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视频技术课件_第1页
数字视频技术课件_第2页
数字视频技术课件_第3页
数字视频技术课件_第4页
数字视频技术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数字视频技术2数字视频技术第二章数字电视与数字化电视数字视频技术2模拟信号的数字化处理模拟电视与数字电视模拟电视制式的内在缺陷数字电视的优点数字电视的分类数字电视发展中的技术难题数字电视的发展进程数字化电视数字视频技术22.1模拟信号的数字化处理及数字电视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的特点

模拟信号--是在时间上和幅度上都是连续变化的。数字信号--是在时间和幅度上均为离散的信号。

取样、量化和编码取样--是以恒定的、周期的和间断的采集模拟信号在该时刻的数值。量化--是用特定的尺度来测量取样值。编码--是把幅度上已经量化的数值,用二进制0和1数码按一定规则来编制。数字视频技术2

模拟电视与数字电视什么是模拟电视

一台电视机是模拟电视机还是数字电视机,其根本区别取决于它们接收的信源,也就是说电视发射台用什么方式来传送信号。若采用模拟方式传送信号,那么该电视发射台属于模拟制的,相应的电视机也属于模拟制的。目前,我们看到的彩色电视机制式NTSC、PAL、SECAM均属于模拟制式,我国的PAL-D制也属于模拟电视广播。数字视频技术2模拟电视制式的内在缺陷1.亮度分解力不足亮度分解力的垂直分解力受制于每帧图像的有效扫描行数,水平分解力主要取决于亮度通道带宽。以PAL制的575有效行为例,考虑到隔行扫描及凯尔系数效应,其垂直分辨力约为280电视线。对于水平分辨力,每1MHz视频带宽对应约104电视线,PAL制视频带宽为5.5MHz或6MHz,但实际电视系统中播出和接收的许多环节里亮度信号带宽不足4MHz,因而现有模拟电视的水平分解力不超过400线。数字视频技术22.色度分解力不足

色度信号带宽约为1.3MHz,因而电视图像的水平分解力不足140线。而彩色电视接收机中的色度通道的带宽约为0.6MHz,因而显示的电视图像实际彩色细节低于100电视线。3.亮色互串

彩色副载波所携带的色度信号处于亮度频带内,即亮度信号与已调波色度信号共用色度副载波两旁±1.3MHz频带范围,而电视接收机不能把两者彻底分离开,因此亮度通道中会串入色度频谱,表现在电视图像上会出现细的网纹干扰;色度通道中会串入亮度频谱,表现在电视图像上会出现细斜线条处呈现杂色干扰,因此亮色干扰难以彻底消除。数字视频技术2模拟电视制式还有其它一些缺点模拟电视在传输过程中会引入各种各样的噪声,这些噪声不但无法消除,而且还会累积,从而使图像质量不断下降。由多路径反射所造成的重影无法根除。模拟信号难以在电路中实现存储、变化与加工,因此无法制作各种特技。在电视信号传输的过程中,由信道引入的线性失真和非线性失真会使电视频谱高端产生较大衰减,从而影响到图像清晰度。不采用倍场、逐行扫描的电视中,行间闪烁以及大面积闪烁的现象仍然存在。数字视频技术2什么是数字电视将传统的模拟电视信号经过处理,转换成用二进制数编成多位数码表示的数字信号,并以非常高的比特率进行数码流发射、传输、接收的系统工程。其中电视节目录制、播出到发射、直至接收、显示过程都采用数字信号,它是采用数字编码与数字传输技术的新一代电视,在这个过程中没有数/模或模/转换,仅在显像管激励终端经数/模转换为负极性图像信号,扬声器功率终端经数/模转换为正弦波音频信号,使显像管屏幕显示出高清晰画面,扬声器还原出近似临场的立体声或丽音效果。数字视频技术2数字电视业务的三个等级等级图像尺寸图像数码率清晰度编码标准

(取样数×扫描行)(兆比特/秒)

(电视线数)

PDTV352×288(240)l~2

200~300MPEG-1/-2SDTV

704×576(480)

