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七微生物的营养与生长繁殖任务微生物的生长与繁殖讲解_第1页
项目七微生物的营养与生长繁殖任务微生物的生长与繁殖讲解_第2页
项目七微生物的营养与生长繁殖任务微生物的生长与繁殖讲解_第3页
项目七微生物的营养与生长繁殖任务微生物的生长与繁殖讲解_第4页
项目七微生物的营养与生长繁殖任务微生物的生长与繁殖讲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项目七微生物的营养与生长繁殖

任务2微生物的生长与繁殖生长:微生物细胞物质有规律地、不可逆增加,导致细胞体积扩大的生物学过程。繁殖:微生物生长到一定阶段,由于细胞结构的复制与重建并通过特定方式产生新的生命个体,即引起生命个体数量增加的生物学过程。

个体生长→个体繁殖→群体生长

群体生长=个体生长+个体繁殖任务2微生物的生长与繁殖生长和繁殖速度快是微生物的特征之一,微生物细胞在合适的环境条件下,会不断获取、利用外界的营养物质,有些作为能源被消耗,有些变成了细胞自身的结构组分,细胞物质的总量在不断增加,导致细胞个体长大、繁殖,最后发展成一个群体。生长是一个逐步发生的量变过程,而繁殖则是一个产生新的生命个体的质变过程。随着群体中各个个体的进一步生长、繁殖,就引起了这一群体的生长。任务2微生物的生长与繁殖一、生长繁殖条件:微生物的种类繁多,生长繁殖所需的条件不尽相同,但基本条件有:⒈充足的营养物质:水

、碳源、氮源、无机盐、生长因子等。⒉适宜的温度:微生物生长的最适温度因种类不同而不同。嗜冷菌在10℃—20℃生长最好,嗜热菌则50℃—60℃生长最好,嗜温菌在30—37℃生长最好。病原菌在长期进化中已适应人体环境,最适生长温度大多数为37℃,个别细菌如鼠疫耶尔森菌最适温度为28—30℃。某些病原菌在低温条件下也可生长繁殖,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在5℃冰箱中任务2微生物的生长与繁殖可缓慢生长并释放毒素,故食用过夜冷藏食品也可引起食物中毒。而浅部真菌的最适温度则为22℃—28℃,放线菌为28℃—30℃。⒊适宜的酸碱度:多数病原菌生长所需的最适PH为7.2—7.6,个别细菌如霍乱弧菌在PH8.4—9.2的条件下生长最好,而结核分枝杆菌的最适PH为6.5—6.8,酵母菌PH为3.8—6.0,霉菌PH为4.0—6.0。⒋气体:与微生物生长有关的是O2和CO2,有些尚需供给N2

