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心力衰竭的药物分类教学系列讲解_第1页
治疗心力衰竭的药物分类教学系列讲解_第2页
治疗心力衰竭的药物分类教学系列讲解_第3页
治疗心力衰竭的药物分类教学系列讲解_第4页
治疗心力衰竭的药物分类教学系列讲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治疗心力衰竭的药物分类教学资源库系列课程强化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的意识,形成严谨求实的学习态度。熟悉治疗心力衰竭药物分类,并筛选出常用药物。能够与心力衰竭患者家属进行有效沟通,并做好药物选择的健康宣教。学习目标0102目录心力衰竭概述治疗心力衰竭的药物分类CHF时心肌的结构和功能变化CHF时神经内分泌的变化CHF药物治疗的演变一、心力衰竭概述

心力衰竭:指在正常静脉回流情况下,心排出量绝对/相对减少,不能满足机体需要的一种病理状态,临床上以组织血液灌流不足及体/肺循环淤血为主要特征,也称为充血性心力衰竭(CHF,congestiveheartfailure)。CHF的表现(一)CHF时心肌的结构和功能变化

结构变化:

1.心肌细胞的变化:凋亡、坏死、能量利用障碍。

2.心肌细胞外基质(ECM)变化:ECM增多,心

肌组织纤维化。

3.心肌肥厚与心室重构:心脏超负荷,神经体液改变,

促使心肌肥厚、心室重构。

功能变化:

1.心输出量增加、心率加快、心脏前后负荷加重、

心肌耗氧量增加。

2.心肌收缩功能障碍:收缩成分减少,能量利用障

碍,如心梗、心肌炎、心肌病等所致的心衰。

3.心肌舒张功能障碍:心室顺应性下降,肺循环淤

血,如肥厚性心肌病、高血压性心脏病、主动脉

狭窄等所致的心衰。(二)CHF时神经内分泌的变化交感神经的激活:

1.最敏感的调节与代偿机制,但晚期失代偿。

2.血中NA升高2-3倍,胞内Ca2+增多引起组织坏死;

血管收缩加重心脏负荷;心率加快,增加心肌

耗氧量。

3.心脏β受体下调、敏感性下降、与G蛋白脱偶联。RAAS激活:

1.一定时间内起代偿作用,久后增加心脏负荷使

CHF恶化。

2.肾素活性升高,血中AngⅡ和醛固酮增多,促使

血管收缩、钠水潴留、心肌

肥厚与心室重构、肾上腺髓

质释放儿茶酚胺。

体液中其他成分变化:

1.精氨酸加压素(AVP)增多:经PLC途径促进血管收缩。

2.内皮素(ET)增多:强烈收缩血管,加重心脏负荷。

3.肿瘤坏死因子(TNF-α)增多:引起发热、恶病质、左心室功能不良、负性肌力作用,使CHF恶化。4.心房钠尿肽(ANP、BNP、CNP)增多:排钠利尿、扩血管、抗增殖等作用。

5.内皮松弛引起(EDRF或NO)增多:扩张血管,逆转心肌及血管壁重构。

6.前列环素(PGI2)增多:扩血管、排钠利尿,对CHF有利。

7.肾上腺髓质素(AM)增多:扩血管、抑制细胞增殖、抑制NA、AngⅡ、醛固酮、内皮素等释放。(三)CHF药物治疗的演变心肾模式(上世纪40~60年代):洋地黄和利尿药,心循环模式(上世纪70~80年代):强心、利尿、扩血管;神经内分泌综合调控模式(上世纪90年代):β受体阻断药、ACEI、ARB、醛固酮拮抗药。*现代治疗目标:缓解症状,防止或逆转心肌肥厚;延长寿命,降低病死率,提高生活质量。1.

RAS系统抑制药:ACEI(卡托普利等)、ARB(氯沙坦等)、醛固酮拮抗药(螺内酯等)

2.

β受体阻断药:美托洛尔、卡维洛尔等

3.

利尿药:氢氯噻嗪、呋塞米等

4.

正性肌力药:强心苷类(地高辛等)、非苷类正性肌力药(米力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