氧化碳的途径
3.二氧化碳与温室效应。
二、二氧化碳的奇妙变化
1.二氧化碳的三态变化
2.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
三、一氧化碳与人类健康的关系
四、二氧化碳的制取
第2节奇妙的二氧化碳
一、自然界中的二氧化碳
1.自然界中产生二氧化碳的途径:含碳燃料的燃烧;人和动植物的呼吸作
用;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2.自然界中消耗二氧化碳的途径:光合作用。
3.二氧化碳与温室效应。
二、二氧化碳的奇妙变化
1.二氧化碳的三态变化
2.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
二氧化碳+水一碳酸(能使石蕊试液由紫色变为红色)
碳酸一水+二氧化碳
2.二氧化碳与人类健康的关系
四、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1,药品和反应原理:碳酸钙+盐酸f氯化钙+水+二氧化碳。
2.发生装置:固体与液体常温反应制气装置。
3.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气法。
精品文档可编辑的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精心整理
4.检验方法: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
5.验满方法:将燃着的木条伸到集气瓶口,木条熄灭说明收集满.
6.实验步骤:查、装、收、拆。
二氧化碳是典型的非金属单质,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主要帮助学生认识二
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学习观察和描述物质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的现象,并从中归纳
出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特点,理解二氧化碳和人类的关系,培养学生爱护绿色
植物的意识。同时通过实验探究,进一步感受探究的一般过程,体验探究的乐
趣,感受化学变化的奇妙,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并且初步学习化学实验
的一些操作技能,学会在实验中进行观察、比较、分析、和归纳。
类型一自然界中的碳循环及二氧化碳的性质
例1.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下列做法错误的是(D)
A.用天然气作燃料
B.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
C.进入未开启的菜窖前,先做灯火试验
D.进入废弃的煤矿井,用火把照明
解析:A、甲烷具有可燃性,可以做燃料,正确但不符合题意.B、二氧化
碳的固体干冰,可以做制冷剂和进行人工降雨,正确但不符合题意.C、未开启
的菜窖二氧化碳浓度高,因此要做灯火实验,正确但不符合题意.D、废弃的煤
矿井中有可燃性的气体或粉尘要注意防火,符合题意,
类型二二氧化碳的制取
例2某同学用塑料瓶设计了制取并检验C02性质的简易装置(如右图),拉
动铜丝,把布袋浸入醋酸后有气泡产生。则下面叙述错误的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DB52-T 1866-2025 破伤风预防处置门诊建设与管理规范
- 用微课学 图形图像处理(Photoshop CS6)课件 任务六:Photoshop切片操作
- 河北省沧州市青县第三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物理试题(含答案)
- 2024-2025学年新疆乌鲁木齐市兵团二中高三(下)第二次质检数学试卷(含答案)
- 感染性休克的护理诊断
- 托班美术教育
- 多肉播种知识培训课件
- 声带保健知识培训课件
- 心理咨询自学课件
- 2024年小自考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题及答案
- 20 蜘蛛开店 课件
-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 活动手册答案
- 传承红色基因清明缅怀先烈主题班会教案
- 2024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创新科学营测试数学试题真题
- (正式版)HGT 20686-2024 化工企业电气设计图形符号和文字代码统一规定
- 2020年8月自考05760营养学一试题及答案含解析
- 医疗客服话术沟通技巧
- 膳食结构与膳食指南膳食结构
- 在线网课知道《Java EE 开发技术(武昌理工学院)》单元测试考核答案
- 全国初中数学优质课一等奖《黄金分割》教学设计
- 补液护理措施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