。如细菌生长所需的气体是氧气和二氧化碳,大多数病原菌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CO2即可满足其生长需要,但某些细菌如脑膜炎奈瑟菌、淋病奈瑟菌在初次分离培养时需提供5%—10%CO2才能较好生长。任务2微生物的生长与繁殖根据细菌对氧气的需求不同分为以下几类:⑴专性需氧菌:必须在有氧的环境中才能生长繁殖,如结核分枝杆菌、霍乱弧菌。⑵微需氧菌:在低氧压(5%左右)环境中生长,当氧压>10%时对其生长有抑制作用,如空肠弯曲菌、幽门螺杆菌。⑶兼性厌氧菌:兼有需氧呼吸和无氧发酵两种功能,在有氧和无氧环境中都能生长,但以有氧时生长较好,大部分病原菌均属此类。⑷专性厌氧菌:必须在无氧环境中才能生长,如破伤风梭菌、产气荚膜梭菌。任务2微生物的生长与繁殖任务2微生物的生长与繁殖二、个体生长繁殖:⒈细菌的生长繁殖方式与速度:以二分裂方式进行无性繁殖;当营养物质充足,其他生长条件适宜时,其繁殖速度相当快。大多数细菌20—30分钟即可繁殖一代,经过18—24小时即可见到细菌的菌落。少数细菌繁殖较慢,如结核杆菌需18—20小时才分裂一次。⒉酵母菌的生长与繁殖:具有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两种繁殖方式,大多数酵母菌以无性繁殖为主,芽殖是酵母菌最普遍的繁殖方式。任务2微生物的生长与繁殖⒊丝状真菌和放线菌的生长与繁殖:⑴丝状真菌:繁殖方式主要有菌丝断裂、形成各种无性孢子的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等方式。通过菌丝断裂,形成的菌丝片段可长成新的菌丝体。由菌丝直接形成各种无性孢子,如分生孢子、孢子囊孢子等,这些无性孢子萌发成新个体。丝状真菌的有性繁殖在一般培养基上不常出现。有些丝状真菌,两条菌丝可直接结合,多数则由配子囊(由菌丝分化形成的性细胞)或配子(由配子囊产生)相互交配,形成有性孢子,主要类型有接合孢子、卵孢子、子囊孢子。任务2微生物的生长与繁殖⑵放线菌:大多数放线菌是以无性的分生孢子方式进行繁殖,而分生孢子主要通过在细胞内横隔分裂的方式形成。⒋其他原核微生物的生长与繁殖:支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一般以二分裂方式繁殖;衣原体在宿主细胞外和内的存在形式分别称为原体和始体,其繁殖是以一种独特的发育周期进行,原体存在于宿主细胞外,具有感染能力,但无繁殖能力,始体存在于宿主细胞内,能通过二分裂方式繁殖。⒌病毒的增殖:病毒不能在人工无生命培养基上繁殖,必须进入活细胞中,依靠宿主细胞供给能量、养料、酶类等,以自我复制的方式增殖,形成新的病毒。任务2微生物的生长与繁殖三、群体生长繁殖规律:㈠单细胞微生物的生长曲线:以细菌生长曲线为例细菌的繁殖速度极快,如大肠杆菌分裂一次需20分钟,照此计算,1个细菌经10小时后数量可超过10亿,24小时后,细菌的数量将达到难以计数的程度。但实际上,培养一段时间后,细菌的繁殖速度减慢,死菌数逐渐增多,而活菌数逐渐减少。将一定数量的细菌接种于适宜的液体培养基,定时取样进行细菌计数,以培养时间为横坐标,培养基中的活菌数为纵坐标,可绘制出一条反映细菌繁殖规律的曲线,称为生长曲线。任务2微生物的生长与繁殖任务2微生物的生长与繁殖任务2微生物的生长与繁殖细菌的生长曲线可分为四期:⒈延迟期:一般为接种后的1—4小时。⑴表现:不立即繁殖,生长速率近于0,菌数几乎不变,细胞形态变大。⑵特点:分裂迟缓,合成代谢活跃,体积增长快,对外界不良环境敏感。⑶原因:调整代谢,合成新的酶系和中间代谢产物以适应新环境。⑷影响延迟期长短的因素:任务2微生物的生长与繁殖①菌种:②菌种的菌龄:③接种量:④培养基成分:⑸缩短迟缓期的方法: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发酵工业中常常要采取措施缩短迟缓期,其方法主要有:①采用最适菌龄接种,以对数期的菌体作种子菌;②适当增加接种量;③采用营养丰富的天然培养基。任务2微生物的生长与繁殖⒉对数生长期:⑴表现:繁殖极快,菌体内酶系活跃,代谢活性最强,活菌数量以稳定的几何级数迅速增加,细菌每分裂一次的代时最短,生长速率最大,在生长曲线图上活菌数的数量呈直线上升,达到顶峰。可持续几小时至几天不等,一般为培养后的8—18小时。⑵特点:细菌数目增加与原生质总量增加,与菌液浊度增加呈正相关性。菌体的形态、大小、染色性、生理活性较典型,群体的形态与生理特征最一致,对外界因素作用比较敏感,因此,研究细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药物敏感试验最好选用此期的细菌。⑶影响因素:菌种、营养成分、营养物浓度、培养温度。任务2微生物的生长与繁殖⑷应用意义:①此期的菌种比较健壮,增殖噬菌体的最适菌龄,生产上用作接种的最佳菌龄。②发酵工业上尽量延长该期,以达到较高的菌体密度。③是生理代谢及遗传研究的最佳时期。④观察研究细菌的性状(形态染色、生化反应、药物敏感试验等),均应选用该期的细菌以获得正确的结果。任务2微生物的生长与繁殖⒊稳定期:⑴表现:新增殖细胞数与老细胞的死亡数几乎相等,活菌数动态平衡,保持相对稳定。⑵特点:细菌繁殖速度下降,生长速率又趋于0,细胞总数最高。细菌的形态、染色性、生理性状可出现改变(变异),如革兰阳性菌的染色性可变为阴性,细菌芽孢形成,合成较多的代谢产物如外毒素、酶、抗生素、维生素、色素等。⑶原因:由于对数期细菌大量增殖,使营养物质消耗,养分减少;酸、醇、毒素或过氧化氢等有毒代谢物产生、积累。pH、氧化还原电势等环境条件改变导致细菌繁殖速度下降。