2~8

350~500

MPEG-2HDTV1192×1152(16:9)18~20

800~1000

MPEG-2

现在国际上的数字电视主要有两种标准:一种是美国的ATSC标准,另一种是欧洲的DVB标准。对于图像,无论是ATSC标准还是DVB标准采用的都是MPEG-2的视频编码方案。对于伴音,ATSC标准采用的是DOIDBAC-3方案,DVB标准采用的是MPEG-2Layer方案。数字视频技术2数字电视的优点图像清晰度可接近于发射端信源的清晰度原因之一在于其信噪比与连续处理的次数无关。原因之二在于数字系统非线性失真的影响很容易消除。伴音质量高,音域范围宽。频道利用率高。数字电视利用数字信号的可复用特性以及先进的压缩编码技术,在原先只能传输一路模拟电视节目的带宽内可以传输6套具有DVD图像质量的电视节目。无形中增加了有线网络的频道资源,有了更多的频道选择余地,大力发展专业频道,比如旅游、保健、体育、教育、时装等等,数量上大大增加,内容划分得更加细致,自然可以更好地满足不同层次观众的不同需求。数字视频技术2数字电视的优点数字电视与模拟电视可实现信道兼容。

在同一频道上可同时传送模拟电视信号和数字电视信号,而相互不产生有影响的干扰。数字电视很容易实现加密/解密和干扰/解扰扩展各类收费的广播电视服务和其它专用服务(如军事、商业等),对有线电视管理将更加科学有效。便于与通信设备及计算机融合。原本是完全不同媒体的广播、电视、通信和计算机在全部数字化后,图像、声音、图文、数据等都以数字方式按一定规则被复用成同一数据流进行传送。为视频点播、高速上网、电视购物、电子游戏等各种综合业务和交互式业务的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有利于构建"三网合一"的信息基础设施。数字视频技术2数字电视的优点可以采用纠错编码技术提高电视机的抗噪声、抗干扰能力。数字电路成本低,无需调整和调谐,而且不易老化,所以生产成本低,维修较容易。数字视频技术2数字电视发展中的技术难题数字电视的发展取决于:1.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芯片的制造技术。2.图像信号频带压缩技术。

无损压缩,又称为可逆编码(ReversibleCoding)这种方法的目标是在图像没有任何失真的前提下使码率达到最小。如利用人眼的视觉特性,即利用人眼的细节分解力、灰度分解力和运动分解力三者之间的自适应调节功能来压缩码率。

有损压缩,又称不可逆编码(Non-ReversibleCoding)这种方法的目标是在给定码率下使图像获得最逼真的视觉效果,或者是在给定的允许图像失真度的条件下使码率达到最小。如通过减少信号中冗余度的方法来压缩码率。数字视频技术2图像数据的容量在扫描生成一幅图像时,实际上就是按一定的图像分辨率和一定的图像深度对模拟图片或照片进行采样,从而生成一幅数字化的图像。图像的分辨率越高、图像深度越深,则数字化后的图像效果越逼真、图像数据量越大。如果是按照像素点及其深度映射的图像数据大小可用下面的公式来估算:图像数据量=图像的总像素×图像深度/8(Byte)一幅640×480、真彩色的图像,其文件大小约为:640×480×24/8=1MByte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知如果要确定一幅图像的参数,要考虑的因素一是图像的容量,二是图像输出的效果。在多媒体应用中,更应考虑好图像容量与效果的关系。由于图像数据量很大,因此,数据的压缩就成为图像处理的重要内容之一。数字视频技术2数字电视广播系统的组成及工作过程数字电视广播与接收系统框图数字视频技术2数字电视系统结构数字电视系统结构框图如下图所示,系统由信源编码、多路复用、信道编码、调制、信道和接收机六部分组成。信源编码数字视频技术2数字电视的接收数字电视接收机有卫星、有线和地面广播三种不同的类型,适用于不同的传输信道。它们在系统的视频、音频和数据的解复用方面和信源解码方面都是相同的,都遵循MPEG-2系统标准(ISO/IEC13818-1)、MPEG-2视频标准(ISO/IEC13818-2)和MPEG-2音频标准(ISO/IEC13818-3)。下图是一数字电视接收机的原理框图。由图可知,其基本功能部分与模拟电视机的基本相同。其中,虚线框内的视频信号的处理是用数字电路完成,也包括低电平的同步和扫描电路。数字视频技术2数字电视接收机框图数字视频技术2数字电视机顶盒1.数字电视“机顶盒”的概念