任务2微生物的生长与繁殖⑷应用意义:①发酵生产产物(抗生素、氨基酸等)形成的重要时期,产物积累达到最高,生产上应尽量通过补充营养物质(补料),调节温度、pH等措施,延长稳定期,以提高产量。②活细胞数目稳定,用于计数细菌的最大生长量。⒋衰亡期:⑴表现:细菌的繁殖速度进一步减慢,死亡细菌明显增多,并超过活菌数量,群体中活菌数目急剧下降,出现“负生长”。任务2微生物的生长与繁殖⑵原因:稳定期后,生长环境越来越不利于微生物生长,营养物质耗尽和有毒代谢产物大量积累,细胞内分解代谢大大超过合成代谢,导致菌体死亡。⑶特点:细菌形态明显改变,如肿胀、变形甚至发生自溶,生理活动也趋于停滞,故陈旧培养物中的细菌难以鉴定。芽孢释放往往也发生在这一时期。这种生长曲线只有在体外人工培养的条件下才能观察到,可反映细菌在液体培养基中的动态变化,但也受到培养基成分、pH、培养温度、菌种菌龄及菌量等因素影响。细菌在自然界体或人类、动物体内生长繁殖时,受多种环境因素和机体免疫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情况复杂,不可能出现上述典型的生长曲线。任务2微生物的生长与繁殖㈡微生物生长规律对工业生产的指导意义:⒈缩短延迟期:⒉把握对数期:⒊延长稳定期:⒋监控衰亡期:㈡丝状真菌的生长曲线:丝状真菌的纯培养采用孢子接种,在液体培养基中振荡培养或深层通气加搅拌培养,使菌丝处于均匀分布状态,菌丝体通过断裂繁殖。可以用菌丝干重作为衡量生长的指标,即以时间为横坐标,以菌丝干重为纵坐标,绘制生长曲线。可分为三个时期:停滞期、迅速生长期、衰亡期。任务2微生物的生长与繁殖

任务2微生物的生长与繁殖⒈停滞期:造成生长停滞的原因一是孢子萌发前真正的停滞状态,另一种是生长已经开始,但还无法测定。⒉迅速生长期:菌丝体干重迅速增加,其干重的立方根与时间呈直线关系。与单细胞微生物不同,菌丝不以几何级数增加,故没有对数生长期。生长主要表现在菌丝尖端的伸长和出现分支、断裂等,此时期的菌体迅速利用碳、氮、磷等,呼吸强度达到高峰,有些代谢产物开始积累。⒊衰亡期:菌丝体干重下降,到一定时期不再变化。大多数次级代谢产物在此期合成,大多数细胞都出现大的空泡。有些菌丝体还会发生自溶,这与菌种和培养条件有关。任务2微生物的生长与繁殖㈢病毒的复制周期:病毒在易感和活细胞内增殖的方式是以其基因组为模板,在DNA聚合酶或RNA聚合酶以及其他必要因素作用下,经过复杂的生化合成过程,复制出子代病毒的基因组,病毒的基因组则以转录、翻译过程,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