“机顶盒”就是一种扩展电视机功能的新的电子装置,由于人们通常习惯于将其放在电视机顶部,所以称为电视“机顶盒”,有时简称“机顶盒”。数字电视“机顶盒”则是让现有模拟电视接收机能够收看数字电视节目信号及实现上网功能的电子装置,数字电视“机顶盒”将成为模拟电视向数字电视过渡的“桥梁”,有利于模拟电视系统地逐步数字化。所以,增加一个“数字电视机顶盒”即可收看图像更清晰、音质更优美的数字电视节目,无疑是最经济、最有效的过渡方式。数字视频技术22.数字电视机顶盒的原理框图数字电视机顶盒的原理框图数字视频技术2数字电视的发展进程

数字电视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为个别电视设备的数字化阶段。例如摄像机信号处理部分的数字化、电视制式转换器与数字特技等。在这个时期,演播室中有数字设备也有模拟设备,信号要经常作A/D或D/A转换。这一阶段始于20世纪70年代。第二阶段为全功能数字电视演播室阶段。在数字演播室中,电视信号从摄像机输出到后期制作完全是在数字环境下进行的。1982年,国际无线电咨询委员会(CCIR)提出了数字分量演播室编码参数规范Rec.601,1986年又提出了数字分量演播室视频接口规范Rec.605。两个标准的提出,极大地推动了数字电视的发展。第三阶段为数字视频广播阶段。数字视频广播实现了数字电视信号的直接发射和接收,这一阶段完成了整个电视系统的数字化,意味着电视节目的拍摄、记录、后期加工、编辑制作、存储、交换、分配发送以及接收等环节,都是在全数字环境下进行的。这一阶段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数字视频技术21).美国ATSC标准:

在美国,他们把HDTV称为先进电视(ATV:AdvancedTelevision),1987年成立高级电视顾问委员会(ACATS),1988年9月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FederalCommunicationsCommission)提出,新的一代电视必须与现有NTSC接收机的收看性能相兼容,且其播出不能打乱现有的电视频谱划分。20世纪90年代初,他们组织有关公司对两种模拟电视系统和四种数字系统深入进行研究和测试后,决定放弃模拟制式,采用全数字电视制式。1990年3月FCC取消了新的一代电视必须与现有NTSC接收机的收看性能相兼容的要求,但坚持必须在带宽6MHz的频道中播出。数字视频技术2

美国的这四个全数字方案都建成了实验系统,由一个独立的ATV测试中心进行测试,这个测试中心叫ATTC(AdvancedTelevisionTestCenter)。1993年2月ATTC提供了对这些系统的测试报告。从测试报告看,这四个系统的性能虽各有千秋,但总的水平难以分出高低。因此,FCC所属的先进电视业务顾问委员会(ACATS:AdvisoryCommitteeonAdvancedTelevisionService)主席RichardE·Wiley提出将四个制式融合成一个制式,称之为HDTV的大连盟(GrandAlliance)。他的建议被大家接收,1993年5月成立数字电视大联盟(GA)并制定了大连盟纲要,1994年4月完成了融合设计,然后做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大连盟系统优于原有所有4个系统。数字视频技术2

于是以大连盟方案作基础,又在1995年7月加上了SDTV的二种扫描格式。FCC于1996年12月24日正式通过ATSC标准为美国ATV广播的国家标准,并制定服务条例和频率配置,基本上完成了美国数字电视标准的制定工作,既如今称之为ATSC数字电视标准。美国的地面数字电视传输标准是按6MHz带宽信道设计的系统,采用具有导频的单载波8电平残留边带调制,净荷数码率为19.39Mb/s,单位频带数码率为3.23b/s/Hz。接收端采用复杂的自适应均衡器以解决传输信道衰落问题。系统采用级联的正向纠错和交织措施,用RS〈207,187〉编码,能够纠正10个误码,并且采用更长的52个RS块交织器,以平缓脉冲干扰和同频道的NTSC干扰。数字视频技术2

这些措施使ATSC系统在C/N性能方面具有约0.5dB的优势。对于加性白噪声信道,抗噪声能力较强;对脉冲干扰和相位噪声也较好的抑制能力,其峰/均功率比也较小。但该系统未考虑移动接收问题是其主要缺陷。用于有线数字电视传输的ATSC标准,采用16VSB调制,纠错方法比较简单,信道频带为6兆赫时传输数码率约为38Mbps。据悉,目前采用16VSB标准的有美、加和南美部分国家。某些国家和地区也曾考虑采用,但因它在室内和移动接收方面的弱点可能改用其他标准。数字视频技术2

在普及推广数字电视的政策上,美国采取政府强制过渡的方式,以保证数字电视能成功实现。

1998年,美国开始试播全数字高清晰度彩色电视。FCC制定了从模拟电视到数字电视的8年过渡计划,在过渡期采用同播制方式,即给每个原NTSC频道增拨一个DTV频道,也就是说,同一个节目同时用NTSC和HDTV两种标准播出。另外,在推动数字电视的过程中,广播公司只要能向公众提供用户逐渐信赖的免费节目,就以根据它们认为最好的业务来使用它们的频道。具体的说,广播司必须提供一个免费数字视频节目业务,其分辨率至少可以与当今的业务相比拟,并且也要与模拟业务在相同的时间播出。到2006年过渡期结束,全部模拟节目停止广播(所有NTSC频道由FCC收回),电视广播节目全部采用数字制式。数字视频技术2⑴HDTV信号在NTSC的频道中播出;⑵由于采用数字化传输,接收端能得到与演播室中相差无几的高质量图像;⑶可以用很小的功率播出,与现行模拟电视之间的相互干扰极小,可以启用禁用频道;⑷能够在地面网播出。据NBC称,目前美国最少有75%的家庭至少接收一套数字电视信号,美国的地面数字电视的覆盖率已达94%,有线数字电视用户数已达1670万户。

美国的全数字化方案具有如下特点:数字视频技术22).日本地面综合业务数字广播ISDB-T标准:

1998年提出制定了符合本国国情的ISDB(IntegratedServicesDigitalBroadcasting)-T,又称为地面综合业务数字广播标准。该标准采用频带分段传输-正交频分复用(BST-OFDM)调制技术。节目内容可包括低清晰度电视(LDTV)至高清晰度电视(HDTV),以及音频、数据、图形、文本等。数字视频技术2

系统采用QPSK、16QAM、64QAM和DQPSK四种调制,带内插入1/12的散布导频。射频信道划分为13子块,采用三种副载频调制,不同子块可以采用不同的副载频,用于移动接收时采用DQPSK的副载波调制,还采用0.5秒时间交织以提高接收质量。信道带宽为6MHz时,传输码率为3.6~23.2Mb/s;带宽为8MHz时为9~31Mb/s。用户可以根据需要选用不同的业务。数字视频技术2

日本ISDB-T系统于1998年在东京试播,计划于2003在东京、大阪和横滨开始播出地面数字电视,2006年实现地面数字电视全国覆盖,主要是HDTV节目,到2011年全国范围内的所有电视台都将采用数字信号发送,彻底结束模拟信号发送的历史。日本的数字电视凭借其高质量的电视画面,在2002年6月举办的世界杯足球赛期间充分带动了日本广播电视卫星数字电视产品的市场需求,至今日本的观众对数字电视机产品热情丝毫不减,反而日趋高涨。日本除ISDB-T地面数字传输标准外,也提出ISDB-S卫星和ISDB-C有线传输标准,其目的都是用制定标准的办法来保护本国利益。数字视频技术23).欧洲DVB数字电视传输标准:

以英、法、德为代表的西欧国家制定了欧洲地区统一的地面数字电视传输标准DVB-T于1996年制定,并且为世界其他各国制定相关标准提供了依据和参考,目前无论从技术上还是用户规模上都处在稳定的成熟时期。数字视频技术2技术特点:欧洲的DVB-T采用多载波正交频分复用(COFDM)技术。在8MHz带宽内净荷数码率为4.98~31.67Mb/s。也可用于带宽为6或7MHz的信道,但数码率相应减少。信道频带为6MHz时,传输码率为3.7~23.8Mb/s。系统带内插入54个连续导频信号和1/12个散布导频信号,实现同步和信道估计。系统还有保护间隔,以适应多径干扰和多个发射机的单频组网问题。数字视频技术2

除了地面传输标准DVB-T外,欧洲还先后制定了电缆传输DVB-C和卫星传输的DVB-S标准,形成完整的数字电视传输标准系列。目前,欧洲的高清晰度电视虽尚未具体应用,但他们利用普通数字电视便于普及的优势,加速在全世界推广DVB标准,以此来和美国的数字电视标准抗衡。

数字视频技术2

早在1996年欧洲数字电视的卫星广播就已经开播,目前用户已超过500万,并已扩展至东欧。有线电视网络中数字电视的广播从1997年开始。在1998年11月英国就开始数字电视的地面广播,现在已经成为全球数字电视普及率最高的国家,到2002年底,有将近一半的英国家庭收看上了数字电视。除了英国,西班牙、荷兰、瑞典和法国等西欧国家也相继引入数字电视服务。由于欧洲数字电视提供商采取了有效的措施吸引观众接收数字电视,替用户承担了数字电视机顶盒的购置费,并且提供大量的付费节目供用户选择,其互动电视用户规模已经超过了美国。计划到2008年,法国、德国、西班牙、意大利以及英国的数字电视用户将超过整个电视用户的50%。数字视频技术24).其它国家:

韩国在汉城进行地面数字电视试验之后,决定采用美国的ATSC标准,并且准备2003年六个城市开展地面数字电视业务,到2004年推广到全部省会城市,2005年全国开播。同时韩国政府计划在2010年结束模拟信号传输,届时其国内的数字电视普及率将达到95%。到目前为止,韩国的数字电视产品的销售额已经超过了模拟电视,成为主导产品,已经充分显示了数字电视的发展潜力。

新加坡正向数字化迈进中,经过复杂的试验后,选择欧洲DVB作为标准,并于2001年9月开始了交互电视的试播。

加拿大自从2001年秋季推出50个数字电视频道之后,收看数字电视频道的观众迅猛发展,到2002年第三季度其数字电视订户已经激增至290万户。

南美国家巴西通过对欧洲、美国和日本数字电视标准的测试,决定采取日本的地面数字电视标准ISDB-T。

除此之外,中国的台湾、香港地区以及澳大利亚等国在数字电视方面分别制定了模拟转数字的时间表,对数字电视技术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数字视频技术25).我国的数字电视传输标准

目前,我国卫星数字电视广播传输标准初步确定采用DVB-S,有线数字电视广播标准初步确定采用DVB-C。为推动地面数字电视的发展,广电总局建立了国家数字电视系统测试实验室,2002年,对国内四个单位提出的五种地面数字电视传输系统进行了测试。它们分别是高清晰度电视研究开发总体组织开发的ADTB-T(高级数字电视地面广播)系统和DTTB系统(数字地面广播系统)、广播科学院于1998年提出的QAM方案、清华大学于1999年提出的DMB-T方案(地面数字多媒体/电视广播传输协议)等,为正式标准的出台提供了技术依据。数字视频技术22006年8月18日,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数字电视地面广播传输系统标准——GB20600-2006《数字电视地面广播传输系统帧结构、信道编码和调制》被正式批准为强制性国家标准,2007年8月1日起实施,简称DTTB。至于完成由模拟电视至数字电视的过渡时间,由于广播电视牵涉到亿万用户现有接收设备的更新换代,估计需要8-10年的时间,预计2015年前后才能完成。数字视频技术22.2数字化电视

什么是数字化电视采用数字电路和微处理器技术,以提高电视机的性能和增加新的功能的电视机。数字视频技术2数字化电路的主要功能

功能控制的数字化电路①频道选择、预置、自动搜索、半自动搜索、跳跃及微调等。②进行制式识别与切换的控制,其中包括彩色制式(PAL、NTSC或SECAM)、伴音制式(D/K、B/G、I、M或NICAM)以及场识别(50Hz/60Hz)。③图像画质的控制,对比度、亮度、色饱和度、鲜明度以及组合画质的控制(如柔和型、标准型、动态型、自选型)。④伴音参量控制,其中包括高音、低音、平衡、音量、静音以及环绕声等。⑤综合功能控制,如待机、定时开/关机、睡眠定时、无信号蓝屏、TV/AV切换。⑥具有屏显功能,如提供屏幕所需菜单的显示、包括接收频道制式、调整各模拟级别、调试菜单等。数字视频技术2数字式梳状滤波器Y/C分离电路

在普通彩色电视机中,色度信号(C)与亮度信号(Y)的分离通常采用频率分离法,即在亮度通道中设立色度副载波陷波器,用以滤除色度信号和取出亮度信号。这种方法具有电路简单、成本低的优点,但也具有一定的缺点,如分离效果差、Y信号的带宽有一定局限性。这不仅会影响图像清晰度,而且存在亮/色互串及色副载波的点状干扰等现象。梳状滤波器Y/C分离法。该方法利用色度信号与亮度信号频谱交叉的特点以及梳状滤波器的梳齿状频率传输特性,将亮度信号与色度信号分离。数字视频技术2数字滤波器由数字乘法器、加法器和延时单元组成的一种算法或装置。数字滤波器的功能是对输入离散信号的数字代码进行运算处理,以达到改变信号频谱的目的。数字滤波器可用计算机软件实现,也可用大规模集成数字硬件实现,可以达到很高的稳定度和精度。

数字视频技术2(b)数学模型数字滤波器的结构和模型(a)电路模型数字视频技术23.画中画电路

画中画(PIP)电视机就是在同一屏幕上收看大画面(或主画面)的同时,在适当位置上插入显示一个或几个小画面(或子画面)的显示装置,即在电视机屏幕的主画面中同时能显示出缩小的副画面图像。子画面的处理和控制则是采用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微处理器和I2C总线控制技术,以完成对子画面的压缩、变换、存储和控制。数字视频技术24.倍频扫描技术

该技术是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在传统模拟彩色电视机中的成功应用之一,标志着电视技术的进步,它解决了传统模拟彩色电视机由低场频、隔行扫描所带来的缺陷,提高了图象质量。现行的广播电视制式(如PAL-D/K制)是将一幅画面分作两场,采用隔行扫描方式。场频为50Hz、帧频为25Hz,即每秒钟可重现25帧完整的画面,每一帧由奇数场和偶数场组成。这种电视画面存在着大面积闪烁感,看电视的时间长了眼睛感到疲劳。但是,目前电视节目源都采用这个标准制作,短时间难以改变,为了克服这个问题,于是在电视接收机中推出了场倍频电路。数字视频技术2首先推出的是场频100Hz电路。它是通过数码处理电路,将PAL制场频数由50Hz提高到100Hz(对于NTSC制则是由60Hz提高到120Hz)。即将视频信号数字化后,利用图像存储器在两场之间的空白时间内复制出前一个奇数场或偶数场的影像数据,使每一秒钟的图像画面由25个奇数场+25个偶数场变成了50个奇数场(25×2)+50个偶数场(25×2)。也就是说,场频提高了一倍,由于每场之间的空白时间缩短了一半,从而有效地克服了画面闪烁现象,特别是使静止画面和文字、字符更加稳定,提高了电视机的画面素质。数字视频技术2此后又推出更加先进的100帧扫描系统。它的图像存储器可根据奇数场(设为A),自动修正出一个包含偶数场数据的画面(设为Aˊ);同样,可根据偶数场(设为B),自动修正出一个包含奇数场数据的画面(设为Bˊ)。将Aˊ和Bˊ安插在Aˊ与Bˊ交替出现的周期中,这样A+Aˊ和B+Bˊ都相当于完整的一帧画面。也就是说,改进后为每秒钟100场;经过自动修正补充后变为了100帧。每秒钟内画面出现的频率进一步加快,画面之间的空白时间更短,从而进一步消除扫描线间的细微闪烁情况,达到清晰无暇的完美影像。数字视频技术2①减小了由低场频所造成的大面积图像闪烁,减小了由隔行扫描所造成的行间闪烁,垂直方向图像清晰度可提高50线,这对减轻视觉疲劳有一定效果。②在显示以字符和静止画面为主的图文信息时更加清晰、稳定,比传统扫描方式有一定的优越性,而且利用VGA接口可以很容易地与计算机相连接,因此可以作为家用多媒体终端显示器。③显示模式灵活,可以方便地实现4:3与16:9幅型比切换,还可以实现图像静止、缩放等功能。④倍频扫描方式可以提高全屏亮度,增加图像的透明度和细腻程度,这对改善图像质量有一定作用。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数字视频技术25.NICAM技术的应用

NICAM技术的核心是英国BBC所开发的NICAM728技术,即准瞬时压扩多伴音系统,俗称“丽音”。丽音广播系统的特点是,在传输电视图像和模拟单声道信号的基础上,还同时传输两路经数字编码的声音信号,作为电视节目的伴音。丽音有三种工作方式:双伴音、立体声和单声道,其中的NICAM728立体声/双伴音系统是一种数字式脉冲编码调制(PCM)音频多路广播系统。数字视频技术2

我国的丽音电视节目主要采用PAL-D制式的。在此之前,国际上已有欧洲的PAL-B/G制式丽音系统和香港地区的PAL-I制式丽音系统。由于各种制式丽音系统的参数不同,所以非PAL-D制式的丽音电视机均不能很好地接收我国的丽音电视信号。为了能够接收各种制式下的丽音信号,目前已推出了全制式机芯系列彩色电视机。

数字视频技术2数字化彩色电视机的电路组成

数字视频技术2数字化彩色电视机的特点

①提高图像质量。采用数字方式可以使亮度信号和色度信号的分离更加彻底,从而削弱了两者之间的相互串扰。另外,还可以实现抗干扰性很强的同步、消除闪烁、逐行扫描方式显示以及降低噪声等处理功能。②增加功能。可以很容易地存储几行或几场电视图像,利用这样的存储功能及相应的处理技术,可以在一个屏幕上进行多个画面的显示,也可以在一个主画面中再附加一个小画面,还可以在任意瞬间使画面静止显示等。③容易实现自动化。可以很容易地与计算机或其它数字式设备一起组成多媒体电视系统,实现可视数据、文字图形以及图像的综合显示,具备文字广播接收功能等。数字视频技术2④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可以使元件及调整部分减少。另外,由于电路具有自动调整能力,因此可使可靠性和稳定性大大提高,同时也减化了生产过程中的调整,从而提高了生产效率,大大降低了成本。⑤适用于各种电视制式。数字化处理电路可以使同一机芯适用于不同的电视制式,即通过微处理机控制可以使同一机芯适用于NTSC、PAL及SECAM三种彩色电视制式,从而容易实现机芯标准化。数字视频技术2画中画电视一、画中画电视分类

画中画电视一般有射频、视频之分。射频画中画电视(双TV)系指带有双高频头、双中放、双解码的双路信号通道,一路信号作为小画面信号源,另一路就作为大画面信号源。视频画中画电视(单TV、单AV)系指一路信号由中放提供另一路信号则由视频AV接口输入,从中选择一路为小画面信号源另一路则为大画面信号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